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深空之下》-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好不容易送走了迪莫,于易峰才激动地蹦了蹦,新人类不需要为能源发愁了!这是多么爽的事请啊。

        在地球上的时候,人们的主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其他的还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等等许多种类,但到了火星,哪来的什么石油煤炭啊,唯一的依靠便是核能。太阳能只占了少量。

        虽然人们从月球也带来了不少铀矿,但总量并不大,就算省吃俭用,也就够用个十几年的,如果核电站马力全开,三四年也就用完了。

        这种危机感,人们心中一直都有。只是因为近段时间,人们面临的危机太多了,这种未来的能源危机不是非常紧迫,反而淡了下去。

        但是它依旧存在,如果不处理,反而会越来越危险。

        这下好,人类直接得到了两百多年的能量份额,这感觉,就像夏天快热死的人突然获得了一根冰棍……不,是一个冰库的冰棍,一下子爽爆了!

        于易峰终于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狂热了,面对这份大礼,不去挖真的有点忍不住啊。

      第二十九章 方案制定

        于易峰想了想,又将挖矿这件事提升了一个优先级……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感觉到其中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人口太少。

        劳动力严重不足,只有五万人,真的太少了。

        虽然现在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还不错,但怎么也得有少量的人管理才行,还挖掘机之类的机械更是得有人操作。这些人数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

        对于这种重工业,最好的方法是研究更高级、更智能的自动化机器人,来代替人力。这些智能开发项目,已经有一些实验室在做了,于易峰只希望他们有一些好的进展。

        “开发大量的机器人可以取代人力。不过,还有一些工作是没办法用机器人取代的……这些岗位还必须得安排人才行。”

        一想到这些岗位,于易峰有些心烦。

        譬如说:医生、老师、记者、警察等等,这些岗位一时半会之间,不可能用机器人代替,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

        还有啊,最烦心的一点,随着新生儿的出生,劳动力将会大量减少!一些妇女已经怀孕了,这部分劳动力肯定得排除在外,总不可能让她们干重活吧?

        生完孩子后,她们还得用几年的时间带孩子,照顾孩子。这一项工作是不可能用机器人完成的,或许将来可以……但现在的人类还没有到那个程度。

        要是按照5%的生育率计算,一年就有两千五百个孩子出生!至少两千五百名妇女丧失了劳动力,这样一来,一年就丧失了5%的劳动力,两年、三年以后呢?小孩子至少得三岁才能上幼儿园吧……

        不仅如此,为了迎接新生儿的大量出生,医生、护士的数量也得增加,务必保证没有任何医疗事故的产生。

        在未来几年后,还要增加老师的数量,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这都是必须的。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整个人口虽然增多,但是可以真正利用的劳动力将会逐渐减少。

        这……于易峰重重敲了敲桌子,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新生儿是必须要有的,但是带来的社会负担也太重了,他是真的头疼极了。

        这就是人口转型的阵痛期啊,于易峰为难直皱眉头,这几年甚至这几十年,必须得咬咬牙挺过来,只要挺过来了,新一批的小孩子长大了,人口基数将会扩大,结构才会逐步合理……

        “要是有十万人或者二十万人就好了啊,如此一来,人力资源就不会如此窘迫了……”

        于易峰如是想道。

        不过很快,他就骂自己太贪心了,现在虽然只有五万人,但是综合素质之高,可谓世间罕见。如果人口多,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可能就不这么好管理了。

        从月球一直到火星,整个新人类文明的精神态度以及行动力都是非常让于易峰满意的。

        在各种事端中,许多人都能积极自救,甚至自我奉献。可以说,整个文明的综合素质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人类文明的团结精神以及工作热情,真的没有办法挑剔。虽然还没达到可以共产主义的层次,但是,于易峰已经非常满意。

        跟何况,整个诺亚号上可是有接近三万名顶尖的科学家啊,还都是全世界挑选过来的天才级,平均智商在140以上,这个数量真的不少了。大家都是聪明人,非常好管理。

        如果将新人类文明,对比曾经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美国博士的比例大约不到总人口的1%,除去大量的经济学博士、EMBA博士等等,真正有能力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也就0.6%,也就是两百万人。

        而这两百万人,他们在毕业之后,会被各行各业分流出去,他们会选择加入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之类的大公司。而真正从事国家级别的科研工作,可能十不存一,也就二十万人左右。

        诺亚号上的三万科学家和美国的二十万科学家相比,数量上占据劣势,但是质量上占尽优势。因为这三万人是来自全世界精挑细选的精英,(包括美国自己)是真正的以一当十的存在啊!

        科研工作,向来不是以人数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世界上99%的知识,都是由1%的人创造的。

        美国人虽然牛,但牛的过全世界加起来的精英吗?

        这三万名科学家从质量上,肯定比美国的二十万人高!而剩下的两万人,虽然不是科学家,也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高,不能再挑剔了。

        所以说,新人类文明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强的,至少有整个美国四分之三水平。无论是丁一东教授,还是菲利克斯博士,还是罗曼博士,还是刚刚的那位地质学家迪莫,他们都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许多人都是国家级的精英,不是这样,是没有资格来月球的。

        还有其他的什么化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等等,无一不是超一流的人才……整个诺亚号的科研能力绝对强无敌啊!

        于易峰心中一动,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在当前诺亚号的科学界,隐隐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新人类文明的科学技术,在地球爆炸后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加速发展了10年的水平!”

        为什么?主要的原因还是各国科学技术的融合。

        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们是有国籍的。他们不可能将国家的机密技术和人分享。

        这三万科学家都是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之中很多人,曾经为国家做过高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但这些机密在一般情况下,绝不会与同行交流。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各个国家已经成了往事,什么机密都不存在,科学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华夏人贡献出他们的高铁技术,日本人贡献出他们的电子零件技术,法国人贡献出他们的核电,德国人贡献出他们的自动化制造……当然还有美国人,他们贡献出更多五花八门的东西……

        不要小看了这种交流,这些科技原本是国家级别的机密,任何一项都需要经验与时间的大量积累,没有几十年的研究根本拿不下来!

        就像华夏的高铁技术,其他国家都非常垂涎,但就算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也得研究个二十年才能追上。这些东西的制造需要大量的专利累积,没有任何捷径。

        但现在,所有的高端技术全部被公开化了,它们全部属于新人类文明!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譬如说华夏人研究了几十年的发动机,也没有特别好的成果。现在美国人直接把所有数据都拿了出来,无偿地给华夏人学习。

        不仅如此,毛子也拿出了自己国家的成果,抢着喊道:“看我的!看我的!”

        一个国家头疼的难题,往往在另一个国家已经解决了。这种交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有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着,让整体的科研能力上升了一个台阶。

        可以这样说,新人类文明继承了整个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顶尖科技。从整体上,超越任何一个国家10年以上的科技水平,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到这里,于易峰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光是交流还不够,还要实验,还要实践!

        那么,就给他们足够的资源,充足的能源,海量的工业,让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让整个新人类的科技再次爆炸起来!

        这是于易峰的个人想法,毕竟,他是想要在几年内将整个新人类文明推向极度富裕的啊。

        极度富裕,对于一个星空文明而言,只是第一步而已。

        既然人口太少,唯有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让机器人大量地代替人类岗位。于易峰拿起整个计划方案,又琢磨了几遍,觉得基本上差不多,可以实施了。

        他的行动速度很快,接下来,便是众议院议会……

        下午两点,会议室里坐满了各类议会成员以及各个企业、各大研究所的负责人。他们将参与这次计划的制定以及商讨工作。

        “各位,我的初步计划是这样的,大家先看看。”

        在众议院议上,于易峰将计划方案发送到各位参会人员的电脑中。

        许多人都迫不及待地看向屏幕,他们虽然事先已经看了好几遍,但每看一遍,都被这个宏伟、庞大的计划给震撼。

        “我先简单地说说,有三条大目标。第一,大力加强诺亚号的生产力,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将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优先级,各大企业、研究所优先服务于工业生产。为此,我们还要成立新的工厂、新的实验室,实现工业生产的完全自动化!”

        完全自动化,指的是工业制造完全由机械自动生产,期间不需要任何人力。人类只需负责设计以及最后的监控工作。

        “第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最初步的目标中,我们准备在诺亚号上开辟一个两百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初步的生态环境系统。我们要打造一个和地球类似的生存环境。”

        听到这个消息,罗曼博士满意地笑了。也是万幸,这位大科学家没有在火星病毒中挂掉。

        现在听到生态系统工程终于提到议案中了,罗曼感觉还比较满意,微微点了点头。

        “第三,建立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馆、公园等等。大家都知道,我们新人类文明即将迎来一批新的成员。他们理应受到良好的医学护理以及教育,大家说是不是?”

        底下的议员中,也有几个要当父母的人,听到这一点,都乐呵呵笑了起来。

        随即,于易峰将详细的内容说了一遍,“好了各位有没有反对意见。如果没有,下面我来说说具体的计划安排,有什么不妥的大家可以指出……”

        在众人闹哄哄的讨论中,方案一点点被落实了下来。有许多计划方案在几个月前的“大建设工程”中曾经提出过,但由于飞船资源的限制被否决了。

        不过在这一次的工业革命里,这样的计划却成为了现实!

        像“基洛夫工业工厂”、“新人类矿石精炼厂”、还有各种规模巨大的工业实验室等等,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些计划让坐在下面的人热血无比,许多人血脉喷张,连呼吸都粗重了起来。

        “首先定一个小目标:大幅提高工业能力,达到六个月翻一番的水平!”于易峰郑重地头解释道。

        他可没有开玩笑,六个月翻一番,这是指数型增长!1年就是4倍,2年就是16倍,3年就是64倍!这是越来越快的增长啊!

        “六个月翻一番,大家听懂了吗?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于易峰郑重地说道。

        没有人认为他是在开玩笑,而是热烈地鼓起掌来。许多人面带狂热,如果所有的目标都能实现,新人类文明必将产生一个质变!

        其实这个目标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不,是非常困难!但根本没有人在乎这个问题。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目标就是用来实现的,如果有点困难就畏缩了,那还搞个屁的工业,干个蛋的工程?

        更何况,科学家们、工程师们根本就没有畏缩的心态啊,他们想要挑战,想要真正的实现这些大工程、大目标!

      第三十章 军令状

        为了实现六个月翻一番的目标,唯一的依靠就是科学!

        光靠人力,想要翻番基本不可能,唯有依靠机械!利用一台机械,生产出十台,再从十台,发展到一百台,唯有这样爆破式的发展,才能让生产力大幅提升。

        光是这样依旧不够,还得用机器管理机器。人类只要负责设计以及最终管理机器的维护即可。

        因此,“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机器人”是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

        一个关键性的大工厂在这一刻成立了,那便是——基洛夫工业工厂!

        “……我,伊万诺维奇,将担任基洛夫工业工厂第一任负责人……我绝不会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一定会完成任务,一定会实现完全自动化的目标!”

        一个俄罗斯籍的中年男人上台,本来是自我介绍一番的,说着说着,情绪变得激动,眼神变得亢奋。他高举着双手,莫名其妙地宣誓起来,最后还咆哮般地大喊。

        “为了新人类,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工业产值翻番!”

        “我们要用电与钢铁……”

        他十指紧握,面红耳赤,亢奋地一塌糊涂。

        坐在下边的俄罗斯、乌克兰人还是很多的。他们相互之间大都认识,听到伊万诺维奇的咆哮,一个个也变得极度亢奋。

        这样的超级工厂,如果全部完成,能抵得上一个小国的生产力!他们作为其中的建设者,怎么能不亢奋、激动?

        “乌拉!乌拉!”这群俄罗斯、乌克兰人也跟着怒吼了起来。他们最期盼的基洛夫工业工厂终于在这一刻成立,他们在尖叫,在狂欢,他们为能够参加这种大事业而感到荣耀。

        所有看过方案的人,都知道这是真正的大工业,让人热血喷张的大工业!

        这种充满了【创建和谐家园】与活力的浪潮,很快影响了其他所有的科学家与议员。

        其实,会议流程上并没有这一步,但这个伊万诺维奇如同着了魔一般,自愿地发下了军令状,他真的太高兴了,太爽了。

        钢铁与机械,是隐藏在俄罗斯民族中的特殊情怀。俄罗斯人的骨子里是有一种战斗精神的,他们喝伏加特、开坦克、肉搏狗熊……他们曾经是最强大的国家,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落,但这种狂野的战斗精神却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一代代的流传,却一代代地衰弱下去,他们不甘心啊!

        他们是毛熊,他们向往强大,向往无与伦比的强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19: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