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混在三国当军阀》-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袁术不以为然道:“秦颉之败,其罪不在南阳之众,皆不得其法所致尔。儿经多方打听,对八百流寇及马跃其人用兵之道颇有所知,其众来去如风,一日可奔行百里,虽往来流窜却从不据城而守,专挑南阳兵守备空虚之处发动突然袭击,是故屡屡得手,南阳军乃是欲求一战而不可得。”

        袁逢道:“天下之大,州郡之多,可供吾儿伸展手脚之地多矣,吾儿何独选择南阳凶险之地,要与那悍贼马跃去拼个生死?”

        袁术眸子里掠过一丝狡诈之色,不答反问道:“不知父亲对当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

        “黄巾虽灭,匪患愈烈,大厦将倾,力不能扶也。”袁逢叹道,“宗正卿刘焉日前已然上奏天子,请复州牧节制各州军政以倾力剿贼,朝堂之上皆鼠目寸光之辈,又有阉货张让、赵忠贪婪之辈居中掀风鼓浪,吾观陛下似有应允之意。岂不知此例一开,则蕃镇割据、皇权旁落,国将不国矣。”

        袁术不以为然道:“今帝室衰微,党锢横行,各地门阀并起,复州牧,据蕃镇,此乃大势所趋,我袁氏若不能趁势而起,必为他人所替!今南阳一地,流寇横行,看似凶险万分,未尝就不是个机会,八百流寇就好比一股洪流,如若硬堵势必被其淹没,但若因势利导、善加利用,未必就不是一股助力。”

        袁逢神色阴晴不定,望着袁术久久不语,良久始叹道:“吾儿成长矣。为父老朽,不久于人世,袁氏中兴之望,当在本初与汝。”

        袁术托地跪倒在袁逢跟前,诚恳地说道:“请父亲成全。”

        袁逢微微颔首,眸子里掠过一丝欣慰,生子如此,死无憾矣。

        正在此时,门外忽然传来管家的禀报声:“老爷,大将军过府来访。”

        ……

        次日,许久不曾早朝的灵帝拗不过何皇后的哀求,只好大清早爬起来参与廷议。

        钟鼓齐鸣中,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各按序列徐徐入殿,朝拜叩首、三呼万岁之后,皇帝免礼,起身列于金殿两侧。中常侍张让把手中拂尘一甩,抢前一步,捏着嗓子尖叫道:“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上奏。”

        张让话音方落,司空袁逢已经出班拜倒在丹墀之上。

        袁氏四世三公,袁逢又是朝中重臣,灵帝不敢怠慢,遂和颜悦色道:“爱卿快快平身,所奏何事?”

        袁逢辛苦地爬起身来,又深深地弯下腰去,朗朗之声霎时响彻整个大殿:“黄巾贼寇死灰复燃,八百流寇席卷南阳,重据宛城,甚至连大将军老父亲、当今国丈亦身陷贼手!南阳太守秦颉,为人刚愎自用,黄巾初乱即丢了宛城,论罪本该斩首,乃是中让常张让替他求情,仍令其留于太守任上将功赎罪,致有今事。臣奏请廷尉署查实中常侍张让察人不明、用人不当之罪。”

        立于玉阶之上的张让闻言大吃一惊,惶然跪倒在灵帝御座之前,喊道:“袁司空血口喷人,老奴冤煞了。”

      ¡¡¡¡ÕÅÈû°Òô·½Â䣬˾ͽԬÚó¡¢ÊÌÖÐÍõÔÊ£¬ÊÌÀɲÌçßµÈÊ®Êýλ¹«Çä´ó³¼Í¬Ê±³ö°à·üÓÚµ¤Ü¯Ö®Ï£¬ÀÊÉùµÀ£º¡°³¼µÈ×àÇë±ÝÏÂØÝÁî͢ξÊð³¹²é´ËÊ£¡¡±

        灵帝眉头一皱,这事可真是难为他了。中常侍张让和赵忠是他最信任的人,要是身边没了这两个人侍候,那是连吃饭都没味。而袁逢、袁隗身后站着的却是文武百官,他是哪边都不愿得罪!

        灵帝虽然昏庸,却也知道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列位爱卿平身,袁司空方才所言,朕闻之甚是困惑,能否具细道来?”

        袁逢道:“陛下,张让用人不当,南阳太守秦颉【创建和谐家园】,南阳郡的匪患已然死灰复燃,代之而起的八百流寇较诸黄巾贼寇犹要凶顽可怕,南阳兵屡战屡败,复阳、随县等多处县城被毁,现在甚至连郡治宛城也再次沦陷了,整个南阳郡吏治崩坏、百姓倒悬,局势已然糜烂不堪了!”

        灵帝闻言愕然,良久始哑然失笑道:“爱卿是在跟朕说笑吧?以区区八百流寇便要夺取我重兵驻防之郡治大城,此事谁人敢信?怕也只有三岁小儿才会相信吧。”

        文武百官中不少人也跟着失笑,他们与灵帝一样不愿相信这个消息,都觉的司空袁逢和司徒袁隗过于莽撞了,就算想要扳倒十常侍一党,也不能编造这样一个荒谬难信的故事啊,至少应该找些像样的罪责才是。

        张让心中暗呼一声侥幸,当时就冷言反击道:“陛下,袁司空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哪。秦颉此人老奴还是知道的,精明练达、颇有才干!虽曾丢失宛城,个中原由老奴却已经向陛下具细解释过了。”

        灵帝摆了摆手,说道:“此事朕亦知晓,秦颉以数千众应对数十万黄巾,能坚守数月之久已属难能可贵了,换了别人去,只怕连一天都守不住!秦颉非但无罪,而且还有功哪,如若各地郡守皆如秦颉这般克尽己守,黄巾流寇又有何惧哉?”

        袁逢以首顿地,咚咚有声,高呼道:“老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字虚言,甘愿受凌迟酷刑!”

        灵帝犹自不信道:“如若真有此事,为何不见驿报?司空又从何得知?”

        袁逢道:“小犬日前曾追随车骑将军前往南阳,臣始才得知。”

        “是啦,爱卿方才还曾言及,甚至连国丈亦陷贼手。”灵帝把目光投向何苗,问道,“何爱卿,可有此事?”

        何苗出班道:“确有此事。”

        灵帝不悦道:“国丈身陷贼手,此事非同小可,何不早奏?”

        何苗从容道:“臣正要具本上奏,不料却被袁大人抢先一步。”

        张让见灵帝似有相信之意,顿时急道:“陛下休要听信谗言,此乃何苗与袁逢事先串通好了欲诬陷老奴,老奴冤枉哪。”

        张让也是急昏了头了,本来察人不明、用人不当只是小事,最多遭皇帝当廷训斥几句了事,绝无可能真的交与廷尉署彻查。但张让横行跋扈惯了,见有人竟敢当廷奏他,再加上八百流寇袭占宛城之事确实过于匪夷所思,所以本能地给予了反击,不但坐实了包庇秦颉的罪责,而且还愚蠢至极地反咬一口,声称袁逢和何苗事先串通好了诬蔑他,这一下却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报~~~”

        张让话音方落,殿外倏然响起一声嘹亮的号子声,声音由远及近,渐渐到了金殿之外,旋即,一名风尘仆仆的武士出现在百官视野之中,咚的拜倒在黄门之外,那一声金属与石阶相撞发出的清音,久久始竭。

        “南阳邸报!”

        武士单膝跪地,将背负的黄绫包裕解下,以双手高举过顶。

        张让霎时色变,灵帝目光一凝,沉声道:“呈上来!”

        早有黄门侍郎从武士手中接过邸报,一溜小跑经过丹墀,进献到金阶之下,又有宦官接过,呈于灵帝案前。

        灵帝一目十行阅罢,霍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难以置信道:“真有此事?真有此事!区区八百流寇当真夺了宛城?当真夺了宛城!”

        金殿上,文武百官尽皆悚然色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黄巾贼寇皆乌合之众,虽数万人众亦往往被数百官军追杀不休,今以区区八百余众,即攻陷官军重兵驻守之郡治大城,实在骇人听闻!

        张让吓得一抖擞,慌忙伏地泣道:“老奴有眼无珠,错信秦颉小人,以致遗祸大汉江山社稷,罪该万死。”

        “请陛下将张让发配廷尉署彻查!”

        袁逢落井下石。

        “请陛下将张让发配廷尉署彻查!”

      ¡¡¡¡Ô¬Úó¡¢ÍõÔÊ¡¢²ÌçßµÈÈËÍÆ²¨ÖúÀ½¡£

        “请陛下将张让发配廷尉署彻查!”

        这一次,一多半的文武官员都站了出来,正义凛然请求惩治张让,一向飞扬跋扈的张让这时候却像只可怜的小猫,蜷缩在灵帝脚下簌簌发抖。无论人前如何显赫,无论人前如何嚣张,张让都不过是皇室的家奴,一旦失去了圣宠,他的所有权势倾刻间就会化为乌有。

      第046章 朝野震动(下)

        灵帝正自为难之时,忽然想起国丈何真也身陷贼手,当时就急中生智,岔开话题道:“张让察人不明、用人不当乃是小事,朕自有处置,现如今国丈身陷贼营,危如累卵,却兹体事大,众卿有何良策可救国丈之性命?”

        何苗奏道:“家父虽身陷贼营,暂时却无性命之忧,然则……”

        灵帝急道:“然则如何?”

        何苗应道:“然则贼酋马跃放出话来,若不能在旬日之内驱2000匹军马前往宛城,则家父命休矣。”

        灵帝道:“不就是2000匹军马么,给他就是了!前几日凉州刺史耿鄙不是刚刚送来一批西凉军马,驱之可也。”

        何进急出班奏道:“陛下不可,这2000匹西凉军马乃是为了组建西园骑兵营所备,且不可为了家父而误了国事呀。”

        灵帝不以为然道:“军马小事尔,可着耿鄙再进献一批来便是,国丈性命却兹体事大,断然不可怠慢,大将军休要多虑,此事就这么办吧。”

        何进惨然道:“臣,为人子嗣却失照拂之责,致使老父遭此劫难,是为不孝,驱军马以换父命,乃是因家事而废国事,是为不忠,陛下意欲陷臣于不忠不孝之地乎,臣再无颜立足于天地之间,今唯有一死而已!”

        言罢,何进抢前两步,锵然抽出殿前金吾的佩剑横于颈项之上,意欲自刎。

        灵帝大惊失色,急忙双手连摇,急道:“大将军休要冲动,万事好商量,万事好商量哪。”

        殿上文武百官亦尽皆色变,心中感叹不已,大将军素有孝名,曾为老父吮疮而不嫌腥臭,今又不愿因家事而废国事,甚至不惜以死要挟天子,真乃国士风范。

        何进作色道:“陛下再休提驱军马以救家父事,臣便作罢。”

        灵帝着急道:“这便如何是好?”

        灵帝正急无策之时,司空袁逢忽然出班奏道:“陛下,臣倒有一策,或可救回国丈亦可免除大将军顾虑。”

        灵帝喜道:“爱卿快快道来。”

        袁逢正了正衣冠,不慌不忙地说道:“臣尝闻世间有一奇物,名曰巴豆,马匹食之则拉稀不止,步不能行,不如借进献军马之机,将巴豆当成草料一同进献,贼寇不知厉害,当以巴豆喂之,如此一来,2000匹军马非但不能为贼所用,反成累赘,若此时得一虎将,引精兵数千骤尔急之,八百流寇可破矣。”

        灵帝击节叹道:“妙,妙啊!此计甚妙,甚得朕心,爱卿果然不孚朕望,国丈有救矣。”

        袁逢淡然应道:“若国丈果然得救,臣却不敢居功。”

        灵帝奇道:“这却是为何?”

        袁逢答道:“实不相瞒,此计乃小犬所献,初时臣尚以为过于鄙陋难登大雅之堂,故尔斥之,今念及陛下之急,大将军之忧,始才想起,故尔厚颜献策。”

        灵帝不以为然道:“此计如此精妙,有何鄙陋?若国丈得救,令郎当记头功。”

        袁逢道:“此不过雕虫小技,不足挂齿,然欲救国丈,却需一员虎将率精锐之师方可。”

        灵帝道:“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袁逢道:“还请陛下圣裁,臣实不敢妄言。”

        何进道:“此计既是司空令郎所献,不如就以袁术为将,率三千虎贲前往南阳?”

        灵帝一拍大腿,欣然道:“大将军所言甚合朕意!传旨,晋升中军校尉袁术为虎贲中郎将,领南阳太守,率师五千,携西凉军马2000匹,克日奔赴宛城,务要救回国丈,荡平八百流寇,钦此!”

        何进、袁逢同时拜倒丹墀,三呼吾皇圣明,至此,张让始恍然醒悟,何进与袁逢两人演的分明是双簧好戏,他却是中了两人声东击西之计,奈何圣上金口已开,木已成舟,再想挽回已然来不及了,不由恨得咬牙切齿。

        司徒袁隗不依不挠,上前奏道:“陛下,张让察人不明……”

        灵帝把袍袖一拂,皱眉道:“罢了,朕已感疲乏,今日廷议就到此为止。”

        张让精神一振,挺直了腰杆扯开嗓子喊道:“今日廷议到此结束,百官罢朝~~”

        文武百官纷纷退朝,临出殿时,何进与袁逢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

        华灯初上,外面虽然冰天雪地,红楼内却是觥筹交错、莺歌燕舞。

        因为爱子袁术晋升虎贲中郎将,并且外放南阳太守,司空袁逢在红楼大宴亲朋至友,此时正是酒过三巡、气氛最烈之时。汉时风气颇为开放,达官贵人在家中召妓筵请客人甚或于勾栏院设宴乃是常事。

        蔡邕行酒令,忽见身边不见了侍中王允,不由问道:“怎又不见了子师?”

      ¡¡¡¡Ë¾Í½Ô¬ÚóЦµÀ£º¡°¶¨È»ÓÖÊÇÕÒËûµÄ²õ¶ùÈ¥ÁË¡£¡±

        蔡邕奇道:“这个蝉儿当真生有闭月羞花之貌?竟令子师如此痴迷?”

        袁隗答道:“伯喈有所不知,这位蝉儿小姐却是位妙人儿,平素只隔帘献艺,从不与人谋面,唯有子师等少数知己有幸一睹芳容。昔日子师曾有戏言,今有幸一睹蝉儿芳容,虽死无憾矣,足见这位蝉儿小姐是何等国色天香、令人倾倒。”

        “今有幸一睹蝉儿芳容,虽死无憾?虽死无憾!”

      ¡¡¡¡²Ìçß³ÁÒ÷Á½Éù£¬Á³Éϲ»¾õ¶³öÙ¿È»ÉñÍù֮ɫ¡£

        ……

        红楼后院,烟波浩渺的荷花池上,精舍雅轩之中。

        一名玉面雪芙、身姿妙曼的盛装女子缓缓拜伏于地,脆声说道:“小姐,蝉儿方才得知,今日朝堂之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珠帘内,那娇媚的声音幽幽问道:“什么大事?”

        蝉儿道:“为了一件事,一个人,大将军何进与司空袁逢一党,与十常侍张让一党差点当廷翻脸。”

        “所为何事?所为何人?”

        “南阳黄巾一部残兵,竖起旗号自称八百流寇,在大头领马跃的率领下席卷南阳、重占宛城,甚至还劫持了大将军何进的父亲、当今国丈何真,那个马跃还放出狠话,声称何进若不能于旬日之内驱2000匹军马前往宛城交换,就要杀了何真。”

        “结果如何?”

        “结果何进和袁逢演了场双簧,张让不知是计吃了个哑巴亏,现在袁逢之子袁术晋升虎贲中郎将,又外放南阳太守,领军在外,与朝中何进互为声援,十常侍一党的日子怕是要更加难过了。”

        “那倒也未必,我料张让一党不久必有反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