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江山美人志》-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一师团现驻贝加国,师团长山柱。

        第二师团现驻双堆府,师团长严同。

        第三师团现驻楼兰国,师团长桑生。

        第四师团现驻库车国,师团长江彬。

        第五师团现驻高昌国,师团长待定。

        南捷洛克军团,下设五个师团,军团长内定康建国。

        第一师团现驻天水府,师团长熊道元。

        第二师团现驻墨灵顿,师团长内定尉迟宾。

        第三师团现驻银川府,师团长晋则成。

        第四师团现驻太玄府,师团长待定。

        第五师团现驻庆阳府,师团长齐柏林。

        腾格里军团,下设五个师团,军团长崔文秀。

        第一骑兵师团现驻火花集,师团长姜汉。

        第二混成师团现驻西康府,师团长舍内。

        第三、第四、第五师团在建。

        近卫师团,现驻陇东府,师团长宋天雄,属李无锋直属部队。

        莫特自治防卫军,下设六个骑兵万人队。

        第一、二、三万人队驻防莫特罗卑边境,第四、五、六万人队驻防火花集。

      ¡¡¡¡Î÷ÓòÁªºÏ¾ü£¬ÏÂÉèÈý¸öÍòÈ˶ӣ¬×ÜÖ¸»ÓºôÑÓò°¡£

        设定 狗狗书评

        作为一个“老”的YY读者,《江山美人志》这样的名字无疑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我。从江山志(为了方便以后就叫“江山志”了)刚发表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这部作品。我认为江山志的特点就在于她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十分的鲜明,无疑的她成功在于“江山”二字的刻画,而其失败则在于“美人”二字的描绘。其实,与其这样作者还不如一开始就以“江山”为主线进行故事,不过显然以现在作品的发展来看。除非重写否则是来不及了。

        可以说江山志在其刚开始的十几章是比较的“幼稚”的,无论从文笔还是情节上都是比较的生涩。其中的两个代表的情节就是“剿匪”和“学院采花”。谈到“剿匪”之前,我想先说说无锋在接管军队时的表现。无锋作为一个士族要想获得属下的信任和忠诚,“独辟蹊径”是不二的选择。在等级制度严格的唐河帝国,作为贵族的无锋放下架子溶入官兵中去,同时,以真正的实力获得属下的景仰,这些作为是绝对的正确和真正有效的。在这个事情上无所谓“老套”的问题存在。我认为作者处理的很正常。而在以后的两年无锋与所部官兵的相处,我认为似乎有点过于的简略了,要知道虽然无锋在刚进部队的时候一态度和实力初步赢得了属下的“心”,但是这还需要其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作者在这部分的描写的问题上采取了简化的写法,有一两句的总结性的开头语句加上一两段的相对简要的描述,就一带而过了。我认为可以进行适量的扩大和精细,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事件来突出这两年无锋对军队的控制的加强,再附以概括的描述,达到较为详细的效果。当然,我觉得作者的处理也还是可以的,不是很影响故事的发展。说到“剿匪”的这个情节,显然作者不是很“重视”这个情节,相对于以后的“西北战事”可以说不算什么。我想可能是把这个情节当作一道无锋军事争霸生涯的“开胃小菜”而已,而其真正的第一战则是“抵抗罗卑人”,连书中都很明显的为这一战的重要性作出了注脚──谁也不会料到,这次罗卑人的大获全胜和帝国的惨败竟会为一代英雄,一个帝国,一个王朝的崛起提供了良机。很多年以后,史学家们仍然为这次战争对辉煌帝国的产生究竟起了多大作用而争论不休。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此次战役,使这个区域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一方面由于唐河帝国势力的大幅度消退,而罗卑人还未真正站稳脚跟,为无锋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不过也有不少帝国历史学家认为,以皇帝陛下的雄心才智,他的崛起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这次战争只不过加快了皇帝陛下迈向大陆之王的前进步伐。其实,我是觉得剿匪的情节应该难度加大一些,虽然无锋的部队是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的,但是,还是要增加一些实战的锻炼(当然这些部队不是没经过战斗的菜鸟)。因为,他的部队毕竟是帝国城卫军团的部队,大规模的作战经验还是很少的。虽然只是没经过正规训练的农民军,但是让无锋的部队有机会面对数倍于己的这样的敌人的话,是绝对可以考验和提高无锋和其部队的战斗经验和能力的,这样为后面与罗卑人的“血战”就会有比较好的铺垫和准备。

        但是,似乎作者对“剿匪”的部分不是很重视,给了无锋“捡便宜”的任务不说,除了收了个人材外,也是没什么好说的,一段文字就轻描淡写的带过了。这才是无锋的第一战,应该增加难度甚至描写一下无锋失败的情节,也许才能更加的加快无锋的成长。这里,还要提一下无锋的“贿赂”的情节,本人认为这个情节的安排是很合理而且必要的,作为衰败的帝国,没有这样的手段即使有再大的功劳也是不能有所发展的,而主角要成就霸业,在帝国中成长吸收帝国的“营养”而自肥是关键,所以其向上爬非常必要的,主角也具备了成为帝王的基本的“狡猾”,这也是他的属下“梁”远远不及他而做不了帝王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刘邦”和“朱元璋”类的帝王成事的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在“学院采花”的情节上,说实话真的是“惨不忍睹”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简直就是糟糕,显然作者大大不是很擅长“男欢女爱”的情节的描写。在女主角的样貌和性格方面的描写,应该说作者做的还是基本可以的,可以比较清楚的勾勒出人物的样貌同时衬托出其性格的特征。但是,在男女主角的感情的互动上,就真的是不怎么样的了,无锋追女主角的过程就是几局话就带过了,没有任何的具体的细节和事件的描述,无言!而唯一的重点也就是一些和女主角的H描写而已,恐怕也就是这些还能吸引点读者的眼球。对安琪儿的追求就可以说是“惨淡”的描写来形容了,就几句话就带过了,这里先不说没有任何追求过程的毛病。就是说作为三女中的“重点”和“老大”的安琪儿居然还没有其他两女的笔墨费的多,同时,描述的也很泛泛,这就犯了“主次颠倒”的毛病了,是写文的一大禁忌啊!总之,可以说这部分的“美人”情节的描写,只能用“失败”来形容了,而作者事实上也是缺乏这样描写的经验和水平,这也造成了全文的“一脚高一脚矮”的局面,也是本文的最大的硬伤。

        在分析江山志的后面的重点的部分的情节前,我要先说一下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而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的江山志的内容也关系到类似作品的问题。首先,就是作者大大们写这些帝王型的作品,到底是要写什么样的帝王呢?!就我的经验,我认为在网络的帝王型的作品中,应该基本就是两类:现实型的帝王作品和浪漫型的帝王作品。当然,我所说的这两型的作品只是以现实或者浪漫为主,并不是绝对的现实或者绝对的浪漫,这毕竟是在写小说,不是现实的生活。现实型的帝王作品呢,就是作品的主角帝王和现实历史中的帝王有比较相近的地方,比较的冷酷,善于玩弄权术和阴谋,为了权利和江山可以牺牲一切。这样的主角帝王显然是接近真正的帝王了,但是说实话我不喜欢,毕竟现实中我们了解的历史已经够多的这样的帝王,无论他是“贤皇”还是“庸帝”,帝王就是帝王,他们是冷酷的,皇家的血缘家人关系是不能以平常人的亲情观来理解的,说实话也是我所厌恶的。我想大家也不是很喜欢,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回避。

        所以,我希望看到这种宫廷的角斗和血腥及冷酷,但是,我不希望看到它发生在主角的身上。这并不代表我反对主角运用阴谋和权术,那样的话主角是无法成为一代成功的帝王的。我只是希望在我们的幻想的世界中,主角可以运用手段但是不要牺牲和伤害自己的爱人和亲人。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我喜欢和欣赏“浪漫型的帝王作品”,那种浪漫中也绝对的带有阴谋和政治斗争的作品,主角对敌人冷酷无情不择手段,但对自己的爱人和亲人则是爱的至深,而不会牺牲她们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作品。毕竟网络作品承载着我们的梦,现实的帝王我们了解的不少了,我们就在网络的作品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的帝王!而江山志在目前为止,李无锋还是比较的“理想”的帝王了。其次,江山志的历史框架和背景应该是建立在以中国的唐朝为基础的世界上,其地理和政治体制及国家的脉络都是以现实的历史框架背景为基础的。而另外的一些的帝王的作品,特别是玄幻的帝王型的作品,则是常常以作者的虚构的世界的地理和政治体制及国家为基础的,起政治体制基本为封建为主加上一些奴隶制的因素。那么可以说,现在的帝王型的作品(其实很多的其他的类型的作品也是这样的)的背景的各项的设置基本为两种。其一:就是以现实中的历史朝代为基础的借鉴。其二:就是以作者的虚幻的想象为基础的,一般为玄幻的作品。再次,帝王型的主角一般分为两种:可以从主角的身份分为:(1)主角为一介布衣,最终成为一代圣皇。(2)本身就是皇子而最后成功夺权为帝王的。另外也可以从主角的来历分为:(1)转世型的,无论是从地球到异世,还是从现代到古代的。(2)本身就是故事中时代的人物。而江山志则是“布衣”的故事中的人物了。

        下面就说一下江山志的下面的发展。下面先说一下唐河帝国的政治体制和特点以及唐河帝国的具体的政治环境。这些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主角要想成为一代帝王建立新的国家,没有下面的条件,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至少是难于上青天,也合乎了那句“乱世出英雄”的名言。唐河帝国应该基本是封建的政治体制皇权至上的时代,同时,也掺杂了一些西方甚至现代的称谓和设置,像什么文教卫生大臣等等。其实,这也是我们写小说的特点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嘿嘿!而封建的体制,就造成了“封疆裂土”的可能,因为没有什么“三权分立”的体制存在,而军政一体的封疆大吏就是造反的源泉之一,特别是在皇朝的末期,中央控制力的下降和地方势力的膨胀,使得“改朝换代”变为可能。这是江山志主角成功的原因其一。

        另外由于皇朝的【创建和谐家园】造成人民的苦难,“【创建和谐家园】”的历史故事一次次重复的上演,那么皇帝就不得不派出军队去镇压,而显然的仅靠中央的军队是绝对不够的,同时,中央的防卫的需要也不能派过多的部队去“剿匪”的,那么地方的势力就是中央的依靠,皇帝也不得不同意更多的条件来换取地方的尽力协助。这也是地方可能做大的原因之一。而就本文来说,在主角成事之前,就已经有几个割据势力已经形成,也使的皇朝自顾不暇,使得主角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成长。而在外交上,由于帝国的衰败,自然的使得周围的各个国家都想来分上一杯羹,是帝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地步,对内对外都需要征战,实在焦头烂额,这就使得无论中央明白或是不明白,都要纵容一些势力的成长才能保住自己的政权的生存,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大家都懂。最后,由于民心的丧失,使得民众自然而然的倒向能带给自己安全幸福的生活的领导者,这就使得主角的发展成为可能。总之,皇朝末期的种种纷繁复杂的势力以及这些势力之间的矛盾,就是主角能够生存发展的条件,主角只有利用矛盾之间的缝隙才能够成功。鲜明的例子就是,主角的初发展,在西北的立足。其利用的矛盾就是以下这些:帝国与罗卑人的战争,本来已经惨败的帝国,自然很希望有这么个“屏障”来使帝国能够分心去处理其他的烦人事,这是其一。帝国与割据势力的矛盾,正因为这样,在主角占据西北(毕竟主角还是嫩,而且从表面上是很忠于帝国的,可以说在一般情况下“羽翼未丰”的主角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没有反叛帝国的实力),帝国才能分出本来对付罗卑人的兵力来加强对割据势力的防范,这是其二。帝国自身与民众的矛盾,作为本来就贫瘠的西北来说,在帝国衰落之时就更加的“烫手”,民心自然与帝国越离越远,所以,在主角占据西北之时,自顾不暇帝国也乐得把已经很烂的西北扔给主角了,这是其三。帝国朝廷之内的矛盾,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日益衰老的老皇帝,众多皇子的斗争,都使主角在这种夹缝中成长成为可能,毕竟朝廷中“藏龙卧虎”没那么多的傻瓜,只有利用矛盾才能成长。而且,以后的主角的发展也是基本利用朝廷的斗争才能成功,这是其四。这种种的内外矛盾造就了主角的第一步以及以后的发展。

        现在再说一下,本文的广大的外交策略描述。广大的土地上,众多的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外交艺术,帝国中央与地方的“外交”(说实话,中央已经失去了对几个割据势力的控制。)策略,唐河与外族的外交,主角对外族对中央对其他割据势力的“外交”。帝国与外族及外国之间的外交,真的是很复杂,作者也进行了比较复杂的描述,说实话,我看的脑袋痛,不是作者写的不好,相反的作者描述的比较的清晰和详尽,只是国家民族真的不少,也很精彩,我在这里真的说不过来,大家自己细细品位去好了。我在这里就说一下,主角的外交的策略,主角在处理内部与中央的策略上充分的利用了各个势力之间的矛盾充分的发展,就像利用皇子之间争位的矛盾来使得一些皇子为自己的“扩张”来在朝廷中说话。在对外族的外交上主角采取,“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政策向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在西北,先是与罗卑人“不打不相识”,而后又对西域各国“暗送秋波”。待实力发展以后,又果断的出兵东南,在拿下北吕宋又与各国讲和,实实在在的拿到了利益。其后,有联合罗卑对西域各国进行蚕食。期间,纵横联合其实也就是各国之间的外交的通常的手段,“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其实就是国家外交的最基本的核心原则。而主角在自己地域的政治治理上也表现了,高明的政治才能,稳定社会治安,发展经济,广纳贤才等等措施,使得其统治的地方逐渐发展起来,这也为起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做好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是一个成功帝王的最基本的条件,自然作者在这方面处理的也很不错。而本文的一大特点则在于,武林门派的介入也是很大的特点,这里可以说是很有意思的“创意”,也同时充分的反映了主角的政治能力,主角运用自己的政治的权利,培植自己的武林势力,不仅有利于自己属地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对自己的军事政治势力的发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这也是主角势力全面发展的一个很显著的代表。

        还有,主角在处理各个方面利益而求得自己势力稳定发展方面,也做的很不错。比如:占领北吕宋之后对高岳的处理之上,就表现的很好,在获得高岳的支持后,不仅稳定了新属地的统治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赢得了更大的战力,对以后的发展有莫大的好处。无独有偶,主角不仅依靠人民来稳定基本的统治和发展,同时也利用与当地大商人和大士绅的联合来稳定统治,毕竟他们的影响力是每个统治者所必须依靠的。诸此种种,主角在政治上,无论是外交或者内政上都表现的非常的不错,作者的处理也是很不错,这也是本文的作者的专长所在和文章的最成功和吸引人的地方所在。不过,我要在这里提一个小小的问题,作为帝国衰败时期的皇帝,司徒明月不应该表现的过于的聪明和智慧,否则帝国就不会那么的衰落了,当然,把他描写的有一定的能力才更有意思也会使得故事更加精彩。但怎么说这样的帝王也应该有他的明显的缺点所在,比如:明的崇祯皇帝,虽然他不能够是很昏庸的皇帝,也很想振兴大明,但是,他的“善猜忌”的毛病,则是他的死穴,在很大程度上毁了明朝。在这里,我也想说,“善猜忌”是一个帝王的最基本的条件(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康熙连最亲近的魏东亭也安插了人来监视,可以说没有什么人是康熙所能信任的。),但是“过火”了,就像其他的很多事物一样会适得其反的了。而作者除了在政治上的刻画是本书的最成功的地方外,其军事上的谋略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及军事装备的文笔,也是相当的不错的。举个例子说:在主角的第一战与罗卑的西北对战中,表现了主角比较高明的战争谋略指挥以及主角比较好的民族天文地理的知识,而这些是一个好的统帅的基本条件(像著名的诸葛孔明)。主角了解罗卑人的作战的基本特点在于:骑兵的特点,这是罗卑人也是所有游牧民族的特点,这里有他们的最大的优势而同时的也是他们的最大的弱点!骑兵的优势在于快速勇猛而适于野战,而主角明智的利用城防与敌对抗,这对于罗卑人来说无疑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当然,这只是获胜的基础而已,在帝国惨败的时候,就怎么耗下去,是没有援军的,同时也必然失败。这样,游牧骑兵的另一个大的弱点就是主角利用而获胜的关键所在,那就是粮草问题,就像蒙古的大军一样,其实其骑兵都几乎没带什么粮草,骑兵是靠在地方土地的掠夺,来维持自己的战力的。而当主角派出的骑兵烧毁了罗卑的最后的粮草时,罗卑的末日就到了。而最后的描述,也表现了主角的长远的战略目光。同时,作者对战场的血腥的描写也是比较好的,比较好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

        作者对战争中武器的运用也有自己的特点,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不仅仅对故事的精彩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新式武器的运用往往能改变一个战斗、一次战役、一个时期甚至是整个战争的进程。如:一战的坦克的发明和运用。说了很多的本文优点,也不得不说一下本文硬伤“美人”的描写。可以说,随着故事的进展,作者在男欢女爱的描写上也是有所进步的,对主角和女主角的感情的互动上也有所触及,而对女主角的内心和行动的描写也有所涉猎。比如,主角与管莹莹的感情的互动以及秦霜影等女内心想法的涉及还是有点进步的。但也不得不说,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夫还是比较稚嫩的。作为江山美人志的题目下,作者很想通过各种的途径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政治人物的主角通过参与武林的事情来获得政治利益和美人是现在不少帝王作品走的路子,像:江山岁月。其实江山美人志的作者在“美人”上失败的原因也在于,作者大大把“江山”和“美人”的情节分的比较开,虽然作者也很想把美人与主角的结合带上种种的政治利益,不过我认为这种的结合只是两者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真正的把美人和主角的感情的发展随着主角的政治发展而发展,才是很自然而精彩的刻画。当然,作为帝王的主角与美人的结合带有政治利益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本部作品的两者的情节实在是太直白了,分的很清,太明白未必好。而作者虽然在“美人”方面表现的不是很好,但是,在那些很“政治型”的描写上反到有点味道,那个司徒玉霜以及其他的政治美女从内心到外在的描写倒有点意思,留个人一定的印象。也许是作者实在在政治军事方面上有自己的特点的原因,在政治美女的刻画上也要好于其他美女的描写,呵呵!

        综上所述呢!在总体上来说《江山美人志》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作品,作者的文笔是不错的,同时在情节的安排上和政治军事的描述上也是比较的成功的。看的出作者的“野心”是比较大的,这么多的国家和民族的驾御是非常的不易的,所幸现在作者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愿作者能够坚持下去,同时也祝福作者能够较好的完成本部作品,希望作者能在“美人”上处理的越来越好。

        附:第一期书评江山美人志:其实作为一部YY作品来说,这作品也就是及格稍强,但是,作者对战争和政治斗争把握的还是不错的(我这外行人看来)。此部作品已经写了很多,而且主角有很多的MM(极多,汗~~),很有前途的作品,但是对于题目中美人两字的把握显得有些“肤浅”,也是此作的硬伤。帝王型的YY作品。正在更新中……鼓励推荐!(起点天鹰翠微幻剑逐浪)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作品了,在网上其支持者和人气都还是不错的,可以说在文章的发展中作者的文笔也在提高。其实我认为此部作品现在的成功之处,还是在于江山二字。在对于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描写上,从一开始作者就表现了其特有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此方面描写的功底和喜爱。而随着故事的深入作者在这方面,特别是政治斗争的描绘上呈现出越来越深的造诣。把战争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与将帅的性格和特点谋略;战争的宏伟场面和残酷实质;政治斗争的黑暗与阴谋;政治人物的性格与机智权谋等等,等等都做了比较好的描述,可以说江山二字无疑是作者的成功之处也是此部作品的成功之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相反的作为美人二字则是此部作品的绝对的硬伤,同样的从开始,作者在京城收三女时写的就很“没水准”除了H,期间的情节几乎为零,只是几句话语带过而已。而此后关于美人的描写也没有多大的气色,虽然作者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功力不行同时也在力求改变但似乎成效不大。我觉得此书的美人二字也只是体现在众多老婆的YY上以及H上而已,实在缺乏水准。造成了该书的不平衡的现状。但就算是这样该书还是很耐看的好作品……

        传说中的狗狗于2004年7月25日制作完成。

        第一篇 跃马中原 序言

        我是第二次写小说,小说反映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但它反映的主角一生奋斗的故事也许就是我们所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缩影。

        楔子

        拉亚大陆是一块神奇的大陆,大陆上广布着巍峨的高山,滚滚的河流,宽阔的草原,浓密的森林,肥沃的平原,广大的沙漠,荒凉的戈壁,连绵的丘陵,还有许多数不清的湖泊,沼泽,緑洲,更有那繁华的城市,险要的关口。大陆呈一个不规则的斜梯形,东大陆的面积较大,那里是黄种人的发祥地和最大聚居地,它的东部以平原和浅丘为主,还有一些较大的湖泊象明珠一样镶嵌其中,北部以一些地势较高的平原草原和高原为主,而中部则是一些平原、丘陵和山地相混杂,西部则是一些深丘和高山,无数大江河流发源于此,南部是一些丘陵、草原、山地、沙漠等多种地形间隔而成。大陆的中部地势相比两边较高,北部是一些高原和草原,那里是游牧民族的天堂和发祥地,南部则分布着一些小平原和丘陵,夹在中间的是一些沙漠、丘陵、盆地和山地,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带。西大陆的面积比东大陆要小一些,它是白种人的发祥地和最大聚居地,它的北部以平原为主,东北部则与大陆中部北方的大草原连成一片,是大草原的一部分,中部地形以浅丘和平原为主,几条山脉横亘其间,一些沼泽地也分布在那里,南部是一些山地和盆地,沿海则有一些小平原。茫茫的大海环绕着拉亚大陆,在大陆的周围的大海中还分布着一些岛屿,它们有大有小,都离陆地不是很远。故事就发生在拉亚大陆东部最强大的帝国--唐河帝国的首都--中州,我们的主人公的出生地。

        第一章 成长的历程 第一节 萌芽(1)

        “大陆公历671年,辉煌王朝的创立者,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演说家,辉煌帝国第一任皇帝--李无锋出生于大陆东部的唐河帝国首都中州一个没落士族家庭。”---摘自《辉煌帝国史》---。

        “啊,故乡,我终于回来了。”望着高耸的城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虽然故乡已经没有一个亲人,但毕竟养育了自己十多年,是自己成长的地方,那股浓浓的故乡情怀,无论自己走到哪里,始终无法忘怀。

        近乡情更怯,离家越来越近,自己反倒越来越心慌。“也许自己只长大了。”回想两年前自己离开家乡时那种放眼天下周游世界的心情,与现在的心情截然不同。“也不知道父母的坟前草都有多深了,也该去看看了。”一名满带风尘的青年站在城楼下门洞旁的大路边望着大路上人来人往的情景喃喃自语道。没有忙着回家,青年抖了抖身上的尘土,一手拉着马缰,翻身上马,向郊外驰去。

        “父亲,母亲,孩儿回来了。”来到郊外公墓两座普通的坟前,青年下马跪倒在坟前,久久不愿起来。墓地显得格外安静,偶有几声鸟鸣。

        拜完父母坟,青年起身仰望天空,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我现在该做什么呢,先不想那么多,回家看看吧。”

        唐河帝国位于东大陆的中部和东部,土地辽阔,人口众多,首都中州处在帝国中部的扇江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水利发达,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人口稠密,是帝国重要的粮棉产地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帝国政治经济商业文化艺术中心。

        首都中州约有人口五百万,是东大陆最大的城市,也是整个拉亚大陆最大的城市之一。由于近几百年来,这里从未遭受过战火,所以这儿便成为东大陆最繁华的城市。城市始建于大陆公历286年唐河帝国初期,历经二十余年方初步完成,后历代又逐步完善,到本世纪初方最后大成。

        城市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就是皇宫,那是皇帝及其妃嫔还有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居住以及皇帝办公的地方。内城位于整个城市的中央,在紧挨着内城的外边分别是政府机关各部门办公的地方。接着就是各达官贵族的宅邸,再外边就是居民区和商业区了。

        整个城市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各有九条宽敞的大道将城市划分成如同棋盘格子一般,中间还分布着无数小街巷道和广场,高达十五米,宽十米的坚固城墙将城市包纳其间,外面还有宽阔的护城河绕城而过,东西南北各有一道大门,大门宽十米,平时并不开启,只有遇到特殊情况才开启,大门两侧各有一道宽五米的小门,每天早晨六时至晚上八时开启,供平常城内城外人民进出。

        在四座城门附近的城内城外各有一座军营,城内四座军营驻扎的是帝国禁卫军团的四个师团,城外四座军营驻扎的是帝国城卫军团的四个师团。

        工业区和贸易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北部,各种商品的作坊、仓库、集散市场,以及各个行业的行会,许多大商号的总部或分部,大都集中在这里。帝国财政总署及下设的税务总局也设在这里。

        每天,北门外的扇江码头,帝国各地乃至大陆各地的各种商品源源不断地通过陆路或水路从各地运入,首都的各种出产也从这儿运往全国各地,全大陆有名的商号均在码头上设有转运站和简易仓库。

        商业区和娱乐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东部,这里是经商的风水宝地,商业店铺鳞次栉比,各条大街小巷车来人往,来自大陆各地的商人和旅客随处可见。大部分有名的银楼、钱庄、酒楼、旅店、风月场所、赌场、当铺、拍卖中心也都座落在这个区域。这里也是首都社会治安最为复杂的区域,帝国警察总局和首都警察局就座落此区。

        城市的南部是帝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帝国大学、帝国艺术学院、帝国军事学院三座帝国最高学府均座落于此,来自帝国各地的学生在这里学习各种技能知识,许多来自帝国以外大陆其它国家的学生也不远千里来此求学。这里还分布着帝国图书馆、帝国博物院、帝国文化艺术中心、帝国棋院、帝国国立大剧院、帝国书画院、太医府等著名建筑。

        由于这片区域环境优美,文化艺术气氛浓厚,各国驻唐河帝国使馆也都选择于此。许多王公贵族也将自己的宅邸或别墅修建在这里,还有不少著名的民间藏书馆,私立学堂也都建在这里。

        城市的西部是主要的生活居住区,首都大部分普通老百姓都居住在这个区域。从皇宫西门出来,就是著名的凯旋门和凯旋广场,这里是帝国每次举行重大庆典和皇帝阅兵的地方。

        广场四周分布着帝国禁卫军和帝国城卫军总部,各驻扎着禁卫军团第一师团和城卫军团第一师团,帝国宪兵司令部和帝国羽林军本部也都座落在广场周围。

        拜完父母亲的坟墓,青年重新上马,向城内骑去。从西门进城,一进城门,就是大名鼎鼎的凯旋大道,沿着大道向前,一直可以通到皇宫西门外的凯旋门和凯旋广场。进城后,青年下了马,牵着马沿着大道缓缓地走着,望着四周熟悉的景物,两年前离开家的情景彷佛就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周围依然如故,并没有多大变化,熙熙攘攘的人群,生意兴隆的商铺,南来北往的旅客,沿街叫卖的小贩,种种景象生动细致地映入眼帘。“看来帝都老百姓的生活还不错,与帝国西部几个郡的老百姓的生活大不一样呀。”青年一边走着,一边想着。

        牵着马,向右拐入另外一条大街,再向前走一段路,再向左拐进一条小巷,紧走几步,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家门了。这是一条不大的巷子,看得出居住在这儿的人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市民,很难想得到这儿几十年后会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参观帝国皇帝的故居。

        “吴婶,吴婶!”

        “谁呀?”

        “是我呀。”

        “谁呀?”随着吱呀一声门响,从旁边推开的一扇门走出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青年一眼认出她就是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邻居吴婶。

        “是我啊,吴婶,我是无锋啊。”

        “无锋,真的是你,这两年你跑哪儿去啦?一出门就是两年,也不捎个信回来,把人担心死了,万一有个啥事儿,我怎么对得起临终把你托付给我的你娘啊。”

        “吴婶,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再说我的年龄也不算小了,我自己会照顾自己,我走的时候不是告诉过你了吗?”

        吴婶拉着他一阵问寒问暖,弄得无锋好容易才算把这两年自己的情况讲了个大概,“无锋啊,你才十六岁就跑遍了这多地方,真不简单,在外边一个人肯定挺苦吧。”“惯了,也觉得没啥。”话虽这样说,回想当初自己一个人刚满十四岁就独自离家去周游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师傅的话语言犹在耳,一晃两年就过去了,自己也遵从师傅的嘱咐,完成了游历,自己也由一个单薄的少年长成了一个体形挺拔的青年,而自己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武技也得到长足的提高,这两年受的苦,对自己的成长真的是大有裨益。

        “哦,对了,怎么没看见大牛和二妞呢?”

        “大牛和他爹去码头拉货去了,二妞去年就嫁给前面那条街的张家老四了,张家老四在城东的一家药堂里当伙计,日子都还算过得去。前些时候听说西边在打仗,北边在闹匪,看来这日子越来越不太平了。你叔他们也快要回来了。我去做些菜,等他们回来好好聚一聚。”

        邻居真心地关怀使得李无锋深深地被感动了,躺在两年都未曾住的家中,李无锋脑海中暇思无限,已经回到家了,自己以后该何去何从,也许应该下个决定了,想到这儿,李无锋突然想起晚饭的时候吴叔说起城中的凯旋广场正在招兵,也许这是一个机会,何不就此开始,寻找机会,以实现自己从小的梦想。

        师傅两年前就说过,当今大陆,东部唐河帝国内有藩镇隐忧,外有周围各国虎视眈眈,西北边疆更有北方游牧民族每年的侵略骚扰,帝国内部也问题甚多,小规模的农民奴隶起义时有发生,许多穷人迫于生计,沦为盗匪。帝国国力江河日下,早已不复有帝国最强盛时期的气势。

        大陆中部,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势力强大,不断对外进行侵略战争,内部也纷争不断。中部和南部则是小国和城邦林立,由于没有强大势力的介入,所以近十年来没有大的战争,局面显得相对平静,但小的冲突依然时有发生,而且由于各个国家和城邦经济发展不平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大陆西部则是四强争霸,三个强国和一个国家联盟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战不断,而北部的游牧民族也年复一年的南下入侵,为本已战火纷飞的西大陆火上浇油。

        想到这儿,无锋深深地感觉到要想在当今世上有所作为,没有实力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有实力才有发言权,无锋想不起是哪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今加入军伍,正好可以在军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创出一番事业,想到这儿,他不由得下定了决心,这才安然入睡。清晨,一觉醒来,天还未亮,已经好久没有这样舒服地睡一觉了,他起身到了院子里,活动活动身体,又练习了一下拳脚,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己早已养成每天早起练功的习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自己是每天都要坚持。

        门外传来吴婶叫他过去吃早饭的声音,李无锋收拾了一下就过去了。饭后,无锋向吴婶一家谈了自己的决定,吴婶有些担心,而吴叔则大力支持,认为男儿志在千里,应该去闯一闯。

        第一章 成长的历程 第二节 萌芽(2)

        凯旋广场是整个帝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建筑物之一,广场上的凯旋门是帝国的标志建筑,许多重要政府机和建筑都座落在这附近。凯旋门旁边军旗猎猎飘扬,几顶军用帐篷搭在旁边。

        帝国法律规定,凡年满十六周岁不到四十五周岁的男子均可加入军队,但一经加入,未经军部批准,不得退出军队,否则以逃兵论处。由于帝国人口众多,兵源充足,故采取募兵制。许多中下层人民也把加入军伍做为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手段,虽然机会不多。因为帝国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国家将人民分为几等,第一等为皇族,是指皇帝的直系亲属和近亲。第二等为士族,也就是上层贵族,是指因军功或政绩被皇帝封有爵位,或者继承上一辈的封号而拥有爵位的帝国功臣及其后代。

        帝国法律规定,被册封的贵族,只能由其下一代中一人继承,而且如果没有其它军功政绩则不能延及第三代。这样,就限制了帝国内拥有爵位封号的贵族不会太多,但帝国法律也规定,被册封的贵族的后代,在帝国范围内从政、从军等各方面均可获得优先考虑。这一类人就是士族。第三等为庶族,是指各级政府普通官员,商人、地主、作坊主等各类人中做出突出贡献者获地方政府批准后报帝国中央备档,以及其后代,即为庶族。第四类为自由民,是指普通的从事各行各业的老百姓。第三、四等通称平民。

        还有一类人虽未被帝国法律承认,但却广泛存在帝国每个角落,那就是奴隶,这一类人数量也不小,生活在帝国最底层。这些人许多来自战俘,或者是罪犯,或者因债务沦为奴隶,以及他们的后代。帝国法律规定,奴隶要想成为自由民,必须由主人出具奴隶原始身份证明,要求予以解除,并向当地地方政府交纳一定的身份建档费用,由地方政府确认解除奴隶身份,方可生效。帝国皇帝可直接解除奴隶身份。

        由于帝国将人民分为几等,而士族在从军、从政上都可获得优先考虑,所以第三、第四两等人要想出人头地,往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许多庶族和自由民出身的官员,即使再有才华,功劳再大,但由于出身限制,往往还不如那些平庸甚至腐化的但出身士族的官员,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被埋没于下层。这甚至是帝国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李无锋甚至觉得这比外敌入侵的威胁更大。

        帝国有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弊端,也向历代帝国皇帝反映过这个问题,但由于这涉及士族利益,每当一提出这个问题,就会遭到帝国上层贵族的强烈反对,因为帝国【创建和谐家园】显贵绝大部分出自士族,所以这类提议全都无疾而终。无锋想起自己曾与师傅讨论过一个话题,成大事者,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既不是武技盖人,也不是德高望重,也不是谋略无双,而是要具备选贤任能,知人善用的能力,要具备海纳百川、气吞万里的心胸。而帝国这种制度,扼杀了许多人才,有许多不甘没没无闻一辈子,宁肯远走异国他乡,寻求发展,这些人由于了解帝国内部情况,甚至对帝国也构成了威胁。

        来到凯旋门旁边的招兵处,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了,由于帝国素来看重军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帝国对外战争屡次受挫,极大地影响了帝国在大陆各国中的威信,本朝皇帝更是有心重塑帝国形象,对立有军功者均给予重奖,而帝国对庶族和自由民有意从政者则要求甚严,升迁也相对军队更为困难,毕竟在军队中上了战场,只要有胆有识,机会就会多的多,所以中下层人民对加入军伍都相当踊跃。

        无锋看了看帐篷外面的征兵要求,这次征兵主要是帝国城卫军团几个师团进行充实编制,以应付越来越严重的局面。由于城卫军团就驻扎在首都城内和近郊,所以首都的老百姓参军入伍的积极性更高。

        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算轮到无锋报名,当无锋将自己的身份证明交给接待报名的中年军官时,中年军官看了看交上来的身份证明,又用惊奇的眼光打量了一下无锋,然后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身份证明,这才按规定要无锋报上自己名字、年龄、籍贯等有关情况。无锋知道接待的军官为什么会感到惊奇,因为士族出身的人极少到这种最基层加入军队,往往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到军队机关或上层,像无锋这种直接到征兵处报名加入最基层的,的确很少见。经过简单的目测和身体检查,征兵处很快作出同意入伍的决定。就这样,李无锋就成为帝国城卫军团第三师团的一名新兵。

        经过了入伍初期三个月的新兵基本训练,由于无锋在训练中牛刀小试,获得了训练新兵的军官的一致好评,再加上无锋的士族出身,无锋很快被任命为帝国城卫军团第三师团第四联队新编的第五大队第三中队第二小队小队长。

        在得知被任命为小队长后,无锋心中忍不住涌上一股兴奋之情,毕竟这是向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成功迈出的第一步。不过面前的路并不平坦,一般说来,一个新兵是很难直接晋升为军官,更何况是跃过分队长一级直接晋升为小队长,而无锋的年龄还不到十七岁。一个小队五个分队三十五号人,自己能不能真正地在小队里站得住脚,能不能真正赢得全队人的信服,还有待于考验。而队中肯定会有不少人特别是一些老兵和自认为自己有本事的人要给自己出难题,与其坐等,不如开门见山挑明,光明正大的解决,想到这儿,李无锋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各位,在还没有各就各位之前,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以后我们就是一起战斗生活的兄弟了,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的工作。我叫李无锋,今年十七岁,中州人,以后就是你们的小队长。”

        无锋站在整个小队队伍前,不动声色地将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下边士兵们脸上明显流露出惊奇、不服、嫉妒混合而成的表情,但都保持着肃静,因为帝国军纪森严,有藐视上司者,按军法处置。

        无锋接下来话锋一转。“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想,这个嘴上无毛的家伙肯定是上边什么人的亲戚,饭吃撑了,没事跑到军队来镀金,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跑到最下边来,我可以开诚布公地向大家讲明,我李无锋是出身士族,但绝不是靠什么所谓关系来混饭吃的,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现在我还不是大家的队长,如果有谁对我的能力有怀疑,欢迎大家指正。我们这儿是军队的最基层,比的就是杀敌的本事,我现在以我个人名誉起誓,绝不会对向我挑战的人因此而挟怨报复,无论胜败,如有违背,天诛地灭。如有击败我者,我向上级推荐接替我的队长位子,我当一名普通士兵。”

        无锋的这一番话,立刻在士兵中掀起了巨【创建和谐家园】澜,不就是一个毛孩子吗,打败他就有望当上小队长,就算当不上小队长,至少也能当个分队长,就算败了,也没啥影响,反正他已经当众发下毒誓,不可能再反悔,士兵们不由得你望我,我望你,都有些跃跃欲试。

        “怎么,没人敢来试一试吗?”

        果然,这一句话一出,立刻有人应声而出。

        “我来,列兵康建国向大人请教。”

        无锋打量了一下跃身而出的汉子,二十三四岁,生得虎背熊腰,方面宽额,左手挽盾,右手提刀,颇有股打虎英雄的味道,他向无锋敬了一个礼后,就退后两步,等待无锋,无锋也顺手拿过旁边一名持枪士兵的长枪,说了一声“来吧!”

        对方也不客气,左盾护身,欺身就上,无锋侧身长枪就势朝对方下半身一个突刺,对方也不示弱,左盾向下一压,动作做得干净利落。“当!”的一声响,二人各退一步,无锋也暗感对方实力不俗,他哪知道就这一枪就让几乎所有在场人目瞪口呆,因为这个康建国是整个第三师团新兵中的佼佼者,居然被无锋以枪击盾一枪震退,要知道镔铁盾比长枪重得多,以轻击重,而且盾是挽在手臂上,相当于大半个身体的力量,才是个旗鼓相当,明显实力不成比例,而这已是新兵中的尖子了。

        康建国更心里有苦自己知,整个左臂被震得发麻,根本使不上劲,可现在势成骑虎,只有硬着头皮上了。晃动一下左盾,康建国向前一个快速翻滚,已到了无锋面前,右手就势挥刀猛剁无锋双腿,无锋早有防备,后退一步,长枪斜推,封开这凶狠的一刀,然后长枪上挑直刺对方咽喉,对方扭头闪过,铁盾前推,猛砸无锋胸部,同时收刀回防,无锋用枪杆格开铁盾一击,然后后退两步,长枪直刺对方举刀右手,康建国右手刀刃上立一格,无锋顺势下压,使出绞劲,对方只觉一股大力从手上传来,再也拿不住朴刀,被长枪绞飞一丈多远。

        康建国满面羞愧地楞站在那儿,不知怎么办才好,无锋将枪插在地上,走过去拾起刀交给他,他才如梦初醒似的向无锋行了一个礼。“属下狂妄,不知天高地厚,请队长责罚。”

        “我早就说过,欢迎大家指正。你没有任何过错,何来责罚。”干脆利落地击败了挑战者,立刻镇住了几乎所有人,大家都在掂量自己,能不能这么轻易地击败康建国,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各人自己心里都很清楚,队伍里一片寂静。

        “还有没有哪位来试一试?”

        几个老兵的目光都投向了左首第一人,那是一个比康建国大一两岁的汉子,论身材还不及康建国,但站在那儿的气度明显要比康建国这些新兵蛋子高出一筹。

        无锋也不再说,只是面带微笑地望着他,那汉子明显有些犹豫,但最终好像受不了众人目光的压力,还是站了出来,行了一个礼。“属下第二小队第一分队队长下士梁崇信,请大人多多指教。”说话明显比方才礼貌多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19: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