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玄女心经》-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少侠也是杭州人?”刘知府没有在意李玉龙话里的嘲笑,反而很是警惕的看着李玉龙,当然,表面上的恭敬是做足了。

        “是啊!四年多的时间没回杭州城了,没看见刘知府了,怪让人想念的,我清楚的记得以前刘知府没有现在这样富态的,四年的时间不见,刘知府的福相是越来越重了,看来跟杭州的水土有着很大的关系吧!”

        李玉龙绕过刘知府和吴猛德两人,走到桌子边,坐在了秋云和陈雨荷二女中间,接着道:“以前小的时候刘知府可是经常上李家庄的,怎么样?这四年来是不是也一样每年过节的时候也上李家庄啊?”

        “李少侠说的是城东的李家庄?”刘知府脸上的笑容顿时没了,额头上冒出滴滴汗水来,他自己做过的事情他心里有数,李家做为杭州城里的首富,他每年可没少前去打打秋风的。

        “当然是了,难道杭州城里还有另外一个李家庄吗?”

        吴猛德看见李玉龙的样子,很聪明的将自己的脚步移了移,跟刘知府拉开了一段距离,他怕因为刘知府的事,而惹得李玉龙不高兴,然后,那把火烧到自己的身上来,其实刘知府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他以前也不是经常这样做吗?只是,刘知府的运气实在是差了点罢了,吴猛德用怜悯的目光看着刘知府,摇了摇头。

        “敢问李少侠跟李家庄是什么关系?”刘知府不笨,光看吴猛德的表现他就知道,眼前这个少年的来头很不简单,否则现在吴猛德至少也会帮他说上几句好话的,这些年来,吴猛德可没少收他的好处。

        “我是李三公子,刘知府还有印象吗?”

        “李三公子?李家庄失踪四年多的三公子李玉龙?”刘知府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身上的肥肉不停的颤抖着。

        “看来刘知府还记得我嘛!这样就好啊!”

        “咚”的一声,刘知府双腿跪在了地上,不断的磕着头。

        “起来吧!过去的事情我不想再提了,麻烦刘知府明天将这些年从李家庄拿的‘过节费’、‘招待费’之类的全部送回李家庄,那些事情我就当着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吴二档头,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让他们上菜吧!”

        “是的,李少侠,下官……下官明天一定到府上拜访,一定。”刘知府站起身来,感觉到自己似乎到阴间去走了一遭一样,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给打湿了,这人太胖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尤其是在夏天,稍微动上一动,汗水就流个不停,当然,刘知府身上的汗水更多是被吓出来的。

        “李少侠,小人这就去吩咐他们上菜,您稍等。”吴猛德经过刘知府的身边,小声道:“刘知府,你自己小心了,别惹恼了李少侠,否则,你就死定了,自求多福吧!”

        刘知府到现在为止还没弄明白李玉龙到底是什么身份?可是,见东厂的二档头都如此的恭敬,他想想也知道了,这样的人他是绝对惹不起的,可是,李玉龙让他还回这些年他在李家庄打秋风的银子,这还真难办了,他根本就记不得这些来从李家庄里到底拿了多少好处?这还少了,肯定不行,还多了,他又心疼,站在原地心里不断的转着念头。

        “刘知府你既然还有贵客,那么我也就不留你了,我们明天李家庄见?”李玉龙看不惯眼前这个胖子,下了逐客令。

        “李少侠……下官也没什么贵客,现在既然李少侠和吴二档头在这里,下官怎么也得尽尽地主之谊吧!”

        “不麻烦刘知府了,刘知府别忘记了这杭州也是我的家乡,我也算是地主吧!改天吧!今天我跟吴二档头还有要事商谈。”

        “那……那下官就不打扰李少侠和吴二档头谈正事了,明天!明天中午,下官在这里摆上一桌,为李少侠和吴二档头接风洗尘。”

        “那就多谢刘知府了。”

        “不敢!不敢!都是下官应该做的,下官告辞。”刘知府走到房门前突然转过头来,道:“李少侠,你应该是今天晚上才回杭州城吧?”

        “不错,怎么了,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那……”刘知府犹豫了片刻才咬了咬牙道:“那李家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李少侠是不知道了?”

        “李家庄发生什么事了?”李玉龙有点疑惑,李家庄在杭州城里可是大户,在江湖里也有着响亮的名号,一般的人是不敢打李家庄的主意的,难道自己四年的时间没回家,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

        “李少侠你真的不知道?”

        “说说看吧!这四年来,我一直在修炼武功,很少管外面的闲事的,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还真不知道。”

        “那下官就跟李少侠说说吧!”

        刘知府向着桌子的方向走了过来,走到桌子前时,停住了身,站在了李玉龙的面前,道:“李大公子和李二公子不久前在扬州惹上了崂山四鬼,李二公子被崂山四鬼重伤,到现在依旧昏迷不醒,下官听闻,崂山四鬼正在广邀江湖高手准备向李家庄讨回场子,现在杭州城里多了很多佩着刀剑的江湖人士,一方是李庄主邀来助拳的,一方是崂山四鬼邀来助拳的,双方在今天下午打了一场,伤亡惨重,如果不是下官带着衙役和捕快急时赶到李家庄的话,估计李家庄在今天下午就白崂山四鬼带来的高手攻破了,崂山四鬼现在虽然退出了李家庄,可是,他们仍然在城里,不出下官预料的话,明天他们还会上李家庄的,下官希望李少侠早做打算才是。”

        “我二哥怎么样了?有没有生命危险?还有他们怎么跟崂山四鬼结上梁子的?希望刘知府如实告诉我。”李玉龙脸色有点焦急了。

        “这个……这个下官还真不清楚,听说……听说好象是为了一个女人。”

        “女人?”李玉龙微微楞了楞,道:“刘知府,崂山四鬼好象是黑道中人吧!难道你就放任他们在城里欺负人不成?你这知府到底是怎么做的啊?”

        “这……这……这不能怪下官啊!李少侠,下官能够在今天下午帮着李家庄已经是尽最大的努力了,如果明天再发生斗殴,下官……下官也只能……李少侠,锦衣卫的人已经跟下官打过招呼了,命令下官不许再帮助李家庄了,这事……这事下官也没办法啊!”

        “锦衣卫?”李玉龙深深的皱起了眉头,在朝廷里,现在可不仅仅只有东厂的,还有锦衣卫,老实的来说,这两个“衙门”里的大爷们普通人根本就惹不起,一个个比土匪更恐怖。

        李玉龙的脑海里不断记起有关于明朝东厂和锦衣卫的种种事迹来: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明洪武二年(1369)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138吴猛德)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身着金飞鱼服,佩秀春刀的锦衣卫官员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这些人虽名为“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说白了,就是在皇宫大殿上的桩子。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不了解明廷底细的人有一定震慑作用。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现在,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

        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什么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其实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成化元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北司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以及对官吏的清廉要求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高度要求。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了。一般来讲,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适逢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如成祖时的纪纲、英宗时的逯杲、武宗时的钱宁等,在他们掌权时,缇骑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计其数。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恐怖的氛围,与唐武则天时期的短期出现不同,终明一朝几乎是绵绵不绝,这种无节制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

        锦衣卫另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始自明朝。《明史?刑法志》称之为:“明之自创,不衷古制”。一语道破了贯穿明皇朝的特别专制的酷政性质。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早已严阵以待。受刑者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创建和谐家园】上。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他们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能够准确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来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这两人两脚象八字形张开,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条活命;反之,如果脚尖向内靠拢,则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杖完之后,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此时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命。廷杖之刑对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是极大的损害,但明朝的皇帝却乐此不疲,锦衣卫将校对它也是情有独钟。

        纵观有明一朝的锦衣卫,既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也出过马顺,纪纲一类的走狗,酷吏。既有过对万历中日战争中出色的情报战,及其对蒙古贵族策反等表现,也有过依附东厂,妄杀忠臣的卑劣行径。但总的来说,其职能主要还是为明朝皇帝监视,正面作用是制裁士大夫阶层的【创建和谐家园】行为和预防可能的叛乱,同时负担相当部分国防及情报工作。明朝的皇帝有了锦衣卫这样高效率的工具,监督士大夫阶层,文武官员的犯罪行径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也使得不法之人及文官集团更加忌惮。有明一代的锦衣卫,基本是文官,宦官两大同治集团的政治斗争工具,主要作用总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尽管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明代的锦衣卫设立之初,乃是著名的酷政。《明史?刑法志》明确说,近于汉武帝时之诏狱。所谓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创建和谐家园】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汉武帝与匈奴作战多年,将国家拖入了战时体制,多用法家酷吏,严刑峻法,《史记?酷吏列传》等篇说,汉武帝晚年,诏狱多达二十六所,关押有郡守、九卿一级【创建和谐家园】前后达百余人,牵连对象至十余万人。不过,在汉代,这类酷政依然只是汉武帝晚年阶段较短时期的现象。了解了诏狱的性质,明太祖朱元璋何以要设置锦衣卫也就容易明白了。《明史?职官五》说:“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明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假借了若干由头,连杀带整,把辅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差不多灭了个干干净净。这类案子,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如果交给朝官们按法办理,就有可能旷日持久,甚至定不了案。所以就把这些案子作为诏狱交给锦衣卫办理。

        这样来看锦衣卫,性质就十分清楚明白了。“侍卫”,本就是皇帝的亲兵;“刑狱”,自己可以断狱;加之“密缉”,则又说明其【创建和谐家园】性质。汉武帝时的诏狱,仍是由朝官办案,只是严刑峻法的政策失误;明太祖的锦衣卫,则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幽絷惨酷,害无甚于此者,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明史?刑法志》说:“胡惟庸、蓝玉两(大臣)案,株连且四万(人)。”足见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维护皇权,铲除【创建和谐家园】之心过关切的产物,所以其后遗症也特别严重。自然,明太祖自己也知道,此类酷政不可以为常,所以,在蓝玉案以后、也即是功臣都已杀得差不多后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他就下“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不过,始作俑时心术已坏而造成的弊政,是难以断根的,到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借着京城文武功臣已经杀光、大伤元气的特殊机遇,起兵夺了明太祖嫡孙建文帝的帝位,是为明成祖,不免又要大杀忠于建文帝的正直官僚,这却又需要【创建和谐家园】了,所以,明成祖手上,锦衣卫重又灿烂辉煌。明初两代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现在,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东厂府衙的布置比较搞笑,大厅旁边的小厅,供着岳飞的雕像,厅右的影壁上,刻着胰式芏案的故事。历届东厂厂主的牌位,供奉在大厅西侧的祠堂里,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惜东厂人员的所作所为与他们这些偶像实在相差太远,东厂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搞的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既然崂山四鬼跟锦衣卫有了勾结,这事还真不好处理了,总不能将来人全部都灭了吧?估计真要这样做的话,女娲的后人会以破坏世俗界的罪名直接将自己给放逐了,看来这事还真得让吴猛德出面解决才成了,不管怎么说,现在东厂死死的压着锦衣卫,相信锦衣卫的人见有东厂的人出面插手,会退缩的,想不到大都一行还真是收获颇丰啊!想到怀里那块令牌,李玉龙的脸上就笑开了花,东厂也罢!锦衣卫也罢!只要别惹他,大家和平相处,谁也不犯谁,真要是惹火了,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改变世俗界的历史发展这规矩自己这样做不算是破坏吧!自己又没有亲自动手,相信女娲后人就算知道了,也不能给自己安个“莫须有”的罪名吧!李玉龙倒是想亲手灭了崂山四鬼,替自己的二哥报仇,可一旦动手,很有可能会引起东厂和锦衣卫之间存在已久的矛盾爆发,到时候可能就真的改变了历史的发展了。

        达到自然之道大成境界以后约束太多了,总让李玉龙感觉到有种束手束脚的样子,在世俗界,现在他也只能当着威胁别人的筹码来使用了,空有一身武功却不能跟人动手,光是想想就觉得郁闷之极,原本还想找以前那些追着他打的江湖正义人士的麻烦,现在看来,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根本就没办法。

      第73章 回到杭州 近乡情怯(五)

        刘知府见李玉龙低头沉思,未敢开口,只得静静的站着,那小山一样的身体重量全部压在他的双腿上,让秋云等人见了,真怕刘知府的身体将他的双腿给压折了。

        陈青看着刘知府的身体眼里露出了羡慕之色来,这杭州城的知府果然是油水多多啊!要不然一个知府岂得长得这么的富态?也不知道这个刘敏鸿在杭州城当知府,这些年来到底捞了多少银子?原本这杭州知府一职他是垂手可得的,偏偏李玉龙的几句话,弄得他现在左右都不是,先前走得匆忙,连几房小妾都没带上,也不知道自己离开后,她们会不会……

        陈青看了看坐在二女儿旁边的妻子,突然之间觉得自己跟妻子之间很是陌生了,见了面居然连句话也未说上,看见二女儿跟妻子低头细语,他只得垂下头默默的喝着茶。

        “刘知府,是锦衣卫的哪位大人下的命令?”想了片刻后,李玉龙抬起了头,双目里射出一道寒光,让刘知府的双腿颤抖得更加厉害,似乎现在的刘知府就象是风中摇曳的烛火一样,随时会被风给吹熄了。

        感觉到李玉龙的目光象两把利剑一样射向自己,刘知府运起内力开始抵抗起来,原本他以为以自己几十年的内力应该可以抵挡得住的,可是,他哪里知道,自己越是抵抗,李玉龙的目光就越发的锋利,片刻功夫,刘知府的精神萎缩,口里喷出一股鲜血,身子向后退了退了,看李玉龙的目光就象老鼠见到猫一样,充满了恐惧。

        “李少侠,锦衣卫那边您就别担心了,一切小人为帮你摆平的,现任锦衣卫指挥使是田尔耕田大人,相信田大人应该不知道此事,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吴猛德走进包房的时候,李玉龙将自己身体上散发出来的威压收了回来,可怜的刘知府一【创建和谐家园】直接坐在了地上,张大嘴不断的吸气,连嘴脚边的血迹也顾不得去擦了。

        “田儿耕?吴二档头,这个田儿耕应该就是五彪中的那个了吧?”李玉龙听见田儿耕的名字后,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看起来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复杂嘛!田儿耕可是魏忠贤的义子,这么说起来这东厂和锦衣卫根本就是一家人的。

        “是的,李少侠,年初田大人蒙皇上龙恩刚刚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使,应该……应该是下面的人不知道李少侠是李家庄的人,否则,借他们天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向李家庄伸手的,刘知府,现在麻烦你派衙门里的衙役和捕快前去保护李家庄,务必谨记,一定要确保李家庄的安全,如果李家庄今天晚上有个什么差次的话,明天你自己卷被子回乡下种田去吧!”

        吴猛德走到刘知府的身前,伸手将刘知府拉了起来,继续道:“如果锦衣卫的人插手,你给我格杀勿论,出了任何事情都有我给你担着,这个拿着,将那些成天无所事是的家伙也给我带去了。”吴猛德从怀里掏出自己的令牌放在吴猛德的手里,拍了拍刘知府的肩膀后,走到了李玉龙的面前。

        “李少侠,不知道小人这样安排,你觉得妥当吗?”

        李玉龙点了点头,这个吴猛德就是会办事,自己都还没开口,他倒是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看来在官场上混的人不简单啊!

        “吃完晚饭我还是回家一趟好了,我二哥的伤我得亲自看看才安心,到时候麻烦吴二档头跟我走一趟?”

        “应该的,应该的,能够为李少侠办事是小人的福分。”吴猛德拍了拍李玉龙的马屁后,转过头狠狠的瞪了刘知府一眼道:“刘知府难道还准备在这里陪我们吃过晚饭再行动不成?还不快去,看来杭州知府这个位置是有点不适合你了,杭州城里发生如此大的事情,你居然也不派人向我汇报汇报,要不是我正好赶来杭州城,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惹下多大的祸?”

        “下官……下官这就去,这就去。”刘知府的动作突然变快了,只是一个眨眼的功夫便消失在了包房里,看见刘知府离开时的背影,吴猛德惋惜的摇了摇头,他知道刘敏鸿已经不适合再在杭州城了,看情况等这件事处理完以后应该调他到其他地方去上任了。

        一件原本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李玉龙现在的身份不同,性质也便得完全不同了,在刘知府离开一品轩后,很快整座杭州城就禁了严,凡是身上带有刀剑的江湖人士全部被衙役和捕快请到衙门里喝茶去了,而作为当事人的崂山四鬼及其同伙直接被抓了起来,连反抗都没敢反抗,锦衣卫的那人在得知此事有东厂的人插手后,扔下崂山四鬼四个替死鬼灰溜溜的连夜离开了杭州城。

        杭州城东,一座辉煌的大院子被火把照得通亮,上千衙役和捕快将院子给紧紧的保护了起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家的人得罪了朝中某位当权者被抄家了呢!

        当上千衙役和捕快将庄子围起来的时候,李家庄上下也乱成了一团糟,可惜的是,刘知府正在忙着追捕崂山四鬼的同党,没来得及跟李家的人做解释,而他派去保护李家庄的那些衙役和捕快完全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以,让李家上下也弄得鸡飞狗跳的,俗话说:民不与官斗,李家虽为杭州首富、江湖四大世家之一,可是,也没能力敢跟朝廷作对。

        李玉龙的父亲李豪在得知庄子被上千衙役和捕快包围以后也急了,跑到大门口问那些衙役和捕快,可是,却是一问三不知,这就越发的让他郁闷了,虽然刘知府这些年来没少拿好处,可也不可能派这么多的衙役和捕快来保护自己的家人吧!这到底算是保护还是软禁啊?李豪也不知道了,唯一的知情者刘知府不见踪影。

        香喷喷的火锅锅底很快便上了来,包房里飘荡着淡淡的五香味道,八角、花椒、辣椒、三萘等等味料混合在一起的香味不断【创建和谐家园】着李玉龙等人的食欲,熊熊的碳火,沸腾的锅底,包房里显得有点静,自从知道李家庄发生变故后,李玉龙的心里就一直不好受,特别当知道自己的二哥李玉晋直今受伤昏迷不醒后,他的心早就飞走了。

        “李少侠,家事得处理,可这饭也得要吃啊!有刘知府带着三班衙役和捕快赶过去帮忙,再加上我手下那些成天无事可做的家伙跟着,肯定不会发生意外情况的,既然李少侠不放心家人,那么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吃晚饭,吃完晚饭立即赶去李家庄吧!”

        “没……没事,急也不在这一会儿时间,我们还是吃晚饭吧!”听见吴猛德的话,李玉龙终于回过了神来,看见红红的火锅锅底,闻见让人食欲大增的香味,让他再一次想起年幼时跟大哥和二哥偷偷遛出家来一品轩吃火锅的情景来。

        大虾、螃蟹、海带、鲍鱼、鱼翅、带鱼等等海鲜放在桌子上,腾腾的热气在包房里飘荡不散,一壶小酒,一盏清茶,几碟咸菜,各种琳琅的配料,让人眼花缭乱的。

        吴猛德成了服务小厮,不断的帮着众人配调料,将菜放进火锅里,那热气将他的脸熏得红红的,空气中不仅仅只有香味,还夹杂着点点的麻辣味。

        “伯父、伯母、云儿、雨荷,在吃火锅之前一定要喝上一杯清茶漱漱嘴,这样才能吃出火锅应有的味道来,这火锅的辣味和麻味不重,应该符合你们的口味,先吃吃看,如果不习惯的话,我再让他们上炒菜好了。”

        “玉龙,你别管我们,这火锅我们以前也吃过,虽然味道比不上一品轩里的,但是,也应该大同小异的。”王氏见李玉龙的眉头深深的皱起,用手推了推旁边的陈雨荷。

        “娘!你推我做什么?”神经大条的陈雨荷根本就不知道王氏的含蓄的动作所代表的意思。

        王氏将嘴靠近陈雨荷的耳朵边,小声道:“雨荷,玉龙家里出了事,现在的他心情不好,你都不好好安慰安慰,你这丫头真不懂事。”

        “李玉龙,想家现在就回家去看看了,饭随时都可以吃的,要不要本小姐陪你回家看看?”陈雨荷早就被那醉人的香味给迷住了,现在的她肚子饿了,眼里哪里还有李玉龙啊?要不是王氏提醒,估计现在的她早就动手吃起来了。

        李玉龙摇了摇头,其实到现在她还不知道回家以后应该怎么面对自己的家人?四年前离家出走的时候,他可是清楚的记得自己的父亲说过,以后他再也不是李家庄的人了,再也不是李豪的三儿子了,而李家也不会再有三少爷了,四年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现在突然要回家了,他有点担心父母会不会接受他?

        离家越近,他这心里就越发的不安,这或许就叫着近乡情怯吧!

        “李郎,先吃点东西吧!吃好了以后你跟吴二档头回家去看看吧!我会陪着伯父和伯母还有雨荷妹妹的。”秋云如何不知道李玉龙心里在担心什么事情?可这事她却没有办法帮忙,只得给李玉龙夹菜,劝他先吃点东西。

        “回家?”李玉龙的目光有点呆滞。

        “是啊!回家!李郎,不管怎么说李家庄都是生你养你的家,你应该回去看看的。”

        “是应该回去看看了,我在世俗界的时间也不多了,不能带着遗憾去能量界的。”李玉龙的口里在呢喃着。

      第74章 回到杭州 近乡情怯(六)

        一品轩火锅的味道虽然很美味,却因为李玉龙的心情原因,让在坐的人吃得兴致了然的,吃完后,吴猛德带路将陈青四人安顿下来,跟着李玉龙向着李家庄所在的位置行了去。

        “李少侠,小人感觉到你的心里很混乱。”吴猛德见李玉龙走在前面无精打采的样子,开口道。

        “乱!或许吧!这李家庄我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回来过了,当年因为我个人的原因,我跟父亲吵了一架,然后,就离开李家庄到江湖四处漂泊去了,每一次路过杭州城的时候都是匆匆而去,怕遇见到自己的家人,现在突然要回家了,你说我这心里能不乱吗?”李玉龙苦笑着道。

        吴猛德沉默了,李玉龙离开李家庄的原因他知道,应该是李玉龙选择做采花贼而让其父亲赶出李家庄的吧!自从得知李玉龙是杭州李家庄的人以后,吴猛德就派手下收集李玉龙的资料,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李玉龙的很多事情还是大概的知道了一些,尤其是四年多前李玉龙离开李家庄的事,自从李玉龙离开李家庄以后就再也未跟李家庄有任何的联系了,而李家庄的人似乎也忘记了李玉龙这个三少爷。

        任谁也想不到江湖中威名远播的玉名郎君李玉龙会是武林四大世家之一李家的三少爷,这消息如果传出去,也不知道江湖中人会怎么看待李家了,李玉龙这些年来不跟李家的人有任何的联系,就是怕因为他而让李家蒙羞,给李家惹上天大的麻烦,可自从李玉龙进入太湖湖亭小筑以后,一切就完全变了样,李玉龙的修为突然达到了自然之道大成境界,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不多了,是以,他想回家去看看,同样,又很怕回家面见自己的亲人。

        “放心吧!李少侠,我想事情过去这么久的时间了,李家主应该不会再怪你了,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李家主的亲生儿子,回家认个错,一家人在一起开快心心的过日子多好啊!小人就不行了,年轻的时候未能找个女人,现在老了,连个家也没有了,想起来还真是悲哀啊!”

        “吴二档头,好听的话还是别说了,我离开李家庄的原因我想你肯定已经知道了,你说我现在回家好吗?就算父亲原谅了我,可是,一旦让江湖中人知道的话,估计李家庄是没有办法安宁了,江湖正义之士啊!我呸!华山掌门仇忘是江湖中人人称道的大侠吧!我呸他的大侠,那老家伙在人面前一副道岸貌然的样子,背地里却跟自己的儿媳互通,现在他口里叫的孙子还真不知道是他的儿子?还是他儿子的儿子呢?”

        吴猛德瞪大了双眼,还有这事,怎么他不知道啊?这可是一大新闻啊!如果传出去,估计不仅仅是一笔勾销仇忘的名声毁了,可能连华山派上下也无法抬头见人了。

        “李……李少侠,这事你怎么知道的。”吴猛德暗自吞了吞口水问道。

        “三年前我看上了华山的紫青剑偷偷遛上华山,结果,赵宁艳没找到,正好看见仇忘跟他儿媳互通,那老家伙不是一向最痛恨采花贼的吗?为什么自己做的事比采花贼还要下流啊?那些所谓的江湖名门正派表面上都人模人样的,可暗地里做出的事让人看了心里发寒,象仇忘那样的事情我不知道见了多少呢?早就已经麻木了。”

        “这就好啊!李少侠,你将你知道的那些事统统告诉小人,小人会帮你摆平那些所谓的正义之士的,手里有他们的把柄,难道李少侠还怕他们翻了天不成?其实呢!如果李少侠以东厂大档头的身份现身的话,估计整个江湖是没有人敢找上李家庄来生事的,江湖中人这些年来小人也将他们给看透了,全部都是一些欺软怕硬的胆小鬼,见了东厂的人,还不一个个乖得象儿子一样?”

        “还是算了吧!你们东厂的名声似乎比我的名声还差,我真怕只能说自己是东厂的人,那麻烦会更多,明着他们是不敢胡来,可暗里呢?难不成吴二档头你要我天天都防着他们不成?采花四年多的时间以来,我毁了不少少女的贞洁,一旦让她们的家人知道我是李家庄的三少爷,还不一窝蜂的全部都涌进杭州城来找我的麻烦啊?在江湖里打滚四年多的时间我已经看透了,人在江湖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让所有人都怕你,他们才不敢来找麻烦的,是不是这个道理啊?吴二档头。”

        “是!是!是!李少侠说得对极了,以李少侠现在的实力相信没有人敢上李家庄自讨没趣的。”

        吴猛德口里是这样说,可心里却不认同李玉龙的话,难道说是东厂的大档头以后,江湖中人还敢上李家庄去找麻烦不成?李玉龙的做法其实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效果肯定也差不了,谁【创建和谐家园】到跑去找一个自然之道大成境界高手的麻烦啊?这岂不是送上门去找死?

        “算了,吴二档头,我们还是不说这些无趣的话,等回到李家庄以后看看情况再决定吧!说不一定,那个家已经……”李玉龙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今夜原本天色很黑的,可是,由于杭州城里的衙役和捕快全部出动,那几千只火把却将整座杭州城给照亮了起来,月亮、星星都害羞的躲了起来,大街上一队队衙役和捕快来回奔跑着,谁也不敢上前来找李玉龙和吴猛德两人的麻烦,光是看见吴猛德身上穿的那东厂特有的衣服,这些衙役和捕快就一个个大老远的绕开了道来。

        一个个江湖中人被衙役和捕快从客栈里请了出来,反抗的人不是没有,不过,那些反抗的人的下场很凄惨,有吴猛德手下的探子帮忙,那些反抗的所谓江湖高手一个个都成了亡魂,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聪明的人都非常配合杭州知府公干。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6: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