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好来,中午见面时我捎给您。”

        “好,那咱中午见。”说完,姥姥带着悠悠转身往外走。

      第57章 王奶奶家的往事

        娘俩刚走到大街上,就听得后面有人喊:“大妹子,留下步。”回头一看,有位六十来岁的老太太疾步赶来,瘦弱的身体还是裹脚,累的气喘吁吁的。

        “大姐,您叫我?”姥姥疑惑地问。

        “嗯,妹子,我看您面善,也是个有钱人,你能看看我这东西不?”老人利落的开口。

        “不是大姐,你从哪看出我是个有钱的人?”姥姥奇怪地问。

        “别看你们穿的不算好,但你俩面色红润,身体健壮,一看就知道生活富足。”她笑着解释。

        “那您让我看什么东西?”

        “你跟我来。”老人把姥姥领到个背静处,从怀里掏出个绸缎包,打开一看,里面包着对玉手镯。通体白润,像羊脂一样,一看就是好东西。不过到底如何,悠悠可是不懂。

        姥姥接过玉镯,仔细的看了许久。“大姐,您这可是好东西啊。”姥姥赞叹地说。

        “再好的东西,到了这年头它也不是好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它还不能戴,露出去它就是祸害。”老太太感慨的说。

        “不能戴咱不戴,您这个可能传家,给孩子留着是个念想。”姥姥劝慰道。

        “这不当紧用钱吗,俺成分不好,耽搁的孙子快三十了才找着对象,最近要结婚吗,想着给女方买辆自行车,凑不起钱来,卖了它应急。大妹子,你能留下不?”老人急切的看着姥姥问。

        “大姐,你准备咋出手啊?”姥姥问她。

        “听老辈人说当时是十块银元买的,我也知道现在它比不了银元,大妹子你能给二十块钱不?”

        便宜啊,后世里即便是普通的玉镯,一个也得上万的价格。这么好的玉镯,一对才20元。买吧,悠悠看向姥姥。

        “大姐,你既然看上了我,我就买了它,我还有几个闲钱,买了给孩子们留着。”姥姥掏出二十块钱,递给了老太太。

        老太太把玉手镯递给姥姥,又递过绸布包。“妹子,我看你也是懂货的人,俺家还有个金手镯,卖给银行可惜了,你要有能力买下来,传给孩子比这个好”

        “大姐,您能让我先看看不?”

        “行啊,我家就在附近,靠着大街,家里也没外人,就我自己住,你要相信我,跟我回家吧。”老人邀请道。

        “咋不相信那,我和大姐有缘分,一见面就觉得亲,跟您去认认家,我再来城里也有个落脚的地方。”姥姥带着悠悠跟在老人后面。

        老人的家离【创建和谐家园】村不远,中间隔着一条护城河。在大街的北面,大门就朝向大街。

        宽敞的院子有一亩多,是前后两进的布局,不过就剩下前院几间破败的房子了。院里屋里都收拾的干净利落,给人一种舒适感。家里的摆设也都是老物件,看得出当年是个大户人家。

        老太太给姥姥和悠悠倒了杯水,进里屋拿出了一对龙凤金手镯递给姥姥,坐下和姥姥拉起了家常。

        老人叫王玉香,夫家姓周。她告诉姥姥,周家解放前在临水是出了名的大地主,几辈子传下来的过活(家底),非常的丰厚。

        也是有名的良善之家,帮过的人多了去啦,特别是穷苦人家,谁家没借过她家的粮食,有了还就要,不还从没登门要过账,临水附近的人谁不知道“周大善人”。

        不过就有一样不尽人意,人烟不旺,几辈子单传。解放后,除了土地和生意归公外,个人财产倒是都保存了下来。他们也明理,主动放弃了城里的高宅大院,搬到城郊这个庄院来住。

        意外发生在五八年大锅饭期间,一个流氓领导看上了她漂亮的儿媳妇,多方诱惑不成,就对她家多方打击迫害,抄家没收了所有能找到的东西,并把她儿子打成残疾。

        老头子怒火攻心活活气死,媳妇为了保住清白,儿子怕给母亲增加负担,留下遗书双双吊死在家中的后院。

        为了年幼的孙子,老人坚强的挺了下来。也为了清静和孙子的安全,她隔三岔五地在深夜装神弄鬼,学着儿媳的腔调喊冤叫屈。

        这个时期,人们虽然口中喊着“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封建迷信”,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不是几句口号就能改变的,人们的内心深处还是相信鬼神的传说。

        发生在老人家的怪事没人追根溯源,反倒是吓得大伙对她家退避三舍。老人故意不管后院,致使后院杂草丛生,都长到半人多高,老鼠、黄鼠狼在院里安了家,更显得阴气森森的。

        偶尔有个胆大的进来窥视,也被吓得胆战心惊,落荒而逃。鬼宅的传说越传越远,倒是让祖孙俩有了个安静的住处。

        城市的住房虽然紧张,她祖孙二人住着一亩多的大院子,却从来没人动过别的心思。

        周家作为几辈子的名门望族,经历了数次的战争和动乱,对于躲避灾难还是有经验办法的。

        尽管抄家没收了他们的家产,但狡兔三窟,剩下的东西还是够她祖孙过活的。何况,还有许多以前他们帮过的人偷偷的接济。

        “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说到这里,老人由衷的感慨。

        前些年国家收购金银的价格低,老人还不敢公开的去银行兑换,就经常改头换面的去外地银行兑换。为了让孙子吃饱穿暖,也常到黑市买高价的东西。

        “这些年下来,老辈子留下来的东西,也快让我霍霍光了,不过孙子总算健健康康的长大了。”

        “比起人来,东西算什么,再好的东西也没人重要。”姥姥安慰她

        “大妹子,我就是这样想的。我孙子叫周广杰,今年29了。你是没见我大孙子,不是我枉夸,可是个标志的小伙子,不光长得好,还聪明能干学习好。今天你是见不着了,见了面你就相信我说的话了。

        可惜的是,初中毕业因为成分不好不让考高中。他老师待见他,偷偷地教完他高中的课程,还夸他比在校的学生学得都好。

        可学习好有啥用,当不了兵进不了工厂,就一个成分孬什么工作也找不到,只能到处打零工,出大力流大汗的挣个辛苦钱。解放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没享过福罪倒是都让他受了。

        出力流汗也不怕,我孙子人高马大的,年轻力壮有的是力气。难就难在找媳妇上,这年月干什么都讲成分。成分不好难成亲,女的还好说,找个成分好条件差的嫁出去,男的就剩下了。

        俺家现在要什么没什么,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谁家的姑娘敢住鬼屋,还有我快死的老太婆这个累赘,孙子都快三十了还没找着对象。

        年前,他碰巧帮了个农村人,那家就一个独生闺女,想着招个养老女婿,闺女长得好,孬的不愿意,好的人家谁愿意倒插门,一来二去的耽误了,闺女二十三四了还没找着婆家。

        知道我孙子的情况后,找人来说合。女方成分好,叔伯兄弟多,她大伯还是个队长,孩子去了吃不了亏。下辈子也不再受成分的连累,就一样生的孩子得随女方的姓。

        我也想透了,随谁的姓都行,只要孩子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管姓什么都是老周家的孩子,打光棍才是真的绝户了。

        俩孩子见过几面,相互都满意,这事就算成了。虽说不用【创建和谐家园】办,女方那边的人巴不得我不露面那。可俺孙媳妇家的人是好的,说好的结了婚就接我过去养老。

        我现在能动还是自己过,不给他们添麻烦。真到老了,还是得靠着他们。要说我都这个年纪了,享过福也遭过罪,死了倒是干净。可我不能伤孙子的心,得让我孙子孝敬我几年。

        这家虽然空了,我还是想着把老物件倒腾出去,给孩子们多准备点东西,女方的家里也不富裕,一辈子就这一回大事,我不想亏了孩子。”

      第58章 一见如故

        老人絮絮叨叨的给姥姥拉呱,还不忘给她们添水。“大妹子,这些话我憋在心里好多年,今天见到你不知怎的都想倒出来,耽误你功夫了。”

        姥姥听得流了泪也动了情,拉着老人的手,“老姐姐,我真佩服您的刚强,搁谁身上也做不到您这样。看吧,您这不熬过来了,今后好日子就开了头。咱姐俩算有缘发(分),你说个数,这东西我帮你卖去。”

        “妹子,您要有能力就留着,卖给银行可惜了。这可是足金足两的好物件,有名的【创建和谐家园】傅亲手打制的。银行收购价一克8.40元,一两262.50元(过去一斤是十六两,一两等于31.25克),这一对手镯你给我五百块钱就行。

        一来我怕让人知道了给孩子招麻烦,二来我是真的不舍得卖给银行。要不是孩子结婚,玉的又卖不出钱来,我还真不想出手。你要没有这么多钱,少给点也行,谁让咱姐俩看对眼了。”老人真心实意的说到。

        “行,就按姐姐您说的价,也不知道您给孩子准备的怎么样了,需要我帮忙不?”

        悠悠拍了下姥姥的内衣口袋,姥姥马上掏出了钱,递给老人。老人仔细地点清,回身走进里屋。

        出来手里拿了个小玉佛,晶莹剔透,柔和的好像水滴,上面穿了根红绳,递给了姥姥。

        “妹子,您要放心,就让孩子带着当个护身符。你家这孩子听话,真让人待见,算我送给孩子的见面礼。”

        “这怎么好意思,您这有当紧事要办,还是留着换俩钱吧。”姥姥推辞。

        “现在的年景这东西不值钱,不过搁以前可是好东西。你晚上让孩子带着睡,能辟邪。我孙子从小带到大,这样的年景也没生过病。”老人认真的嘱咐姥姥。

        “那行,我就替孩子收下了。悠悠,谢谢奶奶。”

        悠悠听话的叫人:“谢谢奶奶。”

        俩人唠叨着,快十一点了。悠悠拉了姥姥一下,提醒她该走了。“大姐,咱以后有空再谈,我还有点事,先回去了,您需要帮忙就告诉我一声。”姥姥提出告辞。

        “妹子,你信我这个姐不,要是信得过就留在家里吃顿饭,你在哪不得吃饭,吃完饭再去办事。孩子也该饿了,一顿饭姐还管得起。”老人执意得留人。

        “好,那今天我就厚着脸皮蹭姐姐的饭吃,正好咱姐俩多说会话。”姥姥也痛快的应了下来。

        老人带着姥姥进了厨房,厨房里收拾的一尘不染,看得出来老人是个勤快的人。看到老人舀出一大瓢的白面,姥姥赶忙拦着:“姐姐,这可使不得,咱有啥吃啥,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这白面留着慢慢吃。”

        “妹子,你小瞧姐姐了,日子再难,一顿饭我还是管得起的。别说是现在,就是五八年,我们娘俩也没挨过饿。

        我常想,东西是人挣的,周家泼天的过活(家产)就剩下了俺娘俩,人先保住再说,一切以身体为重,俺家这情况可不敢生病。

        妹子,不都说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斤钉,俺祖孙俩这辈子的吃喝还是有的。”

        老人一边唠叨,一边麻利地和面、擀饼、烙饼,姥姥在灶下烧锅。老太太可真的会吃,也舍得吃,烙饼里外都放油,闻着扑鼻的香。

        烙出来第一个油饼,老人就切成块,放在盘子里让悠悠先吃。悠悠咬了一口,外酥里嫩,好吃极了,边吃边夸:“奶奶做的饭真好吃。”。

        烙完饼,老人又趁着油锅做了个海带丝鸡蛋汤,又鲜又香,悠悠喝了多半碗。

        半个小时就吃完了,姥姥还是问:“姐姐,您给孩子办喜事需要我帮忙就说,咱姐俩别客气。”

        “妹子,你把东西要了就是帮我大忙了,我这些年跑黑市也有门道了,有钱黑市上什么都买的到,就是贵点可不用求人。再说,俺家这情况别人都躲着,就是求人也没处求去。”

        “那姐姐您给孩子都准备什么东西?”

        “我准备给他们买辆自行车,孩子来看我也方便。其它的就不买了,把钱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准备去,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咱老辈人也不知道。”多明白的慈爱老人啊!

        “姐姐您既然叫我声妹妹,孩子结婚我得帮点忙。自行车我给买辆平价的,您别在黑市花那冤枉钱了。对了,孩子啥时候结婚,他想要什么牌子的自行车?”

        “那敢情好,你看我这顿饭管得可真值。妹子,要能卖到大金鹿车就最好了,这车子在农村骑合适,结实抗造载重还大。

        买不到的话,别的牌子也行,姐姐我可是省钱了。对了,孩子四月初六结婚,你能来得极吗?”老人笑着问。

        “放心吧姐姐,初六前我一定给您弄到,您最近不出远门吧,我说不好那天过来。”姥姥打着包票。

        “我不上哪去,出去也是在附近转转,你来了我要是不在家,找人问下就知道。”

        “大姐,我问您个事,您在黑市看见和我谈生意的人了吧,那人您了解不,为人咋样?”姥姥向王奶奶打听。

        “看见了,那人叫李保国,是个好人,他家里两位老人都有慢性病,给老人看病没少花钱,是出了名的孝子。

        也是为了老人才干的这一行,挺讲义气的,信誉也好。要是为人不好的我早就提醒你了,别说,妹子你看人的眼光还是挺准的。”

        “可不是咋的,我这不是一眼就看好大姐您了吗。姐姐,您这一说我就放心了。”姥姥开着玩笑。

        “那我办事去了,大姐咱以后见面再说话。”

        “奶奶,再见。”老人把娘俩送出了院子。

        悠悠想起后世人们之间的各种猜疑和防备,真心的感叹现在人们的淳朴和良善,相互之间的朴实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心想,认识了王奶奶,以后到临水有了落脚处。

      第59章 小心谨慎

        王奶奶家虽说在城郊,离批发部也不到二里路,悠悠和姥姥也没坐三轮车,俩人慢慢的走着,全当消化食。

        走到批发部,刚过十二点。看见批发部的大门关上了,只开了个小门。门口的传达室虽然也开着门,但看不见值班的人员,可能是在里面休息。

        路上也没有行人,整条街道静悄悄的,偶尔传来几声孩子们的打闹声。姥姥领着悠悠来回走了两趟,找了围墙转弯的死角,把东西拿出来,四个纸箱子摞在一起。旁边正好有颗大树,悠悠和姥姥就坐在树下等着。

        十二点二十分,远远的看见李保国骑辆自行车过来了。看到姥姥赶紧下车,“嫂子,等急了吗?”

        “没等多大会。”姥姥用手拍拍身后的纸箱子,把他惊地张开了嘴。

        “哎呀,嫂子您可让我开眼了,咋想到的这个办法。背静还没人注意,就是让人看见了,还以为是来批发东西的。”

        李保国说着挨个箱子查看,还朝远处招了招手,又过来了俩个人,都骑着三轮车。

        仨人围着箱子看货,悠悠用的箱子大,在里面就能倒腾的开,一会的功夫就数完了。李保国递给姥姥个布兜:“嫂子,您点个数。”

        悠悠用手挨着摸了一遍,实际上拿到空间数了一遍,正好四千三百元,两样粮票各五百斤。小声对姥姥说:“多了十元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3: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