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狼行三国》-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诺!”几人皆是躬身领命!一脸的期待神色。

      第八十九章 势不可挡

        刘毅率领两千骑军星夜驰援长社,到达之后却是按兵不动,意在选择最佳的出兵时机,而此时在长社城中汉军暂时驻地,右中郎将朱儁麾下也已经有人发现了波才军有异寻常的举动……

        “将军,那波才发疯一般的组织人马与夜间攻城,似乎不知如此必将增大伤亡,如此便是黄巾名将吗?”一位校尉模样打扮之人正在对朱儁禀报军情,言语中对于波才趁夜攻城似乎有点不屑。

        “正方,此正是波才厉害的地方,黄巾士卒虽然人多势众可操练不足,战事顺利时战力十足,可一旦有所不顺便将立刻下降极多!前几日波才与我军交战接连获胜,此人确是军事上少有的人才,故此老夫才后撤长社,一来等候朝廷援兵,二来也是在耗他锐气。”那禀报之人乃朱儁帐下赞军校尉李新李正方,也是久随朱儁东征西讨,右中郎将见他似乎对波才有轻视之意,立刻出演点醒。

        “将军所言是也,可这夜间攻城岂非儿戏?刚才我与城上巡视,那些黄巾士卒多有自己失足跌落者,攻势也远没有日间猛烈,难道波才真的以为如此就能突破我军城防?”李新还是有点不解。

        “正方,你可注意到日间敌军攻城时与我军的伤亡之比?”朱儁并未正面回答,而是对李新反问道。

        “长社城池虽说不是什么雄城,可对方显然也不善于此,伤亡比大概是在五比一左右,不过……难道……将军,待我前去一观!”李新说话间似乎想到了什么,与朱儁一躬身便跑了出去,朱儁并未加以阻拦,倒是一直深沉的面容之上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将军,我明白了,黄巾士卒经过今天白天一天的攻城,对我城头地形都已经了如指掌,因此虽是夜间,倒并不止影响过甚,且夜间他们伤亡虽然增大,可与我军战损比却在减小,这波才……”片刻之后李新便跑了回来,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已经给了他答案,黄巾士卒经过白天的试探,现在是对准几个薄弱之地猛攻,汉军的伤亡也已经涨了上来,现在他终于明白波才夜间攻城之妙,心中不敢再对其轻视!可张虎未及亲见,便判断波才此计高明,足见其智。

        “波才现在就是要逼老夫与他硬耗,且老夫明知他的用意却是无计可施!为今之计只有稳守待援,以现在长社城中我军的实力恐也只能再挡他一日夜,后日凌晨若援军还不到老夫就只能突围了!”朱儁叹道,波才不光眼光精准,且下手狠辣,不光不把汉军士卒的生命当回事,便是自已人也一样对待,可此时此计却显得极为朴实有效。

        李新看着老帅严肃的面容,心头也是一阵沉重,这一天半还要将士气的因素控制在内,将军已经派出多名信使求援,可援兵却是迟迟不到!若是明日晚间再无援军前来恐怕汉军士气立刻就要大落,能否撑到后日凌晨都是未知,不知现在这援军到底到了何处?

        波才这次的确是下了狠心要在朝廷援兵来到之前攻下长社,则方圆数十里之内汉军再无城池可依,除非远退,否则就算援兵前来自己挟连胜之威也必可大破之,故才不惜代价,全力狂攻。

        在攻城的安排上波才也是做了妥善安排,十万大军被分作四队,轮番攻城,在保证对守城汉军最大压力的前提下也让己方士卒得到充分的休息。且每次攻城时他都会远近派出斥候打探消息,防止汉军援军突然来袭,并专门准备一营精锐应对突【创建和谐家园】势,可说今番为了成功取下长社,波才是尽心竭力,面面俱到!

        一夜狂攻之下,攻守双方都是损失惨重,但在波才看来其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城中汉军此时已经是疲惫不堪,现在还不能与他们喘息的时机。他立刻下令轮转队形攻城,让昨夜受损颇重的那两万多士卒先行撤下,同时换上生力军继续对汉军保持强大的攻势。

        可就在他两队人马轮换,阵型稍显凌乱的当口,一阵轰雷般的马蹄声震动着大地,由远及近,极为迅速!波才立刻面色大变,他当然能听出这是数千骑兵冲锋的声音,他也知道以现在的阵型碰上这队骑兵会有如何后果,号令亲兵营立刻迎上的同时,心中也在奇怪为何自己派出的斥候毫无音信,敌人骑兵竟然能欺到如此近前?听这马蹄声来军便是阵容齐整,训练有素,来人到底是谁?

        伴随着一面绣着金色狼头的战旗忽然出现,旗下一员战将威风凛凛的手持长戟指向自己军阵,号令士卒发起冲锋。波才心中一切的疑问都有了答案,因为这个来将是他很熟悉的……

        “刘毅刘朗生!”这五个字几乎是从波才的牙关之中挤出,没想到是此人来援,见到他的出现,波才脑中不由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场景;刘毅手下的小队侦骑正在搜索猎杀着自己排除的斥候,而大队骑军直到离长社不足二里地时方自从马蹄上取下厚布,开始展开全速对着自己冲杀过来,此人等的也就是自己阵容轮换的时刻!

        当年率军与汉军争锋之时除了卢植、皇甫嵩、朱隽等大汉老臣,被波才看在眼中的将领实在不多,可刘毅与曹操二人却是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曹孟德善于领军,计谋百出;而刘朗生不光统军高明,更兼自身勇不可挡,不知多少黄巾军中自负勇力之人在他戟下授首,久而久之此人连同他另外两个兄弟便在黄巾之中被称为“杀神”。

        时隔年余,自己东山再起,颍川一战打的老对手朱儁败退长社,自己策略得当之下眼看长社又是板上之肉,没想到关键时刻又是这刘毅刘朗生率军来援,且一出手便让自己猝不及防。

        波才这里回想的同时,手上的调度却是未挺,而刘毅的骑兵已经与波才的亲兵营展开了短兵相接。波才在这支亲兵营上可是下了很大功夫,自十数万黄巾士卒中挑选精锐亲自训练,自问比之大汉精锐步卒也不遑多让,前面的战事也证明了这一点。现在这支部队多被波才当做执法队来使用,爱惜无比!

        可今天他们碰上了克星,刘毅的骑兵已经形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铁流,而这道铁流又有两个最为锋利的箭头!刘毅与徐晃二人戟斧并举,有如虎入羊群,所过之处带起漫天血雨,残肢断臂飞舞空中,二人与身后骑士仿佛见血就更加兴奋,波才的亲兵营在这道铁流面前如同一张薄纸,被及其轻易地撕开!

        亲兵营尚且如此,就更别提那些本就一夜疲劳,刚刚撤下来的攻城士卒了,见到来敌如此威势,加上那面数年前就令得他们心胆巨寒的金色狼旗,旗下那个雄壮身影掌上血龙吞天戟,胯下乌云盖雪驹,金盔铜甲依旧是勇不可挡!一个个都是慌不择路、抱头鼠窜,自相践踏之下也不知死伤对少,竟无人敢上前抵抗!刘毅在黄巾士卒中的威望可见一斑,这可是不知用多少人命堆积出来的。

        “活捉波才,以竟全功!杀!”血染征袍的刘毅血龙大戟直指波才帅旗,竟是不论众寡之分,狂喊奔突而去!后面徐晃及众士卒被主将这个举动更是激的血脉贲张,高声迎合之下也是随之杀去!根本就没分心去想他们面前可是十倍与己的敌军。

      第九十章 勇谋兼备

        刘毅自从引兵讨伐黄巾开始便有一个发现,自己似乎对于上战场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喜爱,一方面是男儿热血,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这具身体的嗜血本能,一上战场他便无比兴奋,每战必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对此张虎已经劝过他很多次,可每次临战总是控制不住。

        眼前也是如此,面对波才的数万大军,以自己不过两千之众刘毅仍然视对方如无物,他那种天生的战场领袖魅力更是让手下士卒们热血沸腾,战意昂扬,士卒喊杀之声响彻天际!当然刘毅此举可不是一味鲁莽血勇,现在波才军阵势已乱,正要擒贼先擒王!

        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黄巾军也恢复了一定的冷静,面对刘毅冲突而来的铁骑,虽说还是阻拦不住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骑军的速度,当然这其中所付出的都是鲜血的代价。这也是波才临阵的战略,只要把对方的速度降下来,骑兵的威力就会大减,哪怕拿人命去堆,只要能遏止住刘毅的攻势就是值得的!猝然遇袭之下仍能如此冷静应对,战略得当,这波才不愧为黄巾名将。

        刘毅冲在队伍最前,所过之处无人是他手下一合之将,到了他身前一丈范围之内便是死域!可悍勇如他也能感觉到敌军的阻力渐渐大了起来,从开始的四散奔逃到现在的勇猛迎击,肯定是对方做出了战术上的调整。至于对方的目的他也是一清二楚,想要减缓自己速度之后再加以围歼,既然知道,刘毅又岂能让敌人得遂心意?

        “杨明、公明、铁牛、分兵侧击。”刘毅于马上大喝道,在他的指示之下骑兵队形也立刻发生了变化,除了自己仍然率军突击之外,其他三人分别率领一对骑兵从整体阵型中割裂出来,划出一个美妙的弧线,粉碎了两翼敌军抵抗的同时冲突出去,再将速度蓄至巅峰之后分三路冲杀回来,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足见平日训练之精。来此世统兵之后,刘毅最为重视的便是骑兵,野战之中它们才是王者!

        这样的一个变化是黄巾军始料未及的,试图围攻的阵容又被割得四分五裂,当徐晃等三队骑兵冲杀回来之后,刘毅所部也开始划出弧线,四队洪流无情的收割着对方士卒的生命,也彻底击溃了他们的抵抗意志,此时刘毅军士卒在他们眼中都如同魔神一般,心胆俱寒之下终于开始真正的溃逃,与此同时长社也是城门大开,朱儁听见城外响动,上城楼一观,知是援军到了,从旗帜上看便是刘毅刘朗生!只有他的战旗与万军之中依旧灿烂夺目!后见他指挥骑兵如臂使指,心中也是暗暗佩服这个后起之秀,以他为将多年的眼光自能看出反击的时机已到,立刻派李新引军出城配合刘毅攻势。

        “退!”波才终于极其不甘心的说出了这个字眼,想不到这刘毅如此精通骑兵,一眼便看出了自己的战略,现在四队骑军对着自己帅旗冲杀过来,其势已是难以阻挡;长社城中朱儁也杀将出来,如今形势自己就算有天大本事也难以反转,虽说心有不甘也不得不退!

        主帅帅旗一动,黄巾军心更是大乱,正如朱儁与张虎所言,这群黄巾士卒胜仗之时尚且战力不俗,可在这兵败如山倒的时候就更见混乱!刘毅一阵纵横奔突之下斩获无数,足足追杀十里方才引军而回,长社城中汉军见势出击也是所得颇丰,士气大振。

        “哈哈哈,老夫于军中也听人言及朗生在洛阳之所为!西园下军校尉之威名已是天下俱知,今观朗生用兵,古之名将也未必过此,我等老矣,今后天下朗生可为军中翘楚了!”朱儁以前就对刘毅印象不错,如今见他领军来援更是欣赏,待军势大定,他便领着众将亲自来引接刘毅,望见他收军回转,便于马上大声笑道。

        “末将见过朱将军,卢中郎大军离此已不过一日多路程,中郎怕长社有失,故命小将日夜兼程引骑军而来,不过适逢其会罢了,岂敢当皇甫将军如此称赞?”见朱儁亲自来迎,刘毅可不敢怠慢,立刻下马来到朱儁马前行礼,军中最论资历,绝不可失礼。

        “胜而不骄,朗生果然不凡,被你这么一击,此趟波才可是吃了不少亏,如今长社他取之不下,不日卢兄一到老夫便要反攻颍川了!前日之帐也该好好和他算一下。怎么样,今日大胜,朗生可愿与老夫进城痛饮一番?”朱儁拈须长笑,状极欣然。

        “将军既有此意,小将敢不奉陪,待我稍作安排,便入城中拜见将军。”刘毅依然是谦恭有礼,对面前这员老将他心中还是尊敬的。

        “哎……刘将军今日远来辛苦又是厮杀一场,士卒也比疲惫,如何不一同入城歇息一番?”见面前这名气极大的刘毅刘朗生年近虽轻,可无一点飞扬跳脱之意,对自己等人也都很亲切,与方才战阵之中截然不同,李新不由心生好感,又见他满身鲜血,便出言邀请道。

        “救兵如火,分内之事,在下昨夜已经到了长社城下,因此并不辛劳,谢过李兄关心,在下马上将士卒安顿一下,晚上还要与朱将军与李兄等尽情一饮。”刘毅说完对朱儁一礼,见他微微点头便纵马转身而去,身后骑兵立刻跟上,动作整齐一致。

        “将军,这刘毅既然昨夜到了城下,为何到今日才来救援?我观他手下的确乃虎狼之士,此人年纪轻轻能有如此大的名气确非幸至;不过眼前战局已定,卢将军大军不日即至,他却为何不让士卒入城歇息?”看着刘毅飞奔而去的背影,李新不由问道。

        “呵呵,正方你久随在我身边也是沙场老将,你看那刘毅手下骑兵不过两千之数,若是他昨夜来援,士卒疲劳加上夜色之中又岂能发挥骑军冲锋陷阵之威,我料他一直在等待波才换阵的时机才一举杀出,士卒人人用命,加上其人勇不可挡,黄巾见金狼旗而丧胆!方能造成如此战果!即便如此,波才军在卢兄援军未到之前仍然稳占兵力上风,此时他若入城,骑兵失去了机动力又有何用?如以之守城便会战力大损,不如驻扎一旁,随时保持强大的威慑,让敌军不敢放心攻城,确是上策!此人年纪轻轻,与战阵之上冷静无比,出手便是敌之要害所在,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其人日后必定前程远大,况且还能谦恭抑己,胜而不骄,正方以后可与他多多走动,此人绝是值得一交。”朱儁一番长篇大论,使得李新诸将都是心悦诚服,称赞将军高见的同时不由也对刘毅这个年纪轻轻便声名远播的战将兴趣大增。

        “原来如此,公明受教了!”与此同时,徐晃也在问刘毅为何不兴兵入城,刘毅之言与朱儁的分析并无二致,徐晃也如李新一般深然其言,与大胜之后尚能冷静用兵,才是为将之道!

        安排好营中事宜,刘毅只带着张虎来到长社城中与朱儁及其麾下诸将欢饮庆功,宴上朗生平和的态度赢得了将领们的一致好感!同时此战之战果也已经统计出来,此战由于出击时机得当,又发挥了骑军天生的优势,共破敌一万有余,其中斩首四千,可谓大胜!汉军此前由于连败而低落的士气也因此战彻底回升。

      第九十一章 营前访客

        刘毅在长社城下突袭大败波才之后,黄巾军又数度准备强攻长社,奈何朗生麾下骑兵与长社成掎角之势,让波才总是如鲠在喉,不能尽力攻城,待得卢植亲领大军来到之后只得收拾人马,退与颍川,与汉军对峙。刘毅的用兵与波才的战略无不与那日朱儁所言别无二致。李新等军中诸将不由对老将军的判断和刘郎生的韬略更是钦佩。

        卢植来后自要问起刘毅当日如何厮杀,众人皆实言相告,将军也是击节赞叹刘毅时机运用之妙,骑军指挥之精!现在汉军士气大涨,在二位老将的率领之下不失时机的对颍川黄巾展开反攻,不过波才终是名将之姿,深知此时绝不可针锋相对,只是率领大军将营盘守得极为坚实,汉军几次强攻不下后只能选择与其对峙再谋良机。

        颍川被波才黄巾所占之后,各大世家纷纷随同朱儁汉军迁来长社暂避,因此此时的长社可说是士子云集,令刘毅心中极为兴奋,一旦战事有闲便立刻派人打探消息,寻访二荀与郭嘉、陈群等人。这样的人才能起到的作用简直无法估量,看看张虎就知。

        不过得到的消息也令他喜忧参半,郭嘉与陈群二人并无半点音讯,但荀家就暂居在这长社城中。刘毅闻报大喜,立刻备下厚礼上门拜访,接待他的乃是“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此时他也正巧待在家中。

        拜访的结果让刘毅大失所望,荀爽表面上十分客气,对他也是赞赏有加,可他却在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出了大世家对自己这种新进武将的一丝不屑。好在他心中也有一定的准备,虽说自己最近声名颇著,此番又大破波才与城下,可他的这些名声却不是被大世家所看重的,他们所看重的是那种累世传下来的人脉关系,便是乱世他们也希望家中的优秀年轻子弟可以投效这样的人物,在这点上曹操就是一个符合他们选择的例子,怪不得在历史上他可得颍川人才之盛!

        荀爽虽未名言,可与刘毅在言谈中已经明确无误的表达了这一层意思,这刘毅虽说勇冠三军、声名远播,可在他们眼中也不过就是个有点能耐的纨绔子弟罢了,没有丝毫底蕴可言!最终刘毅也没能见到他心仪已久的荀彧与荀攸二人,失望是当然的,不过门阀之见乃是当时社会的必然,刘毅的出身也决定了他在话语权弱小的时候是绝难得到这些所谓名门望族的青睐的,上党刘家与这些世家比较起来,在名声方面可是天差地远,说起来是汉室宗亲,可这个年头与刘玄德一般落魄的宗族并不在少数,虽然心中无奈,可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

        虽然受此挫折刘毅绝不会因此而放弃寻访人才,一来寒门士子中也有翘楚之辈,二来只要在乱世中建立一定的实力与威望,便可转变那些大世家的看法,眼下的自己还是过于弱小了一些。此次的冷遇更坚定了刘毅要建功立业的决心,小看我刘毅刘朗生的人以后一定会后悔,自己还是需要更强的实力去向天下证明他的崛起!

        不过此次拜访荀家也多少让刘毅有点憋闷,战场就成了他发泄的最佳之地,双方大军对峙,暂时都是无懈可击,他便每天带领士卒前往敌方阵前挑战,卢植与朱儁认为此举对于提升士气有益,对于刘毅的武勇他们知之甚详,黄巾之中根本就无抗手之辈,因此并不加以阻拦!一开始黄巾军还有人出来迎战,可被朗生斩了数人之后,波才心知再派人出战也不过是图降己方士气罢了,因此严令只要刘朗生来骂阵,所有将领一律不许出战,众将更是深以为然。

        对方老鼠不出洞,刘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以他的身份总不能天天去阵前骂战,无事时便在长社城中住处与张虎商议破黄巾之策,不过即使以张虎之能面对龟缩一团的波才黄巾军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良策!当然两人不会忘记打探洛阳城中的动静,据“天耳”回报,随着天子的病情逐渐恶化,何进与蹇硕之间的矛盾也摆上了明面,立嗣自然成为争论的焦点,奇怪的是张让与赵忠此时却是一起沉寂!当然由于前线战局尚不明朗,二人之间还保持着相对的克制,不过刘毅与张虎商谈之后一致认为一旦颍川战事有利于汉军,黄巾便难有所为,洛阳也会立刻陷入风云变幻之中。

        当然对此刘毅是乐见其成,自己远在颍川,正可置身事外,且自己所精炼的西园士卒也在自己身边,到时候就算朝廷有凋令也可以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此刘毅在派“天耳”详查洛阳动静的同时也让他们做好准备,必要时就把蔡琰与方仙儿接出洛阳而奔燕郡。

        这一日刘毅早起便往自己营中,近日并无太多战事,他在城中待着也是无趣,去军营中还可练兵为乐。与徐晃松了筋骨之后更是感觉浑身舒畅,这小子现在武艺进展的极快,一旦自己有点不小心还真罩不住,难道徐晃的武力会因为自己的来到而得到提升?可惜自己来了这个时代也没有带点什么道具来,想开个外挂都不成!

        正在这时,忽然营门巡视的士卒前来禀告,说是有客来访,找的正是刘将军。刘毅心中有点奇怪,在这长社城附近还有谁能来军营寻访自己?若是卢中郎的传令营门也不会不识啊。

        “好,便请来人去中军帐!”刘毅吩咐道,不管是谁见一见就知道了。

        “厄,来人说、来人说。”看这士卒的样子,那来人似乎提出了什么不合道理的要求,因此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你厄什么啊?将军让你去请就去请啊!”杨明急道。

        “那人要让刘将军出寨亲迎!”这传话士卒说完后如释重负。

        “来人什么身份,作何打扮?”杨明出言问道,什么人也要刘将军亲自出迎?现在除了朱儁与卢植,便是袁绍来刘毅也不必如此,这来者是何人,好大的口气!他还算是谨慎的,出言询问来人详细,那边徐晃与李铁牛二人面上已有不忿之色!

        “此人二十六七年纪,做文士打扮,长相并无出奇之处,可是口气却大得很,傲慢无礼,上来就叫我们通传,让刘、刘朗生亲自出去接他!要不是将军平时明令要善待百姓,我们就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将军的名字也是他一寒士可叫的吗?”看来营门士卒很是不喜此人,经过上次酣畅淋漓的大胜之后,刘毅在普通士卒心中的地位已然有若天神,感轻视将军就是轻视他们整营士卒,岂能不恼?

        “走,公明,咱俩去看看,什么人敢如此不把将军放在眼里?我直接把他绑、带来算了!”李铁牛高声言道。

        “胡闹,小心我以军法治你,早就说过无论如何不得对百姓动手,人家既然指名道姓要我刘毅出去,难道我还能怕了不成?”刘毅闻言反而有些兴奋,在他的记忆中,三国之中的确有不少“狂士”,这些人都是很有本事的,包括妄言丢命的杨修在内,至于能否发挥他们的才能主要是靠主公的手段,首先这器量就不能小了,想到这里,刘毅不禁对营门之人产生了期待,斥过李铁牛之后便往营门而去。铁牛与徐晃对视一眼,也是纷纷跟上,他们心中也对此人好奇不已。

      第九十二章 喜逢贤良

        到得营门便见来人乃是一青衫文士,长相普通,偏是眼角眉梢之间都隐隐透出一股倨傲之意,眼见众人前来也不上前相迎,只是冷眼相对。看得徐晃铁牛都是心中火气,可刘毅此时却是心思一动。

        “兀那文士,你好大的架子,竟要我家将军亲自出迎,还不上前参见?”李铁牛看这人样子就心中不爽,抢步上前出言道,谁知来人只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并不出声,神情之间竟还有点不屑,铁牛素性耿直,一时之间下不得台来,当即就要作色。

        “呵呵,军营之中皆是直爽汉子,先生不要见怪,在下便是刘毅刘朗生,先生今日来访,不知有何见教?”刘毅急忙一拉铁牛,上前抱拳躬身道,语气之中很是尊敬。颍川被黄巾占后很多士子都出逃相避,此人直接来找自己,必有所为,说不定就是个贤才!无论如何都该以礼相待,既然立志成为乱世霸主,自然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量,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反正礼下于人也并没有什么损失。

        “哼,到底是个将军,比营中士卒有礼的多了。只不过世人皆言刘朗生骁勇善战,纵横无敌,今日一见,虽不说是浪得虚名可也未见任何异于常人之处,看来人言确是不可尽信。”那文士看见刘毅持礼甚恭,态度也好了一点,不过一张嘴言语中对刘毅还有挖苦之意。

        “你这先生好生无礼,我家将军讨伐黄巾之时便是功绩卓著,后又在边疆大胜异族,扬我大汉军威,当今天子知其勇,才封为西园下军校尉!先生若是本地人当知前几日我加将军以少胜多,大破波才数万人马,长社才得保无虞,如此在先生口中也是浪得虚名吗?”与铁牛不同,徐晃可是读过书的,与刘毅结交后更是让他专注与兵书战策与诸多典籍,见这文士轻视刘毅他怎能不怒,便出言道。

        “公明不可无礼,先生此言必有深意,刘某身为汉将,讨贼定边乃分内之事,一些虚名也是人言相传,先生所说也不无道理!”刘毅急忙出言道,语气依旧是十分的谦逊。

        “好,此话才是我大汉军将应有之言,将军来此便是要讨伐黄巾,为何小胜之后便不思进取?颍川之士望朝廷大军如婴儿之望父母,如今却不能收复失地,岂不叫人寒心?”那人的语气有了一些好转,听了徐晃刘毅的一番言辞,眼中对二人也有点欣赏之色一闪而过。

        “诚如先生所言,我军来此自是要剿灭贼党,复我失地,奈何那黄巾将领波才极能用兵,非寻常可比;且敌军势大又摆出一副稳守之态,急切之间怕是难下,在下与卢、朱两位将军也是极为心焦!难道先生今日便是为此而来,若真如此便是颍川百姓之幸,毅愿聆听先生教诲,还未请教先生高姓大名?”刘毅听他语气觉得此人极有可能是来献破黄巾之策的,他不找卢植与朱儁却单来寻自己,难道有投效之意?如此一想他语气之中更见恭敬,上前深深一礼。

        “在下姓戏名志才,不过一山野之人,当不得将军之礼!本不欲多事,奈何心系故土,那波才虽是人多势众,吾欲破之却是易如反掌,久闻将军之名故今日特来相见!”那文士淡然道,提到波才时语气也很是轻忽,杨明与徐晃铁牛几人都是面露质疑之色。

        “原来是戏先生到此,刘某失敬了,能得先生指教在下何幸之有?军营内非说话之所,先生既有此意,不如往城中在下住处详议,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听到这个名字,刘毅心头更是一阵激动,此人可是曹操早期的谋士之一,历史上也给了他善谋划的评论,只是可惜此人因病英年早逝,其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过他死之后曹操问起替代者,荀彧立刻举荐了郭嘉以代其职,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此人的能力。如此人物来此,看情形还有相投之意,刘毅怎敢怠慢,立刻出言相邀,如自己可收得此人,正好可与张虎相得益彰!

        “既是将军相请,志才便随你一行!”戏志才出身寒门,虽有韬略却苦无进身之步,这个年代对于出身太过讲究,来寻刘毅也是听人指点,不过还是在语言态度上相试一番,想看看这个年纪轻轻的大汉名将气度如何?见刘毅始终谦恭有礼,听见他名之后更是喜形于色,虽未深谈,可这第一印象却是颇佳,因此便出言允可。

        “来人,备马,杨明、公明,我回府中有要事与戏先生相商,营中之事便交与你等!”刘毅交代了一下,自己则亲自牵出乌云盖雪,为戏志才持马坠蹬,态度诚恳之极。

        “志才不过一山野之人,岂敢当将军如此相待?”戏志才见刘毅如此待他,心头也是一阵感动,这刘毅年纪轻轻,声名颇著可却无一点飞扬跋扈之气,至少在气度上颇令自己佩服。

        “呵呵,先生勿怪,毅观先生颇为单薄,岂能让先生受颠簸之苦?这匹马乃是在下重金求购而来的大宛良驹,翻山涉水如履平地,自然要让先生相乘!”刘毅淡淡一笑,扶戏志才上马。

        “将军所言非虚,此马果然不凡!”戏志才上马之后便觉此马极为温顺,且行走之时毫不颠簸,不由出言赞道。

        “哈哈哈,先生若是喜欢,毅便将此马送与先生代步便是,先生万勿推辞才是。”好人做到底,看到戏志才的态度已经有了转变,刘毅立刻趁热打铁!果然此言一出,戏志才虽然未动声色,可眼光之中也有感激之意,当下打马与刘毅并行,奔长社而去。

        “这人到底是何来历?能得将军如此相敬?那‘乌云盖雪’将军平日里爱若珍宝,洗刷都不假手于人,今日此人不过夸奖一句,将军便要以此为赠,看来此人定非常人!”徐晃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出言道,营中将士无人不知刘毅对于自己坐骑的爱护。

        “将军做事颇有出人意表之处,此人说有破黄巾之策恐非虚言,若真如此,将军如此相待也并不为过。刘将军平日里对待这些文士都是谦恭有礼,张先生如此,如今这人又如此,只是不知此人能否与张先生相比!”张虎是全程参与营中将士操练的,他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与谋略都让三人心中钦服,故杨明才有此言。

        “呵呵,杨头,我看你是有点嫉妒将军如此待这位先生吧,铁牛是个粗人,可也相信将军看重的人肯定有本事。不说他,难道将军对我等差了吗?当日公明受屈,将军拼着受刑也要拳打那淳于琼,后校场所得天子之赏自己也是一分不要全部分与兄弟们;这次我手下阵亡了几个兄弟,将军更是已经派专人给他们家中送粮送金!我不管将军待别人如何,反正俺这辈子是跟定将军了!”李铁牛难得有这样的长篇大论,不过一看就是发自肺腑之言。

        “铁牛,看不出来你小子平时不会说话,讲起道理来还真有点本事,这话你是说对了,反正跟着将军打仗肯定是不会错的,其余事情也用不着我等操心。”杨明闻言笑道,徐晃也是连连点头,刘毅不光勇谋兼备,更是长于治军,又是待下极厚,营中将士又有谁不愿为这样的统领效死?只是他心中对杨明拿这戏志才与张虎相提并论却是颇为不然,张先生对他可是有教导之恩的。

      第九十三章 反间之计

        汉军与波才大军在颍川一线相持不下,双方都无短期破敌的良策,刘毅在营中练兵之时忽然有客来访,谈论之间此人竟是颍川戏志才,并言道有破波才之计,刘毅闻言大喜,立刻请戏志才与他同去长社住处议事,也以谦恭有礼的表现赢得了对方的好感,心中更是立定决心要竭尽所能将这个谋臣收至麾下。

        到得府中,张虎却是不知所在,刘毅急忙命人准备酒菜,自己则在书房中与戏志才对面而坐,先谈论起当前时局与兵家之事,志才见识高远,对答如流,更是让刘毅满心欢喜。待得酒菜上齐,刘毅亲自给戏志才把盏,并连尽三樽以表敬意之后方才出言道:

        “不瞒先生说,毅这几日也在苦思破黄巾之策,奈何那波才深通韬略,营盘守备的及其稳健,毫无破绽!除强攻外似无可行之计,若是强攻敌军人数尚在我军之上,绝非上策;可若如此相持下去对我军并无好处,毅百思不得其解,闻先生之言,心实喜之,还望先生教我!”

        “黄巾之乱,自中平始,由来已有四年之久,中间多有反复,自张角毙命之后便一度偃旗息鼓!不过四方多有贼军势力,作乱不停,今次乃其反复之最盛,将军可知现今对方之首乃是何人?”戏志才淡淡一笑,并不回答刘毅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近闻那张梁在青州坐拥号称百万之众,天下蛾贼都以其为首,此人当年便号称‘人公将军’,与张角、张宝二贼为祸一时,声望极隆,如今这波才应也是张梁麾下!”由于刘毅这只小蝴蝶的来到,历史也发生了一些轻微的变化,本该在广宗死于皇甫嵩之手的“人公将军”张梁却是逃得性命,隐忍数年之后又在青州聚齐号称百万之众,各地黄巾也一时有了主心之人,包括黑山贼张燕以及波才等在内的大小地方势力都奉他为主,一时之间声威极盛。

        “将军既知张梁之名,可知其人若何?”戏志才继续问道。

        “在下当年在卢中郎帐下多与张角、张宝交战,对这张梁却是不甚了了,听先生所言,倒是对其知之甚详?”刘毅答道。

        “张梁此人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他能为蛾贼之首不过仰仗其二兄遗望!不得意时尚能隐忍自身,如今坐镇青州,麾下号称百万之众,又是四方来投,怎能不志得意满?志才有一友人,当年被恶宦所害,妻离子散之下愤而投蛾贼意欲杀官报仇!因其素有勇力曾得张梁赏识,并手刃那恶宦得报妻儿之仇,后却是因得士卒之心而招此人所忌,差点便丢却性命,故大难不死之下便在山中结庐隐居,不问世事,因与志才乃是至交,其所见之事皆未隐瞒。”戏志才缓缓说道。

        “呵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生坐于颍川便对黄巾之事了如指掌,朗生佩服。想来先生既对那张梁知之极深,此条计谋必也是用在他的身上,在下当洗耳恭听先生之谋!”听了戏志才对张梁此人如此详细的叙说,刘毅心里已有所得,便微笑言道。

        “吾细听将军之言,对蛾贼战力少有提及,倒是对那贼首波才颇为推许。将军久经沙场,常与战阵之上扬威,素有知兵之名,想来能得将军看重之将也是不凡!志才也尝听人提及此人,多言其深通韬略、善晓兵机,为蛾贼之中难得的良将之才,若是此人去……”戏志才说道这里故意一停顿,眼光望向刘毅,似有问意。他这番话对刘毅的评价已经很高,比之在营门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若是此人去,则颍川黄巾便再多一倍也不足惧哉,先生若能设法让波才不能执掌颍川黄巾,则破敌复地之日就在眼前,先生也可因此而立下奇功!”刘毅接言说道,同时眼中更见期待之色。

        “将军可先造留言与黄巾军中,言道波此有不臣之心,欲率众投效大汉,目前正在与朱卢二位将军密议此事,故颍川一线汉军并无强烈攻势,只在拖延时间。那张梁虽用波才为帅,却不能尽信之,其身边必有张梁细作,到时将军还可请朱将军修书一封,言及此事,并与重要之处故意抹去些字迹,如此双管其下,那张梁对波才定会猜忌!以他秉性,必会换人以代波才之职,到时候蛾贼军心浮动便是我军破敌的良机。”戏志才堪堪道来,正是反间之法。

        “呵呵,这不是曹操抹书间韩遂吗?这么早就用上了?不过若那张梁真如戏志才所言,此计成功可能极大,自己与朱儁、卢植二位将军所虑者不过波才也,此人一去,颍川战事定无忧矣!”听了戏志才的计策,刘毅脑海中反复思量,觉得可行性极大,当下欣喜言道:

        “先生果然妙计,此番若能大破黄巾,收复颍川,先生实乃首功也!在下这便带先生去见过朱卢二位将军,详述此计,我料他二位也必会欣赏先生才能,到时上报朝廷,论功行赏,方不枉先生今日所献之妙计。”刘毅说完竟是欲立刻带戏志才去见二位主将。

        “将军前去便可,志才不过心念故土,此番一不求才,二不求名,只求能尽快击败蛾贼,归于家园!”戏志才淡淡的道,他话说得虽然平淡,但神色之中对于刘毅不居功的态度很是欣赏。

        “哎……先生恕过在下无礼,愚以为先生之言谬矣!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能空老于林泉之下?当今天下,变乱纷生,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以先生如此人才,谁能不敬,自当闻达与诸侯,以求留名与青史,如此方不负大丈夫之志!毅之浅见,先生以为然否?”刘毅见这戏志才似有出世之意,急忙出言说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