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果然,李家仁听完就皱了眉头,扯了扯李老二的袖子。
“爹,有些太贵了,咱们回家商量一下吧。”
李老二笑着点点头,起身同陈家母子道谢,然后就要告辞。
陈大嫂不好留他们父子,但留了张二嫂住一晚。
出了陈家院子,父子二人一路沉默走了半路,李老二才同儿子说道。
“儿子,一两银子不算多,爹过些时日去县城找差事,供得起你读书。你还小,听家里安排,以后别说不读书的话。爹没本事,但是想你出息,光耀门楣。”
“爹…”李家仁眼眶微红,不知说什么好。
回了家,李老二把书院的事一五一十的转述给李家人,众人听完也是咋舌。
确实有些贵了,要知道一家人一个月,柴米油盐加一起也用不上一两银子。
屋子里静默了一会儿,李老四第一个高声道。
“再贵也要让孩子读书,咱家供得起!明天我继续上山打猎,猎一只狐狸卖的银子也够我大侄子读仨月书了!”
“对,我也能出去接泥瓦活计,工钱也不少。”李老三同样支持。
“明天我和红英把家里活儿做完了,就去采干货,拿去县城卖,也能赚钱。”
就是一向少言语的赵玉茹也跟着表态。
几个孩子更是跳脚儿嚷着,“我们也能帮忙,赚银子给大哥买纸笔。”
佳音被李老太抱在怀里,眼见一家子如此团结,也忍不住跟着激动。
她一边挥舞小手,一边啊啊的喊,坚决投了赞成票。
家仁长得白白净净,聪明有礼,又喜欢读书,可不能浪费了这样的好苗子!
她要努力给家里弄粮食,供大哥读书!
家仁忍不住抹了眼泪,再次跟李老太和全家保证,绝不会辜负一家人的期望。
李老太给大孙子擦了眼泪。
“读书是为了明理,能出人头地更好,就算没考中,像你爹一样能找个营生养家糊口也好。”
家仁重重点头,“奶,我记住了。”
赵玉茹和陶红英当晚就开始忙活,给家仁准备被褥衣衫和一些日用的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二就拎上送给先生的见面礼,一块鹿肉、一对儿兔子还有一对儿野鸡,带着家仁出发去县城了。
李老四同行,他要把鹿茸和鹿皮卖掉。
李老三也没闲着,带着家义几个去给村里几家修房子。
李老二父子按照陈峰说的地址,找到了瀚博书院门前。
还没进去,便听到朗朗的诵书声,李家仁想到以后会在这里读书,心里隐隐激动。
守门的老汉还算和气,得了几文钱,就去帮忙找陈锋了。
陈锋本来以为李家仁不会来了,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
“你们来了,真是太好了,快随我进去见先生吧,这会儿还没开始上课呢。”
他引着李老二父子进书院,路上悄悄说道。
第三十一章 可怜英雄流血又流泪
“我一会儿给你引荐一位先生,姓孙。是我们瀚博书院最有学问的先生,也是院长的连襟。
院长不常在书院,这位孙先生也管着庶务。他带的修谨班更是书院里成绩最好的,你跟着他读书准没错。”
李家仁连连点头,开口道谢。
孙先生这会儿正在喝茶,听说有新学生要来他这儿读书,倒也没拒绝。
李家仁能写会算,穿戴干净,说话也温和有礼。
孙先生考教几句很满意,就收了李老二送上的见面礼,然后吩咐家仁三日后正式进书院行拜师礼。
李老二父子赶紧道谢,出了书院都是高兴的厉害。
这会儿李老四也卖了鹿皮和鹿茸,赶来汇合。
鹿茸送到百草堂,直接得了五两银子,鹿皮便宜一些,皮货铺子给了一两半。
一头马鹿进账六两多,几乎够家仁读书半年了,他心里愧疚终于少了一些。
三人回到家,得知家仁被书院最有学问的先生收了,李家人都很高兴。
当晚就蒸了二米饭,炖了一只野鸡庆贺。
李家要送孩子去读书是好事,李家也没藏着掖着。
很快村里人就都知道了,无一不佩服李家人的魄力。
这几日村里的人隔三差五就来李家说话,都想看看家仁,提前同未来的秀才老爷混个脸熟。
“家仁啊,到了书院可得好好读书,你生在了好人家,有了出息要回报你奶奶呀!”
家仁一一应了,李老太见他脸红就撵了他去后院劈柴。
“这孩子真是孝顺懂事,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老李家的孩子都拿得出手,就最小的家安,也是聪明伶俐!我家二蛋比家安还大,天天就知道调皮淘气…”
李老太笑眯眯的听着他们夸赞,又给每人抓了几个炒栗子,不时客气几句。
这时候,村长大叔居然也来了。
“老嫂子,我家老婆子听说家仁要去县里读书,特意给他缝了个金榜题名香囊。里面放了药材,提神醒脑,晚上读书时候嗅一嗅就不困了。”
他说这话,就递上一个盒子,里面放了两个深蓝色细布缝制的香囊,绣着金榜题名字样,很是精致。
李老太赶忙道谢,请村长坐下喝茶,家仁听到动静,也扔了斧头来见礼。
“咱们村儿以后也有读书人了,家仁这孩子错不了,肯定能给咱清水村争脸!”
村长大叔拍了家仁的肩膀,喜欢他稳重有礼。
“那就借您吉言了。”李老太招呼众人重新坐下,想起一事就道。
“对了,大兄弟,最近几日,趁着家仁还在家,要劳烦您带我们一家子去祭拜一下这院子原来的主人。”
之前去县城卖鹿茸,李老四就买了半筐的黄纸香烛,这东西放家里不好,要赶紧烧了才行。
村长楞了一下,转而就一口应了下来。
“好,明日就能去。”
“那我让红英今晚就准备东西。”李老太也干脆,这事就定了下来。
当晚,陶红英用细面做了几个雪白的馒头,又把兔肉蒸熟了码放在碗里,装了两盘果子。
次日一早,一家人带好东西就去村长家门口等着了。
村长也带了一些吃食和酒,然后引着李家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原房主无儿无女,去世之后还是村长帮忙埋在了深山里。
孤零零一座坟包,李家人看的都有些心酸。
陶红英和赵玉茹手脚麻利的摆放好祭品和香烛,又帮村长把酒倒上。
吴翠花许是觉得这地儿晦气,根本不肯帮忙,恨不得离八丈远。
这会儿躲在人群后面,李老二拽都拽不动。
村长坐在墓碑前,神情悲戚。
当初在战场上同敌军厮杀,流血流汗九死一生。
这些都没能让这铁骨铮铮的汉子掉半颗眼泪,现如今却轻易红了眼眶。
“我这老兄弟,死得憋屈。”
村长知道村里有人对李家如今的院子说些闲话儿,他怕李家人误会,打算趁这个机会解释一下。
“当年我们打仗,有敌军夜袭,不少兄弟在营帐里就被抹了脖子。我这兄弟坏肚子去方便,捡了一条命,但也落下了心病,晚上总是睡不踏实。
后来我们来到这清水村,他娶了媳妇,日子过得也不错。可有一次他夜里梦魇,他媳妇不明白,叫了他几声,他竟把媳妇当成敌军,失手杀了。”
李家人听得抽冷气,村长神色更是悲戚。
“等我赶到的时候,我兄弟就傻傻的坐在那儿,说对不起他媳妇,当着我面前抹了脖子…”
李家人心里沉重,无比的怜悯,好好的家就这么散了,家破人亡。
李老太叹气,“也是个可怜人,村长兄弟,你放心吧,我们李家也算得了便宜。”
她冲着分头行了一礼,低声许诺。
“以后只要我们李家在这清水村住着,我每年都让儿孙们来祭拜,不会叫地下这兄弟断了香火供奉。”
村长就是想要这句话呢,赶紧道谢。
“我替兄弟谢谢你们一家了。”
众人烧了纸,又一起磕过头,把坟头荒草拾掇干净。
照旧村长是要留下多说一会儿的,李家人就结伴下山了。
李家人动静这么大,村里人自然也知道了。
有说李家仁义的,也有说李家胆子大的,到了刘家这里当然就没有好话了。
“真是钱多了烧的,有那好东西倒是巴巴儿的给个死人送去!一家子都是没眼色的玩意儿!”
郭氏气得坐在院门口破口大骂,李家人愿意贴补一个死人,也不肯给她们家一点儿。
刘来福前两天从城里回来,看到自己媳妇把大嫂打得鼻青脸肿,连个屁都没放。
这会儿听着郭氏骂骂咧咧的,他越发烦躁,索性直接进城去赌场找吴二狗了。
“吴二,你还在这儿做什么伙计啊?你姐她婆家多有钱啊,你让你姐养你不就行了?”
刘来福的话酸溜溜,听得吴二狗犯糊涂。
他平日做伙计赚的那点儿工钱都拿去赌了,这会儿输得一个子儿都不剩,正发愁呢。
听了这话,忙不迭的跑回了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