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因为平时不断的劳动,她们都是发育极为健康的,看着她们青春跃动的身影,我迷迷糊糊地的坐在那长条木方上,居然就似乎神识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她们翩翩起舞,在橡皮筋上跃动的身影,是如此深深的映入了我的脑海。谁也不知道,青春就这么悄悄的提前来到了。
第十八章 小花
等我回过神来,是被小华推醒的。
看到永蕙几个人女孩子已经不跳绳了,叽叽喳喳的和华园的姐姐梧园在一起凑合。
梧园拿着一叠鞋样,也坐在那边木方上,显然是要做鞋子。
那时候大家穿的鞋子,大部分还是自己做的,像皮鞋、高跟鞋都没有见人穿过。哪怕是解放鞋都难得一见,孩子们夏天干脆光脚的居多。哪怕是像梧园这种少女,都很难买一双凉鞋穿。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的女性,可能最早会的手艺,就是纳鞋底了。
她们这时候虽然也坐在木方上,不过是坐在右边她家阶前的那条。木方足有丈余长,而且是一整根巨大的木方。已经被人坐的光溜,不知道其年月。
我们虽然都住在同一个大宅里,不过我住大宅堂屋左边,是左边厢房的第一间。而她们家住在堂屋右边,也是右边厢房第一间。这样我们家门口实际上是对着的,算是真正的邻居。
堂屋门口为界,阶前都差不多,也都摆着木方,用两块很大的石墩架着,给大家平时坐。
梧园的年龄,按照乡里人的习惯,马上可以说对象了。之所以还没有说,那是因为她哥哥久园还没有找对象。但是纳鞋底这种事,平时是不能断的,不然出嫁的时候哪有鞋来压箱底。
不过这种情形不会维持太久了,因为听说她们家有计划,要在大槐树那边的山脚,就是挨着大土马路的边上,是要动手修新房子了。
那边的山脚有条大土路,就是顺着山脚蜿蜒而下,从隔壁的遥巨村而来,经过大院最早搬出去的一奶奶家,和我叔爷爷持净公家,最后经过粮食仓库,路过十九爷家和人凤家,然后和国道汇合。
所以这条土路算是一条主要的大道。
她家计划在路边起宅,修三间砖瓦房子,挨着她伯娘一奶奶家不过两百米。脱离了这栋古老的大宅子之后,算是村里新兴独立的院子,别人自然会刮目相看。
据说是为了给久园以后娶堂客用,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乡里人的规矩和愿望。不但因为有了新的砖瓦房,久园找对象堂客更好,就是她家几个姐妹也会让人刮目相看。
那个时候看脸的人比较少,一般需要身体健康的,而且必须是好生养的才行。像梧园这种女子,到时候找个好人家不是问题。那是因为她家有了余粮,是大宅里生活比较好的一家了。
梧园圆圆的脸蛋,身材高度虽然不足一米六,在那个时代里也不算很矮的了。虽然称不上是好看,但是也算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她也早早的就不上学了,平时在家帮着农活,闲时便做些鞋底和打些毛衣。
看着她们面前摆着一大堆的鞋样,想必一定是一家人,到冬天的鞋子都考虑好了。她们家人口那么多,真正要做鞋的话,还真不是个轻松活。
按照本家的辈分来说,梧园姐妹比我大一辈的,她们和牛爷唐八天是一房的。但是大家平时都住在一起,还是按照辈分来称呼的。她们平时也很亲和,可是今天我没有凑过去。
看着她们窃窃私语,我心里不知道为什么还在迷迷糊糊地。看着她们手里拿着的鞋样,我心里还是知道一些的,光是这样纳鞋底的话,做好一双鞋就要很久的时间。
我平时很难理解,但是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这样认为。因为还很少有人去买鞋穿,虽然街市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鞋子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买鞋除非是有各种大事,才会去考虑的了。
被小华推醒了过来,我心里其实有些懊恼。但是却没有出声,却也坐在木方上不敢动弹。想着刚刚自己做的那个怪异的白日梦,忍不住看向右边永蕙那边。
永蕙正好看了过来,她只是看了我一眼而已,可能看到我愣愣的样子,眼神里居然有些笑意。她奶奶曾经是我奶奶的丫鬟,虽然到了现代的社会,早已经没有了这种观念和想法,但是我们两家走得很近。
脑海里还浮现着她跃动的身影,白色的的确良上衣,裹着那满含青春活力的身影。她身材极为较小,却因为平时劳动的缘故,发育的还是极为正常。
按照如今时代的说法,就是这个少女发育正常,已经是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的美少女。她外表很是温柔,也在人前不会有太多的话语,所以这些小伙伴平时都喜欢跟在她的后面。
看着似乎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了前几天看的那个电视《卞卡》。
那是一部国外超长的电视剧,前些日子因为牛爷家里买了电视机,晚上大家必然是要去看的。
如今电视机也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我想他们聊得最多的,还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甚至那些中间所谓插播的广告。尤其在外国人的生活里,有太多的东西,足以令小村里的人感觉惊世骇俗。
开始大人们还不约束孩子们去看,毕竟是稀奇的新事物。后来因为看到一些情节,许多孩子们便陆续被家人骂的狗血淋头。
因为在那些外国电视剧里面,居然可以看到一些【创建和谐家园】的情节,其中就有国外的人,就在街上相互拥抱接吻。
这显然是不适合当时还比较封闭的山村,也是不容于国人的传统文化的。不但对成年人是个很大的【创建和谐家园】,就是我们年小的孩子,也耳濡目染的惊讶。
以前哪里见到过老太太穿花衣服的,还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
可是,可能因为我经常去看的原因,我居然比小伙伴们显得要懂事一些。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电视剧里面的情形,我既是好奇惊讶,又有些兴奋和激动。
虽然对我这个还没有太大知觉的小孩子来说,说不上提不起什么格外【创建和谐家园】。但是那些情节已经足以影响我,甚至是我的求知欲。因为听说我们这一年级里,居然有男女同学传纸条了。
虽然还只限于同学之间知道,可是他们之间的那种态度,让我们这些小小的同学很震撼。以前也没有观察过女同学的摸样,如今都会忍不住去偷偷看看她们,看看她们逐渐改变的体型。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跟着她们去牛爷家看电视,我心里都会有些期盼。此刻似乎脑海里还是她的影子,那青春灵巧的身影。
看着她胸前凸起的蓓蕾,自然知道她们是和我不一样。那是一种令人悸动的要窒息的地方,随着她轻盈的跃动而颤抖。虽然我心里朦朦胧胧,也有些紧张和不安,还是让我居然有些渴望的看着。
此刻我脸涨得通红,恍如做了坏事一样。我感觉到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许多,连小华都不敢看。
小华可能看到我不理他,以为我生气了,站在那里也有些【创建和谐家园】。可能是想到了晚上的事,还要和我一起去看的电影,诺诺的蠕动了几下自己的嘴巴,却最终没有说出话来。
我却一溜烟的突然起身,也不管小华的惊讶,闪身便跑回了自己家里。紧紧的用背顶靠着门,似乎害怕有人会跟进来一样,然后紧紧的关上了房门。
妈妈平时是有农活的,她很是勤快也好要强,虽然作为一个工人的家属,但是她一样勤奋。
这个时候妈妈一般干活没有回来的,我倒是不用担心。因为马上就是暑假了,妈妈一般不会管我,何况我平时很听话。
不说平时早上的饭自己热,就是衣物平时都自己洗。人家都羡慕妈妈好福气,她也每次看到墙上的奖状,和听到别人的称赞,而心里想必极为欣慰。
大宅子的房子是用青砖建的,可以说是真正的冬暖夏凉。如今正好是夏天到来,房里显得是有些闷热,我却感觉自己双腿更是凉飕飕的发寒。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隐隐记得自己当时一直盯着永蕙看。我不知道她们知不知道,她那已经发育起来的身体,似乎还在我眼前不住的跳动。
她们没有异样的眼神,虽然让我没有提心吊胆。可是我心中担心,万一被人知道了怎么办。越想心里越是害怕,这样偷偷的看女孩子,被大人知道了会不会挨骂?
在大人的眼里,我可一直是个乖孩子的。不但在学校里面成绩很好,就是在家附近的话,老人们和大人都说我好。
就这样纠结着,我以为自己吓尿了裤子,在那里傻傻了一会儿。幸好是自己洗裤子,我可是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遵循回家大便的原则,居然在路上拉了一裤子。
纠结着换了裤子,干脆便换了一身衣物,都放在木盆里侵泡好。出来居然看到小华还站在阶前,我便有些不好意思的过去,问他究竟是怎么了。
小华自然便说是担心我晚上不去,听说我一定会去的,便难得的高兴起来,说等下早点过来约我。我问他他妈妈会不会骂他,他有些低落的说他妈妈还是难过,还不太管他的。
我没有纠结于小华的事情,却看到永蕙她们几个已经不在了,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忽然感觉有些索然无味。
妹妹找哥泪花流
不见哥哥心忧愁
心忧愁
望穿双眼盼亲人
花开花落几春秋
啊,,,,,,
花开花落几春秋
当年抓丁哥出走
背井离乡争自由
争自由
,,,,,,
这首悠扬的歌曲在空中飘荡,著名歌唱家李老师的演绎,让许多青年人为之沉醉。
还没有进场去看电影,但是电影的主题曲已经四处飘荡。在雄威壮观的电影院前,已经围了不少的青年男女,青春的活力在这小村庄里跃动。
两个银灰色的巨大高音喇叭,即使远在几里路之外,都可以听到这里的声音。
往往都是在这个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汇聚过来,虽然不能都一一进场,哪怕是站在电影院外面听听,回去也足以炫耀一番了。
十里八乡的电影院,只有乡里的和钢铁厂的大喇叭,可以和我们村里的这两个媲美。这显然不但是村里人的骄傲,也是村里放电影这种大事的标志。
第十九章 湘民
小华果然早早的就来约我,我和妈妈也打了个招呼,她听说是叔叔约的,还是比较放心让我去。
有大人的允许才能出去,这是一般家庭的原则。我们两个人便沿着左边荷塘边的小路走,飞快的跑到电影院这边来了。
本来平时这种行动,肯定少不了小伙伴惠江的。可是上次小华的父亲出殡,他抢鞭炮把手炸伤了还没有好,他妈妈肯定不会让他出来。所以我们都没有叫他,省的挨他妈妈说一顿。
电影院挨着在村里的国道边,就建在村里支部这里,当然这里也属于村子的中间。这里以前据说是片黄土坡,在很多年以前成了坟地,后来到了人们当家做主的时代,又开辟建了不少房子在这里。
这是一栋很庞大的房子,说它庞大那是因为,就是放到后来我成年的时代里,也很少有建这么大电影院的。不但电影院本身很大,而且它还和周边的房子连成了一体。
本来两层高的房子,因为门脸修建成欧式风格,却可以赶上平常房子三层的高度。我以前就估计过,电影院前门到后墙荧幕,最起码有超过100米的距离。
电影院和村里有名的供销社,就在村委支部这个大院前门,一左一右的坐落在那里。电影院是新式的红砖建成,供销社是一半青砖一半土砖的老房子。它们成了村里乃至周边村子,一大有名的风景去处。
在那个靠物资分配生活的年代刚过不久时,粮票油票都还可以用的时代里。一个村子里不但有一个几个乡集中,作为储备储存物资的粮食仓库;还有不亚于乡里总社那般规模的供销社,实在是极为难得。
粮食仓库、供销合作社、电影院,成了村里人的三大骄傲。
电影院侧后面就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和供销社形成一个左右包围的格局。我记得这个院子当时已经属于村委支部,也是村委办公的地方。
这个院子十分庞大,我记得光是中间那个空坪,就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很多。院子里四周用红砖建了两米高的围墙,把电影院、供销社都连接了起来。
因为这里面不但有当时村里的支部,而且村里的一些重要现代化的工具,如大小型拖拉机等都停在这里。当然像那些时兴的冰棍厂、柴油发电机、磨碎机这些,也都在这个大院子里面。
电影院和供销社之间的位置,便是进大院的大铁门所在。这里是两扇巨大的铁栅门,虽然中间开有一扇小门,一般人也不是轻易可以混进去的。
乡里人比较朴实,但是也不泛一些想占小便宜的人。
把大院加上大铁门锁上,不但是因为这里面的财物公共,还因为这里是村委办公的地方,和拖拉机的储备油都放在这里。
据说这里是村里最早建成的,属于村里的物业之一。不但有着两层联排的红砖房,满满当当的上下足有十多间房。
如今分别罗列成了村里的重地,不但安放了现代化的一些设施,也成了干部们平时集中学习、开会,甚至决策的去处。
这里本来还有个学校,就是这联排红砖房的前身,它一直在发挥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村里以前独有的小学。后来什么原因被撤掉了,我当时是不知道,但是我记得应该是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
后来隐隐约约的听说,当年乡下任教的老师,大多数都是代课民办的。这些人属于文教办编外人员,工资其实也很低,但是架不住村村都有学校。
后来文教办为了节省资源,让周围四村学校合并,这边的学校便也撤了。
这所村里的学校撤了之后,这些剩余下来的房子,便成了如今这些设施的摆放处,也理所当然升级为村委所用。虽然不像后来时代会加上装修,那也是在这个时候最漂亮的了。
电影院有侧门开向这个院子,用于平时分流正门出入的人群。因为电影院平时不放电影的话,有时候也是村委召集村民开会的地方。这种豪华的待遇,整个十里八乡的范围,也只有乡里和钢铁厂才有。
据说这里的电影院座位数,仅次于附近钢铁厂的,和乡里的电影院一样。平时可以容纳近八百人的座位,真正是一家很大的电影院。
我们到这边的时候,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不过看到了电影院门口那巨大的电灯泡已经打开,五百瓦的灯泡发出耀眼的光亮。似乎周围几百米都在照射范围内,让人感觉与众不同。
这个时候的供销社门口,一般都会围着一些人。因为一些青年总会掏一毛两毛钱,买一些瓜子、花生、或者糖果之类的零食,和朋友们一起来分享。
既可以体现自己生活好了,也是向朋友们示好的最好时机。如果碰上男女朋友来的,那就更不要说了。因为这个时候没有结婚的男女们,很少单独行动的,都会叫上自己的闺蜜或者死党一起。
我却是不愿意围过去,因为我怕人看着我,让人以为我很嘴馋。其实小孩子那个时候,没有吃过什么零食,看着那些好吃的东西的时候,哪有不眼馋的。
不过家人长辈一直教导我,不要因为嘴馋盯着人家吃东西。就是有人给自己,也要客气的再三拒绝。如果实在不能拒绝的话,也要衷心的感谢人家。
为了自己小小的骄傲和害羞,我自然是没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