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清风明月枝头动疑是剑仙宝剑光》-第4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陈平安和宁姚走到廊桥南端时,看到一个梳着马尾辫的青衣少女坐在台阶顶,双手托起腮帮凝视远方,留给两人一个背影。

      杨家铺子后院,独自一人的杨老头收起烟杆,挥了挥手,把身边那些烟雾驱散后,说道:“放心,事成之后,答应会给你一个河婆的不朽之身,至于将来能否真正成就神位真身,提拔为一方江水正神,得看你自己的造化。”

      杨老头最后拿烟杆轻轻一磕地面,抬头望向小镇老槐方向,啧啧道:“树倒猢狲散喽。”

      三辆马车依次驶向泥瓶巷。

      大骊藩王宋长镜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这个侄子,为何偏偏要跟一个陋巷少年较劲,竟然连心结都有了。

      宋长镜笑道:“反正你和陈平安之间的这笔糊涂账,本王既然已经插手一次,就不会再搅和了,你自行解决。”

      最后宋长镜提醒道:“你和正阳山可以有私交,但是不要牵扯太深。”

      宋集薪乐了:“私交?是说那个小闺女吗?哈哈,好玩而已,谈不上什么交情。”

      宋长镜笑道:“只是好玩而已,就随手送出去一个养剑葫?”

      宋集薪悻悻然不再说话。

      马车进不去小巷,宋长镜也不愿下车,宋集薪便独自下了车,发现下雨了。目前仍是春雨淅沥,细雨朦胧,但是有越下越大的趋势。他快步跑入泥瓶巷,来到自家院子,推门而入后,看到稚圭坐在正屋门槛上发着呆。

      宋集薪笑着喊道:“走,公子带你去大骊京城长见识去!”

      稚圭回过神:“啊?这么快就走?”

      宋集薪点头道:“反正东西早就收拾好了,我屋子里两只大箱子,加上你那只小箱子,咱们家能搬走的想搬走的,都没落下啥了,早走晚走没两样。”

      稚圭把下巴搁在膝盖上,伤感道:“对啊,这里是咱们家啊。”

      宋集薪叹了口气,陪她一起坐在门槛上,伸手抹去额头的雨水,柔声道:“怎么,舍不得走?如果真舍不得,那咱们就晚些再走。没事,我去跟那边打招呼。”

      稚圭突然笑了,伸出小拳头使劲摇了摇:“不用!走就走,谁怕谁!”

      宋集薪提醒道:“那条四脚蛇别忘了。”

      稚圭顿时大怒,气呼呼道:“那个挨千刀的蠢货,昨天就偷偷溜进我箱子底下趴着了,害我找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才给我找到。箱子底下好几只胭脂盒都脏死了!真是罪无可赦,死罪难逃!”

      宋集薪开始有些担心那条四脚蛇的下场,试探性问道:“那蠢货该不会被你……宰掉了吧?”

      稚圭摇摇头:“没呢,暂且留它一条小命,到了京城再跟它秋后算账。对了,公子,到了京城那边,咱们多养几只老母鸡,好不好?至少要五只!”

      宋集薪奇怪道:“鸡蛋够吃了啊,为什么还要买?你不总嫌弃咱家那只老母鸡太吵吗?”

      稚圭一本正经道:“到时候我在每只老母鸡脚上系一根绳,然后分别系在那只蠢货的四条腿和脑袋上。只要一不开心,我就可以去驱赶老母鸡啊。不然那条四脚蛇蠢归蠢,跑得可不慢,以前每次都累死个人,只会更加生气……”

      听着自家婢女的碎碎念,宋集薪满脑子都是那幅行刑的画面,自言自语道:“岂不是五马分尸……哦,不对,是五鸡分尸。”

      宋集薪捧腹大笑。

      稚圭习惯了自家公子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见怪不怪,只是问道:“公子,箱子那么重,我们两个怎么搬啊?而且还有些好东西,该扔的也没扔。”

      宋集薪站起身,打了个响指:“出来吧,我知道你们躲在附近,劳烦你们把箱子搬到马车上去。”

      四周并无回应。

      宋集薪沉默许久,脸色阴沉道:“滚出来!信不信我去让叔叔亲自来搬?”

      片刻之后,数道隐蔽身影从泥瓶巷对面屋顶落入小巷,或是从院门外的小巷当中悄然出现。总计五名黑衣死士,在首领推门之后,鱼贯而入。

      为首一人犹豫了一下,抱拳闷声道:“之前职责所在,不敢擅自现身,还望殿下恕罪。”

      宋集薪面无表情道:“忙你们的。”

      那人始终低着头:“属下斗胆恳请殿下,帮忙在王爷那边解释一二。”

      宋集薪不耐烦道:“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叔叔会跟你们计较?”

      五人身形纹丝不动,站在院子里淋着小雨,死也不肯挪动脚步。

      宋集薪妥协道:“好吧,我会帮你们说明情况。”

      那五人这才进入屋子,三个黑衣人轻而易举地分别扛起箱子,首尾两人空手护驾,缓步走入泥瓶巷后,皆是飞奔而走。

      宋集薪若有所思。稚圭撑起一把油纸伞,递给宋集薪一把稍大的,锁上正屋门、灶房门和院门后,主仆二人撑着伞站在院门口,宋集薪望着红底黑字的春联和彩绘的文门神,轻声道:“不知道下次我们回来,还能不能瞧见这对联。”

      稚圭说道:“走了就走了,还回来做甚?”

      宋集薪自嘲道:“也对,混好了,回来都找不着人炫耀;混不好,看笑话的人又不少。”

      雨下不停,小巷逐渐泥泞起来,稚圭实在不愿意多待,催促道:“走啦走啦。”

      宋集薪点点头,两人一前一后走向泥瓶巷巷口。稚圭走在前边,脚步匆匆。宋集薪走在她身后,脚步缓慢。当经过一户人家院门所对的小巷院墙时,手持雨伞的宋集薪停下脚步,转头望去。他看着并无半点出奇之处的黄泥墙壁,怔怔出神。

      前边稚圭转头一看,忍不住埋怨道:“公子,再不走快点,雨就要下大啦!”

      伞下的宋集薪看不清表情,抬起手臂做了一个动作后,应了一声稚圭的召唤,终于开始加快前行。

      泥瓶巷外街道上的车厢内,大骊藩王宋长镜正在闭目养神。

      督造官衙署每日都会建立一份秘档,秘档由九名大骊最顶尖的死士谍子负责观察记录,上边所写,全部是“督造官宋大人私生子”的日常琐碎。今日与婢女去逛了什么街,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吃食货物,清晨朗诵的文章内容是哪本圣贤书籍,何时第一次偷偷喝酒,与谁一起去小镇外放纸鸢捉蟋蟀,因为何事与何人在何地起了争执,等等,事无巨细,全部记录在案。然后每三个月一次寄往大骊京城,被送到那座皇宫的御书房桌上,最后汇聚一起编订成册,被那个最喜欢舞文弄墨的兄长,亲自命名为“小起居录”从《小起居录一》到如今的《小起居录十五》一个十五岁的陋巷少年,十五年的点点滴滴,被人写成了十五本书。

      宋长镜来小镇之前,翻阅过那些全是无聊小事的书册,但是他敏锐地发现其中一本中间少了一页,显然是被人撕掉了。这应该意味着在宋集薪十二岁那年夏秋之际,发生过一场巨大变故。

      宋长镜来到小镇之前,以为是一场起始于大骊京城的血腥刺杀,牵涉到了某些连兄长也只能哑巴吃黄连的人物。但是宋长镜后来意识到,恐怕那一页记载的故事,对少年宋集薪来说,绝对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而且必然与泥瓶巷陈平安有关。

      宋长镜开始梳理思绪,这位难得忙里偷闲的大骊头号藩王,仔细回想两个少年被记录在册的对话细节,以及当时的场景画面。

      宋长镜睁开眼睛,掀起车窗帘子,先看到了那名撑伞婢女的纤细身影,然后是侄子宋集薪,主仆二人走向第二辆马车,三只箱子则都已经搬到了最后一辆马车上。

      宋长镜轻声道:“动身。”

      马车缓缓行驶起来。

      还没走几步,马车骤然而停,没过多久,宋集薪气急败坏地冲进车厢,满脸愤怒道:“你什么意思?”

      宋长镜问道:“你是说你那辆马车上的尸体?”

      宋集薪脸色铁青,死死盯住宋长镜。

      宋长镜神色平淡:“知道尸体的身份吗?大骊谍报机构有七个,本王掌控其中三个,主要是用以渗透各国朝堂、刺探重要军情和收买敌国文臣武将。国师绣虎掌握三个,主要是针对王朝内部的朝野舆情和江湖动态,尤其是需要盯着京城的风吹草动。最后一个专门负责对付山上修士,直辖于……某人。这座小镇共有九名大骊谍子,分别来自这七个地方,为的就是保证你的安危,绝对不能出现半点差错。”

      宋集薪沉声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宋长镜笑道:“这里头的弯弯曲曲,那人到底忠诚于谁,一大堆乌烟瘴气的真相,要本王给你讲清楚,估计很难,反正此人是死有余辜。不过你需要记住一点,现如今外人把你当作大骊殿下,视为了不得的天潢贵胄,他们面子上对你敬畏也好,谄媚也罢,你可以全盘接下,但是别忘记他们为何如此。”

      宋集薪冷笑道:“哦?为何?”

      宋长镜微笑道:“你以为当真是你有多重要?一切不过是因为本王待在你身边罢了。怕你记不住这件事情,所以借此机会,让你长点心眼。跟死人待在一起,很不好受,但总好过下一次需要本王待在你的尸体旁边。”

      宋集薪满脸涨红。

      宋长镜瞥了眼宋集薪,语气冷漠道:“下车。”

      宋集薪瞬间咽回了已到嘴边的话语,沉默转过身,咬牙切齿地恨恨离去。

      宋长镜等到宋集薪下车后,一笑置之:“就这么点道行,以后到了京城,还不得被那些掉了牙的老虎、狐狸们立马盯上,恨不得从你身上撕下几块肉?”

      这位藩王一想到要去京城,其实也很头疼。

      车厢内,反倒是那个死人最占地盘。

      宋集薪很不适应,倒是婢女稚圭脸色如常。

      宋集薪随口问道:“对了,稚圭,你带上咱们家的旧钥匙没?”

      稚圭疑惑道:“没啊,随手放在我屋子里了,我又不想回去。咋了,公子你问这个做什么?再说了,公子你不是也有一串家门钥匙吗?”

      宋集薪哦了一声,笑道:“我也丢屋里了。”

      三辆马车驶过老槐树,驶出小镇,最后颠簸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一路往东。

      经过小镇东边那道栅栏门的时候,在自家泥屋躲雨的看门人郑大风,双手笼袖蹲在门口,看着三辆马车,这个老光棍打了个哈欠。

      约莫半个时辰后,宋长镜沉声道:“停车!”

      宋长镜走下马车,后边马车上的宋集薪和稚圭都掀起车帘,两颗脑袋挤在一起,好奇地望向宋长镜这边。宋长镜摆摆手,宋集薪拉着稚圭赶紧缩了回去。

      宋长镜往前行去,不远处,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敦厚汉子拦在道路中央,那双草鞋和两腿裤管上全是泥浆。

      宋长镜一边向前走一边开口笑道:“真是没有想到,小镇还藏着你这么一号人物。看来我们大骊的谍子,真是不吃饭光吃屎啊。”

      这位藩王原本纤尘不染的雪白长袍,亦是沾满淤泥,靴子自然更是难以幸免。

      宋长镜最后在距离那汉子十步外停步:“既然没有一见面就开打,那就不妨说说看,你到底是要怎样?”

      连自家屋顶都被搬山猿踩破的小镇汉子李二,此时面对这位大骊藩王,哪里还有半点蹲在地上生闷气的窝囊样子,沉声道:“宋长镜,只要打过之后,你还能活下来,自然会知道答案!”

      宋长镜皱了皱眉头,李二会意道:“让马车先行通过便是。”

      宋长镜笑着点头,没有转身,始终盯住李二,高声喊道:“马车先行,只管往前。”

      李二走到道路旁边,让那三辆马车畅通无阻地过去。宋长镜一直等到马车彻底消失于视野,这才望向耐心等候的李二。此人境界比自己只高不低,不过两人差距有限。宋长镜毫无惧意,相反战意昂扬,热血沸腾,扯了扯领口。眼前此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绝对是一块砥砺武道的最佳磨刀石。宋长镜的直觉告诉自己,今天是死是活,明天是九是十,全在此一举!

      之前在小街上,雨水渐歇,宁姚转头看着气息平稳、神态从容的陈平安,虽然她内心不喜欢杨老头,但不得不承认那个老人,是真正的世外高人。

      “杨老头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宁姚停顿片刻,转头望向那座不起眼的杨家铺子。天街小雨润如酥,雨后的药铺,轮廓柔和,水汽朦胧,宁姚自顾自做了一些细微修改:“杨老头,很不简单。”

      陈平安没有听到两者之间的差别,只是嗯了一声,笑道:“以前只是觉得杨爷爷人很好,很公道,现在才知道原来杨爷爷深藏不露。宁姑娘,他应该也算是修行中人吧?”

      宁姚说了一句陈平安听不懂的言语:“有些像,但其实不一样,不过对你来说,没啥区别。”

      现在到了廊桥南端,大难不死的陈平安,再看那个青衣少女,心境也大不一样。

      青衣少女听到脚步声后,笑容腼腆地站起身,看到并肩而立的陈平安和宁姚,扎了一根马尾辫的少女略显局促不安。陈平安不敢再把眼前这个名叫阮秀的姑娘,当成普普通通的少女看待,当然,阮秀让他印象最深的形象,依然是“坐吃山空”四个字。

      阮秀看了眼一脸冷漠、英气逼人的宁姚,没敢打招呼。宁姚瞥了眼身材娇小玲珑却好生养的清秀少女,不太愿意打招呼。

      三人一起走下廊桥台阶,陈平安轻声道:“我听齐先生说,刘羡阳没事了。”

      阮秀使劲点头道:“醒过来了醒过来了,杨家铺子的掌柜看了之后,说是阎王爷开恩,放了刘羡阳一马,他才捡回这条性命。老掌柜还说只要醒得过来,就算彻底没大事了。我怕你着急,就想着第一时间跟你说,可我爹不让我走过廊桥……”

      阮秀絮絮叨叨,像一只叽叽喳喳的枝头黄雀,说到最后,有些歉意。

      阮秀其实有些事情没有说出口,刘羡阳醒过来后,她第一时间就冲出了门。她光顾着要告诉陈平安消息,压根就忘了她爹不许她进入小镇的叮嘱。只是她刚要从北端台阶跑下廊桥,就被她那个神出鬼没的爹拎住耳朵扯回去了。她好说歹说,才让父亲答应她坐在南端台阶等人。

      这并非情窦初开,或是什么儿女情长,而是油然而生的善心。当然,前提是陈平安这个家伙,没有让她觉得讨厌,相反还有一些好感,或者说是对陈平安的认同。这一切,是陈平安自身积攒下来的福报,点点滴滴。两人青牛背初见,陈平安愿意为别人下水摸鱼,事后左手伤口疼得抽冷气,也没觉得后悔;之后刘羡阳遭遇变故,陈平安又愿意挺身而出,担当起应该担当的事情……

      这一切,是少年陈平安长久以来的坚持,只恰好被阮秀撞见了而已。其实陈平安错过的,更多。比如鱼篓里的那尾金色鲤鱼,那条送给顾璨的泥鳅,还有那条四脚蛇,那些在陈平安眼前飘落的槐叶,等等。所有这些错过的福缘机缘,绝不会因为陈平安是个惜福之人,就被他抓在手里。

      陈平安和宁姚、阮秀三人走下廊桥,少年少女都没有意识到,一颗颗高低不同的水珠,悄然落入溪水。那些水珠,或是原本缀在廊桥檐下,或是聚在廊桥栏杆上,或是来自廊桥过道外缘的坑洼里,不一而同。最后它们都落入小溪,融入溪水。与此同时,杨家铺子积水众多、小水塘一般的后院,涟漪阵阵,重新恢复了浑浊泥泞的面貌,就像世间所有的后院。水面之上,立着一个浑身烟气弥漫的模糊身影,依稀可见,是一个面容不清的驼背老妪。

      杨老头对此见怪不怪,又抽起了旱烟,问道:“你看出了什么?”

      那道身影如一株水草,不由自主地“随水”摇曳,沙哑开口道:“那小丫头片子,好歹是咱们这儿下一位圣人的独女,身份何等尊贵,为何偏偏钟情于陋巷少年?”

      杨老头嗤笑道:“就这?”

      水上老妪战战兢兢,再不敢开口。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19: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