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下书网[www.xiashu99.com] 为您搜集整理提供湘信有鬼全文【创建和谐家园】!
《湘信有鬼》
作者:宝庆十三郎
内容简介:
湖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着神秘的本土文化,即使如科学昌明的今天,也有许多神秘的事情,无法用常理去揣度。......
第一章 儿时记忆
那是一座三进三合的大院,如今凌空俯览的话,恍如一块七字形的庞大建筑。虽然已经破败的很少有人居住,但是在刚刚经历那场巨大的浩劫过来的乡下,这里还是很多人的家。
这种结构的房子,本来应该是一处凹字形的建筑,一般说来都是出自于民国之后。这些房子极具传统建筑风格,是那个年代的人努力积攒的家业。
家大业大者,一般都会在细节处极尽奢华,就是一般的富家,都会想尽办法去堆砌。但是在经历社会变故,和经过改朝换代之后,大多数的原有主人已经湮灭,都变成了许多人公共的家。
在人人平等的时代里,大家都只能拥有一样的标配,这本来是这个社会最吸引人的所在,也是当年之所以能够改朝换代的原因。可是谁都不知道的是,在若干年之后,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差距。
因为这种平均,房子的主人当时不管在不在世,你所拥有的都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不管房子是谁的,能够平白无故的分一份给自己住,那当然是很高兴的事情。
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是过眼云烟。大院留下的一些遗迹,只能让后人去凭吊当年的辉煌。
老百姓很少会去回想这些东西,他们在意的是每天的油盐酱醋。就是身边有的这些值得回忆的东西,对于如今的他们来说,也只是属于每天生活里都不可缺少的用具而已。
老人选择了遗忘,年轻人缺少刨根问底的兴趣。如今老房子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看着这里慢慢的颓废逐渐消失。
尤其是在经历那场巨大浩劫的年代,本来这老房子还有些精华的遗留,或者是一些华丽的装饰,或者是一些雕梁画栋,如今都已经不知去向。
显然都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被大家硬生生的便都毁坏了,或者变成了一团火炬和灰烬。如今大院能够保留下来的,也只能是一些主体的结构,还可以供人住宿而已。
据说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我当然是不知道这些,隐隐约约从一些老人和长辈口里听到。
因为父亲是一个工人,偶尔会随着父母去工厂家属区住,来回的调换住宿,即使时间是很短,对大院那记忆,从小也是断断续续的。
在我的印象里,儿时大院的前面左右两边,原来是有杂物房的。不过我记事起,这些杂物房已经残缺,几乎上半截都被摧毁了。我后来敢肯定这些是被摧毁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留下的墙体高矮不一。
最重要的是有比较的,因为在大院不远的级别米之外,还有另外一栋近似的大院。据说那边大院的房子,就是这栋大院原来主人堂兄弟的。
两栋建筑的风格大同小异,而那一栋房子前面的杂物房,如今还保留的很好。
所以我小时候就很肯定,记得那杂物房的样子。看到那些只留下半截的土房,被一些住在大院里的乡人分别占用。
不知道是因为时代穷的原因,还是大家根本就不想再复原,杂物房一直就那样残破。他们就用一些树木搭棚盖住了上面,简单铺些稻草在棚上,下面的空间用来喂养牲畜。
对这些杂物房有印象,那是因为这些残破的房子原来有两层,上面有些地方没有了之后,还留下了一根一根相距不远的房梁。乡民空时便把一些稻草都塞在这些房梁上,储存着平时用来生火。
而这些稻草摞成的地方,便是孩子们小时候躲迷藏最好的去处。虽然地方小最终会被伙伴们找出来,甚至浑身被稻草须扎弄得浑身发痒,但是小伙伴们都乐此不疲。
幼时的时光便在这种嬉闹中快速度过,自此便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
大院之所以变成七字形,那是因为大院正面的右边厢房,已经全部拆除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和大门齐平位置的厢房,以及进来大宅院后面的房子。
至于什么原因拆掉了,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不过后来问过老人,也大多含含糊糊不知所谓。我想着可能房子分到手之后,有些人便私下自己处理了。
而大院左边厢房却还完整,就是左前的影墙都还保留着。
从这面影墙可以看到大院当年的辉煌,即使在现代人看来,这些老房子没有什么出奇,甚至已经看不出墙面上的壁画。可是当年修建的时候,可是花费了匠人多少心血。
左边的房子还保留的非常好,在我的印象里,我的爷爷就住在最外面,其中三间房中的两间,因为据说他是我们家族的长房长子。另外一间是爷爷的弟弟住,不过从我记事起,叔爷爷已经搬出去了,那房子一直锁着。
我对那间房子有很深的印象,那是因为在房子的二楼上有很多小人书,就是俗称的连环画,那些书是谁的到现在我都没有问过。但是那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不过那地方我想可能是叔爷爷私产的原因,加上他家已经迁到村里挺远的地方另住,于是这里一个月难得开一次。那也变成了我一个小小的奢望,就是开也是因为我那最小的堂叔。
堂叔顾经比我只大了三四岁,上学我记得也只比我高两届。他每次偷偷的开门进去,就是上楼也不是为了看书。让人惊讶的是他每次都很有成就的去找书,然后把这些书一张一张的撕下来,最后叠成四方的纸板,然后和小伙伴们玩打游板。
我虽然不懂事,但是小小年纪也会见风使舵,每次看到都会巴结这个小堂叔,因为可以混到那楼上去。玩游戏打游板的纸板有手板大,所以那些连环画逃过一难。
即使心疼那些书,但是可以混上那二楼去,这也是我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候之一。
许多年以后,当我已经成年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小堂叔顾经当初有多**和奢侈。因为那楼里有我们家族留下的书几百册,其中还有高祖留下的不少医学典籍。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些书,其结局自然可想而知了。小堂叔顾经很有成就的扫荡个遍,许多年以后他后悔莫及。
因为在那个时候,不要说一般人家里有藏书,乡下人家里就是有一两本书的,估计有一本都是家谱或者族谱,很多小孩上到小学就不上了,哪里来的书呢?
像这种能够有藏书的家庭,估计都是祖上有大学问的人家,可惜我们这些后辈都不懂。
大院左边前面的房子,和左边厢房连成一体的弄廊里,也是一个极好的去处。这里虽然也是黄土加糯米浆夯实的地面,但是不比后世的地板砖差,而且也会冬暖夏凉让人舒服。
平时弄廊这里也收拾的干净,毕竟这里不但是过道,也是我爷爷住的房门出口。我记得这里还有着一架老对坑,是乡人一直用来碎谷和处理杂粮的。
据说这把对坑极为有名,因为在解放前,这里发生过一件很有名的事情。当时我还小的时候,断断续续听到一段不太全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乞丐救人的事情。
小时候我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故事不管真与假,都是极为曲折和有**的,总是会令这些小孩做噩梦或者开心。我小时候的胆子很小的,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可能和成长的环境有关系吧!
<ahref=http://。qidian。com>起点中文网。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a>
第二章 乡村故事
我小时候是常常做噩梦的,不知道为什么,梦到最多的就是大院堂屋最里面的神主位。
那里是我们这个家族里供奉的神台,因为住在这里的,即使是分到的房子,也是姓一个姓的同宗。所以这个神台即使经历过一些事,也没有遭劫和动过,平时用来供奉家族祖宗牌位的。
那种深红的老漆,和黑底苍劲的宋体大字,小时候总是令我打寒。虽然神主位当年是用大红老漆刷的,可能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早就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了。
就是神台两边的对联龛,字迹都已经看不清了,但是就那么严肃的镶立在那里。大人很少对小孩子解释,只是告诉那里是不可以冒犯的,所以自小感觉那处挺吓人。
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这里总会是烛火通明。不知道是做梦还是心理一直想着,总感觉烛影后的神台格外阴森。当然还有那摆着蜡烛的供台,而且供台上还时常有几个牌位。
每次做梦让我毛骨悚然的就是,因为我时常都会梦到,那牌位上缠着几条花花绿绿的蛇虫。我即使到了大了之后,读的书多了,走的地方多了,也不相信那是仅仅只是幻想。
我隐隐记得一些因由,可能是我在某个时候,某天路过这里的时候,是真的见到过。这种念想让我一直挂怀,在那供台上的牌位,缠着几条花花绿绿的蛇虫。
虽然我也已经记不起来了,就是长大了之后,也更加追忆不到当时的情形,可是一直到上中学前我还做噩梦。
那时候还小,一家人住在大院,最怕的就是一个人去大院的堂屋,怕看到堂屋最里面的黑暗,和那高大阴暗的神主位。
不过让我很开心的是,大院里出来的小孩还是很多,小时候便多了许多朋友。
当然令我郁闷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居然是那上下几年时间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小孩。直到很多年以后,我弟弟妹妹们出生,但那已经是另外一个年代了。
小时候经历过很多事情,对于记事早的我来说,就是幼儿园的事情如今都历历在目,更不用说已经逐渐懂事的小学。
其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人,应该是隔壁村的一个老爷爷,之所以记得他,那是因为在这些后来的故事里,很多的事情都和他有关系。
在那个时候,最初我还不知道他的身份,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他。在很多年以后我偶尔得知,他应该算我爷爷外家的一个堂表哥,人家都叫他香三爷。
小时候大家的生活虽然不好,但是小伙伴们没有后来的补课,也没有无穷无尽的学习和课余爱好。有的只是乡下的单调和朴实,但满是乡土气息淳朴的童年。
虽然偶尔会和妈妈去父亲的家属区,平时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和爷爷奶奶住在大院。虽然爷爷奶奶也是分开住,可是毕竟都在自己身边。妈妈在我的印象里有些模糊,因为她经常去父亲那里。
小时候很多知识甚至爱好,都和香三爷有关系。记得香三爷和小伙伴们讲过很多故事,在我幼小的脑海里,印象却是如此的深刻和难以忘怀。
他每次都去我们村里边界的山上砍柴,那个时候砍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记得他一年四季都是一件洗的发白的黑色外衣,下面是一条老人穿的黑色抄裆裤。
虽然已经是满脸的褶子,可是那已经有些昏黄的眼神里,满是慈祥和和气。每次他砍好柴之后,都会在我们大院旁边的槐树边歇脚。然后小伙伴们便会围过去,大家都知道他会讲古。
那里不但有一株几个大人难以合抱的大槐树,还有一口岸边用青石砌边的池塘。大槐树硕大的树荫,遮盖了半边池塘,平时村里的人都会在这里歇凉和聊天。
因为路这边还有一口甘甜可口的水井,这口水井据说是我们村的灵脉,老人说水井下面有一条老龙,水井这里是它张开的嘴巴,而它的尾巴在几百米外的老石板塘口。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儿时的我们听的津津有味。
小伙伴们知道香三爷会讲古,一定是在某个时期,周围的大人看到了香三爷歇脚,便客气的和他打招呼。那时候大家的生活很单调,还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讲古是件有趣的事,乡下的大人便会吆喝一嗓子。
“香三爷,来一段古,说说上回那李元霸被雷劈死的那段罢!”
这个时候香三爷总会矜持一会儿,看到周围歇着的人都看着自己,便拿着毛巾往脸上脖子上擦一会儿。然后沉吟含笑着说道:“也好,就给大家讲一段吧!”
后来即使是我们小伙伴,也知道了香三爷的习惯。就是没有大人在一旁,只要看到香三爷在大槐树下歇脚,都会凑过去缠着他。
那个时候,我知道了李元霸、秦琼、尉迟恭,也知道了那些大奸臣严嵩、秦桧,更知道了崔莺莺和张生,还有那喜欢吃口红的宝哥哥,爱哭的林妹妹。让我们难受的,却是千古奇冤的窦娥和小白菜等等。
而最让我们又爱又怕的是,便是那光怪陆离的聊斋,那些鬼神狐怪的传说,好像都跑到了生活当中来一样。因为大人们对鬼怪深信不疑,即使那些上高级中学的少年们驳斥,说大人们迷信,大人们也坚信。
我见过一些和大人们争辩的少年,但是他们一般经验不足,拿不出什么证据来证明。最后大人们也多会敬畏的训斥他们,结果自然会不了了之。
我初始对这些事情有些将信将疑,心里很想寻找答案,那时候我的求知欲很强。可惜那时我太小也胆子太小,不说寻求这些答案,很快便被身边发生的事情震慑住了。
每年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是没有见到香三爷的,据说他平时砍了不少的柴,可以避过农忙的时候烧用。那时候乡下的田土都分到户了,家家户户都想地里多出一些产量,都在自己家田地里忙。
我们便想着香三爷那么勤快的人,一定是在家里忙罢。没有看到他小伙伴们也没有太奇怪,毕竟他还不算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邻居。偶尔想到他的时候,也会细细回味听过的那些故事。
让人难忘的便是,我们总会几个小伙伴扮演故事里的主角,上演故事里的情节。可能大家感觉我比较聪明,我演的最多的还是好人,这在我的童年里,自己感觉还是值得自豪的。
时间过的似乎很快,我们小伙伴都在慢慢的长大。
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记得村里和周围的人,在这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无忧无虑的生活学习着,忽然有一天,我听到一个奇怪的消息,说我同学秋儿的小叔叔,那个叫细脚的少年要死了。我当时很是震惊,对这个细脚后来印象不深,只知道他和我那个小堂叔顾经差不多年纪。
唯一还记得的便是,细脚小时候是个溜铁圈的高手。他总会领着一帮伙伴和小朋友,围着附近每个池塘边的小路溜铁圈。
我那小堂叔顾经自然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据说他们关系还不错。据说细脚是唯一一个,可以把铁圈溜遍整个周边池塘小路的人。
听到细脚要死了的消息,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另外一个和他有关的消息,却是大人们正在商量,要把大院右边石砌池塘边,那棵古老的大槐树砍了。
我虽然当时不知道原因,但是爷爷嘱咐我天一黑不要出门,更不要去水井旁大槐树和那池塘边。
不过我从大人言语中和眼神里,看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大家都在议论着,说细脚要死了和那大槐树有关系。搞的我很长一段时间,连那大槐树看着都很害怕。
这一晚,果然我又做噩梦了,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家睡。妈妈应该是去了父亲那里,据说我父亲有一种想法,妈妈当时强烈的反对。那是普通人的人不敢想的念头,但是我当时不懂那些,只知道他想出远门。
我只记得那一晚的我,缩在被窝里感觉哪里都怕,哭没哭我都不知道了,只是害怕的麻木了。最后迷迷糊糊地的睡着了,也被噩梦搞的一惊一乍的,就是早上还在害怕。
第三章 树精水鬼
这棵大槐树究竟有多少年树龄了,就是我爷爷这辈人也搞不清,因为他说他小时候的时候,就看着这棵大槐树有如今这么大了。
当然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不过这么巨大的树,就是几十年长一点的话,一般人也看不出来啊!
砍不砍大槐树,居然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
在那些天里,着实令乡民纠结。而且明显分成了两派意见,最后的结局我自然也不得而知。因为一直到我长大成人,大槐树还是在那里。
一派保持的意见就是砍!
因为这棵树有些血腥,不但在解放前民国时,吊死过革命党。而且一到月亮圆的日子,大人们说还有水鬼在树底下歇凉吸月精。
这次据说细脚就是在树底下撞邪了,才生病无法医治马上要死了。
细脚的父亲卓义明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在村里素有好评。他解放前是个长工,据说是给我们家族大户干活的,后来就留在了村里,解放后顺其自然成了我们村里的人。
卓义明的大儿子卓宜,据说是和我父亲一般年纪,也是个比较实在的人。不过我感觉他其实比较开朗,而且是个比较喜欢小孩子的人,这也是我时常去他家找秋儿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