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渔夫传奇》-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回到小码头,大家一看,卫航三个家伙出去,就捞了些海草回来,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看来,一个人的运气总会有限的,卫航的运气明显是用光了。

      “航子,外面就找不到海蟹吗?你捞那么多海草回来做什么?能不能吃还是一回事。”有个叼着烟杆的老烟民开口询问。

      这种海草他们一把年纪都没有见过,更别说吃过了。因此,看到这,难免会有些疑问跟惊奇。

      反倒是何军跟曹达松了口气,看来不单是他们两个寡陋孤闻呀!有眼不识宝的人大有所在。大家都小看了这种海草,一想到那比大海蟹还要高三倍的价格,两人小心肝都是一颤。

      卫航笑了笑:“有呀!外面的更丰富。不过,大家可能看走眼了。这东西可不简单,别将它看成普通海草。”

      这话顿时勾起所有人的好奇心,心里都在疑问:难道这海草还很珍贵不成?比大海蟹还要昂贵?

      “喂!别卖关子呀!航哥你倒是说说,这玩意什么来头。”村里的一个年轻人开口道。

      卫航嘿嘿一笑:“这可是血珊瑚草,大家不认识不奇怪,毕竟我们以前没有潜到海底。不过,它的价格可要比大海蟹贵多了,一斤能卖一百块左右。”

      “哗!”

      小码头上一片哗然,目测船上几百斤吧?岂不是说,你小子出去一趟就几万块收入?这钱来得也太快了吧?

      “有没搞错呀!我看也没什么特别呀!”一个家伙真心有点妒忌了。

      卫航也不解释,招呼何军他们,将船上的血珊瑚草搬上来,几个人先扛回家。他们前脚刚走,其他人后脚就跳进海。刚才这种叫血珊瑚草的植物,他们也都看清楚,也想下去找一找。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唐家村,又引起一阵轰动,连老村长、村书记他们都惊动,纷纷往卫航家走去,想要了解了解情况。如果可以,他们想要让大家认识这种贵重的海草,以免以后遇到也错过。

      回到家,对于家里人的询问,卫航让何军他们解释,自己拿起电话联系黄经理。

      一回生,二回熟!卫航跟黄经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之后,两人也算是生意上的朋友。

      “老弟,这次有什么关照?”黄利生笑问道。今天有了那批大海蟹,他的批发市场终于没那么紧张了。

      而且,这批大海蟹深得顾客喜爱。首先,这些海蟹都是野生的,不是养殖那种。其次,这些大海蟹都是简单地捆绑,不像大多数养殖场老板,捆绑的绳子就有大海蟹那么重,这已经让很多市民感到不满了。

      “是这样的,今天收获了些血珊瑚草,想问问你有没兴趣?”卫航也不卖关子。

      “哦?那玩意似乎也不便宜的呀!你有多少?”

      卫航还以为黄经理感兴趣,当下大喜,赶紧说道:“四百斤左右吧!迟点再去看看。放心,这些质量都是很好的。”

      “老弟你的海产我当然放心。我的海鲜市场没有收购过这种海产,也不大懂行情。这样吧!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你跟他聊,那家伙是专门贩【创建和谐家园】珊瑚草的。”黄利生虽然自己不要,但还是尽量替卫航找个买家。

      “那就多谢黄经理啦!”

      “不客气,真要谢我的话,多给我弄些大海蟹。其他的,比如海参、鲍鱼等这些高档海产我也是大量需求的。”黄利生趁机给卫航加点压力。

      两人聊了一会,卫航就马不停蹄联系一个叫的老板。对方听说是黄利生介绍来的,有几百斤质量上乘的血珊瑚草,马上来兴致了。

      “卫老弟,你尽量再去找找,我马上派人过去收购。价格是一百上下,具体多少,还得到场看过之后,才能给你答复。”说道。

      两人商量后,卫航这才从冰箱翻出一个雪糕,自顾吃起来。

      大家见他这么淡定,知道事情有了着落。张雪茹的母亲等人还是不敢相信,海草也能卖那么贵。

      “那些血珊瑚草也放去晾一会,将海水弄干。”卫航对自己妹妹等人吩咐道。

      “小航,这个珊瑚草真有那么贵吗?”老村长等人终于赶到卫航家,进门就迫不及待询问,确认一下情况的真伪。

      “还有假?人家很快上门验货了。大家也看清楚点,以后遇到了就不要放过。当然,那些幼苗还是不要采集,挖绝种可不好。”

      其他人连忙走过去,仔细辨认这种珍贵海草,有些老人更是试图回忆,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的记忆。

      卫母、徐阿姨等人则是满心怀喜,对卫航要砸钱买大船也没了噌怪。以这家伙的赚钱本领,即使打了水漂,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她们不知道,卫航还举债五十万。要是知晓这个消息,恐怕得上一趟医院了。

      不久后,有电话通知,订购的潜水准备到达风岐镇,要求前去接收。何军跟曹达自发告勇,也就由他们两个出去,反正到镇上就这么一条路,怎都不会迷路。

      一共四套,是卫航后来订购的。到时候将拖网渔船开出去,不仅可以远海捕捞作业,还可以到更远的地方潜海。

      因为血珊瑚草的珍贵,再次引起大家出海的热潮,这些年逐渐沉寂的海边小码头沸腾起来。

      何军他们回来之后,卫航招呼上空闲的人,一起再次朝远海出发。途中,他们不得不感叹科技的重要性。换成机动渔船,二十分钟就能到达,这人工的木船大家使劲也得四十多分钟。这也坚定了卫航购买渔船的决心,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也有一些年轻人跟卫航一样,选择远出。但大部分人还是留在渔人湾附近,他们觉得出太远不合算,来回一趟就两三个钟,赶路的时间就占了三分之二,很不值得。

      一直到傍晚,大家才停下来休息。期间,卫航回来了两趟,载满了大海蟹、大龙虾、血珊瑚草等海产。其中大海蟹两百多斤,血珊瑚草百多斤,大龙虾五个。

      人多力量大!截止傍晚六点半,血珊瑚草总共收获了上千斤,其中一半以上是卫航的,其他人或多或少也有些,尤其是跟这卫航远出的村民,大多都有所收获。

      集中起来后,派遣的人也到了。一名司机,一名收购人员,开着一辆小型的货车。老村长等村干部也到场,欢迎对方前来收购。

      大家客气几句之后,开始说正事,先检验一下货物,发现果然是上乘血珊瑚草,给出了一百零五的价格。

      就这一项,卫航今天就收入了五万多,羡煞旁人。

      收购人员在卫航家喝茶的时候,看见一群女性在制作干贝,其中一种还是华贵栉孔扇贝,立即眼睛一亮。

      给大伙通报一下,我们目前两千四收藏,新书排行榜第七名,分类新书榜第一。这就是我们的都市乡土小说的骄傲,或许如很多人所说的,乡土小说为小众小说,读者少,也不怎么富有。但是我很负责地说,我们的兄弟却是最团结的,在没有网站推荐的条件下,能冲到第七名,这就是证明。最后,感谢奶茶的娃娃的打赏。

      第三十五章 干贝的利润

      那收购人员上前,拿起一粒查看,发现快差不多干了。看样子,应该是晾晒了两三天,再放两天就能达到标准。

      “怎么?杨先生对干贝也感兴趣?”卫航笑问道。

      张雪茹母女顿时打起精神,毕竟这才是她们跟卫航家合作搞得,要是搞砸,那就惨了。目前,她们已经全部身家砸进去,还跟别人借了一笔。乡里邻居也知道,张家跟卫航一起做干贝生意,还钱不难,所以才毫不犹豫地借给这两母女。

      姓杨的收购人员当即点头:“没有错,干贝也是我们经营的范围。不知道你们这些干贝有没预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公司也一并要了,甚至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

      卫航正要找销路,现在有人上门求购,那是最好不过了。

      尽管如此,但卫航还是得先问清楚价格:“不知道你们能开什么价格。”

      “是这样的,不同种类的,不同质量的价格会相差很大。也不瞒你们,我看你们的干贝质量很好,这才动了心思。这种是最贵的,我可以给九十块一斤,其余的每斤七十。”收购人员指着卫航已经分类的干贝说道。

      这些干贝制作好之后,他们收购回去,只要包装一翻,贵的可以卖一百六十多,便宜的也能卖到一百左右,利润空间很大。

      相关的价格卫航也了解过,这人给出的价格不算很高,网购他们最好的那种,半斤一份的也要七十多。但人家是全部收购,不用自己一份份贩卖那么麻烦。

      卫航还在沉默,张雪茹母女等人差点就要替卫航答应下来。这样的价格,已经超出她们的预想,还用犹豫吗?就连卫母也紧张地看着自己儿子,暗道:你小子不要太贪心,快答应呀!

      何军他们则是大为感概,原来钱是那么容易赚的。

      “既然前面我们有合作,那么干贝转手给你们也罢!不过,我提前说好,运输需要你们负责。”卫航三思之后,才开口道。

      “那肯定的,我们公司每隔段时间会派车下来,这个还请不用担心。”

      “合作愉快!”卫航伸出手去。

      “合作愉快!”

      两人手握在一起,大家才松了口气。张雪茹母女脸上涌现浓浓的喜悦,这比她们做豆腐卖强了不知多少倍。

      制作一斤干贝,需要三斤左右的扇贝。拿华贵栉孔扇贝来计算,收购三斤需要三十块,加上十块钱左右的人工,成本也就是四十块上下,一斤这种干贝的纯利润也就是五十,平分后,她们家所得就是二十五。目前,他们每天收购上千斤的扇贝,变成干贝也有三四百斤,也就是说,她们家每天收入就有七八千。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然,也还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比如说天气不好等原因让干贝质量变差,实际收入不一定达到这个恐怖的数据,但随着规模的加大,相信会稳定这个数据,甚至超越。

      Æäʵ£¬Ëý»¹ÊÇ¿¼ÂÇ©ÁËÒ»¸öÎÊÌâ¡£ÄǾÍÊÇÕâÊǰ´ÕÕ»ª¹óèο×Éȱ´À´¼ÆËãµÄ½á¹û£¬µ«Êµ¼ÊÉÏ£¬»ª¹óèο×Éȱ´ËùÕ¼µÄ±ÈÀýÖ»ÓÐÈý³É¡£

      尽管如此,但还是不得不说,做干贝比起唐大富等人收购大海蟹利润更高。

      有了这个好消息,晚上继续在卫航家吃一顿庆祝,卫航跟曹达到镇上买了不少好菜回来,一部分可以留在冰箱,让卫母等人终于体会到有冰箱的方便。

      唐德辉他们打过一次电话回来,表示已经交易成功。不过,他们准备跟原来的船员学习一天驾驶等操作。最后,则是提醒卫航,唐家村的小码头停靠不了这么大的渔船,需要另准备一个码头才行。

      饭后,唐德辉一家离开之后,卫航提出些许自己的看法,认为收购扇贝还可以稍微上调。

      “将一部分利润空间让给村民,我们吃肉,也要给其他人喝汤嘛!”卫航解释道。

      “应该的,不然赚太狠也怪不好意思的。”徐阿姨十分赞同卫航的想法。

      最后,他征求徐阿姨跟自己老妈的意见,拿出两成的利润,分别分给李燕婷跟她大嫂,以后就不提薪水这些了。这样做,一个是对唐德辉一家的照顾;另一个则是彻底将她们俩绑在一起。

      “也好,这样我们就已经赚很多了。”

      一直到晚上九点,卫航才送张雪茹她们回去。

      繁星点点,唐家村的夜晚特别漂亮迷人,这就是远离都市的好处。除了空气清新之外,星空一片明朗。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偶尔传来几声土狗的叫声,还有那大海轻微的涛声,显得格外的宁静。

      乡下的夜生活不丰富,很多人九点多就入睡。一盏盏灯光熄灭,与世无争的渔村静静地守着神秘的海洋。

      “快睡吧!别看电视了。明天修路,得早起点。”卫父对回来还开电视的卫航说道。

      没办法,卫航只好跑到房间上网,发现无线网卡的流量居然也用完,只好玩手机。习惯了城市十一二点的睡眠,这么早实在睡不着。

      孙旭成他们也是一样,呆在房间学习一些关于海洋的知识,都是卫航临时给他们准备的。曹达还打了一个电话回去,分享自己今天的收获,以及今后的发展。劝说他们老人家以后不用太节省,该吃的,该用的都不要委屈自己。

      远在贵.州偏远山区的曹大山夫妇,拿着儿子给他们准备的手机,轮流跟儿子讲话。这个手机是曹达充话费赠送的,款式早就过时,性能很差,但还是让这两夫妇当成宝贝。

      刚开始,他们还埋怨儿子浪费钱,听到是送的才释然。不过,这手机他们几乎没有打过,通常都是儿子拨回来的。

      两人匆匆忙忙说了几分钟便挂了机,他们从别人口中得知,外省的电话费可是很贵的。

      “这次,小达遇到贵人了呀!”挂了电话,曹父感叹一声。

      儿子美好的未来,让曹大山夫妇带着笑容入睡,梦见儿子开着小轿车,载着他们曹家的媳妇回来,全村人都是羡慕的眼光。

      ×òÌì´òÉ͵ÄÐֵܽãÃúܶ࣬·Ö±ðÓУºóíéäóò¡¢00wei¡¢Ó£ÃÎÍñ¡¢Ìì×å2¡¢anna0626¡¢ÎÒÊÇС°×555¡¢¿ì²¨£¬ÀÏ´å¶àлÁË¡£»¹ÊÇÀÏ¹æ¾Ø£¬ÇóÊÕ²ØÍƼö¡£

      第三十六章 修路

      清晨第一缕阳光从木窗照射进来,卫航就听见母亲催促起床的声音,然后传来小妹轻微的起床气。

      起床气大家都有,尤其是女性跟小孩子。总会耍耍脾气之类,赖在床上不愿起来。最明显的就是有部分人,明明调好了闹钟,但真当闹钟响的时候,模模糊糊摸到闹钟,一家伙扔掉的例子。

      小的时候,卫航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时候,老妈子总会进房间喊起床,虽然唠叨,却也不怕。最怕还是老子进来喊,一旦喊了两次还不起来,马上沉着张脸,对孩子的震慑力还是蛮大的。

      “睡得还习惯吧?”卫航出了房间,就看见孙旭成跟方振洗漱完,准备帮手准备早餐。

      “还好呀!晚上也算凉爽,比起我们以前在部队好多了。”方振回答道。回想起部队训练那段日子,至今还有点不堪回首,但是很充实,令人怀念。

      早餐是海虾粥,让卫航等人胃口大开。尤其是方振跟孙旭成,一连吃了好几碗,连说好吃。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渔村的渔民餐桌总会少不得各种海鲜。

      “好吃就多吃点。”卫母很开心。

      还不到八点,老村长就让大家在广场【创建和谐家园】,大家带上自家的工具,锄头、石锤、铁铲等等。他们虽然不是农民,但这些常用的农具,乡下一般都是具备的。

      这次修路,方振等人也参加,让村民看得更加顺眼了。

      “咦!你们村还有这种石磙?”孙旭成惊奇地看着不远处的一个大石滚,直径恐怕有一米吧!

      “应该是借来的,唐家村没有这东西。”卫航很清楚,自己村绝对没有这种玩意。

      说起来,石磙也是一种农具,北方农村比较多,圆柱形,两端有洞,使用时用特制方形架套在石磙上,用牲口拖拉着,因为两端大小不一,工作起来是作圆行轨道便于碾压已摆成片的麦子,谷子,使粮食脱离穗子。也有些地方叫辘轱。

      这个大石滚,可是村书记从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子弄回来,就是专门用来修路的,将石粉压实。不然,靠人力去夯实,既费力,又不能保证质量。只要拖着个那么大的石磙来回滚几遍,要多结实有多结实。

      这主意还是一个村干部提出来,立即得到所有人的支持。现代修路也有类似的机械,是一辆车推着一个巨大的铁轮。但那尊“大神”他们唐家村请不来,只能变通一下了。

      见人都到齐,老村长他们也不拖延时间,只要努力,一天足够,毕竟上百号人一起工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07: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