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118章 张留根落户
由于刚下过雨,树叶青翠欲滴,空气湿润清新,天空蔚蓝干净。纯净的大自然,淳朴的乡亲,纯真的孩子,美好的田园风光。
看着这一切,悠悠满足极了,再次感谢穿越大神,并暗暗发誓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将这样的美景保留下去。
吃过晚饭,别人都摸知了猴去了,姥姥去了二爷家,陪着二奶奶说话。
二奶奶正在劝她大闺女:“桂莲,别发愁了,以后就好了。早先你也不知道回家,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还好孩子没事,留根也和你一心。”
姥姥也跟着劝:“桂莲姑,你还怀着一个那,别伤心了,再说二奶奶也不能见气,这老的小的可都指着你那。”
原来,二奶奶的大女儿叫桂莲,女婿叫张留根。三岁的儿子叫张家宝,贱名狗剩。
桂莲这两天哭的眼都肿了,“俺就是怕气着了俺娘,才忍了这么多年。今年又怀上了,俺婆婆饭都不让吃饱。
俺怕带不住孩子,这才跟俺兄弟来了,谁知道她会闹到这里来。俺爹娘今年刚好过点,又得被俺给拖累了。”
“傻孩子,当爹娘的还有怕儿女拖累的,要知道你在他家过这样的日子,俺和你爹早把你叫回来了,娘家再穷也不能不要闺女。”二奶奶的话里都是后悔。
姥姥劝她:“桂莲姑啊,今天俺和哥嫂还说到你们那,谁家还能有三年的穷富,就看你自己咋想了。
就说二爷家吧,不算别的,今年喂的这四头猪,到年底都能长到二百多斤,就这一样也能得三百多块钱。二奶奶喂的五十只鸡够零花的,明春就能盖上房。
你来了也有些日子了,咱村的情况也了解。你俩也喂猪呗,河滩里有的是草,冬天也能喂干草。喂好了,到年底也能长到一百五六。喂个十多头,什么都有了。你女婿有的是力气,再说这也不难。”
“俺俩都不怕出力,可那来的钱买猪秧子啊。”桂莲为难的说。
“没有多咱有少,今年咱家存了一百多,明天你们就去水坑集上买猪秧子,先抓几只喂着,回来再盖猪圈。”二奶奶这当娘的对闺女真好。
姥姥掏出二百块钱,递给桂莲:“大姑,俺先借您二百块钱,二奶奶的钱留着吧,万一有点事,家里得留些钱。”
现在,一头猪仔也就是十几块钱,二百块钱足够买十多头猪仔的。
“那咋行,你家的房子还没盖那。”二奶奶拒绝了。
“二奶奶,你就别推辞了,俺家盖房子的钱准备好了,秋后就盖,真没有我也不会借给你们。”姥姥把钱放到桂莲的手里。
“那真是谢谢你了。等他们回来了,我就告诉他们,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悠悠在一旁看着,心想:就没见过上杆子往外借钱的,更没见过往外推钱的,您二老的思想品德真叫高。
下雨知了猴出的就是多了,姥姥快收到三百斤了,忙到凌晨快一点才休息。
娘俩进了空间,看到下午收进来的家具已经清理干净了。一下子来了兴致,反而睡不着了,接着看家具。
悠悠让姥姥辨认下种类,可惜姥姥分不清。悠悠想到后世看过的穿越文,里面描写的旧家具里藏着金银珠宝,就想起淘宝来。
在买洪城县的老院子时,悠悠也想淘宝。看到院子里被那伙乞丐糟蹋的样子,就死心了。院子早就被他们翻了个掉底,即使有东西也被翻出来了。
现在,对着一片旧家具,悠悠又起了淘宝的心。她围着家具转圈,摸摸这个,敲敲那个,可惜看不出来。
“姥姥,原来的家具不是都有夹层吗,您能看出来吗?”
“你想什么那,藏东西的机关是能随便让人看出来的,别人能看出来,还怎么藏啊。”姥姥看着悠悠,满脸的不可思议。
悠悠翻白眼,心里面吐槽:您老还见过大世面,看过好东西那,咋啥啥都不懂,哪哪都不知道。早知道不跟您合作了,咱姥爷那才是专家,可惜了。
悠悠犯难了,后世的科技再发达,机器人再先进,好多时候它也不如人,现在它就不能鉴宝。
虽然鉴宝离不开精密的仪器,可再精密的仪器它也不会鉴宝,还得是人操作。
只能放着了,以后有的是机会拿出来,那时再让姥爷给辨别,咱不能浪费资源啊。
六月初三,姥姥和悠悠在平城自家的新院子里,里外的查看。
整个院子分为主院和跨院,主院东西20米,跨院10米。临街一排倒坐房,前院纵深30米。其余的院落都是25米,后面的花园100多米。整个院落南北220米,东西30米,一共6600平方米,占地近10亩。
院子的大门是倒坐房东边的一间,很普通的大门。不过木材应该很好,厚重结实,除了漆皮脱落外,纹丝不动,严丝合缝。
主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堂屋的西面有个三米多宽的回廊,前后的院落之间有道月亮门,和跨院之间也是由月亮门相连。
跨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纵深和主院相同。主院、跨院正房在一条线上,中间隔着一个回廊。主院的前后院落由回廊和月亮门相通,跨院的前后院是不相通的。跨院和主院之间,靠正房前的月亮门相通。
另外,每个跨院的西厢房南面都有个院门,外面是条南北的胡同。跨院和主院之间的月亮门一关,每个跨院都是一个独立的院落。
悠悠和姥姥每到一个院子,就往空间里收房间里的家具,大小房间都换上了防盗锁,只留下了最后面院子里的家具。
看着后面近五亩的园子,娘俩发了愁,杂草是清理干净了。可总不能空着吧,种粮食也不现实啊。
到时候收割就是问题,悠悠的空间里虽然有联合收割机,可不敢拿出来用啊。
洪城的园子面积小,可临水的园子面积大啊,有3600个平方米,五亩多地。再说,买院子是为了买卖上的方便,越隐秘越好,雇人种地也不可行。
第119章 玉玉的生意经(二更)
姥姥提议:“要不咱栽树吧,总比闲着强。”对啊,都栽上果树,最起码一年四季的绿色水果有了保障。
“好啊,咱把所有的院子都栽上果树,一个院子栽一种,咱的每个院子就有院名了,杏院、桃院、梨院、苹果院……”姥姥听她越说越不像话,上去拍了她一巴掌。
“光馋水果了,还吃饭不?”可不嘛,快到十二点了。
进了饭店,悠悠就去看墙上挂着的菜谱。糖醋排骨,干炸里脊,“够了,再要个青菜。”姥姥制止了她。
“那就再要个肉丝炒豆角吧。”
¡¡¡¡ÀÑÀѸù±¾Ã»ÀíËý£¬ÒªÁ˸öìÁËñ¹Ï¡£
悠悠光顾着啃排骨了,才不管青菜是什么那。姥姥抽空就夹筷子笋瓜塞她嘴里。“吃点青菜,哪能光吃肉。”
吃完饭,悠悠又想起西瓜来。“姥姥,咱到街上逛逛呗,看有卖西瓜的不?”
“你就馋吧,长大了谁敢要你啊?”我的个姥姥哎,您现在就操这心,不累吗?
“我才五岁,离长大早着那,先吃了再说。”悠悠绝对没有姥姥的远见。
看到一个副食门市,走进去悠悠就高兴了,不仅有西瓜,还有甜瓜。甜瓜就是传统的花皮甜瓜,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一进屋就能闻到。
西瓜和甜瓜都是一毛钱一斤,娘俩要了十个西瓜,又要了二十斤甜瓜,装了两个麻袋。
回到自家的院子,娘俩就进了空间,先洗个甜瓜吃。香甜可口,比后世的新品种还好吃。悠悠认为主要是陆地自然成熟的原因,和品种和技术无关。
吃完甜瓜,喝了杯茶水,悠悠和姥姥在空间睡了个过瘾的午觉。醒来一看快四点了,赶紧去了汽车站。
二爷家热闹啊,十个小猪仔被圈在一起,挤在一起睡的呼呼的。好几个人在院子里搭猪圈,干得热火朝天。
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桂莲又恢复了温柔的神情,和二奶奶特像娘俩。
以后,悠悠又多了一项新任务,得把这十头小猪仔看好了,各种防疫得跟上,还得偷摸的进行。这坑姐的时代,做好事不留名不说,还不能留痕迹。
队里的麦场里也非常热闹,堆着好多的簸箕柳条,村里的妇女和老人在那,把柳条截成二十公分长短的斜插条,便于插栽。
初四这天,姥姥带着悠悠去了临水,直接去了李保国那。他果然在家里,把货物搬回院里。别人点着货,他们在堂屋坐着说话。
李保国泡着茶对姥姥说:“姐啊,玉玉这两天就盼着您来了,那院子也给回话了。六千元的底价,一分也不让了。您看合适吗?”
合适,不算房子,光是那十五亩的宅基也合适,其实就是八千的原价,悠悠都觉得自家捡了个大便宜。再等几年,到了八十年代初,这个价格绝对买不到。
“合适,谢谢你了兄弟,给我省下这么多的钱。你知道怎么办手续不?”
“这我可真不清楚,不过我也找了个熟人,您先喝口茶歇歇,咱一会问问去。”
跟着李保国到了那里,悠悠才知道原来地区有专门的房产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房产交易必须有当地派出所的户籍证明。
问清楚之后,他们重新回到了李保国家,玉玉也回来了。看到给她带来的头饰,高兴地从包里掏出个本子,一样样的对起货来,本子上都是别人预定的。
这次的货比较多,女式短袖和成人女连衣裙都是1200件,儿童的连衣裙2400件,头饰300袋,一共19200元。
李保国把钱递给姥姥。“姐,您过个数,我去联系下房主,看什么时间办手续。”
玉玉终于把头饰分好了,“姑,我一样还得要50袋,另外再给我捎点扣子,也要50包,这两天那20包都卖光了。现在都知道我有扣子了,找我买的人不少,没想到小扣子还不少赚。”
玉玉给姥姥背她的生意经,其实主要是在她们厂里,她把货物拿到宿舍里,知道的人就去那里买。没货的时候,还有人提前把钱给她,她都记在本子上,来了货再给她们。
悠悠听了,真简单啊,有什么可炫耀的。头饰和扣子这些小东西,放在包里就行,正适合在厂子里销售,有点像后世大学生做的宿舍生意。
玉玉还在那显摆那:“姑,您是不知道,她们都知道俺家在上海有亲戚,从那里捎来的上海货。样式新,质量好,价格还低。
咱这一袋十个都不重样,俺厂里家里过的好的,一次就有要一袋的。就是家庭困难的,要了一个过两天还会再要个,男工也给家人捎几个。
现在,还有外面的找俺厂里的人捎的。我进厂就有人找,都是找我买东西的。”
姥姥担心了:“孩子,你厂子里的领导不管吗,别影响了你的工作,你爸给你找个工作不容易。”
“没事姑,俺领导还托我买那,关键是咱的东西便宜质量还好。姑,俺爸说了,宁可白送不收钱,也不能卖两样价,俺们就是给她们从上海捎回来的,没加钱。
那些事多的,俺还不卖给她们那。关系好了给捎,关系不好谁白给她们搭路费,让她们眼气去吧。
现在我在厂里可是名人,声望高着那,这个月选劳动模范,我就被选上了。”说到这里,小丫头兴奋得满脸发光。
悠悠说:“阿姨,你啥时卖不动了,就告诉姥姥,咱再换新样式。”
“还有别的啊,让我看看,能比这些还好?”玉玉立即摇上了姥姥的胳膊。
“下次给你捎来,不过不能现在买,等大家都买的差不多了,再换新的。”
“那我先看看,都怨悠悠,吊我胃口。”悠悠朝她翻着白眼,不理她了。
李保国回来了,还抱回了两个大西瓜。玉玉赶紧找刀切开,悠悠啃了一块,伸手又去拿。
姥姥制止她:“一会就吃饭了,你吃饱了咋吃饭。”玉玉故意馋她,扳着指头数。“糖醋鲤鱼,干炸里脊,烧羊肉,金针拌羊杂,海米冬瓜汤。”
悠悠听了,乖乖的把手缩了回去,等着吃饭。
第120章 临水买院子
李保国告诉姥姥,房东已经把委托信寄来了。“您什么时候有空,我再给他回话。”
“那咱就明天吧,早办完了你也好干别的,不能一直耽搁你。”
听了姥姥的话,李保国急了:“姐啊,您咋和兄弟客套上了,您的事就是我的事,咱俩就是亲姐弟。”
送饭的过来了,果然是玉玉说的那些菜,另外还有两样凉菜。
悠悠喜欢吃甜的,玉玉顾不上自己吃,在一旁帮着她挑鱼刺。
姥姥劝了两次,让她吃自己的,不要管悠悠,玉玉没听,依然帮着悠悠挑。
悠悠奔三的人了,让个不到二十的小姑娘伺候,一点也没感到别扭。
她慢慢的发现,自己越来越会享受了。要是穿越到旧社会,说不定买几个丫鬟伺候着。
吃完饭,姥姥就领着悠悠告辞了。娘俩去了百货大楼,直奔二楼的布匹柜台。
现在有钱了,姥姥也敢花钱了,真丝的绸缎买了十几块,主要是给家人做睡衣。天热了,真丝的睡衣透气又凉爽。
外面的衣服可不敢穿真丝的,让人看出来就不好了,什么时候也得入乡随俗。
特别是在农村生活,很少有个人隐私,谁家有点事情,都会被乡邻扒拉出来,唠上一段时间。
悠悠只好在棉布上做文章,在商城找了几种合适的丝光棉布,几家人每人两身,让他们自己做去。马上到伏天了,六月初十进头伏,热天各人穿衣的习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