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现在认真把李想作为一个敌人对待,以李想与北洋不相称的实力,他能赢得了冯国璋?在看过武昌集团和同盟会集团败露的凄惨,北洋军表露出来鼎盛军威,这些汉口绅缙实在很难想象,在冯国璋认真对待的情况之下李想还有几许胜算?李想能够在北边逍遥至今,许多人皆认为是冯国璋与段祺瑞对他的不屑和轻视造成。在心底最后一点点希望被冯国璋几句闲话给粉碎,内心翻江倒海的同时,一个个都作不得声的变成哑巴。
马太爷确实一点军事也不懂,登时也作声不得。
还是铁龚奇皮笑肉不笑的故作钦佩道:“冯大人如此熟悉现代战争军事,难怪自入湖北以来,可以指挥北洋军长胜不败。”
冯国璋若无其事的道:“师夷之长技以治夷。李中堂此话我是深表赞同,为此北洋陆军以德国操典练兵,北洋海军以英国操典练兵。多少年,才造就如今北洋的精兵强将?袁公继承李中堂以北洋富国强兵之路,走到今天总算是小有成就。相信不用多久,只要继续发展,总有一天能够与东西列强相抗衡。何况区区几个匪党,北洋锋镝所过,即可灰飞烟灭。”
水仙美目在冯国璋老脸上流连忘返,赞叹道:“富国强兵正是国人梦寐期盼的事情,爵爷说得真动听。”
冯国璋得意的满脸红光,富国强兵也曾经是他的理想,只是在朝堂之上,与光同尘的日子里早已经不再提起。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他一直任军咨使,曾条陈时事数万言。如对中国当时的练兵方法,对认识利用中国地理条件及改置军事区划,加强军事教育,提高军队素质等作了精辟分析,并提出了必要的改进措施,但未被采纳,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钳口结舌,随声画诺,不复言天下事了”。不知道为何,在这动荡变革的大时代,理想的【创建和谐家园】又要复活了。他这样死命抱着袁世凯的大腿,或许真有一丝理想,期望辅佐袁世凯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迎着水仙崇拜的目光,冯国璋低头柔声道:“水仙小姐也能心忧国事,我辈男儿更不能示弱,须当励精图治,正兴国家。”
“哪敢跟爵爷比。”水仙喜孜孜的点头,却更是讨冯国璋的欢心。两人亲密的举动,却惹得一大群人眼中喷火。
水仙又道:“爵爷请稍待片刻,我想和我的顶头大老板刘公说两句话。”
铁龚奇把不屑放在心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洋务运动,或者预备立宪,清廷已经把能走的路走绝了,中国依旧一天天的衰弱下去。冯国璋却还想通过清廷培养的北洋,那个继承清廷所有陈疴旧症的团体,实现中国的富国强兵,这是一场可以预见的失败。他实在不愿再多话,这里现在毕竟是冯国璋的地盘。
铁龚奇默默走开,瞥了一眼与刘歆生说话的水仙。此刻,所有人都恨不得与他们撇清关系,反倒是她不避嫌疑而显得光明正大,更能释去冯国璋的怀疑,这真是个聪明到使他都感觉害怕的女子。她沉鱼落雁的美丽外表,不知道迷惑了多少男人?冯国璋不是笨蛋,但是面对这样美丽的人儿,一不留神就会有松懈的时候。
铁龚奇下意识的就想离水仙远点,冯国璋却冷不防的拦在他前方,哈哈笑道:“铁先生不要急着走,咱们真该好好谈谈。”
铁龚奇愕然止步,看向冯国璋没有任何笑意的脸。张联芬和陈紫笙跟着来到冯国璋身旁,陈紫笙还在礼貌上和铁龚奇打个招呼,张联芬则嘴角含着一丝阴冷微笑,一副看热闹和落井下石的样子恶心样。肉戏上场了!铁龚奇整顿精神应对。
四周的宾客可不会以为冯国璋和铁龚奇是朋友打招呼闲聊,任谁都能察觉两者间的浓浓敌意,眼神对撞出迸射的激烈火花。葛福和盘恩一直注视这边的情况,此刻竟舍下海伦朝他们走来。
冯国璋见铁龚奇一脸戒备的瞧着自己,大讶道:“铁龚奇先生无须这样紧张,咱们就是谈谈新华财团未来的出路。”
铁龚奇乾咳一声,胖脸上全是无辜的道:“大人何出此言?新华财团经营有方,格局是越做越大,发展前途一片大好。”
冯国璋乃是才智高绝之辈,立即察觉到铁龚奇说的话里有所凭侍。他脸上浮现一丝微笑道:“本官只是看你心神不定,还以为你是因为忧思新华财团的出路,随便说了一句,看来是我看错了。但是还是奉劝先生一句良言,良禽择木而栖,先生若选择错误,恐怕后果很严重。要知道如今这世道乱得很,新华财团要想有出路,有发展,不止需要经营有方。本官若非对先生的经营之道非常欣赏,也不会白费这唇舌。”
此时葛福和盘恩来到,葛福呵呵大笑道:“中国话真是博大精深,冯军统这句良禽择木而栖运用的真好,在这里的这意思可就深远了。但是先生能有今天的成就,足见是聪明人,自然不会选择错误。”
冯国璋本还在向两个洋人打招呼,听葛福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忍不住脸色微变。这回却轮到他在心底翻江倒海,是一个不好的消息确认无疑。
盘恩招呼一声冯国璋,却转而亲热的拍着铁龚奇的肩膀道:“铁龚奇先生向来是个聪明人,做出来的选择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今后新华财团与汉口万国商会的合作需要更多的亲近,以多加深一些彼此的了解,找个机会我们定要好好的碰碰头摸摸酒杯底。”
“那是当然。”铁龚奇满脸堆笑的连连点头。
冯国璋表面恢复过来,心中仍在激荡。
盘恩的话已经说得够露骨了,不需要凭着什么过人的直觉,即使再怎么迟钝的人也知道铁龚奇和洋人勾搭上了。铁龚奇与刘歆生胆敢往鸿门宴里钻,原来凭侍的就是这张王牌。
洋人此次不在汉口大肆捞足好处,怎肯罢休?洋人向来是贪得无厌的东西,此次重回汉口,汉口海关事务即已全部落入洋人手里。他也无法,这是袁世凯向朱尔典许若过的好处,换取洋人的支持和平息洋人的怒火。只是洋人的胃口好大,汉口的利益他们想一口吞下。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所在,洋人会否因为利益,连袁世凯也给卖了。此事非常重要,必须立刻通知袁世凯。
葛福装作人畜无害的目光落到冯国璋的脸上,故意讶道:“冯军统认为我们合作的前景如何?”
这话简直就是赤果果的向冯国璋发起警告,汉口新华财团是他们的一盘菜,即使北洋也别想插手。
冯国璋心中那个气愤,新华财团和刘氏集团是汉口最肥的两只羊,却落入洋人的狼口。他冷然道:“我当然希望你们的合作圆满成功,成为中西友谊的新桥梁。”这番话却以充满火药味的语气说出,与葛福刚刚的话针锋相对,气氛登时紧张起来。
冯国璋矛头再次转向含笑不语,等着看狗咬狗的铁龚奇,语气平静的道:“先生请考虑一下,勿要悔之莫及。”
铁龚奇嘴角一瞥,冯国璋吓唬人的本事还真不如李想。他哈哈笑道:“我铁龚奇能够这生意场上翻江倒海,论的就是诚信二字。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悔之莫及。”说罢拂袖而去。
葛福与盘恩交换个得意的眼神,陈紫笙与张联芬却是看着铁龚奇的背影发出阵阵冷笑。冯国璋盯着铁龚奇远去的背影,微笑道:“我会让你有悔之莫及的一天。”
李紫云来到铁龚奇身边,眉头微皱的道:“与洋人合作,无疑是与虎谋皮。”
铁龚奇知他是个细心多智的人,刚刚的事情估计已经传开了。对于李紫云也算是半个李想的人,有些事情确实该向他解释一下,苦笑道:“大势如此,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与洋人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他们的伎俩的我清楚的很,还是有些把握应付得了。”
洋人的手段无非就是控股贷款,在通过其手上的特权堵死华商的销售渠道,使华商无法回陇资金而资不抵债,最后完成对华商资本的吞并。因为洋人手上握有许多特权,华商多是明明知道洋人的手段也无能为力。
李紫云尴尬的道:“先生勿要多心,因事情关系重大,李某才好奇的多问上两句。”
“为何洋人要出面主和?”铁龚奇凑近了低声道:“所以然者,并不是袁世凯和黎元洪的功劳。中国革命形势发展之速,使各帝国主义国家感到用武力直接帮助清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更有利的事,因而经数日之踌躇观望,遂即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而出示宣告‘严守中立’。
当庚戌夏季,英日同盟条约缔结时,东亚大部分英侨,见日本政策与英国自身利益不尽相符,颇感受其束缚,因为英国势力范围,集中于扬子江及中国南部,更因为日俄主干预,是因为与中国比邻,中国越混乱,得便宜最多者是日俄,这是英美所不愿见的。所以武昌革命军突起,冯国璋虽在阳夏稍获胜利,而英政府援助清廷之举,却自放弃。特别是上海英侨为保持商业起见,对民党则表示‘亲善’,现已转变为英国对外政策,其在北京方面所讨论者,已非维持满洲朝代问题,而为变更帝制国体问题,虽共和国体,非英人所乐于赞成,然深信民党排满之势不可遏止,不如外假‘中立’美名,暗地扶植忠实走狗袁世凯为其代理人,导演一手打倒清政府,一手消灭革命党的阴谋,较为有利。”
“以夷之夷。”李紫云心中大懔,突然想起这句李鸿章的著名论调,不由要对汉口错综复杂的局势重新作出评价。列强有瓜分中国之心,却又互相忌惮,成为如今僵持的局面。如今李想在导演那场收复汉口租界的闹剧时,早就想到今日的局面,那也太可怕了。
铁龚奇道:“我们到一旁去。”
为免阻引来太多眼球,两人移步到广场的一角,继续先前的话题。
铁龚奇瞧着水仙和刘歆生分开,一个走向冯国璋,一个往这里走来,道:“以夷治夷,只是李鸿章的一厢情愿,洋并不是笨蛋,自强不息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对于洋人,可以加以利用,但是绝不能抱有希望。如今我们的形势很明显,就是他们桌上的一盘菜,冯国璋和葛福都想独吞了我们。我选择葛福是因为有他们一套商业规则需要遵循,这无疑给我缓冲的时间,而冯国璋从来都是强取豪夺。”
刘歆生过来,神色凝重的道:“洋人也不是什么好鸟,我们这回真是行险。汉口华商,不知道多少人被洋人几兑破产的。”
“这是最好的选择了。”铁龚奇心忖李想那一次不是冒险?何况革命本就是不成功就成仁。经历的磨练多了,到把心思给放宽了。
李紫云讶道:“我怎么总觉得二位并不把冯国璋和葛福放在心上。”
此时被冯国璋逼得无路可走的汉口绅缙,都朝他们走过来,希望在他们身上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
铁龚奇趁他们尚未抵达前,向李紫云道:“因为我们相信李帅一定可以重回汉口,而且会赶在我们被洋人吞并之前。”
李紫云似对他颇有猜疑,实在是李想与冯国璋的实力悬殊,而且和议已经开议,更汉口洋人是肯定会阻止李想再入汉口。虽因闲人多了不再问话,但一对浓眉仍紧蹙不放,不觉刘歆生和铁龚奇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
蔡辅卿过来即说,“汉口绅缙遭此浩劫,还请二位老兄能够指点迷津。”
众人求救似的看向刘歆生与铁龚奇,刚刚冯国璋又向他们施加压力,大有不把他们炸干净势不罢休的架势。冯国璋给他安了一个谋逆造反的大罪,够抄家灭族的。他们当然可以躲进租界,却放不下万贯家财。
刘歆生无奈的说道:“我们能有什么办法?你们也看到了,先借洋人躲过冯国璋的敲诈,再求神拜佛,盼望着李帅在我们被洋人吸干净之前能够打回汉口。”
所有人傻眼了,洋人的亏他们是吃怕了,想不到刘歆生与铁龚奇与虎谋皮的背后是这样的打算。党人中还有能够打败北洋雄师的人?这个愿望还真的只能求神拜佛了,盼着洋人手下留情的实在。但是在这被冯国璋逼得无路可走的地步,也只有先这样办着。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未央(四)
帐内一点灯火昏黄如豆。
李想从怀里掏出西洋表借着昏黄的灯光一看,时针已经转到十一点方向,正是子时初刻夜未央。困乏至极的李想和衣靠在椅背上想稍稍休息一下,而曾高与一帮参谋还埋头在简陋的几案上,正在就李想刚刚提出的战略制定具体的作战方案。李想又不是军事学院毕业的士官,也不是万能的穿越小说主角,接下来的事情不是他的长处,他熟练的做起甩手掌柜。
此刻,李想还不知道早被北洋虎狼吓破胆的武昌党人,用大萝卜雕刻的伪黎元洪鄂省革命军政府督都大印已经盖在汉口与武昌的停战协议上;披着皇马褂的冯国璋正为此胜利在汉口刘园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而在卓刀泉办公的黎元洪闻讯和议停战的风声,感觉安全无忧,担心因久离武昌而失去控制武昌革命军政府的他,正翻蹄亮掌马不停蹄的往武昌紧赶。
不意这许多的李想,还是坚持一心要把革命进行到底。难得曾高等将领明知他们所面对敌人的强大,依旧对他一力支持。这股强大的敌人组成的中国历史,只有真正的卷入其中,才知道要改变历史巨大的时空惯性是多么的困难……真是难于上青天啊。他这是在逆天而行。李想就是要拿石头去打天,他就是要改变这段历史悲剧。
穿越有些年了,越来越与这个社会融合。如果没有穿越,或者没有穿越在这个动荡乱世,或者根本不知道中国有过这样一段悲惨的历史,或者没有拥有像现在这样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机会,他可以在和平年代浑浑噩噩的过他的毫无意义,绝无理想的太平日子,不需要这样努力,不需要这样拼命。可是没有如果,他与这个世界不再是毫无关系的一个人,有人把他当成眼中钉,却也有人把他当成最后的希望,还拥有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机会。一个生活在一百年后的世界中混吃等死的人,不敢想象自己的命运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会把拯救中国当成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一切一旦拥有,他就不愿再放手,他不敢想象失去理想,失去奋斗的目标之后的人生,再去过那混吃等死的浑浑噩噩的日子意义何在?这一切的一切,不曾拥有到不觉得什么,一旦拥有,尝过了这等滋味,是再也不甘心过那等平凡的日子了。
李想克制着自己不再胡思乱想下去,那烦乱的心绪渐渐平息下来,闭上眼睛养息,可是一种莫名的惆怅忽然袭上心头。取暖的炭盆里燃烧的新鲜送枝使整个帐篷弥漫着浓浓的松脂香味,然而李想却嫌这纯天然的松脂香味太浓,帐篷里也太过闷热。心绪平静下来,然而却还是坐不住,睡不着,莫名的惆怅肯定有其源头?到底是他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还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
坐不住的李想一甩手站了起来,正在分析敌我军情的曾高等人立刻被他惊动,纷纷回国头几双眼睛往瞧过来。
“你们忙你们的,我出去透透气。”李想挥挥手,走出大帐。
李想站在大帐门口,夜风裹着寒气扑面而来。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属于一百年前辛亥年的冬天,好像要用这清冽的寒气驱散一下胸中的郁闷和惆怅。
深黑如墨的天空,云层到底有多厚重,才能把满天的星月光明遮当的严严实实?他仰首望夜空默默不语,看不到,也看不透神秘而风云变幻无常的苍穹,他实在不知道辛亥年的风雨要到几时才会罢休?变数太多,他的能力还太小,对于历史的影响实在太过微弱。此次辛亥革命若不能够进行到底,再来二次革命又不知道需要流多少鲜血,抛多少头颅?中国错过这次的崛起,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够振兴?中国的元气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恢复?中国人也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经历更甚汉口人民的可怕劫难?
一阵寒风袭来,李想下意识地打一个寒颤。此时天气冷得北方早已经下起雪,湖北之地再冷一点也要下雪了,他们却还是一身单薄的秋衣军装。他抚摸了一下双肩,却摸到一双冰凉细腻如青花瓷做成的小手。是负气走出帐篷的汤约宛无声无息的走过来,将属于他的那一袭黑色超级拉风的德国式将官披风轻轻披在他的身上。
李想皱了一下眉头,握着她冰凉的小手尽量把温暖传递给她,道:“你的手这么冷,快进帐篷去。”
汤约宛听了这话,从容把小手从他魔掌抽出,道:“回李大帅的话,我一点都不觉得冷,还不想进去。”
李想自然听出她心里那点不痛快,他所表现的好战即使再多的人不理解,即使是他最在乎的人也不理解,他也要一意孤行到底。历史早已经证明南北和议就是一个错误,无论他是否有这个能力,他都要阻止。只要曾经努力过,至少可以问心无愧。他就是要尝试一下,中国这个在近代毫无气运的国家真的就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气运,他逆天的穿越百年,怎么也无法挽回后面几十年即将发生的更大劫难?
任凭汤约宛抽出冰凉的双手,李想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冷冷地扬起脸来,再次把目光放到深渊的夜空。
汤约宛同样不再搭理李想,清秀绝伦的面孔臭臭的板起,冷冰冰毫无情绪的表情,不减丝毫的美丽犹如广寒宫仙子。她明亮晶莹的双眼映出分散小谷各处燃烧的篝火随风跳跃的火光,大堆大堆的篝火映红了这个临时驻扎地周围的夜空,汤约宛就这样安静的即不走开,也不说话,安静的配李想站在帐篷入口,凝视着外面安安静静的营地。
士兵们一群一伙地围在火堆旁取暖,埋头无语的不断向火中投放砍来的松枝。虽说小谷里四面是山遮当,寒风依旧四处乱窜,火焰呼呼的跳跃,火星不时飞溅起来,落在士兵们身上,给几个月前在汉口发放的,历经战阵,早已经破烂不堪的秋季军装上,又添了几个新孔眼。疲惫的士兵们并不在意,依旧紧紧的靠在火堆旁边,天气越来越冷,秋季军装根本起不了保暖的作用。
篝火随冷风遥动,照在他们脸上,汤约宛看到的全是一张张饱经沧桑,不堪重负的脸。每当看到这里,她的心就闷得慌,冷若冰霜的容颜违抗自己意识的出现一丝波动。她随军而来,把战争的残忍和破坏尽收眼底,那最初的一腔革命热血慢慢的冷却下来。如今由洋人牵头的南北和议契机已经出现,燃烧大半个中国的辛亥革命战争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候,破坏和牺牲已经够多了。她实在想不通李想不顾一切的要去破坏和议,不惜要陪上自己的整个身家性命,不惜这些和他出生入死的战友继续玩命,不惜鄂省三千万民众陪他陷入比杨夏之战更大的战争泥潭,不惜把中国拖入南北分裂,军阀割句,战争不断的战国乱世。这样乱来,只怕亡国可期。
如果可以避免战争,又能促进革命成功,和议有什么不可?只要袁世凯反正,必退满清皇帝,孙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的口号兵不血刃的获得成功,“恢复中华”的日子又还远吗?南北之间必将爆发的战争可以避免,这何尝不是中国人之幸,这何尝不是党人之幸?李想为何偏偏要拼命阻止?李想为什么就认定袁世凯救不了中国?还是因为李想尝到权势的滋味后也开始沉迷坠落?
冷冷呼啸的寒风中,汤约宛裹了裹衣服,身体略微有些颤抖。是肌体怕寒冷,还是心中发寒,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她有点抑制自己的胡思乱想,人性的黑暗她见到太多,但把握不住李想的心,自己的心却越来越乱。
夜色深沉,但这一切还是都被假装负手望天的李想看在眼里。即使这样,李想也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夜幕下,前方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峰变得模模糊糊,像是史前巨兽匍伏的黑影,有一直不知名的压迫感。李想望着漆黑的山外黑山,同样深邃漆黑的眸子幽幽地透射出阴狠莫测的杀机。
自身军队的真实情况,李想比谁都要清楚。但是今日的情况再如何的糟糕,也比它日长征,抗战的条件要好的多。也许今日的一次短痛,将可以避免今后中国混战,抗战,内战的痛苦。绝不可为一时的安逸,一时的软弱,让历史悲剧重演。
李想缩在大衣里的两只手紧紧握成拳,目光愈发的坚定不移。
突然,几声凄厉的叫喊从野战医院临时搭成的窝棚里飞出,像狼嚎似的回荡在寂静的山谷,分外的凄惨不能。李帅此刻坚韧无比的决心也被这瘆人的叫声搅得心烦意乱,他知道,肯定是他从汉口仁济医院和中西医院挖过来的那几个西医又在实行无麻醉的手术了。
汤约宛心神晃动,脸色越是清冷若雪。晶莹剔透的双耳一丝不漏的收听着凄惨的叫声,汤约宛凄然一笑,终于转身冷冷地看着还在摆酷假装看天的李想。
李想只是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转瞬之间又在恢复坚定。他的目光自然而然的与汤约宛流转不停的冰冷目光狠狠撞在一起,汤约宛立刻避开了这束突然变得陌生而可怕的目光,因为这道目光中全是燃烧阴冷莫测的杀机和毁灭。
失去汉口补给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骑兵团随身携的药品两天前即已告竭。还有弹药,尤其是炮弹已所剩无几。士兵们吃的东西不用担心,全部都吃光了可以就地征收。李想的三五减租使湖北农户今年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为了保住革命成果,继续享受三五减租,对李想是毫无保留的支持。但是弹药和医药不是可以就地补给的战争物质,用一点就少一点,用完了就没有了。
“以战养战。”李想说话时表情很难看,“战争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我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也不想要战争;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
李想说完之后又沉默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未央(五)
寒天云雪千层深,竟夜风声万马奔。
汤家小姐依然和李大帅双双站在中军大营帐门外,迎面寒冷风口浪尖上。
汤家小姐的双手完全无意识的使劲绞着青色军装的衣角,纤细的手指关节也因为过分的使劲而失血泛白。她那仿佛冰雕般万年不融化的脸,挺拔的小鼻子,刀刻一样的唇,无处不在的透出冰冷的神圣气息,眼神却是呆滞地凝视着远处畏集在篝火边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耳边还回荡着刚刚野战医院传来的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因为无麻醉外科手术导致的非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而之后李想说的一串大道理,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如夜风般空虚和寒冷。李想即使有万般的理由,在她看来也只是一个战争狂人编织的一个好听的借口,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这血淋淋的残酷现实。
汤家小姐那如万年寒冰雕琢的容颜慢慢被融化的神情非常让人心碎,李大帅怎么可能视而不见?这位柔弱的女子似乎被残酷的战争完全打垮了意志,多愁善感像是溃堤的黄河泛滥成灾。冰封冷藏中的面庞,本是清丽孤傲,高处不胜寒,直让人不敢凝视,却又偏偏的刻在人的心里。此刻的李大帅也只能像做贼似的,时不时偷偷的看一眼,又忙不叠的望向别处,如同被那冰封冷藏在万年雪山的寒风冻伤了双眼。李大帅给自己编织的国家大义正义大言,竟然一时敌不过汤家小姐的妇人之仁?李大帅自己都觉得可笑,不敢相信的摇摇头。
此刻,李大帅才注意到汤家小姐清减了许多,她本如纤柳般的腰枝更被武装带束成惊心动魄的盈盈一握,长筒马靴彰显那双修直的腿,以及胸前那略显青涩的王道薄乳,青色的军装掩不住绝代的风流。
萧瑟的风,吹得汤家小姐的青丝在一片凌乱中飞舞,吹得她的娇躯微微发抖,吹散她身上淡淡的女人香芬芳。
“为什么?李想?”汤家小姐转过身。幽幽地看住了李大帅。如夜色漆黑明亮的眼眸中,终于止不住滚滚落下地泪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你还不肯放手?”
“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李大帅碰上女儿泪也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位汤家大小姐了,这样郁闷的场面,这些战士的凄苦,他又不是感受不到。说实话,他一个百年后只懂YY的废材,如今硬着头皮顶在正风雨狂潮辛亥年历史的风口浪尖,不自量力的狂妄的想去改变这段悲剧历史,就是一片随时都会倾覆的小舟,随时都会舟覆人亡,鼓起他从未有过的莫大勇气把革命进行到底,现在提心吊胆的他还需要别人安慰呢。
汤家大小姐挂着几颗清泪的双眼依然凝视着他,用那种可以让李大帅阳痿的目光,仰天又是一声轻叹:“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场战争会是这样的残酷,两座城市成为废墟,百万生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鄂江潮泛起的全是鲜血染成的红色。你一意孤行不肯退让议和,北洋段祺瑞第二军若挥军直下与夺取武汉冯国璋第一军对我军夹击,清扫湖北,我方在武汉新败之余,且强弱悬殊,势终不敌。毋宁忍痛退让,犹可假手袁世凯以推翻满清政权,又可得喘息片刻。我以为此乃面面具全之策,西方革命也有许多非战争,非流血而能成功的先例。现今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继续战斗只是步太平天国的覆辙。诚然,我革命党人皆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我的李大帅啊!您难道真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流干最后一滴血?”
“退让求和,想都不要想!暴力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必须把革命进行到底。”李大帅的心忽然象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牵扯到革命道路的大原则问题,他不会做任何退让。他学着当年某个伟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的样子,用力的把手一挥,似乎要把辛亥年冬天的风和雨搅得更狂乱。他知道历史早已经证明了那位伟人的话,中国问题非战争不能解决。
李想静静地走到了汤约宛的面前,抚摩着大小姐泪水累累的容颜:“革命没有退让求和,没有示人以弱,秉着吾党牺牲精神,当有进而无退,即使弄到最后关头,亦宁为玉碎,不作瓦全,何必向敌人屈服。有一次的软弱,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样的一个软弱的革命党又与软弱的满清朝廷有何区别?”
汤约宛悄悄后退一步,躲开李大帅的魔爪,道:“阋墙既久,外侮乘之,势不至酿成豆剖瓜分之祸不止。这些后果你没有想过?或许大帅岂欲作洪秀全第二,为争个人兵权,谋一己私利,据此称王称霸以自娱,违背革命之初衷。”
李想不禁苦笑,太会挤兑人了。“袁世凯代替李鸿章,创造了北洋的全盛的军事时代。他看军队如生命。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地方一切都府军阀,那个不是爱兵如命,他们都看重了有军则有权的原则。你还不懂得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的重要性,不去认真地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不去注重军事的战略和战术的研究。在革命过程中,忽视了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或者搞一些刺杀行动,其结果,满清稍一镇压,先前的一切民众运动,一切革命举义都塌台了。袁世凯凭什么说打就打,说和就和?他凭什么要挟革命党人,要挟满清朝廷?还不就是他有枪杆子,有北洋军。革命党人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现在是民族革命,还要争民族的兵权。在兵权问题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到一点东西。今日如果示弱袁世凯,放了手中权力,革命党人同盟会什么也不会得到,共和民主反成为笑话。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上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欺骗和恐吓的老当,很不容易觉悟到自己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性。帝国主义和满清朝廷的压迫和民众反抗的革命战争,把劳动人民推上了战争的舞台,我们革命党人应该成为这个战争的最自觉的领导者。每个革命党人都应懂得这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李大帅说到这里正说得兴起,不自觉的又学着某个伟人狠狠的把手一挥。汤家大小姐看得嘴角猛瞥,也不知道是否天气太寒冷,还剧烈的打了一个哆嗦。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但是有了枪确实又可以造党,袁世凯在北京就造了一个大党。还可以造干部,造学校,造文化,造民众运动。袁世凯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枪杆子里面出一切东西。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看来,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你又要笑我是战争狂人,对,我是革命战争狂人,这不是坏的,是好的。法国大革命就是战争造就,普鲁士革命就是战争造就。我们要造一个独立自强的民主共和国,非战争而不可得,非打倒北洋而不可得,非驱逐帝国主义侵华势力而不可得。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可能改造。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李大帅像是被某位伟人灵魂附体,【创建和谐家园】四溢,口沐横飞的演说。
“李想,你这个战争狂人……你的疯狂总有一天会把所有人拖下地狱……”汤家小姐的身子止不住的剧烈地哆嗦着,只觉得周身的寒风越来越冷。
“挽天倾陆沉,救天下苍生,舍我其谁。”李想仰起头看着漆黑如墨的夜空,自信自大已然膨胀到不可抑制的地步,一种对历史先知的神圣,一种穿越百年的使命,在他已经快要窒息的喉咙中爆发。难道穿越百年就是亲眼目睹这段最悲惨的民族血泪斑驳的历史?不!他就是为改变天命而来。
看【创建和谐家园】的漆黑天幕有风起云涌,如金戈铁马奔腾云集。辛亥年的风雨不会因为武昌停战和议的签订而停歇,他正酝酿着更大的狂乱,历史真正的开始偏离原来的轨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未央(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