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玩唐》-第2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这时候贺知章,已经顾不得王画什么态度了。他一下扑在王画所书写的铭文上。

        倒是老杜好奇地打量着他,那个刘幽求现在根本没有发迹,站在哪里,还略有些手足无措。

        王画刚准备吩咐上茶。不管怎么说,这几个人可不是玉真这个小丫头片子,有的为官,有的将来还是朝中大官,更不说李隆基这个未来之主了。总得要招待。

        但贺知章已经将王画的手拽着,急切地问道:“这个字是谁写的?”

        王画还有些不理解,答道:“是我写的,有什么不对嘛?”

        “能否再为我写一次?”贺知章说完后,弯下腰,身体几乎伏到地上了,施了这么一个大礼!

        也知道王画字写得好,画也不错,还有诗,制作漆器,李隆基亲自说的四好吗。可贺知章是什么人,他最拿手的四样东西中就有书法。别看他官做得小,做官也没有本事,后来唐玄宗对他十分优厚,可还没有让他做主事的官。可他在唐朝文人中名声很大,与包隔、张若虚、张旭共称为吴门四士,也就是江南四个最有学问的人。有的人专用最后的纸笺,求他书写,每纸不过数十字,但每个得到的人,都将它视为宝贝。

        在书法的造诣上,他丝毫不亚于王家聘请的薛稷,只是没有薛稷的出身好罢了。

        能让这个书法大家折节下拜到如此地步,那是什么字!

        李隆基几个人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那篇铭文上面了。

        那篇铭文,还有那幅巨图,都用夹板夹在墙壁上,还没有浮刻到木材上,因此一目了然。

        只是几个人看了后,觉得很奇怪。真的,这个字写得太奇怪了。

        

      第056章 新隶

        应当来说,连小丫头都认出这是隶书。但王画这隶书真是很古怪。

        隶书起于秦朝,县吏程邈因事关进监狱里,呆在监狱里没有事做,于是就想篆书书写繁杂,于是参照了民间的简便书写字体,使大小篆变圆为方,所以叫隶书。但这时还参杂着大量的篆书形态。直到汉朝,才真正将它发扬光大,可到了东汉末期,从成熟阶段进化得更加方整,可这使得书体齐整有余,灵活不足。

        加上楷书的兴起,渐渐被楷书所替代。但一直到唐朝,人们还以称楷书也为隶书,只是为了区别,称隶书为八分体。就是在这段没落时期,还有许多隶书大家出现,例如贺知章,除了草书最拿手外,就是隶书。但最有名的是唐代韩择木与元代赵孟頫淆,而且他们也力求突破汉法,加入楷书,以求写出新意。可没有成功,更没有写出汉代隶书那种高古灵动的神采。

        直到清代,因为金石考据之风日炽,使出土的金石碑铭渐多,终于在书法界掀起了第二次隶书革命浪潮。各大名家纷纷涌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等人。

        因为这件漆器主题深重,所以王画在这篇铭文上放弃了草书与楷书,而采用了他善长的另一个人的书法,也就是金农的隶书,撰写了这篇铭文。

        金农的书法,有人称为漆书,十分古拙厚重。这种书体是王画前世临摹的第四多的书法,也正合乎这件漆器的本意。而且王画为了刻意地突出这种古拙,采用金农《昔耶之庐记墨说》这个中堂里的笔意手法。

        对王画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但对于唐朝这些人来说,就是很令人惊诧了。唐朝的隶书师程东汉成熟的隶书体,字形由原来的长方形变成了横势的扁方形,笔势也由篆书的向内收敛变为向外开张。但王画再次将它变回长方形,而且也刻意地因为显得古拙将隶书最特有的特点,笔锋锋利向内收敛起来。

        也许一个外行人看到后,还会说,这写的什么字,甚至还会不屑一顾。然而到了贺知章这样的大家眼里,自然看出这种书法的妙用。

        因为对这个诗人的尊重,王画并没有拒绝。他拿来纸墨,但他没有写铭文上的金体,而是又写了另一种书法,这是模仿清朝书法家郑汝器的隶书。当然王画可没有本事写出他那种线条流美、点画飘逸凝重的特点。毕竟这种字迹他前世临摹得很少。因为王画的功底在哪里,这行字写得同样也如同流水赴壑,瑞云飞空一般。

        同样放在贺知章与老杜眼里,一眼就看穿了这种隶书又与唐人隶书不同,里面参杂了一些草书的书意。因此灵动活泼。

        老杜与贺知章相视了一眼,不敢说,我今天特地前来点拨你了。

        吓得,写得好坏不说,这是跳出了前人的窠巢,就凭这等智慧,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况且王画才十三岁。

        其实王画也知道贺知章写得一手好字,今天他特地写出几种字体,希望能够让他明悟一下,以后能写出更好的字来。倒与卖弄无关。

        王画接着又写了一行字,这回又换了一种书体,这时临摹王时敏的隶书,吴伟业曾将王的书法鼓吹为古今第一。这个都未必,但王的书法确实写得极其优美雅正,特别是隶书。而且这种隶书对贺知章也大有参考,因为里面参考的是楷书真义,与现在唐朝隶书大家隶书书法相差不大,但同样,他也跳出隶书那种扁方形框架结构,以长方形为主。乍看起来就象楷书一样。

        同样,这一行字,也给了几个人一些有益的思考。

        王画又开始写第三行字,这回又换成了扬州八怪中的高凤翰,这种书体似隶似篆,然而看似工整古朴中,又带着一丝行草的运笔味道,因此古而不拙,反而显得圆劲灵动。与金体刻意求那种拙气,恰恰相反。

        又到了第四行字,这回字体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风格立即变得劲峭起来。这正是郑板桥的六分半隶书体。

        写完了这四行字,王画才停下笔来,向几个人说道:“请指教。”

        几个人看着老杜同志,你不是说自己才华胜过屈宋吗,你来指教吧。

        老杜抹了一下他下额上的一缕美髯,干咳了两声,也许外行人看到这些字也许秀媚不足,可在他们这些人眼里,这些字那个份量太重了。特别是这些字形,他闻所未闻,真不敢作评价了。

        但老杜脑子很好使,他脑袋瓜子一转,将话题转移到旁边去了。他指了指这篇铭文,小心地问道:“王小郎,为什么我看到你几篇铭文,都采用古文形式,有这样的才华,为什么不用骈文。”

        王画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让他们落座,毕竟贺杜二人,让他尊重,这个李隆基未必有好感,可是未来之主,在奇珍轩也没有仗势欺压,购买他的漆奁出手很公道。

        然后又说道:“请用茶。”

        茶道在唐朝十分盛行,对茶道王画同样造诣颇深,不过他纯当一件雅事看待茶道的。毕竟太麻烦了。

        但因为今天来的客人比较尊贵,王画不得不再次演绎了一下。

        先将一把新茶从茶仓,也就是装茶叶的筒子用茶夹拿出来,放在碟子中。这道程序叫鉴赏香茗,按照礼节还要向客人介绍茶叶的特点。但王画这样做了,就算对得起这几位,更不要说让他介绍了。王画直接略去。接下来,是孟臣淋霖,也就是用开水浇壶身。完了就是乌龙入海,把茶叶放进壶中。然后是悬壶高冲,向壶中注入开水,直到壶口水满为止。

        这还没有完,还要刮去壶口泡沫,叫春风拂面。接下来将壶中水倒进茶海里,也就是一个大杯子。以此洗去茶叶浮尘,这叫熏洗仙颜。然后王画动作敏捷地将茶杯放在茶船里,也就是放茶杯的大盘子。再用第一泡的茶水烫杯,这叫若琛出谷。然后再次将壶内注满沸水,这叫玉液回壶。又将茶壶沿着桌子上的茶船,刮去壶底之水。这叫游山玩水。

        李隆基还要好一点。可怜小刘同志眼巴巴地看着王画眼花缭乱的动作,心想,这喝一口茶也太难了吧。

        其实这与弹奏古琴焚香净身一样,是一个净心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些悠美安祥的动作,使得饮者心宁静下来,这样才可以享受到茶叶的那种香味。

        不过就要快喝上嘴了。为每一杯开始斟茶,象关公巡城一样,所以叫关公巡城。因为这个壶小,杯小,记住了,口中渴了,千万不要喝这种功夫茶道,那么会使你越来越渴,最后能气得一脚将茶桌掀翻了。

        这还没有完,因为壶太小,不可能每一个茶杯都是满了,先将茶杯里斟上茶水,估模着茶壶里还剩下多少茶水,将茶水一点一滴地分在茶杯里,这叫韩信点兵。直到此时,王画将茶垫拿出来摆在桌子上,以长幼尊卑敬待客人,这叫敬奉香茗。这时候客人才可以从茶海里将茶杯拿出来,品尝茶汤,这叫品香审韵。

        后面还有高冲低筛,若琛复浴,重酌妙香,再识香韵,三斟流霞几道手续。那是就二茶与三茶汤的。

        不过那是后面的事,到这时候大家可以喝茶谈心了。

        但王画一系列动作,让几个人再次感到震撼。也许说起来动作简单,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动作绝对没有王画这么悠雅,从一开始的鉴赏香茗开始,王画的动作就象一只精灵在舞蹈,虽然王画身上穿着粗布衣衫,可这几个人再看去,却似乎在这少年身上看到了一丝高贵无比的气质。

        王画直才开口回答老杜的疑问。实际上那一天王束如果心平气和地询问,王画也不会反击,甚至也向他解释。

        但他在没有回答之前,却叹了一口气。

        

      第057章 境界

        PS:我没有解释请楚,愿谅一下。唐朝百姓对皇室成员甚至皇上本人,自称是臣,对大臣自称为某、仆与我,太监见主子自称为奴婢。至于王画的茶道是后来成熟的茶道,与唐朝主流茶道不同,茶道也分多少种,不一定在主流茶道。就连什么茶配什么茶道也有讲究。甚至是水与茶具火工等。后面将会进一步介绍。除了茶道,还有其他高雅的东西,小花花将会慢慢玩出来。

        那怕不看世界杯,这个承诺也会实现。下边即将进入本书第一个小【创建和谐家园】。

      ¡¡¡¡¡ù¡ù¡ù

        这个问题涉及到面太广,说起来就是古文改革。其实王勃等人很早就提出来了,可他们自己还是使用骈文,直到韩愈柳宗元,这场浩大的文坛改革盛事才正式拉开,当时韩柳二人在唐朝文坛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还有李翱、李汉等学生帮他们鼓吹。就是这样,还遭到了许多世人的嘲笑与非难。就是到了宋朝,还继续有人对古文非难,曾巩在他的文章《赠黎安二生序》,还刻意讲述此事。

        其实王画在翰林斋与王束之争的事情传开后,还是有人赞同王束的看法。也许王画的诗写得很好,但这种文章却不是很好,尽管它主题明确,论断清晰。

        但就是这样,韩柳二人并没有将这场风气扭转过来。直到唐末,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也用古文体陆续地写了一些文章,但他们影响力不大了。于是到了五代,骈文再度盛起。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到了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可二人孤军奋战,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到了宋真宗时,杨亿与刘筠为首,追求声律骈丽的【创建和谐家园】思潮,席卷了当时文坛。再后又出来石介,才开始批评杨亿这种缀月弄花之风,可石介本身的成就以及地位,注定了效果同样也不会理想。

        直到另一个文坛宗师欧阳修,凭借政治地位以及在文坛上的影响,又拉开古文改革的号角,不但他一人,还有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这才使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后面还有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大家们的努力,才正式使得人们承认古文因为其实用性,地位高于骈文。

        这是多少年的努力,而且这中间韩苏等人无一不是中国历史上文坛巨匠!

        可王画是什么人,别以为他得到了武则天的两句夸奖,可骨子里却是一个没有名没有地位,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想发起古文运动,干脆想把唐朝带进共产主义得了。

        但王画没有直接从批评骈文开始,他问了一句:“各位使君,可否记得小子制作的那三件漆箱。”

        老杜与贺知章、李隆基、玉真公主都见过,至于刘幽求只是听说过,现在那三件漆箱进了皇宫,他现在还没有资格进皇宫观赏。不过其他几个人都点了一下头。

        “那么你们可曾看到过我用过什么纹饰?”

        除了第二件漆箱外,王画这三件漆箱还真没有用过什么纹饰。

        “在器物图案上,刻上纹饰可以使图案更有层次感。但这只是末,而图案表达的意思才是主题。如果纹饰过多,将图案主题遮蔽住。那反而是画蛇添足。”

        比如同样一是雍正年间出产的珐琅彩碗,内四季果实外牡丹纹碗拍卖价格达到了六七百万人民币,而大小相差不大的百花锦纹碗只有六十几万人民币。如果说画功,后者比前者多上数倍,就是因为纹饰繁琐,使得后者没有前者主题明确。最后价格整整相差十倍。

        如果王画在那三件漆箱上也象珐琅彩百花锦纹碗那样玩,点缀上无数的纹饰,花费时间成本不说,有可能因为主题不明确,都不会造成最后轰动的结果。

        几个人听了王画的话,一起陷入沉思。王画又说道:“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固然因此而变得华美,可也因为于此,有可能流于华而不实,不利于实用。反而古文因为以散行单句为主,质朴自由,更利于将自己思想表达出来。不过也许是小子才学浅漏吧,才想出这条理由为自己找一条借口。”

        反正韩愈想做的事,我不去做,那个太麻烦了,整天与一大群文人打嘴皮子战争,没有意思,还是等待一百年后,让韩愈来完成它吧。

        王画还不知道,王勃并不是首倡此言的人。早在西魏时苏绰就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这个课题太大,老杜自认为天下老子第一,可面对这课题时,也不敢作声了。反正今天他来到此处,是开了眼界了,不过也让他连续不断地郁闷。

        王画又说道:“我个人认为无论骈文也好,古文也好,就象现在的诗歌一样,有歌行、赋得、古风,还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也有律诗,绝句,不能因为喜欢七言就说五言不好,不能因为喜欢律诗就是古风诗不好。其实诗歌的好坏,还看诗歌的本身。文章亦是如此。在小子心目中,对文章的好坏,不以骈古来区分,倒是小子私下里以三种境界来比喻文章的内容。”

        “请说,”李隆基说道。

        不管怎么说,今天这一次前来,这是很值得的,看了许多没有看到过的字,听了许多没有听到过的道理。连李隆基自己也叹息起来,为什么当初在奇珍轩错过那次机遇。如果那时候自己伸出摇助之手,想来这个少年一定会对自己十分感恩。而不象现在虽然态度很客气,可分明在客气中带着一种冷淡的味道。

        “第一层境界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层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能不能祥细讲解一下,”老杜听出一些意思,终于放下架子,问道。

        “第一层意思就好象这世界的道路一样,有着千万条,有的是山路,有的是水路,有的是平阳大道,有的是崎岖小径,但那一条适合自己行走的?文章也是如此,就比如有的人写得大气,有的人写得秀密,但不可能自己写出每一种风格。从学文章,到写文章,到开始反思自己适合的方向,这就进入了第一层境界了。但找到自己的方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这是一个执着追求的过程,这才到了第二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在寻寻觅觅过程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原来那个人就站在哪里。这时候才能称之为大成。信手拈来,都是文章,随手写去,皆是妙文。或者再换一句话来解释,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

        这是出自宋代禅宗【创建和谐家园】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这几个人同样也没有听说过。贺知章伸出手来,说道:“请说。”

        虽然王画年幼,但经过这一番交往,连贺知章也被他折服。他说这两个字已经用了恭敬的语气。

        “一开始因为蒙昧无知,对事物不做思考,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人家用骈文,我也用骈文,如果别人用古文就是错误的。这就是一开始的境界。但后来思考了,为什么山是山?水不能称为山呢?就如文章,为什么骈文一定是好的,开始反思了,并且产生疑惹,所以看山不是山。最后经过大彻大悟,才知道山还是山,就象文章一样,无论骈文也好,古文也好,只有写得好,将所表达的意思清晰地传达给别人,并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最后一重境界。”

        听了这样的妙言,几个人都忘记了品茶,一起再次深思起来。

        不过有一个人例外,小丫头片子正眼睛珠子直转,不知道又要打什么歪主意了。

        

      第058章 送客

        王画替他们斟上第二水茶,小丫头开了口:“王画,那三句又是什么诗中的句子?”

        上次从飞流直下三千尺,敲来一首《望庐山瀑布》,小丫头得了好处,又打起王画的主意。

        王画并没有介意,正好借这几个人的口,将词这一文体传扬出去。看一看,不但文章可以用古文写,连诗歌也可以变体,将它变成词赋,同样写得好,比诗歌效果不差。

        但他说道:“行,这三句话是出自三个小令,也可以称它为词,称它为乐府。”

        听了王画这句话,几个人眼里一亮。乐府就是乐府,何来又是小令,什么又叫词。倒要看看。但王画接下来说的话让他们很扫兴。王画接着说道:“可是小子家中贫寒,不象各位家世良好,小子家中一家老小还要靠小子谋生养活。因此生计第一,写完这三首新词后,恕小子没有时间与大家奉陪了。”

        我还要抓紧时间制作漆器,各位公子哥,该干嘛就干嘛去。不要再打扰我了,而且以后也不要来打扰我。管你是什么大臣,什么诗人,什么世子,我花了这么长时间陪你们,已经给你们天大面子了。

        少年时李隆基绝对算一个人物,连武家【创建和谐家园】照样角牛。可让王画这句话,差点将一口茶水噎得呛进嗓子里。这都是什么话,难道我们都是靠祖宗余荫养活的纨绔子弟?不过想想也是,如果换成一个角度,自己绝对没有这个王画牛逼哄哄,也绝对没有他活得滋润。

        刘幽求忍不着捏了一下鼻子。看看人家,再看到自己,为了出人投地,求东拜西,可人家视王候如浮土。不过王画现在绝对不会考虑他们心情。而且因为对方是李隆基,别看他以后是未来之主,可自己更加离得远远的。离他做未来之主,还有许多年,如果自己与他走得太近的话,说不定就牵连进入政治的漩涡,然后自己有可能被华丽丽地拉到午门外处斩。

        这局大棋你们下,做兵也好,做车也罢,还是做将帅,与我没有关系。我不做棋子,连棋盘我都不碰一下。这就是王画的态度。

        说着他站起身来,在纸上将这三首词写了下来: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众人看了,心想,果然很古怪,有七字四字,还有五字。乐府不象乐府,诗不象诗的。但也讲究压韵。不过这首奇怪的歌,却将那种相思之苦,写得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特别是后半段,更是将那种萧条惨烈之意,刻画得入木三分。

        王画又写下第二道词,这是出自柳永之作。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03: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