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深空之下》-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更重要的是——二氧化碳!这里可不是地球,我们缺少二氧化碳!你有没有想过,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如何生长?”

        “大家都知道,我们呼吸的氧气,大部分都是工业生产出来的,光合作用只占了一小部分。至于这些年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为不受重视,大部分都因为空气泄漏……丢失了!”

        “当初本想要扩大粮食基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搁置的。”

        中年男士听了,脸色铁青地坐了下来,他也认识到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一个生物圈!这已经不是种植粮食这么简单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的问题!”罗曼博士大声说道。

      第十三章 生物圈

        生物圈这个名词,对于在座的各位科学家来说并不陌生。

        地球便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上至海平面上方10000米,下至大洋深处11000米,都属于生态圈的范畴。地球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其中,生命物质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生产者,也就是绿色植物,它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而生产者与消费者呼入氧气,将有机物重新转化为二氧化碳,这便是碳循环。

        地球生物圈的体量大,生物多样性很高,营养结构复杂,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地球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浓度一直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听上去很简单,只需要保持碳、氧的量平衡即可。但复杂巨大的系统关联中,可能每一缕轻风都是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人类曾经做过许多以人工生态圈为对象的实验,但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经建设过一个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名为“生物圈2号”,8名科研人员在之中进行了21个月的实验。

        他们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

        然而,在21个月后,实验便失败了,原因是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多数动植物无【创建和谐家园】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而蟑螂和蚂蚁却子孙满堂,更加糟糕的是,其氧气含量从21%降到了14%,如果人类居住在里面,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

        科学家们以为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紧接着,生物圈2号迎来了第二批居民,但是仅仅过了半个月实验又失败了,原因是因为笑气的积累量过多。

        自此以后,人们才知道地球依旧是人类的唯一家园。

        月球基地的存在,靠的是地球源源不断的补给,并不能独自生存。

        “现在,我们必须建立真正的生态圈!”罗曼博士高呼道,“或许可以简单一些,只需要达到碳平衡即可。”

        他眉头紧锁,以人类已有的科技,真的能建立一个完全平衡的生物圈吗?而且,这个实验一旦开始,就必须要成功,一旦失败,就是整个种族的灭亡。

        “不,不,罗曼,你想的太多,太复杂了!”一位女性科学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们目前没有那么多时间考虑这些。”

        “关于你说的二氧化碳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月球上的甲烷以及碳酸盐制造二氧化碳。当务之急是解决这场粮食危机,而不是其他什么!”

        “氧气和水,暂时不去考虑。我们现在还有库存着。”

        一群科学家就这样争吵了起来,他们开始计算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想要得出一个最佳的结果。

        于易峰一边听着,一边整理相关思路,慢慢的,他的心里开始火热起来,希望,还有希望!

        毕竟是从地球上精挑细选出来的五万人啊,其中有最优秀的科学家,最娴熟的技工,最有经验的工程师……月球基地的生产力,俨然比得上一个小国家了。

        这里的矿藏资源也比想象中丰富得多。当初将月球基地的地址选在这里,不仅仅因为这里有外星飞船,更重要的是,在地底深处,有将近2.2亿吨冰!

        不要以为在月球上没有水,它们只是以冰的形式隐藏在地壳深处。2.2亿吨冰,与地球上的水资源比,并不算多,但已经可以算是丰厚的宝藏。

        人的生存是离不开水的,但是水又不能被压缩,运输十分麻烦。几亿吨这么大的数字,想要从地球上运过来几乎不可能,要知道胜利号的运载量只有500吨啊!所以,这些冰矿就成了最好的资源。

        由于地底下的冰矿,水资源暂时不缺,虽然这些年开采了将近一半的冰,但至少还有一亿吨的储藏量!省着点用,足够人类用几十年的了。就算用完了,人类还可以利用地底下的矿物岩石,分解出结晶水,只是更加麻烦了点。

        至于氧气,有部分是地球运送过来的,也有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得来,但大多数氧气还是采用电解矿物质的方式获得的。例如说,电解金属氧化物或者说电解水便能得到氧气。

        整个基地一年需要的氧气量大概是1.5万吨左右,这个数字并不高,只需要电解1.7万吨水就可以了。所以氧气的问题也解决了。

      ¡¡¡¡ÖÁÓÚ¶þÑõ»¯Ì¼£¬¿ÉÒÔ·Ö½â̼ËáÑΣ¬Ò²¿ÉÒÔͨ¹ýȼÉÕ¼×ÍéµÃµ½£¬ÔÂÇò¼«µØÓзḻµÄ¹Ì̬¼×Í飬»ùµØ¸½½ü¾ÍÓС£²»¹ýµØ±í¸½½üµÄ̼ËáÑÎÊ®·ÖÏ¡ÉÙ£¬Ö»ÄÜÔڵص×Éî´¦ÍÚ¾ò£¬¹¤³ÌÁ¿´ó£¬È¼ÉÕ¼×ÍéµÄ»°£¬ÓÖ²úÉúÁËһЩеÄÎÊÌ⣬¼×ÍéµÄȼÉÕÐèÒªÑõ»¯¼Á£¬Ò²¾ÍÊÇÑõÆø£¡

        但是,制造氧气又需要大量能量,所以必须要加大能量产出……光靠太阳能是不够的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大铀资源的开发,建造核电站!

        到最后,摊子越铺越大,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感觉什么都不够用,什么都需要重新建设,于易峰已经有些混乱了。

        他毕竟不是正统科学家,只是记下一些数字,考量其是否可行,至于其他的细节问题,只能由这些科学家们去考虑了。

        “你们这是透支未来!”罗曼一边咆哮着,一边双手放在脑袋后面,深深地揉着头发。现在考虑的主要是粮食生产问题,而建设生态系统的方案暂时被搁置了。

        “我们的水资源也是有限的……”他还想说些什么,却被一个人一把拉住了,是他的养女百合子。

        百合子轻声说道,“父亲,我们总先得渡过眼前的难关,才能思考更远的事,不是吗?”

        “是啊,唉……你说得对,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罗曼苦笑道。

        这时候,于易峰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奇秒的点子。他从位置上跳了起来,出声道,“各位,各位!听我说一句,为何我们不搬到外星飞船呢?”

        “原先没有对外星飞船进行大力开发,是因为政府想要保住飞船以及完美素的秘密。现在,这个秘密已经人尽皆知了,为何还要抛弃它而不顾呢?”

        “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其他什么考虑,它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众人突然安静了下来,相互之间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我同意!”一个男声从后边传了出来,是首席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如果所有人都搬进外星飞船,我们可以将地表空出来的地方,全部种作植物,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第十四章 外星飞船

        这场会议一共持续了24个小时,总共商定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方案。疯狂的科学家们面对生存危机,拿出了全部的聪明才智,像什么人工合成葡萄糖,人工合成蛋白质之类的都冒了出来,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了。

        人类已有的技术在生死考验面前,显得如此弱小。事实上人类在不借助植物的情况下,甚至还没有办法人工合成葡萄糖!

        直到第二天清晨,于易峰才一脸疲惫地走出会场,但他眼眸中的神采怎么都掩饰不住,计划已经制定好了,只要执行下去,人类就还有希望。

        完美素,最大的希望竟然还是完美素!

        在会议中,有科学家提出,可以利用完美素培育一批超级植物,再利用这批超级植物生产粮食!

        毕竟三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光布置场地、生产新的设备就要不少时间,而普通的植物环境适应能力不强,指不定一次空气泄露,或者培养机器故障,就会轻而易举地夺去它们的生命。而人类恰恰承受不了这种失败!

        但超级植物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譬如说超级水稻,它被完美素改造后,由原先的草本植物变成了木本植物,体型高大,产出增加,环境适应性也大大增强。

        这种超级水稻不仅耐冷耐热,甚至能在极端的宇宙环境中生存一小段时间,虽然只是一小段时间,那也已经足够了!

        而超级水稻从发芽到成熟,所需的时间仅为两个月,也就是说,人类至少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样一来,时间就充裕的多了。

        “以前的联邦政府对完美素控管极严,任何实验都需要书面批准,现在则不一样了。”于易峰回忆道,“月球基地保存的完美素足够六百万人使用,而如今我们的人口也就五万……所以,用一些在植物上也并无不可。”

        罗曼博士听了点了点头,却又不无忧虑地说道,“不过,对完美素的管控还是要继续。我们并不明白它的原理,要是胡乱使用,出现什么超级昆虫、超级细菌之类的东西,那麻烦可就大了。”

        目前,人类对完美素的摸索依旧停留在表面,只知道它对生命有进化效果,却不知道它究竟如何作用的。这种进化的方向是不可控的,也没有办法预测,要是真的出现生化危机、异形之类的东西,那么全人类都得完蛋。

        “是的,科技向来是一把双刃剑,一定的管控还是必要的。”于易峰点头道。

        此时,一行人要前往的正是那艘外星飞船,也是整个基地的核心,它深埋于贝利环形山地底。按照计划,全部人类今后将会逐渐搬迁到这艘飞船里,而地表部分将会空出来栽培植物。

        虽然于易峰不是第一次看到这艘飞船,但还是深深地为眼前一幕惊讶。它太大了,可以说一眼望不到边,根据测量,足足有十五千米的直径。光是如此庞大的体积,就不是人类技术能够制造出的。

        它不是什么流线型,也不像飞碟,而是一个正圆的球体,如同一个空心的铅球。船壳表面是银灰色的金属状物质,坚硬而又厚实。事实上,人们曾经研究过这种未知材料,但奈何技术上的层面相差太多,30年过去了也没什么进展。

        它并不是科幻小说中的“中子星材料”,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种物质,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竟然看不到任何的原子结构,没有电子,没有原子核……依旧是致密的存在,这显然超过了人类的认知。

        它是完全光滑的,即使从原子尺度看还是光滑的。球体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几乎为0,因此飞船表面看上去一尘不染,闪闪发光。

        现在人们都有自知之明,很少有人去研究这种未知材料了,只知道它是和完美素同一科技等级的产品。它足够坚硬、可靠,或许以后科技发达点了,会有人再考虑这个问题。

        于易峰绕着飞船走,发现了船壳表面一枚枚“镜子”般的物体,这些镜子又有点像挂在墙壁上的水面,时不时泛出一点涟漪,十分神奇。他用手摸入这层“水面”,整个手掌竟然直接穿了过去,如同消失了一般,等他抽手出来,发现手掌依旧完好。

        “于上尉,这些水面般的东西就是飞船的入口了。”物理学家菲利克斯介绍道,“这种大大小小的入口,总共有两千多个,由于飞船表面是完全光滑的,几乎没有办法借力,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出入口向外挂载设施。你看,这也是我们月球实验室的入口,请进。”

        这一个入口足足有六七米的宽度,于易峰也不迟疑,起身钻入这层“水面”,就在这一瞬间,他感觉如同穿越了一个世界一般,一下子重心不稳,身体晃了晃。

        重力!他竟然感受到了如同地球上的重力!

        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大概是9.8米每二次方秒,这也是人类比较习惯的重力。而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走起路来轻飘飘的。但此时此刻,于易峰敢打赌,现在的重力和地球上的一模一样!

        菲利克斯紧随其后走了进来,作为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研究这艘飞船多年,对它的基本信息可以说了如指掌。

        “正如你所见,这艘飞船自带重力系统。”菲利克斯感慨道,“外星文明以我们难以想象的科技,在飞船中创造了重力。”

        “重力的强度是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他画了一个球形图像,用手比划着解释道,“在球的最高点,重力几乎为零,越往下,重力越大,在飞船的最底层甚至达到了地球重力的20倍!我们能在一艘飞船上,感受不同强度的重力,真是伟大的科技。而我们现在站的地方,重力刚好相当于曾经的地球……位置大概是球体中间。”

        “我们将实验室的地点选择在这里,就是这个原因!我们人类最适应的,还是这样的重力啊。”

        于易峰来回踱步了一阵,这样的感觉,错不了的……和地球一样的重力环境,太神奇了!

        “菲利克斯先生,这艘飞船体积多大?能住多少人?”于易峰问道。

        菲利克斯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笑着说道,“于上尉,这艘飞船内部的空间是扭曲的,远比你想象中的大!从外面测量,它是直径15千米的球体,然而内部并不是。”

        “从内部测量,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在200公里左右,比外面扩大了13倍,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为60公里,也扩大了4倍。外面看上去是个圆球,内部竟然是个放大了的椭球!”

        “这是——空间折叠技术啊……”

        “我个人认为,飞船底下可能有一个质量高达亿亿吨的物体,产生了强大的引力,再配合这样扭曲的空间,才造成了这种独特的重力环境。要是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唉……”菲利克斯忽然叹了一口气,感到有些迷茫,或许知道的越多,才越明白人类的无知与渺小。

        浩瀚的宇宙,蕴含着多少真理。而人类,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这时,生物学家罗曼博士也接口道,“飞船已经足够大了,如果我们真的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建立了碳、氧、水循环,人类完全能够长久的生存在里面。”

        “不过,我们得先修复这艘飞船。除了我们的实验室,其他区域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这些该死的外星人难道不需要空气吗?”罗曼说道。

        于易峰随意走动了一圈,好奇地看着这个实验室,事实上,他是从这里出生的,有着一些模糊的记忆。

        这里毫无疑问是整个科学界最好的实验室。电子、化学、生物、物理等等各种尖端的实验设施都能在这里找到。

        高重力、低重力甚至无重力的环境是地球上不存在的,更是让大量的研究人员趋之若鹜,30年下来,这里已经成了最尖端的科技基地。

        于易峰穿好宇航服,走出实验室,外面是真空环境,黑蒙蒙的,没有光,没有大气。如果说实验室内部是精装修的房子,那么外面就是毛坯房,空落落的,地面上是带着一丝紫色的金属,冰冷而又寂静,有一种粗狂的美感。

        这种类似金属的东西,强度非常高,上千万的温度也没法将其破坏,但比起飞船外壳,科技含量就低了一些,它毕竟是有摩擦力的,属于原子级别的物质。

        飞船内部有点像蜂巢结构,自带一个个正六边形的“房间”。这一个个“房间”大的可怕,长宽都在几千米以上,可以说,一个“房间”容纳得了一座山!

        人们曾经搜遍了整个飞船,除了在中间的房间里发现了完美素外,什么也没找到……

        这艘飞船没有驾驶室,没有动力室,甚至没有引擎!这便引发了人类的许多遐想,飞船是如何启动的?为何里面什么都没有,难道外星人集体撤离了吗?他们长什么样?

        于易峰甚至有些怀疑,这根本不是什么飞船,而是一个容器,盛装完美素的容器……但是,为什么它会在月球上?为何如此巨大?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些秘密,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或许以前的联合政府知道一些,但随着地球爆炸,所有的秘密都掩埋在了历史中。他只知道,这艘飞船,即将成为人类的家园……

        一定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娱乐场所、实验室等等,都需要事先规划好。按照设想,上方的低重力区以及中间的中等重力区域是人类可以正常生存的地方。而飞船底部的高重力区域就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了,人类脆弱的身体是无法承受太大的重力的。

        总之,具体的设计还要交给工程师们来做。

        如今自己要做的,就是动员工作!将所有颓废的人都动员起来。

      第十五章 全体大动员

        王志远是月球基地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呆呆地望着墙壁,神情木然。在地球上时,他年纪轻轻就是一家跨国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前途远大,但在人才济济的月球,也就只是一名普通技术工人。

        如今,他正坐在自己的房间内,前面是一张铁质的小方桌,上面放着一瓶老白干。虽然不是什么名酒,却是他最爱喝的。或许,这也是整个人类世界最后的一瓶老白干了吧。

        当初登陆月球的时候,每个人都允许携带五公斤的个人物品,嗜酒如命的他,直接带了四公斤的白酒。

        而这四公斤酒,整整一年都没有动过,用他的话说就是“喝酒不工作,工作不喝酒。”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准备熬过这几年,就回地球享福。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泡影,短短几天内,这些酒就被喝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一瓶……这是借酒消愁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