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海上升明帝》-第3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每人五两赏银,外加两个月的饷,这是一万两银子,多的充营中公费,钱公请收下。”

        黄的白的一排摆在面前,钱肃乐等宁波士绅们也愣住。

        刚才监国明明表现的很贪婪,一张口就把谢家二十四万亩地独吞了,可转身却又如此大方,不仅王之仁、张名振他们的营兵有饷有赏,甚至吴凯他们的这些杂兵也有赏。

        现在连他们这些义兵也有赏?

        “殿下,臣等所率只是义勇,不必饷银。”

        朱以海摇头。

        “大家能够来勤王聚义,便已经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卖命来了,孤又岂还分什么正兵、义兵,什么卫军、营兵?真打起仗来,【创建和谐家园】还管你是什么军什么兵?刀枪还长眼不成?”

        “眼下浙东士民起义,孤非常振奋。但也还要考虑得维持安定,尽量不要骚动扰民。所以如今前来鄞县的各路义勇,挑选精壮建恢复营,再挑一些补充入旗手、京营诸营,剩下的,应当尽快遣散回乡。”

        “每人给一两赏银回家。”

        一个营头一万两,旗手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勇卫营、石浦营、定海营、海门营,再加上勇卫一、二营,如今又新设个恢复营,一共十一个营头。

        这一下子就要十一万两银子。

        而那些遣散回家的乡勇,一人一两银,也得几千上万两。

        真是花钱如流水。

        不过朱以海倒不心疼,反正是大风刮来的,不对,是抄谢三宾抄来的,现在他这监国之位还不稳,正是需要拉拢人心的时候,有银子就赶紧撒。

        不要跟当年他大哥朱以派在兖州城面对清军攻城时一样,总抠抠索索的舍不得狠心掏银子,每次挤一点,结果就是被清军攻入城中,朱以海也只能自尽,鲁王府攒下的那些钱财被抢走大半,剩下许多,到现在都还埋在王府地下的秘密银窑里呢。

        林时对被朱以海授了个宁波知府。

        他提出现在遣散义勇有些早,不如监国打出复兴旗号,召集更多义军北伐,一路北上,攻打杭州,甚至收复南京。

        对这个很年轻的名士,朱以海佩服他的忠诚热血,却不认可他的这个轻敌。

        “诸位,浙东局势如今有所好转,但我们现阶段还是要先全面收复浙江,稳定局势,把降虏伪官们驱除,甚至暂以钱塘江为界,把江以南地方先控制起来,然后还要整合兵马,打造器械,不能太过轻敌啊,鞑虏在杭州兵马十万众,金陵更有二三十万众,我们现在仅凭一腔热血便要去打杭州,这不是勇,而是莽。”

        现在是整合阶段,而不是狂热的反攻阶段,因此兵不是越多越好。

        宁波义勇只保留一个营头就好,理由是人多一来粮饷难以供应,而且器械也不足,更别说指挥统领了,倒不如精选八百人,配二百长夫,足兵足饷,加上整合训练,那还能成为真正的战力。

        否则人再多,不过乌合之众罢了。

        林时对被驳,倒也还能接受,虽然心里还有几分不服,觉得现在气势正盛。

        “林卿,你明日便让府衙发告示,通告全府,宁波也与台州一样,免除百姓历年积欠朝廷的税赋欠缴,并免除今年的。”

        “殿下,如今复兴大业,到处用钱,钱粮全免,如何养兵供军?”林时对反对。

        朱以海却认为,原来的那套税赋制度,早就彻底崩溃了,真收也收不上来几两银子,反而成了各地官绅们上下其手敛财【创建和谐家园】的工具,倒不如先停征免除,还能赢得民心。

        至于说军费,另想办法,他计划是要另外建一个税赋体系,比如按亩征粮,不论官绅还是百姓都一体纳粮,再比如开征厘金,也就是收工商税,摆脱过去那个烂泥潭,重起炉灶。

        要想办法把所有官商士民都重新纳入税赋体系,全民纳税,而不是把所有税赋都压在贫困的百姓头上,反而让那些地主、官僚、权贵甚至富商们反而逍遥于外。

        只不过现在不合适一来搞太大,所以得一步步来。

      ¡¡¡¡¡°¹ÂÁíÏë°ì·¨£¡¡±ÖìÒÔº£ÕâÑùÌÂÈû¡£

        钱肃乐倒是觉得监国此举大善,万历以来,百姓日苦,此时鲁监国开此仁政,那必然能赢得许多人心。

        人心,这正是如今大明最欠缺的。

        王之仁告诉朱以海,今天有许多人来找他求情,也有给他送礼的。

        “都是如谢三宾一样之前降虏的乡绅吧?”朱以海笑笑。

        “殿下英明。”王之仁问朱以海如此处置,“若依臣,不如把这些软骨头都砍了,然后抄家充饷。”

        朱以海摇头,“那我们跟闯贼又有何区别呢?我们的刀再锋利,也得对着【创建和谐家园】,而不是大明的百姓。”

        “他们都没把自己当大明百姓了。”

        “还是得区别对待的,如谢三宾这种不仅主动投敌,甚至还暗怀歹意,要谋害义士的贼人,自然不能宽容,有一个杀一个,杀一儆百。”

      ¡¡¡¡¡°µ«ÊÇÈç¹ûÖ»ÊÇΪÐÎÊÆËùÆÈ£¬ÎÞÄιé˳÷²Â²£¬ÇÒÖ®ºóҲûÓаï×Å÷²×Ó´øÂ·£¬»òΪ»¢×÷Øö£¬°ï×Ųк¦°ÙÐÕ£¬ÄǾͲ»±Ø¹ýÓÚÉ¡£¡±

        主动降敌且带路害民的是国贼汉奸,被迫归降的算是难民吧,而失地沧陷却还忠心不降的则是忠臣良民。

        “就这么放过他们?太便宜他们了!”王之仁道。

        朱以海只是笑笑。

        张名振看了监国一眼,却是读出他笑意,接话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们总得为自己降虏付出一些代价的,这些人个个一方豪强,家财万贯,甚至之前还都主动积极的向【创建和谐家园】捐钱献银的,如今改正,不得捐银助饷,以示忠诚吗?”

        王之仁哈哈大笑,“这个好,不如此事就交给臣来做。”

        朱以海却道,“旗手营抄家已经抄出经验来了,这事还是交由旗手营协助钱侍郎和林知府一起吧。”

        这些宁波降虏的士绅,这回不狠狠的出点血,朱以海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当然,也会给他们留有一些余地。

        “家财捐献一半便好。”

        林时对和钱肃乐等一众宁波本地乡绅,都为这一半二字暗暗心惊,让他们交出一半家财,谈何容易,可一想到这位殿下昨日当着万千百姓的面,亲自提剑砍下谢三宾人头的那幕,他们觉得也许这次乡绅们会比较好说话。

      第41章 燎原

        忽然之间,整个浙东大地,犹如被星火点燃,大有燎原之势。

        原本因弘光被俘,潞监国投降,而使的江浙各地官绅纷纷望风投降的那种颓废,那种丧气,一扫而光。

        鲁王朱以海在台州最先斩北使和投降知府举起抗清大旗,随之即位监国,通檄天下,一起驱除鞑虏,中兴大明。

        紧接着于颖、郑遵谦、刘大刀等在绍兴府城举兵,斩降官光复绍兴。

        孙嘉绩、熊汝霖在余绍起兵,斩伪官复明帜。

        朱以海更是亲自奔走于海门、石浦、定海等地,把海门参将吴凯、石浦游击张名振、浙江总兵王之仁等都汇聚到自己旗下。

        宁波城中,钱肃乐、林时对等举旗响义。

        一时间,整个浙东,成星火燎原之势,形势一片大好。

        台州、绍兴、宁波,三府大地上再次飘起大明的旗帜,降虏的官绅成了丧家之犬,被众人唾弃。

        “浙江按察使行巡抚事于公奏报,本月中坐小艇携短童至萧山,人心思汉,贤绅义勇共擒伪知县陈瀛,虏帅命使渡江招降,于公碎其榜而斩其使,一面巡缉沿江,守截渡口,一面召集兵饷……

        监国新授翰林编修张煌言在为朱以海读奏章。

        形势大好,于颖的奏章里甚至都有几分夸大自吹的嫌疑了,什么乘小艇携短童至萧,然后就擒斩贼官,说的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个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县给拿下了。

        实际上当然不可能这么轻松,虽然清军八旗没过江,但也还是有些投降的明军驻防,事实是于颖凭着朱以海授他的浙江按察使行巡抚事这个头衔,号令绍兴府各路人马听其指挥。

        正是在这个头衔下,致仕在家的原副总兵刘穆便出来响应,募兵五百,原任参将郑惟翰、都司金裕募兵五百,原中军守备许耀祖率左营官兵五百,原绍兴卫指挥使武经国招义兵六百,先后汇聚于颖麾下。

        再加上绍兴起事之初的义兴军郑遵谦和刘大刀两部人马,还有余姚赶过去的孙嘉绩和熊汝霖的孙熊军,此时不管能不能打,但数量上很可观,甚至一时气势十足。

        于颖后面千军万马,他坐条小船带两个书童入萧山城,满城士绅当然清楚该如何选择,再加上城中早已经有了内应接应,在他们倡议下,大家动手绑了伪县令来迎。

        “于公请士绅萧痒、徐芳烈、何之杰等负责募饷,以诸路义军分防百里江防,刘穆守谭头窥富阳,郑维翰、金裕渡江守沈家埠,扼乔司联海宁。

        许耀祖联舰江中,武经国列营江岸。

        原任锦衣卫指挥使朱寿宜、指挥佥事朱兆宪,领自募义兵扼鳖子门。

        原太仆少卿来方炜、兵部职方司主事来集之,领自募义兵扼七条沙。

        以原都司朱伯玉等募兵出奇游击。”

        张煌言本就是从于颖那边过来的,此时也不由的热血激昂,“于公大赞,短短时间,已经沿钱塘江构筑起一条防线。”

        “殿下,于公等日夜期盼殿下能够早日赴绍兴。”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如今整个浙东都骚动着,先前【创建和谐家园】兵锋正锐,特别是弘光突然弃都逃走还被俘,潞王监国五日便降,可以说瓦解了无数江南士绅的斗志,他们纷纷望风归附。

        只剩下少部份人不肯降,或死节,或心灰意冷不过问世事,只有极少一部份人还在奔走谋划。

        如今当这把火烧起来时,更多的人也愿意站出来了。

        原山西道御史沈宸荃、原兵部职方司冯元颺、原大理寺寺丞章正宸等也是纷纷募集乡勇响应。

        甚至在嵊县,还有一个寺庙的方丈,带着十几个和尚也出来响应了。

        张煌言又启开于颖奏章副本,面色微变。

        “殿下,于公副启奏称,探的北兵拽内河船百余于河口,扎木排数十填土,有窥渡意。于公计划招募死士,夜渡江北斩筏沉舟,绝其南渡之心。”

        算不上什么坏消息。

        钱塘江南岸,本来已经基本望风而降的浙江各府,现在突然间纷纷骚动,杭州的博洛肯定也是清楚的。

        搜集船只甚至打造木排,这明显是准备派兵南渡,至于是真要大打,还只是派一支人马过来探究情况,还不好说。

        朱以海记得历史上,清军在擒了弘光逼降了潞王后,便停止了军事进攻。

        西路的英亲王阿济格追着李自成打到湖广江西,李自成被地主打死后,余部溃散,阿济格便不等朝廷班师旨意直接就带兵北返了。

        而南京的豫亲王多铎和杭州的贝勒博洛这西路军,也很快就班师北返,只留下勒克德浑等带部份兵马接防。

        因此历史上围绕着钱塘江,鲁监国政权在这里折腾了许久,先是打造江防,然后又想要渡江收复杭州,打了一年多后,锐气不再,又转入防守,等清军再次主力南下后,终究还是被一击即溃了。

        这应当属于战略上的失败,一开始目标就错了。

        北军暂时不想南下,钱塘江用不着怎么特别去守。杭州这样的重城,就算想打也不是就能打的下的。

        所以没必要白白围着钱塘江和杭州城浪费宝贵的时间。

        于颖他们计划着,汇集诸路义军,合力打过钱塘江,收复杭州城,然后在杭州恭请朱以海即位称帝。

        想法是挺好的,但很难实现。

        大明现在只剩下半壁江山,要命的问题一大堆,乱麻一样理不清,这种时候就想跟清军决战,这不是开玩笑吗?

        朱以海是绝不会这么天真的。

        不过绍兴得去。

        “张卿去请几位将军等来议事。”

        宁波府衙后院书房里,只剩下朱以海一人,他负手踱步,事情发展的远比他预期的还要好。

        台州临海一声枪响,掀开了全面抗清的大业。

        也许将来他成功之后,后世会把那天称之为南明,或是后明王朝的开国起点?

        这几天马不停蹄,片刻不敢停歇,争分夺秒的办了许多事情。

        现如今,起码在浙东的台州、绍兴、宁波三府,他鲁监国的这个牌子算是正式立起来了,虽然钱塘江北就是十万北兵,随时可能南下。

        但监国的牌子立起来,好处是巨大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1: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