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迪迪手里抓着四块糖,高兴的喊着:“一大把了!”
看看哥哥空着的手,他拿出两个塞到昊昊手里:“哥哥,咱两分,一人两个。”
一脸的理所当然,没有半点不舍。
“真是好孩子!”姥爷夸着把迪迪抱到炕桌边坐好。
“好了,吃饺子吧,吃完去给你们舅舅拜年。”姥爷说着拿起了筷子。
炕桌上姥爷和兄妹仨碗里的饺子是白面的,姥姥和爸妈的是黑色杂面的。
兄妹仨一人一个用竹筷做的叉子,悠悠在姥姥的碗里插了个杂面饺子咬了一口。
虽然饺子皮口感有点硬,可五谷杂粮的香味特正,特别是胡萝卜鸡蛋粉条馅清香可口,真正的纯绿色无污染美味食品,后世的食品绝对没有这么好的味道,美的悠悠笑眯了眼睛。
迪迪看到白面的饺子,高兴的喊道:“吃扁食(饺子)了,白面的扁食。”嘴里喊着,手上赶紧插了个饺子往嘴里送。
咬开饺子皮,迪迪的表情就变了,含着半个饺子提【创建和谐家园】:“姥姥,咋不包肉扁食,我不好吃胡萝卜的。”
昊昊也跟着问:“姥姥,咱不是做了一大盆肉扁食馅吗,咋包胡萝卜馅的?”
姥姥笑了:“今天是大年初一,吃顿素馅扁食素净一年,不能吃荤馅的,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姥姥的话音刚落,昊昊哀嚎一声:“咋还有这风俗,一年就吃这一顿白面扁食,要是肉馅的多好。”
妈妈说话了:“咱家这还是好的,饺子馅里还放了炒鸡蛋,你去二爷家看看,馅里全部是胡萝卜,连油都舍不得多放,清钱(铜钱)做的油撇子,能有多大点油。”
姥姥叹口气,“咱村里好歹还能吃上顿白面扁食,堰里的村庄连年五更(大年初一早上)的扁食,都是杂面的。”
悠悠看了一眼姥姥碗里的杂面饺子,更加的疑惑,这到底是什么年代,过年连顿白面饺子也吃不起。
不过,这杂面的饺子真的挺好吃。
“姥姥,您吃白面的。”悠悠把自己小碗里的白面饺子,倒进姥姥的碗里。
“姥姥,我的也给您。”哥哥和弟弟也争着往姥姥的碗里放白面饺子。
“好好,都是孝顺的好孩子。”姥姥乐的呵呵笑着,手里却把白面的饺子又给孩子放了回去。
每个人的碗里只有五、六个扁食,昊昊很快就吃完了。
“再去盛,多吃几碗,吃得多身体壮。”姥姥高兴地吩咐着。
看来,这也是一种风俗。
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热热闹闹的吃饺子,爸妈乐呵呵地来往厨房给大家盛。
悠悠心里满满的暖意,有亲人的感觉真好!
吃完饺子收拾干净,姥姥就在炕桌上摆上糖块和香烟。还有糖地瓜干(用熟地瓜切条风干制成),装在一个精致的条编小篮子里,晶莹的薄片上挂着一层白霜,好像粘了一层白沙糖。
“姑姑,姑父,新年好!”
“姑爷爷,姑奶奶,新年好!”
院子里一下子进来了男女老少十多口人。
他们是姥姥家哥哥的孩子,悠悠的表舅们领着家人来拜年。
一大家子都穿的干干净净,小孩全是新衣服,大人一色的绿军装,都有八成新。大伙面色红润,身体壮实,笑声爽朗,看起来舅姥爷家里的生活比较好。
悠悠虽然年龄小,但是对几个舅舅还是清楚的,来的三个舅舅,是姥姥的哥哥韩玉林的三个儿子韩爱国、韩爱军、韩援朝。最小的四舅韩爱也是军人,当兵年限不够,还没有探亲假。
舅舅们都是高大魁梧的体格,全部一米八以上的高个,健壮帅气。舅妈们也个个俊俏,孩子都是漂亮娃。
昊昊和迪迪看到来人,嘴里高兴的喊着:“舅舅,妗子。”身子却是向着几个孩子扑过去,立即嘻嘻呵呵的闹成一团。
屋内地方小跪不下,大舅从草棚里扯了一张破席,铺在院子里,让姥爷和姥姥站在屋门口,大伙跪在院子里磕头拜年,大人孩子呼啦啦跪了一大片。
“快起来!快起来!”姥爷拉了这个拽那个,姥姥给每个孩子发了2角的压岁钱和2个糖块,并招呼着侄媳妇吃糖地瓜干,姥爷和爸爸则招呼舅舅们抽烟。
“咱姑就是巧,这糖地瓜干都做的好看又好吃。”三个舅妈边吃边夸。
悠悠拿了个糖地瓜干放到嘴里,香甜可口,软绵中还非常劲道有嚼头,比后世卖价上百元的好吃多了。
地瓜在后世可是人人追捧的绿色保健食品,护心防癌降血脂,全身是宝。叶是护心菜,茎是黄金梗,块茎更是被开发出多种产品,但缺少了这股天然的香甜味。
热热闹闹的拜年后,悠悠爸妈带着兄妹三人随着舅舅们一起去村里拜年。
悠悠家住的房子在村子的最西头,应该算是村外了。院子的东面是一条南北大路,和院子后面的东西大街交叉成十字路口,东西大街也是村里的主要街道。
路口的东南角有口水井,一米多高的井台上铺着青石板。院子和村子距离50多米,中间的空地上栽满了柳树。
过了十字路口向东,东西大街有个斜坡,各家的宅基和大街连成一片,比地平面高出来三米多,这也是河滩村庄的一个特色,建房先垫岗子(用土堆成的土台),房屋院落建在岗子上。
顺着东西街从西到东,每户有老人和长辈的人家都得进去拜年。
虽然天还未亮,可是各家各户大门口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整个村子到处喜气洋洋。
各家的院子里都铺着草席,来人跪在上面磕头。跟在人群后面的,也有偷懒的,屈膝装个样子就算了。悠悠在后世那见过这个阵势,这次算是开了眼。
堂屋的桌子上都放着一筐糖地瓜干和一盒香烟,极少数人家多了一盘水果硬糖。
家里来了拜年的,热情的给男人让香烟,给女人和孩子抓糖地瓜干吃。大多数人都客气的回绝了,一盒烟才二十根,根本不够大家分的,也就是摆个样子。
不过给孩子们倒是实心实意,跟着家里大人拜年的孩子,口袋里都装满了糖地瓜干,嘴里也都没闲着,起劲的嚼着。
路上碰到好几拨拜年的人群,大伙汇合在一起,人越来越多,孩子们欢快的跑前跑后。
和后世的微信拜年相比,多了浓浓的人情味。
人们大多数穿着蓝黑色的粗布棉衣,舅舅和爸妈一行不仅个子高,而且都穿着绿军装,在人群【创建和谐家园】别的显眼。
将整个村子转了一遍,最后,悠悠爸妈带着他们到达舅姥爷家时天才亮透。
舅姥爷家宽扩敞亮,五间堂屋,东西各三间配房。大门朝西开,在西屋的南面,高大宽敞。对着大门的是一面迎门墙,墙上画着一簇翠竹。
房子东面还有半亩地大的一个院子,除了猪圈、羊圈鸡窝、厕所、柴禾棚。还有三分多的菜园子,不过这个季节,园子里只有几畦蒜苗,透出些微的绿意。
舅姥爷韩玉林五十岁出头,也是一身军装。身体魁梧,一米八多的高个,看来舅舅们都随了他的身高。
舅姥姥周春兰则显得年轻多了,看起来不到五十岁。一米七多的个子,一百四十多斤的体重,浓眉大眼配上稍黑的皮肤,高门亮嗓,特别的开朗。
她拉着悠悠兄妹一人给了一元的压岁钱,两块大白兔奶糖和一把炒花生,说是二舅舅和三舅舅过年带回来的,这在村里是独一份。
¡¡¡¡¾ËÀÏÒ¯¼ÒµÄÌüÌÃÀ°ËÏÉ×ÀÉÏÕýÖаڷÅ×ÅΰÈ˵İëÉíʯ¸àËÜÏñ£¬×ó±ßÞûן챦Ê飬Óұ߷Å×ÅÒ»Þû±¨Ö½¡£
悠悠看见报纸,两眼放光地扑了过去,可惜个子太矮够不着。
她习惯性的抓着坐在桌边椅子上的舅老爷衣服就往上爬,看来以前没少办这种事,身体健全就是爽,舅老爷顺手把悠悠抱到怀里。
终于够着了最上面的一张报纸,先看时间:1975年1月30日。
悠悠感觉眼前一黑,根据史料记载,这可是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
悠悠赶紧往下看,原来这里属于鲁省,鲁省可是一个大省,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省份。
看到悠悠抓着报纸发呆的萌样,舅老爷逗她:“悠悠,你认识几个字?”
“认识,1、9、7、5、3、0,我厉害吧!”悠悠顶着奔三的内芯硬是装嫩。
“恩,厉害,还是我们悠悠聪明。”舅姥爷夸着抓了一把奶糖装在悠悠的衣兜里。
悠悠装作害羞的从舅姥爷身上溜了下来,心不在焉的跟着姐姐和哥哥们来到大街上。
哎,有得就有失,这辈子的亲人缘应该是穿越大神给的福利吧。家里的生活眼下还可以,至少能吃饱穿暖,身体健康。
第3章 发现电子商城
街道上好多的人,好像全村的人都集中在这里,问好声拜年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虽然是大年初一,人们依然穿着黑蓝色的肥大粗布旧棉衣,有的还打着补丁,但都干净整齐。
想到舅姥爷一家人都穿军装,悠悠才感觉到舅姥爷家在村里的超越地位。
不过孩子们大都穿着颜色鲜亮的新衣服,高兴地跑来跑去。
大红大绿的手工粗布,弘扬着浓厚的民族风,让悠悠想到后世价格昂贵的鲁锦。
男孩子拿着零散的鞭炮聚在一起,不时的有“乒乓”的声音传出。“啪、啪”的声音是一群孩子在抽打“拉拉牛”(陀螺)。
木头削成的自制“拉拉牛”,上面的平面上贴着几种鲜艳的花(彩)纸,转动起来会出现五颜六色的的圆圈,非常好看。下面呈圆锥形,圆滑的尖端有带钢珠的,光滑锃亮,转的快还省力。
女孩子三五成群的踢毽子,盘、蹦、拐、磕、勾、踹,花样繁多,还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有的会翘着腿踢,有的交换着脚踢,还有一只脚踢的。技术熟练,技巧高超,个个堪称高手。
悠悠兴奋的跑动跑西,到处的瞧稀罕,看来原主的性子应该是个好动的。
让她特别感兴趣的是绑毽子的铜钱,大的,小的,竟然还有方的,这些铜钱年代最短也是清代的,在她的电子商城可都是古董级的宝贝,值老鼻子钱。
后世里人们给古铜钱赋予了一项新的功能——辟邪,好多人家在房间里挂串铜钱,没有成串的挂一个也行,还有好多人用红绳系个古铜钱挂孩子身上。
从而导致古铜钱价格飙升,普通的清铜钱竟然卖出了古董价。
街中心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推着辆货郎车卖杂货,独轮平顶车上放着个半立方米大小的铁笼子,里面的小杂货有几十种。
针头线脑,木梳篦子抹脸油,头绳发卡盘头网,扎腿带子,彩色的糖豆和自制的梨膏糖。还有女孩喜欢的头花、翻花,男孩喜爱的砸炮、摔炮。
杂货车旁围满了孩子,过年基本上都有一毛两毛的压岁钱。孩子们高兴地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东西,有调皮的孩子拿起老人的货郎鼓摇上几下,“蹦、蹦、蹦”地响声趁着热闹,凑着喜庆。
五颜六色的毛线头绳和塑料头绳一分钱一尺,红绿黄黑色的长条铁发卡一分钱一个,女孩子们花5分钱买上三尺鲜艳的头绳和两个卡子,高兴的让自家大人给扎上。
砸炮的大小和黄豆粒差不多,整齐的排列在一张硬纸上,一张100个5分钱。男孩抢着一人一张的买,也有买一分两分钱的,货郎拿剪子边数边剪。
买到手的孩子宝贝似的撕下来一个,找块半头砖放好,手里拿块半头砖,使劲一砸,“啪”的一声响带出一股黄烟,砸炮的孩子一脸的兴奋。旁边的孩子挤着喊着:“该我了,该我了。”
梨膏糖切成三角块,有白糖和红糖两种,红糖的一分钱两块,白糖的二分钱三块。有上岁数的老人从腰里掏出一分二分的小银元(硬币),买上几个分给自家的晚辈,祖孙高兴的声音格外温馨。
“哇,哇、哇”的哭声传来,是迪迪的声音,昊昊和悠悠急急的跑到弟弟面前。
“迪迪,咋啦?”
“宝山抢我糖。”
三岁的赵宝山手里拿着一块奶糖纸,嘴在使劲的嚼,还嘟囔着:“好吃,真甜。”
他姐姐四栓急的一边掰他的手,一边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红着脸从衣兜里掏出几个彩色的空鞭炮筒,递到迪迪面前。
从这个身体的记忆中得知,赵家在韩屯村单门独户,宝山爷爷奶奶逃荒到村里后,爷爷病重身亡,他奶奶拉扯着一双儿女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安了家。
他爹成家后连着生了5个闺女:大想、二盼、三挡、四栓、五断,才有了这个宝贝儿子宝山,他娘的身体也垮了。
孩子多又都是闺女,就他爹一个壮劳力,一家人吃穿都成问题,老儿子再娇惯也只是吃的比家里人精细点,零嘴真心吃不多。
只是养成了个霸道的性子,才三岁大的孩子,看到好吃好玩的,不管对方大小都敢下手抢。他奶奶待孙女苛刻对孙子却特别的护犊子,人人厌烦避而远之。
孩子们都在大街上玩,悠悠舅舅家的表哥和表姐很快都围了过来,你一下我一下的推搡着宝山。别人怕宝山奶奶,舅姥爷家的孩子可不怕。
宝山的奶奶这回不在街上,把他的四姐急的满脸通红,又不敢反抗,只有尽量地护着弟弟。
吴昊忙给弟弟擦泪,悠悠赶紧从兜里掏出两块奶糖递给弟弟。引来了围观孩子的一片羡慕声,间杂着几个吞口水的声音,可没有一个动手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