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江山志远_校对版by:罗为辉》-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首长的行走路线,早有安排,内卫官兵身着便服,于四处警卫。首长走走看看,不停地和围观的群众点头微笑着打招呼。各级电视台的镜头跟着首长的身影转。今年农博会参展客商众多,会务组也就根据参展客商的经营性质,分成农副产品展销馆、农机用具商品馆等若干个展区。杨家坳的展位自然在农副产品馆之中,位置当前,很是醒目。首长走走停停,不知不觉间,首长来到了杨家坳的展位前。首长看了杨家坳的展馆一眼,又看了老毕和李泽成一眼,笑了一笑。首长几乎没作什么停顿,径直走了进去。老毕和李泽成相视一笑,心知首长只怕对他们特意安排首长走杨志远所在展馆的路线一事,心知肚明,但首长表情丰富,可见其这次对此安排并不反感。

        杨志远一早就进了展馆,此时他正站在展位前,一看院长走了进来,赶忙迎了上去,说:“欢迎首长光临。”

        院长一笑,点点头。

        杨家坳的展位和其他公司的一样,四四方方,但明显要比别的公司大好几倍。展位内部有专业公司进行了精心布置,有山有水,有小型风车,还有老式的木制碾茶机置于展位前,磨盘在电力的带动下现场碾茶,吱吱地响,很有特色。

        院长在碾茶机前饶有兴致地站了一会,点点头。杨志远赶忙领着院长往里走。里面是茶艺区,树桌树凳豁然在目,此树桌为花梨木,古色古香,桌长数米,宽一米有余,半圆形,由整棵树一分为二而成。一半为茶桌,一半为书案,被杨志远从杨家坳拉来,放置在茶艺区内,为杨家坳的展位平添了一份大气。

        既为茶艺区,自然有些与茶有关的艺术表演。试想自有茶以来,中国数千年的古典文化几乎都和茶有着渊源。

        此区按杨志远的设计其实应该叫作品茗区,专为到馆参观的群众现场品茗之用,以增人气。但今天一早,省长先行到展馆巡视,东走走,西看看,最后在杨志远的品茗区停住。周至诚看着品茗区内两张原本都欲作群众喝茶用的花梨木桌啧啧称赞,说:“此等上好梨木,光用作喝茶实在可惜了,是不是可以做点其他,比如说,写写字,作作画。”

        于是品茗区被省长紧急征用,另有图谋。品茗区太俗,省长说,不妨改作茶艺馆。一个电话,省群众艺术馆的馆长,本省著名书法家魏铭先生也被省长紧急召集到杨志远的茶艺区,为今天光临杨家坳展位的群众现场挥毫泼墨。

        茶艺区琴声悠悠,格调优雅。方芊着大红旗袍于一角轻抚古筝,杨雨菲则身着同色旗袍把壶于梨木桌前,纯熟地向围观的群众展现茶艺。而另一张梨木桌上,身着红色唐装的魏铭正伏案为现场的观众书写大大的‘茶’字,一个‘茶’字,被魏铭写出了千百的味道,或狂或草,龙飞凤舞,酣畅淋漓。

        院长首先来到方芊的古筝前,听方芊弹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缓步走到杨雨菲的跟前,看杨雨菲表演茶艺。这种场合杨志远自然不会叫首长院长,他见院长兴致颇高,于是笑着邀请,说:“首长要不要坐下来品茗一盅?”

        院长一笑,望了钟涛一眼,说:“喝茶也是一种文化,古筝与茶艺相融,倒也不失清雅,要不,咱就试试,暂且清雅一回!”

        钟涛笑,说:“好。”

        首长于是于首席坐下,钟涛次之,其余诸人自行依次落座,杨志远陪同老毕和李泽成肃立于首长的身后。

        杨雨菲彬彬有礼,巧笑嫣然,说:“欢迎首长品茗。”她依次在每位坐下来的首长面前放了一杯刚沏好的茶。此茶,自然是杨家坳精挑细选的顶级‘眉儿金’。

        其实此茶,首长在杨家坳就有品茗,但那时首长行色匆匆,没来得及细品,现在首长细细品了一回,忍不住点头,说:“口感还真是不错。”

        李泽成心想,院长一贯严格,今日竟然当众对杨家坳的茶叶予以表扬,院长应该是故意为之,是对杨志远这个学生的又一次奖励,院长此举看似平常,但意义非同小可,院长说杨家坳的茶叶不错,其实也是在间接地说杨志远不错。院长还间接地为杨家坳的茶叶做了一次广告,杨家坳的茶叶在明年开春大卖特卖肯定不成问题。

        院长笑意盈盈地品完茶,起身朝前走去。这一走,就到了魏铭挥毫的书案前,此时魏铭正在专心致志地挥写草体的‘茶’字。院长站在一旁,静静地等魏铭落笔。

        杨志远这时适时介绍,说:“首长,这是本省知名书法家魏铭先生。”

        院长点头,说:“难怪!”

        院长看着花梨案上的文房四宝,啧啧称赞,说:“不错,都是上等的精品。”

        周至诚一看首长心情不错,笑,说:“首长,能不能请您给农博会题几个字?”

        院长看了周至诚一眼,笑,说:“我的字岂能和魏铭先生相提并论,不题也罢。”

        周至诚今天一早就到杨家坳的展位精心布置,让魏铭这么一个大家在此挥毫泼墨,无非就是想引起院长兴致,为农博会挥毫留墨。此为农博会的重头戏,周至诚岂会轻易放过。周至诚说:“首长,您也太惜字如金了吧,农博会要办成国际性的盛会,有了首长您的题字,才能更具渲染力。”

        院长笑,说:“周省长,这话不对,农博会能不能办成国际性的展会,不在于我题不题字,而在于你们能不能把工作做细做扎实了。”

        周至诚点头,说:“这个自然,但有没有首长的题字,分量就大不一样。”

        院长微微一笑,说:“看来周省长这是早有图谋,精心策划,我如果不题几个字,周省长是不是会很失落。”

        周至诚知道自己的心思已被院长看破,索性直言,说:“不瞒首长,所有这一切,是有设计。要知道首长难得来本省一趟,首长如果不挥毫留墨,怎么说都有些让本省百姓抱憾。”

        院长说:“周省长这是在上纲上线,难道我不题字,就让省上的百姓失落了?”

        周至诚说:“正是。”

        钟涛也适时进言,说:“首长,本省为农业大省,经济较其他兄弟省份落后,您就为我省农业经济题几个字,鼓鼓劲吧。”

        李泽成和老毕也在一旁帮着说话,说:“首长,钟书记、周省长此意是为农业经济着想,首长就破例一次吧。”

        院长笑,点点钟涛、周至诚和老毕、李泽成他们,说:“你们啊,看来不题点什么,是不能遂了你们的意了。”

        李泽成一看院长的表情,就知道院长没有责备之意。赶忙走到花梨桌前,帮院长铺好宣纸,磨好砚墨。院长走到花梨桌案前,略一思考,提笔写下‘农博会大有可为,农业经济必有可为’几个大字。

        院长的字形如流水,一气呵成。笔力刚劲,跃于纸上。如果说魏铭的字有着书法家惯有的功力,那么院长的字就透着一种政治家高瞻远瞩的大气,风格迥异。

        在场的人都暗自为院长的字叫好,为之折服。

        院长仔细地看了看自己刚写的字,感觉也还满意,这才在纸上落了款。

        李泽成一看院长心情不错,有心帮杨志远一把,他碰了碰杨志远的胳膊,暗暗地朝杨志远做了个只可意会的手势,杨志远顿时心领神会。

        杨志远赶忙走了过去,说:“首长,能不能也为我们杨家坳的乡亲们题写几个字?”

        院长看了杨志远一眼,朝周至诚一笑,说:“你看,你这么一闹,小杨同学眼红了,也跑来凑热闹了不是。”

        周至诚笑,说:“首长难得挥毫泼墨一次,既已破例,何不再破例一次。”

        李泽成笑,有意调节气氛,在一旁起哄,说:“首长,您现在可是借用了杨家坳的展位,您不能让光让周省长高兴,也得让杨家坳沾沾光不是。”

        院长一笑,指了指李泽成,说:“看来你对小杨同学真是不错。”

        李泽成此时已经重新在花梨桌案上铺了一张宣纸,磨好了砚墨。院长没再犹豫,挥笔写下‘穷不倒志,富不癫狂’八个大字。

      ¡¡¡¡×ÖÌååÙ¾¢ÓÐÁ¦¡£

        杨志远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当天下午,一架专机于榆江机场腾空而起,飞往首都北京,本省党政军悉数到场,目送着首长的专机远去,这才各自上了自己的奥迪,返回榆江市区。

        农博会继续进行,为期一周。杨志远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心无旁骛,整天和林觉、杨广唯呆在农博会。空闲时间,杨志远就和林觉、杨广唯商谈回去后需要交接的工作,为离开杨家坳做好前期准备。

      第43章 一语定盘(1)

        农博会于一周后圆满结束。杨家坳在农博会上收获颇丰,盆满钵满,签单无数。

        杨志远从学校回到杨家坳后,因属于自主就业,没有接收单位。杨志远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等暂时保存在新营县人事局。杨志远在大三时入的党,是学生党员,毕业后其党员组织关系则转移到周洛乡党组织,户籍也回到了原籍。

        杨志远既然答应到周至诚的身边工作,人事关系、档案材料、户籍关系、党员组织关系等等都需转到省城榆江市去,这就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当然周至诚也可以把杨志远暂时借用,考察一段时间,不合适,还可以把杨志远退回去,这样做的话,周至诚自然可以省事不少。可许多事情并不是省事不省事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的问题,周至诚把杨志远调到自己的身边工作,同样也必须要下很大的决心,要知道杨志远一旦来到了周至诚的身边,今后不管周至诚对杨志远满意还是不满意,都得全盘接受,没有退回的可能,因为那样做的话,无形之间就把李泽成得罪了。这也是周至诚当初让付国良别急,慢慢考察清楚杨志远的能力、人品的原因。周至诚觉得做自己的秘书,有上层关系自然好,但能力和人品更重要,当然既有关系又有能力和人品的人那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了。现在周至诚认定杨志远适合做自己的秘书,那就得先把杨志远的一切关系都调到省城榆江来,周至诚这是在表明一种用人不疑的态度。把杨志远暂时借用这种情况,周至诚根本就不予考虑,要不然,杨志远会怎么想,李泽成又会怎么想,患得患失这种事情周至诚做不来,没这必要。

        像这种把杨志远从农村调到省城的事情对他人来说只怕是难于上青天,但对于一省之长来说,就根本不是个什么困难的事。当然,该走的程序得走,该按规定来的还得按规定来,免得到时授人以柄。谁都知道调动之事,程序比较复杂,就拿杨志远的党员组织关系的调动来说,其党员组织关系的调出就必须经周洛乡党支部同意,由周洛乡党支部开出从支部到新营县党工委的组织关系介绍信。从组织程序上来讲,因为杨志远的组织关系需转到省城榆江,跨县跨市,组织程序的转接入就比较繁琐,得走一圈:首先杨志远持周洛乡支部开出的介绍信到新营县党工委,其组织关系经新营县党工委核实后,新营县党工委再开出从党工委到市委组织部的介绍信;市委组织部经核实后,开出从市委组织部到省委组织部的介绍信;省委组织部再开介绍信给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再到秘书一处党支部报到。

        这种程序杨志远当初从北京回杨家坳时就跑过,一圈跑下来,杨志远只觉头晕脑胀,满身疲倦。但这次情况自是大不相同,杨志远这次是有单位的人了,而且就任的职位还是省长秘书,位置特殊权利重,让人不敢小视。而且这些组织人事方面的程序现在也用不着杨志远自己亲自去跑,周至诚把付国良找了去,让付国良负责尽快办理好杨志远调入省政府的一切相关手续。省长亲自发话,付国良现在又了解杨志远的情况,对周至诚的心思一清二楚,他自是没有片刻的耽搁,立刻把人事处和行政处的二位处长找来,让二大处长亲自出马,务必在一周内把杨志远的组织人事关系调入省政府。至于为什么要调杨志远,调杨志远到省政府做何工作,周至诚没有明说,付国良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没有明朗之前,付国良自然不会告之二位处长真实的原因。二位处长虽然不知道这调动背后的故事,但能进入省政府办公厅的人岂会是什么等闲之辈,而且见付国良如此重视,态度强硬,知道杨志远这人肯定非比寻常,自是不敢掉以轻心,全力去办。省政府办公厅的招牌在这摆着,二位处长亲自办调入手续,自是一路通畅,没费吹灰之力,没几天,杨志远的组织人事关系也就到了省政府办公厅,一切手续办理妥当。

        省政府办公厅也就是招牌大,在编人员并不多,总共才171人,杨志远调入省政府办公厅之事,一下子就在办公厅里传开了。省政府办公厅是本省政府部门的权利中心,置身此种权利中心的人,人人都对政治敏感,对人事上心。一看,省长亲自调入这么一个叫杨志远的年轻人,人人不知究竟,人人更需了解究竟。

        院长光临本省,办公厅参入接待保障工作的人员颇多,院长突然改道去杨家坳这事,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现在一打听,杨志远正是来自杨家坳,心里都朦朦胧胧感觉周至诚调杨志远这事情肯定有着讲究,深有用意。一时间,杨志远这人就成了省政府办公厅内部最热门的话题,人们议论纷纷,各有猜测。

        这种事情不止底下的人关心,上面的人也有惊动。

        常务副省长朱明华这天到了办公室,朱明华的秘书范晓宁给朱明华沏好茶,把朱明华需要签字的急件交给朱明华审批。范晓宁走出办公室,带上门,朱明华拿着文件并没有细看。想了想,朱明华放下文件,拿起电话,拨通了付国良办公室的电话。

        付国良今天一早就到了周至诚的办公室里,向周至诚汇报杨志远调动已经落实的情况。周至诚笑了笑,说:“行动倒是蛮迅速的嘛。”

        付国良一笑,说:“省长交办的事情如果都拖拖拉拉,那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太低了。”

        周至诚笑,说:“这倒也是。”

        周至诚没有让付国良马上离开,他起身离开了办公桌,一指旁边的沙发,说:“国良,咱们聊一聊。”

        付国良随同周至诚到了沙发区,待周至诚坐下后,付国良才坐了下来。

        周至诚说:“杨志远的事情,办公厅只怕多有议论,国良,你是怎么看的?”

        付国良笑,说:“省长,我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准备怎么用。”

        周至诚不再隐瞒,也知道自己的心思,付国良早就明白,只是自己没说,他不愿明说罢了。周至诚笑,说:“我准备让杨志远接替小宋,不知你有何建议。”

        付国良知道至诚省长这是让自己表态,他说:“杨志远的情况,我很了解,这人各方面都不错,反映也好,能力很强,政治素养也高,是个不错的人才,与小宋比,杨志远各方面都要比小宋强,尤其是他和李泽成走得近,关系不错,就这优势,小宋根本与其无从比拟。省长把他调到身边工作自是无可非议,我更是求之不得。但是有一点省长不知可有考虑过,杨志远如果到了省长身边,肯定要帮省长处理不少的事物,那么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的就是省长你本人。”

        付国良停了停,看了周至诚一眼,周至诚自然知道付国良的意思,他知道付国良这是在考虑要不要把后面的话说完。周至诚一笑,说:“国良,有话就说,不用打埋伏。你是省政府的大管家,杨志远到了省政府后,你们俩合作默契,我的日子才会好过,如果你们俩不能相互配合,那我肯定会头痛不已。”

        付国良知道省长这话坦率,试想他和杨志远一个秘书长和一个省长专职秘书,要是两个人一个指东一个却是打西,牛头不对马嘴的话,他这个省长还真是不好适从,最后,唯一的办法也就只有两者取其重,谁在省长的心里有分量有价值,省长就信赖谁。如果是秘书,省长好办些,想办法换一个就是,如果是秘书长,虽然省长不能说换就换,但他可以让秘书长边缘化,让他接收不到省政府的核心机密,一个秘书长一旦被边缘化,那他的价值也就等同于零,下面的副秘书长、处室的处长谁还会把他当回事。付国良全程参入对杨志远的考察,知之甚多,知道杨志远这人虽然年轻,但许多优势是宋华强根本无从比拟的,还有些优势只怕就是他这个秘书长也只能望其项背。要是自己真跟杨志远不对付,省长想换谁还真说不定。付国良是个明白人,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做省长的秘书,自己的压力肯定会减少很多,何乐而不为,而且杨志远的人品付国良也是认同,这人正直无私,一个人只要没有私心,什么事情就都好办,付国良知道自己和杨志远这样一个人在一起工作,只有自己别一天到晚端着秘书长的架子,端正态度,肯定可以合作愉快。两人怎么处理好关系这方面的问题,付国良不曾有过一丝的担心,付国良担心的是其他。

        付国良说:“省长,杨志远这人我了解,我和他肯定会互相配合,帮省长把工作做细做好,我担心的是杨志远这人才学好,心气也高,加之他之前从没有在政府部门呆过,他的处事方式肯定会异乎寻常,不好把握,如果他处理省长事物不按常理出牌,人家说他是标新立异,省长怎么办?”

        周至诚笑了笑,说:“嗯,是有这么个可能。”

        付国良笑,说:“省长,不是有可能,而是百分百会这样。”

        周至诚笑,说:“国良这话说得实诚,凭杨志远的心性,他做事的方式我也把不准,不好把握。这样,国良,大的方向,你帮他把把关,至于小细节,我们就不要去管他,任由他自己去处理就是,只要结果是好的,就不必去在意过程。人家说他标新立异也好,离经叛道也罢,事情已经做好了,成绩实实在在摆在那里,你由人家说去,我就把那些都理解为嫉妒。要知道天嫉英才,不是一朝一夕,自古就有之。我这人的用人原则的是,既然用他,只要他不违反原则,就放手让人家去干,试想既要让人办事,又要捆住人的手脚,这怎么行。”

        付国良笑,说:“我懂了。”

        周至诚心说,不说别的,就凭杨志远这人不顾李泽成的阻拦,敢动让首长亲自捞鱼这样的心思,就知道其人做起事情必定胆大,有创意,要知道让首长捞鱼这事情,事后看起来好像简单,但当时做起来,就要有一定胆量,还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周至诚心想标新立异,不按常理出牌有什么不好,自己力荐朱明华当常务副省长,调杨志远到自己的身边当专职秘书,在他人的眼里何尝不是标新立异。为什么自己现在急于让杨志远到自己的身边来工作,除了杨志远的诸多优势之外,应该还与杨志远的办事方式颇合自己的心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这话,周至诚不会对付国良说,也只是心里想想而已,上不了桌面。

        付国良接着又问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付国良问:“省长把杨志远调到身边,那小宋怎么办,准备怎么安排?”

        周至诚点头,说:“这倒也是一个问题。小宋这人人品没有问题,就是办起事来有些优柔寡断。既然杨志远来接小宋的位置,小宋再呆在办公厅就不合时宜,我准备按老规矩把小宋外放出去,锻炼锻炼,国良,你意下如何?”

        付国良说:“省长这样安排最好不过。只是小宋这一级的干部,放到下面,不是县长就是一县之书记,小宋缺少历练,不知道他是不是镇得住?”

        周至诚笑,说:“这我倒不担心,小宋他虽然优柔寡断了些,但他跟了我两年,耳闻目睹,应该差不到哪去,而且他负责处理的事情都还中规中矩,也算合格,你让他在前方冲锋陷阵,那也许是为难他了点,但你要是让他把管全局,应该可以,他的大局观还是有的。至于镇不镇得住,我镇得住,你镇得住,他不就镇住了。”

        付国良一笑,镇不镇得住这样的话题,按说省长不该说得如此直白,有些犯忌。付国良在官场历练了这么久,还能不明白周至诚的意思。周至诚这话说得很透,只要他周至诚和付国良在省里镇得住,宋华强在一个小县岂会有镇不住的道理。宋华强前省长秘书的身份明明白白摆在哪里,周至诚又在省长的位置上坐着,下面的人会看不出这其中的厉害,即便是作为其顶头上司市委书记、市长之类的角色只怕也会对宋华强礼让三分。那下面的人即便是眼看着宋华强凭空而降,打乱了大家按部就班的官场次序,只怕也会毫无怨言,应该还会想方设法地和宋华强处理好关系。付国良一听省长这话的意思,宋华强这次下去一步到位,下去就是县委书记,没有什么过度,给他配备一个强有力的县长就成了。省长其实对宋华强早有考虑,现在一语定盘,没有发生的变故的可能。这个安排有些超乎付国良的想象,他为宋华强感到高兴,只要今后宋华强政治素养过硬,手脚干净,在下面多加历练,今后的上升空间很大。付国良知道省长之所以这般把话说透,这是没把他付国良当外人,对他付国良充满信任。付国良很是开心地笑,说:“省长这话透彻。”

      第43章 一语定盘(2)

        正在这时,宋华强见付国良迟迟没有出来,知道省长只怕是和秘书长有话要谈,赶忙拿出付国良的专用茶杯,给付国良沏好茶,敲门端了进来。

        宋华强把付国良的茶杯放到茶几上,正欲离开。周至诚叫住了他,周至诚一笑,说:“小宋,别忙着走,坐下来一起谈谈。”

        宋华强望了周至诚一眼,又看了付国良一眼,周至诚态度亲切,付国良一脸的笑意,他的心顿时怦怦直跳。

        省长亲自把杨志远调到办公厅的事情宋华强早就知道了,外人不知道周至诚走的是哪一步棋,他宋华强还能看不出来。只是这等事情,省长不主动找他谈话,他自然不会傻里傻气地主动向省长问起。他知道自己跟省长这两年的时间里,虽然不算锐意,但还算尽职,省长对自己也还满意。省长既然考虑让杨志远来接替自己的位置,那省长对自己的去处也会有所考虑。宋华强对省长还是了解的,省长这个人,该为他人考虑的,你不说也会考虑,不该为你考虑的,你就是说的也是没用,还无益。宋华强这些天里,他是既为自己可能会到下面去任职而激动,又为不知道省长会作出何种安排而彷徨,还有即将离开省长秘书这个位置而产生的失落感。

        宋华强这些天其实一直都在等待省长的召见。现在一见周至诚把他留了下来,让自己坐在付国良的身边,他知道,谜底终于要揭晓了。

        周至诚笑了笑,说:“小宋,我把杨志远调到办公厅的事情我不说,想你也是听说了,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宋华强摇头,诚诚恳恳地说:“我没想法。”

        周至诚笑,说:“至于我调杨志远进办公厅有何用意,我不说,你跟国良秘书长一样,肯定可以看出来。这些天,你有没有考虑自己的去向问题。”

        宋华强老老实实地说:“我知道省长有省长的考虑,我的去处省长也会有全盘考虑,用不着我乱操心,想是想了一下,但没有细想,省长把我安排到哪我都无条件的服从。”

        周至诚朝付国良一笑,说:“你看看,小宋这是把皮球踢给我了。”

        周至诚笑,说:“那好,这里就没有外人,这等事情事关你的前程,大主意还得你自己拿,现在你给我交交心,说实话,你是想到省直机关去呢,还是下到下面去。”

        宋华强其实对这个问题也还有过考虑,他知道自己刚提正处一年,正职提上级副职一般都要三年以上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说,自己提副厅,目前还不够条件,如果到省直机关,只会是到效益好的单位当个热门部门的处长,可这类处长除了收入不错,其他方面哪会有秘书一处的处长牛气。自己真到省直机关,在外人看只怕还有发配之意。最好的出处自然是下到下面去,省长刚到本省两年,为人正直,能力也强,而且在他们这一级正省级实职干部中年龄也算年轻,上升空间很大,省长这个时候把杨志远调到身边来工作,有在本省长期工作的打算,自己三十多岁,不到四十,下去历练历练,有了基层工作的经验,有省长在,自己的发展空间也大。

        宋华强见周至诚和自己交心,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候,来不得半点虚伪。他实话实说:“省长,我知道我的缺点,就是缺少历练,这次我想下去锻炼锻炼。”

        周至诚点头,说:“好,知道自己的缺点,想下去的想法很好,我还真怕你贪图安逸,选择在省直机关虚度年华。既然是交心,既然你想下去,那我也不瞒你,我想把你安排到平定县任县委书记,你要早做准备,先对平定的风土人情,班子成员的能力人品做些基本的了解。”

        周至诚这么安排,不止宋华强感到惊讶,就是付国良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想到周至诚会如此安排。但他细细地一想,就知道省长这一步棋走的妙,回味无穷。平定县属榆江市辖,与榆江的城区一江之隔,这类县,经济实力较一般县要强。宋华强到这样的县去任书记,根本无需像偏远山区的县委书记那样,整天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而犯愁。而且省长有把本省从农业穷省向工业强省发展的工作思路,一旦付诸实践,榆江自然是首当其冲,平定县经济的腾飞也就指日可待,宋华强去平定就很容易出成绩,上升空间也大。自然平定优势明显,想去平定当县委书记的人大有人在,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但宋华强有了省长的力挺,情况就不一样了,平定县县委书记这个职位就非宋华强莫属。县委书记这个级别的干部由各市自行考察拟任,报省委批准就行,省委对此基本都无异议。现在省长有了让宋华强去平定的打算,榆江市市委书记王文举、市长张淮不会不重视省长的意见。虽然王文举也是省委常委,属中央直管干部,但此常委毕竟和省长这个常委不在一个档次,无法比拟。付国良知道省长此举用心良苦,大家不是都担心宋华强镇不住盘子吗,没关系,平定离省城近,省长时不时地过江去看看,谁都会掂量掂量这其中的分量,试想谁还敢轻易造次。

        付国良真心为宋华强感到高兴,毕竟宋华强是他当副秘书长时推荐给至诚省长的,省长看起来对宋华强有些想法,但省长这么为其安排,说明省长只是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高,省长其实对宋华强这近两年的工作表现总的来说还算满意。付国良在为宋华强庆幸的同时,也为自己能跟上周至诚这么一个省长而备感欣慰,身处官场,付国良见多了官场的世态炎凉,本省像周至诚这样苦心积虑地为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考虑的领导还不多见。从至诚省长对宋华强安排这事上不难看出,跟着至诚省长,就需好好干事,只要把工作干好了,该为你考虑的时候,省长自然会为你考虑,根本就用不着你操心。

        宋华强何尝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他心里感激,说:“谢谢省长器重,一定不辜负省长的栽培。”

        周至诚摆摆手,说:“谢谢就算了,不辜负才好。”

        宋华强和付国良都明白省长这话的意思,省长这般力荐,如果宋华强在下面不争气,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省长就得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

        宋华强诚心表态,说:“谨记省长教诲。”

        周至诚少有的严肃,说:“谨记就好,对你,我会时时关注,看你是否言行一致,一旦你宋华强胆敢违反党纪国法,我周至诚肯定会首先出手,绝不姑息养奸。你跟我这么久,应该知道我的脾性,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你千万记住,我把你放到这个位置,如果你定力不够,党性不强,对你只怕是有害无益,我希望你有真金不怕火炼的本事,好好的在下面历练自己,将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6: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