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5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杨奶奶也是开朗的性格,很快就转换了情绪。“是啊,要不是赶上新社会,俺这没爹娘的孤儿,不知受什么罪那,早就死几回了。俺这辈子虽然过得不如意,倒真是没遭啥罪。”

        姥姥对她说:“大姐,我想托您办点事。俺上回给您说的院子,今天买下来了。里面缺不少的家具,俺这人那,就喜欢老物件,现在也没处买去。

        在废品收购站看到些,他们那论斤卖,好孬都得要,我看了一下,能用的不少,就是都要了也上算。你在这里熟,帮俺找几个拉货的吧。”

        “妹子,不知您咋想得,咋不知道个怕啊,要那些东西干啥,别看以前都是好东西,现在它就是祸害。

        你要真喜欢,俺家里的多着那,你随便搬,反正俺也用不着,除了你,送人都没有敢要。”杨奶奶好心的劝姥姥。

        “姐,您听俺说,俺告诉收购站是买回去当劈材烧的,他们让俺找车拉的,嫌搁那站地方还招老鼠。您说俺都烧了他们找谁去啊,要不我让您给找人,您得给俺找几个嘴严实靠得住的。”

        “行,俺一会就给你喊去,咱趁下午吧,下午天热街上人少。我多给你喊几个人,几趟就拉完了。废品站离这里近,咱这片也没人来。”

        “行,俺听姐姐的,俺下午两点在收购站等您。”

        商量好了,她们就出了大门,各自分头行动。

      第116章 买破家具

        姥姥和悠悠回了自己家,还是机器人好使,一中午的时间,院子已经打扫出来了。荒草清理的干干净净,挖坑深埋了。

        房子里也清除了一遍,到处清清爽爽的,还用了空气清新剂,屋子里的霉味也消散了。

        姥姥惊奇地里外观看,“大变活人也没这么快,悠悠啊,你到底入了哪路神仙的眼,这得是多大的福气啊。”

        悠悠在院子里放衣服包,根本不搭姥姥的话茬,能解释得清楚吗?不能够啊。有句歌词唱得好,说也说不清楚。

        一点钟的时候,院门敲响了,姥姥打开了门。那个妇女带着两个壮汉,拉着一辆车子进了门。看到院子里只有悠悠娘俩,明显地松了口气。

        “妹子来了,进屋喝口水吧。”姥姥招呼他们。

        她看见了院子里堆的货物,“嫂子,俺们刚吃过饭,不渴,咱先看衣服吧。”

        “行,你们看吧,过下数。”姥姥进屋搬出张方桌,放到院子的大树下,又端出茶具,悠悠帮着搬凳子。

        他们仨人忙着查点衣服,看过一包就放到带来的地排车上。不到半个小时,就看完了。

        那个妇女满意极了,递过来一个布包。“嫂子,数量正好。这是5800元钱,您点点。”

        悠悠看见,感慨万分。上午,建设局一屋子的工作人员,都说没见过四千块钱。现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贩,就拿出了一兜子的钱,快六千了。无商不富,看来在什么年代都是至理名言。

        “好,你们坐下喝口茶,歇会。”他们这时放松了,擦了下满脸的汗,坐到方桌边喝茶。

      ¡¡¡¡ÓÆÓưï×ÅÀÑÀѵãÇ®£¬±ÈÀÑÀѵãµÄ¶¼¿ì£¬ØíÈËºÃÆæµÄ¿´×Å¡£

        “正好。”姥姥把布兜还给她。

        “嫂子,谢谢您,以后您可不能把俺给忘了。”她感激的说。

        “好,我有机会就去文化宫那找你。”姥姥回答她。

        他们拉着货物走了,姥姥关上大门,带点后怕的问:“悠悠,害怕了吗?”

        “怕啥啊?姥姥”悠悠看姥姥的情况,怕是让刚才几人吓着了。

        “你啊,还是太小了。刚才,看见他们几个,人高马大的,这里就咱娘俩,我一直提着心,真怕碰上坏人。”

        悠悠把姥姥拉进空间,轻松地说:“姥姥,咱怕啥啊。他们人再多,还能比咱们的机器多吗。咱们不黑别人,别人也别想黑咱。实在不行,咱躲空间里,有吃有喝的看着,放出一群机器人,多少个削不死他。

        要说刚才,姥姥您怕他们,他们还怕咱那。人家可是拿着快六千元,也怕咱黑他们啊,您没看见那个妇女,见就咱娘俩,也偷偷的松了口气。”

        姥姥缓了过来,“让你这一说,还真是这回事,姥姥咋把你这地方忘了,以后姥姥可算是放心了。”敢情,姥姥一直担着心那,怪不得经常劝悠悠收手。

        时间快到两点了,悠悠和姥姥赶紧去了收购站。真巧,还是上次那两位同志。

        看见娘俩个进来,就问:“老同志,您这次是卖废铜,还是买劈柴啊。”说完她自己都笑了,看来姥姥给他们留下了印象。

        “买劈柴的,废铜多攒点再来卖。这回俺找了几辆车子,都给你们拉走。”姥姥也笑了。

        他们一听,来了兴趣,“老同志,俺们给领导汇报了,您最好一次拉干净。不过您得给俺们说说,卖早点一天能赚多少钱啊?”

        杨奶奶带着五辆地派车过来了,姥姥和她打了个招呼。两名工作人员就让他们进去自己装,杨奶奶跟着进去指挥,姥姥接着和那俩同志唠嗑。

        “不瞒你们说,干早点还真挣钱,就是辛苦,你们年轻人可干不了。早上三点就得起来和面,和好了还得摔面,连着摔两个小时,俩人换着干还累的胳膊疼。

        天刚亮就得出去摆摊子,夏天热冬天冷,春秋天好刮风,就没个好时候。

        忙活一早上,到八点收摊子,能卖出去三十来斤,你们自己算下,能挣多少钱。”

        悠悠真是佩服姥姥,那里来的这套早点理论啊,说的跟真的干过一样。

        那俩人就在那算账,一个说一斤能赚一毛钱,一个说最少得赚两毛。即使一斤赚一毛,一天就是三块多,一月快一百了,赶得上仨人的工资了。姥姥坐在那,笑着听他们扯。

        悠悠跑进仓库,看到杨奶奶在那,指挥着几个人装车子。里面完整的家具还真有好多,不过都落满了厚厚的尘土,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了。不过看在悠悠眼里,这都是蒙尘的明珠,价值无限。

        车子装满了,一起拉到地磅上过磅。姥姥压给他们一百块钱,领着人就走。

        他俩还给姥姥开着玩笑:“老同志,看来您真是挣着钱了,这一百块钱拿出来都不带眨眼的。”

        路上,悠悠看到个卖冰棍的,跑过去买了十根,用手举着。一根才五分钱,不过真的是冰棍,悠悠咬了一口,硬邦邦的,一股子糖精的味道。

        离得近就是方便,十多分钟就到了。进了院门,大家把车子往上一掀,就把家具给倒院子里啦。

        悠悠把手里的冰棍放到茶盘上,赶紧进屋端出来一盆清水,让大家洗手。

        姥姥招呼着:“大家伙赶紧洗洗,坐下歇会,喝口水。”悠悠把冰棍递给他们,“叔叔,吃冰棍,甜着那。”

        大伙看到买的多,就接了过来,咬上一口,逗着她:“甜,叔叔吃完了,你可不许哭。”

        悠悠听了,把脸一扬,扭头不搭理他们。小样,知道不,姐根本不稀罕啃这冰疙瘩。

        几个人喝着水还在那议论:“这些破家具够你烧两年的,亏你想得起来,现在劈柴确实不好买,大家都缺烧的。贵就贵点吧,卖早点缺了它不行。”

        来回的拉了三趟,总共12000多斤,186.40元钱,姥姥趁人不注意,又给了他们90元钱。

        “谢谢你们,给你们添麻烦了。”说完就推起自行车走了,他俩也没知声。他们一天的工资也就是一块多,这多出来的钱,比他们的工资都高。

        回到家里,姥姥每人给了一元钱的工钱,几人高兴的说:“你以后有事,让杨大娘喊我们就行。”

        杨奶奶前后的看了一圈院子,“妹子,你这院子比俺住着人的收拾的都好,看来托的也是实在人。”

        等她离开了,悠悠把院子里的家具都收进空间,交给智脑处理去了。

        时间不早了,娘俩赶紧去了汽车站。这俩多小时忙的,悠悠和姥姥的身上也沾满了尘土。

      第117章 秃尾巴老李(二更)

        水坑到韩屯的路上,一路两旁都是棉花,人们正在地里掰花杈(棉花的滑条)。快到大堤才没人了,娘俩赶紧进了空间,先把自己打理干净了。

        这一天折腾的,真的累了。明天什么也不干了,去平城歇一天,仔细看一遍刚买的院子。

        娘俩从空间里出来,天气骤变,漫天的乌云从西北压了过来。

        姥姥看见,说声不好,急蹬自行车往家赶。幸亏离家还有二里多路,刚进村子瓢泼大雨就浇了下来,风大的根本撑不住伞,娘俩去了舅姥爷家避雨。

        舅姥姥递给姥姥个干毛巾,就去给她找衣服。二舅妈拿了身志刚的干净衣服过来,给悠悠换上。

        看着悠悠说:“咱们悠悠今年真长个了,穿志刚的衣服都行。”是啊,志刚和悠悠都是五岁,不过他大悠悠二个月,又是男孩子,个子比悠悠高点。

        换好衣服,大家坐在堂屋里拉呱。舅姥爷说:“幸亏是雨,我一看见黑云从西北过来,心里就发慌。”

        舅姥姥也说:“妹妹,那年你还没回来,乌云也是从西北过来的,下的雹子快跟鸡蛋大了,平地里有二指厚,房顶上的瓦都砸碎了,满地的庄稼没剩下一点。还好谷子熟了,把谷穗收回来。那年大家都是连谷糠一块吃,好歹熬过去了。”

        姥姥接了一句:“秃尾巴老李,连风夹雨。哪年的六月,都有这么一出。”

        悠悠听了,赶忙问:“姥姥,啥是秃尾巴老李啊?”

        三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谈起了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位姑娘身怀有孕,由于长途跋涉,累倒在黄河边上的一个村外,被村里好心人收留。

        这姑娘看到村里民风淳朴,人勤心善,就心存留意,好心人给她介绍了一户李姓人家。

        小伙子见姑娘长得十分俊秀,心生爱慕,也就不嫌弃她有身孕,便结成了一家人。因姑娘说在家中排行老三,故此,丈夫就称她为三娘。

        六月初八,三娘到了生产的时候,这夜天上无月,黑云压顶。丈夫焦急地等待小生命的降临,忽听哭声,十分高兴。

        不多时,接生婆急匆匆抱着孩子走出来,刚刚还是万分高兴的丈夫,这时有种不祥的预感,赶忙接过孩子。

        一看这孩子不仅皮肤黝黑,【创建和谐家园】后面居然还长着条尾巴!丈夫惊叹心想:生了个怪胎,传出去如何见人?

        思虑万千后,他把孩子放到床上,到院中取了把镰刀来,一下把孩子的尾巴给砍了下来。

        瞬间,一道闪电撩开后窗直冲东北而去。丈夫再回头时,发现孩子已不见了,外面大雨倾盆,雷声轰鸣。

        原来三娘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东海龙王欲将三公主嫁给西海龙王的大公子。可这个大公子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三公主很讨厌他。

        而且,三公主早与知书达理、仪表堂堂的南海龙王的二公子私订终身。于是,三公主二公子偷偷私奔。东海龙王大怒,派出所有兵将,将三公主抓回来。

        东海龙王因三公主性格耿烈,怒其忤逆,将其逐出龙宫。流落凡间的三公主当时已怀有身孕,所以,生下的孩子其实是条龙。

        所以,人们就把它称作秃尾巴老李。每年的六月初,到了它的生日,就会回来看望母亲。

        因怀恨人间的父亲砍断了他的尾巴,每次都是乌云压顶,狂风大作,有时还夹带着冰雹。

        大家唠了一会,就扯到二爷家大女婿身上。舅姥爷说他今天回来了,带来了不到五十斤小麦,还请来了他村子里的支书,说是想在韩屯落户。

        实在是被他母亲逼得没办法了,那老太太为了最小的儿子成亲,是啥道理也不讲。

        不是村里人逼着,这五十斤麦子也不给。就这,还逼着他打了五十元的欠条,说是给小儿子结婚,大儿子应该兑的。

        舅姥爷叹了口气,“我和村里的人商量了一下,实在不行,就落到这里吧,只是二爷家的日子以后更难了。”

        “这得看他们自己了,要是从现在抓几头猪喂着,到年底也能喂成了,半年就能过起来。俺家的猪才五个月,现在得有一百四五十斤了。”姥姥说道。

        “也是,今年咱村里是样样顺,河滩里长的这些野草喂牲畜真好,咱队里的猪长的真快。”舅姥爷那个满足。

        “舅姥爷,下雨了,是不是该栽簸箕柳了?”悠悠突然转移了话题。

        “妹妹你这孩子咋教的,比大人想的都周到。俺悠悠提醒的好,舅姥爷还真没想到。”舅姥爷摸着悠悠的头说。

        姥姥看了悠悠一眼,“这哪是教的,从小就好操心。”

        雨来得快也走得急,半个小时后,雨过天晴。外面传来孩子们的高呼声:“天上出彩虹了,天上出彩虹了。”

        悠悠跑到院子里,抬头一望,东面的天空,高高的挂着一条半圆形的七彩虹。彩虹的色带分明,红的排在最外面,接下来是橙、黄、绿、青、蓝、紫六种颜色,在蔚蓝的天空非常醒目。

        悠悠新奇的望着,这可是自己两世第一次亲眼看彩虹,彩虹本来是种自然现象,可后世的天空,从来没有出现过,孩子们只能在科技馆中观看模拟出的彩虹。

        舅姥姥出来,抬头看了一眼,随口说了一句民间俗语:“东虹云,西虹雨,南虹出来卖儿女,北虹出来刀兵起。明天又是个晴天。”

        二舅妈把志强递给她,“娘,俺去摸知了猴,你在家烧汤(做晚饭)吧。”志刚和志勇也跟着她出去了。悠悠一看,赶紧跟上。

        自从姥姥开始收知了猴,舅姥爷一家摸得知了猴都送了过来,来了就往大堆上倒,没称过也没要过一分钱。

        还不到下午六点,护村林里知了猴满地爬,人们都弯着腰捡。朝霞舅妈告诉他们,下雨地面软了,知了猴出土容易,就早早的爬了出来。

        孩子们跑的快,找到一个又拿着跑了回来,交给家长。踩到地上的小水坑,就带起一片水花,溅到附近人们的身上脸上,引来几声笑骂。

      第118章 张留根落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22: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