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田园娇宠:毒医娘子山里汉》-第5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小福趁机把昨晚赵长禄说的话说了一遍,有公公的允许,他们决定在娘家先几天。

      “好,你自己张罗吧,别委屈了你夫婿。”林余氏听了很是开心,一脸笑容地说道。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养大的闺女住了回家,当娘的如何不高兴呢。

      一时之间眉眼含笑、目光发亮。

      林小福见娘少了忧心,病情果然恢复得快,自然不会说赵长禄的精明小算盘,只说公公好。

      而林小福要和村里合作种茶的事儿,是昨天就和娘商量好的,确实是交给她去处理。

      现在答复还没有到,自然不会又拿出来说。

      把馒头蒸上,姐妹俩立刻把小鱼剖了,大鱼都暂时养在浴桶里,吃新鲜的。

      把干得差不多的木耳转移到筛子和筲箕里,再把盘箕腾出来晒小鱼。

      “小福丫头!”正忙着,篱笆院外传来周大娘的声音。

      林小福扭头一看,就见周大娘手中挽着只篮子,不由诧异。

      “你们今儿可有打渔?便宜些卖两条给大娘可好?”周大娘笑着便走进了院子。

      “还是六个鸡蛋,如何?”说着,她打开篮子盖儿,里面果然是六只鸡蛋。

      “大娘,你这样可真是让我为难呢。”林小福看了一眼,尴尬地笑道。

      第137章 开价

      “上回我就说啦,这鱼我们是要拿去卖的,在镇上小鱼都是五文一斤、大鱼得有八文到十文呢。”

      “早上我还和我夫婿说,去镇上太远,不如就在村里换几斤粮也是好的,毕竟我家没有存粮,只能靠买的呢。”

      一斤磨好的麦面在村里要卖十文,在镇上卖给粮行得有十文到十二文,粮行再卖出来,得是十五文以上,高时能卖到二十文了。

      当然这都是风调雨顺日子的价钱,若遇灾荒年,或者因为别的原因被人囤了粮,就会坐地起价了。

      但那都不是眼前的事。

      眼前,这个婆子竟然还拿六个鸡蛋来换两条鱼,当她的鸡蛋金贵些?

      因而,林小福还得费些心思开价,不然人家以为他们的鱼是河里捞的,不要钱呢。

      “这……”周大娘愣了愣,随即讪笑道,“你看,大娘都把鸡蛋带来了,你就再换一回呗。”

      “呵呵,大娘你到是提醒我了,正好我家粮没了,我一会儿就去挨家问问,谁要拿粮换鱼。”

      “我就按小鱼的价钱来卖这大鱼,按斤论称,我也不要钱,就拿麦面来换。”

      “大娘你别怪我不要鸡蛋了,先前买鸡蛋,是我娘病着,家里没有补身子的吃食,而今我娘的病治好了,家里缺的是口粮,要不,您拿麦面来?”

      “行,我回去问问你周大爷,他同意拿麦面来换,我再过来。”周大娘脸色难看地转身就走。

      “大娘,一斤麦面能换两斤鱼,两斤鱼可够家里吃上一顿好的了。”林小福连忙喊着,提醒周大娘,大鱼也是有价钱的。

      今天的小鱼固然多,但大鱼也有不少呢,最小的都有筷子长,也有大的足有一、两斤重呢。

      若由着周大娘来换,六个鸡蛋三文钱,得换走两斤到四斤的鱼。

      “福儿,怎么不换一条给周大娘算了?”

      林余氏刚才没开口,看着大丫头这般说话,也是惊讶。

      人家都拿着鸡蛋来了,竟然让人空手而回?

      “娘,上回换的是两条,虽然鱼小一些,但人心若不足,你就是把这一桶都换走,人家也绝对不会嫌多的。”

      林小福严肃地开口,看了娘一眼,难怪总被人欺负,这心肠也太好了些。

      那周大娘,她可没什么兴趣结交,跑到一个病弱之家来占便宜,也是狠。

      “春儿,你继续晒鱼,我去附近问问,若有愿意拿面来换的,咱们就卖光了也划算,若没有,咱们自家吃也不影响。”

      林小福心思转动着,立刻就往外走去。

      与其拿去镇上卖,要花费人力和时间,换了钱还招恶婆婆的眼,不如直接换成粮,争辩之时也能多个理由。

      毕竟她家确实没粮吃嘛,总不能一直拿钱出来买,到时被人问起哪儿来的钱?

      她还不好解释呢。

      以物易物,能解燃眉之急,而且是赵子诚的优势,明天就村里挨家卖去。

      五文钱的价,对一个猎户来说,真的不贵。

      猎户上山只要不空手而回,少说也得一吊以上的收入了,这可是赵子诚自己说的。

      第138章 以鱼换粮

      很快,林小福把上回买过粮的那几家都跑了一遍,最后有三家愿意来买鱼。

      其中就有杨三爷爷,他提了一只竹篮子就跟着林小福出了门。

      林家没有称,林小福直接让人家自己带秤,自己称。

      大小两条差不多重量也就能到,若是超过了,那就多加些麦面也一样。

      虽然口粮紧,但不花钱喝鱼汤,还是很心动的。

      要知道一斤猪肉还要二十文钱呢,这鱼才五文,可不是便宜了么?

      大家都觉得,虽然口粮紧,还是自家占便宜。

      而林小福却是打的另一个算盘,这买卖做得很开心。

      很快就卖掉了七条,一共八斤六两,以杨三爷爷居多。

      而林家,也换回了四斤三两麦面。

      在旁边菜地里干活的赵子诚见这动静,也是感慨。

      原本他们是计划去镇上卖鱼的,活鱼价钱比干鱼略低,但干鱼要晒出成色来也很麻烦。

      他们固然可以一试,但他们现在没有人手去镇上,原也打算攒几天再去上集的。

      但他明白小媳妇的心思,再好的买卖,都不如及早把钱赚到自己手中。

      以鱼换粮,于他们,只是花了一早上的力气,而林家缺粮,换到粮就有饭吃。

      当然,村里并不是谁家都可以每天吃鱼的,将生意放在村里并不明智。

      但今天的买卖,恐怕还和周大娘那一趟有关。

      赵子诚只是在旁边菜地里听了些对话,自己猜测着。

      浴桶里的鱼还有一半,继续养着。

      林小福等小鱼晒完,又交代小弟把笋子翻边儿。

      她和小妹去河边洗衣。

      早上就把脏衣裳背过来了,忙到现在才得空去洗。

      晌午了,太阳升了起来,天气晴朗,风便小了许多。

      林余氏也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把女婿买回来的新布拿出来,开始缝衣裳。

      虽然精气神都在恢复,但久病之后身体仍是虚着,盯着针线忙了一会儿,林余氏就觉得有些累,只得歇一歇,再继续。

      林小禄翻晒完笋子,就端了一碗茶送去菜地里给赵子诚喝。

      不久,姐妹洗完衣裳回来,又领回来两家要买鱼的人,再次换到两斤麦面。

      而周大娘没有再过来,却一直在自家门前关注此事,和村里走动的妇人嘀咕不停。

      林小福也不去理会,她忙着收拾东厢自己的屋子。

      被子上回都洗晒过了,都是干净的,换上就行。

      她的屋里,真的有张方桌和两条长凳的,比赵子诚屋里像样多了。

      若非爹去得早又欠了债,她家日子本没那么难捱。

      忙完,林小福又搬了只小凳去院子里坐着,陪娘说话、看娘做衣裳。

      她有宿主记忆,但宿主的针线手艺,竟然没有转到她身上,真是汗颜。

      她不会缝衣裳,但她是玩针的专业人士,不过玩的是银针罢了。

      手指灵活、目力过人,她现在需要的是学习和适应。

      看着看着,见娘又累了,林小福便接过她手中的针线,照着缝了起来。

      衣料裁好了,林余氏再剪出林小禄的尺寸和款式,剩下的就是针脚均匀密集的针线手艺。

      林小福看了这么久,自然就学会了。

      第139章 订做盘箕

      等赵子诚忙完回来,看到林小福竟然在缝衣裳,不禁眼睛发亮地看着她。

      “夫君,菜都种下了么?”林小福抬头看他,故意不解释针线之事。

      “嗯,都种好了。”赵子诚回神,连忙解释。

      林小禄搬了凳子过来,对这位厉害的大姐夫殷勤得很。

      “那我们下午上山摘木耳去吧,说不定又长了,找些蘑菇也好啊,还要去竹林看看。”

      林小福立刻说起一堆计划,兴致勃勃。

      不回赵家,她就觉得自己像飞出笼子的鸟儿,自由自在、充满了希望。

      “盘箕不够。”赵子诚提醒林小福。

      “对哦……”林小福立刻蹙起纤眉,忽然看向赵子诚,笑道,“那我们砍竹子回来,你编盘箕。”

      “……我不会。”赵子诚吓了一跳,尴尬摇头。

      “你不是会织渔网吗?”林小福不解。

      “渔网和盘箕是两种东西。”赵子诚哭笑不得。

      “对哦……”林小福又陷入思考中。

      “要不等家里的木耳和笋子都晒干了,把盘箕腾出来再上山吧?”林余氏在一旁提议。

      “不,我有办法了!”林小福突然一扬眉,便笑了起来,看向林余氏。

      “可以订做盘箕的,我记得杨三爷爷就会编这些的,以前是不是还找我家买过竹子?”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1: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