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自己和二奶奶家的小鸡,悠悠不止是防疫,还偷着喂鸡苗专用饲料。不仅全部成活,长的也快。
二奶奶乐得合不上嘴:“悠悠姥姥,亏得听了你的话,今年咱这小鸡算是买着了,你看这一天一个样。也让你说着了,咱在村外就是适合养鸡,比村里其他人家的小鸡,都大一圈了。”
姥姥听了光是笑,她老人家心里明白,这是悠悠的功劳。
节气快到立夏了,天公作美,晚上下了一场透雨,该种棉花了。二奶奶家的自留地,今年留的是春地,头两天她就泡上了棉种催芽。
听到夜里下雨了,一家人早起去自留地种棉花,半亩地忙到八点多才点完。剩下的棉种放在案板桌上剁,“砰砰砰”的声音传出好远。
悠悠闻声跑过去看新鲜,桂萍边剁边往外扔缠在一起的棉花絮,嘴里不时地问:“娘,行了吧?”二奶奶过来看一眼:“还得剁,碎了不垫牙。”
桂萍费了半天的劲,终于剁好了。中午,二奶奶加上葱花和盐,用杂面和在一起,蒸了一锅棉种窝窝。
香味顺着蒸汽飘出来,桂萍期盼地说:“真香,闻着都好吃。”二奶奶苦笑:“吃的时候看你还说好吃不。”
悠悠一听,赶紧撤,保证好吃不了。结果还真被她猜对了,桂萍用碗端过来两个棉种窝窝,嫌弃地说着:“俺娘叫送过来的,说让你们尝个稀罕,啥好东西,难吃死了。”
姥姥接了过来:“你们还小不知道,早先闹荒年,这可是救命的东西。”
悠悠试着尝了一口,咸香带着葱香,还行啊。嚼了两下,立马皱眉。垫牙还有点扎嘴,强着咽下去,拉嗓子啊。
这些天的安逸生活,快让悠悠忘了刚穿来时的艰窘。棉种窝窝提醒了她,重新激起了她改善乡亲们生活的雄心壮志。
不光是二奶奶家种棉花,生产队里的棉花也开始种了。一百亩的春棉,大家伙为了抢墒,起早贪黑,硬是在两天内种上了。
听姥姥说,这时候的春棉亩产才一百斤。“也就是咱滩区才能过百斤,堤外的村子,也就是七八十斤。交上国家的,剩下的都不够织布的。
公家的布要布票,攒一年也不够一身衣服。自家织布没棉花,这日子过得,穿衣吃饭都艰难。”
悠悠依稀记得自己在后世看过的报道,西北棉花大丰收,亩产皮棉达到了五百斤。看来,自己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悠悠在智脑帮助下,筛选优质棉种及科学的植棉技术,赶紧在商城里订购了一批高产优质的防虫棉种。
到了晚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姥姥一说。还好,姥姥对悠悠盲目信服。她老人家比悠悠还急,“还有这好事,哪咱娘俩赶紧下地,把种子换过来。”
深更半夜,姥姥陪着悠悠,偷偷地放出大批的种植智能机器,把队里种好的棉种都扒出来,重新播种上新的优质棉种。
做好事还得偷着来,这个费劲,悠悠和姥姥不停地吐槽。姥姥笑话她:“你啊,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小的年纪不知哪来的大心思,啥事都管,谁的心都操,一心盼着大家都到好。”
第62章 准备卖夏装
农历的三月二十六,姥姥从张集回来,姥爷就提出来得去临水进货了,说家里的存货卖得差不多了。姥姥和悠悠算了一下,可不咋的,这几天就卖了三千多块钱的货。
天越来越长,平城县的民工也越来越多,十多里外的民工,晚饭后也赶过来。一来就三块五块的买,存货很快就见底了。
晚上悠悠和姥姥进了空间,一边洗澡一边商议,再去临水出手些什么东西。军装不能再卖了,多了怕引起人们的注意。自行车紧缺,可它也不能大量出手。天气越来越热,红糖不好存放,销量也不能太大。
提到天热,悠悠想起一家人的衣服。夏天总不能再穿粗布了吧,尽管舒适可也太厚了,想想就热得慌。
“姥姥,天热了,咱家又该换衣服了。”悠悠提醒姥姥。
“换,今年咱们有钱了,都做新衣服。”姥姥这次倒是痛快。
“那咱家的布票够吗,还是我在商城订做吧。”
“傻了吧,咱有钱了,买不要布票的人造棉和的确良,轻巧凉快还结实好看。以往看见别人穿,就想着有钱了给你们都做身。
一年年的盼着,今年终于可以实现了。你别在商城订了,让人看出来就不好了。”
“人造棉、的确良不要布票,姥姥那咱以前咋不买啊。”悠悠不解的问。
“虽然不要布票可它们贵啊,人造棉一尺五毛多,的确良七毛多,有工作的人才穿得起。
咱庄稼人夏天都穿一毛八一尺的跟单布,稀薄的对着光亮能透出身体形状来,大伙就叫它灯笼布。”姥姥说着还能笑出来,悠悠听了感到的是心酸。
“姥姥,要不这次咱们去临水,先拿人造棉和的确良试试,商城里这些化纤的东西便宜,质量还好。”
“也行,可布匹不好出手,关键是摆着卖太显眼,不像衣服能成件的拿着卖。”姥姥比悠悠想得周到多了。
“那咱做成衣服卖不就行啦,就和卖军装一样。”
“也行,不过要和现在的衣服差不多,你那商城里的衣服款式可不行。”姥姥嘱咐。
“那好办,在花色上好看点,保证好出手。”悠悠说完就上电子商城挑选订制去了。
很快就挑选出几种人造棉:单色的有黑、酱红、白、浅黄四种,适合老年人穿;四种粉底带碎花的,粉红、粉蓝、粉绿、粉黄带着小碎花,柔和漂亮极了,适合年轻妇女和孩子们穿。
的确良单色的有三种:白、海军蓝和咖啡色,两种大方格适合妇女穿,两种小方格适合男孩子穿。还有一种浅绿底子带翠绿竹子花型的,姥姥一看就喜欢上了,说是特别适合悠悠妈妈的气质,穿上保证好看。
老年人的做成中式对襟大褂,松紧带的长裤,和后世的练功服差不多。妇女和孩子的上衣,分为大中小三个型号。款式和百货楼里卖的差不多,区别就在于稍微收了点腰,比现在的直桶款好看多了。
男上衣用白色的确良,男裤和女裤都用海军蓝和咖啡色的确良。悠悠还用带碎花的人造棉做了一部分妇女和孩子穿的连衣裙,柔软飘逸,漂亮极了。
做上衣的确良薄些,轻便凉快。做裤子的稍微厚些,挺括垂度好。
商城里0.9米的窄幅人造棉和的确良,每米价格0.5元左右,一件成人的衣服用两米布,算上加工费成本不超过3元钱。
男女老幼的衣服加在一起,一共二十多种。悠悠征求姥姥的意见,姥姥直接把把老人和孩子的上衣去掉了,只剩下男女上衣、裤子和妇女儿童穿的裙子。
姥姥给悠悠的解释是:“这年月,那家的老人舍得买衣服穿,孩子更是凑合着穿,买衣服穿的主要是年轻的工作人员。”
女上衣五种花色,男上衣就一种白色。男女裤子两种颜色,大小裙子各四种花色,加起来18种花色,再分为大中小三个型号,一共是54种服装。
悠悠和姥姥商议价格,姥姥主张和人们买布的价格相当。现在加工费便宜,做件上衣五毛钱,裤子三毛钱,裙子可能贵点,具体价格姥姥不清楚,估计也高不了多少。
这是卖价,还得给中间人留出来利润。为了打开局面,悠悠决定按友情价格出售。女士衣服每件3.00元,男式每件3.50钱。裙子贵点,成人的5.00元,孩子的3.00元。
姥姥笑着骂她:“就你怪话多,还出来友情价了。”
第63章 再去临水
离王奶奶的孙子结婚还有十天的时间,也该去临水给老人送自行车了。悠悠在商城的“怀旧”店铺,购买了一辆新的大金鹿自行车,第二天一早,姥姥就带着悠悠去了临水。
现在悠悠的空间里,已经积攒了一万多块钱。路上,悠悠和姥姥商议着下一步再干点什么。
受过去看的穿越小说的影响,悠悠首先想到的还是废品收购站。除了继续收购铜钱,悠悠想到了收购站里成堆的乱发。
现在乱发唯一的用途就是掺在土里抹墙,而后世的长发几千元一斤,悠悠想起来就心疼的直抽抽。
再说,乱发可不像铜钱没人要,乱发随时就有人买。姥姥和悠悠也不可能到处跑着收乱发,必须有人专门帮着收才行,还得有个暂时存放的地方。
到了临水,姥姥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悠悠把自行车拿出来,娘俩直接骑着到了王奶奶家。
王奶奶正好在家,看见她娘俩高兴坏了,赶忙往屋里让,还高声喊着:“广杰,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一个一米八多高的男青年,应声从堂屋走了出来,一下晃花了悠悠的钛金眼。
帅哥,标准的国标大帅哥。挺拔玉立的身材,健壮的体格,英俊的相貌,阳刚的气质。悠悠终于理解了王奶奶提到孙子时,自豪感从何而来。
“这是您韩奶奶,这是你悠悠妹妹。”王奶奶介绍道。
“韩奶奶,悠悠妹妹,奶奶在家总念叨您,今天总算见到了,赶紧进屋歇歇。”帅哥热情的招呼着。
“怕耽误你的婚期,车子一到手,就赶紧送过来了。”姥姥把自行车扎在院里。
“这可真是太好了,谢谢您啊妹子。”王奶奶看着车子看,用手小心的摸着。
“这可真新,漆亮的都能照出人影,刚推出来的吧!”王奶奶围着自行车转圈,咋看咋满意。
坐在屋里,周广杰已经倒好了茶水,端了一杯递给姥姥:“谢谢您韩奶奶,有了它我回来看奶奶方便多了。”
王奶奶进里屋拿出一沓钱,递给姥姥:“妹子,这是二百七十块钱,您点点。”
“大姐,您咋和妹妹客气上了,有这些钱您在哪卖不到新车子。我有门路弄到车子,就是为了给孩子添箱的。您给我一百五十块钱就行,我还能赚您的钱。”
姥姥点出一百五十块钱,把剩下的退给王奶奶。
“妹子,您不赚我的钱也不能赔啊,咱姐俩也别让来让去的啦,您接着这六块钱总行吧。”王奶奶递给了姥姥六块钱,姥姥也爽快的接下来。现在用自行车票买辆大金鹿的自行车,就是156元的价格。
“真是太感谢您了,韩奶奶。”帅哥激动的说。
“孩子,别说这客气话。你奶奶养大你不易,今后多孝敬你奶奶。我也帮不上你们啥忙,提前祝贺你们新婚快乐。
大姐,我还有点别的事,就不打扰您了,咱姐俩以后见面再说话。”姥姥说完就领着悠悠往外走。
“妹子,你有事就去忙,中午还能不吃饭,我在家做好饭,等你回来吃。还有,骑上车子去,来回快点,别累着了孩子。”王奶奶说着跟了出来。
自行车王奶奶可是给过钱了,已经是她家的了。大金鹿自行车在现在和后世的宝马有的一拼,韩屯村是全县的先进村,就只有舅姥爷家里有自行车。
王奶奶让只见过两面的姥姥把自行车骑走,这是极度的信任。姥姥被感动了,痛快的回话:“好,听大姐的,我们回来吃,车子就不骑了,我去趟黑市。对了,没挪地方吧?”
“没,还在那。悠悠,想吃什么?告诉奶奶,今天时间长,我去给你做。”
“奶奶做的饭好吃,做什么都行。”悠悠拍马屁。
“你个小人精。”王奶奶笑了。
姥姥领着悠悠来到黑市,进去没看到李保国,却碰到个意想不到的人罗新才。
“嫂子,您可让我好找。听说地区有卖新军装的,我想着可能是您,就来碰碰运气,没想到真的遇上了您。”罗新才话里都带着惊喜。
“兄弟,你这是有当紧的事?”姥姥问。
“倒也没什么当紧的事,这不是前两批的货都卖光了,我寻思着再找您进点东西。”罗新才不好意思的说。
“正好,我也有事要找兄弟您那,你还想要什么货,看我能弄得出来不?”姥姥回答
“不知道前两次的货您手里还有不,有的话兄弟我想都要些,军装最好能多点,现在穿正好。我打听了,地区的军装价格高,我也可以按这里的价。”
“兄弟,你说这话就外道了。我尽力的给你找货,你回家等着,找到了我直接去你家,价格还按原先的,你在县城卖价也比地区的低。不过这价格咱俩知道就行,你别往外说。”姥姥嘱咐着。
“擎好吧嫂子,这事我烂到肚里也不会说出去。那我先谢谢嫂子,您忙,我回去了。”看人家这眼力劲,不愧是端这碗饭的。
第64章 再遇李保国
罗新才刚走,李保国就从旁边走了过来,看来是有人给他报了信。
“大姐,您今天有空来转转。”李保国热情的打招呼。
“总算遇上你了,兄弟你上次多给了十块钱。”姥姥直接说。
“姐啊,别人要全国的粮票贵二分钱,您要兄弟还能多留您的钱。我知道您有的是门道能换出来,找兄弟买不过是怕麻烦罢了。您就当找兄弟我淘换的行了吧,别再提那十块钱的事了。”这话说的那叫个亲近。
“姐啊,您这次带来了什么东西?”
“兄弟,你有个背静的地方不,我这次还真带来点东西。”姥姥告诉他。
“那好,您跟我来。”李保国说着,就走在前面领路,左拐右转的,一会就进了一个院落。
院子里干净利落安静,进了院子李保国就从里面关上了大门,看来这是他的地盘。
姥姥打开带来的包裹,露出来两捆成品衣服。18种款式每样一件,都是中号的。
李保国翻着一件件的仔细看,边看边夸:“好看,这件更好看。姐啊,您从哪里弄来这么好看的衣服。”
“从大城市里弄过来的,怕在近处出手露了,才想着往远处倒腾。”姥姥扯的跟真事一样。
“不知价格怎样?”李保国询问。
“男式的上衣裤子都是三块五一件,女式的三块。裙子成人的五块,孩子的三块。”姥姥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