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海上升明帝》-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时旁边的吴凯有些不太好意思的道,“张将军可是曾经平过登莱孔有德叛乱的功臣悍将,早年在京营还去关外守过边……”言外之意,张名振跟他这种地方上的混种武官不一样。

        他手下的海门协营的兵有一些,当初就是跑到张名振的石浦营来应募吃粮来了。

        因此事当初他还来打过张名振,不过张名振是那种手腕灵活,而且上头还有很硬的关系靠山,最后张名振把一些军需订单交给吴凯,又送了他一些礼,于是这事就这样了。

        朱以海听说张名振真有三千人马,还是起码练了半年以上的青壮后,不由的大喜。

        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了,终于有了一支成建制的正规军了。

        有兵有武器有战船。

        激动的朱以海直接提出要检阅石浦营,张名振立马拍着胸脯去传令。

        ……

        “石浦营真兵强马壮也!”

        朱以海检校过后,直接就手挽着张名振的手臂不放了,十分的亲热,虽然心里话,这支石浦游击营的新兵,在朱以海看来,有些略微失望。

        没有后世影视剧里那种气吞如虎的彪悍气势,感觉有点土有点弱,不论是衣甲装备还是战士的身高面貌等,有点弱的感觉。

        不仅比不了古装影视剧里的那些什么大秦锐士大唐铁骑啥的,更别说跟八四或九九年大阅兵上的那种分列式方阵相比了。

        但跟吴凯的一营三千人实际只一百二十人相比,却又强太多。

        “张名振将军听旨!”

        朱以海拉着张名振回到校阅台上,直接加封官职。

        “孤赐封张名振将军为镇守石浦总兵官,挂定远将军印,加二品都督佥事。”

        说完,还解下了自己佩带的剑递到张名振之手,“老将军赤心报国,朕亦绝不负你一片忠心。赐你此尚方宝剑,授你军中便宜之权,可先斩后奏!”

        张名振本就锦衣子弟,早年浪迹天下游侠京师,结交权贵士民,后来经商巨富,再弃商投戎,在京营当武官,辽东守边,山东平乱,再到贬谪东南,最后出守一镇,履历丰富,五十岁的年纪了,也并不会被年轻的鲁王三两句话就给感动的落泪。

        但心里头依然感觉暖暖的,不是为那些官爵,而是鲁王能有此敢战之心。

        “臣就是舍了这条老命,也要誓死守卫大明,誓死护卫殿下!”

        朱以海高兴,对石浦营三千将士,也都所有军官晋阶一级,所有士兵则都各赏银一两。

        “本来对尔等忠心耿耿的护国虎贲之士,不能只赏赐这区区一两银子,只是如今时势危急,孤也没有携带太多银钱,所以先每人一两,待回头再补上。”

        朱以海最后又解下自己身上的一块玉赏赐给张名振。

        “赠玉君子,此玉孤随身佩带多年,现在便赠与卿。”

        张名振接过玉,高举头顶谢恩。

        然后当着众将士们的面,居然直接一把拍在地上,碎成数块。

        众人惊讶之际。

        张名振扯下一块衣料,再把这些碎玉捡起包好,“臣此生誓死悍卫大明,若大业不成,则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

        把鲁王刚赐下的玉摔碎,本来还让大家觉得太过鲁莽,大为不敬,可当他这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心表态,又让众人觉得振奋。

        回到凉爽的屋内后,张名振恭敬的为鲁王倒茶,并把物资清单也上呈。

        “臣这里的钱粮还有不少,若是现在全力招募新兵,还足以装备万人。”

        他建议马上招募新军,甚至可以先强征壮丁、工匠、渔民等入伍。

        “臣以为【创建和谐家园】南侵以来,一路顺风顺水,不免兵骄志狂,若是臣率兵北上突袭,大有机会。”

        “殿下若是再发出即位监国的诏书,号召江南军民响应配合,则大事可成。”

        朱以海却没这么乐观。

        杭州的博洛虽然只是南京多铎派出来的一支偏师,但苏杭诸府皆望风而降,正规明军基本上都降了,所以现在博洛手头起码有十万人马。

        何况,南京距离杭州也不远,那里还有至少二十万的清军和明降军等。

        贸然去打杭州,这是找死。

        朱以海上岛后,一直在观察石浦,发现这里确实位置紧要,尤其这象山本是个半岛,而不论是张名振还是王之仁甚至是黄斌卿,他们手上都有一支水师,而这恰是现在的清军缺少的。

        换言之,现在主动进攻杭州南京,那是不自量力以卵击石,但如果先倚靠沿海的海门、象山、舟山等地,建立起根据地,倒是可攻可守。

        “宁波定海的王之仁总兵,末将跟他很熟,敢保证他绝没有降虏。我们沿海北上,先到定海汇合王总兵,再与撤退到舟山的黄总兵汇合,则能聚起四五万人马,到时打起殿下的监国大旗,派出使者传檄江南各地,必然各路义师群起响应!”

        “先复杭州,再攻金陵,江南可定。”

        张名振有些激动的说着自己的战略计划,慷慨激昂。

        只是朱以海虽面带微笑,可心里却一点都不支持这计划。

        但张名振却很自信笃定。

        理由自然是【创建和谐家园】这次虽然攻势如火,势如破竹,可从北京打到山东,再从山东杀到河南,又攻入陕西,再下湖北,一年时间,先后灭了大顺国闯军和江南的弘光朝廷,早已经是强橹之末不能穿缟也。

        很明显已经达到进攻顶点了。

        何况现在江南天气炎热,暑气正盛,而【创建和谐家园】本居关外辽东,耐寒畏热,不适江南炎热。

        再就是【创建和谐家园】一连串的胜利,尤其是在弘光出逃被俘,杭州潞监国刚即位就投降后,越发会让他们轻敌骄狂,以为江南已经不会再有正规军的抵抗了。

        这些都是机会。

        “出奇不意,突袭制胜也。”

        朱以海本身也是个历史爱好者,喜欢冷兵器,爱好军事,研究过许多经典的古代战例等,当然这些顶多是点业余爱好,半桶水的水平,跟张名振这个真正的将军不值一提。

        但朱以海还是个穿越者啊,他很清楚的知道历史的走向。

        张名振在南明这一段历史上,确实是一位很能打的大将,差不多是能跟李定国、郑成功等并列的南明大将了,既勇猛又能打,尤其还十分坚韧。

        可历史上郑成功北伐,联合了鲁监国的张名振张煌言的人马,一路攻进长江口,打到南京城下,那次声势巨大,一度占有许多优势,但最终郑鲁两家却在南京城下大败,折损了无数人马。

        而那一次,当时的郑成功已经是百战功成的名将,也是南明最强的一次反攻,依然败了。

        相比现在,人心惶惶,清军南征主力尽在,这个时候去硬打杭州,凭什么?

        手里这点点力量,朱以海可是很宝贵,绝不愿意轻易的推到赌桌上梭哈掉,尤其是还在知道底牌了,知道必输的情况下。

        不过朱以海也没有马上反驳张名振,不愿意伤了这员大将的积极和忠心。

        他点着头,“不如张将军带我先去宁波定海见王总兵和舟山的黄总兵?”

        这个要求张名振无法拒绝,虽然他觉得北伐之战,得迅速突袭,而且可能比较凶险,所以最好是不要带上这位年轻的监国殿下。

        但监国提出来,他又无法拒绝,何况他也怕王之仁和黄斌卿不会支持北袭杭州,若是鲁监国亲自去见他们,并亲口提出这个计划,他们也许就无法拒绝了吧。

        等他们同意出兵后,到时再让鲁监国留在宁波,或者再回台州也行。

        打仗,还得他们这些武夫上阵,监国留在后方监国摄政静侯佳音就好。

      第23章 起义

        朱以海站在甲板上,极目远眺。

        蓝天碧海,端是好风光,战船乘风破浪,向北而行,一边是中原饱受战火,正是人间炼狱,一边却是这海上无限风光,让人恍惚。

        除了此时的朱以海,此时的大明人,面对局势尤其是对面鞑虏,要么就是极端的畏惧,认为八旗无敌,大明必亡不可阻止。还有小部份人则是有些过份的自信,认为东虏终究不过那么二三十万人口,就算这些年征蒙古威朝鲜,一路打入了关中,那也不过是一时侥幸,现在已经达到极限。

        而大明三百年江山,依然还可以重整旗鼓,只要收拾人心,实力仍要强于鞑虏,最起码也可以划江而治,保东南半壁江山的。

        至于说先前一路高歌猛进打进北京城的闯贼李自成,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看好他们了,虽然当初闯贼入京时,一路上无数大明的文臣武将选择投顺,许多书生士人也跟着依附,认为江山易主,王朝换姓了。

        可现在,大家都认定,那些闯贼西贼都终究是上不得台面成不得气候的。

        朱以海不赞成张名振的过份自信,但也没有公开打击他的乐观,反正在他计划里,也是要抓紧时间去趟定海和舟山的,甚至在他的计划里,舟山群岛将是现阶段抗清的大本营根据地。

        所以无论如何,都得抓紧时间去见王之仁和黄斌卿这两个总兵,还得赶在唐王即位前把两人招纳过来。

        “张卿跟王总兵关系很好?”

        “嗯,当年在京师胡混的时候,我跟王总兵也算是志气相投。”

        浙江镇倭总兵官王之仁,有个兄长叫王之心,乃是天启、崇祯朝的大太监,崇祯年间曾监军京营、提督东厂。这死太监行事狠辣,他提督东厂时不知道办过多少冤案,堪称京师一虎,还攒下了亿万家财,被人暗里称做太监里第一富。

        有这样当权得势的大太监兄长,王之仁自然也仕途通畅。要说来,其实王之心也是半路出家净身入宫当太监的,原本也只是个无赖混混,后来因为赌债欠太多被人追债,无奈下一狠心净了身找关系入宫当太监去了,因为人聪明会办事手狠手辣,居然也一路做成了大太监、

        他发迹后,自然也对老家的兄【创建和谐家园】侄们十分重用,任人唯亲,给兄【创建和谐家园】侄们都荫了锦衣世职。

        亲弟弟王之仁更是被他安排进京营,张名振跟王之仁既是江宁老乡,又性情相同,于是结为好友,关系极佳。

        后来张名振也是走的王之心的关系,进了京营做武官。

        闯贼攻破北京后,李自成要求捐输,王之心只出了一万两,刘宗敏早听说他巨富,要求三十万,王之心不肯出,被夹死狱中。

        当时王之仁已经是苏松总兵官,弘光朝立,改浙江总兵官,挂镇倭将军印,统领水师。

        张名振走关系当石浦游击,也是因为王之仁在定海当总兵,到这老兄弟麾下,自然更方便,他上任后,定海的王之仁也确实对他十分帮助,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兵给兵,还给他调了不少能打武官。

        “外面都说九如兄降虏了,放他娘的狗屁,九如兄绝不会降虏的,我与他也是几十年的交情了,敢用性命担保他的忠诚。”

        朱以海点头。

        王之仁的忠心是不用说的,虽然王之仁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这人纯粹就靠太监兄长一步步高升的,而且这人没什么文化,带兵很糙,军纪很差,有着一股浓浓的京营兵的味道。

        移驻宁波定海后,也没少扰民,但这都算是明末军头们的通病,在国家民族大是大非上他还是坚持的很好的。

        ……

        绍兴,余姚。

        县学训导王玄如在杭州潞王降虏后,便第一时间渡江拜见虏帅,且献上金银名册等,得授余姚县令之职。

        王玄如回到余姚县后,立即张榜公告余姚归附大清,同时下了三道命令,第一道命令,余姚县所有商民历年积欠的税赋,限期一月内缴清。并且,今年的夏税还有秋税,都提前征收,同样限期一月内缴清。

        第二,为了迎接大清兵南下经过,王玄如要求全县百姓,每户派丁修路,同样限期修好。

        第三,宣布了大清剃发令,要求所有军民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他不顾天气炎热,更不顾许多欠税的百姓贫困,派人四处追缴,交不出就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带走,实在家徒四壁没值钱东西的,逼迫把妇人孩子卖为奴。

        最后又强迫每家出壮丁修路,骄阳似火,工期又紧,大家顶着烈日挖土打夯,许多人直接就中暑昏倒,但王玄如却还派人拿鞭子抽,逼迫百姓加紧修路。

        “这样下去,哪还有活路?”

        “那王狗官限我们三日内把头发都剃了,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乱剃?”

        “就是,那王狗官剃的那头留的那猪尾巴多难看,他还天天故意显摆,真他娘的不要脸。”

        众人一边修路一边低声抱怨。

        天气越来越热,民壮的怨气也越来越深。

        “反了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17: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