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被俘后的石达开在成都经过严刑审讯,最终被清政府以极其残酷的“凌迟”处死。而他的部下两千多人并没有被赦免,在放下武器后全部被杀。
现在,进入大渡河地区的中央红军依然没有退路:后面,有【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薛岳和周浑元的追击部队;西面,有滇军孙渡部沿着雅砻江的布防;东面,有川军杨森的第二十军和郭勋祺、陈万仞等部的联合阻截;前面,大渡河上的主要渡口已经布满川军刘文辉的部队——中央红军进入了一个狭窄封闭的地域里,如果一旦被大渡河所阻挡,挣脱被围歼的命运必将是一场血战死拼。
蒋介石再读《庸庵文续编》时感受复杂。当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他曾经部署在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彻底消灭红军。但是,计划还没有执行,他就被中央红军在渡过金沙江后停留会理所困扰了。蒋介石并不知道红军在会理停滞不前是在开会解决问题,而是认为红军在会理停留多天必有蹊跷——在与【创建和谐家园】人的多年对立中,毛泽东给了蒋介石太多的意外,以致现在无论红军做出什么举动,蒋介石都会首先感到其中有诈。但是,等了几天之后,蒋介石发现毛泽东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而是沿着当年石达开的路线北上了。这时,他想起中央红军刚刚离开江西苏区的时候,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杨永泰说过,红军很可能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当时,蒋介石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毛泽东是懂得历史的,中国版图如此之大,毛泽东为什么非要走石达开的死路?疑惑重重的蒋介石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几天,当情报最终证实中央红军向着大渡河边的安顺场走去时,蒋介石这才感到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结局已经注定。
之前,中央红军曾在无线电中收听到《四川日报》的一条新闻,题为《蒋介石委任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并以骆秉章诱杀石达开相勖勉》:
六日本报载杨森将衔新命,现此种新命已经发表。十五日蒋委员长自昆明来电,任命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并拨二十一军、川康军一部约四旅,归其指挥调遣,借以巩固雷[雷波]、马[马边]、峨[峨边]、屏[屏山]防务,保障川南。蒋委员长原电中,并以清代活捉石达开之川督骆秉章相勖勉。现杨森氏已遵命就职,亲赴大渡河积极设防,准备予匪以迎头痛击。
雷波、马边、峨边、屏山四县,全都位于通往大渡河的大路以东方向,蒋介石把防守的重点并没有放在从冕宁向北的安顺场,这说明他依旧不相信精通历史的毛泽东会选择与石达开完全一样的旧路。
对于川军杨森,毛泽东并不熟悉,与杨森熟悉的朱德说,蒋介石的这个任命是“一石两鸟”,既考验了杨森对他的忠诚,也可借此机会拉拢杨森,促使杨森率川军与红军血拼一场。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一定会避免走石达开的旧路,毛泽东对这样一种心理十分清楚;但是毛泽东认为,石达开之所以被围困在安顺场而不能渡河,根本的原因是他收买的那个彝族土司背叛和出卖了他,不然清军也无法顺利地通过彝区来到大渡河边。毛泽东说:“顺利渡过大渡河的关键是和彝人关系的处理。”在给刘伯承率领的先遣队送行时,毛泽东特别嘱咐,先遣队的任务与其说是打仗开路,不如说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如果红军模范地执行民族纪律,取得彝人的信任,抢渡大渡河的行动就能取得胜利。为此,毛泽东特别命令十九岁的萧华带领一支红军宣传队跟随先遣队一起行动。
如果不是严峻的军事形势所迫,中央红军也不会走到这条路上来。
既然走到了这里,就要坚决地走下去。
虽然走的是同一条路,但是中国工农红军绝不是石达开的太平军。
读过了《庸庵文续编》的毛泽东深刻地知道这一点。
但是,读过了《庸庵文续编》的蒋介石绝不会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
这就是历史得以生动的原因。
最先受到彝人袭击的,是走在先遣队后面的工兵连。工兵连奉命跟随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赶往大渡河架设浮桥。临出发时,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亲自到连里进行政治动员,强调说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人的信任,无论如何都不准向彝人开枪,谁开枪就是违反了红军的军纪。
工兵连跟在先遣队的后面。在古木参天的崎岖山路中行进的时候,他们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儿,因为很多架设在山涧上的独木桥被拆毁了,这使得红军官兵不得不边走边砍树架桥。刚一走进俄瓦拉山口,他们发现掉队了。这时候,隐藏在山林中的彝人开始向他们开枪射箭。紧接着,前面有一队男男女女向他们跑来,而且无论男女一律赤身裸体,这使工兵连的红军官兵既紧张又惊讶。这些自称来自外省的过路客商说,他们遇到了彝人,不但东西全被抢光,连衣服也被扒光了。在进一步的询问中,红军官兵终于弄明白了,这些遭到彝人袭击的【创建和谐家园】根本不是什么客商,而是为了躲避红军从县城里逃出来的【创建和谐家园】官员和他们的家眷。工兵连的红军官兵有些担心起来。大家议论说,我们一不是压迫彝人的官员,二不是剥削穷人的财主土匪,彝人会把我们怎么样?正说着,四周呼哨声四起,工兵连被一群手拿【创建和谐家园】长矛的彝人包围了。尽管在队伍最前面的三排排长反复解释,但是根本没有用,随着号角的吹响,围上来的彝人越来越多,并开始动手抢夺红军官兵的武器和架桥器材,最后开始扒他们身上的衣服。红军官兵实在忍无可忍,拉开枪栓准备反抗。指导员罗荣大声地喊:“总部命令,不准开枪!”
光着身子的工兵连只好往回走,没走出多远,看见侦察连的几个同志带着一个彝人也在往回走。侦察连的同志说,他是这一带沽基家族彝人的头目,名叫小叶丹,我们要带他去见咱们的总部首长。工兵连还看见了坐在路边休息的六团一营的官兵。红军战士看见工兵连竟然赤身裸体,禁不住开玩笑说:“工兵连很凉快呀!这是到哪里洗澡去了?”营长曾保堂命令大家赶快凑衣服。衣服不够,又从供应处弄来不少麻袋让工兵连的官兵暂时围在身上。
这件事弄得工兵连官兵情绪很大。
事情反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表扬了工兵连执行纪律坚决。同时,毛泽东还跟工兵连的官兵打趣说:“到了人家倮倮国,你们也算是入乡随俗嘛。”
毛泽东让部队准备一些酒、绸缎和枪支,然后请来了那位彝族头人小叶丹。彝族头人对红军将领能够平等地对待他们很感动,因为平时【创建和谐家园】军队和【创建和谐家园】官员很看不起他们。从彝族头人那里,毛泽东了解了这一带彝人族系的情况,并且指示刘伯承尽快与彝人首领达成协议,以免红军主力和中央纵队通过的时候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红军总司令部以朱德的名义发布布告,布告是一段顺口溜: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等,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见到刘伯承,小叶丹首先解释说,刚才抢红军东西的不是他的家族,而是与他们对立的罗洪家族。在这个地区,彝人基本上分成三个族系,即沽基、罗洪和洛伍。经过三方代表的交谈,罗洪家族由于抢了红军,人都已经跑了,其头人不肯再露面;洛伍家族表示出中立的立场,而沽基家族的小叶丹愿意与红军继续谈判。刘伯承从解释【创建和谐家园】的民族政策,到红军北上抗日的道理,一直到满足彝人的各项要求以及红军过路的种种细节,耐心地与小叶丹商谈,最后以结为兄弟为条件结盟。
这是【创建和谐家园】人少有的举动,仪式按照彝族沽基家族的传统进行:两碗清水,杀一只雄鸡滴血入内,然后双方宣誓。刘伯承说:“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双方把血水一饮而尽。结盟仪式后,刘伯承邀请小叶丹和他的小头人们一起吃饭。红军把附近一个小集镇上的酒全部买了下来。酒席中,小叶丹表示,如果明天罗洪家族的人再袭击红军,他就带人把罗洪家族的村寨烧了。刘伯承劝解道:“彝人之间要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欺压彝人的【创建和谐家园】军阀。”这个观点令小叶丹很是折服。最后,刘伯承送给小叶丹十几支步枪。按照彝人的最高礼节,小叶丹把自己骑的大黑骡子和两名漂亮的彝族女子一起送给刘伯承。
黑骡子正好可以驮运物资和伤员。
彝族姑娘就算是参加红军了。
刘伯承把结盟的消息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非常高兴地问一向严肃的刘伯承:“听说结盟的时候要跪下,你先跪的哪一条腿?”
红军将领和沽基家族的结盟,对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区至关重要。在以后的行军中,不但袭击红军队伍的事很少发生,粮食的筹集也相对顺利了一些。小叶丹还专门派出彝人武装,护送红军先遣队赶往大渡河渡口。
与沽基家族对立的罗洪家族,也曾经派人来试探红军,他们派来的探子是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着身体的十四岁的彝族女孩儿。这个女孩儿径直走进中央纵队的队伍中,她立即受到朱德的妻子康克清的欢迎。女红军们不知道这个女孩子的身份和任务,对她表示出极大的友善和关爱。康克清给她穿上干净的衣服,招待她吃东西,还送给她很多女孩子喜欢的小礼物。女探子高兴得连蹦带跳地离开了。从此,罗洪家族的彝人再也没有攻击红军的举动。
为了加深【创建和谐家园】人在彝人中的影响,红军专门留下一名负伤的团政委,以帮助小叶丹组织起与【创建和谐家园】军对抗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后来联合了包括罗洪、洛伍家族在内的一千多人,几乎相当于一支红色游击队。当薛岳的【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追击到这里的时候,虽然也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给彝人准备了大量的礼物,但是薛岳发现【创建和谐家园】在这里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他立即命令给每一个彝人紧急“消毒”。【创建和谐家园】政府任命的“彝务指挥官”邓秀廷,逮捕了红军留下的那位团政委,小叶丹家族倾家荡产,用一千五百块大洋把人赎了出来。但是,小叶丹最终还是被邓秀廷以“通共有据”的名义杀害于大桥镇。被害之前,小叶丹对弟弟沽基尼尔说:“红军把咱们彝人当人看。刘伯承这样的大人物是守信用的。我死了之后,你要告诉刘司令,咱们彝人相信的是【创建和谐家园】和红军。”
五月二十四日,刚刚走出彝区的先遣队到达距安顺场渡口三十公里处的擦罗小镇。小镇上只有二十户人家,但却有一座刘文辉供给西昌守军的粮库。当穿着【创建和谐家园】军服的一团到达这里时,粮库守备官还以为来的是中央军,立即上酒端肉热情款待。一团团长杨得志带领官兵们故技重演,不但在宴席上大吃大喝了一顿,而且还接收了粮库守备官如数交出的军粮。这笔数目巨大的粮食,让先遣队喜出望外但又不知如何处理:白花花的大米总计二十四万斤,用六十斤装的【创建和谐家园】袋一共装了四千包。在把川军守备官兵俘虏之后,这批粮食被红军总部分配给各个军团,剩余的全都分给了镇子周围的穷苦百姓,不论男女老幼一人一麻袋,百姓们个个兴高采烈,直说:“红军好!红军来了把刘家的米给我们吃!”
当晚八时,在翻过最后一座山头后,刘伯承看见了从山峡间汹涌而出的大渡河,看见了令石达开四万农民军伏尸遍野的安顺场渡口。
与此同时,在大渡河下游的大路上,由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侦察连和军团便衣侦察队组成的佯装主力的第二先遣队,由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和第二师政委刘亚楼率领,也接近了大渡河。
这支部队顺着通往大渡河的大路,经泸沽向越西县城方向前进。大路上没有彝人的阻拦,却有川军的阻击。在小相岭隘口,川军挖断道路,架上吊桥。军团侦察科科长刘忠和便衣队副队长范昌标带领一个侦察班,在当地一位采药老人的引导下,绕到了川军阻击阵地的后面,突然向守卫吊桥的川军发动袭击,一举占领小相岭隘口。越西县城的川军向这里打来电话,电话始终没人接听,县城里的川军立即意识到隘口丢失了,而他们随即做出的决定竟然是放弃县城,向大渡河渡口方向撤退。川军的撤退导致包括越西县长在内的所有【创建和谐家园】地方官员的大逃亡。因此,通过小相岭隘口的红军第二先遣队没有经过战斗便占领了越西。
县城显然刚刚受到破坏,到处是残砖破瓦。原来三月的时候,四千彝民不满【创建和谐家园】政府的统治,在越西附近的三个县同时举行暴动,并且围困了越西县城。正当县城就要被彝民攻破的时候,由于中央红军的接近,大批川军的增援部队到达这里,暴动的彝民被迫跑到附近的山上。现在,他们听说越西城里的【创建和谐家园】军跑了,彝民断定能够吓跑【创建和谐家园】军的红军必定是自己的朋友,于是纷纷下山进入县城来欢迎红军。进入越西的红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监狱打开。在彝族和汉族群众的注视下,红军战士用大木杠反复撞击监狱的大铁门,随着监狱大门的訇然倒塌,三百多名因参加暴动被俘的彝人一拥而出。红军给每个彝人发了布匹、食物和银元,给全城的穷人分了粮食。结果,越西城内要求参加红军的青年就有近千人,其中彝族青年达四百人。当第二先遣队从越西出发继续北进的时候,欢送他们的彝、汉群众抬着猪肉和酒站满了街道两旁。一些没被批准参加红军的彝、汉青年跟随着红军的队伍,一直跟出去很远。
五月二十三日,第二先遣队到达大树堡附近。
红军接近大渡河渡口的消息引起川军的恐慌,川军王泽浚旅派出一个连从大渡河的北岸渡过来。这个连到达南岸后,在大树堡渡口以南的鱼塘要隘上放了一个排,在渡口上放了一个排,其余的兵力驻扎在大树堡镇的街里。他们命令这里的群众在街面上堆放木柴和稻草,准备红军一到就放火烧街。
到达鱼塘要隘的红军第二先遣队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大树堡:一路占领要隘,一路攻击大树堡镇,一路直接占领渡口。战斗短促,大树堡镇里的川军还没来得及放火,红军就冲了进去,俘虏了川军的连长。防守渡口的川军一听响起了枪声,争相上船逃往北岸。赶到渡口的红军没有向他们射击,故意放他们回去报信。
就在刘伯承看见了安顺场的灯火的时候,左权和刘亚楼也到达了大树堡渡口。
与刘伯承率领的这一路红军秘密接近渡口不一样,左权和刘亚楼率领红军官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渡河”准备。他们公开征集造船和搭浮桥的材料,动员群众砍毛竹、拆房屋,甚至声势浩大地组织群众把【创建和谐家园】政府的区公所拆了。在把拆下来的木料运往河边的时候,红军官兵组织群众使劲儿地喊着号子。为了震慑川军和扩大声势,红军还把从越西逃到这里的县长彭灿拉到河边,先召开公审大会,然后当着对岸川军的面把彭灿的脑袋砍了下来。
川军急忙调兵加强大树堡渡口北岸的防守,一共调来五个团,再加上富林的地主武装羊仁安的部队。结果,杨森部署在大渡河下游的近两万川军,在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的过程中,除了一个连曾一度与红军的一支小部队发生了接触外,竟然连红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红军第二先遣队冒充主力的佯渡行动收到了效果,至少在五月二十五日以前,蒋介石依旧没有确定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的确切位置。
五月二十四日夜,大雨。
到达安顺场附近的刘伯承从一团团长杨得志那里获悉了基本敌情:在安顺场防守的是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余味儒团的韩阶槐营。
韩营长原来是这一带有名的哥老会头目,他的部队里基本上都是上下拜了“把子”的袍哥兄弟。团长余味儒让他防守这里的原因,也是认为他能利用在安顺场的势力联合这里的地方武装。韩阶槐到达安顺场后,为确保渡口的安全,命令把南岸所有的船只和粮食全部弄到北岸,然后强迫安顺场的百姓们搬家,在街上堆起柴草,准备放火烧街以扫清射界。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韩营长有某种预感,他预定的放火时间是五月二十四日。正是这一天,中央红军先遣队赶到了安顺场。但在中央红军先遣队之前,还有一支队伍也赶到了安顺场,这就是从西昌逃到这里的邓秀廷部的残兵,带领这些残兵的是邓秀廷的营长赖执中。
要说在安顺场,赖执中的势力比韩阶槐还大,因为赖执中是安顺场最大的财主,安顺场大半条街的房屋都是他的财产。五月二十四日,赖执中刚到,正好碰见韩阶槐的一个连长准备放火烧街,结果烧街的举动被赖执中毫不迟疑地阻止了。赖执中与那个连长争执起来,两个人一直扭打到河北岸,打到了团长余味儒那里。舍不得自己家产的赖执中陈述了他的理由。他说自己刚从西昌那边跑回来,确切地知道红军已经顺着大路去了大树堡渡口,根本没有走安顺场这条小路。余味儒听了半信半疑,可赖执中一再保证说,只要红军到达安顺场,他立刻带头放火烧街。于是,余团长默许了。回到南岸的赖执中还不放心,私下里违反军令偷偷在南岸留下一条船,准备万一红军打来时自己逃到北岸去。
赖执中偷偷藏下的这条船,成全了即将渡河的中央红军。
二十四日夜晚,朝着安顺场方向,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冒雨奔袭。刘伯承知道,用不了一个昼夜,大渡河的南岸就会聚集起千军万马。眼下,大雨中的刘伯承只想着一件事:能否找到船?
刘伯承命令把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找来。
看见孙继先,刘伯承说的第一句话是:“知道石达开吗?就在这里,他的四万人没了。”
这位二十二年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基地司令员的红军营长说:“我不管他十达开还是九达开,参谋长下命令吧!”
刘伯承说:“二营去下游牵制和吸引敌人,三营是先遣队的预备队,占领渡口的任务交给你们一营。你马上去完成三件事。第一是拿下安顺场,占领后放上一堆火作为信号;第二是迅速找到船,找到了再放一堆火;第三,把一切渡河工具准备好以后,再放一堆火。三堆火都点起来,后续部队就上去。”
晚二十二时,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一营分为三路:一连攻正面,二连和营重机枪排从东面,三连从西面,在大雨中向安顺场扑了过去。
韩阶槐和赖执中都侥幸地认为红军走大路去了大树堡。
当一营的红军官兵悄悄地摸进安顺场的时候,川军还在哨所里高声唱着川剧。枪声骤起,川军顿时混乱成一团,不是被打死打伤就是被俘。
赖执中慌忙翻墙逃跑,翻墙的时候脚扭伤了,他的卫兵背起他跑到山上的彝民家里藏了起来。
一营二连的另一个任务是寻找船只。他们顺着河到处找,不见任何船,正着急,看见河边有个黑乎乎的东西,细一看,是赖执中的家丁正准备划船往北岸跑。红军官兵决不能让这条船跑了,他们在漆黑的雨夜里大叫起来,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硬是把这条船给拉了回来。营长孙继先一看有了船,立即命令把船拉到上游去做渡河准备。但是,这条木船很大,红军官兵又没有拉船的经验,船在湍急的河水中不停地原地转圈,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才把船拉走。
刘伯承和聂荣臻在大雨中盯着安顺场方向,希望能看见孙继先点起的三堆火,但是一直等到凌晨三点,一堆火也没看见。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渡口已经被占领。于是刘伯承跑到了河边,边跑边喊孙继先的名字。孙继先跑过来,刘伯承大怒:“你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点火?”孙继先这才发现自己只顾作战和弄船,把点火的事忘了。刘伯承听了孙继先的汇报,尤其是听到已经搞到一条船,火气顿时消了。本来准备立即渡河,但是安顺场的百姓说无论如何晚上不能渡,实在是太危险。刘伯承想了想说:“一营睡觉!天亮了,街里能够搞到什么好吃的全给你们吃,吃完了准备抢渡!”
这个夜晚,刘伯承没有睡觉,他找来有经验的船工,不但询问了渡河的种种问题,连操船的优厚报酬以及万一遇险的后事安排都谈妥了。看来红军准备在大渡河上架设浮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当地的船工们说,连在河中插一跟木桩都是不可能的,游水过去更是不可能。那么,红军只能靠唯一的一条船,先把对岸渡口占领了再说。
二十五日拂晓,大雨停了。
早晨七时,一营在大渡河边【创建和谐家园】完毕,官兵们都要求第一个抢渡。
聂荣臻说:“谁也别争,由你们营长下命令,叫谁去谁就去。”
营长孙继先想起几个月前,在乌江边的回龙场渡口,也是他挑选的渡江突击队队员。
一营的三个连争起来。
杨得志团长决定,突击队队员在二连中挑选。
连长熊尚林点名。包括他自己在内,一共十七个人。每人一支驳壳枪,一支冲锋枪,一把马刀和八颗手榴弹。
天色逐渐亮了,被大雨洗刷过的悬崖高高矗立,悬崖脚下的大渡河奔流咆哮。
红军官兵看得很清楚:对岸一个小村的四周修筑着工事和碉堡。
连长熊尚林下达了命令,突击队队员开始上船。
刘伯承突然问:“赵章成来了没有?”
参谋回答说:“迫击炮和重机枪已设置完毕。”
刘伯承说:“告诉赵章成,咱们的炮弹没有几发,瞄准那几座碉堡,要打准!”
赵章成,那个红军中十分著名的神炮手,尽管他每次打炮前都要祈祷一番,但是关键的时候,他总能让红军宝贵的炮弹显示出惊人的威力。
木船离岸了。
八名船工奋力划桨。
对岸的川军很快就发现了红军的这条船,射出的子弹和炮弹把木船四周的河水打开了锅。南岸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异常猛烈。木船在急流和弹雨中艰难地向北岸靠近的过程显得十分漫长,站在南岸边的红军官兵眼看着船上的突击队队员中弹,眼看着船一头撞向河水中的礁石上。刘伯承万分紧张,如果唯一的一条船抢渡失败,南岸也就没有船了,其后果不堪设想。在红军官兵焦急的呐喊声中,操船的四个船工跳下水,脚踏礁石背靠船帮用力将船再次推进水里。船在极大的旋涡中随时有翻覆的危险,船上剩下的四名船工奋力掌握着船的平衡。岸上的红军官兵的嗓子都喊哑了:“机枪打呀!快撑船呀!”
红军的机【创建和谐家园】已经打红了眼,大渡河北岸硝烟弥漫。
船终于从礁石边的旋涡中挣脱出来,在距离北岸还剩下五六米远的时候,船上的红军突击队队员突然站立起来。川军也从北岸那座小村庄周围的阻击工事中冲出来。对于已经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的红军来说,这一刻只要稍有迟疑就会在瞬间内被消灭。
杨得志急促地命令重机枪压制川军的反击。
赵章成这一次没有事先祷告就开火了。这个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炮兵连长早已把射击参数算准。两发炮弹出去,不偏不倚地在川军冲击队伍的正中爆炸了。
重机【创建和谐家园】李得才的火力跟着赵章成的炮弹,死死地封锁住了川军的反击路线。
突然,从抢渡一开始就吹响的军号声停了。
刘伯承和聂荣臻几乎同时喊道:“怎么不响了?怎么不响了?”
原来,小司号员发现首长们都聚到了前沿,怕号声引来敌人的子弹就停止了吹号。
刘伯承说:“赶紧吹!”
小司号员再次举起军号时,不知是已把力气吹尽,还是因为首长在身边太紧张,竟然一时吹不出声了。当过号兵的萧华一把拿过号用力吹起来。
木船“轰”的一声撞上了河岸。
川军的手榴弹雨点一样滚下来,岸边的悬崖石壁上响起一连串的爆炸声。红军突击队队员从硝烟中穿过,沿着石壁上的台阶冲上川军的阻击阵地。
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北岸被红军突击队占领了。
在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这些名字将永远熠熠生辉:
二连连长熊尚林。二连二排排长罗会明。二连二排三班班长刘长发。二连二排三班副班长张表克。二连二排三班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二连三排四班班长郭世苍。二连三排四班副班长张成球。二连三排四班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