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海上升明帝》-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此大明江山危亡之际,张名振心中郁闷万分。

        张名振很喜欢岳飞戏,除了精忠旗,比如元代的东窗事犯,还有明人创作的岳飞三箭吓金营,岳飞大破太行山,岳武穆精忠传,岳飞破虏东窗记、旗全祭主行刺、精忠记、金牌记、救精忠、关岳交代、赐玉环、龙虎啸、岳夫人收尸等等这些戏剧,张名振几乎都看过,并收藏了剧本。

        一折精忠旗唱完,张名振醉意更添几分。

        醉里挑灯看剑!

        “将军为何郁闷,可是因为北虏南侵之事?”妾侍问。

        老张醉舞长剑,愤怒处一剑斩开屏风。

        “我愤怒的不是北虏南侵,【创建和谐家园】来犯,吾等武人提刀迎战便是,男儿当死于边野,何须马革裹尸还?战死沙场本就是我等军人的宿命,只可恨国家危亡至此,君王却没有一个能担当责任的,崇祯自缢煤山一死了之,不顾天下生民。弘光更是弃南京军民而逃,杭州的潞监国就更加懦弱,不仅即位五天便降敌,甚至还城头缒酒肉犒攻城之敌!”

        “吾纵是想为君效忠,可这一腔热血也无处可洒!何不悲愤?”

        “就如那岳武穆精忠报国,可换来的却是赵构和秦桧的连环金牌诏回,然后冤死风波亭!”

        妾侍跟着张名振多年,对这个男人极为仰慕,这个男人就是她的英雄,多年来从不曾有半点改变。

        想当年,她在北京唱戏小有名声时,张名振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初入京师。

        张名振原籍山西,因祖辈入南京锦衣卫籍,居应天府江宁县,故从小江宁长大。他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击刺,性情豪放,年轻时就想当一个大侠。

        后来,浪迹天涯游侠京师,寓居于广宁门街北报国寺,就是在那里,他们相识。

        当时魏忠贤专权,太监们盛行骑射之风,常有太监在京营以箭靶设赌局,每负一矢,罚钱一百。京师子弟俱往赌赛,往往囊尽而归。

        报国寺僧众知道张名振擅射,就集资五千,怂勇他去踢馆。

        张名振年轻气盛,更加箭法如神,赢银数千,厚赠寺僧之后,他拿赢来的钱交友、经商,竟得暴富。

        后来他在生意场上遇宛平县马姓老秀才,对方擅面相,说他堂堂仪表,凛凛一躯谈吐不凡,有封侯万里气象,特将爱女许配。

        在京师立业成家后,张名振更是挥金如土,结交满朝野,并在天启六年弃商从戎,得授京营火攻都司。

        崇祯五年,孔有德于登莱叛乱,朝廷久攻不下,张名振当时为偏将,献穴地炸城之法,一击得手,立下大功。

        凯旋后,本当加官晋阶,可因为酒后英雄救美,失手打死了一名太监,结果最后费尽关系,耗费许多银钱,才保全一命,最后被贬谪出京。

        至崇祯末年,张名振升任石浦游击将军,负责整训水师,监造战船。

        张名振刚打造好一批战舰,训练出一营三千水军,结果清军已经血屠扬州,渡过长江,灭亡了弘光朝廷。

        潞王监国杭州,张名振立即准备率水师护送新造舰船往杭州勤王,谁知道还没出发,结果又传来潞王投降的消息。

        对于一个胸有侠气的游击将军而言,这些都让他郁郁难欢。

        张名振不是不懂变通之人,当年他在京师能够如鱼得水,就是跟太监们关系很好,而且也与京师的勋戚公侯家多有来往,甚至与商贾士人也关系不错,可谓朋友满京师。

        但他又是个有底线原则的人,否则当年也不会为了一个自己喜欢多年的戏子,怒而打死了那个嚣张的太监。

        张名振这个石浦游击也是他走通南京弘光朝的权贵路子,花了许多银子才弄到的官位,但他并不是看中这游击将军的官职,而是想要在这大厦将倾的时候,为大明朝为天下百姓做点事情。

        他希望能够独掌一营,可以亲手训练一支新军,打造一支舰队,尽到一个武夫之责。

        可如今新军初成,大明却要没了。

        对于满腔抱负的张名振来说,没有比这更苦闷的了。

        “听说王总兵已经降清了,将军做何打算?”妾侍看着这个男人十分心疼,“不管将军如何打算,妾都会跟随左右。”

        张名振叹气,“地狱小人入,天堂君子登,近来颠且倒,天地不分明。”

        “【创建和谐家园】几番遣使来招降,逼迫日紧,我欲率兵抗鞑,可却不知道尊谁号令!”

        “将军既然不愿降虏,那就不降便是。”妾侍搂住张名振。

        张名振红着眼睛,扯烂身上的衣袍,露出精壮的身躯。

        “京娘,你取针来,替我背上刺四个字。”

        “刺什么字?”

        “赤心报国!”

        张名振这辈子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岳爷爷,国难思良臣,他要效仿岳飞,背刺血字,以坚定抗清之心。

        妾侍京娘便去取了针来。

        “来吧!”

        张名振给自己又倒了杯酒,坐在那里由妾侍一针一针的在背上刺下赤心报国四个大字,血流一背,却一声未吭。

        四字刺完,张名振对镜观看,很是满意。

        “再给我脚底也刺上四个字。”

        “刺什么?”

        “反清复明!”

        左脚反清,右脚复明,背上赤心报国,誓要中兴大业,驱除鞑虏!

        字皆刺好。

        张名振带着几分醉意,满面红光的召来了家丁。

        “请北使来营中相见,还有,召集营中所有弟兄们,我有要事宣布!”

        石浦游击营中。

        张名振挂剑入营,由他一手招募整训的三千游营兵马,也都闻讯整队待命。

        杭州清军大帅博洛的使者被请入营中,一路得意洋洋。

        “张将军终于肯见本安抚使了,可是已经想好了愿意归降?”

        “请尊使上前来!”张名振道。

        北使得意大笑,“早知如此,又何必犹豫许久,不过现在归附,倒也不晚,识时务者方为俊杰,我就知道张将军是聪明人也!”

        张名振站立如松,等那北使得意的走到台上近前,张名振突然拔剑。

        刀光如雪,一闪而过。

        一颗好大的人头飞上天空。

        张名振解衣露背,现出赤心报国四个新刺大字。

        “我,张名振,岳飞第二,赤心报国,岂会降虏?”

        台下三千军士有些骚动,但在张名振手下心腹军官们的喝斥下,很快又安静了下来。

      ¡¡¡¡¡°³àÐı¨¹ú£¬·´Ç帴Ã÷£¬Çý³ý÷²Â²£¬ÖÐÐË´óÒµ£¡¡±

        士兵们纷纷跟随附和,声震云宵。

        石浦镇【创建和谐家园】,封锁港口,全军战斗动员。

        朱以海的船刚进三门湾,就遇到了石浦游击营的巡逻船只拦截。

        “来者何人?”

        吴凯亲自驾船上前,“我是海门吴凯!”

        “吴参将怎么来了?”

        吴凯家丁队头不客气的喝道,“什么吴参将,现在我家将军是镇守海门总兵官挂开远将军印,加左都督佥事。”

        对面巡逻小船上一名军汉不屑的喊道,“难道吴将军已经投降鞑虏了吗,要做这【创建和谐家园】的海门总兵官?”

        “呸,放你娘的狗臭屁,我家将军的总兵官衔和将军印乃是大明鲁监国殿下钦封,谁稀罕【创建和谐家园】的狗屁官职。”

        “鲁监国?”巡逻船上人愣住。

        “快去通知你们家张游击,就说鲁监国亲至,让他速来接驾!”

        巡逻船上的石浦水兵都一头雾水,只听过潞监国,怎么又来一个鲁监国?

      第22章 玉碎

        “殿下甘冒大险,所为何事?”

        “中兴大业!”

        “能否?”

        “事在人为!”

        石浦游击军营,朱以海与张名振相见,张名振对这位突然到来的年轻鲁监国殿下,还带着几分半信半疑,直接出口询问,于是有了这对话。

        简单几句话,让张名振对朱以海印象极佳,鲁王殿下年轻、果敢,这是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最需要的。

        朱以海目光望向张名振让人端上来的见面礼,一颗北使人头。

        看着那首级脑后金钱鼠尾,朱以海笑着道,“从杭州过来的这些【创建和谐家园】使者,也算倒霉了,去台州的那十个被勇卫营的王游击杀了,去海门的几个又半路遇上孤,来将军这的,又被你这张游击杀了。”

        张名振一直在暗暗打量鲁监国殿下,见他面对那丑陋的首级时,依然谈笑自若,更生佩服。

      ¡¡¡¡Ò»¸ö÷²×ÓʹÕßµÄÈËÍ·£¬×ãÒÔÖ¤Ã÷ÁËÕÅÃûÕñµÄÖÒÐÄ¡£

        尤其是听说了他刺背纹字效仿岳飞之举后,更加满意。

        “可否让孤一观?”

        张名振也不客气,直接就把衣服解了。

        赤心报国四个大字,赫然显露背上,长径寸,深入肌肤。

        朱以海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纹身的不稀罕,但这赤心报国四个字可不是随便能纹的。

        “本欲纹精忠报国,后来想想不配,便改为赤心报国,然后两只脚底又纹上了反清复明四字。”

        “老将军赤心忠勇,孤感动至极!”

        张名振献上一本名册。

        “大明有了殿下监国摄政,北伐中原,恢复两京,指日可待也,此我大明之幸甚。”张名振主动的交出了石浦营的三千新军花名册,还有他在这里监造的战船,打造的一批军械等。

        “三千新军?实数多少?”朱以海习惯性的问。

        结果张名振脸上露出不高兴的样子,“臣来此招募编练新军、监造战舰,不敢有丝毫松懈,更不敢虚弄军籍克扣兵饷,名册上兵员三千,一个不假,一个不少。”

        “虽训练不过半年余,但已经可以一战矣!”

        朱以海讶然。

        这时旁边的吴凯有些不太好意思的道,“张将军可是曾经平过登莱孔有德叛乱的功臣悍将,早年在京营还去关外守过边……”言外之意,张名振跟他这种地方上的混种武官不一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