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是皇上对宣嫔的态度没有什么变化,正是因为没有变化所以才让人觉得奇怪,今天这事像是要印证什么似得。
皇太后的生日过完,没过多久就到了腊月,进入腊月也就是进入了一年的倒计时,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特别的重要,辞旧迎新。
一直到月中皇上依然没有什么表示,皇贵妃的心稍微的放松了一下,开始全心全意的安排过年的事情,而佟妃的心却沉了下去。
从腊月十七日开始皇宫里就开始放爆竹了,到了二十四日后,皇上从后宫经过每过一门,必鸣爆竹一声,自远而近,则知圣驾已至乾清宫。
到了二十六日,皇贵妃就组织人手开始在皇宫各处张挂门神,所挂门神均先装裱在安有铜饰件的框内,在粗绢或布上绘制,用黄绫沿边。由工部、内务府督同匠役人等张挂。所绘门神有四种,即金武门神、五谷丰登文门神、福寿双全仙子门神、童子门神等。
除了挂门神还要挂上春联,春联以白纸或白绢书写,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这个时候皇宫里挂着的春联都是用满语写的。张挂春联,无疑给年节创造了一种氛围。
诺敏张罗着自己的人将屋子重新收拾了一下,应应景看着喜庆多了,胤祦和泰芬自腊月一来就没有穿过红色之外的衣服,大红色的童子衣配上白白胖胖的小宝宝,那真是可爱到了万分。
最让诺敏有些意外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年她升了级,今年皇上给的赏赐比去年多多了,要知道她去年可是生了龙凤双胞胎,但过年的时候得到的赏赐可没有今年这么多,这让诺敏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还没等诺敏想通了,苦逼的事情来了,除夕来了。
除夕这一天一大早,诺敏梳洗过后饭都没有用就赶去重华宫,然后就在那里傻坐着等待太皇太后、皇上和皇太后的到来,等着她们都到齐后,大家才坐下一起用早膳。
早膳一般有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花样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团圆年饭要于申正也在重华宫举行,晚宴因为要宴请宗室所以一般都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
普通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皇家自然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节,才特许后妃们陪宴。除夕夜也是宫中帝后妃嫔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使威严的帝王之家也显露出难得的家庭温情,共享天伦之乐。
清朝的年夜饭要上齐108样菜式,表示来年吉祥如意,大家都是一人一桌,基本上都是满族的传统食物。大宴桌上的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式荤素甜咸点心,有冷膳,有热膳,共六十三品,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但海鲜极少多是关东能打猎能打到的肉类。
大菜之外有果钟八品,小吃分东西排列。皇宫中的规矩,各个嫔妃都有自己的饮食标准,平时单独开伙。但是年夜饭,妃嫔们也有幸来陪皇上吃饭。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还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热菜点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为瓷碗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鼓乐声,皇帝和妃嫔入座。太监们先给乾隆进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对盒”即两盒合一,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皇上的对盒是两副,左一盒为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为燕窝鸭腰汤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接着,太监们给嫔妃们送汤,虽然也用对盒,但数量减半,每人一副,内装粳米膳一品,羊肉卧蛋粉汤一品。而且也有规矩,按照等级送完一个,再送第二个。
诺敏瞧着桌面上的吃食,一点胃口都没有,这一天都在太皇太后皇上等人的眼皮子底下做事,根本就没有偷奸耍滑的余地。更不要想着什么提前吃饱什么的,一天的时间耶,提前吃饱什么的根本就不科学。
荤菜并没有什么被油冷飘白的情况发生,但这些荤菜之前都是用火炉煨起来的,炒菜都变成炖菜了,一点让人吃的**都没有。诺敏挑了几个点心吃,又喝了几口汤,这个时候也不管什么味道了,能吃得下肚填饱肚子就算数。
汤品用过后,奏乐停止,开始转宴。所谓转宴,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陈设(花瓶、筷子、果盒除外),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
转宴之后,摆酒宴。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在丹升大东乐声中进第一杯酒,后妃接次一一进酒。酒后进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祝颂之乐奏起,家宴始告结束。
年夜饭结束后,皇上下令把好菜甚至连盘子、碗、碟子、勺子、筷子一块儿都赏给亲近的大臣和亲王、郡王们。
年夜饭后,还不能散场,大家还得一起观看“庆隆舞”。
“庆隆舞”作为最具满族风味的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年宴上的保留节目。“庆隆舞”又称“马虎舞”,是满族早期的民族舞蹈。该舞蹈分两方阵营,一方舞者头戴兽面具,身披兽皮,扮作动物;另一方舞者身着满族服装,扮作狩猎者,后来狩猎者的服饰变成当时八旗的服装。舞蹈的结局,通常是狩猎者成功猎取动物。
你以为这就完了?
做梦去吧!
除夕按照习俗都是要守岁的,民间这样皇家也不例外。民间元旦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然而在皇宫里,元旦子时的时候皇上要在正寝宫中朝祭夕祭神位前点香行礼,祭祖礼佛,要到夜里三点结束一切祭拜仪式后才吃饺子。
跟着皇上祭拜完后,大家一起吃饺子,等着饺子吃完后,才可以散去了,而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凌晨四点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凌晨五点大家就得起床,先去承乾宫给皇贵妃请安,然后依次去拜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紧接着还要在太皇太后的带领下去坤宁宫祭神,等着祭神结束后,又要在皇贵妃的带领下去给皇上行贺礼。
因为这一天又是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那是出不得半点错误的,一旦出错那就是被人在史书上记上一笔的节奏,稳妥妥的一辈子的黑历史。只睡一个小时就起床,日后一直精神紧绷着,亏得这样的日子一年也就一次,要是多来几次,恐怕没人会受得了。
第67章 洋十三行
过完最苦逼初一后其实也挺忙的,不过这个忙就和诺敏等人没多少关系,之后的朝贺等等那都是太皇太后、皇上、皇太后和皇贵妃的事情,诺敏她们还没有资格参加。
等到初四,在诺敏满心的盼望下魏氏和尼莽吉先去承乾宫拜见了皇贵妃,然后就到诺敏的永寿宫来了。
今天是宫妃召见亲人的日子,不过这个权力也只有嫔位及以上的宫妃才有,那些答应贵人什么的除非皇上开恩或者是怀有身孕,不然可能到死一辈子都不能见到亲人一眼。
这算是诺敏入宫后第三次召见亲人,第一次是她怀孕的时候,第二次是行嫔位分册封礼的时候,第三次就是眼下的这一次了。
“额捏不必多礼,快坐下。”诺敏拉着魏氏和尼莽吉在火炕上坐下。
魏氏一边坐下,一边打量着诺敏的位子,上次她入宫这屋子还没有这么富丽堂皇,如今大封册礼已行,诺敏这个昭嫔就是名正言顺的了,很多嫔位分才能享受到的东西,她已经能享受到了。
收回眼神,魏氏一脸欣慰的看着诺敏说道:“小主在后宫里过得好,奴才这个做额捏的也放心了不少。”中秋节之后的那段时间,魏氏可是担心的不得了,前段时间入宫来拜贺时间短旁边又有人看着,魏氏也不敢对诺敏说这些知心话。
诺敏微微一笑,这富丽堂皇之下的悲凉和累累白骨却是旁人看不见的“妹妹的婚事,额捏可筹备好了,前段时间皇上又赏赐了我些东西,我瞧着有些还不错,准备给妹妹做添妆了。”
今年大选尼莽吉是参加了的还很幸运的被指了婚做嫡福晋,是宗室的一个透明闲散宗室,这人诺敏上辈子没啥印象,这辈子因为尼莽吉被指了婚特意的去打听了一下,这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六子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第五子辉兰的第三个儿子纬锡。
往上数两辈人这家子还是大清牛逼逼的存在,可谁让辉兰是庶出而且没本事又不讨人喜欢了,更让人崩溃的是这货还是一个风流的种子处处留情,好在他还有些眼神没干出坑全家的事情。也就是因为这样等着济尔哈逝去分家后,辉兰一家就落寞了,成为了宗室小透明的存在。
比起上辈子康熙被德妃乌雅氏的亲妹妹赐婚的对象,那肯定是拍马都比不上的,纬锡虽然因为自幼丧母活在继母的【创建和谐家园】下没学他阿玛,可也不是有什么本事的人,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如何能和人家钮祜禄氏嫡枝的嫡子比。
要知道如今宫里面的皇贵妃和未来的温僖贵妃那都是庶女,钮祜禄家和佟家结亲都是让自家的庶子娶的佟家的嫡女,上辈子若不是康熙偏心乌雅氏另外也顺便限制住钮祜禄家的势力,如何能让一个刚刚抬入汉军正黄旗包衣嫁给钮祜禄家的嫡子还是嫡福晋,那真是[哗]狗了,这也不怪大家后来那么拼命的弄死德妃的子女。
因此像尼莽吉这样的指婚才是正常的门当户对的。
诺敏上辈子对纬锡没啥印象,应该说对那一家子都没啥印象,要说这指婚的人和家世都不怎么样,可诺敏家到底是才抬旗的包衣,能有这么一门婚事在外人面前还是诺敏家高攀了。
说起尼莽吉的婚事,魏氏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小主放心奴才都准备妥当了,小主在宫里得些东西也不容易,咱们家又不是没那些路子,皇上赏赐小主的那些东西,小主还是自己留着好。”
“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也就布料首饰之类的,我一个人也用不完,妹妹嫁的好歹也是宗室,日后拿出来撑撑场面也好。”诺敏笑道。
她说得可是实话,从她成为皇上的女人后东西就没少收过,尤其是之后生了龙凤胎被册封为昭嫔后。有些东西不是能赏赐给底下奴才的,有些东西也超过了她能戴的位分,与其放在箱子底发霉还不如拿给尼莽吉做嫁妆了。
既然诺敏坚持魏氏自然不会再说什么,反倒是尼莽吉有些不安的说道:“小主不必如此,额捏准备的嫁妆够多了。”
万琉哈家真心不缺钱,缺的是地位,这次家里三个姑娘入宫大选,其他两个都被撂了牌子自行婚嫁,唯独尼莽吉被指了婚。别看男方家底人品如何,就看人家头上的那个宗室光环,尼莽吉这可是高嫁。因此不但托尔必和魏氏这个两个疼女儿的要给尼莽吉弄出一份丰厚的嫁妆来,就是其他亲戚家添妆那也都是好的,拿出来做嫁妆都没啥问题。
“你我是姐妹,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有些东西我一时半会儿的也用不上,若是日后有我运气用上的那一天,指不定有更好的了,这些东西放在我这里也是压箱底,倒还不如物尽其用了。”诺敏这话绝对是真心的。
尼莽吉的婚事对于她自己是一件大事,可对于诺敏和万琉哈氏一家子来说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了,打发尼莽吉去一旁的侧殿看望胤祦和泰芬后,诺敏才和魏氏说起正事来。
诺敏要说得正事就是未来广州十三行的事情,十三行是【创建和谐家园】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
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道光二十二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
据说十三行起源于明朝,不过对于这方面的事情诺敏并不清楚,她只知道等着康熙收复了台湾开放海禁后,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在这样的政策下洋行顺势而已,当时经营华洋贸易二者是不分,也就是说外国人来大清卖东西要经过他们的手才有人敢买,同样的外国人想要买大清的东西也只能在他们这里买。
¸éÔÚºóÊÀÕâtmd¾ÍÊÇ¡õ¡õÂãµÄ¢¶Ï£¬Ò²¾Í²»¹ÖÈ˼һáÔÚ¡¶ÄϾ©ÌõÔ¼¡·ÕâôÑÏËàµÄ¶«Î÷ÉÏ»¹ÌØÒâµÄÉÓÉÏÊ®ÈýÐС£
一个内务府包衣群体为了利益日后都能胆大包天的将大清的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就更不要说那些富可敌国的十三行商人,他们狡兔三窟,让清朝乃至后来的民国大中华都没法彻底的剿灭他们,还天高皇帝远的私下配有武力。
然而这样的一个有着巨大利益牛逼的团体事实上在如今这康熙十七年的时候混得其实并不怎么样。
原因有三个。
第一就是台湾这个关键的地方如今还在郑家人的手里,还没姓“清”,因此大清如今执行的还是“闭关锁国”的政策。
第二按照大清的规矩旗人是不许经商的,如今距离清朝入关也没多久,当年旗人入关烧杀抢掠得来的财富还没有被败家子们挥霍一空,暂时没有缺钱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注意到银子的重要性了。
第三重农抑商是【创建和谐家园】千百年来不变的习惯,满人也学到了这一点,在加上他们如今还有钱,又自诩自己是满人高【创建和谐家园】一等,自然是瞧不上这些商人了。
什么时候这里面的巨大利益被人注意到了?
也不久,等着太子胤礽大阿哥胤褆等人长大开始争夺皇位的时候,为了“招兵买马”银子是不能缺的,可他们再身份尊贵也不可能空手变出银子来呀,不可避免的就走上了一条【创建和谐家园】受贿的路子。
最初这些人的目标都是在盐商茶商这些自古以来都是肥肉的人身上,可盯着这块肥肉的可不只是康熙的阿哥们,宗室的王爷朝廷上的权臣重臣同样也盯着这里,甚至于时间还比这些阿哥们早,没人会嫌银子少。等着他们注意到十三行巨大的利益的时候,这其中可有差不多近二十年的时间,诺敏记得当时的十三行已经自成一派可不是谁都能插手进去的。
想要夺嫡招兵买马是不可少的,哪怕就是历史上过得最寒酸最苦逼的胜利者雍正皇帝胤禛童鞋,他在没登基前也收了几个幕僚,没钱能养得起幕僚吗?光凭一句口号,谁会忠心耿耿的跟着你干呀!更不要说暗卫血滴子什么的了。
万琉哈家之前在内务府里任职油水刮了不少,说没钱那肯定是骗人的,可这些钱财不可能全部都拿出来支持诺敏他们母子夺嫡,而且那些钱财搁在其他地方是多,可搁在夺嫡这个巨摊里简直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与日后看别人眼色,还不如自己发家致富了。
诺敏知道十三行未来是暴利的存在,自家如今又有了地位,那是必须参合进去的节奏呀!日后有了十三行源源不断的钱财运输过来,自家儿子也不会面临上辈子胤禩的尴尬局面。
和魏氏说了十三行的事情,虽然如今离皇上打下台湾还有段时间,可为了不突兀不让那些广州的本地商人有群起排除的举动,如今就该趁着这兵祸不断的事情趁乱将自家的商行建立起来。
身处于宫中诺敏是没有什么现银的,不过她手上金银器宝石多,借着这次给尼莽吉添妆的名义倒是可以偷/渡一些出去,再加上家里筹集到的银子也差不多了,前期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目的也就混个脸熟。等着有资格让他们家商行的船可以下海去南洋后,那肯定是要鸟枪换大炮的节奏,诺敏可没有忘记在文学网看见的那些“皇家军队海盗”的故事。
第68章 真心话
十三行的事情关乎诺敏日后所有的大事,有钱能使鬼推磨这道理在哪里都能行得通,她那是对着魏氏叮嘱了一次又一次,就怕他们没有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在得到魏氏肯定的回答后,诺敏才依依不舍的让人抬着她给尼莽吉的添妆目送她们出了永寿宫。原本心情不怎么好的诺敏,在看见了后殿住着的庶妃苏氏那羡慕嫉妒的眼神后,心情莫名其妙的好了不少,果然,人都是这样的劣性生物,看见别人不好自己就高兴的不得了。
等回到屋子,看见在火炕上到处爬的两个孩子,心情就更好了。
胤祦和泰芬如今虚岁已经两岁半了,话也会说了,不过稍长一点的话说起来还是有些吃力。自从这两个孩子能自己翻身爬行后,诺敏就操碎了一颗心,更不要提现在能瞪起双脚到处乱跑的日子了,完全演绎了什么叫做熊孩子。
上辈子胤裪一生下来就被抱去了阿哥所,之后又抱给了苏麻喇姑。她虽在日后封嫔也有自己的孙子孙女,可诺敏并没有养过小孩子。因此面对胤祦和泰芬的时候,即便是他们再怎么的“熊”诺敏也从未厌烦过。
当你经过了失去后,在重新得到后才会明白那东西有多珍贵,诺敏现在就处于这样的状态,好在身边还有其他人在,她又处于后宫这个巨大的大坑中才没有彻底溺爱两个孩子。
“郭罗妈妈和姑爸爸走了?”瞧着诺敏回来,泰芬歪着头问道,她对这个不爱捏她脸蛋,但又对她很好的郭罗妈妈很有好感,脸皮薄的孩子伤不起。
诺敏靠着泰芬坐下,见她问点点头:“你郭罗妈妈和姑爸爸的家又不在这里,她们自然得回自己的家去。”
泰芬闻言眨了眨眼睛不知道小脑瓜子在想什么,装大人似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和胤祦一起玩去了。
诺敏瞧着活波乱动的两个孩子,嘴角上扬,脸上呈现出一副幸福的笑容来,至少在康熙的眼里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充满母爱和暖意。
一时之间他不禁看呆了,还是梁九功瞧着康熙站在外面做“偷窥狂”影响不好,在加上如今还下着雪了,等了一会儿见康熙还是没有反应,便壮着胆子将康熙的魂给叫了回来。
“汗阿玛……”等着康熙进门后,两声奶声奶气的声音轻快的响了起来,随后双脚就被抱住了。比起两个熊孩子,屋子里的其他人可规矩多了,恭恭敬敬的给康熙请安。
“外面还下着雪了,皇上快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吧!”诺敏亲手退去康熙身上的斗篷,又伺候他去了身上的凉气,然后才端上一碗暖茶。
大冬天的在外面,尤其是在冰雪天气的时候,那简直就是受罪。暖过身子,又喝了几口热茶,浑身都暖过来后,才逗弄起两个孩子来。
“告诉汗阿玛你们今天都做了什么?”
泰芬依偎在康熙的身边歪着头看着他说道:“郭罗妈妈和姑爸爸来了……”
“玩……”胤祦接嘴道,并进行总结。
果然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康熙闻言笑道:“玩什么?”
泰芬和胤祦闻言对此冥思苦想起来,显然这个问题让他们感觉到了难度,最后泰芬嘟着小嘴一脸不耐烦的说道:“玩……就是玩!”什么不都是玩嘛,要说那么复杂做什么。
这无厘头的并没有惹康熙不悦,相反还将他逗笑起来,要是泰芬和胤祦真能一本正经的回答出康熙的问题来,恐怕反而会让康熙戒备不已,小小年纪就心思沉稳,在皇宫尤其是在储君已定的皇宫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泰芬和胤祦都看着哈哈大笑的康熙满头雾水,不明白汗阿玛为什么会发笑,不过既然汗阿玛笑了,今天他们也玩得很开心便跟着康熙笑了起来,让在一旁看着的诺敏一阵无语。
等笑够后,康熙一左一右的搂着两个孩子做着好阿玛该做的事情,诺敏坐在另外一边时不时的插几句话。平心而论,心情好的时候康熙也是一个好阿玛的人选,只是他内心装着的东西太多了父爱永远也敌不过皇权。
“等十五的时候,祦儿和芬儿可要和五哥好好玩……”康熙说着说着就突然冒出来了这么一句,让诺敏一愣。
这个时候康熙口中的“五哥”自然不是历史上的五阿哥胤祺,而是如今的皇五子保清。听见康熙说起这事,诺敏挑了挑眉,心里暗自思索了一下,好像去年耿精忠、尚之信都先后投降了,听说吴部吉安将军韩大也准备任率文武官员九百五十四名、兵丁一万三千余人降清,不过还在谈投降后的待遇问题,要是这位爷投降了,那么江西遂定。
历史上的索额图是被清穿脑残粉□□黑出翔了的,可纳兰明珠身上也不是干净的,对于他支持其他阿哥和太子胤礽争夺皇位的事情,康熙那可是相当之冒火的,最先收拾的可不是索额图而是他。只不过纳兰明珠这人的确有本事,是硬本事真本事,因此在成为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后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之前皇上册封皇五子保清的亲额捏纳喇氏为惠嫔,虽然是倒数第二位,可对比这一旁同样没多少宠爱同样有儿子傍身的那拉氏来说,这无疑就是康熙对惠嫔缓和了的态度。别说什么因为都是那拉氏所有只能有一个是高位分,那拉氏和纳喇氏是有可能是同族的,但这绝对不会是宫里面的这两人,纳喇氏是叶赫那拉氏,而那拉氏是乌喇那拉氏,完全就不同族。
因此等着大封后宫之后闹出来的事情平定后,惠嫔可是去求过康熙请求他允许保清回宫,可当时康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惠嫔只所以会在那个时候提出这事来,自然不是因为她认为皇上册封了她为惠嫔就原谅她了,只是因为惠嫔着急了,保清阿哥是康熙十一年二月出身的,要是翻了年还不回宫那他可就在宫外面长到六岁(虚岁)了。
皇子成长至六岁按照规矩,就得读书识字了,纵然开蒙什么其实老师级别高不高都暂时没啥影响,可在皇宫里被皇上亲自指定的大学士开蒙,和在宫外面找一个私塾老师开蒙,这传出去的影响力那可就差得太远了。
惠嫔纵然有些时候能狠得下心来,可她终究也是一个母亲,对于自己的儿子她还很爱护的,如何能让自己的儿子在就输给了其他同父同母的兄弟了。而且惠嫔是个聪明人,她才被册封为惠嫔皇上即便是不同样这事也不会对她怎么样。
之前不同意,这会儿突然来这么一招,联想到前朝的事情诺敏心里有数了,八成是纳兰明珠在“劝降”的事情上立了大功。而康熙如今虽然有儿子,可都是一些还没长大的奶娃娃,对于唯一一个熬过了天花的儿子,这个时候康熙心里还是挺在乎的。再加上惠嫔的一番请求,这事不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