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娘…娘说了算。”
众人不好说她什么,但目光可都算不上友善。
吴翠花赶紧低头喝粥,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李家仁更是替自己母亲羞愧,他放下饭碗,说道。
“奶,咱家刚在这边落脚儿,花钱的地方多,我不着急读书,等明年家里有了收成再说吧。”
孙子这么懂事让李老太很欣慰,但她已经决定的事,是绝不会改变主意的。
“咱家要想真正在这儿扎根,暂时这般还不够。帮村里人一些小忙儿或是置办家产,都只是眼前的,要想咱们李家长久兴旺,还是要有子孙读书才行。”
李老太扫了众人一眼,见他们都点头,才继续说道。
“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哪怕不是秀才举人,只考个童生,外人想欺负李家都要掂量掂量。
家仁,奶奶觉得你是读书的料。去读书吧,家里供得起你!”
家仁确实喜欢读书,平时只要是闲着,他就肯定要找点带字的东西看,或者就拿着木棍在地上写字。
这些不只李老太,李家人都看在眼里。
李老三和李老四都是开口支持,“对,家仁去读书,我们赚银子肯定供得起。”
“奶,三叔,四叔…”
家仁眼底有泪光涌动,深深吸了一口气,起身给长辈们行礼。
“我一定努力读书,给咱家争气!”
“好孩子!”李老太这才露出些许笑意。
吴翠花一看儿子读书的事板上钉钉了,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儿,拉着儿子的手就说开了。
“我儿子最听话,肯定能好好读书,只要咱们别像你大伯似的,读书读得人都没了…哎呦!”
吴翠花话没说完,李老二就赶紧狠狠掐了她的胳膊一下,疼得她泪花都出来了。
她还要骂李老二的时候,终于后知后觉发现李老太的脸色漆黑如墨…
吴翠花突然想起家里的禁忌,顿时就慌了。
还没等她补救一下,李老太咣当一声摔了粥碗,滚烫的粥点子蹦得到处都是。
有一坨正好落在佳音露在外面的胳膊上,疼得她一哆嗦。
但李老太明显情绪不对,佳音强忍着没吭声。
“你个没心没肺的玩意儿!”
李老二怕李老太看到吴翠花更生气,直接扯着她的胳膊就把人拽回厢房教训。
两个儿子还在外边,李老二不能打的媳妇鼻青脸肿,就寻了搓衣板子,让吴翠花举了半铜盆水跪着。
吴翠花苦了脸,听着丈夫训斥,膝盖麻痒的好像有多少只蚂蚁在爬。
不到半个时辰,她就哭了起来,小声求饶。
“老二,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乱说话了。”
李老二却根本不理她,“什么时候娘消气了,你什么时候起来。”
吴翠花呜呜哭了起来,挣扎要起来,李老二就扬起了手里的戒尺,她只能老老实实跪着。
本来想着儿子来求情,但一直到半夜都没人来看一眼…
众人听着厢房传来的训斥声,小心翼翼觑着李老太的脸色,都不敢再端碗。
佳音扭着小脑袋东看西看,瞧着家里人都想知道原因的模样,心里越发的好奇。
原来她那个从未露过面的大伯是禁忌吗,竟然提都不能提?
佳音迫切的想知道大伯的故事,但又说不了话,只能抬手去摸李老太的脸,咿咿呀呀的哄她。
李老太吃不下饭,索性抱着孙女回屋,留下一桌子人都成了缩脖的鹌鹑。
李老太刚把孙女放在炕上,就看到孙女的小胳膊上有一片通红。
她赶紧凑上去看,在袖子上又摸到一块儿还带着温度的粥点子,当即明白孙女这是被烫着了。
可刚才这孩子一声都没哭,莫不是被她给吓到了?
李老太心里满是懊悔和心疼,方才怎么就忘了孙女在怀里,摔什么粥碗啊!
她赶忙抱起孙女,把那小胳膊举起来,又是亲又是吹。
“福妞儿疼不疼啊?都怪奶奶,奶奶不该发脾气,是不是吓到我们福妞儿了…”
佳音当然不能说疼了,她也说不出来,只能咯咯笑着回应,希望老太太少些自责。
眼见孙女睁着大眼睛,伸手摸她的脸像要安抚她。
李老太心里越发的难受,最后竟直接抱着孙女哭了起来。
佳音被李老太竖着抱在怀里,脑袋搭在她肩膀上,真真切切感受到奶奶颤抖的身体。
再听到压抑的呜咽,她心里也是疼的不行。
奶奶向来是李家的主心骨,当家人,说话做事都带着利落,刚强之极。
一路带着十几口逃荒,再艰难都没掉过眼泪。
这会儿却哭得这么伤心…
她努力用小脸去蹭奶奶的脸,还想抬手把她的眼泪抹下去。
可惜小手还不太听使唤,最后反倒成了打脸…
自那日吴翠花被李老二教训后,瘸着腿十几日,在家里是再也不敢多嘴多舌了。
生怕李老太一个不高兴,不让她儿子去读书。
这一日,李老四一大早就上山打猎去了。
但到了晌午都没回来,李老太担心出了什么事,就让二儿子出去迎一迎。
结果李老二刚到院门口,就被惊了一跳,门外闯进来一个浑身血污的男子,肩上还扛着一头马鹿!
他刚要喊人,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人竟是李老四!
“秋生?你…怎么弄成这模样?可是受伤了?”
李老二一时间眼睛都不知道该看李老四还是那头马鹿了
第三十章 瞌睡时候送枕头
“我没受伤,二哥,快帮我一把。”
李老四累的够呛,待得把马鹿卸下,才兴奋嚷道。
“我一进山就看到马鹿的脚印了,一直追到了山那边,又在草丛里蹲了大半天,才猎到了这头马鹿。好家伙,我估摸着得有四百来斤!”
这会儿李老太她们听到动静出来,也是吓了一跳。
确定李老四没有受伤,就都围着马鹿欢喜之极。
陶红英赶紧拿了旧布巾给李老四擦脸,扯着他回屋换衣服。
“真是瞌睡送枕头!我正愁着没有啥拿的出手的上门礼去走人情呢,这就解决了!”
李老太笑呵呵吩咐儿子们干活儿,“老二老三,你俩赶紧把这马鹿剥皮,把肉分了。”
“娘,咱今儿晚上炖鹿肉吧!这可是好东西,大补啊!”
吴翠花看着那膘肥体壮的马鹿,眼睛锃亮,还没等李老太回话,又自顾自盘算着。
“我这就去县里把二狗子叫回来,反正这鹿肉咱们一家子也吃不完,再让他带些走…”
“你敢!”李老太瞪了眼睛,气得指了她大骂。
“不要脸皮的东西,我还没死呢,轮到你当家做主了?敢把吴二招回来,我把你们姐俩都赶出去!”
吴翠花吓得一哆嗦,赶紧缩了脖子,什么话也不敢再说。
众人全当做没听见没看见,帮着打水找盆桶,忙活了快一个时辰,马鹿终于皮肉分离。
剥好的鹿皮和鹿茸放在一边,明早就拿去县里卖了。
剩下的鹿肉分成两半,一半切成十多份的小块儿,让李老三带着孩子们,挨家挨户都送了一块儿。
剩下的一半鹿肉也要分好,家里人吃一块,再留几块挂井口里保鲜。
最重要的是给李老二和家仁装上一大块,又装了些苹果梨子。
然后寻了张二嫂带路,一起去她娘家打听一下书院的事。
也是家仁运气好,正巧张二嫂的侄儿回家取东西,居然碰个正着。
听说家仁也想去书院读书,这家人客客气气的接待了他们父子。
张二嫂娘家姓陈,是个殷实人家。
院子很大也齐整,据说还有不少田地,难怪能供得起孩子读书。
张二嫂的侄儿名为陈锋,读书超过三年了,举止斯文有礼,待人接物很是温和,没什么架子。
陈家大嫂也热情,从后院端了点心茶水,招呼小姑子和李老二父子俩。
“你看,来就来了,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啊,都是乡里乡亲的。快坐,一路走过来累坏了吧?”
李老二客套几句,瞧着陈家男人不在,就不好多闲话儿,开门见山提起来意。
“嫂子,我们这次来,是想跟陈公子打听一下书院的事儿。我儿子也到了年龄,我们家想送他去读书。”
“啊,这不是大事儿。”
陈大嫂摆手,赶紧示意儿子说话。
陈峰见众人都看向他,便不紧不慢开始介绍。
“我们书院在县城城西,名叫瀚博书院,院长是县里退下来的教谕,博学严谨,十分负责。书院如今有四十三个学生,都是读书几年,尚且没考过童生的。我们可以在书院里吃住,如果离家近,也可以走读。”
他下意识扫了家仁一眼,又道。
“在书院吃住的话一个月要交三百文,每月读书写字要用的笔墨纸也是三百文,束脩一月五百文,合计下来,每个学生一个月最少也要一两多银子。
每逢节日和老师生辰,还得另外准备节礼,多少看心意,但也不能太过寒酸。”
果然,李家仁听完就皱了眉头,扯了扯李老二的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