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清宫重生升职记》-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太皇太后瞧着康熙的动作,眼睛闪了闪,一旁的梁九功碧云等奴才,更是将头低得恨不得贴到地上去。

      “奴才是高兴。”诺敏用袖子擦了擦眼睛,真诚的说道。

      她是真高兴,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永远无法想象,抬旗对于包衣来说是多么的重要。n多包衣苦苦追求一生却不得的事情,她实现了,这份满足,不仅仅是因为娘家因为她抬旗了,更多的还是因为她成功了,之前所有的算计都成功了,她证明了历史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她成功的抢在乌雅氏前头被抬旗了,很多事情第一总是有优待的,而第二却是困难重重,上辈子她因为包衣的身份而被人看低,还有其他嫔妃因为乌雅氏封妃对包衣嫔妃的歧视和重视,在这一刻她通通还给了乌雅氏。

      乌雅氏想【创建和谐家园】上辈子的奇迹,难了!

      而且她也不会给她机会的。

      不过,这还不够,这还远远不够,她对于乌雅氏母子的恨不是因为这一件小事就能消除掉的,她还要继续算计下去,让乌雅氏母子也尝尝断子绝孙的痛楚。

      第33章 设立太子

      虽然抬旗对于诺敏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恩典,可对于康熙来说也就一张圣旨的事情,理所当然康熙不可能如此掉价的奖赏一个人,除了抬旗的精神奖励外,他还赏赐了不少好东西给诺敏。

      诺敏救驾有功被抬旗的事情一瞬间传遍了整个后宫和内务府,对于后宫嫔妃来说影响不大,即便是诺敏抬旗了也只是汉军正黄旗而已,后宫的嫔妃近八成都是满洲蒙古旗,压根就瞧不上汉军旗。

      可对于内务府那些犹存的包衣来说,这可就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情了,前头瞧着n多世家都被康熙皇帝咔嚓掉了,内务府的包衣一片的哀乐,可偏偏冒出一个万琉哈氏来。人家不到有女儿是皇上的嫔妃,儿子在皇上面前刷了脸特许入绿营挣军功,现在更是凭借着救驾之功一举抬旗,这节节高升的节奏,正是看着就让人羡慕嫉妒恨。

      不可避免的某些人就开始打起歪主意来。

      然而这些事情都暂时影响不到诺敏,后宫的其他嫔妃见太皇太后赏赐了不少东西给诺敏,接着皇上不但给她抬旗了也赏赐了不少好东西,自诩步调要和太皇太后和皇上一致的后宫嫔妃们自然是在钮祜禄妃也派人给诺敏送去东西后,不甘示弱的一个两个派人送东西去。

      诺敏是宫女出身,家里或许比某些嫔妃娘家有钱,可是大选入宫的嫔妃都可以带一个大包袱进宫,而当年小选入宫的宫女们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只能带一个小小的包袱。虽然家里时不时的能让人给她送银子来,可在后宫里银子是换不了东西的。

      除了康熙的赏赐,诺敏的屋子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摆设,看着就寒酸不已。宫里面的人情世故其实比宫外面还要麻烦,过年的时候庶妃马佳氏有孕可把诺敏脑子都想痛了才拿出一份体面的贺礼来,这会儿有人自动送东西来,诺敏自然是来者不拒。

      至于送来的东西有没有问题,诺敏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一旁还有太医在了。只要不突然冒出一个什么江湖毒医传人,皇宫里太医的水平还是可以相信的。

      前朝的事情诺敏管不着也不敢管,后宫的酸水如今诺敏趴在床上养身子一时半会儿的也闻不到,她正好有时间将入宫后前前后后的事情都梳理一遍。

      诺敏窝在永寿宫养伤不出来,康熙窝在乾清宫处理刺杀一事,一时之间后宫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可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说因为之前遇刺的时候皇上有意立太子。

      这个时候皇上身下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宫外面养在大臣家里,恐怕现在长什么样皇上都不认识了。另外一个是皇后所出的嫡子,被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抱养着,若这个时候皇上要立太子,会立谁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事情的确是这么分析,可现在这情况却有些复杂。

      第一太皇太后如今势力大减说话的声音小了不少,皇上会不会听太皇太后的话还真难说。

      第二不知道赫舍里皇后的真面目也就罢了,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赫舍里皇后的真面目,那些被她害得不能有孕流产了的嫔妃,在她死后难免恨屋及乌的恨上了赫舍里好好的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又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赫舍里皇后所生的保成阿哥被皇上立为太子了。

      第三有野心的家族永远都不会少,如今后位悬空,对于很多家族来说都是一个机会,皇上又年轻孩子日后肯定会再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保成阿哥坐上储君之位。

      后宫得到这条小道消息的同时,前朝也得到了这个小道消息,如今的大清朝虽然没有纯粹的【创建和谐家园】朝代那么蛋疼,可立太子的事情却是清朝的头一份,而且这个太子人选还那么的小,说句欠揍的话,保成阿哥能不能顺利长大成人成才还是一个问题了,在皇室里活到四五岁七八岁夭折的孩子也不是没有。

      而且对于很多朝臣来说,皇上宠爱嫔妃宠爱皇子都不是啥大事,只要不是自家姑娘在后宫失宠了,谁tmd闲着没事干盯着皇上的后宫抓小辫子呀,不怕被皇上从另外的地方报复回来呀。

      但是一旦扯到设立太子确定储君的事情上来了,那逢管和自家有没有关系,哪怕就是去凑热闹也是要上的,然后各种的掐架就都来了。

      诺敏的消息得到的有些晚了,前朝后宫其他人都得到消息的两天后她才得到了这个消息。说句实话,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不立太子对自己更有利,可对于诺敏来说康熙立太子反而对她更有利,还是那句话谁让她是包衣出生了,即便是如今抬旗了,没有几年几十年时间的积累她娘家拼不过其他嫔妃的娘家。

      再加上康熙是个长寿的皇帝,诺敏没有把握日后能弄死他,因此在这之前按照历史上那样立个太子做挡箭牌其实也不错。就像一废太子之前,谁拿四阿哥胤禛未来的雍正皇帝当盘菜呀,那个时候呼声最大的是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就是三阿哥胤祉和十阿哥胤礻我都比他有存在感一些,可最后成功的却是他不是别人。

      “主子!?”碧云瞧着诺敏听了皇上要立太子的话后就沉默不语,还以为她倍受打击了,瞧着她双眼无神的样子连忙唤道。

      诺敏摇摇头“我没事,等会儿你吩咐下去,其他人怎么说我管不了,咱们这里的奴才对这事可不能议论,立储之事就算是再没见识也应该知道事关国本,那可不是咱们能议论的。”

      “是!”碧云诚心诚意的应了下来,要说她对诺敏哪一方面最满意,就属这份小心谨慎了。在后宫里主子是不会自己跑出去打听消息的,跑腿的都是底下的奴才,可在皇宫里明面上是不许私自传递消息的,也就是说出去打听消息有风险,要是被人抓住了仔细小命就没了。

      奴才也是人不是牲畜,谁愿意跟着一个总是拿你做炮灰的主子呀,所以说主子胆子小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件好事。

      “可,主子,您心里就没有半分想法吗?”碧云迟疑的问道。

      诺敏侧头瞧了她一眼,笑道:“有想法又如何?有些人就是想得太多了,孩子都还没有,想那么多做什么。”

      你就算是成功阻止了皇上立太子又如何?

      你又没有小阿哥,最后还是便宜了别人。

      现在此事对谁有利?

      保清阿哥、庶妃纳喇氏和纳兰明珠。

      后宫的确后位悬空,可争夺的人太多了,未必就能如你设想那般让自己的闺女上位,就算是上位了也未必能如愿以偿的生出小阿哥来,指不定就是一个小公主了。

      未来的变化太多,除了诺敏这个重生回来的人之外,恐怕谁也看不清未来。让诺敏说朝臣因为立太子的事情起哄还有立场,可后宫的嫔妃为这事着急这没啥必要。因为这种事情不可能是你一个后宫嫔妃反对就不立了,既然如此自己手里又没有筹码,还不如安分些给皇上留下一个好印象了。

      诺敏顿了顿小声的问道:“纳喇庶妃那里没有什么动静吗?”她生下可有皇上唯二的阿哥,而且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皇长子了。

      碧云猛然一惊“纳喇庶妃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称病关门谢客了。”

      “喏,这才是聪明人了,就单凭这份识趣,也难怪她当年能在皇后娘娘的手里保住保清阿哥。”诺敏嘲讽的说道。

      上辈子因为保清阿哥小时候在宫外度过,因此等着保清阿哥回宫后皇上给了他除了太子外比其他阿哥都多的宠爱,都宠得他不知天高地厚的和太子争龙椅了,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出这份宠爱有多大。

      可这辈子赫舍里皇后都被诺敏泼了脏水,保清阿哥自然也不例外,哦不对,她可没泼脏水,只是将庶妃纳喇氏干的事情暴露出来而已,也亏得她想得出来也够心狠,拿天花做梁子送保清阿哥出宫。

      一旦这事成了,保清阿哥不但有了一个熬过天花的名声,还能平安长大成为皇帝的皇长子,又因为从小在宫外还能意外的得到皇上的怜爱。

      上辈子她成功了,这辈子诺敏又怎么可能让她那么顺利了。她和庶妃纳喇氏没有断子绝孙的仇恨,上辈子也没和她起什么冲突,只是单纯的看庶妃纳喇氏不顺眼而已。

      上辈子庶妃纳喇氏是在康熙二十年成为四妃之首,这女人虽然摆出一副知心姐姐的模样,可眼底的那抹高傲,看别人的神色里的那抹鄙视,是瞒不了诺敏的,看着庶妃纳喇氏那副惺惺作态的样子,诺敏就觉得恶心。

      碧云自然也知道这事,这可是彩霞当着所有人的面爆出来的重磅爆料“纳喇庶妃如今已经失宠了,主子不必多想。”

      诺敏却摇摇头“再怎么说保清阿哥都是皇上唯二活着的孩子,就算是看在保清阿哥的份上,纳喇庶妃也不会一直失宠下去,更何况她还有一个甚的圣心的堂叔了。”而且诺敏没说的是,纳喇庶妃也足够的聪明,这样的女人怎么可能一直失宠,现在不复宠只是因为不想站在风口浪尖上。

      纳喇庶妃或许不是最聪明的,可她的沉稳却是其他嫔妃比不了的,所以上辈子她才会坐上四妃之首的位子,一直稳坐几十年,哪怕后来两个儿子都被皇上嫌弃了,她依然是四妃之一。

      第34章 御驾亲征

      诺敏不管立太子的事,同样的宗室皇亲也同样在一旁袖手旁观,太皇太后和赫舍里家第一次联手起来要促成这事,但以钮祜禄氏和纳喇氏为首的各大家族却极力的反对这事。

      所谓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康熙执意要立太子,自然不是因为那所谓的爱妻情深,这在赫舍里皇后的真面目暴露之后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康熙想到立太子自然是因为南方的局势。

      ÔÚÎâÈý¹ðÅÑÇåºó£¬Î÷²Ø¡õ¡õÀ®Âï±íʾ£¬ÎâÈý¹ð±³Ö÷¸º¹ú£¬È˽ÔÑá¶ñ£¬²»À´ÔòÒÑ£¬À´Ôò¸¿Ö®ÒÔÏס£¼°ÖÁÍõ¸¨³¼ÅÑ£¬É¡¢¸ÊÈËÐĶ¯Ò¡£¬±ßÍâÃɹÅÖÈë±ß½ÙÂÓ£¬Çå¾üËð±øÕÛ½«¡£¿µÎõ֮ǰ¾ÍÒѾ­ë·ÚÍ¡õ¡õÑϼÓÔ¼Êø£¬²»×¼ÉúÊÂÈÅÃñ£¬¸´ÚÍËû½ø±øÔÆÄÏ¡¢ËÄ´¨¡£¡õ¡õÒÔËÉÅË·ÏÕΪÓÉ£¬²»×ñÚÍÖ¼¡£

      □□喇嘛不听使唤了,康熙自然愤怒不已,早在四月的时候就严斥过他。可【创建和谐家园】离京城相差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康熙暂时一时半会儿的也管不了□□喇嘛。可南边的战事未平,各地相继失守,蒙古的察哈尔部布尔尼又兴兵叛清,康熙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如今又在自家御花园里遇到了行刺,要是心里素质不好的帝皇恐怕早就被打倒了,可康熙不愧是千古一帝他硬撑了下来,不但积极的组织人防守反击,还准备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这玩意听着就带感极了,可实施起来还真有些难度,大名鼎鼎的揍得匈奴连他妈都认不出来的汉武帝刘彻都没有御驾亲征过,更高格逼的秦始皇同样没御驾亲征过。除了开国皇帝外,御驾亲征的皇帝实在是少之又少,细数中华上下五千年,再加上大家不承认的金国辽国元朝清朝,这御驾亲征的皇帝到现在也一共才二十九位。

      康熙皇帝是想过这个问题的,三藩他是必须要拿下的,其他的不说就单看国库的银子,就足够康熙下定决心了,有三藩在国库的银子大部分都不归他,这如何能让康熙忍下去。如今既然大家都撕破脸皮了,那要考虑的问题就简单多了,只有一个——如何迅速银子花费不多的拿下这些逆贼!

      还有比皇帝御驾亲征更鼓舞人心士气和省银子的做法吗?

      反正康熙是想不出来第二招。

      只是摆在康熙面前的就有一个天大的问题,那就是他太年轻了,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那大清危矣。

      这事其实挺好解决的,那就是立太子呀!然后皇帝御驾亲征,太子监国众大臣辅佐太皇太后皇太后宗正在一旁监督,简直是完美的配置,历史上康熙三征噶尔丹就是这么玩的。

      如果康熙将一整套事情告诉大家或许这事还没有那么难,可是康熙知道御驾亲征的难度,因此并没有把这事说出来,而是准备分两步走,然后他就悲剧了。

      力顶着众人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康熙十四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册封保成为皇太子,并为他改名为“胤礽”。同时下谕礼部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

      这事顺利搞定后,康熙觉得自己棒哒哒的,于是准备趁热打铁搞定御驾亲征的事情,可没有想到这次意外的遭到于到了更大的反对之声。

      太皇太后和赫舍里氏在之前立太子的时候就占到了一个大便宜,这会儿要是支持康熙御驾亲征,不出事还好要是康熙在战场上出了什么事,那……呵呵呵……到时候那真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反对!坚决反对!!!

      前面立太子的事情因为各自的利益站的立场是不相同的,因此事情摆出来后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可如今康熙想要御驾亲征的事情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反对。

      这事实在是赶巧了,要是这事往前推一年,或者是往后推十几年,说不定康熙还真能得偿所愿,可偏偏是这个时候。其他势力怕以太子胤礽为首的势力占了更大的便宜坚决不同意,同意的以太子胤礽为首的势力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赫舍里氏因为之前的事情都势力大损,以他们现在的势力若是康熙出了事,他们根本就压不过其他势力。

      以长远的角度上看,太子已经是太子的,已经领先其他阿哥一大步了,这个时候求稳比冒险更合适。而且万一康熙真出事了,因为太子的事情两边不和相争,恐怕三藩那伙人还真能将他们满人赶出长城,这可是谁都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因此无论是哪一方都反对康熙御驾亲征的事情,让康熙气炸了!

      在他看来他都已经让利给以太子为首的人了,那么这些人就应该投桃报李的支持自己御驾亲征。还有那些之前反对他立太子的人,都已经是手下败将了,还起来继续蹦跶什么的。

      康熙是真没有想到自己御驾亲征的事情竟然会遭到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就是宗室也不支持他。

      好不容易将太皇太后这个恶心的蒙古女人的势力消了一部分,要是康熙跑出去御驾亲征了,先不说出不出事的问题,就算康熙没事,可以太皇太后的手段在康熙出去的这一段时间里,也够她重掌大权了。

      太子?!

      太子还是一个离不开奶妈的小奶孩,能起得来什么作用。

      爱新觉罗家的宗室是很不见待太皇太后这个圣母皇太后的,因为她太偏心科尔沁了,不但让顺治皇帝后宫的嫔妃八成都是蒙古出生的,连宗室她都不放过,她掌权的那几年,也不知道指婚了多少蒙古人嫁进宗室来。

      虽然不见待太皇太后,可宗室却还挺重视她的,不然也不会在康熙刚刚登基的时候,以顺治皇帝留下了四大辅臣为由,愣是将太皇太后逼进了慈宁宫。所以说康熙之前想的还太嫩了一点,能被大清的开国皇帝皇太极赞誉过的智者,太皇太后怎么可能就那么轻易的放手了,还不是因为宗室准备施压。

      几方都不同意这事,即便是前面一意孤行了两次的康熙,这次也只能妥协了。

      想要御驾亲征,只能做白日梦了!

      第35章 陈年春茶

      生气!!!

      康熙现在就只有这一个表情一个心理,那就是生气!!!

      康熙这是第一次这么生气,就是当年鳌拜不将他放在眼里的时候,就是吴三桂真敢高举大旗反叛他的时候,康熙都没有那么生气,因为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但让康熙没有想到的事自己原本觉得十拿九稳的事情,竟然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这实在是让已经有一颗独裁心的康熙接受不了。

      中华历史上公认的千古一帝只有四个:“秦始皇赵政”、“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但事实上以功绩来说“魏武帝冉闵”和“明太祖朱元璋”都能算得上千古一帝,再去掉有色眼镜和民族这个大旗,那“成吉思汗铁木真”也能算的上。

      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独裁”和“战争”。

      这种“独裁”不是只让朝廷变成一言堂,而是对于兵权的独裁,换而言之就是,这些皇帝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朝廷上根本就没有人敢反对,即便是有作死的人出来反对,但也无济于事。

      至于“战争”不用多解释了,这些人身上谁没有留下震惊千古的战争经典之作,没这铁打的军勋,还敢叫千古一帝,简直是千古笑话。

      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思想的皇帝,康熙的目标自然是千古一帝,可这很难,但康熙依然义无反顾的往前走着,第一步就是搞兵权的独裁和战争。因此康熙削藩事实上是有深意的,削藩这招其实也是学的汉文帝,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照着鸭蛋画鸭蛋而已,旗人或许会对康熙佩服,可汉臣高看他一眼都不可能。

      再加上这些反对的人可以说是在康熙最得意的时候,将他一巴掌打入地狱,以康熙如今的性子来说,不生气才怪了。可更让康熙生气的是,他想冲着这些人发火都不行,这个时候大【创建和谐家园】的有一丝【创建和谐家园】的危机,康熙虽然有私心可还是爱护大清国的,他只能妥协。

      康熙在乾清宫发了一阵火砸了好些东西后,胸口里的那团怒火还是窝在胸口没有散发出来,这事真是越想越让人生气,尤其是康熙这样执拗和意志坚定的人。

      “去延禧……”宫字还没说出口了,康熙突然想起来了某些事情,顿了顿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还是去永寿宫。”

      原本一向以知心大姐姐示人的庶妃纳喇氏是这个时候最合适康熙谈心的人选,可现在康熙是真不想面对庶妃纳喇氏。

      虽然有政治的原因,可赫舍里皇后干了那么多的事情,胤礽还能让康熙册立为太子,这就说明康熙爱孩子的,至少现阶段是这样。因此虽然知道庶妃纳喇氏如此作为是事出有因,可他还是暂时无法接受一个对自己儿子都下狠手的女人。

      今天她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自己儿子都下狠手,那有一天自己要是碍到她了,是不是也会毫不留情的对自己下狠手,康熙真的没法控制住自己往这方面想的疑心。

      在康熙眼里看来“额捏”这个词是很神圣的,即便是他亲眼看见过太皇太后和汗阿玛闹翻的情况,但让康熙说太皇太后不爱自己的儿子这话,他是说不出口来了。

      康熙的话一落,在一旁猫窝着的梁九功连忙挺直了腰板,上前一步恭敬的应道:“是!奴才这就去准备御辇。”帝王出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即便是在皇宫该有的排场那是必须有的。

      诺敏的伤不轻,可在太医的全力以赴的手段下,她连装病的念头都还没有升起,太医就已经宣布她痊愈了,只是身子还有些偏弱,还得好好调理。

      康熙突然来永寿宫这里,让很人都意外,包括诺敏自己。不过诺敏是一个聪明人,再结合上辈子听到的消息,转头一想就琢磨出来了康熙的几分心思。

      诺敏很是从容不迫的穿鞋起身,对着一旁的碧霞吩咐道:“去准备茶具,拿那套兰草紫砂的,茶叶要去年的碧螺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05: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