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海上升明帝》-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另一边,朱以海却是已经对葡萄牙佣兵和天主教传教士们又封又赏,还给了许多诱人的承诺,说服老毕重返澳门,去向澳门葡萄牙人借款以及购买火炮火铳等,甚至还要去招募更多的欧洲佣兵。

        马蒂姆和尼古拉也都被朱以海的【创建和谐家园】厚禄给诱的满面通红,两人一个月一百两银子的薪水,让他们红了眼,更别说朱以海还承诺,神机营新兵训练的好,到时还有额外的丰厚赏赐,若到时带神机营新军打胜仗,赏赐更多。

        这些欧洲泥潭里混战生存下来的老兵,在欧洲打仗的时候可没什么薪水可言,做为雇佣军,那些雇主们给他们的报酬,基本上是允许他们合法抢劫。

        相比起朱以海开的条件,实在是悬殊,无比的【创建和谐家园】。

        “你们说吴凯可信吗?万一,咱家是说万一,存了歹心,是那田雄马得功第二,怎么办?”

        弘光出逃,最后就是黄得功战死后,他部下的总兵田雄和马得功二将,挟持了弘光投降的清虏,谁知吴凯不会?

        区区一个地方小参将,如何保证有多少忠心?

        世受国恩的平西伯吴三桂都降了,更别说北京和南京两都城里那些世代公侯的勋戚们,更是投降者无数。

        “我总感觉殿下对吴凯好像极有信心,是不是殿下之前跟吴凯有过暗里联系?”庞天寿道,他觉得鲁王这番如此果断的即监国位,有些异常。似乎手里有什么可倚靠的杀器,否则这番行事就太过鲁莽,但他怎么看都觉得鲁王好像早就成竹在胸,是早有预谋的。

        这么想,也许鲁王早就跟台州参将暗里达成过秘密约定也有可能的。

        “但愿吧!”

        做过天津兵备道的柯夏卿道,“希望炎热的天气能让北虏们暂时无法南下,若是能给我们些喘息时间,到时整合兵马,以钱塘江为天险防御,撑过了这一阵,到时北虏或许就会先返回北方,我们到时也可以从容劝说殿下南巡,迁都广州。”

        “可是眼前怕是不好熬啊!”庞天寿和李国辅两位大太监都对未来前景很迷茫,如今的台州鲁监国小朝廷,相比起崇祯,甚至是弘光,又或者是杭州潞王监国时,都是力量太弱了,他们都一个个倒下了,鲁监国能撑的住吗。

        唯一的希望是马上跑,但鲁王却不肯跑。

        “我劝各位还是不要再想着南巡的事了,先前谷文光和客凤仪都一心劝殿下南下,彻底惹恼了殿下,那两位如今待遇你们也看到了。”刘朝提醒二人。

        鲁监国容不得投降派。

        戴光大投降带路,被砍成三段,死后还抄家牵连,朱辂等附逆也被连降五级,谷文光和客凤仪原本是鲁王左膀右臂最受信任的身边人,如今呢,两人已经被彻底的踢出了鲁王的核心层了。

        “看来监国殿下确实是要一心抗虏了。”庞天寿和李国辅都不由的点头,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殿下要动身了,各位,赶紧一起去相送。”刘朝提醒。

        那边,朱以海顾不得一身汗水,顾不得中午的大日头,却是已经要立马动身乘船去海门了,同行的有原台州兵各道现通政使虞大复,以及勇卫一营游击王相和二营游击马吉翔,他们各率一百勇卫随侍,另外三百葡萄牙新编的神机军也随行,总共五百人马乘船而下。

        既没带王妃家眷,也没带内阁大学士和内侍太监们。

        几位临时内阁的大臣们过来相送,刘朝更是泣语请求同行侍候。

        庞天寿则向朱以海请一道旨意,希望能够允许他立马开始向民间选秀女,以便充实行在后宫,还说他一定行动迅速,等朱以海从海门回来,肯定就已经能到位了。

        朱以海一时无语。

        都他娘的这种时候了,还选秀女充实后宫?

      第12章 党争

        开什么玩笑,国难当头还想着KUA下那二两?

        “打住,孤不是那种临死还非想爽一把的渣滓,这种时候了,就不要再折腾天下百姓了。你们有那个精力,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招募义勇,重建新军,或是研究下如何重收人心,抗击鞑虏吧。”

        “孤有言在先,谁要是不听孤言,非要弄些秀女什么的来,到时可别怪孤翻脸无情!”

        庞天寿碰了一鼻子灰,马屁踢到了马蹄子上,一时有些尴尬。

        宋之普和陈函辉、柯夏卿三人听了倒是大感欣慰,明君气象啊,这些没卵子的还真就是喜欢搞这些事情,好在鲁王明智。

        “殿下,刚才臣等商议,如今行在缺官少吏,需要殿下下诏召来各地文武襄助,前左都御史刘宗周、苏松总督祁彪佳、分守宁绍台道于颍皆在绍兴,协理戎政张国维和漕运总督凤阳巡抚朱大典皆在金华、内阁大学士陈盟在宁波……恳请殿下下诏召他们入朝辅政。”

        对这些请求,朱以海倒是一一点头应允,一个草台班子,也正急需那些前朝的大学士、尚书等这些要员们来背书认证的。若是他们肯来台州加入鲁监国朝廷,那么鲁监国朝廷,也就能成为大明正统。

        “若非局势紧急,孤肯定要一一亲自登门拜访,请他们出山辅政的,现在就先劳烦各位先书信相邀吧。”

        庞天寿在一边犹豫了一下,还是进言。

        “弘光内阁首辅马士英,杭州潞监国降清后,便在大将方国安军中,与他一起退到了金华一带,殿下是否下诏征召马士英入朝辅政?”

        “不可!马士英奸佞,弘光朝败亡如此之速,皆罪在此贼尔。”

        宋之普陈函辉柯夏卿几人一起高声反对,态度坚决,马士英原本是凤阳巡抚,后来与江北四镇一起拥立福王,排挤了史可法,成为了首辅,这人主政弘光朝,跟马士英阮大铖等狼狈为奸,被士人称为阉党奸贼。

        虽然朱以海知道历史上最后马士英一直没降清,虽然一败再败,可坚持抵抗,最后兵败逃入四明山中剃发为僧,最后还是被捕,然后仍然不降而亡。当然,也有一些史料说马士英后来降清了,史料矛盾,但记录马士英降清的一般都是东林党人或其后人。

        鉴于马士英跟东林党的仇怨,所以这种记录其实也是值得商议的,在朱以海看来,马士英绝对算不得什么好人,他最大的罪责就是无能而居首辅之位,误国。

        但至死不降清,坚决抵抗,却绝对比什么明末东林党领袖礼部侍郎钱谦益这种头皮痒水太凉的家伙强万倍。

        明末的党争太过凶残,什么阉党东林相互倾轧,阉党不全是坏的,东林也不全是好的,甚至东林党嘴炮无敌,掌控舆论,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群嘴炮无敌但实操全无的家伙,甚至绝大多数所谓东林名士们,都是些软骨头。

        忠不忠君,爱不爱国,其实不是口头说了算的,更得看真正的行动。

        当然,东林党也不全是群嘴炮或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是有不少忠贞大臣的,扬州的史可法,以及黄道周等这些人都还不错的。

        所以对朱以海来说,他反对党争,更不会只看党派,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东林党或阉党,有的只有肯不肯抗清的和软弱投降派两种。

        马士英毛病一堆,能抗清,但也确实奸佞误国,更加名声败坏,所以朱以海此时也不想冒险重用他,毕竟不仅东林骂他,天下百姓也大多觉得马士英误了弘光朝。

        “马士英身为弘光首辅,但却没有尽到半点首辅责任,但此人能够坚持抗虏而不降,倒也值得赞扬,这样,将马士英召来行在,阁部就不要做了,来了后先到翰林院做过侍讲吧,给他个机会将功赎罪,改过自新。”

        从内阁首辅,到翰林院六品侍讲,这是一贬到底,但也确实还留了一线。

        这也是朱以海向如今核心的宋之普等几人传递他的一些观念。

        “崇祯、弘光表面上亡于闯贼西营和建虏,实则亡于内斗党争也。如今我即位监国,却是不希望内部再党争内斗。大敌当前,国家存亡生死之际,都得一致枪口对外,谁若是还在背后捅刀子,孤绝不轻饶。”

        “我今天也趁这机会,把话说在前头。孤不管以前什么阉党还是东林党,也不管他北都沦陷时是否投过闯贼,也不过后来建虏进北京城后又改投北虏,南都和沦陷区各地的都一样,以前的孤通通可以既往不咎,只要他们能再站起来抗击清虏,那么孤都欢迎,都会奖赏。”

        “甚至草泽百姓,皆可勤王,就是原来的海贼、山贼,甚至是闯贼、西贼,只要他们肯一起打【创建和谐家园】,孤都可以尽释前嫌,既往不咎,甚至可以招安授官赐爵。”

        一番话说出,比先前朱以海打炮时更震的人耳朵生疼。

        阉党、东林党争就这么定性?降贼投虏也这么定性?

        甚至要联贼抗虏?

        要知道弘光朝曾定下国策,是联虏剿贼啊,弘光他们君臣到灭亡都是把李自成的闯贼和张献忠的西贼放在首要敌人位置上的。

        而只要清军一没有逼的那么紧,弘光朝中的阉党和东林党就会激烈干起来,甚至直接刀枪相向,比如湖北手握几十万人马的左良玉,就起兵顺江而下,打起清君侧除阉党的旗号,跟依附于马士英等的江北四镇同室操戈,几十万人马不顾清军就在淮上,在长江流域打的火热,结果最后清军打进南京时,左良玉的儿子还带着人马跟黄得功在芜湖打仗呢。

        朱以海不管农民军以前是不是攻下过凤阳,挖过朱家祖坟,也不管李自成打进过北京称帝,不过张献忠如何流窜造反甚至狂妄称帝,至于那些附逆降虏的,都可以不计较。

        一切的一切,在抗清面前都是次要的。

        鲁监国朝廷第一首要任务,就是驱除鞑虏,中兴大明,这是第一国策,其余的都要围绕着这个第一目标服务。

        所以只要愿意跟着朱以海打【创建和谐家园】的,以前挖了朱以海家坟朱以海也可以先放一边,以前降过贼投过虏,只要再回来,都是好样的。

        这一条是基本国策,是红线。

        宋之普等震惊,庞天寿等更是震的头发晕。

        联贼抗虏?

        那些闯贼西贼难道可以原谅?

        本来这些太过震惊的言论,应当找个适当的机会,慢慢抛出来,但朱以海等不及了,也等不起了,刚拉起来的草台班子,更经不起弘光朝一样的内斗党争了。

        伟人说过,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只有团结更多的朋友,才能击败真正的敌人,分不清敌友,搞不清主次,还不如回家玩泥巴去,起来当什么监国。

        清虏才是一生之敌。

        清虏才是要坚决抗击的,至于其它的,一切的一切,他们首先都是汉族同胞,同一个祖先,同流炎黄之血。

        正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两兄弟平时再有矛盾,真正外人欺负上门,那自然还得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没有说帮着别人欺负自家兄弟的。

        “国破家亡,这个时候我们再内斗,徒让人看笑话罢了,你们都记住孤这句话,我先走了,家里就交给你们了。”

        朱以海说完,转身离去。

        带着二百勇卫营、三百葡萄牙神机营。

        宋之普等送行的众人,站在那神色复杂,那番话对他们冲击太大了。

        大明的党争不是一天两天,所谓阉党东林党虽然是近几十年才有,但党争却是延续了数百年了。

        好在宋之普等原本品级都不高,面对着同样没什么根基的鲁王,倒反而显得平静些,这番话若是放在一年前的南京对史可法或是马士英等来说,可能就会引起激烈的争执,甚至引发大动荡。

        但现在嘛,大明国将不国,完全乱了套了,所以一位刚即位的鲁监国,说出这么一番惊人言论来,倒也没那么突兀了,毕竟大敌当前,这小朝廷还能坚持几天都不好说,谁又顾忌的上过多的什么内斗争论呢。

        嫂溺还叔援呢,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嘛。

        朱以海带着五百人马,不再去想那番话带来的震动。

        他现在当务之急,是去见海门参将吴凯,吴凯虽只是名下三千人马,但毕竟台州地方正规军的主将,现在的鲁监国政权,急需要力量。

        哪怕是些杂兵,起码也能凑个人数,壮个声势。

        站在船上,看着两岸景象移动,朱以海沉默着。

        王相带刀忠心护卫在侧。

        虽然历史的记忆告诉自己,吴凯是可靠的,起码这几年可靠,但朱以海也不敢大意,所以此行特意带上了二百勇卫老兵和三百葡萄牙佣兵,就是以防万一。

        为了能够说动吴凯,他甚至已经给吴凯想好了加官,加封吴凯为浙江副总兵,再授他一个锦衣卫世袭军职。

        当然,光说软的还不行,还准备了点硬的。

        他特意让人用冰把戴光大的首级给冰在棺材里拉上了,还把另外十个【创建和谐家园】的尸首也给用冰棺装着,放在船上。

        等到了海门,一边是加官晋阶,金银赏赐,一边就是这些冰冻的首级尸体,就看吴凯怎么选了。

      第13章 孤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

        ……

        六月十七,骄阳似火,闷热无风。

        台州湾灵江口,海门牛头颈军营内,原大明台州参将吴凯最近有点烦躁上火,口疮溃疡满嘴泡。

        “将军,黄岩县令李长春又送信来了。”

        “又来替【创建和谐家园】劝降吗?”吴凯闻言眉头皱起,嘴一张,溃疡痛起,让他更加烦躁。“这个【创建和谐家园】李长春。”

        “将军,眼下局势动荡,大明朝眼看着就要灭亡了,将军何不顺势而为,归附新朝,”来禀报的是其麾下心腹千总,此时风云激荡,两京沦陷,崇祯自缢,弘光被俘,潞监出降,大明朝二百八十年的江山,眼看到了尽头。

        “李长春说已经为将军又争取到了不少好条件,十分优厚,北廷愿授将军黄岩总兵,加定远将军号,统领黄岩六邑水陆部队……”

        这个条件可以说还是不错的,吴凯原本是浙江卫所军官,转营兵后一步步做到这台州参将,已是不易。若不是近些年动荡,他甚至连个守备都未必做的到,更别说一路协守参将了。

        参将上面还有副总兵,然后才是总兵。

        而若是按大明的旧制,总兵也分挂印总兵和不挂印总兵,挂印总兵都是有定例的,比如湖北是征蛮将军,辽东是征辽将军等,挂印总兵早年都是由公侯勋臣担任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0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