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海上升明帝》-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千字激昂檄文,挥笔而就。

        最后一字写完,陈函辉胸中吐出一口浊气,浑身舒畅,将毛笔掷于地,卷起檄文,陈函辉面红耳赤拔腿就跑,“随我拜鲁王,不,拜见吾皇去!”

        “大明有救了,天下有君了!”

        “门户膏肓,河北贼置之不问;藩离破坏,大将军竟若罔闻。开门纳叛,皆观军容使者之流;卖主投降,尽弘文馆学士之辈。乞归便云有耻,徒死即系纯忠。

        “太祖高皇帝显灵,泉下庇佑也!”

        陈函辉一路手舞足蹈,状若疯狂的奔向紫阳宫鲁王府!

        沿途还不断高呼鲁王万岁,大明有救了,引的无数路人侧目,却也让百姓阴霾的心中,洒下几缕光芒!

      第6章 监国

        转身走入王府,朱以海收起了脸上的微笑。

        此时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斩了十个真【创建和谐家园】一个汉奸狗知府,固然有几分大快人心,但也诚如投降派谷文光所恐惧的那样,这是彻底的捅了马蜂窝了。相隔不过四五百里的杭州城,现在就盘踞着【创建和谐家园】南征副帅博洛。

        这个博洛虽然爵位仅是贝勒,可却不简单,他是野猪皮努尔哈赤之孙,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子,清初的理政三王之一。

        他随豫亲王多铎南下,也是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如今分兵镇守苏杭一带,手中满蒙八旗上万,更有无数投降的明军,历史上后来正是博洛杀了个回马枪,授封为征南大将军,破浙江钱塘防线,把朱以海赶下海,再攻福建,俘杀隆武帝。

        这人侵略了大明东南半壁江山,手上沾染了无数【创建和谐家园】的鲜血。

        这种剑悬头顶的感觉,实在太坏了。

        “殿下?”内奉承刘朝见鲁王【创建和谐家园】出神,小声叫唤,“让奴婢为殿下提铳吧。”

        朱以海回神,看到手里还提着的那把火铳,摇了摇头,他现在面临着很严峻的局面,一步踏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他干脆寻个地坐了下来,然后自顾自的把刚刚射杀掉尼哈而打空的火铳又再次装填起来,等火铳装填好,再次处于随时可以击发的状态时,朱以海方才感觉自己那空荡荡的心有那么一丝充实,自己的手中有了一点依靠。

        虽然他也知道这两把火铳,也无法面对博洛的杭州十万人马,更别说多铎此时还坐镇南京,满蒙八旗加上汉军包衣,以及新降的弘光朝各种兵马,手中更有三十余万大军,但毕竟能让他感觉自己还是有一丝反抗力量的。

        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朝。”

        “奴婢在。”

        “你去府库取一万两银子出来,给王相,让他带手下弟兄,就在台州招募忠心赤胆的勇士入募,重建勇卫营。”

        刘朝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心劝说道,“殿下,勇卫营乃御林禁军,是不是换个名头,不如还是充实鲁王指挥使司,或鲁王护卫?”

        勇卫营是天子直辖的御林禁卫,兵部和京营都管不着,鲁王一个藩王如何能重建勇卫营,这早已经僭越了。

        可朱以海却丝毫不以为意,“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及这些。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了,弘光逃跑被俘了,潞王监国五天就献城投降了,这大明朝如今天不见日,国不见君,人心惶惶,天下动荡,我朱以海责无旁贷该站出来挑起这副重任。”

        “朱常淓不想当监国也不敢当,那就我来当好了。”

        这番话这么直接的当众说了出来,让刘朝惊的面色更白,而一边握着戚家刀忠心护卫在侧的王闯子闻言,却越发激奋了。

        “监国……”

        “没错,国不可一日无主,大明还没有亡,这天下也没还有亡,皇明朱家的子孙也没死光,”

        朱以海可不会在这个时候扭捏,既然下定决心,就得把一切有利条件资源整合起来,历史上的朱以海吃亏就吃亏在虽然有心抗清,绝不投降,但却没有第一时间站起来主动承担起监国之任。

        杭州潞王投降后,朱以海仅是称病推辞去杭州,虽然暂时拖着不用去清营,可也错过了一个大好时机。

        等过了几个月后,浙东各地义师起兵,大家来拥朱以海去绍兴监国,朱以海虽然也答应了,可实际上,福建的郑氏集团却与黄道周苏观生等许多朝中大臣们早就拥了唐王为监国,并很快就正式称帝。

        等到朱以海在绍兴称监国后,福建很快就派来了使者,这时大家才知晓,原来唐王比鲁王早一步称监国,并已经称帝了。

        唐王派使者要求鲁王退位归藩,不少浙东的官将也都觉得唐王已经称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所以也支持奉唐王正统,朱以海最后无奈只好宣布退位归藩,返回台州。结果等他到了台州后,浙江的张国维等一些大臣却又认为此时国乱,浙江又在前线,没理由奉福建的唐王,大家就该尊奉鲁王为监国继续抗清大业,并说唐王鲁王皆为大明疏藩,不若约定,将来谁能先收复两京,谁就为天子。

        朱以海也在这种争吵中再次被拥往绍兴监国,不过浙闽两藩也由此生隙,后来还互相攻伐,导致了两藩的迅速败亡。

        在朱以海现在看来,南明朝内讧一直到灭亡,几个短命皇帝的小朝廷都没摆脱过内斗,但是既然他知道了这个先机,那就应当避免。

        他现在就果决一点,直接继监国位,那唐王就比他晚一步,以后大义名份也在他这边。

        也能更好的整合浙江的人心军心。

        其实他也想过说干脆去投唐王,毕竟唐王是个极有血性的宗藩,而且论辈份,唐王还是他的堂叔,相比起弘光和潞王、永历等人的懦弱无能,这是个很有进取之心的王爷。只不过唐王称帝后,隆武政权并没能坚持多久,最大的原因还在于隆武帝基本上是被福建的郑氏集团拥立的。

        称帝后隆武政权很快就全部被把持在了郑家兄弟手中,隆武完全就成了一个傀儡,隆武一心想要北伐,收复中原,可郑家根本不愿意北上抗清,只想割据一方,甚至把隆武帝和小朝廷当成一个政治筹码。

        去福建,不会有半分作为。

        不如留下浙江自己干。

        虽然历史上朱以海失败了,最后败逃福建后,还被郑彩给控制住,也成了个傀儡,郑彩死后,又被迫投奔郑成功,最终忧愤病死金门,但朱以海觉得,还是自己干更有机会些。

        论辈份,朱以海是崇祯皇帝的堂叔,不过比较疏远了,毕竟朱以海的朱元璋的十世孙,崇祯是朱元璋十一世孙,但是,崇祯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这一支的,而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擅这支的,真论起来,早出五服了。

        不过嘛,崇祯死后,因崇祯和天启都后继无人,而天启的父亲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虽生了七个儿子,但除了长子天启帝和第五子崇祯帝成人,其它的皇子都早夭。所以当崇祯殉国,几个皇子又失踪后,帝位自然又回到了明神宗万历帝这里。

        当初南京文武拥立福王朱由崧,正是因为他是万历皇帝在世的最长孙子。

        而当弘光帝朱由崧和他的皇子们也被俘后,皇位继承再次面临问题,最后只能是由他的叔父们继承。

        一母同胞的惠王朱常润和桂王朱常瀛在法理上,是最有继承权的,惠王年长,因此最有继承权。

        但是弘光被俘后,在杭州的首辅马士英等却觉得惠王不正经靠不住,桂王封地被西贼攻破后逃去广西太远,所以最后就拥了万历帝的侄子潞王。

        谁知潞王更靠不住,潞王献杭州而降,然后惠王马上就也跑去杭州投降了。

        这下,大明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就应当是桂王朱常瀛了。

        不过朱以海可不管这些,桂王朱常瀛就是永历帝朱由榔的老爹,历史上也快死了,他的儿子更是个不争气的,只会一路跑跑跑,硬是跑了十几年。

        一个能打的都不行,那自然就得自己上了。

        都这种时候了,还客套个什么。

        自己又想当皇帝,又不好意思说,非得别人来劝进,猜来劝去都错过大好时机了,这不有病吗。

        朱以海知道,他在皇位继承权上是没半点资格的,相差的太远了,就算桂王突然病死了,他也还有儿子,就算他儿子也都暴毙了,可万历皇帝其它死去的儿子们,总还有儿子的,哪怕万历帝所有子孙都死光了。

        那也是往上推到隆庆皇帝那,隆庆皇帝上面还有嘉靖皇帝呢,崇祯到朱元璋,整整十一代呢,大明十六帝,再怎么轮,也轮不到一个鲁王的子孙来当皇帝的。

        不过眼下毕竟不是正常的续统,只要他朱以海动作够快,把旗早立起来,名号早打出去,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况且,要想抗清,大明朝这面旗帜还很重要,皇帝的头衔就更加重要了。

        这么一笔顶级资源,朱以海不可能放弃。

        “殿下,末将等誓死追随效忠,共拥殿下监国摄政!”王闯子很有武夫的爽快利落,既然认定了鲁王对胃口,那也就毫不犹豫的表态响应支持。

        一群刚被朱以海授封为勇卫营军官们的悍卒,也都拍着胸口直接拜称监国。

        “刘朝,再加一万两银子,要抗击鞑虏,中兴大明,离不开忠心耿耿勇猛的将士们,军饷一定得充足。”

        刘朝有些为难,两万两银子对于鲁王府来说,也是一大笔钱了,毕竟他们也是去年才一路南逃来的。

        更何况,就算拿的出来,但刘朝还是不太放心,这些丘八们勇悍是勇悍,可未必就真的能信任啊。

        万一这些人拿了这大笔银钱,最后招募了兵马,却反而拥兵自众,跟当初弘光的江北四镇,或是湖北的左良玉等人一样呢,那岂不是养虎成患。

        “有问题?”朱以海问。

        “殿下,奴婢只是觉得,就算重建勇卫营,但惯例是由御马监统领,还要派文臣监军,军饷粮草虽由皇帝特拔,但也有专门的文官督理粮饷军需的……”

        刘朝隐诲的提醒朱以海,以文驭武那是大明的祖宗制度,而控制军队的粮饷器械,更是控制丘八们的要点秘诀。

        否则,这些武夫随时可能失控。

        王闯子站在那,一下子明白过来,他家毕竟早年是大明四川的镇边军户,后来调到辽东从军,在关宁军当了几代兵,再后来调入勇卫营,对军中的那点事情是清清楚楚的,当下倒也没半分不满,反而是拍着胸膛,主动向鲁王道,“刘奉承说的正是,还请殿下派一位大貂珰来统领我等武夫,再派一两位进士来督理粮饷,我等粗鄙武夫,只知打仗,对管理钱粮等一窍不通,殿下给我们银子,我们也不会花!”

      第7章 登位

        张国俊急匆匆的走着,一路带风的闯进了朱以海的书房。

        “殿下要给王闯子两万两银子?”

        “嗯,勇卫营重建不是玩笑,我希望勇卫营能够尽快重建,募满三千勇士。养兵很费钱的,既要吃喝,还得给些安家费用,更别说要置办武器钱粮装备等,每一样都要花钱的。两万两银子其实也管不了什么事,我还正打算找你先借笔银子。”

        朱以海一边说着,一边停下手中的笔,将一张刚写好的借据拿起来递给张国俊。

        张国俊接过,目光扫过,脸色微变。

        借银两万两,月利三分。

        “我知道你们宁波张氏也经营当铺,月利三分,借十两,五个月利息一两五钱,三年十两零八钱,单利。我没有什么东西可抵押,便用我鲁王朱以海的信用担保。两万两三年利,两万一千六百两,加上本两万两,到时本息给你四万一千六百两。”

        张国俊看着这张借条,有几分无语的感觉。

        宁波张家地方豪强,不仅从事海上商船贸易,甚至也做着金银铺、钱庄当铺等这些生意,月三分是没错,不过一般都是属于短期的活当,虽是单利,实际利息还是挺高的,毕竟是有抵押的抵挡,比起一般的民间【创建和谐家园】自然要低些。

        一般情况下,大额长期借贷,利息肯定没这么高,不过条件也高,不会轻易把大笔银钱借给你。

        朱以海开口要借两万两,这让张国俊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知道你们张家家财万贯,别说两万两,就是二十万贯也是轻松能拿的出来的。”

        张国俊无奈,把借条递回,“王爷若缺钱,直接开口,我们张家自会送来,何须说借。”

        “这不一样,若是千八百两,我自然就不说借了,但这是两万两,你们张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一码归一码。”

        张国俊心想,若按这样说,我为何要借给你,两万两银子给你,你转头给王闯子练勇卫营,这不是打水漂吗?

        “王爷真铁了心要留在这里抗清!”

        “要不然呢?”朱以海呵呵一笑,“我不仅要留下来,还已经决定即位监国,统领大明军民一起抗清!”

        “王爷何不再考虑一下。”

        “我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

        书房中一时沉默。

        良久,张国俊见鲁王眼神坚决,也无法开口劝说,只是迂回道,“王爷是想倚望王闯子?可王爷想过没,王闯子现在手下不过几十号勇卫营溃兵,就算王爷重建勇卫营,可一时间新招募的几千人马,又堪何用?”

        “王闯子的义父黄闯子都打不过清军,江北四镇加起来十几万人马也一样打不过,甚至当年王闯子还在关外辽东的时候,朝廷举国之力供应关宁军,打造的关宁防线,也一样打不过【创建和谐家园】……”

        朱以海摇摇头,“有些事情,就算知道前路困难重重,可总还是得去试一试的。”

        “那些武夫未必可信,勇卫营号称第一御林军,可是不也出了田雄、马得功这样的汉奸贼子?”

        “国俊啊,我自南来,你们张家对我也算是多有帮衬,这些我都是记在心中的。之前我为你请封了个锦衣卫百户之职,如今我要做大事,身边更需要亲信之人帮衬。我打算授你为锦衣卫指挥使,你来帮我重建锦衣卫,替我统领这天子亲军,如何?”

        锦衣卫指挥使。

        这在大明朝可是个名头极响的官职,不仅仅是品级官,更重要的还是锦衣卫的权势重,锦衣卫指挥使更向来是天子心腹,位高权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