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晚上,渠水做了一锅玉米粉南瓜粥,还是照着美食菜谱上做的,一直用小火熬着,直到将南瓜熬成糊糊才停了火。
又因为煎饼果子没吃完,放到这会儿吃都黏在了一起,渠水就干脆将裹好的煎饼切成一块块的,配着南瓜丝一起炒了,倒也美味。
赵伤爱极了玉米南瓜粥,吃了足足一碗才意犹未尽的放下筷子。
至于炒煎饼,大概是嫌弃煎饼是中午吃剩下的,不新鲜,他只挑了些南瓜丝吃。
渠水过来取空碗,见到就撇嘴:“真是浪费!外面有多少人都吃不饱,这煎饼里还加了细面,你也嫌弃,真是没挨过饿的大少爷。”赵伤心中不悦,蹙了眉心,欲要说什么,却见渠水小心翼翼将他吃剩下的炒煎饼给拨到一个干净的盘子里,让小山给吊到水井里边去:“明早热热咱再吃。”赵伤忙皱眉:“我不吃剩饭剩菜。”渠水就瞪他一眼:“知道你不吃,我和小山吃。
谁像你似的这么浪费!”赵伤就一怔,几次张嘴,但是对上渠水那横眉冷脸的表情,道歉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他干脆不说,大爷模样似的坐在那里:“我的药呢,拿来我喝了。”渠水不耐烦的戚了一声,转身掀帘子出去,又风风火火的进来,将一碗药放到窗前桌上,就又风风火火的出去了。
不一会儿,院子里就传来姐弟两个的说笑声,姐弟两个分工明确,渠水在井边刷锅刷碗,小山则用南瓜糊喂小奶狗。
“姐,咱家小黑这几天吃多了南瓜,一直拉稀呢。”小家伙也不嫌弃小黑,抱在怀里细细的瞧着。
渠水就道:“那明天就给它吃玉米粉糊糊,不再吃南瓜。”她顿了顿,忽然说道:“小山,你明天往于家送去几根大南瓜吧。
算了,现在路上不安全,再等几天再说吧。”梨与南瓜一起吃,都是让人拉肚子的,万一吃出个人命倒是不好了,于家明这个【创建和谐家园】死了没事,他那弟弟妹妹倒是无辜的,被牵连了也是可怜。
渠水那坏念头只在脑海里转了个圈儿,就又扔到了角落里。
第二天渠水天不亮就起来了,先用小火给赵伤熬药,又开始劈柴,然后又将家里的被子铺盖都抱出来晒着,因为发山洪,屋里院里都被冲了,屋子里总有股霉味,被子铺盖也要拆洗晒干。
然后便开始做饭,她要去一整天,所以要将早上和中午的饭都一起做了,乡下人也没啥讲究,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做了一大锅的黄面疙瘩,上面放了蒸笼,蒸了半个南瓜和几根山药,又炒了南瓜丝,又炒了个丝瓜,贴了几个黄面饼子,就唏哩呼噜吃了饭,叫来小山让他中午的时候把疙瘩汤一热,洒了盐和青菜做成咸粥就好了,自己就背了竹篓精神抖擞的出了门。
今天是村里妇人们约定成俗上山采山货的日子。
大多都是几个交好的作伴一起走。
前世渠水总是一个人走,所以能发现一些别人轻易不驻足的地方,但是,这一世她决心要与村邻打好关系,就必须融入到这个环境里边去,因此她才答应与许三婶一起走。
许三婶也约了村里两个脾气相熟的妇人,一个是刘家邻居赵二娘子,也是个爽利人,平日对渠水和小山很不错,一个则是村东头王里正家的三媳妇卢氏,她刚过门两年,性情腼腆,见到村里人都甚少开口说话的,前世渠水长到十六岁也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实在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情是两个极端,倒没想到她和许三婶关系这样好。
见了面,彼此间打了个招呼,四个人就一起往深山里面走。
许三婶絮絮叨叨的说道:“我家那口子就不让我来,说山上都被水冲了,怕是不剩下多少山货了,但我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还是和你们一样进山找口粮去。”“就是,这山里好东西多着呢,咱女人家不像他们男人那样能干,进山一趟能捞个猎物尝尝鲜,但也能寻出两碗菜出来。”赵二娘子大着嗓门说道:“我原是让我家那两个浑小子一起跟着我上山的,又怕他俩闹腾得慌,咱们看不住。”
第013章 进山收货
“你家那俩小子跟泥猴子似的没个停歇,这深山里路不好,还是别带了。”许三婶摇头,看向渠水:“渠水啊,还能走不,要不歇歇?”渠水忙摇头:“不用,三婶,别看我瘦,我浑身都是劲儿呢。
这点子山路算什么。”许三婶就笑骂了一句:“你这傻闺女,说的话跟个男人一样。”“她家里没个顶梁户,还有个弟弟要她养活着,那不就得像个男娃一般!”赵二娘子笑道:“要我说咱村里几十户人家,就渠水这丫头是头等能干人,谁也比不上。”许三婶就叹了一声:“唉,也是个苦命人,爹娘早早就没了,亲叔叔又是个豺狼虎豹,不欺负他们就不错了,哪里还谈得上照应!”“熬过这头几年就好了。”赵二娘子见渠水脸色在刹那间黯然了一下,便忙往下说道:“等渠水再长个几年,有了婆婆家帮衬,将小山抚养长大,就不怕了。”一边给许三婶使眼色。
后者会意,也跟着笑:“是哩,渠水这是前苦后甜呢,没个爹娘帮衬,但架不住夫婿好啊,他那夫婿看着腼腼腆腆的,肯定不会欺负渠水,又是个读书的料子,以后说不得渠水啊还是个官夫人的料子!”渠水心中一动,垂下眉轻叹口气:“以后的事谁知道呢,现在只想把肚子填饱罢了。
他家里也没个能干人,全靠别人帮衬。”“也是,那于家也是左右村子里有名的困难户,那于家老爹在的时候,家境也是数得上的,谁知道他一没,家境就全败了。”许三婶便道:“这于家婆娘和大后生也是不会过日子的。”“能考上官就行。”赵二娘子想的简单一点:“当上官了还怕没银子花,不是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吗?”许三婶就嗔怪了一句:“你倒是还懂这个!那官是好考的,有多少人都考到了白胡子飘飘了还是个穷秀才,还得靠娘子养活呢。
咱们镇上不就有一个秀才,都四五十的年纪了,还一味苦读书,凡事不管,家里都穷的揭不开锅了,他愣是一点也看不见,他家的娘子,啧啧,那更是个苦命人儿,自嫁了这秀才,就没一天好日子过,就靠给人浆洗缝补挣钱,那秀才还不许她出去做小工,说什么妇道人家不许抛头露面啥的,哎呀,就是个穷讲究!”“我可是见过那秀才娘子,才四十多岁,看着跟六七十岁一样,头发都花白了,一脸愁苦相,还不是被穷给闹得!那秀才却养得滋滋润润,红光满面的,看着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些!”赵二娘子就哼了一声:“所以说嫁汉穿衣,嫁给那样的人,还不如找个庄稼汉嫁了呢,咱们庄稼人虽不认字,但疼老婆的大有人在,稍微有点成色的,你看谁会让媳妇养家,自己是大爷!”“就是!”许三婶瞅了渠水一眼,凑到她跟前笑声问道:“渠水啊,那于家后生上你家,你觉得咋样?他上家可有帮衬你?”经过一世的经验,渠水深知流言的重要性,因此便略带为难的说:“他上家里来也只是说会儿子话,吃个饭就走了,其他的倒是也没什么,性子腼腆,有时候说话也不爱说的。”赵二娘子就道:“那天我见他从你家走,又提了一兜的东西走了,是粮食吧?我见他上门可是空着手的。
以前你爹娘在也就算了,他没个父亲,靠着岳家帮衬也是常事,但是现在你家里就只有你和小山,他还空着手上门就太不应该了,这孩子啊,读书读傻了,不懂事!”许三婶一脸八卦:“渠水,上你家就没提过一回东西?”渠水就面带尴尬:“他家里穷呢,有点钱也全让他读书去了…”许三婶就与赵二娘子互看一眼,摇摇头换了个话题。
她们两个人也能顶的上家里的壮劳力,几大步就走在了前面,倒是渠水与落在了后面,一直不吭声的卢氏便柔声道:“妹子,你年纪虽小,但比我要能干得多。”这一路走一路说话,渠水手上却不肯停,已经采了好些木耳和香菇了,还捆好了一捆柴堆在路边,等下山时再背回去。
卢氏却不行,比渠水大了五六岁,却已经气喘吁吁的了,跟着一路上来,也只采了几把木耳,手脚太慢。
渠水就笑了笑:“往后节气越发冷了,全靠这山货当菜吃呢,我家里就我是个劳力,还不得有机会拼死干呢,倒是嫂子你不用这么拼!”“就是,王三媳妇儿,和渠水比,你是掉进福坑里了。
你公公是里正,家里几十亩的良田,自家女婿也在镇上打零工,还缺这点子吃食。”前面的许三婶扭头说道。
¬ÊϾÍëïÌóһЦ£¬²»ÔÙ˵»°¡£
忽然赵二娘子一声惊呼:“呀,这山背后竟有很多香菇呢。”此时,众人一惊翻过了两座山,往背后去,这一片树林茂盛,只有零星几点阳光洒下来,照在潮湿阴暗的地上,露出很多如同小伞一样的蘑菇。
“快采,现在是人少,过几天这山上都会被人给鼓捣空了。”许三婶一声令下,几个人就再也顾不上聊天,埋头采起来。
她们果真找对了地方,将这一片香菇采完,继续往里走,就又碰上了一小片野生山药丛,几个人分了分,时间也晌午了,便找了一块阴凉地坐着吃干粮。
许三婶和卢氏带的比较精细,几个二合面馒头,一小碗的炒菜,赵二娘子也就带了两个黄面窝窝,渠水则带了几截山药和两块蒸南瓜,因为一直包在帕子里面,有些发软了。
许三婶看了就唏嘘不已:“你这丫头也太节省了,这出门在外,至少也得带些面食出来,你连窝窝也不舍得拿。
来,婶子给你分一个馒头吃。”又招呼众人:“我带的菜多,赵家妹子,你也来吃点,就啃个窝窝,能不干啊?”渠水就忙推辞,许三婶却不由分说将馒头塞到了她手里,又拿了她一块南瓜:“跟婶子客气啥,带了你上山,能不让你吃饱,你咋有力气干活!”卢氏不吭声,但也上前来用了一个馒头换了她的两根山药,又柔声笑道:“妹子,我倒不爱南瓜那个味儿,就这山药蒸熟了吃起来倒不错。”渠水又是感激又是不好意思,她为人刚强,就是自家穷苦也绝不肯在人前落下半分,所以许三婶与卢氏的这种照顾行为反而让她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带上好的干粮来分给大家,不能在这种事情上占便宜。
“蘸着糖吃更好吃呢。”许三婶很懂行的说道:“我家吃山药都受不了那个涩味,就用糖一腌,味道就好多了。”“我倒是什么都能吃得进的。”卢氏羞涩的说道,低头斯文的将山药皮剥了,一小口一小口啃了起来。
她吃饭的模样很文雅,渠水眼前莫名闪过家里伤员吃饭的情景,唔,似乎比这卢氏还要秀气!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连吃饭都比女人还像个女人!渠水顿时一阵恶寒,吐了吐舌头,几下就将手里的两个馒头吃光了,又风卷残云一般将剩下的南瓜和山药棍都吃了个精光。
¼ûÆäËû¼¸È˶¼»¹ÔÚ³Ô×Å£¬¾Í½«Öñ¨ÀïµÄɽ»õµ¹³öÀ´£¬Õª¸É¾»¡£
赵二娘子就失笑:“这丫头能吃着呢,瞧她吃饭的那个劲儿,跟头小老虎似的,也就怪不得能干了!”一上午的工夫,渠水采的山货比其他几人都要多。
“咱庄稼户,能吃也就能干。
像那些能吃又不干活的,就是懒货!”许三婶撇嘴,自己却也下意识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吃完了也不歇,几个人继续往深山里面走。
等到了人迹罕至处,虽说远远看着里面茂盛的一大片,但都不敢往里走了,这深山丛林里可是有猛虎野兽的,为了点口粮把命搭进去犯不着,几个人就打道回府,将来时漏掉的给采干净。
到了下山时,每个人身上的竹篓都满当当的,还又都背了一捆柴。
这时,天已经微黑了,小山正坐在门口百无聊赖的玩着地上的石子,时不时抬头看向村口。
渠水远远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便跟许三婶她们打了声招呼,约好明早再一起上山,就加快速度跑到了自家门口:“小山!”小山惊喜的叫了一声:“姐。”一边迈着小短腿跑过来。
渠水已经到极限了,到了家里,将背上的竹篓和干柴放到地上,自己就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石凳上喘气。
小山则体贴的倒了一杯凉开水,颠颠给渠水送来。
渠水一口气喝尽了,才算活过来。
小山就兴奋的翻着竹篓:“姐,这次上山收获不小啊,这么多!足够咱们吃很长时间了。”“等会儿我把它晒到西厢去,明天早上挪出来,你中午记得翻一翻,谁知道天好不好,尽早晒干了,咱放入地窖。”“嗳,成。”小家伙很乐意干这个活计,又邀功道:“姐,我已经做好饭了,快洗手吃饭吧。”渠水就笑得眯弯了一双月牙眼睛,掐了小家伙脸蛋一下:“哎呀,咱小山这么能干,姐一回家就能吃上现成饭!走,咱吃饭去。
对了,那个人咋样了?”小山就认真的跟渠水告状:“姐,那个大哥哥姓赵,叫赵伤,他今天伤口好了很多,都能自己站起来了。”
第014章 你的字太烂!
渠水就瞪大眼睛:“他知道自己叫啥?”小山眨巴着眼睛,嘴里含着手指头,呆呆的点头:“知道!”渠水的眼睛里立刻窜出两簇小火苗,捋着袖子,就要往屋里冲,恰好一个身形颀长的身影从屋里出来。
两个人打了个照面。
男人像是很清楚她为什么生气一样,直截了当的说道:“我只记得我的名字!”渠水狐疑的瞅着他,一点也不相信。
赵伤很认真的看着她,一字一顿的继续说道:“我叫做赵伤,百家姓之首,伤,黯然神伤的伤!”男人今天的脸好像洗干净了,脸色也红润很多,看着就十分俊秀出尘,又带着一股子的贵气,比于家明好看多了。
而他的态度又这样温和,渠水的怒气不知不觉就消融了,她清了清嗓子,面无表情的“哦”了一声,转身,背起了竹篓:“走了,小山,咱晒山货去。”身后的赵伤眉心不由蹙起,看了看姐弟两个的背影,又瞅了眼被渠水艰难背在背上的竹篓,满当当的一竹篓,分量肯定不轻。
赵伤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午饭是小山这个孩子做的,他用的药治伤效果很好,今天就已经感觉精神很多了,之前不知道,但是中午听到竟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在做饭,顿时觉得过意不去,就起来去帮忙,但小家伙根本不需要他帮忙,就手脚利索的煮了咸粥,贴了面饼子,又给他盛了一碟子的腌的小黄瓜,嘴里振振有词:“姐说你不爱吃剩饭,这菜都是早上剩下来的,你就吃点腌黄瓜吧,味道好着呢,我娘最会腌制这个。”语气里有着淡淡的骄傲。
他自己却不吃黄瓜干儿,只埋头喝着咸粥,赵伤就给他夹了一块,问:“你不是爱吃这个,怎么不吃?”小家伙就眨巴着大眼睛认真的说道:“姐姐不让吃。
这黄瓜干儿是放着来年春天吃的,到那个时候没有菜,就得吃腌的咸菜!”赵伤夹菜的动作便是一顿,然后面对那满满一碟子的腌黄瓜就再也下不去口了。
他又是愧疚又是自责,连带着对渠水这个当姐姐的也产生了一种怨气。
也不知道怎样当的长姐,自己一天天的不着家,家里的事情全部丢给六岁的弟弟不说,还一点黄瓜片都不舍得给弟弟吃。
也难为小山这孩子长得这样懂事听话!所以,晚上一听到她回来,他就准备出来与她好好说道说道,但是,却听到了姐弟两个的谈话,又看到了她背上那重重一竹篓的山货--那竹篓几乎将小姑娘给压弯了腰!也很难让人相信这样一个瘦弱的小姑娘是怎样将这样沉重的山货从山上背下来的!直到这个时候,赵伤才隐约明白这个家里没有长辈是什么意思,也才突然意识到他口中所谓的村姑其实也才十二岁。
还是个孩子呢!却已经担当起父亲的责任了!而小山,可能扮演的就是母亲的角色吧!赵伤心里很不是滋味,连晚上渠水用心做的南瓜粥都吃得不那么香甜了。
ËÍÀ´µÄһСµúëç»Æ¹Ï¸É¶¼²»¿Ï³Ô£¬ÈÃÇþË®ÄûØÈ¥¡£
渠水却以为他对自己有意见,给了他一个好大的白眼,气汹汹的将碟子拿走了。
赵伤倒是哭笑不得,暗想,这个丫头年纪不大,脾气却凶得很,以后谁娶了这样一个凶婆娘谁倒霉!又一连忙了四五天,山上的山货已经被采光了,渠水才停歇了一口气,又抓紧时间开辟自家后院的菜地,将被水淹过的菜地全部锄了一遍,小山掘着【创建和谐家园】在后面一个坑挨着一个坑的放种子,有白菜,萝卜,葱,荆芥,香菜等。
刘家的后院没有房屋,所以空间很大,渠水前世没处挣钱,就将后院全部开辟成了菜地,然后运到镇上的大户人家里卖,也能挣几个辛苦钱,所以今年她也是如此,整整开辟出将近一亩的菜地。
姐弟两个也是忙了好几天,才将这片菜地给整治完。
此时,灾情已经愈发严重了,也有些流民来到了文兰镇,去镇上的路上,都能时而遇到衣衫褴褛的流民。
村里人都警告自家的妇人和孩子,等闲不要出门,怕被拍花子给拐了去。
赵伤的伤口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已经能够正常行走了,还能帮着做点活计。
渠水有前世的经验,知道这段时间世道乱,也不慌着挣钱,就待在家里,一心一意研究那本美食菜谱。
家里有之前刘父留下来的书房,是整个刘家占地最广光线最好的房间了,他去世后这房间就一直闲置着,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渠水一天天闷在里面--抄美食菜谱。
因为做贼心虚,她干脆将美食菜谱和生意经两项都昧了下来,也不准备让对方看到这两本书,生意经她觉得无用,就暂且束之高阁,拿了菜谱天天在纸上抄着记着,拿出了考秀才的劲头,两天就抄完了。
然后将原书塞到了书架最里面,又拿了一个砚台挡着,左瞧又瞧便放了心,拿了自己笨拙修订好的书出来。
小山很好奇她这几天在做什么,渠水却一点口风都不漏。
现在见她出来,就很好奇的扑过来,围着她上看下看:“姐,你手里拿着啥书?”渠水看到赵伤正坐在一边的石凳上看书,就轻咳一声,若无其事的递给小山:“是菜谱,小山,这几天姐准备研究下这上面的菜谱学做菜,以后等咱有本钱了也开个小门面铺开餐馆,怕是比种地强些!”小山虽然年纪小,但只有三岁的时候就被刘父抱在怀里认字了,现在也能认得几百个字,基本的常见字已经难不倒他了,因此他拿着书煞有其事的看起书名来:“美食菜…谱?”然后便是一脸嫌弃:“姐,你的字越来越像狗爬了,比爹在的时候还不好!”渠水便恼羞成怒,一把从小山手里将菜谱夺过来,哼了一声:“我那是因为粗活做得多了,手才不利索,等以后干的活计少了,这字就好看了。”她可以在单纯的小山面前大言不惭,但是身旁还有另外一个不单纯的人在认真听着。
渠水有些不好意思了,牵着小山:“走,姐给你做好吃的。”赵伤则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掌,语气淡淡的,却含着一股不容人拒绝的意味:“拿来我看看。”渠水瞪了瞪眼睛,终于没有勇气拒绝,将食谱塞到了他手里。
男人随意翻了翻,莫名觉得看到这本书有些亲切,但是细细追究,这股亲切却又不知道从何而来。
他不解其意,便不再管,只专心读了其中一道菜谱,评论道:“太烂!”简单两个字,却堪称毒舌。
这可是渠水决定发家立足的根本,哪怕是这本书的原主人评论,她也气得跳起脚来:“啊呸,你个不识货的!”男人抬眼瞥了她一眼,慢悠悠吐出几个字:“我是说你的字太烂!”小山很可疑的嗤笑一声,立马接受到了渠水杀气腾腾的目光,吓得小家伙脚底抹油:“我去看看赵哥哥的药熬好没有。”立刻一溜烟跑远了。
渠水就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少年。
男人将书扔给她:“不过菜谱倒是不错。”渠水就有些得意起来,上下翘了翘眼睛,有点可爱的笑起来。
男人就突兀的问道:“你从哪里得到的菜谱?”渠水脸上的笑容就僵在了那里,她气哼哼的拿了书直接走人:“你管不着!”脾气真坏!赵伤微微皱眉,但也不再理会,只自顾看自己手中的书,这是一本游记,前天小山从书房里为他拿出来的。
刘家书房的藏书并不算多,但也有一百多本,对于一个庄稼户来说,已经足够惊人了。
这让赵伤越来越怀疑刘家的身份,至少肯定不止表面上的农户那样简单。
而且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他就吃惊的发现小山虽然只有六岁,却已识得几百字了,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也已经背的熟透了,连诗经也接触了一部分。
一个小小的农户,生出来的孩子竟然会有这般聪慧吗?他摩挲着手中的书皮,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当天晚上,渠水就与小山一边吃饭一边商讨着如果开餐馆该做什么。
菜谱上的菜名都被两个人翻了一遍,最后却还没有确定下来。
在北间屋子独自吃饭的赵伤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又听见两个人说的热闹,就端了碗筷从里间出来,自然而然的坐在小山旁边:“我觉得倒是可以考虑做饺子。”渠水就托着腮帮子,认真的考虑着:“饺子啊,那得和面擀皮,我和小山两个绝对忙不过来。”“可以雇几个小工来帮忙,这菜谱上面的饺子种类很多,有三鲜馅、冬笋鸡肉馅儿、鱼肉韭黄馅儿什么的,足够撑起一家餐馆了。”赵伤也很认真的讨论着,“那得花多少钱啊!”渠水嘟嘴:“我们现在所有的家当加起来也就只有七两多银子,租个小门面铺,就花个差不多了,哪里够!”赵伤很无奈,七两银子,不还是从他这里拿的吗,这么点钱够做什么,也怪不得姐弟两个这么节省了,这个家还真是穷啊!
第015章 我喜欢听碎裂的声音
他拿起菜谱仔细翻了翻,便道:“那第一步就摆个摊子,每个月顶天了租金几百文而已,自家不过买个炉子,买几张凳子桌子,再添置些碗筷,不需要花费多少。
µ«Èç¹ûÒª°Ú̯×Ó£¬Âô½È×Ӿͷѹ¦·òÁË£¬²»ÈçÂôâÆ¶Û£¬ÕâÀï×öâÆ¶ÛµÄÒ²Óм¸Ñù£¬×ã¹»ÓÃÁË£¬»¹¿ÉÒÔ˳´øÂôµã°ü×ÓÂøÍ·¡£
Õâ½ÚÆøÔ½ÍùÀïÔ½ÀäÁË£¬ÎÒµ¹ÊǾõµÃÈËÈ˶¼Ô¸ÒâºÈÒ»ÍëÈȺõºõµÄâÆâ½ÌÀ¡£
而且,这菜谱上有专门教人怎样做馄饨汤的,一般的馄钝店里卖的汤都是清汤寡水,从没有在汤上面好好下功夫的,如果汤做得好,就是一个特色,想必能吸引不少回头客!”渠水和小山两个,像是两只小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都觉得他分析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