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现在是春天,山上能摘的东西还是多的,等雨后,山林里潮湿,木耳长势也会很好。
把茶山的事解决后,他们就可以利用另两亩山林摘木耳、挖竹笋,一年总能搞些小钱钱了。
赵子诚把小鱼分晒到新盘箕上,占用了一张,另一张就分晒竹笋。
等小弟回来,林小福就煎了一大碗红烧鱼,再做了个荠菜蛋花汤,炒了个酸菜蛋。
两菜一汤,中饭还吃得挺丰厚的。
饭后,留下小弟看家、洗碗,林小福立刻就要出门去挖竹笋去。
原本要去山岭那片林子里再找找木耳,但赵子诚要去砍竹子,她也要早些回来等村长消息。
若是傍晚时村长没来家里,就该是她去村长家里了。
因而,就先去竹林再挖些笋子回来吧。
在杂屋找到柴刀和篾刀,赵子诚全部带在身上,还准备了两根麻绳。
他们直奔竹林,立刻就各自忙了起来,一个多时辰过后,赵子诚就砍了一大捆竹子。
林小福见状,也就不挖笋子了,站起身亲自挑了几根笔直的青竹,就让赵子诚砍下。
“好了,回家吧。”林小福将背篓背上,招呼小妹。
赵子诚扛了一大捆竹子在肩膀上,又和林小福一起抬着后来那几根青竹,三人就下山回家。
刚到家门外,就看到村长和两个耆老坐在院子里。
院门外有几个妇人在看热闹,而老头和汉子则跑进了院子里。
村长正在说着什么,大家都在听着,没有吵闹。
“呀,他们回来了!”一个妇人扭头一看,便喊了起来。
林小福看这阵仗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只是很不喜欢自己这个当事人还没到场,无关的人就已经将她知道个底儿透的感觉。
她没理别人,和赵子诚抬着竹子走进院子,就在西边屋檐下将竹子放到地上。
赵子诚上前行礼打了招呼,便去厨房倒茶喝,过了会儿出来,便扛起那一大捆竹子,带着篾刀走了。
“他去哪里?”林安泰奇怪地问。
第146章 压价
“他去看师父。”林小福解释,随即问,“大伯这是?”
“在等你,说种茶的事。”林安泰连忙笑道。
林小福倏地沉下脸色,垂眸走去厨房,将竹笋搁下,喝了杯茶,调整了情绪,这才走出来。
“大伯说吧,看这情况,应该是村里同意了我的提议吧。”林小福淡笑着看向林安泰。
林安泰也不是没眼力劲儿的人,刚才林小福突然变了脸,他可是看到了,正在猜测原由。
此时便打量着林小福,点头道:“不错,你说的按亩按季,村里接受,不过……”
“前期投入太多,后期最好是到五两便不要再递加了,不然……”林安泰沉吟着,说出顾虑。
“大伯,耆老爷爷,我家最多也就是能种出三亩茶地,第一年能摘到一季秋茶已经不错,前期投入高,前期我家也没什么收入呀。”
“这茶要花大把时间去种,把地养熟了产量才高,这产量刚高起来,你们把价格压住了不涨,我们前期投入是一样很高的。”
“而村里投入的,只有帮着种茶那个时间,最多一个月,以后都是我家来维护的,村里并没有投入呢。”
“而且呀,我算了一下,就算今年能种出三亩茶地,只采一季,也只有三两银子,以后逐年好转,收到三季,十年下来,最多四百多两银子。”
“这么多钱说出来很吓人,却是十年光阴,就算不种茶,谁家卖粮做工还赚不到不成?但我家赚不到,我家没有正劳力呢。”
“四百多两,实则一年几两、十几两,到最后几年才能划到几十两,这个成本,对村里很多么?这可是茶地。”
“这么一算,好像是不多哎。”
“一年几两银子也就够吃饭不饿死吧。”
“……”看热闹的人突然议论起来。
他们原本也觉得四百多两是很多钱,而咋舌不已、议论纷纷,都觉得林家要靠着那片废地发财了。
现在听了林小福一翻分析,顿时反应过来,这一年也没啥赚头呀。
谁家种茶愿意和村里合作呀?更多的是摘了茶叶卖到村里,卖生茶也比这样合作赚钱呀。
“我家的情况,大家也看得到了,我娘能缝缝补补绣个花就不错了,下田干活都能累病,哪里能一人种得下那片山地?”
“就算我和夫婿能种,但也经不住有心人不断使坏,防不胜防,又不能把山地搬回屋里锁起来。”
“最好的办法,便是找村里合作,将茶种着,由村里去采摘赚钱,我们收点地钱。”
“若有坏人来生事,村里出面处理了,毕竟这茶种出来,也算是村里的了,不是我家的了。”
林小福见村里压根就没想维护她的隐私,那她干脆也摊开来说。
村里可以用大家的嘴来说这四百多两其实很多,同样,她把帐摊开算,让大家知道这四百多两,其实很少。
若是村里压价太厉害,反而容易落个欺凌孤寡的骂声。
果然,林安泰意识到不妙,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了,他应该先和林小福商定最后价钱的。
第147章 谈定合作
“这个……一次十年的合作,能不能卖到钱,得看到时的情况,现在说的,不管于你家还是于村里,都说不准的。”
林安泰面露为难,试探地道:“要不,定价在八年后,后面两年不要再涨了,可好?”
“……”林小福目光闪动,垂眸断过了会儿,才开口。
“也不是不行,但前期垦地种茶,村里负责,毕竟我家就我夫婿一人有力气,等他垦出三亩地,怕耽搁种茶时间。”
“还有茶苗,村里分枝出来最好,也能最大程度保障茶叶品质不差,对村里没有坏处。”
“那行,我派几个人来帮忙垦地,种茶还得你自己动手了,我给你准备茶苗。”
林安泰与两个同来的耆老互看了一眼,便答应了。
来之前,他们也是把每年价钱都算得死死的,虽然未能谈成到五年定价,但定到八年也不错。
第九年每季省下三两、第十年每季省下六两。
后面一年能采三季,这总计二十七两可不是小数目了,用来支付前期投入成本足够了,还有余头呢。
不过……
“对了,我希望头两年只算一季,事实上我还很担心头年采不了好茶。第三、四年应该能采上两季,之后就按每年三季吧。”
林安泰又提要求,这样又能省一些钱了。
“不。”林小福却摇头,强势道,“最多头年算一季,第二、三年算两季,以后都按三季算,如果村里不愿意,可以少采一季,那一季由我自己来采。”
“就按小福说的吧,头年算一季,第二、三年算两季,以后都按三季算。”耆老见村长愣住,连忙打圆场。
林安泰这才点头,合作才得以继续。
“那就赶紧签下合作文书吧,正好村里许多人在场,都可作个见证。”
“最好是能先支付一两银子给我家,我家连口粮都没了,我用鱼去换粮,还跟人吵架呢。”
林小福见村里同意了,立刻说道。
“有了这两银子,先还药庐的债,再留着吃饭,怎么也得熬到田里出粮时啊。”
“对了,今天还赊了两张盘箕呢,杨三奶奶不同意我拿鱼抵债,和三爷爷吵起来了呢,唉。”
林小福苦着脸叹了口气,哭起穷来一样的口齿伶俐。
好在大家都知道林家二房的情况,确实如林小福所说,没有口粮没有钱,只能拿鱼来换,也确实因为有人要退货而争吵起来。
因而,也没人多想,都认同了她的话。
林安泰自然不好说得等摘茶时才付钱,毕竟林小福已说得这么穷了,大家也都在叹气同情,他若不肯给这一两,怕要被人说道。
“好,那就现在写合作文书,先给你一两。”林安泰爽快地答应下来。
还好只是一两,不多,耆老们也没反对。
很快,文书由林安泰亲自写了,一式两份,他和两个耆老签字,另外几个耆老没到,就在院子里现找了几个人画押为证。
林家这边,赵子诚走了,林小福和林小禄签了字,林余氏在一旁也按了手印。
林小福作为林家二房的长女,也是林余氏同意的当家人,林小禄年纪虽小却是二房独子,因而,他们以后便成为这一家的顶梁柱。
林余氏在林小福回来之前,就和村长说明了,这事由大丫头作主,大丫头长大了,可以做主。
因而,村长打着直接和林余氏谈价压价的算盘,也落了空,说了半天,也只能等林小福回来。
好在,合作种茶的条款、各自应承的事宜,都写在文书里,除了这一两先行支付,以后都是在每一个采茶季开始时就逐季支付。
而今年春天种的茶,看秋天有没有茶采,今年肯定是能采上一季的,剩下的二两银子,就在那时支持。
若今年没得采,这二两银子就悬了。
第148章 财若露白
但林小福也有防范,要求在文书上说明,天灾【创建和谐家园】不在她家承担的范围,这个是村里维护周全的义务。
也就是说,若是有人使坏把茶树给挖了,或者让茶叶长不出来,不能怪她家。
这么明显的防范,村里人全部听出来了,就如林小福要求和村里合作的原因一样。
没人觉得她小题大作,只因过去,林小华种了茶却摘不到多少,都让人强行摘走了。
没人会怀疑,那些人不会再来抢茶。
签字画押,合作达成,林安泰让林小福随他去他家里拿钱。
“娘,为免夜长梦多,我先去药庐把钱还了,就在村里换些口粮回来。”
得到林余氏的同意后,林小福又和林安泰说道:“大伯,剩下的钱,我希望能换成口粮,你可以按月给我们。”
“好,先换二十斤粗面、十斤白面可好?”
林安泰明白林小福的苦心,露出欣慰的笑容,立刻答应下来。
当然,若换成口粮按月支付,对村里来说,自然又划得来一些,若是可以,他还希望以后都能按月给粮呢。
只是刚才在文书上并未写明,现在再说,到是不好开口了。
林小福跑回厨房把笋子倒出来,就把大背篓又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