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混血八旗》-第7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自然是真的!僧王整顿天津期间,新增京营八旗兵两抢人,其中内火器营外火器营健锐营巡捕营各五百人,分别驻守南北炮台和双港。副都统成保率领的哲里木盟马队五百人,驻扎在新城;头等侍卫布尔和德二等侍卫明安率领昭乌达盟(赤峰)马队五百人人驻扎在新河。以大沽协为住的绿营兵总数达到了三百人,而且新设了大沽水师。僧王前期提倡地方民团组织,民勇人数有了质的飞跃,虽然战力不强,但好歹可以牵制夷人。”皮润民如数家珍,把僧格林沁的所有事情都记在了心里。

      从乾隆年间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嘉庆年间的英国使臣阿美士德,都曾经以“和平”名义从大沽口登陆,了解了这里的防务措施。第一次【创建和谐家园】战争期间,英军北犯大沽口,给清廷以极大震惊,仅一八四一年,道光皇帝就派遣亲信大臣、赛尚阿、讷尔经额、僧格林沁到大沽筹划防务,【创建和谐家园】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成立了大沽协,增加兵力。但是外国侵略者仍然经常骚扰,比较有名的是一八五零年英军舰艇、一八五一年的英美舰队、一八五七年的俄国的军事侦察等。所以从道光开始,清楚一直在加强大沽口的防御工事,现在已经颇有规模了。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我方武备如何?战斗历程如何?这些你知道吗?”果兴阿心里画了个问号,这个皮润民总是知道许多他不应该知道的事情。

      “虽是道听途说,但也能助东翁看清局势。装备方面,僧格林沁按照万岁爷上谕,重新花费巨资重建了炮台。共有六座,南岸三座,北岸两座,还有石头缝炮台一座。作为后路策应。共设火炮六十门,其中一万两千斤大铜炮两门,一万斤大铜炮九门,五千斤铜炮两门,西洋铁炮二十三门。其中铜炮主要为京局及通州局所铸造,质地精炼丝毫不逊于洋炮。”皮润民的“道听途说”异常的详细。

      “炮台主要是看炮战,僧格林沁的家伙不错了,不过人不行什么武器也没用!”果兴阿没想到僧格林沁的装备居然这么好,同时也暗暗决定,一定要让福顺等人看死了皮润民,这家伙实在太危险了。他又不是情报贩子,哪里知道的这么相信的内情。

      “僧王还是很重视士兵的训练的,他命令兵丁在大沽口鸡心滩上插立旗杆,并乘舟察看,如“见旗杆插立不能如法”,令其改插。专选风大浪高之日,演*炮,炮中旗杆者赏银2两。鼓舞士气。此外还亲自观看水勇训练。总之,大办练兵活动,增强了炮台官兵的战斗能力和战斗热情。”皮润民堪称僧格林沁的铁杆粉丝。

      “武器装备相近类似,人员训练也没出问题,部署上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呢?”果兴阿不是想在僧格林沁上次的胜利中找漏洞,他是想知道僧格林沁下一次是怎么败的。

      “僧王吸取咸丰八年敌舰闯入拦江沙,咽喉重地被敌人所占的教训,亲自督造了拦江铁链三根。同时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以便拦阻敌舰。所有炮台周围均坚筑堤墙,堤墙之外开挖壕沟,竖立木桩。这样,大沽炮台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虽然与东翁构思奇巧的防御工事还是有些差距,但却也是少见的稳固营寨。”皮润民也有些想不明白,果兴阿为什么固执的认为英法联军个会打进来。

      “僧格林沁用心了,但是肯定有他没想到的地方,肯定有……”果兴阿喃喃自语,心里也有些想不想明白。

      “是役我军共击沉敌舰四艘、重创六艘(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两艘,毙伤英军四百二十六人、法军十四人,俘虏英、美士兵各一人,英侵华舰队司令河伯身受重伤,是少有的大胜仗,想来也不会有什么疏漏吧!”皮润民觉得果兴阿就是犯了小心眼,看不得别人比他好,僧格林沁胜了,所以果兴阿就要找各种利用攻讦僧格林沁。

      “是啊!少有的胜仗啊!你说僧格林沁会不会过于骄傲,导致出现重大失误呢?”果兴阿就像是一个找茬的,他见不得僧格林沁好,所以他一定要找到僧格林沁的缺点和问题。

      “东翁不欲南下,也不必如此编排僧王吧!”皮润民猜测果兴阿可能是不愿意南下,所以总想着留在直隶,盼着僧格林沁等几个人出问题,然后好让自己出来收拾残局。

      “算是吧!说些详细的情况,给我听听吧!”果兴阿并不在意皮润民的看法。

      “好!就请东翁细细的听一听,我朝对夷第一大胜!”皮润民高声道。

      第一百八十七章 国朝对夷第一大胜

      “咸丰九年这次,夷人联军的兵力充足,由英夷水师提督何伯统带,共计大小舰船二十一艘。其中英夷的“复仇”号等七艘为蒸汽战舰舰、炮艇十艘、运输船两艘,运载该夷海军陆战队、工兵队1200余人,法夷有战舰“迪歇拉”号和蒸汽供应船“诺尔扎加拉”号,载海军陆战队约百人。另有“托依旺”号等美国舰艇3艘,随同行动。无论是兵力还是舰船,都远比前几次为多。”皮润民说起了大沽口的战役居然如数家珍,连敌方的舰船名号,军队番号都能一一解说明白。

      “你还知道蒸汽战舰?”果兴阿越来越看不懂皮润民了,这个研究四书五经出身的人,好像对于西方科学也有点了解。

      “东翁,这蒸汽船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皮润民发现果兴阿的关注点又跑偏了。

      “好,你说,你说!”果兴阿嬉笑道,心里却在筹划何如对付皮润民,这个大通缉犯绝对不是表面这么简单。他生活在固安的一处破败小院里,几乎是全封闭的环境,外界这些详尽的信息他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的,实在让果兴阿浮想联翩。

      “僧王指挥下的官军采用了伪装战术,尽数潜伏于炮台堡垒之内,不做声张,任由夷舰开近,也不暴露火力。夷人上次轻取大沽口,心中自然娇纵,极为蔑视官军,认为和上次一样可以轻松获胜。在夷人眼里所有炮台象怪物似地沉睡在沙岸上,听不到它们的一点声音,也看不到什么旗帜,好象炮台已经不存在一般。”皮润民说的有些动情了,只看表情,果兴阿都怀疑皮润民是不是也参加了大沽口战役。

      “隐蔽伪装,诱敌深入!可一而不可再啊!”果兴阿其实很认同僧格林沁这样的打法,不过英法联军肯定不会再上第二次当。

      “东翁尝言计略不过是表象,一切战斗都当以实力做结论。这隐蔽伪装只是僧王的诱敌之计,真正要迟滞夷人的是拦江铁链。僧王命士卒,将许多未经刨削的圆木被绑起来形成一些两端圆锥形的浮筒,每一个都约有七米长,直径也在半米上下,用两根链条和一根粗索把它们飘浮穿过河面。粗索穿过浮筒中部的一个穴孔,把它们以间隔约四十厘米的距离并排地排列起来。很大的链条紧沿着浮筒的尖端下面伸展过河面,大链条在每一个浮筒尖端处有较小的链条连系着。这是一种巧妙的办法,因为即便英夷割断浮筒尖端的较小的链条,大链条也只不过下堕几寸,并不能彻底割裂它,而且它铺放得很深,以夷人无法看到它是怎样起作用的。”皮润民说起拦江铁锁的时候也很兴奋,果兴阿越看越觉得皮润民可能参加过大沽口战役。

      “僧格林沁就用这铁链木排就困住了英法联军,然后打赢了!”果兴阿觉得有点儿戏,他虽然没打过水战,但也不相信水战是这么简单的,这些铁链最多也就能降低联军攻击的速度而已。

      “哪到没有,夷人狡诈,见我铁链厉害,便派人登岸前来交涉,要我军自行拆毁铁链,被僧王一口回绝了。交涉无望之后,英法夷人便开始破坏铁链,至申时左右,海口第一道障碍物被夷人拆毁,英夷提督何伯立即命令英舰“负鼠”号导航,旗舰“鸻鸟”号及其余船只跟进,向横锁海口的铁链进逼,并开始炮击两岸炮台。”皮润民觉得果兴阿的立场有些诡异,他不太尊重僧格林沁总是直呼其名,但是对夷人有似乎有些好感,不称蛮夷而呼联军。

      “这个河伯估计是上次赢的太容易了,所以这次有点猖狂太过了。几十艘战移动缓慢,又挤压在狭窄的河道里,还要与炮台对射,这不是找死嘛!”果兴阿算是看清了一些英国军队的情况,如何军纪严整战力强悍还不知道,不过至少可以确定他们的军官里也不乏头脑发热之辈。

      “咸丰炳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为朝廷尽忠殉难了。”皮润民红润的脸上下来了不少,脸上有了惋惜、哀悼之色。

      “我军参战官兵一共多少人?”果兴阿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这个数不对啊!阵亡的将士里有将近四分之一是高级军官,这不是开玩笑呢嘛!

      “一万三千人吧!”皮润民还真没算过,他把天津附近的守军都给加上了。

      “这是一炮让人家干到指挥所里了吧!”果兴阿实在纳闷这么些高级军官怎么会这么运气,这几个人等于都是千里挑一,买【创建和谐家园】都能中头奖。

      “东翁误会了,几位大人都是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的,哪里有什么指挥所!”皮润民觉得果兴阿有些诋毁极为殉国的将领。

      “他们穿的什么?”既然不是被一锅端了,果兴阿马上想到了另一个可能。

      ¡°×ÔÈ»ÊÇÁÙÕó¿øîø¡£¡±Æ¤ÈóÃñ»¹ÊDZȽÏ×¢ÖØÒÇÈÝÒDZíµÄ¡£

      “那就知道了!”古代为了让士兵知道主将的位置,同时也是鼓舞士气凸显主将尊容,所以将领们常常穿的像个鸡毛掸子似的极为好认。英法等国虽有不打军官的传统,但那是针对他们自己人,他们一准是瞄着清军的军官下的手,所以导致清军军官阵亡率极高。

      “从道光年间开始算,其实英军每一次攻下我军的炮台,都不是正面用炮火攻下的,因为我军的炮台居高临下,数量众多的重型岸炮对英军舰炮的火力压制尤为厉害,英国人每次都是以舰炮牵引我军炮台的火力,然后派一支陆战队从侧后登陆,由路上击败我炮台守军,然后再占领炮台。僧王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无论炮台正面的火力压制,还是炮台的侧后的步兵防守,僧王都做得很到位,让英法无懈可击,以极少的代价,赢得了如此漂亮的一仗,英法联军伤亡是我军的20倍以上,僧王在这次战役中表现了高超的指挥水平。”果兴阿中肯的评价了僧格林沁的大沽口之战。

      “所以有僧王在,东翁大可放心南下!”皮润民的规划里,果兴阿南下是最好的选择,到时候常驻南方就不回来了。

      “看吧!”果兴阿知道僧格林沁的悲哀!

      第一百八十八章 誓师备战

      果兴阿每日里忙着练兵生产,再有就是在房间了和甜妮姐妹胡混,日子也就匆匆的过去了,一转眼就混到了七月底。朝廷的公文再次递到了果兴阿的案头,果兴阿再次召开了全体军官会议。

      “英法夷人猖狂,已然陈兵大沽外海,随时有进犯我天朝疆土的可能,如今的天津已经是战云密布了。朝廷也为此事发来了公文,要求我部随时做好赴援参战的准备,不过其中还提及江南情势危机,要我们商讨南下的方略,有调派我部再赴江南的可能。今天召集大家过来,就是商议一下关于下一步的打算,我部已经休整了小半年了,该有个方略了!”众将入座之后,依旧是赛尚阿的开场白。

      “去江南!好,好!这次我们还是先打南京吗?”好像所有人都没有听到天津的消息,欢呼雀跃的议论起了南下的事。

      “南京不好打啊!上游还有曾总制,我们去下游吧!听说李秀成都闹到苏州一带去了,那边也富庶的可以,我们先打苏州吧!苏杭二州富甲天下,能好好赚一笔,再和曾总制来个东西对进,功劳也少不了咱们的,打下南京大人能封王!”显然几个高干都没少关注南边的局势,一张嘴就说出了方略。

      而且这帮人还想起了咸丰皇帝“复江宁者王”的旨意,意思也再明确不过了,苏杭二州好处大大的,还有足够的功劳,果兴阿要是封王了,他们也都能混个一二品的大员干干。他们都是拿太平军练手起家的,谁都没拿太平军太当回事,都觉得拿现在的家伙干太平军,和去抢功劳抢银子没区别。

      “直隶危急,我暂时不打算南下,而且我还想给朝廷上书,申请赴天津参战!”这帮人提都没提英法联军,都开始研究去江南分好处了,果兴阿只能很尴尬的表了个态。起码有了他的态度,这些人就是为了给他面子,也得考虑考虑英法联军了。

      “大人,我们去天津干嘛!天津有什么啊!”

      “僧王能容得下我们……”

      “一群夷人啥也没有……”

      “大人三思啊!别耽误了南下的时机……”

      “我们是不是准备些海船……”谭绍光的声音淹没在众将的声音了非常的不起眼。

      “大人,和僧王争功我们吃亏,还是去南边吧!……”

      “朝廷摆明了是想让我们去南边,大人您别拧着朝廷的意思……”

      果兴阿一说要去打英法联军,底下的人瞬间开了锅,果兴阿感觉迎面飞来了一大群的苍蝇,嗡嗡的什么都听不清了。不过千言万语都传达给他一个意思,所有人都反对,几乎百分九十九的声音都是反对,只有容闳和谭绍光两个人是支持他的。

      果兴阿的唯一两个支持者都是中华民族的信徒,谭绍光是一腔热血,容闳是知道英法联军的厉害,所以两个人的态度也有一些不同。谭绍光觉得夷人自海上来,所以应该准备一些战船,出海去找敌人开战。容闳则消极的多,他知道大清和欧美的差距,他虽然赞成果兴阿,不过明显底气不足,他不觉得果兴阿能够打赢。

      “英法两万余大军来犯,直隶危机,我们怎么可能南下!”果兴阿也看出来了,这些部下一听说去打太平军,眼珠子都红了,他硬拦是拦不住的。尤其是上次没能去江南的一批人,这些人见到回来的人个个都富的流油,全都羡慕不已,都把南下当成了发家致富的机会。

      “大人,您多虑了!有僧王守着天津,哪有我们出手的机会。而且直隶驻军众多,我们又不在运河附近,就算夷人打进来了,也轮不到我们啊!”博日图等人叽叽咕咕了半天,才由博日图出来和果兴阿分辨。

      一番争论过后,果兴阿才发现他根本是在对牛弹琴,他和手下的军官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果兴阿知道英法联军的厉害,把英法联军当成了强敌大敌,众将们却觉得英法联军就是一群和猴子差不多的人,也就是枪炮厉害点,其他的都不值一提。好像英法联军只要一登陆,一阵风都能把他们吹散了一样,根本不用劳动大清的铁骑动手。

      第一次【创建和谐家园】战争对*,尤其是对于中下层民众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在许多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群猴子一样的人,冲出了笼子简单闹了一下而已。虽然大清战败了,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啊!人有失手马有乱蹄,天朝上国一不小心失了个手,算什么大事。几百万了银子,几个口岸,还有一个蛋大的荒岛,就当逗猴子玩了,堂堂天朝还在乎这点芝麻粒大的事了。

      即便现在的当朝诸公以至于贩夫走卒,虽然一力主张抚恤夷人,也不是觉得打不过夷人,只是长毛闹的厉害,懒得理夷人而已。在所有人的眼里,长毛才是大事,因为这些家伙是来争天下的,夷人不过是来要饭的。大清对于欧美列强的感觉,有点像现代人遇见食人族,有点害怕,但是完全瞧不起他们。不打你,不是因为惹不起你,而是老子现在很忙,懒得搭理你而已。

      这种局面要到咸丰北狩,圆明园被人家烧了,才会有所转变,也仅仅是承认夷人打仗厉害而已。崇洋【创建和谐家园】这种事,要到被小日本给揍了之后,才会发生在中国人身上。全面崇洋则要等到词。

      “以前这天下咱们就是老大,没有那个不开眼的敢来找死,打来打去也是我们兄弟间的事情,不过眼下不一样了,外人来了。塘沽外海现在就来了一群外人,他们和咱们不一样,他们是白皮肤、这个头发啥色的都有,眼珠子的颜色也不一定,都窜了色了。他们除了皮是白的,也别的就都说不好了。我要带着你们去挡住他们,不让他们打进来。”果兴阿本来想说白人是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可是话到嘴边才想起来,白人的发色和眼睛的眼神还真不确定。

      “为什么要挡住他们,咱们打仗抢了东西,这东西也是在咱们自己家里,肉还是烂在锅里,他们抢走了,就回不来了,就是外人的了。他们不仅要来抢咱们的东西,还要糟蹋咱们的女人,你们想想吧!不想以后有个和你儿孙喝酒的朋友是蓝眼睛,跟我去杀敌吧!”果兴阿词汇有些匮乏,他其实不是很擅长鼓动人心,他做到都是按部就班的事情。不过女人是必须要提的,鬼知道英法联军军纪怎么样,反正提了女人,同一族群的男人肯定要愤怒的。

      誓师大会的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果兴阿的演讲太一般,再有就是大家没有环境感染,一般人也很难听一番演讲就对猴子有仇恨。不过等了两天果兴阿请战的奏折有了回复,一通疾言厉色的训词,结尾更是要果兴阿严守防地不得节外生枝。

      第一百八十九章 山人妙计北塘口

      果兴阿被朝廷撅了的时候,僧格林沁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他也上书了。僧格林沁本来是心高气傲的,不过在大沽口远眺了英法联军的舰队之后,他有些后悔了。英法联军的规模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僧格林沁万万没有想到,夷人居然不远万里的搞了一百打尽!”克兴阿这下可有话说了,文祥本就驻在他哪,两个人交往极多,今天文祥的话更是大对他的胃口。

      第二次大沽战役,首功自然是僧格林沁和恒福的,其余的功劳就都是乐善等防守大沽口炮台的人的,他们新河、塘沽一线的人马啥也没捞着。乐善就是凭着上次的战功,从河北总兵升任的直隶提督。这次如果放一部分洋夷上来,他克兴阿和部下的几个人,也就能升一升了。所有人都没有想过,如果放进来了,打不过怎么办,没人相信英法洋夷在岸上还能打赢他们。洋夷也就是在水里有点能耐,上了岸肯定白给,大清就是不善水战,路上还是无敌的。建国的时候,八旗就打不过明朝的水军,可是陆地上一样灭了大明,水战打不过没什么丢人的,陆地上还是铁骑们的天下。

      “北塘弃守,可惜了啊!”僧格林沁也同意了这个观点,但是白白放弃北塘,他有些舍不得。

      “侍郎大人,可为我们做一次孔明否!”僧格林沁看向了文祥。

      “王爷可是想到了祥想了一下北塘附近的百姓数目,又算了算库存多余的*等什物,觉得僧格林沁的计谋可行。

      埋个*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僧格林沁派两个亲兵过去都行,把一个区域都变成陷阱要考虑的就多了。要迁移附近的百姓,规划消耗的军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严守机密,这些事情才是需要文官帮忙筹划的。

      计议已定,众人便分头行事。文祥找到了恒福,开始动用天津官府的力量,清理北塘附近的居民百姓。乐善则接收了北塘原有的兵力,拆解分配到了其他几处要津之中,尤其是大沽口的几处炮台。僧格林沁也没闲着,他亲赴北塘,指挥亲兵营开始布设*等陷阱。足足忙活到三天之后,僧格林沁才自信满满的返回了天津。

      北塘虽然无人防守,但却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陷阱,一处死亡要塞。每一口水井,每一间房舍,甚至每一块砖,都是能要人命的陷阱。僧格林沁在小小的北塘,足足耗费了十五万斤*,火油、弩箭、毒物等更是不计其数。僧格林沁有这个信心,只要英法夷人敢进北塘,第一批来多少就得留下多少。

      接下来的几天,海面上的英法联军非常的平静,没有任何的攻击行为,似乎真的在等待谈判的结果。偶尔也有小艇试图靠近大沽口,但是守军只要轻微的鸣枪示警,甚至都不用开炮,这些小艇就会乖乖的撤回去。他们虽然会用望远镜观测,但是绝没有任何的过份的行为,更多的时候,他们好像只是在看看风景,或者钓钓鱼。清军的保密意识非常有限,虽然也觉得洋夷讨厌,但是他们并没有过于靠近,也就听之任之了。

      何伯差点被弄死,让英法联军心有余悸,所以在他们的攻击计划里,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轻易硬攻大沽口。他们在观察大沽口的情况,如果清军防务有任何疏失他们都会立即进攻,不过严阵以待的守军,没有任何的破绽留给他们。

      守军虽然没有破绽,但是大清朝廷却已经破绽百出。人在困难之中,只要他人稍微的给他一点点笑脸,他都会铭记于心。大清朝廷就更像一个人,而不像一个政府。沙俄坑大清,可比英法坑的狠多了。但是在换约的时候,沙俄给了大清一点点面子,所以大清就把打着调停幌子来捞好处的老毛子当了好人,完全是记吃不记打。

      而且大清现在满脑门子的官司,天天发愁怎么对付洪秀全,根本就不想和英法打,俄罗斯和美利坚跑来调停,大清自然把两个帮凶当成了宝贝。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这两个纯粹看热闹的调停人,也就成了大清的上宾。美国人好歹还要点脸,俄国人可是有着臭不要脸的优良传统,所以伊格纳季耶夫当调停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清给卖了。伊格纳季耶夫卖大清可不为赚钱,只要能坏别人他就开心,所以他特别开心的把北塘不设防的重要情报,告诉了拿大沽口没辙的英法联军。

      然后大沽炮台上的僧格林沁就瞭望到了这样的画面,三十余只大小夷人船舰,悬挂红旗,烟气冲空,乘潮驶至北塘河口,旋有夷人马匹登岸占踞村庄。

      第一百九十章 中国好人

      威尔逊少校牵着自己的战马,趟过齐膝深的海水,艰难的爬上了岸。他的心情很不好,他的同僚们再次给他起了新的外号——有色将军,因为他的部下。”老头一副悲天悯人的架势,不停的在胸口画着十字。

      “我们已经踩过他们的*了!”威尔逊确认老头是好心了,感谢上帝,在这个野蛮的国度里还能有受神感召的人。

      “里面不一样,异【创建和谐家园】迁走了百姓,他们用了几天的时间布置,里面非常的危险!”老头不知道僧格林沁骄兵之计,但是他看见清军哪一通忙活了。

      “老人,你稍等一会!”威尔逊也觉得小心些还是好的,那些*虽然搞笑,但是也可能是一个更大阴谋的诱饵。

      威尔逊急匆匆的返回,向文森特准将汇报了这一情况,文森特这次没有继续固执。英军登陆已经有一会了,清军没有反击的迹象,这有些反常。所以他也有些不放心,当即调动工兵,先进去查看了一下。

      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中国好心老人的指点下,工兵们很快找到了一些机关陷阱。老头也就知道外围的一点点而已,里面的他也没看见,不过英国的工兵们素养还是非常高的。有了前面一些发现的宝贵经验,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大量的陷阱,从森特也在懊恼,文祥做事可谓滴水不漏,文森特在北塘连块荞麦皮都没有找到。没有深水港大船无法进入,所以登陆英军只随身携带了少量的口粮,选择尽可能多的带了武器弹药,他们一开始就准备因粮于敌的。现在北塘啥也没有,文森特可不想因为断粮灰溜溜的跑回去。

      “上帝的子民会帮我们想办法的!”文森特不了解中国,粮食的问题当然要找中国通威尔逊想办法。

      “那个可爱的老人,会帮我们找到粮食和驮马吗?”文森特不觉得老头有这么大的能量。

      “会的,上帝是爱他的子民的!”威尔逊非常绅士的笑了笑。

      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人与狼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的老百姓好像过好日子的时候不多,这次大清与洋夷开战倒霉的也没少了老百姓。中国的官刮地两尺半的都得算好官,因为官老爷们大部分都不能设身处地的去考虑百姓的感受,一代名臣文祥也不例外。他迁徙北塘居民的时候,也没怎么考虑百姓的感受,他做的仅是写了一道命令而已。

      因为战事需要迁移百姓,虽然中国的百姓在这个年代没啥国家意识,但是朝廷让搬也就搬了。不过文祥的活干的实在是太糙了,既没有安置的房舍,也没有接济的物质,一张大白纸写上点黑墨点子扣个红戳子,就把百姓们给轰了出来。他这不是两国相争迁徙百姓,他这是【创建和谐家园】清场。经办的官吏兵丁们当然不会白出工,自然也要搞点好处,北塘的百姓们是有钱的破财,没钱的就只能破家了。因为这一趟迁徙,北塘百姓可是遭了大罪,莫名其妙就被迫毁家纾难的也不在少数。

      被轰出了北塘就没人管了,虽然不是数九隆冬,可是被撵到野地里谁也不会舒服。百姓们带着对于官府和朝廷的一肚子抱怨,扶老携幼的离开了家园,谁都无处可去,只能就近投亲靠友。好在这个年代一个村镇的人大多同姓,而同姓不能通婚,百姓们又都没有出远门的能力,所以基本附近都有些姻亲。

      万幸洋夷的兵马还没有上岸,官兵们只能揩油不敢明抢,所以北塘的百姓们手里还多有些细软和牲口、口粮,不至于过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过在亲戚家刚消停了两天,另一波冤家找上了门来,两国交兵当然不能只被一家抢,百姓们只能祈求神佛保佑,这波下手轻一点。

      文森特把征集物资的任务交给了威尔逊,既是对他登陆北塘过程中功劳的奖励,也是再一次的歧视了他。其他的几个主力团都在休整备战,威尔逊的有色士兵们就该去干些杂活,毕竟别人都比较忙。威尔逊一点也不新欢这个任务,尤其是不喜欢这种被看低一等的感觉,不过征集物资油水丰厚,他的部下们个个欢呼雀跃,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在可爱老人的引领下,三百余名手持洋枪的士兵,扫荡了北塘西北的三个无名村落。印度人更是贴心的制作了一批木棒出来,抢劫的时候驱赶百姓,木棒比步枪要好用的多。

      英军赶到了最后一个村子,也就是老人的家乡,老人还特别客气的请威尔逊去他家里喝茶。威尔逊欣然接受了老人的邀请,他有些管不住自己的部下了,只能求一个眼不见为净。印度人经过的每一个村子,都是奸淫掳掠无所不为,身为贵族的威尔逊虽然不在意中国人的死活,但是他不喜欢这种土匪一样的感觉。但是印度人就像撒欢了的马群,威尔逊已经无力制止他们了,他不能为了这种小事把士兵送上军事法庭。

      中国的百姓们非常的懦弱,劫掠他们物资的时候,他们大部分放弃了抵抗。当妻女被欺凌的时候,他们虽有抗争,但却是那样的无力。不过中国的女人们十分的刚烈,印度人撕开她们衣服的时候,她们大部分选择了【创建和谐家园】,甚至印度人刚一进村,就已经有大量的女人【创建和谐家园】了。

      老人对于印度人的残暴也非常不满,不过他已经上了船没有后悔药了,他能做的就是把威尔逊请到家里,保护好自己的家人。还好白人士兵们的军纪还是比较严明的,他们除了抢粮食物资从来就不做其他过分的事情。老人当然不知道,这些白人里其实很多人也想参与到欢乐的印度人当中去,不过他们还要顾及白人老爷的面子,所以不敢放开手脚。而且中国女人总是用锅底灰涂抹自己的脸,挑剔的白人们不喜欢这样。

      一番劫掠过后,村子里倒了霉的人们被聚集到了祠堂前的空地上,因为细心的印度人发现中国人很善于藏东西,无论是粮食还是女人他们都能藏起来。所以要把人都从家里赶出来,这样他们就能去探险了,探索总是有惊喜的,包括金银以及美貌的女人。

      老头离开了家,把保护他家的重任交给了威尔逊,他要去布道了。【创建和谐家园】教从唐朝传入中国,一直混的不咋的,中国人对于这个不能修今生也不能修来世,天天说自己有罪的宗教实在不感兴趣。一神教在古代中国的市场不算好,中国人习惯了漫天神佛,【创建和谐家园】开天地,神佛大混战,这才是正经路数。你一个人张嘴就开始白话,连点神迹都没有,飞你都不会,还啥都是你弄出来的,你咋那么牛逼呢!而且还有最要命的一点,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敬天法祖,不让拜祖宗这一点,就注定了它在古代中国玩不转。

      中国信教不是啥罪过,但是也总是人们眼中的异类,洪秀全闹起来之后,更是倍受打压。正经人谁会信这个,多是一些地痞无赖,靠信洋教从传教士手里弄些小礼物而已。老头信洋教好多年了,他是少有的几个本分【创建和谐家园】。不过这些年因为信仰,他也受尽了白眼,村里人大部分都不和他来往,儿子也找不着媳妇。而且因为他也去传教,没少挨打,小孩看见他都啐吐沫扔石头,今天他终于能够吐气扬眉了。

      “首户老韩,一辈子不信主,叫他信,他不信。失去了主的庇佑,这才落得今天这个下场!”老头站在祠堂的台阶上,拆了祠堂的两个窗户框,自己做手工拼了个大的十字架出来,指着满头是血的村里首户老韩开始了他的布道。殷实的老韩家里被抢了个干净,姑娘手快【创建和谐家园】了,儿媳妇慢了一步,活活给印度人糟蹋死了。自己和儿子去拦阻,儿子被杀了,他也被打了个头破血流,被印度人架到了祠堂前,现在老两口子正趴在地上倒气呢。

      “你看,你有万贯家财有啥用嘛!儿被杀了,家被毁了,他就只能趴在这儿哭了!这就叫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老头非常解恨的指点着老韩两口子,他传教的时候,就数老韩打他打的最狠。

      “知道为啥遭抢吗?就因为你们是异【创建和谐家园】!现在啥都没有了,两眼一抹黑,你们还能靠啥!靠啥?”老头终于向所有人发问了,下面泣不成声的百姓们头抬起头看着他。

      “只能靠主啊!”老头张开了双臂好像要升天一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8: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