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家烈出城的确切时间是二十七日下午三时,那时红军还没有攻城,他的部队还在董公寺一带阻击红军,但是,他已经带着他的【创建和谐家园】队顺着遵义至贵阳的公路往南跑去。二十八日上午九时左右,跑到忠庄铺的王家烈遇到【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第一纵队司令吴奇伟。这个从江西一路“追剿”红军到达黔北的中央军将领给王家烈的第一印象是胸有成竹。当王家烈向吴奇伟说他身边现在只有一个团的时候,吴奇伟说:“我带的两个师大约还有一两个小时就到了,任务是反攻遵义。两个师加一个团的兵力对付朱毛足够了。你看仗怎么个打法?”王家烈说中央军应该立即进攻遵义。但吴奇伟说,既然红军已经占领遵义,中央军就不用再向北推进了,应该在遵义以南找个地方与他们决战。在王家烈的指点下,吴奇伟和第五十九师师长韩汉英共同认为:必须先占领老鸦山和红花岗。于是中央军开始了排兵布阵。吴奇伟让王家烈的那个团守住川黔公路以东的几个高地,说是公路以西全归中央军了。
两个人见面后不到两个小时,中央红军的攻击部队到了。
这是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时,毛泽东一直期盼的打一场胜仗的时刻出现了。
中央红军自二渡赤水重新进入贵州以来,从黔北的桐梓地区突然南下,突破娄山关继而占领遵义城,打垮了黔军的主力,现在最凶险的敌人就是【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如果按照中革军委的设想,红军要在遵义地区暂时落脚,以拥有一块获得休整喘息之地,那么就必须如同毛泽东说的那样,将【创建和谐家园】各路大军中的一部甚至是几部给予重创——目前正是打击吴奇伟部的绝好时机:川军和滇军虽然依旧在向遵义地区压来,可贵州终究不是他们的地盘,他们并没有强烈的作战积极性,且红五、红九军团正在桐梓以北死死地阻击着川军和滇军。而受到严重打击的黔军目前分散在各地,由于受到薛岳的制约,王家烈已成了没有指挥权的空头司令,黔军部队要恢复战斗力需要相当的时间。那么,在贵州境内,只有【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是红军的最大威胁。现在,吴奇伟部的两个师孤军深入到红军的眼前,这个战机万分宝贵且稍纵即逝,如果能够在【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其他各路大军到达之前,彻底把眼前这两个师的敌人吃掉,那么就可以在遵义南部创造一个军事上相对宽松的环境,使中央红军始终被追击的被动局面得到一段时间的缓解,还可以避免北上的【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与南下的川军和滇军再次对中央红军形成大军合围的态势。
二十八日零时,中革军委发出作战命令:“第一、三军团应不顾一切疲劳,马上乘胜南下,坚决猛追该敌。并部署在新站地域与敌决战……这一追击的决战关系全局胜负,无论如何要扩张战果到灭其全部,不得丝毫动摇。”
彭德怀和杨尚昆立即做出作战部署:十团、十三团在遵义西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构筑防御工事,十二团担任迂回包抄的任务。
林彪和聂荣臻也命令第一军团各部队在遵义东南修筑工事,等战斗打响之后,李聚奎、黄甦的第一师包抄敌人的后路,陈光、刘亚楼的第二师准备追歼。
同时,第三军团的十一团和第一军团的三团分别南下接敌,采取边打边撤的战术,将吴奇伟的【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逐渐向北引诱。
接近中午时分,两军相峙于遵义城南的红花岗和老鸦山。
在江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场上,红军多次与【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吴奇伟部交手,现在两军骤然在贵州的偏僻一角相逢,战场气氛格外异样。
向红三军团十一团红花岗防御阵地进攻的,是【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第五十九师韩汉英部。红花岗,主峰九百九十一米,地形险要,是扼守遵义的南大门。十一团首先抢占了红花岗的主峰,他们的任务就是死死地阻击,把敌人拖在这里。第五十九师的进攻从一开始就异常猛烈,军官们给每个士兵都发了两块银元,并且在散兵线的后面布满持枪督战的战场督察队。与黔军不一样的是,【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的炮火十分密集,并且有飞机的支持。第五十九师的两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反复向十一团的阻击阵地冲锋,双方都出现很大的伤亡,尤其是进攻的【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担任主攻的两个营“官长伤亡殆尽”。十一团很快就发现敌人出现了动摇,在团长邓国清和政委张爱萍的带领下,红军官兵高举着马刀喊:“不要跑!缴枪就活命!”但是敌人撤退的趋势已不可遏制。敌一营三连连长宋少华肩膀负伤,他一边组织几个老兵掩护撤退,一边向后奔跑,奔跑中他听见一声大喝:“站住!缴枪不杀!”向他怒吼的是一名腿部中弹正坐在草丛中包扎的红军战士。宋连长愣了一下,随即被追击而来的几个红军扑倒在地。
对红花岗主峰的进攻受阻后,吴奇伟调整作战方案,集中兵力向由十团防守的老鸦山阵地发动进攻。参加进攻的不但有第五十九师,第九十三师唐云山部也投入了战斗。在炮火的轰击和飞机的轰炸下,老鸦山山头上的树木和野草都燃烧起来,一个整师的【创建和谐家园】兵黑压压地向红军的阵地前沿蠕动而来。十团的官兵连续几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是敌人的进攻规模越来越大,一部分敌人已经冲到主峰上。急了眼的团长张宗逊决定立即反击,他让政委黄克诚留在主阵地上,自己和参谋长钟伟剑率领官兵开始反冲锋。红军官兵反冲锋的主要武器是刺刀,在小小的山头上,双方展开了空前残酷的肉搏战。一次次的肉搏战一直持续到下午三时,团长张宗逊负伤倒下,参谋长钟伟剑牺牲,老鸦山阵地遂被【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占领。
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如果中央红军在遵义以南的阻击线被突破,不但红一军团向敌人两侧的迂回包围失去了依据,而且中央红军将面临两面受到夹击的处境。更为严重的是,中央红军自突破娄山关以来的所有努力都将毁于一旦。
彭德怀上了最前沿,组织部队夺回失去的老鸦山。十一团三营的两次进攻都失败了。十团的进攻同样受挫,九连在连长黄思沛和指导员丁三的率领下曾经冲上主峰,但是遭遇到敌人的猛烈反击,九连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又退了下来。
朱德也上来了。他在电话里对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王平说:“这是背水一战,如果失败,我们就得到乌江去喝水。”十一团再次组织部队强攻,甚至又加强了一个连的兵力,依旧没有效果。
双方都知道失败意味着什么,于是无论进攻还是阻击都是决一死战的态势,投入了最后可以使用的最大兵力——重兵对垒,冲突的顶端在一个小小的山包上。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哪怕出现一丝一毫动摇或者放弃的迹象,都会如同岌岌可危的大堤出现一个小小的裂缝一样,瞬间就会兵败如山倒。
中革军委命令:干部团上。
土城战斗之后,干部团再次出现在危急时刻。
干部团由北向南正面进攻,十一团从左侧助攻。这次进攻,红军所有的机枪都开了火,官兵们不顾一切地蜂拥向前。这时,迂回的红一军团在敌人的后面已经打到了吴奇伟指挥部所在地忠庄铺,而向另一侧迂回的红军也已经突破黔军的阻击阵地正向纵深发展——王家烈的那个团在红军的再次打击下一跑就无影无踪,致使中央红军对吴奇伟部形成了合围的趋势。
最后时刻,吴奇伟的信心首先动摇了。
红军的枪声离忠庄铺越来越近,突然,吴奇伟命令第九十三师掩护,指挥部立即向南转移。几乎是一瞬间,在前面与红军血拼的第五十九师终于垮了,洪水般地溃退下去。
战局的突变令彭德怀和林彪几乎同时下达了一个命令:追!
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第一次大规模地追击敌人。
在五里堡第一军团指挥所里,林彪把各师师长、政委和参谋长都找来了。干部们一进到林彪的那间大木板房里,就发现满墙都是地图,于是立即预感到部队要有大行动了。林彪开会的目的就是命令各部队不惜一切地追击:第一师沿着公路东侧,向白蜡坎方向追击;第二师在公路上追击,最后以乌江为界聚歼。聂荣臻对干部们说:“我们没吃饭,敌人也没吃饭;我们疲劳,敌人比我们更疲劳。追击的成功关系全局,要不顾一切追下去,力求全歼敌人,这个决心不能有丝毫动摇。”有干部请示追击的范围,林彪说:“给我追出一百里。”
第一师参谋长耿飚率领二团沿着公路追击。开始的时候部队还比较集中,跑着跑着就散开了,因为吴奇伟的部队跑得到处都是。二团的一个班追到一个小镇上,发现跑到这里的敌人正在百姓家抢食物。红军班长当街吹响了哨子,喊:“【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敌人果然乖乖地【创建和谐家园】了,然后稀里糊涂地被缴了械。二团沿路抓的俘虏太多,其中不少是黔军官兵,不断有战士被留下来看管俘虏。师部特务排的一名小战士追得高兴,竟然一头跑进敌人的队伍里,细看才知道这是敌人的一个团部。他只好装作系鞋带落在后面,直到把耿飚等来了立马报告。耿飚说别的先不管,把那个团长抓了再说。结果这个小战士又追上去,一把把那个团长拉住了,说:“别跑啦,到家啦!”
晚上,二团追上黔军的一个师部,师部的官兵挤在一座大庙里,横七竖八地睡了一地。红军官兵先把哨兵抓了,哨兵说这伙人里最大的官是一个副师长,于是红军让他带着去找。哨兵在庙里的大供桌上捅了捅一个蒙着大衣睡觉的人,说:“副师长,他们来啦。”副师长翻个身说:“叫他们到树林子里去睡!”红军的一个侦察参谋一把揪起副师长,说:“我们是红军!”谁知这个副师长抡起胳膊给了红军参谋一耳光:“开什么玩笑?这是闹着玩的吗?”红军参谋被打得火星直冒,他抽出马刀架在这个副师长的脖子上,然后举起一盏桐油灯说:“你小子好好看清楚老子是谁!”
跑在第二师最前面的是五团。五团追到螺蛳堰小镇时,把吴奇伟的中央军追上了。当时,吴奇伟的第九十三师一〇七团正在挖工事准备阻击。五团侦察排报告说,封锁公路的是十几挺重机枪,工事也修得十分坚固,挖了好几道壕沟,每条壕沟里都配备着很强的火力,还设置了大量带刺的竹桩。五团决定团长带领一营正面攻击,政委指挥二营、三营左右迂回。一营三连在一连、二连的火力掩护下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砍倒竹桩,第二梯队疏通道路,第三梯队掩护。一个多小时后,道路基本疏通,迂回的部队也已经到位,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一个团对一个团,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中,五团勇猛地向敌人冲上去。在一条壕沟里,红军与三十多名【创建和谐家园】兵展开肉搏,七连的一个班长连续刺死两个敌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扑向敌人最密集的地方拉响了手榴弹。战斗结束后,除了少数逃脱的【创建和谐家园】兵之外,【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第九十三师一〇七团几乎被全歼。
五团迅速打扫战场,然后进入螺蛳堰镇,发现一〇七团做好的饭菜还热着。红军官兵匆忙吃了饭,然后继续追。在追击的路上,一个当地的农民来给红军报信说,一伙【创建和谐家园】军正住在旁边的村子里。于是,五团的两个侦察排全部换上【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的军装,在那个农民的带领下摸进村庄。他们先解决了哨兵,然后在一个寺院里把正在睡觉的敌人全部俘虏。清点俘虏的时候,报信的农民说,那个穿呢子大衣的长官不在。这时候,全村的贫苦青年都出来了,农民们高举着火把带领红军开始搜查,最后在一户地主家把那个穿呢子大衣的长官捉着了。一问,竟然是被红军歼灭的那个一〇七团的团长。
漆黑的夜色中,吴奇伟的汽车被挤在溃兵之中无法通行,无论卫兵如何开枪恐吓,就是没有人给他的汽车让路。吴奇伟焦急万分,不断地嘟囔着:“这真是老天安排好了让我死在这里。”最后,他只好放弃汽车,在卫兵的搀扶下与混乱的部队拥挤在一起,向乌江边逃去。
天蒙蒙亮,终于跑到乌江边的吴奇伟接到薛岳的电话,薛岳说增援的第九十师已经开到乌江南岸。吴奇伟立即命令第九十师渡江阻击,但是他的命令被第九十师师长欧震拒绝了。欧震在电话里对吴奇伟说:“北岸现在兵败如山倒,过江增援十分不利,在南岸稳住阵地才是上策。”吴奇伟一听,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地上痛哭不止,一边哭一边说:“我不过江了,就在这里死了算了。”红军追击部队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军参谋长吴德泽厉声命令卫兵把吴奇伟拖过乌江。
吴奇伟一过乌江,在南岸还未立稳,即刻命令道:“把浮桥砍断!”
有人提醒他说:“还有不少弟兄在桥上呢。”
吴奇伟说:“砍!”
浮桥被砍断了。
桥上的【创建和谐家园】军随着浮桥的断裂跌入滚滚乌江。
乌江北岸,在红军的追击下终于跑到江边的一千八百多名【创建和谐家园】军发现,他们已经跑到了溃逃的尽头。
红一军团第二师最先追到乌江边的官兵大约有九百多人,师长陈光和政委刘亚楼跑在这九百多名官兵的最前面。
两个年轻的红军将领在乌江岸边蹲了下来,掬起一捧清凉的江水洗了一把汗津津的脸。
遵义成了一座欢乐之城。
军委纵队进入遵义后,电令第五、第九军团扼守娄山关,第一、第三军团开始休整。
在遵义的天主教堂里,中央红军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红军干部们穿上干净的军衣早早地来到会场,频繁的行军作战使他们相互难得见面,于是相聚时便显得格外亲切。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同志来了,大家突然静下来,目光集中在个子瘦高头发很长的毛泽东身上——至少有一两年了,毛泽东这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上。张闻天首先传达了在扎西会议上通过的遵义会议决议,而后宣布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后,全体干部就地会餐。为了筹备这次会餐,朱德专门派人买了一头两百多斤的肥猪,采购了大量的蔬菜和大量的茅台酒。由于人多,就用脸盆盛菜,酒杯是当地的大泥碗。各军团的干部自由组合,席地而坐,围成圈子,伙食兵们把酒在大泥碗里斟满,然后把大盆的肉和菜端上来。中央和军委的领导们也开始到处敬酒。周恩来海量,端着一只大茶杯到处碰杯而面不改色。朱德拿的是个拇指大的酒杯,碰杯的时候憨厚地微笑着。张闻天书生意气,几杯下来已略显飘逸的醉态。毛泽东不善饮却端着一只大泥碗,不喝光碰:“各位劳苦功高!各位劳苦功高!”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有礼貌地互相让着,吃一口菜喝一口酒,但是很快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嗓子:“同志们!干呀!喝个痛快!”于是大家激动地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声说笑。突然,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哭了,他想起了那些在残酷战斗中牺牲的战友。黄开湘的哭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各军团的干部们互相拥抱在一起——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激战中幸存下来,能在那么多的生命离去之后喝上一口庆祝胜利的酒,年轻的红军指挥员们不禁把手里的铁饭盒和大泥碗碰得当当响:“为了战友!为了胜利!”
三月一日,就在吴奇伟在乌江边上哭着说自己不想活了的时候,蒋介石正在武汉为张学良举行宴会。此前,他刚刚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昌行营主任,要求武昌行营以“剿匪”、“禁烟”和“推行新生活运动”为三大要务。这时候,有人悄悄走进宴会大厅告诉蒋介石:薛岳部在遵义遭到朱毛红军的重创。紧接着,薛岳“听候处理,自请处分,以求宽恕”的电报到了。蒋介石的心情骤然烦躁起来。
此前,蒋介石已被中日关系出现的危机搞得焦头烂额。日本侵吞中国东北地区的野心昭然若揭,平津各界要求抗日的呼声越来越烈,而日本方面更是对国民政府派往北平的最高长官何应钦出言不逊,吓得何应钦无论如何不敢去北平办公了。蒋介石大骂何应钦:“怕死就不要穿军装!”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建议“做出处置”以“稳定华北局势”。蒋介石大发脾气:“拿什么处置?抽部队去?你看抽什么部队到华北去和日本顶?共军把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消耗了,拿什么打日本?”
武汉的公务一完,蒋介石就在陈诚和晏道刚的陪同下飞到了重庆。
在川军师长范绍增的公馆里,蒋介石仔细阅读了关于遵义一战的诸多报告。首先是王家烈关于遵义丢失经过的报告,报告不但说“烈亲赴前线”指挥黔军与中央红军进行“激战”,而且指出遵义失守的根本原因是中央军无能:
重庆委员长蒋钧鉴:
匪有日[二十五日]乘我驻桐蒋[蒋德铭]旅部队奉令推进松坎,及由遵所派接防部队尚未到达之际,攻陷桐城后,复向遵义南进,与杜肇华旅及十五团激战于娄山关、黑神庙一带,达两昼夜。我方伤亡官兵千余员名。感日[二十七日]迫近遵城,复与我第一、第八两团激战于校场坝一带。烈亲赴前线指挥,战斗甚烈。我杜旅长及江副旅长,均负重伤;营、连、排长一时尚难确查;士兵伤亡过半。匪徒伤亡倍我。适吴司令官奇伟率部于感日傍晚至忠庄铺,烈即赴忠庄铺商洽附近剿匪机宜。夜过半,匪攻城益急,城内官兵殉城者极众,至伤亡过半之第一、第六团突围退至附城之马坎,布防于附城之丰乐桥一带。俭[二十八日]晨,吴司令由左翼进剿;烈收集兵力,仅约两营,由右翼进剿。殊匪以大部向我压迫,烈身边护卫士兵使用殆尽,而左翼亦无进展,我宋团长亦负重伤,万团长失踪,连长连副伤亡又复过半,士兵已亡伤殆尽,是以无功。烈冬日[二日]移驻新场附近,收容散部,速加整顿,待命反攻。刻匪一部已到后坝场及新站附近。自遵义至老蒲场及中坪大小道上,均有匪踪。我何[何知重]副总指挥率魏[魏金荣]、李[李成章]等部到大坝场;蒋旅在松坎附近,除令向桐梓、遵义西南地区猛进截击,并令正安蒋[蒋在珍]指挥严密警备,详侦匪情外,烈正集结各部,力行整理,以图报称。至于唐云山师等,冬日始达息烽一带,欧[欧震]、郭[郭思演]、梁[梁华盛]三师驻贵阳,周代总指挥浑元三师在仁怀附近。特闻。
职王家烈叩。冬二于鸭溪本部。
而【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吴奇伟部第九十三师师长唐云山关于在遵义以南忠庄铺与红军作战的报告,是一个文过饰非的典型。战前部署极其啰嗦,战斗经过却简单扼要,除了描述自己的部队在“赤匪冲击甚烈”的情况下如何“阻匪追击”和“毙匪枕藉”外,还把部队的狼狈溃逃写成了“由于众寡悬殊”而做出的“相机处理”。至于战斗失利的原因,则被列在了“经验”一栏里:
一、以寡敌众,预备队使用无余,无法挽回战果。
二、友军久战饥疲,同置一线,以致波动全局。
三、在外线作战,未行稳扎稳打,又未与各纵队切取联络,遭匪各个击破。
四、我军进取心太急,在敌况不明,远来未定之际,遽行攻击,遭匪主力倾力冲击。
五、各部大行李跟进太近,仓促之际,混乱拥挤,以致影响前线士气。
广西的李宗仁就遵义一战给广东的陈济棠发去的电报,似乎有点幸灾乐祸:“遵城二十七日夜已失,黔军五、六两团伤亡殆尽。”川军潘文华的电报却说:“匪大部在遵义附近,被我中央军围攻之中。”滇军孙渡对中央军的溃败明知故问,他给周浑元发去一封电报,居然关切地问道:“不知二纵队各师现达何地?”
从黄埔军校延续下来的【创建和谐家园】军的军法是严厉的:“一班同退,只杀班长;一排同退,只杀排长;一连同退,只杀连长;一营同退,只杀营长;一团同退,只杀团长;一师同退,只杀师长。”遵义一战,大军溃败,王家烈、吴奇伟直至薛岳,统统难逃惩治。但是,吴奇伟是薛岳的人,薛岳是陈诚的人,陈诚则尽全力保护这些家伙;而那个家底已经丧失殆尽的王家烈,已经根本不值得大张旗鼓地惩罚了。眼下,蒋介石急于考虑的是中央红军下一步要往哪里走。
中央红军大规模的移动作战,令蒋介石东南西北难以理清头绪。
三天之内,蒋介石连续发出了一系列命令:
三月二日,致电中央军周浑元和吴奇伟,命令他们沿乌江南岸“疾进”,“相机再渡乌江北岸”,以堵截中央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三月三日,致电何键,要求湘军李韫珩部急调第五十三师“兼程向石阡及其以西疾进”,然后“沿乌江扼要布防”。
三月三日,致电入黔各路部队,命令黔军、湘军和中央军在乌江以西、黔巴大道及其以西“数线布防”,“严密守备,坚固防堵”,“阻匪窜渡”。
三月三日,致电中央军薛岳、吴奇伟,命令以凤江冈、湄潭为目标“寻匪迹所向而击之”。
三月四日,致电重庆行营参谋团主任贺国光,要求上官云相的“第四十七师应全部向桐梓推进,并限本月八日前到达”。
因为对红军的作战风格感触颇多,蒋介石不禁对【创建和谐家园】军痛心疾首,他先是致电川军各将领,明确指出与红军相比国军的致命陋习:
查赤匪行动,飘忽不定,我军剿匪作战,处置贵在神速。各带兵长官,必须身临行间,方能应付机宜。近人常谓剿匪战略,前方反指挥后方,确系洞见症结之论。乃查川中各将领,每每安处后方,前方责任,委诸部属,而所谓将校亦相习成风,层层委托。以致平时则废弛军纪,有事则坐失戎机。
到了三月六日,蒋介石在致川军将领刘湘和潘文华的电报中,干脆明确要求川军以“朱毛红军”为借鉴:
重庆刘总司令、刘主席、宜宾潘总指挥:
庭密。据报,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名,仅就内中【创建和谐家园】者一人【创建和谐家园】,余均释放,借此煽惑民众,等情。希严饬所属军队、团队,切实遵照上月养巳行[二月二十二日]参战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
蒋中正。鱼午行参战印。
四面八方部署完毕,谆谆教诲也传达完毕,蒋介石给刘湘和薛岳发出了收复遵义的电令:命川军郭勋祺部并指挥现位于桐梓的黔军,限六日集结完毕,即向遵义东北地区进攻;命中央军周浑元部六日集结在枫香园、鸭溪一带,即向遵义西南地区进攻;命中央军吴奇伟部仍在茶山渡至乌江一带防御,另派一部向鸭溪、枫香园与周浑元部联络,准备无论红军向何方移动,“不失时机取直径堵剿”。
蒋介石收复遵义的军事部署立即被中央红军截获。
正是因为这封电报的截获,引发了后来的一连串事件。
三月五日凌晨三时,中革军委发出的军事命令是:第九军团在桐梓至遵义一线钳制敌人,中央红军主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和干部团即日集中于鸭溪附近地域。
当日,毛泽东和朱德到达鸭溪,并以前敌司令员和前敌政治委员的名义发布“关于消灭萧[萧致平]、谢[谢溥福]两师的作战部署”。
这是自一九三二年宁都会议以来,毛泽东第一次签署中央红军的作战命令。
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离开遵义,向着与蒋介石预测完全相反的方向开进。拿毛泽东在中革军委会议上的话讲,这叫“声东击西”。毛泽东认为,既然蒋介石依旧判断中央红军要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并且决心在遵义地区与中央红军决战,那么,根据“把五个手指一个一个地割掉”的原则,下一步最重要的战略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战场和合适的时机,继续歼灭【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的一部或几部,使中央红军能够在遵义地区最后落住脚。现在,红军的作战目标已经出现了,这就是顶替受到重创的吴奇伟部从南向北开来的【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周浑元部和万耀煌部。
中革军委判断向遵义方向扑来的敌军,共有周浑元部两个师七个团、万耀煌部一个师六个团以及黔军何知重部一个师三个团。前敌司令部要求中央红军首先消灭周浑元部的萧致平、谢溥福两个师。具体部署为:第一军团及干部团为右路攻击纵队,由北向南突击,其第一师需绕到敌人的后方突击,第二师迂回侧击,干部团随第二师前进。前敌司令部随第一军团司令部前进。第三军团为左路攻击纵队,由南向北进攻,并以一团吸引敌人东进,还应派出小部队迷惑并钳制何知重的黔军。第五军团为总预备队。部署要求各兵团必须于六日“以猛烈动作解决敌萧、谢两师,以便七日继续对万师作战”。
发自鸭溪前敌司令部的作战计划,其制订的依据就是红军截获的蒋介石关于收复遵义的作战部署的第二条,即周浑元部六日集中于枫香园、鸭溪一带,将向遵义城西南地区发起进攻。
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出动了,设伏在周浑元部进攻的必经之路上。
毛泽东在这个详细的作战部署中把该想到的都想到了,但是,就在这一作战部署被以电报的形式发至中央红军各军团的时候,蒋介石用专用的电报密码给薛岳和周浑元又发出一封加急电报——在贵州遵义西南方向那个名叫鸭溪的小镇里的毛泽东,与在四川重庆豪华的范公馆里的蒋介石,两个人给各自部队发出电报的时间居然都是三月五日晚二十三时——蒋介石在这封加急密电中,突然全盘否定了他三日做出的收复遵义的计划,决定贵州境内的所有【创建和谐家园】军“暂取攻势防御”。蒋介石不但要求吴奇伟部不要急于渡过乌江,而且自此要“秘其行动”,待敌情明确后再有动作:“如匪果向西窜,则吴纵队主力用最快行动,星夜兼程,即向黔西西南地区挺进,不得延误片刻;若匪果与我周纵队在枫香园附近接触或对峙时,我吴纵队亦用最速方法,渡江北岸猛进,寻匪侧背围剿之。”蒋介石还要求周浑元部放弃向遵义方向进攻的计划,在鸭溪以南的长干山附近集结并构筑坚固工事:“如匪不敢向我进攻,仍在枫香园附近停止,则我军可逐步前进,先诱其来攻,然后双方夹击之。否则,匪如向黔西窜去,则周纵队亦应取最速行动,向黔西之西北地区兜剿”。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在密电的开头阐述了他对中央红军未来动向的分析:“察其企图,不外以下两种:甲、放弃遵义,仍向西窜,求达其原来目的;乙、先求与我周纵队决战,然后再向南对贵阳压迫。”——事后中央红军的行动表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蒋介石的判断已经有了相当的准确性。
三月六日清早,当预定的战场上始终没有出现【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周浑元部的影子时,在鸭溪指挥部里的毛泽东立刻意识到问题复杂了。
这个时候,双方都在观察对方的行动,都在等待对方的主动进攻,然后试图在对方的调动中寻找到打击的破绽。
毛泽东和朱德命令第一、第三军团在遵义、鸭溪至白蜡坎一带徘徊诱敌,希望能够调动起【创建和谐家园】军周浑元部的急躁情绪,诱使他们离开坚固的据点前出到红军眼前。但是,周浑元部在蒋介石和薛岳的一再密令下,不但始终不为红军频繁的调动所迷惑,而且还制定了完整的作战方案:如果红军有向另外任何一个方向大规模运动的迹象,就以迅速的行动追击围歼;如果红军主动前来决战,就把红军拖在战场上,等待【创建和谐家园】军各路大军包抄而来。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中央红军反复诱敌没有效果,遵义四周的敌情却已越来越严重了。
蒋介石决心不再与红军比机动,他不允许任何一支部队贸然出击,而是打算在根本不交战的情况下,将红军包围在狭窄的地域内,然后逐渐缩小合围的范围。蒋介石认为,在贫瘠的贵州西北山地里,不但粮食困难,陡峭的山势也不利于大部队机动,因此只要稳稳地步步合围,中央红军插翅难逃。
就在中央红军不断徘徊的时候,川军的三个旅和【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上官云相部的两个师,正从桐梓向遵义方向推进;周浑元部则以缓慢移动并层层筑垒的方式,逐渐占领了遵义以西的战略要点仁怀和鲁班场;滇军孙渡部进入贵州西部并逐渐向东压缩;而黔军一部在打鼓新场配合周浑元部拖住了红军主力,另一部则驻守在黔北的土城以防红军突然北渡长江;【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吴奇伟部的四个师,也已从贵阳动身向遵义方向开进;湘军、桂军和粤军联合在遵义地域的东面和南部设置了防线。
一九三五年三月七日,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主力向西移动。
由于遵义四周的威胁日渐严重,中央纵队也撤出了遵义县城。
不断的徘徊引发了红军官兵的急躁。
三月十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治委员聂荣臻致电中革军委,建议进攻黔军占据的打鼓新场,以打开战场上的僵持局面。
已经到达鸭溪与前敌司令部会合的中共中央立即召开会议,会上除了毛泽东之外所有的人都赞同打这一仗。毛泽东反对的理由是:如果按照目前敌军的前进速度,很可能在战斗还没结束的时候,红军就会受到各路敌军的多方侧击,那样就会使红军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站在众人的对立面,对于毛泽东来讲,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周恩来后来回忆说:
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样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也只好服从。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着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
可以想象那个夜晚毛泽东的心绪是何等的焦虑。但是,他之所以坚决反对在打鼓新场作战,除了作战结果可能不利之外,必是在酝酿谋划着另外一场战斗——此时,打上一仗是生存的需要,必须从敌人合围的某个方向冲出去,再不动作就等于坐以待毙。
三月十四日,天亮的时候,前敌司令部发出战斗命令,要求全体红军官兵“以全部力量和毫不动摇的决心”开始战斗,而战斗攻击的目标却是比黔军防守的打鼓新场更坚固的一个据点——由【创建和谐家园】中央军周浑元部八个团坚守的鲁班场。
鲁班场,贵州仁怀县内的一个小集镇,三面环山,只有南面是一片山间开阔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周浑元部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在鲁班场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等着红军主动进攻。
十五日下午,红军的进攻开始了。
对于中央红军来讲,攻击坚固阵地的战斗是极其艰难的。
在突破碉堡前面的深壕的战斗中,担任主攻的红一军团三团和六团官兵迎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前仆后继,虽然攻击在局部地段显出成效,但是整个战局始终无法突破。红军官兵伤亡多达一千五百人,最后不得不放弃攻击,与周浑元部形成对峙局面。
这种对峙是蒋介石最希望看到的,因为此战不但暴露了中央红军主力的位置,造成红军兵力的严重损失,而且一旦对峙形成,【创建和谐家园】各路大军将飞速合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