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深空之下》-第1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所有程序已设置完毕,请指示!”

        “发射!”于易峰庄重地宣布后,按下了核按钮,一个十分钟的倒计时出现了。这是必要的安全措施,在这十分钟内,可以随时停止发射。当然,如果想要紧急发也可以,必须要一串六十四位数的核密码,这个核密码只有于易峰知道。

        十分钟……九分钟,随着时间的倒计时,所有人的心里不禁紧张起来。丁一东教授更是如此,这颗核弹是自己十年来的心血所铸的啊,如同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紧张?他的十指捏紧了又松开,捏紧了又松开,显然心中很不平静。

        “十、九、八、七……三、二、一、零!”导弹轰然起飞!

      第三十九章 氦-3核弹(一)

        下午三点三十六分,艾克里陨石坑,一道亘古从未出现的光亮突然闪了起来。

        只看见硕大无比的暗紫色烟柱一秒钟之内就升腾到两万米的高空,并且继续上升,耀眼的光亮照亮了整个大地!

        直径几乎有五千米的巨大火球一边翻滚上升,一边从暗紫变成了橘黄,同时球体急剧扩展,仿佛一种被束缚了亿万年的自然伟力突然释放出来!

        月球没有大气,引力又小,核爆炸的场景与地球完全不同。

        由于它的表面是真空环境,没办法传递冲击波,所以杀伤范围小了很多,但冲天而起的尘埃瞬间获得了强大的动能,不断地向外扩散着,有部分甚至挣脱了月球引力,直接飞向宇宙空间。

        科学家们瞬间忙碌了起来,卫星开始不停地收集数据,各种科学仪器也开始调动,脚底下甚至还有微微的震感。不过,这种震感传递到基地内部已经非常微弱了。

        通过月球的卫星图,可以看到极为强大的光辐射中在真空中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刹那间射向四面八方,极高的温度瞬间将最近处的尘埃化为了等离子体。

        而电磁脉冲几乎也在同时向四周射散,整个屏幕都哗啦啦抖动了起来。

        “这是……卫星受到电磁脉冲,过载了。”一位科学家停下手中的动作,自言自语解释道。卫星在设计的时候,都有抗太阳风的功能,受到大量电磁脉冲时会自动关闭,以免受到损伤。

        “启动备用装置!”

        “传回月球车收集的数据!”

        这点小麻烦显然难不倒众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数据收集到,被记录到档案中。

        丁一东的眉毛开始上翘,脸色明显红润了起来。

        核弹虽然爆炸了,但也不一定成功,只有数据分析后,本次试验符合一百万当量的水准,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恭喜了,丁教授。”

        “恭喜!提前庆祝了!”

        “谢谢,谢谢大家!”

        虽然最终的结果还没出来,大家已经开始提前恭喜丁一东了。这些科学家们对数据是非常敏感的,虽然还没有用计算机分析,但基本上可以说【创建和谐家园】不离十。一种喜悦的气氛飘扬在空气中。

        “好了,各位同志!”于易峰也是微微有些兴奋,他轻咳一声,说道:“首先,我们要感谢丁一东教授这些年来的奉献。他发明的各项技术对本次试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对他致以真诚的感谢!”

        底下掌声雷动,许多人都看过丁一东的论文,确实非常有水平。这是真才实学,不是胡言乱语,这样的人总是值得尊敬的。

        “那么,大家回去后,分析一下数据。然后思考一下用氦-3核弹代替氢弹这个方案的可能性。今天晚上八点,我们再开一个会议。”

        虽然是晚上八点钟开会,时间比较晚,但没有人有怨言,大家都习惯了。或者说,大伙儿面对新鲜事物,都非常有干劲,一个个急匆匆地回去分析数据。

        ……

        八点的会议准时开始,一场关于氦-3的辩论开始了,来的不仅仅是那些科学家,还有大量的工程师代表,可以说是一场比较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题有两个,第一,探讨关于用氦-3取代氢弹的可能性;第二,讨论关于丁一东教授的《十亿吨级别核弹推动方案》。

        “各位同志,大家晚上好。”

        于易峰站在会议最前方,这种场面他已经非常习惯了。“今天下午的氦-3核弹试验,大家也已经知道了。现在我播报一下最终结果:我们的科学家经过计算分析后得出,本次试验的核弹最终释放出——”

        “101.6万吨TNT爆炸的能量,与预期基本符合。”

        “本次试验,圆满成功!”

        下面的人开始热烈鼓掌,好久才停下来。

        “好了,那么进行今天会议的第一个主题:探讨关于用氦-3取代氢弹的可能性。”

        “首先,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的能源不足的缘故,导致了一些工程项目严重滞后。”

        “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只生产了不到四百万吨钢铁,五十万吨铜,钛、铝等有色金属更少,严重不达预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能源不足。”

        于易峰在屏幕上列出一串表格,上面罗列了基地三个月来各个项目的工程进度,包括金属冶炼、内部设施建造、引擎装置建造、采矿量等等。

        在座的都是各行各业负责人,对自己的工程熟悉,对其他的倒是不太清楚。他们数字都有着一种直观的看法,说实话,于易峰给出的数据,总体来说比想象中的差很多。

        会场中的气氛立即安静下来,原本有的一些窃窃私语也不见了。

        这给许多人心中泼了一盆冷水,昨天刚刚开过晚会,很多人还沉浸在那种疯狂的雄心壮志当中。回归现实后,冷冰冰的数据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只有56%的工程达标,44%的项目滞后!这个进度比他们想象中的差太多了。在座的大多人是知道月球即将毁灭真相的,无论进度好还是差,人类都是必须要离开月球的!

        工程没有完成便离开,其后果可想而知。

        那些滞后的项目负责人羞愧地低下了头,心中又有些委屈。他们真的已经用尽了全力。

        “我在这里说一句,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能源的问题。”于易峰及时解围道:“我们以前的计算还是太乐观了,出现了部分偏差,再怎么节省,能源还是不够!”

        “所以我在这里给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砍掉氢弹计划,以更加节能的氦-3核弹取而代之,腾出来的能源用于生产!”他又给出了一些数据,氢弹计划总共要消耗整个基地30%左右的能源,如果这部分全部省下来……

        这个计划听起来不错,底下的人开始议论起来。

        但是,要让他们一下子推翻原来的计划,改成新的,其实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或者说需要时间来消化。人是一种不太喜欢变通的生物,即使新的方案更好,更完善,但一时半会之间人们还是会感到别扭,或者说会觉得有风险。

        “于易峰先生,您说的氦-3核弹可靠吗?这种武器,我们只试验了一次啊!”有一位工程师问道。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个问题应该让丁一东教授给出解释。”于易峰道。

        丁一东上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演讲稿,配合着幻灯片演讲起来。他准备已久,尽量把深奥的内容转换为大家能听得懂的东西。

        主要内容突出两点:第一,他已经研究了十几年,核心内容已经摸索的非常透彻,第二,主流科学家都同意他的方案。

        再怎么解释其中的技术,不如宣扬自己的权威性。术业有专攻,反正大多数人都是听不懂的,讲再多不如直接说“我就是权威,你们必须相信我!”

        他这个方法看起来还不错,许多人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似乎有点能接受了。再看主流的科学权威,也是比较接受这个方案的。

        随即,丁一东引出了最后的话题——《十亿吨氦-3核弹推进方案》!

        “我在这里给出一个新的方案,不如制造一枚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一下就能把飞船轰上去。省时、省力、高效、快捷!”

        这下,就如一枚重磅炸弹丢入了人群中!

      第四十章 氦-3核弹(二)

        人群顿时喧闹起来,让氦-3核弹代替氢弹,这个方案没问题,大家都已经认同了,但怎么又来个十亿吨级别核弹?

        步子迈的太大,一时半会之间许多人没办法接受。

        太疯狂了,太变态了,怎么会想出这样的东西?!一想到核弹那毁天灭地的破坏力,竟然用来推动飞船,许多人就开始头皮发麻,也不知道是因为惊悚还是兴奋,或许两者兼有之。

        丁一东教授却不为所动,他顶住压力,继续讲解自己的方案,人们仔细听了之后,竟然还有几分道理。

        许多科学家也是第一次听说,纷纷从位置上跳了出来,他们同意前一个方案,却不同意后边的,十亿吨,太夸张了,比较成熟的“大伊万”才5000万吨。十亿吨,那是新的量级啊!

        但许多工程师们从一开始的惊愕后,忽然振奋了起来,原本那种狂热的心态被于易峰浇了一盆冷水后,又神奇般燃烧了起来。

        不止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在他们的想法中,设计当然的交给权威专家负责,具体的建造还得交给自己啊,这样一想就一片火热。

        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十亿吨级别核武器,听起来就爽,听起来就牛逼,造,一定要造!

        丁一东心脏狂跳,这位军火专家感觉他毕生的理想都要实现了。竟然有这么多人支持,他的额头上开始析出细密的汗水,语言也开始急促起来。

        “按照我的方案,一颗十亿吨级别的超级核弹,依靠无比强大的冲击波,直接就能把飞船轰上去!到时候,我们再微调方向,直达火星!”丁一东讲到激动处,狠狠拍了一下桌子。

        造核弹,开飞船,就是这样!

        底下的人开始欢呼,开始纷纷支持这个听起来非常大胆的方案。

        于易峰却感觉有些怪怪的。他感觉,现在的人好像有一种苏维埃般的狂野作风,明明刚刚才解决温饱问题,却有一腔热血去搞那些大工程、大建设。

        这当然是好事,前提条件是这些大工程、大建设都是靠谱的才行。

        然而……他好像看到许多科学家竟然在反对?但是反对声很快就被人群的哄闹给淹没了。既然科学家反对,当然也得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安静,安静!大家请安静一下,菲利克斯先生,你有什么话要说?”于易峰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大家也开始安静下来。

        首席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先生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明确表示反对态度。

        “丁教授,你要知道,月球上几乎是真空的,核爆炸没办法产生冲击波!通常情况下,核爆炸的范围很小。当量再大,也只是那么扩大一点点范围而已!你的方案毫无道理啊!”

        “按照以前的设计,我们准备让太空船携带大量核弹,当飞船需要动力时,就从船尾释放出一颗,接着,再释放出一些由含氢塑胶制成的固体圆盘。简单地说,就是先让核弹推动圆盘,再让圆盘推动飞船。”

        “那么,丁一东教授,请你解释一下,为何要直接用一颗十亿吨当量的核武器?为何不用十颗一亿吨的,或者说一百颗千万吨的?我认为分的越细,能量的利用率越高啊。”

        丁一东教授愣了愣,他知道,如果不让这些科学家满意,自己的方案肯定拿不下的。这些顶尖科学家们一直是最理智的人,不可能光靠嘴皮子说几句就能忽悠住。

        当然了,他提出这个方案,也不是因为帅,或者因为牛逼,而是有着自己的考虑,否则光光于易峰也没这么容易被他说动。

        他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说道:“我的方案和你们的不一样,我的方案就是利用冲击波的。没有冲击波,那就人为制造出冲击波!”

        “虽然月球是真空环境。但只要有空气、尘埃等媒介,冲击波自然而然就会有。”

        “在我的计划中,我们先在飞船底部建好一个厚厚的金属防护装置。再在飞船底下挖一个密封的洞穴,里面填满大量的空气或者另外的东西,固体、液体都行。”

        “最后,我们将核弹放置于洞穴内。引爆时,因为洞穴里是有介质的,会瞬间产生巨大的冲击波,直接轰击飞船,将其抬升起来!”

        菲利克斯若有所思,沉思了好久,终于点了点头,他承认这个方案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按照丁一东的说法,也确实需要大当量的核武器才行,小当量的核武器,冲击波就不够强了。

        当然,从能耗、安全性、工程量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考虑,还有更多的细节要弥补。

        和以前的方案相比较,两个方案可以说各有优缺点。

        科学家们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派,围绕着这两个方案讨论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不休。

        “一颗大核弹,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技术!”

        “热核武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百颗核弹,失败一颗也无妨,但现在只有一颗,成功率就大大降低了……”

        “失败的概率应该很低,和被小行星砸死差不多。”

        “从能耗的角度讲……”

        两派谁也不能说服谁,互相争辩的面红耳赤,甚至还有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迹象……

        于易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争辩、讨论,是为了生命负责,为整个人类负责。但两种方案都是理论上的东西,都没有实践过,也指不上谁好谁坏。

        如果全民投票的话,肯定是丁一东的方案被选上了,现在这些工程师心中都念念不忘着想要造大核弹呢!

        但是更多科学家偏向于小核弹的方案,毕竟是讨论了这么久得出的东西,安全性有保证,不可能被丁一东几句话给打败了。

        怎么办呢?于易峰头疼啊,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上。可他一时半会之间也很难下定决心,这可是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命啊!

        他忽然咬了咬牙,下不了决心,那就两个方案一起做!大不了也就浪费一些氦-3与钢铁,多大事儿啊。造这种核弹,对于能源消耗很小,多几枚也无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8: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