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咱自家人谢什么,要不是你俩,姑能开上代销点。不过你俩穿上这衣服,还真是好看。为了让俺援朝在大会上露脸,我特意去临水黑市上买的。以后知道地方了,有空了再去给你们淘换。”姥姥把衣服的来源交代清楚了。
“姑,这衣服多少钱?我给您拿钱去。”胜男舅妈问。
“拿什么钱啊,以往你俩帮姑多少忙,俺给你们钱了吗,姑这是有了,没有了姑再开口给你们要。”姥姥一听舅妈提钱,不乐意了。
“胜男,别给姑拿钱了,姑给了咱就要。以后姑有事咱再帮忙。”援朝舅舅拦住舅妈。
“咱俩都有工作,没给老人买穿的,倒过来让姑给咱们买,这可不行。”胜男舅妈不好意思。
“啥行不行的,我有钱了乐意打扮你们,一个个年纪轻轻的,穿的灰突突的,真瞎了你们的好相貌。看着你们穿得光鲜体面,俺心里痛快。”
“姑您老可得说话算数,俺俩以后穿衣服就找您了。”援朝舅舅耍赖皮。
“算数,以后想穿啥衣服给姑说,保证给你们淘换来。”有悠悠的商城做后盾,姥姥大话说的底气十足。
回到家里,姥姥把衣服分开,一家家送过去。怎么说的悠悠不知道,反正两个舅妈来的比以前勤快多了,碰到活计抢着就做了。以后姥姥再给她们东西,拿得也比原来大方多了。
爸妈和姥爷都是识货的,看到姥姥拿出来的东西,爸爸说:“无论什么时候,有钱人都是会享受的。这衣服做的,看起来普通,穿起来真舒服。”
二舅妈把姥姥和舅姥姥俩人的衣服做了出来,舅姥姥穿上新衣服,拉住姥姥的手激动的说:“俺这辈子就没穿过这么舒适的衣服,不是妹妹给俺买,俺就是有钱也不知道上哪卖去。”
爱国舅舅穿上新衣服就臭显摆:“俺穿上这身衣服,比工作人员差啥啊。”看来,大舅对自己在家务农还是有心结的。
“脸黑皮厚。”大舅妈一言中的。
“脸黑能捂白了,皮厚可不好办,要不你给我磨磨”大舅舅嬉皮笑脸地对舅妈说。舅妈白他一眼,根本不理他。转头对姥姥说:“姑,咱家的孩子让您这一打扮,真都好看了不少,城市的孩子能比咱好看到哪去。”
“那是,咱家的孩子随父母,长的都好看,不打扮也不必别人差。”还是姥姥会说话,让人待(喜欢)听。
大舅妈给悠悠做了两双绣花鞋,悠悠赶紧换上,高兴地挨个问“好看吧?”臭显摆样和大舅舅一模一样。
妈妈看着她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你是随舅舅。”
悠悠大声【创建和谐家园】:“我才不随舅舅那,他长得黑,我就随你,长得好看。”
大家哄地一下全都笑了,舅舅抱起悠悠,哄骗着:“随舅舅好,悠悠你给舅舅当闺女吧,舅舅就是待见闺女,还有你智慧姐姐陪着你玩,多好啊!”
¡¡¡¡¾ËÂèÒ²¸ú×ÅÆðºå£º¡°¾ÍÊÇ£¬æ¡×Ó¸øÄã×ö»¨Ð¬´©£¬ÄãÏ봩ɶÑùµÄæ¡×Ó¸ø×öɶÑùµÄ¡£¡±
“妗子,那我也当你家的孩子,你给我做花鞋不?”迪迪抢着问。
¡¡¡¡¡°¸ø£¬æ¡×Ó¶¼¸ø×ö¡£¡±´ó¾ËÂèÏìÁÁµØ´ðÓ¦×Å¡£
昊昊嫌弃地对他说:“你长大了准是叛徒,以后别跟着我玩。”
迪迪看了看昊昊,纠结了一会,“我不要新鞋了,我拾姐姐的小鞋穿,哥哥你得带我玩。”把大家逗得眼泪都笑出来了。
“你啊,笨死得了,那有抢着穿小鞋的。”昊昊恨铁不成钢。
迪迪一脸茫然,“姐姐穿小了不是我穿吗?”悠悠听了,心像被揪了一下。在原身的记忆里,都是自己穿新衣服,而弟弟从来都是拾破的。
从此可以看出家人对自己的疼爱,并没有这个时代重男轻女的观念,迪迪这个本该最受宠的小儿子,待遇却是最差的。
人们都说头生稀罕老生娇,要苦苦到半数腰(中间)。自己生在中间又是女孩,在家里反而是最受宠的。
姥爷的理论是:富养闺女穷养儿,女孩子从小富足着长大,才能形成大方高雅的气质,不会出现因眼皮子浅、爱贪小便宜,而自甘堕落的事情。
新蒜下来了,队里种了半菜园的大蒜,每家分的都够吃一年的。悠悠家分了一大筐。一家人有空就坐下编蒜辫。
姥姥和妈妈拿着剪子,把蒜头上的细根剪下来,洗干净拌在猪食和鸡食里,说能增强抵抗力,少得病。
二奶奶把这些细根洗干净了,加上一把切碎的干辣椒,做成杂面的菜卷子。桂萍说好吃,就用碗端着给悠悠送来两快。悠悠吃了一口,又辣又咸,杂面的豆香味中还有一股淡淡的蒜香味,真的挺好吃。
四月二十这天,韩屯村热闹非常,大伙从早上六点就忙开了。张集公社的干部早上就来了,布置会场,打扫场地。
会场设在村西的麦场里,舅姥爷头两天就带人压好了麦场,五亩多的麦场平整光滑。学校也放了假,桌凳都搬到麦场上。
高音喇叭播放着嘹亮的革命歌曲,扩音器不时地发出“噗噗”的声音,是工作人员在调试音响。
从七点开始,就有人前来报到,都是以公社为单位,一溜四五十辆自行车,一辆跟着一辆,引得村民都到村口观看,还议论着自行车的新旧好孬。每出现一辆崭新的车子,都会引发出一阵惊叹声。自行车按公社划片摆放,有专人看守。
到了八点,全县十八个公社的参会人员都到齐了。全县一千多个大队干部都来参加会议,光自行车就摆了半个麦场。
第82章 订婚
村南的道路上开来了一辆吉普车,是县里的领导来了,各公社的领导都到村口迎接。村里的孩子们都跑去围观小汽车,不过被大人拦着,不敢靠近。
吉普车在村头就停了下来,车里先下来一个青年人,快速的打开车门,三位年龄大些的领导下了车。
等在那里的人员赶紧上前打招呼:“书记,县长,您们来了。”原来是书记县长一起到了,怪不得这俩天公社的书记,天天到韩屯来看会场准备情况。
会议先参观麦田现场,一千多人蜿蜒一里多地,沿着村里的生产路参观了韩屯村的所有麦田。
和石庙接壤的麦田成了大家议论的热点,也不怪大家议论,俩村的麦子差别太明显了,不止麦穗大小差了有三分之一,韩屯村的小麦麦粒明显大,把麦穗拱的呲牙咧嘴。
会上,舅姥爷和援朝舅舅都发了言,俩人都是高大的个子,洪亮的声音。他们精彩的发言,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县委李书记在会上就问张集公社的书记,俩人都姓韩,长相还相似,是不是有关系。得知他们是父子时,当场就问舅姥爷:“您带头用氨水,是不是儿子逼的?”引得与会人员一阵大笑。
舅姥爷响亮的回答:“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也是为了支持儿子的工作。”
县委李书记对爷俩的作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几次提名表扬他们。
县农业局的同志在会上宣布了测产结果,预计平均亩产在三百五十斤以上,这是全县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更是引起一阵轰动。
舅姥爷当场表态:韩屯村小麦丰收,是党和国家支持的结果。全村群众时刻感谢伟大领袖和【创建和谐家园】的英明领导,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群众们早就商量好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丰收不忘【创建和谐家园】,今年村里争取上交爱国粮十万斤。话音一落,台下掌声响起,持续了好长时间。
要知道,洪城县的大部分耕地都是沙土地,人均二亩地,一亩春作物,一亩种植小麦,小麦产量平均在七八十斤。留下二十多斤的种子,一亩地还剩五十来斤,就是都交了公粮,一千多人的大村,才交五万斤公粮。
这也是许多村庄一人只分几斤小麦的原因,有的村庄根本不用动称,用搪瓷茶缸量着分,一人两茶缸,够过年吃顿白面饺子的。
韩屯一个三百来人的小村,交十万斤小麦,在全县绝对是头一份。县委李书记当场拍板,奖励给韩屯村一辆拖拉机,支援村里的“三夏”生产。并许诺,麦收期间,自己要亲自来村里帮助收割小麦。
会议开到上午十一点就结束了,参加会议的人员都回去了,没有留在韩屯村的。
下午,盼妮和婕格都在今天订婚。这个年代提倡喜事新办,订婚说起来郑重,其实很简单。媒人领着男方的一个叔伯长辈,带着给女方买的东西,来女方家走个过场。
盼妮的婆家是张集的,离韩屯近,来的也早。好多人聚在她家看热闹,媒人刚把带来的聘礼交给盼妮的父亲,就被大家要了出来,在院子里摊开让大伙观看。
一个红色带花的方围巾当包袱,里面包着两身衣服的布料。一身厚布料,上衣是红色的格子线呢,裤子是酱红的条绒。一身薄布料都是的确良的,蓝色的裤子和粉色的上衣。还有两双尼龙袜,悠悠一看就知道是在自己家买的。
大家都赞叹盼妮婆家给的衣服好,就连围巾都是腈纶的。说集市上的人家过的就是好,这聘礼在韩屯村是头一份。
悠悠穿过来头一次看到腈纶的方围巾,村里的妇女戴的都是纯棉的。现在染色技术差,纯棉的易褪色,好多洗的都发白了,只是看出个大体的颜色。
腈纶围巾的颜色就鲜亮多了,大红的围巾上印染着金黄色的牡丹,加上鲜艳的绿叶,大红大绿对比分明,乡土气息浓厚。
好多妇女用手摸着围巾,赞不绝口:“这腈纶的围巾颜色真正道,听说再洗也不褪色,一块零八分一条那,快买俩棉线的围巾了,盼妮的婆家是厚道人家。”一条棉线的围巾七毛二,订婚大部分用的是棉线的。
¡¡¡¡´ó»ïÕýÒéÂÛ×Å£¬¾ÍÌýÓÐÈ˺°ÁËÒ»Éù£º¡°æ¼¸ñÆÅ¼ÒÈ˵½ÁË¡£¡±´ó¼Ò¶¼´ÓÅÎÄݼҳöÀ´£¬Íù漸ñ¼ÒÈ¥ÁË¡£
村里人还没见过女娶男订婚的那,边走边议论,猜测着聘礼一定好不了,互相嘱咐着去了别提盼妮的聘礼,免得婕阁家里人难堪。
婕格的几个嫂子都在院子里,已经把包袱打开了,包袱用的是悠悠家的赠品纱巾。里面的衣服一身是在悠悠家卖的花的确良衬衣和劳动布裤子,还有一身都是条绒的布料,两双袜子也是悠悠家卖的尼龙袜,聘礼比盼妮的还好。
大伙看了纷纷议论,看来男方复堤挣的钱都用在了聘礼上,这说明男方家里也是实在人,没因家贫和倒插门就克扣聘礼,为了儿子以后的生活,也算是尽力了。
四月二十一号是星期六,吃过早饭,好多小学生拿着一分钱来买信纸。姥姥收下钱,撕给两张信纸。原来,到期中考试了。
这时候,农村的小学放麦秋假期,时间仨个星期,暑假和寒假各一个月。一年四次考试,放麦秋假前期中考试,寒假前期终考试,暑假升学考试。
悠悠跑上防台去看孩子们考试,只见老师把试题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在信纸上做试题。没钱买信纸的,直接从本子上撕下张白纸。
上午考完试,下午就放麦假了。河滩都是粘土地,小麦比沙土地里的成熟期晚,大概是一个星期。假期是全县统一的,不能因为滩区小麦成熟晚就另行规定。
每年的麦假都从阳历的6月1日开始,城市的小学给孩子过“六一”儿童节,农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个节日。
第83章 高高三
阳历的六月一号,小麦开始收割,“三夏”大忙开始,人们忙得一个人很不得劈成两半,当俩个人用,那里顾得上孩子。
县委李书记在现场会上拍板给韩屯一辆拖拉机,隔了一天,县农机局就给韩屯村送来了一辆披红戴花的拖拉机。全村的男女老少高兴极了,敲锣打鼓地迎接到黄河大堤堤口。
新拖拉机停在麦场上,韩德库的儿子“高高三”,在悠悠舅姥爷的笑骂声中,摇开拖拉机跳上去,利落地开了几圈。
“高高三”名叫韩宝贵,在家排行第三。上面有俩个姐姐,金花和银花,姐妹俩个子都随父亲一米七多,相貌随母亲,长得那叫个俊。
可唯一的儿子却随了他娘,个子还没俩个姐姐高,不到一米六五,十八岁那年验兵才一米五七,离一米六的最低标准差了三公分。
过后想起来就后悔,懊恼地说,量身高时忘了偷偷地掂下脚,三厘米误了他一辈子。
人们听了后,给他起了个外号“高高三”。从此以后,村里大人孩子都叫他“高高三”,他也随了娘的爽朗性子,谁喊都应着。
因为个子矮,今年都二十二岁了,还没找着对象,他爹娘是真着了急。复堤期间,有个姑娘好像对他有意思,她娘就对人家关怀备至,可到走女孩也没吐口。
韩宝贵处处随他娘,精明能干,就没有他干不了的活。自从村里有了拖拉机,他有空就跟在爱国舅舅后面,帮忙的同时,学会了开拖拉机。
这次有了辆新的,他一直磨着悠悠舅姥爷,提出想开拖拉机。“支书,您就让我先干着试试,不行您再换人。”
口袋里装盒香烟,见人就让,让大家选他当拖拉机手。“老少爷们,大伙照顾下我呗,你们都老婆孩子的,忍心看着小爷打光棍啊。”
听他小爷小爷的,大家气得牙痒痒,奈何他辈分长,还不能削他。
他爹娘也到处拜托大伙,能开上拖拉机,在农村是有身份的象征,地位立马上升,容易找对象。
除他之外,村里还真没有会开拖拉机的。马上就要麦收,现学也来不及。再说他一家人在村里不止辈分高,人缘也好。
几个方面衡量下来,村里的群众大会上,“高高三”终于心愿得成,当上了拖拉机手。
还别说,听说“高高三”开上了拖拉机,那位女青年终于吐了口,俩人很快就订了婚。
四月二十六张集大集,姥姥又带着悠悠去了县城。娘俩直接去了自家的院子,果然罗新才领着人在那里收拾着。
几天的功夫,整个院子焕然一新,到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基本上收拾好了。新漆的门窗,新抹得墙面,新铺的地面,翠绿的树木,使整个院子充满了生机。
罗新才迎上来:“嫂子,快进来看看,正好今天就要收工了,马上就要收麦了,您看那里不合适咱赶紧改。”
“兄弟,先谢谢你了,我看那里都好。”姥姥高兴的回答。
前院的堂屋里,摆放着几件修好的家具,有长条几、八仙桌、太师椅、高背椅、茶几、屏风等,古香古色的,根本看不出修补的痕迹。姥姥用手抚摸着,连声夸着:“师傅的手艺真好,和原来的一模一样,不知道的谁能看出是坏家具。”
“也是原来的家具多,这才能拼凑出来,不过这些家具是真好,压手的沉,我都搬不动。”罗新才推着一个太师椅说。
厨房里,连锅灶都收拾出来了,吃饭桌、椅子等家具也配上了。自来水接进了厨房,还新按了个白瓷的洗菜盆,这东西可不好买。
“这也是老县衙的东西,那里不只有原先的老物件,外国的东西也有不少,可惜都砸坏了,我看见这个东西还能用,就搬了过来。”罗新才给姥姥解惑。
进了后院,几位老师傅正忙碌着,院子里放着拆开的各种家具,一片凌乱,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一个雕花大床已经快完工了,精致的花纹,雅致的造型,引得悠悠转着圈的看。
以前的老家具都是靠檖和木檡(zhai)连结在一起的,不用一颗铁钉,便于拆卸和组装。加上用料名贵,结实耐磨,这些家具虽然被一帮乞丐糟蹋的七零八落,但拼凑起来还能恢复原貌。
“几位师傅的手艺真好,谢谢你们了。”姥姥由衷的感谢。
“不敢当,我们也就是修修补补,看着这么好的东西被糟蹋成这个样子,真令人心疼。”其中的一位师傅说。
姥姥对他们说:“那就麻烦各位师傅了,你们尽量地把能修好的家具,都修复出来,别怕费时间,还是老物件耐用。”
“您这是实话,现在的年轻人不懂,都喜欢新颖的家具。您要是喜欢,我们哥几个就都帮您收拾出来,您就放心吧。”那师傅看来是真的爱好这一行。
“那敢情好,就拜托几位师傅了。”姥姥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