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卫航用眼神瞟了一眼,示意自己小妹:老妈看着呢!
卫兰这才脸色一变,不过这丫头应变能力还不错,马上又顺手拿起一个,将张雪茹也拉下水,老妈子肯定不会说什么了。
“茹姐,你也吃一个,徐阿姨跟我老妈的手艺还真行。”变相地拍了个马屁。
这回,轮到张雪茹尴尬了。也明白这小妹的意图,顺着她的势也吃了,所谓有难同当嘛!果然,这回卫母无话可说了。
卫航赞赏的眼光看了一眼那丫头,暗道你丫头可以呀!
“来来来!都动筷子吧!”卫父又出来替自己女儿解围了。每到这时候,作为父亲都会挺身而出的。对这丫头的疼爱,明显是要超过卫航了。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看来这话有点道理。
“粉丝有点多了。”卫兰不大喜欢吃粉丝,将粉丝都弄到自己老哥的碗里。
卫母又是一瞪眼,这算是教训自己女儿的招牌动作:“就你话多,你倒是好计算,好吃的自己吃掉,不好吃的留给你哥。”
“没事啦!粉丝吸收了扇贝的鲜、蒜蓉的香、豉油的咸,我觉得好吃。”卫航倒是无所谓。
卫母也知道,这两父子都宠着那丫头,也就没有继续训话。
这情景落在张雪茹眼里,多少有些羡慕,以前,自己姐妹也是很受父亲宠爱,可惜父亲离开得太早。
卫母夹过一个好的扇贝,放到张雪茹碗里:“雪茹多吃点。”
“好,多谢阿姨!我自己夹就好。”张雪茹一愣,然后赶紧说道。
随后,饭桌上就聊到两家合作收购扇贝的事情。鉴于鲜贝运输不便,价格也有限,两家准备制作成干贝,然后由卫航负责销售,利润两家对半。
“好了,已经很晚。小航,你送雪茹跟你徐姨回去,路上小心点。”卫母这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儿子创造机会呀!
“不用啦!我跟我妈自己回去就行。”张雪茹赶紧开口。
徐静倒是没有说话,这事情她也是乐见其成,同样是千方百计替自己女儿创造机会。按照卫航目前的情况,她预测这家伙以后会成为富翁,女儿跟他是没有错的。
而且,不用多久,村里其他人家的闺女恐怕也会介绍上门吧?她女儿读书少,家境也不怎么好,没什么优势,这是她最担忧的。刚才都想过,怎么将这两个家伙生米煮成熟饭算了。
张雪茹跟卫航要是知道这妇女的想法,恐怕会目瞪口呆吧?
新书榜第三十九名,各位乡亲,我们还能往上破菊吗?全靠大家啦!感谢江南第一宅女妹子的鼎力支持!
第十章 干贝制作
第二天,村子依旧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各家各户出动。不少人在外面都有散工,但今天都没有出去。大家也不是傻瓜,只要在海里碰个好运,就比在外面干一个月好。
卫航家、老村长家,以及张雪茹家也很忙。唐大富三兄弟跟张雪茹母女一早就来到卫航家,招待大家还是昨晚的蒜蓉粉丝蒸扇贝,扇贝是昨晚处理好的,也还算新鲜。
唐大富他们三兄弟得知卫家跟张家的合作计划,心里都有些羡慕。这是一个长期的赚钱项目呀!可惜,自己家没有个年纪相仿的女子。如今,他们更加期待,卫航能找到长期稳定的订单。
吃了早餐,大家按照原计划分工合作。唐大富、唐大贵到别的村子收购,卫立信跟唐大财留在村子。张雪茹母亲跟卫航母亲收购扇贝,卫兰跟张雪茹协助。卫航也有自己的事,别人都认为是联系那个买家,所以都没有特意安排工作,任由他自己行动。
“你中午要到镇上去?”卫父不晓得这家伙要做什么。
卫航点点头:“是呀!昨天我网上订了些东西,中午就送到,但人家只送到镇街道。”
那些潜水工具都是加急的物件。为此,卫航还多出了些运费,三番四次叮嘱商家。
听到这话,大家也没有询问什么东西,都知道网购对这些年轻人算是家常便饭。卫航这次拉了那么好的单子,不就是网上搞的吗?他们心里感叹,现在科技真厉害,买东西都不用出门了。
上午,卫航准备帮助母亲等人帮忙收购,一些抬抬扛扛的工作还是比较适合他的。他也发现,自从融合了神秘海珠,自己的力气也大了许多,一两百斤的东西似乎轻而易举。
收购的地点自然也就是卫航家了。唐大富他们还没离开,就有人领着昨晚捡到的扇贝上门了。
“五婶,收获不错呀!”卫航提了一下,估计有三十多斤。
他用手翻了一下水桶里面的扇贝,发现不少还是珍贵的华贵栉孔扇贝,这种扇贝在南海比较多,也是最为昂贵的扇贝之一。相关信息,卫航昨晚就大致了解过。外面城市,这种扇贝价格在三十块一斤左右。当然,海鲜的价格在每个城市都会有变动,甚至还很大。
华贵栉孔扇贝也容易辨认出来,它的贝壳大,近圆形。左壳较凸,右壳较平。两耳不相等,前耳大,后耳小。最为奇特的,还是它的贝壳表面颜色会有变化。壳面呈浅紫褐色、淡红色、黄褐色或枣红云状斑纹。
那村妇听了,也很高兴。这些扇贝在家的时候就称过,有三十六斤,也就是一百八十多块。并不是信不过卫航,而是急着知道能赚多少钱。她笑道:“家里孩子多,所以也就比别人家多捡了些。”
“五婶,你这些扇贝的品质不错,我可以抬高一块钱一斤。又或者,将这些扇贝挑出来单独卖,给你每斤十块钱。”卫航也不好意思坑自己村的人。
村里人也都知道,那一类扇贝的确贵一点,在镇上能卖五块钱一斤。这次因为卫航这里统一收购,都是五块钱一斤,所以大家也就懒得挑出来了。左右挑出来拿到镇上也是五块钱,还浪费人力。
听到卫航的建议,那村妇就更加兴奋了。她连忙点头:“好,那就按照六块钱一斤吧!不用挑得那么麻烦。”
她虽然没读过书,但简单的算术还是会的。自己那些珍贵的扇贝也就那么三两斤,挑出来单价是贵了不少,但总体上就少了三五块钱。那三五块都可以奖赏给家里的小家伙了。也就只有奖赏到位,家里的小家伙才会努力帮忙。
对于卫航自作主张,卫母等人也没有责备什么。她们知道,这家伙虽然为村民好,却也不会做折本生意。
卫航称了一下,还拿出计算器当面按了一下。并不是口算能力不行,主要还是让村民安心,毕竟对这些村民来说,机器算得要比人精确很多,不会出错。
“给你两百二吧!”卫航也懒得计较那三四块钱,给她凑个整数。
“哎呀!那就多谢小航啦!嫂子以后生活不用愁了。”村妇最后一句话是对卫母说的。人家多给了几块钱,而且这次的确很照顾,所以说几句恭维话也很应该。
拿着钱,这村妇又匆匆离开,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如今,还是赚钱要紧。昨晚就赚了两百多,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随后,卫母马上按照卫航所说的方法,开始将这些鲜贝分类,然后处理,马上制作干贝。
卫航也是第一次做这个,不过他在网上看过制作流程,也就给大家示范一下。
他左手执扇贝,使它的右壳向上,然后用右手执刀从足丝孔深入两壳之间,把闭壳肌和右壳相连的部分和切断。这时贝壳即张开,把左壳去掉,随后将扇贝翻开,使肉体向上,把外套膜及内脏去掉,最后用刀将闭壳肌从左壳上割下。
闭壳肌取下来后,用海水洗一下,然后放入煮沸的海水中。海水还是卫父一早从海里拉回来的。待水又开后,取出来,摘除足部肌肉、杂质,再入到海水里洗一下,捞出来放在棚架上晾晒。
只要晒干,就是市面上的干贝了,很简单的制作方法。但偏偏这么处理过,扇贝的价格就会飙升。
“也不难嘛!就是晒干的扇贝。”卫母等人惊讶。村里也有人这么做过,却不清楚这就是干贝。一开始听儿子说一斤七八十那么贵,怎都没想到是这些东西,还以为需要添加什么香料之类处理。
“对呀!就是晒干的扇贝,顾名思义,干贝嘛!”卫航点头笑道。
世上很多事物就是这样,没有了解之前,总觉得很神秘。但眼见之后,才发现就是身边常见的东西,让人啼笑皆非!
“那行了,我们两个做就好。你们三个专门看着外面,负责收购吧!”徐阿姨开口道。这工作,比起磨豆腐轻松多了,也就是些技巧活。
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现在431收藏,新书榜33名。离下一个荣誉还有很远的距离,咱们任重道远呀!还是那句话,大家不要嫌弃麻烦,收藏投票!
第十一章 雇人
一个小时后,卫航就收购了三百多斤扇贝,卫母两个妇女根本就忙不过来。因此,张雪茹、卫兰也开始帮忙处理。
大家七手八脚,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扇贝处理好,放到晾架上晾晒。都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外面又来人了。这次更加夸张,人家直接用摩托车拉过来的,看那架势,少说也有两三百斤。
这家伙也是精明,一大早就到镇上去收购,直接扫荡。目前为止,已经收购了几百斤,拉回来的还不到一半。卫航要是知道这样,估计要晕过去了。
不单止他,村里还有其他三个家伙干着同样的事情。他们到镇上搞风搞雨,弄得市场上扇贝一时间货源紧缺。加上唐大富等人的原因,连大龙虾也是影子找不到,害得那些海鲜贩一头雾水,到现在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航子,帮我称一下吧!时间紧迫,我还有一半多没有拉回来呢!”那汉子朝卫航大声喊道。
“你跑到其他地方收购了?”卫航心里暗暗赞赏。与其自己去找,还不如直接到市场上找,赚个差价,也比自己找强,毕竟自己能力有限,三头六臂也捡不了很多。
“嗯!没错呀!还有几个家伙跟我一样呢!现在,镇上的扇贝都看不见了。不用很久,恐怕都运到你这里来。你没有看见那些海鲜贩的脸色,真是太精彩啦!一开始,那些家伙还想用三块五一斤收购,说最近扇贝涨价。嘿嘿!我们一到,他们一点货都收不到。”这汉子幸灾乐祸地说道。
他们在镇上的定价是四块钱,别的人一听,甚至连称好的货都变了卦,加上还是本地人,彻底将那些外地的收购商隔离出去。
卫航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拿出称。秤钩钩住沉重的蛇皮袋,扁担穿过秤杆上面的一个环,挂上秤砣。
“来,帮帮忙!”卫航招呼那汉子,帮忙抬一下。
这是古老的称,叫做杆秤,比较麻烦。千百年来,手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
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杆秤匠制作杆秤技术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做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选材,刨圆,到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杆秤匠对职业极为神圣虔诚,从不因操作失误而让秤短斤少两。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事物也将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电子秤的普及,则预示着杆秤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民族的符号。
卫航寻思着,什么时候弄一台磅回来才行,也不用那么累人。电子称更加方便,可惜电子称只能小数量称量,不适合他。磅称也不错,有法码,可以称用手不好拎的东西,直接摆上去就行。能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东西。
仔细调整好秤砣,使得秤杆两边平衡:“好,就两百七十六斤半。我先记个数,等你将其他的拉回来,咱们再一起算账。”
那汉子忙点头:“行,最后再算账,方便点。”
说完,也不叽歪,赶紧骑上摩托车,用脚忙地踩了几下脚踏点火。村子里的摩托车,几乎就没有一辆好点的,电子打火几乎都坏了个透,个个都是用脚踩着火。
“自己弄太累人了,我去找几个人回来帮忙才行。”卫航开口道。
卫母跟徐阿姨倒不觉得怎样,卫兰跟张雪茹看着几乎源源不断的扇贝,头皮都有些发麻。以后天天坐在这弄这些,估计会发疯的。尤其是卫兰这丫头,那是极力赞成自己老哥的做法。张雪茹还好点,毕竟到外面入过厂。厂里面的工作也是差不多,天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那是很无聊的。
当然,卫航这么做,其实也是不愿意看到自己老妈那么辛苦。反正请几个人不用花很多钱,乡下其他的不多,就是不缺廉价的劳动力。
另外,这些工作并不是重活,就算是老人家也能做。村里,可是不少空闲的老奶奶。她们尽管没什么力气,但手脚依旧灵活,论起经验,那更是无可挑剔。
“嗯!也好,你去找两个人过来帮忙吧!”卫母自然知道儿子为她们着想,心里欣慰,也不违逆他的意思。
卫航还没走出去太远,就又迎来一个村里的【创建和谐家园】,一手提着半桶的扇贝,一手还拉着一个小丫头。
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卫航当然认得,还很熟,可以说是以前的老同学,叫李燕婷,小学的时候一起读书。如今,已经嫁给他一个发小,也算是他的弟妹了。
农村的孩子一般关系都不差,毕竟大家一起玩到大。不过,卫航自小就比较用功读书,小的时候还被人笑话成书呆子,相对而言会比较少跟人出去玩。然而,同样比较沉默寡言的唐德辉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有次还救过卫航一命。
唐德辉不善表达,即使跟卫航也话不多。不过,却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别人对他好,他会加倍返还。读书也不多,或许的确是不喜欢学习,初中还没毕业就参了军。退伍回来后便结了婚,后来到市里当了个保安。
“航哥!你们还收扇贝吗?”李燕婷有点不好意思询问道。
“收呀!你们家的我就按外面的价格算好了。”卫航当然不会赚自己要好兄弟的钱。他抱起那怯生生的小姑娘,捏了捏那【创建和谐家园】的小脸蛋:“贝儿,还记得伯伯吗?”
“记得!上次大公鸡要咬贝儿,伯伯将大公鸡赶走了。”小丫头声音清脆地回答。
卫航随意掏出一张二十的,就塞到小丫头的小口袋里:“好啦!自己去买吃的,伯伯现在要出去一会,要乖乖的哈!”
卫航回来那么多天,也不是第一次塞钱给小丫头了。因此,李燕婷也不再说什么。她也知道,自己老公跟卫航是交命的兄弟,关系极好。平时,都快将这丫头当成自己女儿了。
“航哥,你要忙什么?”李燕婷略微好奇。这两天,这个大哥兼老同学搞出很大的动静,村里到处都是议论他的。
“没什么,出去找两个人回来帮忙。”卫航心不在焉地回答道。
李燕婷一听,眼睛一亮:“那用这么麻烦?我就有空,家里大嫂也没事做,我喊她一起来就好。”
经过昨晚的搜刮,海岸边的扇贝已经捡得差不多,所以干脆做个人情,过来帮忙更好。
卫航心思一转,点头:“也好,那就麻烦了。你将你大嫂一起喊过来,我一百块雇佣一天。”
李燕婷本是要将酬劳推辞的,但卫航直接跟她说,不要酬劳的话,那就不要过来了。他是诚心要给这个弟妹赚点外快了。
新书榜又前进了一名,请大家继续加把劲,助老村攻上去,多谢了!
第十二章 潜水器材
李燕婷当即赶回去,将自己大嫂也喊过来。陈金凤一听一百块一天,马上放下手头的东西,二话没说就跟着过来了。
家里的老父老母看着两个媳妇出门,心里极为开怀。他们知道,儿子都没什么本事,二子最大的幸运就是交好卫航。当卫航考上大学的时候,他们就预测以后他们家必受他的照拂。如今看来,果然不出他所料。
有了两个手巧的女人帮忙,果然轻松了不少。三个女人就是一台戏,几个女人就不得了了,都可以变成菜市场了。
卫兰将自己老哥昨天买的小布偶给了贝儿小丫头,外面的人叫它阿狸,女孩子似乎都挺喜欢。
小丫头自然开心得手舞足蹈,这个可爱的玩具,她以前在街道上见过,但妈妈不给她买,说没有用,还不如买点吃的,还能饱一顿。
拿着小布娃娃,贝儿再也耐不住,当即找其他小伙伴去献宝。小孩子都是爱炫耀的一群人,都喜欢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羡慕。而且伯伯又给了她零用钱,可以去买东西吃。当然,原来的二十块被自己妈妈拿走了,换了一张一块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