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悠悠看见青岛食品厂出产的“牛奶饼干”,立马想到以前在网上看到的报道,青岛食品厂六七十年代,使用牛奶和鸡蛋和面。1965年就研制出了,添加葡萄糖酸钙和辅助钙质吸收的维生素配方,是婴幼儿和老人的理想保健食品。
一箱饼干二十四条, 6.72元,7.2斤粮票。每条半斤,0.28元,0.3斤粮票。悠悠傻了眼,姥姥兜里还剩下二斤多粮票,穿来后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年代票证的威力。
酒水区各种白酒二三十种,可悠悠知道的“老八大名酒”一样也没有,悠悠还准备大肆购买一番那。想起七八十年代的穿越小说中,在公社就能买到茅台五粮液的。悠悠问工作人员:“叔叔,您们的茅台,五粮液在哪卖?”
“哎哟,你个小不点还知道茅台、五粮液。别说茅台了,八大名酒都是【创建和谐家园】,批发部里没有货。”
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悠悠稍带遗憾地叹口气,把他逗得大笑不止。没有就没有吧,姐可是知道后来的系列名酒。
悠悠作为资深的知名电商,对系列名酒的了解颇深。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第一次举办名酒评选,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风名列前茅,被人们成为“四大名酒”。
1963年,名酒评选活动再次举行,这次共评出八种名酒:茅台、五粮液、古井贡、泸州老窖、全兴大曲、董酒、西风、汾酒和竹叶青。被人们称为“八大名酒”。
动乱结束后,百业俱兴。1979年,国家重启名酒评选活动。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洋河大曲、汾酒、董酒和泸州老窖,脱颖而出,被人们誉为“新八大名酒”。
接着,1984年、【创建和谐家园】年连续两次开展名酒评选活动,分别评选出13种、17种系列名酒,不过人们心目中的名酒依然是老八大名酒和新八大名酒。
悠悠仔细的寻找起来,很快就发现了剑南春、洋河大曲、宋河粮液、郎酒和双沟大曲这五种新八大名酒,都是一斤的瓶装酒,价格才两元多点,一样来一捆,一捆十瓶。
又要了一百个手绣绸缎钱包,一共还不到四百元。工作人员帮着打好包,姥姥出去找了个推三轮车的。
走到条背静街上,姥姥就让停车卸货。打发走了推三轮的,悠悠把货物收进了空间。
娘俩又回到了大街上,关键是悠悠想去邮局买邮票。进了邮局门,悠悠就卖萌耍宝,叔叔、阿姨的叫个不停,小嘴甜得像抹了蜜,哄得营业员帮她翻货底,找到了好几种自己没有的纪念邮票。
出了邮局进新华书店,悠悠把各种小人书都要了一册,加起来快一百册了,营业员给找了个纸箱子装上。宣传画在靠墙的角落里,摞的高高的,上面落满了灰尘,一看就是好久没动了。
悠悠想到在智脑里查到的信息,随着“四人帮”的下台,这些东西都当成废纸卖了,一斤一分钱。姐到时候再来收,先寄存在这里。
时间快两点了,悠悠在个背人出将做旧的自行车拿了出来,姥姥带着悠悠往汽车站赶去。快到的时候,又把智脑准备好的几箱子货物拿出来,找了个推三轮的推到车站托运处。
拿着车票办好了托运手续,姥姥领着悠悠上了客车,由于乘车的人不多,自行车放在了车客的过道里。
汽车两点十分发车,悠悠在汽车的晃荡中,不一会就趴在姥姥怀里睡着了。
客车到张集时,二爷已经等在那里,货物装上毛驴车,姥姥骑着自行车,不到五点就回到家里。
姥姥告诉家人说是坐车直接去了临水,在市场上碰到了这款旧钻石自行车,卖主急需钱,只卖五十块钱,看到价格合适自己就买了下来。
姥爷和爸爸围着车子仔细研究,分别骑上去溜了一圈。俩人得出个相同的结论,这车子主人保养的好,和新钻石车差不多,比现在的新自行车强多了,要不是遇到难事,绝对舍不得出手。
悠悠听见非常赞同,对姥爷的鉴别能力大为佩服。还差不多那,它明明就是辆新车,还是改良版的,不过您老人家绝对不可能想得到。
姥姥没顾上歇息,到家就忙着上货,把各种东西一样样的摆了出来。比对着悠悠让智脑做的进货单,姥爷帮着写标价。爸爸则帮着拆封递货,一家人都跟着忙活。
姥爷看到进货单上一千多块的总价,问姥姥哪来的这么多的钱。姥姥的说法是,三舅妈给借的周转资金。
悠悠和迪迪蹲在院子里玩玩具,把青蛙、鸭子、母鸡、公鸡、坦克、小汽车都用发条上足劲,放在地上,乱跑乱跳,急得迪迪大呼小叫的跟着跑,悠悠笑得发颤。
妈妈听见了,从厨房跑出来,朝着悠悠就开火:“你都多大了,还惹弟弟。哎呀,你个败家子,买这么多玩具,这得多少钱啊!妈,有您这么逞孩子的吗?”腔调都变了,看起来是真急眼了。
“批发部处理的样品,论堆卖的,一共二块钱?”看咱姥姥这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不会是干地下工作出身的吧,悠悠在心里给姥姥猛点赞。
悠悠顺势把口风琴递给妈妈,让妈妈教自己吹,妈妈说她年龄太小,吹不了口风琴。哪想到后来成了哥哥的爱好,技艺突发猛进。
昊昊回来,看见自行车高兴的推着就跑,满院子练车去了。看他那激动样,悠悠估计早就想学骑车了,看自家的车子太新没敢提。
晚上,姥爷泡了一壶茶,端着闻着,满脸都是回忆。“想不到,这辈子还能喝到龙井。”神情和姥姥摸着真丝绸缎一样一样的。
第55章 代销点火了
劳累了一天的女民工顾不上休息,吃完晚饭就来了十几个,年轻的男民工也来了几个。看起来爱美之心,是不论年代和时期的。姥姥点了两盏罩子灯,把两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
女青年围着纱巾、假领子和白球鞋挑来选去,男青年对着海魂衫和劳动布的裤子爱不释手。现在天气热了,正是穿海魂衫的季节。劳动布的裤子厚实耐磨,和海魂衫是绝配。
有个男青年买了一套,随即就换上了,本来不是太出色的小伙子,立马让人眼前一亮,也引起女青年的注目,他站的更加的挺拔了。
这也让悠悠瞬间懂得了海魂衫为什么能经年流行了,它不仅适合人群广泛,而且价格便宜,三块五六的海魂衫加上七块多的劳动裤,一身衣服才十来块钱。
就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起得,其他的男青年都挑件海魂衫,提出让姥姥多进点裤子,他们结了工钱一准买。
女青年终于挑好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人都要了纱巾和假领子。不过大部分都是要的普通纱巾,当场就围上了,还别说,立马人就显得鲜亮活动起来。
悠悠还给当老师,教会了她们好几种纱巾打结法,告诉她们城市的姑娘都是这样带。大家叽叽喳喳地议论城里人真会想,这领子套在里面谁知道不是件衣服,好看洋气又省钱。
有人要了白球鞋,有人不敢买,怕回家老人看了生气。这里的农村,亲人去世才穿白鞋,叫穿孝。
第二天起床,哥哥和迪迪就穿上了悠悠给订特的套服,海魂衫背带裤,姥爷高兴的喊大家观看“俊小伙”。
悠悠围着他俩转着圈的观赏,嘴里不住的称赞“帅!帅呆了!酷毙了!国标大帅哥。”。
昊昊被夸红了脸,迪迪急了:“姐姐,我是帅弟弟不?”一家人那通笑啊,把二爷家的人都引过来了。
“哎呀,怪不得说人是衣裳马是鞍那,看哥俩穿上这一身,真是好看。”二奶奶夸着。
姥姥进屋拿了一件海魂衫,递给二奶奶:“二奶奶,宝景都长成半大小伙子了,知道要好了,我给捎件衣服,您别说不要哈。”
二奶奶爽快的接过来,“要,再要条裤子,托你家的福,俺今年额外的赚了一百多,让孩子穿体面点,再晚两年该说媳妇了。”
¡¡¡¡ËÄÄݹðƼСÉùà½à죺¡°¾ÍÊÇÏò£¨Æ«Ïò£©Äú¶ù¡£¡±
姥姥进屋拿出三条纱巾,递给二奶奶。“裤子我收钱,这几条纱巾是给她姐妹仨的,您再推辞我可生气了。”
二奶奶接过来递给桂萍,“悠悠姥姥给你们的,拿去和你姐姐分吧。”桂萍接过来,高兴的跑回家。
吃过早上饭,志远和志亮来找昊昊上学,姥姥把他俩叫到屋里,一会就出来两个小美男。
哥三穿着一样的“海军服”,排成一列,昂头挺着小胸脯,嘴里喊着“一二一”,踢着正步上学去了。“海军服”是昊昊给起的名,不过还挺贴切。
迪迪跟在后面装样,一会就被拉下了,急得吱哇乱叫,也顾不上踢正步了,一溜小跑地撵去。
姥姥拿出两瓶好酒:剑南春和洋河大曲。两包茶叶:西湖龙井和茉莉花。还有给爱国舅舅的衣服,志高、志刚、志勇的海军服,舅妈们的纱巾、假领子,鼓鼓囊囊地包了一包袱,提着给舅姥爷家送去。
姥姥回来时,舅姥姥和两个妗子也跟来了,来了就帮着淘粮食。悠悠一问,原来是被姥姥抓了劳工,给悠悠家磨面来了,谁让悠悠喜欢吃石磨面那。
为了石磨面,悠悠只好任命的帮着看孩子。智茹和志强两个一岁多的小孩,都走不稳当,咧咧切切的,还不老实。悠悠把他们放到姥爷屋里的炕上,拿出来一堆橡胶玩具和各种吃的,哄得俩小东西咯咯直笑。
望见有人靠近就收进空间,反正这俩破孩子还不记事。两个妗子哄骗悠悠跟她们回家看孩子,悠悠两眼上翻:“不去!比我割草还累”,把俩妗子笑得岔气。
到了中午,代销点里来的民工更多了,年轻的买海魂衫,中年人要劳动裤。
这时候的棉布布幅窄,男同志做条裤子得用两米半布。一尺布四毛多钱,得三块多,还得用七尺半布票,一尺布票在黑市可以买到两毛钱,加在一起快五块钱了。还得费工夫做起来,关键是棉布不如没有劳动布厚实耐磨。
一家人都忙着拿货收钱,乱哄哄的。等大家回去上工,姥姥和悠悠一盘点,一个中午卖出去五十多件海魂衫,三十多条裤子。一件不错,一毛不差,悠悠再次佩服这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境界之高。
一家人也都佩服姥姥的眼光强,一中午卖出去四百多块钱的货物。按10%利润计算,还得赚四十多块,比得上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了。
姥爷总算吐口了:“这段时间我帮你在家看着,你出去进些紧俏货,趁着民工在这里,多赚些钱咱也盖个院子,孩子们大了,不能一直住队里的房子。”
到了下午,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没断,都是来给孩子来买海军服的。一边挑还一边感叹:“城里人就是能,看人家给孩子做的这衣服,咋看咋好看,穿上显得人精神,还省布。再想想咱做的衣服,大肥裤腿大肥腰,逛逛荡荡的大裤裆,费布不说,穿上就带着土气,还显得人呆。”
“咱那不是穷吗,有钱谁不会打扮。今年咱们沾了吴医生的光,家家都趁钱了,给孩子也买身衣服,穿上不比城里人差。”
“要说还是咱姑见过大世面,眼光也好,搁咱也想不到买这么好看的衣服。”
见一个买都买,谁家也不想让孩子低了别人一头,关键是都有两个闲钱,农村人看儿子又重意(在意)。儿童海魂衫大中小三个型号,每件1.8-1.4元。背带裤也是大中小三个型号,每件五元、四元、三元。
一身大号的海军服6.8元,这在农村可是一笔大钱,现在走趟亲戚也就块儿八角的事。可这帮娘们不知中了哪门子的邪,比着给孩子们买。
看到假领子和纱巾,这帮女人挑起来更带劲。边挑边笑话在笑话城里人会装:“从外面看着穿的光鲜,谁知道是假的,咱庄稼人可想不到这假模式。”。
结果都买了件看中的,有的还买了两个。嘴里说的是:“咱也学城里人换着穿,干净好看还省钱”。看来,女人和孩子的钱永远是最好赚的,这条经商真理不论什么时候都适用。
海魂衫、劳动裤也成了民工口中的“海军服”,更是青年民工的最爱。有钱的买一身,没钱的先买个海魂衫穿上,走路都显得精神。
第56章 临水黑市
姥爷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家帮着姥姥卖货。悠悠继续跟着四妮桂萍去河滩,昊昊每天中午和志远、志亮互相帮着学骑车。男孩子就是泼,几天的功夫已经学的差不多了。不过下午放了学,还是一起跑到河滩去割草。
尽管悠悠一个人就能搞定猪羊的饲草,但为了让昊昊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再者也怕村里人看出异样,姥姥还是鼓励昊昊每天去河滩。
现在,全家人都忙了起来。早上一起床,姥爷和昊昊就去放羊。现在羊不能散养了,可山羊它就不是圈养的牲畜,每天得赶出去跑一圈。爸妈得把猪圈和羊圈清理一遍,姥姥忙着做饭,悠悠带着迪迪玩,还不忘练一会基本功。
不过大家忙得高兴,忙得带劲。且不论代销点挣了多少钱,家里的生活确实有了大的改善,特别是在吃喝上提高了一大截,营养绝对跟得上。家里也不再分三样饭了,大人孩子一样吃,妈妈做饭也省事。
猪羊也长得快,就连母鸡下蛋都多。兄妹几个眼看着长个,用大舅妈的话就是跟提溜着长的一样。
悠悠家的七分自留地大舅爱国给包了,有了活都是早早地给干了,没用悠悠家管过。
每天晚上,等家里人睡下,悠悠都放出机器人把家里里外的清理一遍,定期消毒防疫,衣服床单都是在空间洗。姥姥常说:“要不是你有这空间,咱家根本忙不过来。”
忙活一天,悠悠和姥姥晚上都要在空间里洗个豪华浴,享受一下机器人的【创建和谐家园】,吃水果喝奶,补充营养。姥姥吃着想着家人,万分可惜不能让他们一起享受,常常提醒悠悠千万不能说出去,悠悠都替姥姥纠结的慌。
虽然开始拿出了一百件海魂衫,悠悠还是偷着补了几次货,姥姥每次数钱都偷着乐。向阳代销店听说了,也进了一批海魂衫。不过民工们对比后发现,同样的价格悠悠家的衣服,布料瓷实,颜色纯正。
有了对比来买的人更多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卖出了二百多件。假领子也受到妇女的喜爱,临近村的都跑过来买,竟然卖了三百多个。
几天的时间就收入小两千元,姥姥怕被人看出来不妥,决定领着悠悠再去一趟临水补货。
这回去临水就省事多了,姥姥自己骑自行车带着悠悠,到张集把车子放到三舅家,让舅妈下午把车子给骑到废品收购站去。姥姥领着悠悠搭上车直接去了临水,到临水才九点多。
路上,悠悠就和姥姥商议找黑市看看,最好能出手一批东西。有悠悠的空间在,遇到危险就躲进去,起码安全有保障。
到了临水才刚九点,下车后,姥姥领着悠悠转了一圈,坐上一个五十多岁面相憨厚的人推的三轮。上车就拜托他送到黑市,并向他打听黑市的情况。
那人告诉姥姥,黑市没有固定的场所,经常变换地方,不过都在偏僻处。他倒是知道在那里,是【创建和谐家园】居住的集中地。
“不过您娘俩去要当心点,里面什么人都有,别被骗了。”他好心的提醒姥姥。
到了地方,姥姥谢过他,直接给了他五毛钱的车钱。按他的指点走进了一个小胡同,拐过一个弯,就看到一片废弃的棚子,里面有二三十人走来晃去,小声的交谈着。
姥姥用手紧紧的拉着悠悠,小心的探听着,也不时地有人找姥姥打听底细,都被姥姥应付过去。
时间一长,姥姥和悠悠都看出了门道。和县城一样,这里只是个谈买卖的地方,交易各自另选地址。也有和罗锅子一样,专门从事倒卖的人员。
对于姥姥她们来说,还是这样的人比较合适。起码这种人要有信誉才能长期的干下去,坑蒙拐骗的一锤子买卖只会自毁长城,砸了自己的饭碗。况且这饭碗本来就是精致的瓷碗,金贵无比但得小心的呵护着。
悠悠在智脑上看过这个时期黑市的有关报道,尽管国家的严厉打击,却始终无法消除黑市的存在,倒买倒卖的高利润让倒爷们欲罢不能。这种人靠的是胆量,讲的是义气,还算是可以信赖的。
半个多小时后,当他们中的一位问姥姥是买还是卖时,姥姥小声地告诉他自家有门路,能搞到一些紧缺物资,来看看行市。
那人听了眼都亮了,忙问姥姥都有什么。姥姥反问他要什么,都出什么价格。那人回答只能告诉个大概的价格,具体的价格得看过货物才能定。
姥姥直接告诉他自己先出手一百套新军装,问他给什么价。把他震的话都说不利落了:“真的假的,您逗我的吧,嫂子?”
“你借我个胆,我没事到这找不自在来了。”姥姥笑了。
“要是真的,每套我给您四十五快钱,您看兄弟这价够意思不?”
“行,兄弟你爽快,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
“嫂子,蒙您看的起,嫂子您看咱在那交货,我好准备钱。”
“中午十二点半,在百货大楼批发部大门口见。不过兄弟,我想买些粮票,你能搞到不,啥价格?”
“您要省里的粮票一斤两毛钱,全国的贵点,一斤两毛二。”
“那你给我准备五百斤省里的,五百斤全国的。”姥姥就是大气。
“好来,中午见面时我捎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