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地面战场上,随着唐帝国军队的到达,波斯帝国光复了【创建和谐家园】堡,恢复了之前中断的与德意志帝国的陆上通道,大批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已经快要油尽灯枯的德意志帝国。不过,随着意大利王国参战,德意志帝国的南线也变成了战场。如果意大利王国的军队能够有英法军队一半的战斗力的话,那么德意志帝国肯定投降了。
随着欧洲战局的恶化,唐帝国不得不派遣一支25万的地面部队前往德意志帝国,参加欧洲的地面战争。而这25万唐帝国陆军的到达,为稳定德意志帝国的战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至少,德意志帝国不需要再为南线的安全而担心了。
可以说,这一年的战局在海陆两个方面上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唐帝国海军遭受了一次惨痛的失败,并且丢掉了大西洋的制海权。不过,在陆地上,随着唐帝国的战争工业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而且唐帝国的国内动员也已经全面展开,庞大的工业实力,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唐帝国在地面战场上已经稳住了阵脚。现在,所剩的就是在海面上取得一次胜利,然后迫使“倒唐联盟”投降。
战争的第五年,也就是唐历1301年(公元1919年),这是最为关键的一年。战争双方都已经拼出了最后的一份力气,而且随着各条战线上的战局逐渐明确化,胜负结果也快要出来了。地面战场就如同一台巨大的绞肉机一样,交战双方修建的壕堑网就是士兵的坟墓,在没有办法对付壕堑网的情况下,地面战场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交战双方都经受不起惨重的人员损失。海战却是一个未知数。虽然唐帝国已经退出了大西洋,退守印度洋,不过唐帝国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没有任何人敢于肯定唐帝国将在海上遭受彻底的失败,因为数百年来,唐帝国就从来没有在海洋上败给过任何一个对手。
年初,西方联合舰队进攻科伦坡,科伦坡港的唐帝国战舰全部撤往狮城,编入了姜邦国将军指挥的第二舰队。同时,帝国海军司令部做出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狮城,并且将海上战线稳定在南洋地区,绝不能让西方联合舰队威胁到帝国本土。姜邦国收到的是一条死命令,如果狮城失守,或者是帝国本土防线崩溃的话,他恐怕连以死谢罪的资格都没有。
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也蠢蠢欲动,准备趁西方联合舰队威胁唐帝国南线的时候,与帝国海军第一舰队决战。当时,指挥帝国海军第一舰队的是刚刚调来的萨季亭上将。而这场唐日海军之间的决战成为了整个战场上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唐帝国海军获胜,那么日本很有可能第一个投降,特别是随着唐帝国开始准备登陆九州,四国时,日本海军失败就意味着日本战败。如果唐帝国海军战败,那么唐帝国将在东面与南面同时受到来自海洋的威胁,唐帝国也就输掉了这场战争,并且将直接沦落为三流国家,恐怕数十年之内都无法与其他列强争夺世界霸权了。
日本联合舰队在一月初离开了东京湾,寻找唐帝国第一舰队决战。萨季亭也已经率领第一舰队离开了那霸港,前去寻找日本联合舰队决战。此时,双方的势力其实相差无几,其中,最重要的主力舰各为18(唐)与16(日)艘,其他辅助战舰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因此,谁也无法判断这场海战的胜负。
2月初,双方在八仗岛附近海域遭遇,战斗立即爆发。第一舰队抢先占据了“T”字头,所有主力舰也完成了战斗准备。日本联合舰队的动作慢了大概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就将是致命的。
在半个小时的激烈炮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4艘主力舰遭受重创,先后退出战斗。而第一舰队则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双方的实力对比变成了18比12,而主炮的数量对比则达到了2比1左右。显然,第一舰队已经具备了取胜的基础,日本联合舰队则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随后,日舰队的驱逐舰发动了鱼雷攻击,希望能够打乱唐帝国舰队的战线,为自己的主力舰争取到反败为胜的机会。第一舰队的驱逐舰也在同一时间从两侧冲锋,准备用鱼雷攻击日舰队,而为主力舰护航的重巡洋舰(对付驱逐舰最厉害的战舰)则纷纷从舰队战列线中杀出,挡在了主力舰前面。结果,进攻的22艘日本驱逐舰被击沉击毁了14艘,虽然有5艘第一舰队的重巡洋舰被日本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或者是遭到重创,不过第一舰队只有一艘主力舰被击中一条鱼雷,被迫退出战斗。而在第一舰队的鱼雷攻击中,日本联合舰队再次损失三艘主力舰。
双方实力对比瞬间变成了17比9。第一舰队以两艘战列舰对付一艘日主力舰。而日本舰队的巡洋舰,驱逐舰都已经无法对第一舰队构成威胁了。这样的战斗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天黑之前,日舰队最后5艘遭受重创,主炮几乎全部被摧毁,不过还具有航行能力的主力舰撤出了战场。随后,第一舰队展开追击,在日本联合舰队退入东京湾之前,又有两艘日主力舰被击沉,其中一艘是被帝国海军的潜艇击沉的。
八仗岛海战以帝国海军的全面胜利结束。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日本联合舰队中,8艘主力舰被击沉,另外8艘主力舰遭到重创,至少都得在船坞里躺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日本海军失去了本土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并且都退缩到了东京湾内,而日本在横滨的海军造船厂根本就没有办法同时为8艘战列舰提供修理服务。换句话说,日本海军已经被“消灭”了,现在的问题是,唐帝国何时迫使日本投降。
第一舰队的胜利是决定性的。当年3月,第一舰队杀入东京湾,炮轰横滨,横须贺,东京三处的船坞与船厂,4艘正在维修中的日主力舰全部翻覆,另外还摧毁了大量停靠在港口内的舰船。月底,第一舰队再次进入东京湾,这次重点炮击了东京市,对日本【创建和谐家园】皇宫的集中炮击几乎摧毁了这座宫殿群。到4月中旬,帝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在九州岛,四国岛登陆,另外一支大约有5万人的海军陆战队进入了东京湾,4月下旬在川崎登陆,然后在第一舰队的掩护下向东京推进。
5月初,日本【创建和谐家园】宣布向唐帝国投降,日本第一个战败。这对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整个战争期间第三个重要的转折点。唐帝国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在其他各战线都没有获得好的战果的情况下,迫使日本投降,让唐帝国终于可以将东部战线上的兵力撤出,投入到其他方向上去了。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帝国海军最为强大的第一舰队!
第一舰队在6月初回到了那霸,接着开始对各战舰进行检修,一部分老旧的战列舰还返回了大连,青岛,松江三地进行短期的快速改装。8月中旬,第一舰队云集舟山。此时,第一舰队已经拥有了21艘主力舰,其中4艘主力舰是刚刚建成的新型战舰。
同期,第二舰队也在南洋地区与西方联合舰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西方联合舰队在2月初的时候就进入了马六甲海峡,并且炮轰狮城。姜邦国将军留下了5万地面部队(其中有4万帝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坚守狮城,他则率第二舰队离开了狮城,出海寻找西方联合舰队决战。当时第二舰队只有12艘主力舰,其他辅助舰艇四十余艘,而西方联合舰队拥有42艘主力舰,其他辅助舰艇超过了80艘。
恐怕,没有任何人相信第二舰队能够守住帝国的南大门,甚至连帝国首相,皇帝都觉得,第二舰队去迎击西方联合舰队,这简直是在以卵击石。不过,姜邦国却证明了第二舰队绝不是那种害怕敌人的舰队。
在2月下旬的一次夜战中,第二舰队让敌人尝到了帝国海军炮弹的滋味。趁西方联合舰队炮击狮城的机会,第二舰队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在三个小时的炮击中,西方联合舰队的5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还有十多艘其他战舰遭到重创,其中7艘主力舰被迫返回科伦坡进行维修。而当时帝国海军在撤离科伦坡的时候,已经炸毁了港口里的所有维修设施,结果这7艘主力舰到当年年底才基本上修复了动力系统,受损的主炮却必须要返回国内维修,从而错过了后面的科伦坡海战。
这场战斗最大的意义是,西方联合舰队意识到了唐帝国第二舰队的存在,对他们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时唐帝国在南洋地区有数十个港口与基地,第二舰队可以方便的得到物资补给,并且能够借助这些港口,基地对西方联合舰队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而西方联合舰队如果要逐一拔除这些港口与基地的话,不但要消耗很多的时间,而且会给第二舰队提供大量的突袭机会。因此,西方联合舰队司令官做出的决定是,先消灭第二舰队,然后再攻占狮城。
这就是姜邦国所需要的机会。在接下来的近7个月的时间中,第二舰队借助帝国海军在南洋的基地网络,以及该地区密布的岛屿,复杂的海况等等条件,与西方联合舰队打起了海上游击战。并且先后在勿里洞岛,淡美兰群岛,以及阿里巴斯群岛附近海域与西方联合舰队发生海战。其中阿里巴斯海战的意义最为重大。在这场海战中,第二舰队虽然损失了4艘主力舰(其中两艘沉没),不过却重创了对手6艘主力舰,同时迫使西方联合舰队返回科伦坡补充弹药与燃料。狮城受到的威胁也被解除了。
到当年9月中旬时,第一舰队到达狮城,与第二舰队汇合,两支舰队成立了帝国联合舰队,由萨季亭担任舰队司令,姜邦国为参谋长。此时,交战双方在该地区的主力舰对比为29(唐)比27(西),其他战舰数量相差不大。从这一点上来看,双方舰队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不过,帝国海军是在自己最熟悉的海洋上作战,而且经过了前面半年多的一系列战役,帝国海军士气如虹,特别是第一舰队的各艘战舰都进行了维修与改装,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相反,西方联合舰队在进入南洋地区的作战行动一点都不顺利,而且还有15艘主力舰遭到重创,且其在外活动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士气低落,各战舰的状态都有所降低。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帝国海军已经具备了反败为胜的基础。
双方的第一场战斗是在安达曼海爆发的。结果西方联合舰队的一支侦察舰队的4艘重巡洋舰,8艘驱逐舰成了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战列舰热身的最好目标。接着,随同舰队行动的帝国海军陆战队攻占了安达曼群岛上最重要的几座岛屿,恢复了岛屿上港口,为联合舰队建立起了前进补给基地。
到了年底,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已经控制了孟加拉湾的制海权,而帝国内阁也要求海军尽快取得印度洋的制海权,这样战略物资才能够通过海运送往波斯帝国。萨季亭大将在年底确定了科伦坡战役,决定趁西方联合舰队还没有来得及撤出印度洋的机会,在科伦坡附近将其歼灭,为帝国海军最后挥师进军大西洋打下基础。
战争的第六年,也就是最后一年,唐帝国已经显示出了在长期消耗战中的强大潜力,凭借着庞大的资源,强大的人力基础,以及完善的工业体系,唐帝国的战争实力一直稳定在了战争爆发之后第三年的水平,而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战争实力则在被迅速的消耗掉,俄罗斯帝国则几乎快要被拖垮了,日本则已经战败,就连新参战的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的实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战争持续下去,那么唐帝国无疑又将笑到最后。
年初,帝国海军联合舰队进军科伦坡,海军陆战队首先在锡兰岛东面的亭可马里登陆,数万陆战队开始向科伦坡推进。西方联合舰队不得不准备撤出锡兰岛。此时,帝国联合舰队已经在科伦坡外海严阵以待。
这场海战是没有多少悬念的,帝国联合舰队很早就控制了科伦坡港的出海通道,在西方联合舰队离开港口的时候就遭到了帝国战舰的猛烈炮击。战斗傍晚持续到天亮,再持续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一天多的战斗中,西南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十多艘战舰逃了出去,35艘主力舰中,28艘参加了海战,结果15艘被击沉,另外13艘被击毁,后被舰员凿沉或者是炸沉。停泊在科伦坡港内的7艘主力舰中,3艘被凿沉,4艘在船台上的被炸毁。不过,这7艘战列舰后来都被帝国海军打捞修复,在战争结束后,除了大英帝国的“君权”号战列舰被拖到大沽港做了战利品进行展览,并且最后被改建成了水上博物馆之外,其他战舰都先后被拆毁。
科伦坡海战之后,海上战局的天平已经倾斜向了唐帝国一方。当时,西方四个海上强国剩下的主力舰已经不到30艘,而且其中一大半是老旧的装甲战舰,而不是新锐的战列舰。相反,帝国海军在一年之内,至少会有12艘战列舰服役,加上帝国海军现有的近30艘主力舰,帝国海军在实力上已经有了绝对的优势。
地面战场上,俄罗斯帝国在年中宣布退出战争,单方面与唐帝国,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签订了停战条约。而随着俄罗斯帝国的退出,之前日本的战败,“倒唐同盟”实力锐减,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已经难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了。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局势再次发生变化,而最终决定战争结果的是美利坚合众国,而不是唐帝国。
8月初,唐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在马里亚纳群岛,中途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问题上发生了小【创建和谐家园】。这三处地方之前是属于日本的,在日本战败之后,唐帝国因为集中力量对付西方联合舰队,因此并没有急于派兵占领这些岛屿。结果,一直独身事外的美利坚合众国出兵占领了这些岛屿,并且将其列位自己的海外领地,甚至一度南下由唐帝国控制的所罗门群岛,向澳洲施加影响力。这些,都触及到了帝国的底线。
唐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战争一触即发,不过,这绝对将是致命的。美利坚合众国在战争的前几年中大发战争横财,向战争双方出售了大量的战略资源,而且还暗中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比如在唐帝国退出了大西洋以及东太平洋之后,美利坚合众国趁机在南美洲地区颠覆了多个亲唐国家的政权,扶持亲美政权,逐步获得了在美洲大陆上的统治地位。另外,美利坚合众国还在趁机“进军”非洲大陆,施加其影响力。唐帝国对其都一忍再忍,原因很简单,美利坚合众国是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国家,不论是国家的实力,资源,人口等方面,都是仅次于唐帝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如果美利坚合众国倒向了“倒唐联盟”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很难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
到了年底,唐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为此,唐帝国不得不将第一舰队留在了西太平洋,仅仅只派遣得到了加强的第二舰队出征大西洋。因此,唐帝国也就无法在大西洋上获得绝对的实力优势。同时,美利坚合众国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其“中立”的地位,开始向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甚至由自己的工厂来帮助这两个国家生产战争武器。比如,当时大英帝国首先发明的坦克,就主要是在美利坚合众国制造的,然后再送往欧洲前线战场。欧洲战场上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唐帝国也在加强对德意志帝国的支持,波斯帝国也派遣了军队在巴尔干半岛上与意大利王国的军队作战,唐帝国远征军已经恢复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并且光复了亚历山大港。不过,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投入,欧洲战场上的形势对唐帝国这一方已经很不利了。
到了10月底的时候,英法西三国联军依靠坦克突破了德意志帝国在莱茵河上的防线,开始向德意志帝国腹地进军。虽然德意志帝国随后在杜伊斯堡附近投入了50多万大军发动战略反击,同样依靠坦克的支持将战线推进了数十公里。不过欧洲战场上的局势是很明显的,德意志帝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如果战争再持续两年的话,德意志帝国将如同俄罗斯帝国一样,因为国力衰竭而被迫退出战争。
战争持续到了11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出面调停,表示愿意提供谈判场所,让交战双方进行停战谈判,并且担保交战双方谈判人员的安全。同时,威尔逊还暗示,如果唐帝国不接受停战谈判的话,那么美利坚合众国将以唐帝国的敌人身份参战。
显然,唐帝国无法拒绝这样的“邀请”,如果美利坚合众国参战的话,那么战争肯定还会持续数年,唐帝国还将为此付出数百万官兵的生命,而且最后也不大可能赢得战争,反而很有可能输掉战争。特别是欧洲地面战场上的变化,已经超过了唐帝国所能控制的范围。唐帝国海军也无法迅速的获得大西洋的制海权。因此,最后很有可能会在美利坚合众国参战之后输掉战争。比起最后失败,一个体面的结局是更容易被接受的。
12月初,交战双方的七个国家(意大利王国与西班牙王国取代了日本与俄罗斯帝国)先后宣布接受美利坚合众国的调停,并且派遣了全权代表前往华盛顿进行停战谈判。交战双方也达成了第一个暂时停火协议,停火期限为三个月,而三个月的谈判将决定战争是否结束。
战火在当年年底就结束了,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艰苦谈判,交战双方达成了一个大体的停战协议。可以说,在这场谈判中,唐帝国的损失是最大,而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取得了巨大的利益。整个谈判持续到了唐历1303年(公元1921年)底。在最后达成的停战协议中,唐帝国虽然保住了面子,不过却几乎丢掉了一半的海外利益。
唐帝国承认了美利坚合众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等国家在大西洋上的统治地位,直布罗陀要塞移交给大英帝国,马尔他岛交给了意大利王国,另外唐帝国在这些国家的所有特权都被取消,租界全部归还给【创建和谐家园】国。而唐帝国在大西洋上的据点只剩下了黄金海岸的洛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以及南大西洋上的几座岛屿。
太平洋上,唐帝国承认了美利坚合众国对马里亚纳群岛,中途岛的控制权,而美利坚合众国则将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归还给了日本,唐帝国将占领的小笠原群岛,南鸟岛等归还日本。这也是日本在战后得到的唯一好处。同时,唐帝国在南洋地区的统治地位得到了所有列强的承认,澳洲利益则由美利坚合众国与唐帝国共享。只不过,唐帝国的经济在战后出现了严重衰落,也就不可能与美利坚合众国在澳洲进行竞争了,相当于是退出了澳洲。
印度洋上,唐帝国的统治地位得到了所有列强的承认。同时波斯帝国在【创建和谐家园】海,以及红海的地位也得到了承认。虽然苏伊士运河已经在波斯帝国与唐帝国的控制之中,不过运河的通航权向所有国家开放,波斯帝国不再具有运河的【创建和谐家园】。
西亚地区,波斯帝国退出了在黑海北部的所有要塞,一直退到了高加索山脉以南地区。另外,波斯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领土获得独立,先后建立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希腊摆脱了波斯帝国的统治,倒向了西方列强。
欧洲大陆上,德意志帝国控制下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先后宣布独立,德意志帝国仅仅保住了维斯瓦河以西的波兰土地,以及在东面的一块飞地。另外,莱茵河以西地区定为非军事区,虽然【创建和谐家园】仍然归德意志帝国所有,不过德意志帝国不得在该地区部署军队。之前主要亲向于德意志帝国的比利时,荷兰倒向了大英帝国,同时德意志帝国放弃了对丹麦的野心。
俄罗斯帝国遭到瓦解,其波罗的海地区的三个国家独立。另外,俄罗斯帝国在乌拉尔山脉南面,里海北面的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唐帝国。为了不过分削弱俄罗斯帝国,乌克兰的独立请求没有获得同意,俄罗斯仍然控制着这片富饶的地区。
从整个战争的结果来看,俄罗斯帝国,日本这两个在战争结束之前投降的国家都不同限制的遭到了削弱。唐帝国丧失了近一半的海外利益,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也被削弱了,波斯帝国则损失了其在欧洲大陆上的领土等等。虽然,最后唐帝国没有宣布战败,而是宣布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实际上,唐帝国已经战败了,而且是数百年来第一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
而战争的另外一方,即“倒唐联盟”中最卖力的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却没有能够从战后的停战条约中获得多少好处,虽然其海外利益得到了扩充,控制了唐帝国在大西洋两岸的一些殖民地,但是这与两个国家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是不成正比的。
整个战争中唯一获得好处的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在此之前,美利坚合众国只是名义上的世界第二号强国。而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二号强国。美洲大陆基本上已经落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控制之中,澳洲也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势力范围,非洲大陆的西岸地区也受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交战双方都欠下了美利坚合众国大笔战争债务。在战后的头几年中,美利坚合众国是所有列强中唯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而其他的所有交战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下滑。
也许,唐帝国在战争中得到的唯一好处就是面子吧。名义上,唐帝国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而且控制的殖民地也是最多的,其所确定的霸权区域也是最为广阔的。不过,唐帝国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世界的地位。“倒唐联盟”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却也迫使唐帝国离开了霸主的宝座。
战争中,海军的地位,海权的重要性得到了证明。因此,在战后的一系列条约中,《松江海军军备条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条约。九个主要的海上强国所签订的这份条约为战后二十年的海军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不过,一份海军军备条约是无法制止列强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的,这最多是将下一次全球战争延迟了一段时间而已。
整个停战条约中最大的漏洞就是没有限制各列强的军备发展,甚至连日本,俄罗斯帝国这些在战争中投降的国家都没有受到限制。这为战后各列强迅速扩军,积极为战争做准备提供了基础。
从客观的角度看,一战后期签订的所有条约,实际上只是“停战”条约,而不是“和平”条约。停战条约的本质是停止战争,或者说是暂时停止战争。通过停战期的休养,让世界各列强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而已。因此,唐历1303年(公元1921年)达成的一系列停战条约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下一场战争的开始。
美国发迹史
唐历874年(公元1492年),由西班牙王室支助的航海家哥伦布首先发现了美洲大陆(实际上是巴哈马群岛)。唐历875年,唐帝国大航海家郑济民到达美洲大陆西海岸。因此,历史上到底是哥伦布,还是郑济民首先发现了新大陆,东西方的观点并不一致。
唐历1089年,唐帝国探险家刘怀古穿越了洛基山山脉,以及北美洲中部荒漠,首次到达了五大湖地区,遭遇了西方殖民者。当时唐帝国,波斯帝国正与西方列强交战,因此这次的探险活动也立即结束了。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直到唐历1108年,唐帝国【创建和谐家园】才首次与西方殖民者爆发冲突。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双方的冲突规模都很小,一般都是几十到几百人规模的冲突,而且大部分都是对定居点的偷袭。美洲大陆上的争夺也没有引起双方的重视,这并不是争夺的主战场,甚至连次要战场都算不上。
到唐历1150年前,分布在美国西海岸的上的唐帝国【创建和谐家园】已经达到了五十万,其中大部分为流放的罪犯,以及寻找黄金的探险者。同期,生活在美洲东海岸上的西方殖民者达到了近百万,并且已经扩展到了五大湖到密西西比河东岸地区。
唐历1158年,北美大英帝国十三个殖民地的【创建和谐家园】首先爆发动乱,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战争开始。到唐历1165年,独立战争结束,唐历1194年,美国完全摆脱大英帝国统治,获得独立地位。
同期,西海岸唐帝国【创建和谐家园】也爆发动乱,动乱者主要为流放的罪犯。唐帝国一度派兵加强在美洲大陆上的兵力数量。结果,唐历1184年爆发的唐日战争让唐帝国无力向美洲大陆大局增兵,而到唐历1194年时,唐帝国在美洲大陆的军队不到两万人,其中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的则只有五千人左右。在唐历1195年,主要由唐帝国【创建和谐家园】,以及唐帝国与印第安人混血人种位主的墨西哥宣布独立,开始反抗唐帝国的殖民统治。唐帝国紧急增兵,镇压墨西哥的独立运动。
唐历1204年,唐帝国承认墨西哥的独立地位,同时墨西哥承认为唐帝国附属国。次年,美国西部地区的【创建和谐家园】宣布并入墨西哥,现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以及犹他州,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都为墨西哥领土。唐历1206年,唐帝国将夏威夷群岛交由墨西哥管理。
唐历1227年,美墨在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发生冲突,一部分东西方混血【创建和谐家园】要求并入墨西哥,美国政府出兵干预。当年5月,美国对墨西哥宣战,美墨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持续到了唐历1230年,美国在西方列强的帮助下攻占了得克萨斯地区,然后迅速进兵,扫荡了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犹他,科罗拉多以及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逐一拔除了墨西哥的据点。唐历1229年,美军进逼墨西哥城,唐帝国紧急派遣五万援军支持墨西哥,并且最终在墨西哥城挡住了美军的步伐。当时唐帝国与日本的战争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因此唐帝国无力在美洲大陆部署更多的军队。结果,在唐历1230年,美墨停战,墨西哥割让所有被美军占领的地区,战争以墨西哥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让美国的国境线扩张到了太平洋,美国本土版图基本成型。同时,也埋下了美墨冲突的祸根,失败了的墨西哥并不甘心,同样,唐帝国也不甘心。
唐历1242年,支持削奴的林肯总统上台,随即美国南部蓄奴洲宣布独立,南北战争爆发。
墨西哥政府与唐帝国政府立即支持美国南方独立各州,想借此削弱美国。美国南方联邦也表示,将在独立后将以前占领的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等地区归还给墨西哥。墨西哥支持美国南方独立州,也正是想既此成为美洲霸主,并且打压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获得了大英帝国等西方列强的支持。西方列强为了削弱唐帝国,以及减轻日本所受到的压力,因此大力支持美国联邦政府,向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战争援助,法兰西王国,大英帝国甚至派兵协助美国联邦政府作战,出动海军封锁美国南方联邦的港口等等。
相对而言,唐帝国对墨西哥,以及美国南方联邦的支持就非常乏力。当时唐帝国国内动荡的征兆已经出现,与日本的战争进入到关键时期。为此,唐帝国甚至不得不退出北大西洋,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对付日本,哪还有多余的力量来支持美洲大陆上的战争?
唐历1247年,美国联邦军攻入里士满,南方联军李将军向联邦军将军格兰特投降,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南方独立联邦被消灭,美国恢复统一。同时,美墨,美唐矛盾也迅速扩大。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将唐帝国视为最大的威胁。
唐历1267年,第二次美墨战争爆发。战争的焦点是在上加利福尼亚地区。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墨西哥占领了现洛杉矶一带地区,并且得到了美国南方联邦的承认。在美国重新统一之后,因国力衰退,因此一直与墨西哥交涉,要墨西哥退出该地区。到唐历1267年春,双方谈判破裂,夏季,美军集中十五万兵力准备发动战争,同时墨西哥开始战争动员。秋季,第二次美墨战争爆发。
围绕着洛杉矶地区的争夺战打了两年,在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暗中支持下,墨西哥军队守住了这座要塞,并且一度击溃美军,将战线推进到了洛基山腹地。到唐历1269年,唐帝国与日本关系再度恶化,唐帝国被迫减少对墨西哥的支持,波斯帝国也与俄罗斯帝国在黑海地区发生冲突。墨西哥无力支撑,在当年年底退出了洛杉矶地区。
唐历1271年,也就是唐日战争第三阶段的第一年,美军兵临墨西哥城下,墨西哥被迫与美国签订停战条约,割让夏威夷群岛,以及现得克萨斯州南部平原地区。第二次美墨战争结束。通过这一次战争,美国完全确定了自己在美洲大陆上的霸权地位,墨西哥国力被严重削弱,迅速沦落为二流国家。唐帝国在美洲大陆的影响力也缩小到了中美洲地区,失去了在北美大陆上的发言权。
唐历1275年,大英帝国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宣布独立,随后继续保留在英联邦范围之内。唐历1277年,加拿大东部地区,即现在的华盛顿州,蒙大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等地居民投票并入美国。美国本土扩张基本完成。
唐历1278年,美国借兵加拿大,进攻唐帝国在北美洲大陆上的最后一块殖民地,即现在的阿拉斯加地区。唐帝国在此地的驻军不到一千人,到1280年,阿拉斯加被美军完全攻占,唐帝国撤出北美洲地区。
唐历1281年,唐帝国战胜日本,同时国内经济严重衰退。次年,唐帝国与美国达成和平条约,承认了阿拉斯加属于美国,放弃了对阿拉斯加地区的领土要求,以此换来6500万元的经济援助。
到此,美国完成了大陆上的扩张,同时,美唐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一大主要矛盾。在唐帝国疲于应付西方列强,以及日本的挑战时,美国趁机崛起,在西方列强的扶持下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并且获得了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控制了北美洲地区,压得墨西哥喘不过气来。虽然唐帝国仍然据守中美洲地区,在南美洲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但是美国的迅速崛起,必然威胁到唐帝国的根本利益。这也为后来美唐交恶,美国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中趁机向唐帝国施压,迫使唐帝国放弃到手的胜利等等打下了基础。
从美国的整个发家史来看,美国本身就是建立在侵略为扩张基础上的。在其独立初期,仅仅只有东部十三走,国土不到百万平方公里,而且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趁着东西方强国相互争夺的机会,美国迅速的扫荡了北美洲大陆,加拿大沦为其保护国,墨西哥失去了与美国竞争的能力。在一百多年的扩张中,美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近十倍。而美国的根基就是建立在那些唐帝国【创建和谐家园】,以及唐印(印第安)混血种族百姓的基础上的。一百多年中,上百万【创建和谐家园】背井离乡,数百万人死于美国军队的枪口之下。为了控制新占领地区,美国采取的种族灭绝,以及保留地等等政策,将这些人赶入了绝境。
美国的崛起,实际上也宣告了唐帝国统治时期的结束。后来唐帝国逐步退出美洲大陆,南美洲沦为美国保护地等等,都与此有关。同时,这也是唐帝国国力衰弱的一个具体表现,如果唐帝国仍然在鼎盛时期的话,美国恐怕连独立的机会都没有。
美国的独立还带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唐帝国对附属国的控制方式。墨西哥曾经是北美洲,乃至整个美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特别是在唐帝国承认了其独立地位时,墨西哥的国土面积比美国大得多,是北美洲的霸主。而问题也就在这里,唐帝国并没有帮助墨西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而美国则在西方列强的扶持下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因此,在唐帝国无力向墨西哥提供大力支援的时候,墨西哥根本就不是美国的对手。而归根结底,这仍然是由唐帝国的政策所造成的,因为,在唐帝国的政策中,海外领地是不需要工业的,而且还得限制海外领地发展工业,以此保证帝国本土工业有足够的海外市场!
美国的迅速崛起,最终将威胁到唐帝国的世界霸权。在唐帝国所面临的众多对手中,美国无疑是最为强悍的一个对手,而且也是打破唐帝国全球霸权的一个对手!
世界崩溃(唐历1313年经济危机)
一战结束后的十年,特别是在唐历1303年,交战双方签署了《华盛顿-德黑兰停战条约》之后,世界经济走出了战争期的低谷,开始全面回升。因此,从唐历1301到1313年的这十年间,也被称为战后(一战后)经济大发展的十年。
第一次全球战争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损失是极为巨大的,除了没有参战的美国之外,世界其他主要强国的经济都已经崩溃,或者是处于崩溃的边缘。战败的日本,俄罗斯帝国经济已经彻底崩溃,国内爆发革命,或者是由极权政府上台。唐帝国,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等国家的经济也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这其中,唐帝国的经济状态最为危险。
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之前,唐帝国的经济就处于低弥状态。在结束了与日本的战争,以及在美洲大陆的收缩之后,唐帝国极为需要一段休养时期。因此,从唐历1281年开始,唐帝国的军费投入不到1280年的六成,到唐历1284年,唐帝国的军费开支降低到了1280年的两成。可好景不长,新的战争危机再次出现,西方列强的迅速崛起,以及日本在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的扶持之下,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的威胁下,唐帝国从唐历1285年开始,唐帝国再次增加军费开支,国内经济发展再次陷入了停顿之中。
一战前的十年,唐帝国的经济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在倒退,除了军事工业,重工业之外,唐帝国在其他方面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衰落了至少半个世纪,如果不是有强大的外敌威胁,以及国民对重振帝国雄风的顽强毅力的话,那么唐帝国很有可能在一战爆发之前就崩溃了。
到唐历1296年,也就是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的时候,唐帝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已经缩小到了两成,而最重要的军事工业与重工业的比重却上升到了三成五。也就是说,唐帝国已经在这十年中进行了重新武装,为战争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长达六年的战争,唐帝国虽然最终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并且体面的结束了战争,通过损失海外利益保证了最重要的利益,包括限制日本,削弱英法,打击俄罗斯,确保了唐帝国在东方世界的霸主地位。可实际上,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唐帝国的经济已经面临崩溃。
唐历1303年初,唐帝国结束战争状态,解除战时配给制度,恢复市场经济体制,结果,到当年年初,帝国国内物价水平比战前上涨了二十四倍,货币严重贬值,帝国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也就是在这一年,唐帝国裁军五百五十万,同时削减军费开始二百八十亿,政府重点资助民营经济。到年底,通货膨胀危机结束,帝国国内市场得到了稳定与恢复。从唐历1304年开始,帝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复苏的道路。
与唐帝国一样,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在得到了美国的援助(主要是减免战争期间的债务)之后,也都在唐历1303年左右开始走上复苏之路。而爆发了国内革命的俄罗斯帝国并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
到唐历1308年,唐帝国的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并且仍然以每年超过一成五的速度快速增长着。到唐历1313年,唐帝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了美国,再次成为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唐帝国的强大复苏能力让世界极为震惊。而在唐帝国的带动下,波斯帝国也在1306年走上了经济快速复苏的道路,并且在唐历1313年的时候超过了战前的经济水平。德意志帝国在1304年开始复苏,到1313年的时候,德意志帝国的经济水平已经是战钱的两倍半。
躺样的,到唐历1313年的时候,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也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或者是超过了战前水平。俄罗斯帝国的动乱也结束了,叛乱份子遭到了残酷镇压,而随着极权政府上台,俄罗斯帝国也开始复苏。
世界正在战争的废墟上开始重新建设,可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持续了十年的快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所有投资者都对经济发展速度盲目乐观,而且投机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门。当投机成为主体的时候,基础建设跟不上,结果导致的恐怕是比战争还要恐怖的毁灭。
从唐历1310年开始,世界股票市场的投资增长速度就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到唐历1313年六月,松江股票交易市场各大主要股票的市制已经比1310年时翻了足足二十倍,到月底,这些股票的价值又上涨了一倍。暴利,以及投机倒把,成为了股票市场的主要牟利手段。从六月到十月,松江股票市场每日的成交量都超过了八百万股。这是一个无法想像的数字,在战前,松江股票市场的日成交量不过二十万股而已!而在这其中,很多是银行,基金,信贷机构等等的巨额投资。在股市利润超过了其他的投资市场的时候,这些原本应该起到金融稳定作用的投资机构也将其主要的资金投入了股票市场,而结果就是,如果股市崩溃的话,那么整个金融体系都将崩溃!
危机已经到来,实际上也已经有人意识到了疯狂股市背后隐藏的危险。唐帝国政府在1312年就出台了相关的投资法,想依靠政府调控,以及法律的手段来限制大型投资机构向股市注入资金,以控制股票市场的增长速度,消除经济危机。而实际上,唐帝国政府所做的努力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法律上的漏洞也直接限制了这些法律条文的有效性。到1313年十月的时候,松江股票市场的危机已经形成了。
在九月八日,松江股票交易市场的成交额达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日成交额达到了1200万股。同月月底,股市价格首次开始下降。为了稳定股民,政府,金融专家纷纷出面保证,这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确实,十月初,松江股市再次上升,并且连连接近最高成交额。可好景不长,灾难在十月二十四日这一天降临了。
唐历1313年十月二十四日,松江股票市场大幅度下滑,简直可以用高台跳水来形容。这一天,十二家银行,基金集体从股市撤资,结果,当时松江股票交易所的工业指数下跌24点。惊恐迅速笼罩了外滩(帝国的金融街,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松江股票交易所就位于黄浦江边的外滩上)。随着十二家主要的银行,基金撤资,其他的投机者也纷纷撤资。当日,交易所的成交额达到了1500万股,再创历史新高。到十月二十八日,松江股票交易所的工业指数已经下跌了近三十个百分点,一些主要股票的跌幅超过了四分之三。到十一月一日,交易所工业指数下跌了五成,数十种主要工业股票缩水九成以上。从十月二十四日到十一月一日,在这短短的九天之内,超过五百亿的资金在股市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帝国百姓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这几天之内烟消云散。不过,这还仅仅在第一轮打击。这次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才刚刚拉开序幕。
金融市场的崩溃,带来了“大萧条”时代。从唐历1313年开始,世界各国进入了寒冬期。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无数的投资者变成了穷光蛋,企业为保证利润,将大量的成品销毁,农场主为保证利润,不得不销毁大量的粮食作物,牲畜,以及肉奶蛋类食物。仿佛一夜之间,冬天就笼罩了整个地球一样,战争的摧残,战后的疯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1313年的这个冬天彻底的爆发了。
到唐历1317年经济危机结束的时候,全世界因为经济危机的损失达到了三千五百亿,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生产力倒退至少二十年。在这四年中,唐帝国几乎被打回原形,唐历1317年的经济水平仅为1310年的六成,美国则降低到了1308年的水平,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等,都严重的衰退,大概只有处于极权政府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受到的影响最小吧。
经济危机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世界各个强国选择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而当时几个主要强国应付经济危机的办法主要有三种。
以唐帝国为代表,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国家采取了新政,加强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干预力量,通过政府的大幅度财政赤字支出,来提高国内生产力,【创建和谐家园】国内消费,以此让经济复苏。从此,唐帝国进入了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时代,结束了自由市场经济时代,国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这一办法也被成为“刘兴凯主义”,因为其国家宏观调控理论是由帝国经济学家刘兴凯提出来的。
以美国为代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则采取的是休眠治疗方法,通过减少政府干预,由市场的力量自行恢复。因此,这些国家仍然保持着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而且经济复苏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而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在这个时候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他们所采取的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一个办法,及通过扩展军备,增加国家开支,通过增加军费,发展军事力量来【创建和谐家园】国内其他的重要工业,特别是钢铁,化工,船舶,车辆制造等等方面的工业快速发展,度过经济危机时期。
日本也是在这个时候再次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且首先退出了《华盛顿-德黑兰停战条约》,开始扩充军备,全面步入战争化状态。
法国与英国则是极权政府上台,先后退出了停战条约,全面扩充军备,准备战争。而俄罗斯更是变本加厉,从唐历1316就开始了战争准备。
当然,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战的战败国。俄罗斯与日本是彻底的战败国,而英法虽然没有承认战败,可实际上是战败了,而且在战后损失了大量的海外利益,国际地位也是一落千丈。正因为这一点,这些国家在走上军事化道路的时候都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特别是在日本与俄罗斯,大部分平民都认为,他们不应该战败,他们本应该获得胜利,是他们的战争准备不充足,所以才导致了失败。而这也正好被一些极端主义份子所利用,因此,这些国家都先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可以说,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第二次全球战争就已经无法避免了。相对而言,唐帝国,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通过新的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手段,让国家迅速的恢复了元气,避免陷入了军国主义的旋涡,可也无法避免战争,因为他们将是战争的另外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