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个年代虽然贫困,但社会风气良好,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里家家养羊,户户喂鸡,村外的护村林里到处跑着散养的鸡和羊,只有走丢的没听说过被偷走的。
人们对坑蒙拐骗、欺压良善的行为深恶痛绝,偶尔出现一个,最轻的处罚是批斗游街,头戴高帽子上写着所犯罪行,脖子上挂着与罪行相符合的实物,在全公社挨个村的游斗一遍,最少十来天的时间,一人犯错,几辈人都抬不起头来。
第18章 正月十五蒸花糕
每天的晚上,一家人都不出去串门,聚在姥姥的屋里。姥姥和妈妈纺棉花,打算出了正月就和二奶奶家合伙织一机子棉布。两家都没织布机,二月初天还比较冷,织布的人家不多,借织布机容易些。
姥爷和爸爸一边用荫柳条编着篮筐,一边给兄妹仨讲各种通俗易懂的故事,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普及各种知识。
¡¡¡¡Á©ÈËÓôÖϸ²»Í¬µÄÁøÌõ£¬±àן÷ÖÖÉú»îÓÃÆ·£¬¿æÀº¡¢·à»þ×ÓºÍÌõ¿ð£¬´óµÄСµÄ¶¼ÓС£
¡¡¡¡ÀÑÒ¯µÄÊÖÇÉ£¬¸øÓÆÓƱàÁ˸öС¿æÀº£¬¶þÊ®¹«·Ö¸ß£¬¶þÊ®¹«·Ö¿í£¬ÈýÊ®¹«·Ö³¤£¬ÓÆÓÆ¿æ×ÅÕýºÃ¡£
悠悠拿着哥哥的课本装模作样,时不时地向哥哥请教,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姥姥总结为:“我们悠悠开窍早。”
为了尽快的了解这个社会,悠悠对大人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都要整出个家庭社会十万个为什么来了,经常引得老人话说当年。
正月十四,姥姥发了一大块白面,并泡了一捧红枣,开始蒸新馍。悠悠那个高兴,围着姥姥和妈妈打转悠。年后吃的都是年前蒸的剩馍,可把悠悠吃够了。
菜角子干的裂开了口,蒸好了都得用勺子往外挖,放到碗里盛着吃。粘豆包外皮好吃,里面的馅是红小豆和地瓜加红枣煮成的,不过时间长了,就有了一股酸馊味,天天早上吃豆包,悠悠的嘴里得酸一上午。
不过也有好吃的,那就是每天的早上,昊昊和悠悠怕冷,呆在被窝里睡懒觉。姥姥早饭热上一碗丸子,有甜的粘面丸子,也有菜丸子,热透了就端过来,让他俩在被窝里吃。说是小孩饿的快,吃完了再起床。
¡¡¡¡»¹ÓоÍÊǶ¹ÔüâÉ¡£ÄêǰÓö¹¸¯Ôü²ôÉ϶¹ÃæÕôµÄÂøÍ·£¬ÀïÃæ·ÅÁ˵÷ÁÏ£¬¼ÓÁËÏÌÑΡ£ÕôÊìºó³ÃÈÈìÉÔÚÂó½Õ¶ÑÀÄêºó¾ÍìɳÉÁ˽´ºìÉ«£¬É¢·¢³öÒ»¹ÉŨŨµÄ½´Ïãζ¡£
切成薄片晒干,吃时用年前煮肉剩下的肉汤,加上粉条一起炖,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还是相当好吃的,可惜的是太咸,和咸菜差不多,每天中午炖两碗,一家人从来没吃完过,晚上溜上继续吃。
十四的晚上,二奶奶给送了两块切开的花糕,每块得有碗口大,半尺多高,散发着浓浓的红枣香甜味。
“桂花婆家给蒸的花糕大,让孩子们尝尝,吃个稀罕。”
“二奶奶,闺女就给拿这一次花糕,还得压回去一半,您二老身体又不好,放着多吃顿养养身子,您还想着孩子,他们还小以后什么东西吃不着。”
二奶奶根本不听姥姥的的,把花糕放到了悠悠家的厨房里。
按农村里的讲究,新媳妇十五的花糕得给婆家留一半,十六回去时带着。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人们连元宵是什么都不知道。本地的风俗是早饭吃花糕,寓意五谷杂粮收成高。
花糕里面放上了红枣,整个馍都带着香甜味,吃起来还有种浓浓的枣香味。碗口大的花糕,悠悠自己就吃了一个。
姥姥溜了满满一篦子的花糕,一顿早饭下来,就剩下了两个。
昊昊满足的捧着肚子提建议:“姥姥,咱也在院子里栽颗枣树吧,晒了枣咱也能多蒸几回花糕吃。”
姥姥笑了,“傻孩子,咱差的不是枣,是白面。再说,这院子是队里的,栽啥树得队里说了算。”
吃过早饭,姥姥和妈妈就忙了起来。先准备饺子馅,把辣萝卜、粉条剁碎,将过年特意留下的一块半斤来重的熟肉切成碎丁。
锅里放了两勺油,放入葱姜沫爆香,加进熟肉丁翻炒到肉里出油,将萝卜粉条倒进锅里,加上盐和花椒面拌匀,扁食馅调好了。别看只有半斤肉,闻着却挺香。
油撇子比铜钱大不了多少,中间有个浅浅的窝,两次也舀不出一汤匙油。
姥姥还说这就是大的了,有的人家铜钱中间的孔里插个木棍当油撇子用,根本舀不住油,也就能沥拉点油星。
接着淹腊肉,过年剩下的五六块熟猪肉大约有三斤,放锅里煮了一滚,捞出晾干四周抹上细盐,放到小口坛子里封好口,据姥姥说腊肉可以放到三伏天。
中午用煮过肉的汤加上白菜粉条和绿豆面丸子炖了一锅菜,这是过年后第二次炖菜。悠悠的仓储园区里虽然有各种美食,但一没机会独处,二不愿自己吃独食。现在一碗清汤白菜,香的悠悠舌头都快吞进去了。
下午,妈妈和了好大一块白面,“咋这么多?”悠悠不明白。
姥姥给悠悠解惑:“这是今晚和明早两顿的饺子面,正月十六小年下,吃了明早的饺子新年就算过去了,三十剩馅十五剩面。”
姥姥和妈妈俩人包饺子,看到哥哥学着包,悠悠也喊着要帮忙,姥姥让她摁剂子,迪迪跟着捣乱,被悠悠用手抹了一脸的面粉,还乐得裂着嘴,像戏台上的小丑,惹得一家子笑个不停。
刚包了一会,桂花三姐妹就来了,进屋就上手帮着包,桂花吩咐四妮桂萍:“给迪迪洗干净脸,领他上街玩去”。
姥姥也洗了手,跟着来到街上。悠悠见状,麻溜的跟了出去。
大街上,货郎车又来了,被大人孩子紧紧的围着,生意挺红火。
悠悠挤了进去,这次多了过十五的烟火。小手指大的红蜡烛插在筷子长短的竹签上,十个一把一毛钱。旗火(钻天猴)有大小两种,都是二十个一把,大的两毛钱,小的五分钱。半尺高的土花五分,小点的二分。滴滴筋一分钱两把,一把五根。
有小孩子的人家多少都买上一些,让孩子高兴的过个年,也就是花费一毛两毛的。没钱也可以用鸡蛋、乱头发和烂鞋底、废铁换。
姥姥买了一把红蜡烛,一把小旗火,两个小土花和两把滴滴筋,一共花了两毛钱。
回到家里,扁食已经包好了。姥姥拿出几张彩色的点心包装纸,领着三妮、四妮扎花树。
三妮跑出去,在外面的柳树上折了两个二尺多高的枝杈。姥姥把彩纸剪成条,挂在树杈上,花花绿绿的彩条飘荡着,还真是名副其实的“花树”。
¡¡¡¡½Ó×Å£¬ÀÑÀÑÓÖÓÃïø½Õ£¨¸ßÁ»½Õ¸Ñ£©ºÍ²ÊÖ½ÔúÁËÁ½¸ö»¨¹ÃÄ±Û¿æ»¨Àº£¬ÀºÀï×°Á˼¸¶äÃÞ»¨£¬°Ñ»¨¹ÃÄï¹ÒÔÚ»¨Ê÷ÉÏ¡£ÈýÄݺÍ×Ô¼ÒÒ»¼ÒÒ»¸ö£¬²åÔÚÔº×ÓÀïµÄ·à¶ÑÉÏ£¬ÒâÔÚÏ£ÍûÃÞ»¨·áÊÕ¡£
天还没黑,人们就早早地吃了晚饭,聚集在街中心,拿出自己家买的烟火集中燃放。
几个土花一起燃放,场面也挺壮观,好似火树银花撒满天,高的有两米多。
放旗火还是需要技术的,会放的点着一撒手,“嗖”的一声直直的上了天;不会的一撒手,架吗溜斜(一溜歪斜)地就出去了,慌的人群急忙躲闪,引起阵阵惊叫声。
小孩子举着燃烧的蜡烛,稍大点的孩子凑上去点燃滴滴筋,甩动着划圈,一朵朵小火花飞下来,可以用美丽来形容。
高兴的笑脸,欢快的人群,给新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19章 跑百龄
正月十六天刚亮,悠悠就被姥姥喊起来去跑百龄。谚语:“正月十六跑百龄,一年不生病”,充分体现了人们希冀健康长寿的良好愿望。
兄妹三人跟在姥爷和姥姥的后面,先跑向村头的老井,绕井转三圈,往井里投一个坷垃,说是一年不害眼。
跑百龄向北跑,村西的南北路上,三五成群的村民一路向北,还不时地弯腰捡根柴禾。
路上,偶尔有个1分、2分的小银元(硬币),姥姥嘱咐不要捡,说那是有慢性病的人扔的卖病钱,谁捡钱病就卖给了谁。
悠悠是第一次到村北,一眼望去,成方连片的平整土地上长着稀疏的小麦。路的两旁栽的也是柳树,村北2华里有一条3米多高的东西长堤,东边和黄河大堤连接在一起,堤的南面栽着柳树。
姥姥告诉悠悠这个堤是生产堤,能防住夏季黄河的多次小汛期,保住村里的一千多亩耕地有收成。
人们到了生产堤南面就停了下来,用路上捡到的柴禾点着了几个火堆,转着身烤火,边烤边念叨:“烤烤头,头不疼。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腿,腿不疼。”
¡¡¡¡µÏµÏ¾ï×ÅÆ¨¹É¿¾ë룬×ìÀﺰ×Å£º¡°¿¾¿¾ë룬ëë²»ÌÛ¡±¡£±»ÀÑÀÑÀ³öÀ´ÕÕëëÅÄÁËÁ½°ÍÕÆ£¬´ó»ï¶ºËû£º¡°µÏµÏ£¬ëëÌÛ²»£¿¡±
¡¡¡¡ºÃ¶àÈËÓÃÊ÷Ö¦²å¸öâÉâÉÔÚ»ðÉÏ¿¾£¬ÀÑÀÑÒ²´ÓÑüÀïÌͳö¸öâÉâÉ¿¾×Å£¬¿¾µ½ÍâÃæ³ÉÁ˽ð»ÆÉ«µÄðâÇ£¨gezha£©£¬êþ¿ªµÝ¸øÐÖÃÃÈýÈË£¬ËµÊdzÔÁË׳ʵ¡£
悠悠跑到生产堤上往北看,一眼就望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宽阔的黄河蜿蜒而来,犹如一条巨龙。实在是太壮观了,激动的悠悠跳了起来。
冬天的黄河静静地流淌,黄色的河水在晨曦的映照下泛着金光,偶尔跳起几朵雪白的浪花,像温柔的母亲,宽容温暖。
黄河岸边的沙滩被冲刷成波纹状,已有零星的野菜透出淡淡绿意。稍远的地方成簇的荫柳橔只留下几寸高的根部,干枯的野草成片的散布着。
生产堤离河水约300多米,河滩靠近生产堤的近百米土地,大部分被犁了起来,其余的则是一片荒地。
黄河转弯留下的三角滩东面,也有一条生产堤,南北走向,把洪城和平城两个县的黄河滩区分隔开来。
光是这个三角滩,就有几百亩,因为处于韩屯村的北面,就归韩屯耕种。由于收成不能保证,不算耕地面积。
悠悠看着大片荒芜的河滩,想到智脑提供的科学养猪方案中,就有使用苜蓿和燕麦的绿色喂养法,心里顿时美翻了。
原本悠悠还想着在村子里的沟渠路旁,尽量的多撒些苜蓿燕麦的种子,能出多少是多少,给村民养猪提供饲草。
如今有了这些闲置的河滩地,姐的养殖大计终于可以实施了,这几百亩的空闲地姐都给撒上燕麦和苜蓿,猪羊的春天到了,敞开肚子可劲的吃吧。
从智脑中悠悠得知,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其中蛋白质的含量特别高,而且容易种植,喜温暖半湿润气候,抗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ÜÙÞ£²Ý»¹¿ÉÒÔ¼Ó¹¤³É¸ÉÐÔÇàÂÌËÇÁÏ£¬Ê¹Öü´æÆÚµÃÒÔÑÓÆÚ£¬ÔÚ¶¬¼¾Ò²ÄÜÏòÉúÐóÌṩ³ä×ãµÄÖ²ÎïÐÔËÇÁÏ£¬Âú×ãÉúÐóµÄÓªÑøÐèÇó£¬ÜÙÞ£Ò»°ãÔÚ¿ª»¨³õÆÚÊո´Ëʱ²úÁ¿¸ß¡¢²ÝÖʺá£
¡¡¡¡ÜÙÞ£²¥ÖÖµ±ÄêÒ»°ã¿ÉÊÕ¸î1~2´Î£¬¶þÄêºóÿÄê¿ÉÊÕ¸î4-5´Î¡£²¥ÖÖºó¶þÈýÄê´ïµ½Éú³¤¸ß·å£¬ÊÙÃü¿Éά³Ö10-20Ä꣬ÉõÖÁ40Äê¡£
燕麦营养价值丰富,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籽实是饲养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叶茎多汁柔嫩、可消化纤维含量高,是最好的饲草。燕麦喜光喜湿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
燕麦能自播繁衍,生长期短,一般在90天左右,可用作青饲料也可收获干秸秆。在后世是人们追捧的优质营养保健品,现在是人们眼中的杂草,俗称“铃铛麦”。
¡¡¡¡ÑàÂóºÍÜÙÞ£ÔڻƺÓÏÂÓεØÇøÊÊÒËÔç´ºÈö²¥£¬ÏÖÔÚ¼¾½ÚÒѵ½ÓêË®£¬ÂíÉϾÍÄܲ¥ÖÖÁË¡£
早饭悠悠看到碗里除了饺子还有饺子皮和面条,就找姥姥解惑。得到的解答是:“正月十六小年下,饺子相当于元宝,饺子皮相当于钱币,面条相当于钱串子,期盼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发大财,其实也就是个念想。”
第20章 换银元
饭后,爸爸去舅姥爷家借自行车,妈妈今天要去公社教育组开会,广播里连着下了两天的通知。
姥姥带着悠悠坐顺风车去赶集卖鸡蛋,姥姥一边往篮子里拾鸡蛋,一边奇怪的嘟囔:“今年的母鸡下蛋咋都早,连着下三四个才歇一天窝,个头还大,不到半个月就攒了快一百个了。”
“我喂的好呗。”悠悠邀功。
“对对,咋忘了鸡是俺们悠悠喂的,明天姥姥给你煮鸡蛋吃。”
“姥姥,咱家里人都吃煮鸡蛋。”悠悠给全家争取福利,原生态的美味土鸡蛋,光是想想就馋得流口水。
爸爸怕迪迪也要跟着去赶集,提前带上他去卫生室了。
悠悠坐在自行车前梁绑着的木头儿童椅上,妈妈嘱咐她:“腿别乱晃,小心车条绞脚。”
姥姥挎着篮子坐在后面,“咱家的鸡蛋个大,卖给代销点亏,大小都给五分钱,在集上六分也好卖。”
想到后世柴鸡蛋一个都卖到了五元,悠悠由衷的感叹:现在的物价太便宜了,要是能放到到自己的商城出售,不能说是一本万利,却是实打实的百倍利润。
对啊,这里的食物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是标准的放心食品。在后世里,这样的食品不仅价格高的离谱,还限定只供应一定级别的人群。
穿越大神给提供了这么便利的机会,自己不运用起来是要遭雷劈的。悠悠决心开创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业,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开展时空贸易,除了电商外,自己再弄个时空商人玩玩。
可是,据悠悠穿过来的半个月的观察,这个时代的物价尽管低,可是各种物资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别说大宗的物资了,就是零星的也很艰难。何况自己还是个5岁小不点,基本上没有自【创建和谐家园】。
理想很丰满,现实特骨感。悠悠望天长叹,惹得妈妈和姥姥哈哈大笑,“你个小人精,又做啥妖!”
听着姥姥的笑语,悠悠心想:还真是作妖,不过说出来,您老也不信啊。
集市上卖鸡蛋的集中在副食品门市前面,人也不多,现在刚开春,母鸡才开始下蛋。
十多个人聚在一起,面前都摆着个篮子,里面盛着二三十个的鸡蛋。
姥姥把篮子和他们的放在一起,优势马上显现出来,自家的鸡蛋个头看出来的大。马上就围上来几个人,争着要买。可没人能全要了,最后,90个鸡蛋被三个人分开要了,每人要了30个。
“一人一块八。”悠悠算好了账。
仨个买家觉得稀奇,对着姥姥夸:“大娘,您家孩子真心灵,这么大点就会算账。”
姥姥乐呵呵的回答:“她妈教学,从小就跟着学。”
卖了鸡蛋,姥姥领着悠悠来到土产品门市东面的一个院子里。悠悠看院门上用红漆写着农村信用合作社,姥姥却说是银行。在一个没人的角落,姥姥从腰里掏出4块银元,递给悠悠两块。
“年下(春节),你爱军舅舅给你爸妈弄了张自行车票,家里的钱还不到一百块,你跟着姥姥去换钱,一个银元换两块五,咱娘俩一次能换十块钱,再来两趟就攒够了。”
悠悠不解的问:“姥姥,咋不一次都换了。”
“一个人一次就让换两块银元,都是老人放的几个私房钱,多了让换也不敢,怕被批斗。”
悠悠看向手里的银元,都是袁大头,是银元中存世最多的一种。前世爱好收藏,关于银元,悠悠还是比较懂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行新币,国家对金银的流通限制特别严格。动乱期间,金银又成了“四旧”,财宝变成了祸害。
一直到文革后期,国家才恢复了金银兑换业务,人们急忙把手中的存货兑换成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