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海上升明帝》-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旗手营是朱以海计划亲自带领训练的第一支新军,模范军,甚至会比勇卫营还更特别,不论是从营制,还是其它都是如此。

        乱世之时,就算是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其实也并不是真的至尊无上,随便一个山贼乱民,或是海盗流贼,又或是一个军头武夫,都有可能让这高高在上的皇帝性命都保不住。

        南明朝的那些皇帝,几乎个个都是傀儡,朱以海可不想步这后尘。

        其实现在的旗手营,他并不满意,虽然都是各营抽调来的老兵,但身上也深深的烙着旧军队的习惯。

        比如说家丁。

        大明军队基本上就是靠家丁撑着,家丁拿多的饷,装备最好的甲械,但很多时候,这些全军精锐,却又只充当军官们的护卫,打仗的时候并不冲在第一线。

        所以这家丁制在朱以海看来,就是扭曲的,耗费良多,却又没什么大用。

        以后有机会,他还是希望旗手营能够招募一批健壮老实的新兵进来,一点点带出一支新式模范军,而不是又一支勇卫营或是关宁军来。

        一大早,旗手营的士兵们忙碌着,生火做饭的,喂马饮水的,也有开始拆帐篷打包物资的,倒是有条不紊。

        营中的早餐很简单,因在南方,所以吃的是稀饭。稀饭里搭了许多红薯,成了红薯粥,配上小咸鱼,简简单单。

        一边吃着粥,朱以海一边跟王闯子和张名扬、吴凯等聊起旗手营制问题。

        “殿下,我们也来搭个伙。”

        王之仁和张名振也寻到旗手营这里来吃早饭,朱以海倒是很热情的招待他们坐下,还亲自给他们打了红薯粥小咸鱼。

        “殿下怎么就吃这个?”王之仁皱眉。

        “弟兄们都吃这个,我自然也要同甘共苦,何况,这红薯粥也还可以。”

        在朱以海看来,大明的军队到如今,有着许多问题,比如虚冒名粮,克扣兵饷,差役繁重,饷银微薄,习于安逸,怯战溃逃。

        各级军官虚报兵数冒领空缺银两的问题由来已久,大家甚至都习惯了吃空饷。

        可这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一来兵不对数,兵册上有人,实际却无兵。再者就是士兵被克扣兵饷严重,战斗意志低下。

        “说来这都是些老问题了,册上有兵,伍内无兵,纸上有饷,军内无饷。至今也没有一个人能解决!”张名振等几员将领,那都是军伍多年,对这些问题哪个不门清,甚至他们也不能免俗的这样干。

        王之仁甚至直接给朱以海算了个帐,他到浙江上任总兵,发现前任总兵镇标营分左中右三营人马,名册上共三千六百五十四人,但总兵直接吃了四百七十个空饷,占了镇标兵额一成三。

        然后总兵下面的参将、游击、守备、都司、千总等一级级军官,也是要吃饷的,一级级的吃下去,吃了七百多,所有军官们吃的空饷足有一千二百余,基本上就是吃了三分之一的空饷。

        而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潜规则,大家都如此。

        而除了吃空饷冒领名粮外,向来还有所谓的公费名粮,这是用于营中公用的款项,比如军服、校场、公署等的修缮等,领饷及报销时的开支等等。

        这笔公费名粮,按惯例是直接从士兵的饷钱中扣,王之仁前任总兵就是扣公费粮一百五十名,直接扣了一百五十个兵的饷粮做为公费粮。

        做为总兵官,除了薪俸银外,也还有蔬菜烛炭银(生活津贴),心红纸张银(本是办公费用)等,不过总的来说,摆明面上的正式收入太低,就算加上这些补贴等,也没多少。

        武将们手里有兵,自然要贪,既吃空饷,还要克扣摊派公费粮,甚至趁着混乱时局,还会带兵抢劫、摊派征粮等。

        反正有兵就有权,有权就能弄到银子。

        大明的军队烂,可以说饷这事就是大问题。

        王之仁统领的浙江兵马,账上是两万五千,但实际上三分之一兵不到,真正能打的更少,也就几个营头。

        其中装备最好训练最足的是家丁们。

        崇祯还没上吊时,各地官军的就欠饷严重,弘光即位后,更是乱了套,反正现在王之仁仗着手里有兵,都是直接把该上缴的税粮,直接扣留部份下来,然后再直接在防区里摊派加征,或向地主士绅、商户们募捐。

        没有一个合【创建和谐家园】式的粮饷渠道。

        都是军队自己想法弄钱,而他们手里有刀,能想的办法可就十分简单粗暴了。

        至于怎么弄钱,弄到多少钱,这完全是烂账,甚至弄到很多钱,也大多都进了各级军官口袋,底下士兵依然拿不到多少。

        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兵成匪。

        朱以海现在虽即位监国,可实际上也就是个草台班子,根本没有什么能力系统性的解决养兵军费。

        不过他还是希望一步步走上正轨。

        吃着咸鱼就红薯稀饭,他直接提出关于家丁这个问题来。

        “旗手营制,一营分立前后左右四哨,每哨分设前后左右四队,每队分前后左右四什。兵饷分三等,上等兵月银三两、二等兵月银二两,三等兵月银一两,另每月支米一石。”

        “各级军官俸银,则总兵官每年五百两,副将四百两,参将三百两,游击一年二百两,都司一百五十两,守备百两,千总五十两,把总三十两。”

        王之仁听了却不以为意。

        说起来容易,真要供军可就不简单了,就如他麾下总统领两万五千人马,就算平均二两一兵,一个月就要五万两饷银了,一年就是六十万两,还没算军官,以及军需耗费。

        朱以海却继续道,“我也知道这些年大明的军队烂到根了,冒名冒粮等各种问题严重,所以从现在起,也不管以前兵册上多少兵,以后都实兵实册。”

        一营兵给一营饷,想吃空饷不行。

        但这又是军官们发财的路子,所以也不能太过简单一刀切,因此朱以海先提出给军官们定新的年俸银,总兵一年五百两,不算高,但起码比过去的那点数量强多了。

        可只让他们拿这点银子,估计他们也不乐意。

        所以朱以海又提出,现在旗手营的新营制,是四四编制,一营四哨外,营将还有一个直属家丁队,编额六十人。

        这六十名营官家丁,既是营官直属队,也是预备队,同时,朱以海还提出,六十名家丁都按上等兵发饷,另外再额外发一份,这额外的一份饷,是直接发给营官的。

        这就相当于合法的吃空饷,只是以前是虚名冒饷,现在则是按名额分配。

        六十名营官家丁队不能少,他们的饷照给,但另外按这六十人的饷,再给一份营官,等于在其自己的正式年俸银外,又得一笔名粮钱。

        “这个家丁名粮,我初定是总督一百名,提督八十,总兵六十,副将三十、参将二十,游击十五,都司十,守备八、千总五、把总四。”

        以后军官们按各自级别,规定家丁数量,同时享受相应的名粮。

        一个总督,可以有一百名家丁,也能合法的领一百个家丁名粮补贴。总兵则只有六十,最低的把总,只能有四个家丁,领四份名粮。

        在这个名额外,不许额外拥有家丁,也不许再额外吃名粮,更不许再冒名空饷,不许找理由克扣士兵们的饷钱。

        “各订亲丁名粮数目,以为军官养育家口仆从之需也。”

        朱以海这番计划一出,王之仁从开始的不以为然,变的认真思考起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规矩得先定,然后才有标准可依。

        “营中公费,另有专款拔付以做专用。诸位将军觉得如何?”

        王鸣谦比较年轻,说话没什么顾忌,直言道,“其实朝廷的俸禄一直太低了。”

        这是实话,朱元璋打天下坐皇位后,定下的官员俸禄标准,非常的低,直接给禄米,一个七品官一年才九十石米,关键是朱以海还喜欢搞什么折色,比如部份发宝钞,再比如后来的皇帝给官员们发香料。

        总之,实际到手的非常少。据说不少官员实际到手的俸禄,折合只有名义上的百分之五左右,而到了大明快亡的时候,不仅士兵欠饷,当官的也一样拖欠工资。

        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自己想办法捞钱,如果真的一点不捞,那可能就跟海瑞一样连女儿都要饿死。

        “在宁波,知府的师爷一年也有五百两俸银了,浙江巡抚的师爷甚至起码八百两一年。”

        朱以海没法反驳。

        一个总兵官,一年五百两银子确实有些少,但现在他也不可能定的太高。

        现在加六十个亲兵的名粮,待遇大大提高,如果一个家丁月饷三两,则总兵每月额外可得一百八十两名粮银,一年可就两千两了,是基本俸银四倍。

        “兵分三等,饷银定的有些高,臣以为上等兵每月二两银足矣,二等的一两半,三等一两,至于月粮,皆给米三斗便行了。”张名振比较中肯的提议。“军中马兵和字识可为一等,战兵为二等,守兵则为三等。”

        朱以海思考一下,便同意了。

        没钱,定再高的饷也没用。

        “那旗手营一营四哨,一哨四队,一队四什,每什十人,则一营正兵六百四十人,再加上营官亲兵六十,哨总亲兵五人,队总亲兵四人,亲兵一共一百四十四人,外加帮办、书记、字识等,则一营总额八百。”朱以海想了想,“若出战,一营再配二百长夫。”

        旗手营暂定为陆师步兵,亲兵也就是家丁,配马。

        “吃完饭便动身去鄞城,听说谢三宾家财万贯,这次正好找他借钱充饷。”朱以海笑着对大家说道,“抄了谢三宾这汉奸家,正好按这新饷制给各营将士们发第一笔饷!”

        以后也就不管什么浙兵两万五了,也不管什么镇标三千六,要重新整编各营人马,以营为单位,足兵然后足饷。

        至于这饷钱哪来,本地税赋是其一,但最重要来源,肯定还是借钱或抄家了。

        要养兵,朱以海也就只好不择手段了。

        反正谢三宾这种宁波首富,也是为富不仁,甚至是卖国贼汉奸,不拿他开刀,拿谁开刀。

        打土豪分田地这种事还干不得,但抄几个汉奸的家充军却是迫切需要的。

        “名扬,我亲领旗手营,手底下也要招六十名家丁亲兵。”

        “末将愿为殿下选拔。”

        “还是我自己来吧。”朱以海道。

      第38章 剑落

        吃过早饭,全军拔营。

      ¡¡¡¡Ë®Â½²¢½ø£¬Ç°ÍùÊýÊ®ÀïÍâµÄ¸®³ÇÛ´ÏØ¡£

        出发前,朱以海特意宣布了他的新营制,包括新定下的军饷等,定海城的各营官兵们对此反应不一,军官们大多数持怀疑态度,认为鲁监国什么也改变不了。

        不过许多底层士兵倒是很激动,过去各种欠饷,各种克扣。比如一个月如果不满三十天,则还要按天扣除,明明月饷,结果还玩这出。再比如什么朋扣、衣扣,甚至吃饭都还要扣。

        此时的大明士兵,若不是有机会能抢劫或是摊派征粮,早饿死了。

        监国说以后实兵实饷,给军官们规定额外名粮,不许他们再吃空饷,不管能不能真做到吧,起码听着让人很舒心。

        更何况,监国还宣布,等到了鄞县后,就要按这新饷制,发第一笔饷。

        所以大家十分积极,虽然太阳当头,可大家却没有谁拖拉。

        王之仁率领原镇标改编的五军营和三千营,朱以海则亲自指挥旗手营,王相指挥着海门营,吴凯指挥石浦营,另有神机营等。

        不过各营基本上都不满编,好在重新简单整编了一下后,那些老弱凑数的都清出去了,而那些冒名的也都清理了。

        王鸣谦带定海营留守,另有勇卫二营协防。

        朱以海、王之仁、张名振、王相、吴凯等率领六营人马水陆并进北上,总共约三千余人马,车船马步,倒是也搞出了很大气势。

        朱以海没有乘船沿江而上,而是跟整个旗手营的人一起骑马而行。

        他在旗手营里用另一个身份,旗手营提督总兵官朱武,虽然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监国殿下,但朱以海还是坚持这样。

      ¡¡¡¡Æï×Åһƥ»¹ËãÎÂѱµÄÕ½Âí£¬ÉíÅûÃÞ¼×£¬Ñü¼ä²å×ÅÁ½°ÑìÝ·¢ÊÖ北¬Âí°°±ß»¹³ÖÁËÁ½¸ËÈýÑÛ北¬±³ÉÏÒ»Ö§Äñ北¬ÓÖÓÐÆÝ¼Òµ¶¡¢¶ÜÅÆ¡¢¹­¼ýÕâЩ¸÷ÖÖÎäÆ÷£¬ÖìÒÔº£µ¹Ò²Ê®·ÖÍþÎä¡£

        一路上还不忘记虚心向张名扬等军官们请教一些行军布阵之类的经验。

        总的来看,这六营不满编的兵马还不错,每走半个小时左右要停下整队,每个小时要休息一会,基本上能维持行军队列,并没有什么掉队、混乱等情况。

        甚至岸上的兵马,能跟江上的兵船相响应。

        骑兵马队能够策应步兵大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2: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