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江山志远_校对版by:罗为辉》-第5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院长一笑,说:“这倒也是,小杨同学,这个问题你可以不回答。”

        杨志远笑,说:“我刚才就跟院长您说过,但凡阳光下的东西,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我从学校回乡,没有基本股和承包权股,为了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我把在北京勤工俭学积攒的钱,以现金入股的方式参股,再加上这两年公司奖励的劳动贡献股,我在公司持股比例在1%左右,不算工资,去年完税后,分红净得五万。”

        院长笑:“那其他乡亲们呢?”

        杨志远答:“不算工资,年底分红户均在五千到一万不等。”

        院长说:“还行,你小杨同学值这个价。”

        院长回过头问周至诚:“至诚省长,你去年一年的工资、福利有多少?”

        周至诚笑,说:“我的工资由夫人代管,一年的收入在三万左右。”

        院长笑,说:“小杨同学,你比省长强多了,要是算上工资,只怕比书记和省长加起来的工资都多。”

        院长心情不错,难得地和周至诚开玩笑,说:“至诚省长今天透露了一个小秘密。”

        周至诚一时不明就里。院长接着说:“至诚省长看来是个妻管严,连工资都由夫人掌管。”

        一车人哄堂大笑。

        车到省城榆江,本省的四大班子在家的班子成员齐聚省委招待所迎接院长的光临。杨志远坐在车里打量了一下,发现省委招待所也如交通宾馆一般,为老式建筑,楼层不高,独立成栋。杨志远自然清楚,既然省委安排院长入住此处,内部装饰肯定不敢奢华,但肯定也会有讲究。车停稳当,院长没有急于下车,省委副书记郭建明、常务副省长朱明华、副省长马少强也在迎接首长的队伍中,此时齐齐站在车下恭候首长下车。本来这次欢迎会是要在上午举行的,但因为院长临时起意,到杨家坳走了一圈,在家的省级副省级领导虽然知道首长一时半刻到不了省城,但没有谁离开,一直守在省委招待所里等待首长驾到。此时已到晚餐时间,但首长没到,谁都不敢先行用餐,一个个眼巴巴地等待首长光临。

        这种场合,杨志远自然知道没自己什么事情,赶忙闪到了后面去。院长在即将下车的时候回头朝杨志远望了一眼,笑了笑,然后走下车去。

        李泽成这次没有立即随院长下车,而是让老毕陪院长先行,他特意落在后面跟杨志远说上几句。

        李泽成说:“志远,你先去开个房间,休息休息,我现在顾不上你,只怕要等院长休息后,才能和你联系。”

        杨志远说:“泽成师兄,你忙你的,不用管我,我自己会安排。”

        李泽成说:“行。今天省委招待所肯定戒备森严,住宿方面要是遇上什么问题,你直接跟彭处长联系,让他帮你解决。”

        杨志远心想泽成师兄对自己真是关心备至,连这等细节都为自己考虑了,他说:“谢谢师兄。”

        李泽成笑,说:“屁大个事,我们晚上见。”

        杨志远说:“好。”

        杨志远随李泽成下了车。院长已经在省里几个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走到前面去了,省委副书记郭建明、常务副省长朱明华、省委常委副省长马少强等等还呆在原地,等相应的其他领导下车。看到杨志远从首长的车上下来,省委副书记郭建明不认识杨志远,自然没什么感觉,常务副省长朱明华、省委常委副省长马少强和杨志远见过面,尽管知道首长去了杨家坳,但他们都不知道是何原因,现在看到杨志远随李泽成有说有笑地走下车来,两人还是微微一愣,一时没想明白杨志远怎么会在首长的车里,也不明白杨志远怎么会和李泽成走在一起。

        朱明华和马少强反应极快,马上想到周至诚上次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杨志远谈话的细节,两人恍然大悟,难怪那天在服务区周至诚对杨志远热情有加,当时就感觉有些奇怪,现在看来周至诚只怕早就知道杨志远和李泽成有些关系,那么今天首长突然去杨家坳,只怕也与这个杨志远有些关系。

        朱明华和马少强心情复杂,却是各有不同。朱明华是因为周至诚力荐才成为常务副省长的,他初任副省长,自然不可能有其他想法,上任以来一直都和周至诚走得近,一门心思辅佐周至诚,他知道自己现在被别人认定是周至诚这条线上的人,自己已经被刻上了周至诚的印记,既然如此,他朱明华从心里巴不得周至诚越走越顺越走越高,自己也就可以水涨船高。周至诚让付国良考察杨志远的事情他知道,但他和付国良一样,对周至诚的真实用意一知半解,不太明白。现在一看杨志远竟然在院长的车上,而且还和李泽成走到了一起,自是欣喜万分,他原来还有些担心,周至诚在本省站不住脚跟,一旦周至诚被调离,自己的日子肯定好不到哪去。现在看来周至诚看似随意,其实早有谋定,意在长远,有在本省长期立足的谋算。这从杨志远这件事情上不难看出来。

        朱明华心有欣喜,马少强却是不然,心里暗自懊恼,心想周至诚这家伙老奸巨猾,不动声色,看似举棋不定,可一旦落子,招招都是杀着,让人防不胜防,看来自己还真是大意了。先前自己就感觉周至诚对杨志远的态度有些不对劲,现在看来周至诚早就在暗下棋子,精心布局,看来自己今后还得更加小心谨慎才是,别被周至诚一个绝杀,那就满盘皆输了。

        杨志远等朱明华、马少强陪着李泽成他们走远,这才转身离开,朝招待所的总台走去。

      第42章 人生之幸(1)

        第二天杨志远上展馆看了看,与杨广唯、杨雨霏、李丹和今天赶到榆江的林觉他们碰了碰,杨志远一看布展顺利,已近扫尾,只待明天开馆,因为记挂着李泽成的电话,杨志远中午在展馆吃完盒饭,就早早地回到招待所等待。

        杨志远直到晚上十一点才接到李泽成的电话。

        李泽成说:“志远,在哪呢?”

        杨志远说:“在2栋2018客房。”

        李泽成说:“行,你下来,我到2栋门口来找你。”

        杨志远合上电话,赶忙跑下楼去。杨志远在门口菊花盛开的花坛边站了几分钟,就看到李泽成走了过来,杨志远赶忙迎了上去。李泽成笑,说:“志远,等急了吧。”

        杨志远说:“我没事,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会,倒是师兄你,忙碌了一天,到现在都没停顿下来,要不找个地方洗洗脚,休息休息。”

        李泽成摇摇头,说:“刚才陪院长和省里的领导座谈到现在才散,在室内坐了这么久,有些头昏脑胀。今天雨后初晴,很适合走走,看看。我叫你下来就是想让你陪我随便溜达溜达,放松放松。”

        杨志远说:“这么晚了,只怕不安全吧?”

        李泽成笑,说:“还好钟书记、周省长没听见你这话,要不然非骂你志远几句不可,本省社会治安良好,岂会有什么不安全的道理。”

        杨志远说:“本省经济落后,民风强悍,社会治安并不像官方所言的那样,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不过官场中人,都习惯报喜不报忧,说好而不言坏,做的都是表面文章,只为虚不为实,只为上不为下,长此以往,只怕会让百姓反感,干群关系渐行渐远,影响社会根基。”

        李泽成肃然,说:“志远,你这人从小处窥大处,看问题深远。忧国忧民之心强烈,这在现今官场并不多见。也只有你才会在我面前说这种真知灼见的话,你这是在拷问我们每一个为官者的良知。”

        杨志远说:“我这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并不针对于某个特定的人,只是对现如今出现的这种现象,深感忧虑罢了。”

        李泽成说:“听你这么一说,有一件事我还真要告诉你,本来我还在考虑这事要不要向你提起,该怎么向你提起,既然志远你有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我还真想促成了这件事。”

        杨志远好奇,说:“泽成师兄,你我之间还有什么话不好说或者是不能说的,你说,我洗耳恭听就是。”

        李泽成笑,说:“这事于别人来说只怕是求之不得,于你却只怕是未必。是这样,刚才座谈结束,我送院长去房间休息后,在来见你的路上,至诚省长特意拦住了我,和我说了几句话,谈了谈。至诚省长的意思是想让你到他的身边工作,他想让我问问你的意思。”

        杨志远笑,说:“什么工作,政研室研究员?还是政府参事?”

        李泽成笑,说:“要是这样一份工作,至诚省长会让我来找你游说,只怕他都不好意思提及。是这样,他想让你给他当专职秘书。”

        杨志远自然知道,因为国情、政治体制使然,省长秘书这个职位,职务不高,但因其位置重要,可以直达权力中心,引人追逐。泽成师兄只是正厅,为什么那么多正省级干部要争相与其结识,就因为他整天跟在院长身边,可以在院长面前说得上话,深为院长器重,关系处于亦子亦属之间,此种优势,他人根本无法比拟。给领导当秘书,倒不失为步入仕途的一种捷径,越是大领导,手头的事物越多,秘书的责任也越重,与领导关系也越融洽。一个秘书整天跟着领导,由领导整天言传身教,只要他真有悟性和能力,肯定可以从领导的身上学到许多处事处世的方式和方法,受益匪浅。假以时日,一旦能力为领导认可,就会被领导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去。为什么领导的秘书容易得到提拔,和领导每天在一起,感情使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与其工作方式、处事风格与领导接近有关。再说了,官场人才济济,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不被领导记住和认同,人才最终就会变成庸才,碌碌无为,终其一生,这也是人人都感叹伯乐不常有的真实原因,要知道领导每天要见那么多人,哪里会记得住,而作为领导的秘书,能力、人品一目了然,重用秘书在所难免。

        杨志远陪着李泽成出了省委招待所,顺着街道慢慢朝江边走,秋风习习,倒也心清气爽。

        杨志远笑,说:“省长怎么就看上我了。”

        李泽成久历官场,周至诚的心思李泽成当然看得清清楚楚。他笑,说:“一是你志远的能力和人品得到了至诚省长的认同,二是也有你我都是院长门生,你我关系融洽,走得近,深得院长器重有着很大的关系。”

        杨志远笑,说:“这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多了去了,省长偏偏看上了我,我看主要还是因为院长和你的缘故。”

        李泽成笑:“也不尽然,至诚省长这人能力不错,口碑也好,在他身边工作,才学更重要。”

        杨志远笑,说:“我说省长前段时间为什么找不少人来了解我的情况,搞得大家一个个浮想联翩,不明就里,现在谜底总算明了,原来他是这般打算。”

        李泽成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至诚省长心思缜密,先谋后动,并且不按常理出牌,不简单。至诚省长不是本省人,刚到本地没多久,本省盘根繁杂,钟涛书记这人又偏于保守,工作不好开展,用你也是深有考虑。”

        杨志远说:“其实人生有四大幸事,其一,就是拥有卓越的才华,可以遇到好的平台和机遇。我不否认给省长作秘书就是一个好的政治平台。试想我现在要想从政,想为乡亲们做点事情,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还真是不行。可现如今的干部任免机制,我杨志远一个刚从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给我一个乡长当当,只怕已属破格。”

        李泽成笑,说:“你会看得上一个乡长?那也太小看你志远了,以你志远的能力,就是给你一个县长当当也不为过。可问题是现在只怕让你当乡长,都不是什么破格不破格的问题,而是毫无可能,按官场规律,你还得先走走程序,先在乡里当个普通干部,呆个一、两年,然后再提个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一步步来,你要是没有人脉,想当个县长,只怕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

        杨志远笑,说:“泽成师兄这是跟我说了句大实话。”

        李泽成说:“所以,如果你志远真放得下杨家坳的事情,想进入仕途,给至诚省长当秘书倒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当然,你想回北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杨志远在李泽成面前也没什么隐瞒的,他说:“杨家坳现在的事业已上正轨,于我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挑战性。杨家坳的事情我早有考虑,我把总经理的位置让出来,就是为将来的离开做准备。”

        李泽成说:“至诚省长还担心你会舍不得放下杨家坳的既得利益,这么看来,他是白担心了。”

        杨志远笑,说:“我要看重利益,我回杨家坳来干嘛。我真要是注重利益,泽成师兄你会看重我。”

        李泽成笑,说:“这同样不失为一句大实话。”

        两人边走边聊,轻松愉快。李泽成笑,说:“志远,你刚才说人生有四大幸事,得人赏识是其一,那么其余三条又是什么?”

        杨志远笑,说:“我也就是偶有所感而已。”

        李泽成说:“说来听听,权作参考。”

        杨志远说,“那我说来供师兄把玩。四大幸事之二,就是我以一颗诚挚之心待人,他人也以诚挚之心待我,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李泽成点头,说:“这倒确实是一件幸事,就如同现在的你我。”

        杨志远说,“师兄,你比我年长许多,对我帮助很大,说实话,在我心里,你是师而非友。”

        李泽成笑,说:“志远,此言差矣,朋友之间讲究的情谊和性情,而非年龄。你再说说其他。”

        杨志远说,“其三,对己要求严格,不为世事和利益的羁绊,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和行事,自在随心。”

      ¡¡¡¡ÀîÔó³É˵£¬¡°Äã»ØÑî¼ÒÛêÒ²ºÃ£¬À뿪Ñî¼ÒÛêÒ²°Õ£¬²»¾ÍÊǰ´×Ô¼ºµÄÒâÔ¸ÐÐÊ£¬ÄÜ×öµ½ÕâÒ»µãÒ²ÊDz»Òס£»¹ÓÐÄØ¡ª¡ª¡±

        杨志远笑,说:“其四,遇到一个值得爱的人,两个人心意相通,互相扶携,相伴到老。”

        李泽成哈哈一笑,说:“要是这四大幸事真能集于一身,那真是人生的大幸了,此生还作何求。”

        杨志远这么一说,李泽成想起了安茗,说:“志远,我记得你在学校的时候,和安茗那个小师妹走得很近,怎么样,现在可有联系。”

        杨志远摸摸头,不好意思地一笑,说:“我们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李泽成很是高兴,说:“是吗。那个丫头,有才华,就是风风火火的,性格倔强,不容易对付。你志远能把这个丫头降服,看来不止工作上有一套,情场上也有一手。”李泽成当即表扬,说:“不错。”

        又问:“那丫头,应该毕业了吧,分配到哪啦?”

        杨志远说:“她想到杨家坳来,我没让。分北京的那家国家级电视台了,跑新闻。”

        李泽成点头,说:“这样很好,没有埋没她的才学。”

        杨志远说:“不过,我现在都没敢上安茗家去,有些害怕。”

        李泽成奇道:“你志远还有怕的时候,你们是自由恋爱,家人反对没用。是不是因为地域的原因,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想你志远虽不在北京,但你志远只要亲自上门求婚,凭你的才学,搞定这种事情还不是轻而易举,分分秒秒。”

        杨志远笑,心想泽成师兄还是不了解内幕,在杨志远的心里,李泽成于他亦师亦友,他索性就和李泽成说了,顺便向李泽成讨讨主意。杨志远笑,说:“如果真如师兄所言就好了,泽成师兄有所不知,安茗是陈明达将军的女儿。”

        这个情况李泽成还真不知道,他笑,说:“我说你怎么不敢上安茗家,原来如此。陈明达将军我知道,这个人经历过生死,铁面无私,是有些让人害怕,你志远不敢登门,也是可以理解。”

        杨志远说:“泽成师兄,你给我出出主意,我该怎么办才是?”

        李泽成笑,说:“这等事情,我可没什么经验,我当初上你嫂子家提亲,一对好酒,一条大前门,把老丈人灌醉了,糊里糊涂的,当场就答应了。陈明达将军的酒量我听说过,一般人不是对手,他灌醉我有可能,我灌醉他,只怕门都没有。”

        杨志远笑,说:“安茗让我负荆提亲,那哪成,男儿膝下有黄金,这等事情我做不来。还是泽成师兄这主意合我心意,霸气,是男儿做的事情。到时我就学师兄的,背一箱酒上门,直接向将军叫板,我就不信到时他不把女儿嫁给我。”

        李泽成大笑,说:“还别说,这还真是个不是主意的好主意,这就是兵法所云的反其道而行之。依陈明达将军的秉性,你这么胆大妄为,舍我其谁的豪气,他只怕会从心里欣赏。这就好比是一场战争,陈将军是在被动防守,你却是主动进攻,主动权在你的手里。志远,就这么办,到时我同你一起上陈府提亲,由你和陈将军拼酒,我在一旁做说客,还有安茗做内应,陈将军腹背受敌,这事情就【创建和谐家园】不离十了。志远你一举攻下山头的把握性很大,成功的几率也很高,肯定有戏。”

        杨志远欣喜万分,说:“好啊,有泽成师兄作陪,给我壮胆,我还真不信自己不能把陈明达将军拿下。”

        李泽成也是兴致勃勃,豪情万丈,说:“就是,我们师兄弟出马,如果还不能把陈明达将军搞定,说出去肯定让人笑话。”

        李泽成哈哈大笑,说:“志远,你什么时候上北京去搞定这件事,我希望你越快越好,现在我一想这事,都有些急不可耐了。”

        杨志远笑,说:“我这事只怕没有师兄你唱主角,还真是不好解决。”

        李泽成说:“志远,这种挑战老丈人的事只能是你当主角,我演配角。领导排座次,搞错了还可以换,这等事情搞错了就麻烦了。”

        李泽成哈哈大笑。杨志远也觉得这事有泽成师兄参与,肯定乐趣无穷,先前的担心顿时一扫而光,心情快畅。两个人这时已经走到了江边。李泽成言归正传,说:“志远,给至诚省长作秘书一事,你是怎么想的,给我个答复,我好回个话。”

        杨志远说:“给省长当秘书,我还真有些心动。不过,我不知道你对周省长了解多少?”

        李泽成明白杨志远的意思,给领导当秘书,最怕的就是这个领导品行不正,杨志远一旦走上仕途,就必然要有远大的志向,如果周至诚的品行不合杨志远的预期,给周至诚当秘书也没多大的意思,以杨志远的心劲,肯定不会长久,最后还是会一拍两散,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

        李泽成沉吟了一下,说:“志远,从原则上来说我们不该在背后谈论一个领导,但既然至诚省长让我来当说客,我也有义务对你的前途负责,从道义上我讲也该把我知道的告诉你,那我就破一回例,知无不言。依我的了解,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应该说,至诚省长这人的品行和官声都还不错,从大方向来说,中央既然把至诚省长调到这里当省长,肯定进行了一番严格的组织考察程序,考察肯定充分。要知道书记、省长不同于其他,考察程序肯定严密,一般都不会有大的问题。往小的方向来看,至诚省长这人政治抱负远大,心思缜密,上升势头良好,很难为一己私利而自毁前程。还有从中央同意至诚省长的建议,破例把朱明华提拔为常务副省长这一点来看,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至诚省长的工作是认可的,同样也是支持和信任的。当然这种破格提拔事情不是没有过先例,但毕竟很少见,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你到至诚省长身边工作的主要原因。”

        杨志远对李泽成是信服的,他知道凭李泽成这么多年积攒的政治智慧,他看人一般不会走眼。他说:“行,既然师兄你认为我可以试试,那我就试试,你告诉省长,说我愿意到省长的身边工作。”

        李泽成笑,说:“要是至诚省长知道你和陈明达将来还会牵上关系,周至诚只怕更是欣喜万分,求贤若渴。”

        杨志远笑,说:“我从心里还是希望省长看重的是我的能力,而不是其他。”

        李泽成说:“话是这么个话,可身处官场,能力和关系同等重要。”

      第42章 人生之幸(2)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走到大桥的涵洞下,此处涵洞处于市中心地带,小摊小贩诸多,临近午夜时分,这里更是热闹非常,人声嘈杂。卖小玩意的,卖烧烤的,还有做夜宵生意的,一应俱全,熙熙攘攘。自然这类小贩多为社会底层,或为下岗失业者,或为待业青年、低保户,为生活所迫,于此惨淡经营。此类人员原本多为流动摊贩,因涵洞处于江边风光带,市民多,车辆少,并且上方有桥面可为之遮风挡雨,渐渐地小贩们于此汇集成市,小有规模。当然此类小贩基本都属无证经营,一旦管理人员到来,顿时人仰马翻,四处逃窜,做鸟散状。管理人员一离开,就又会慢慢聚拢,为典型的游击战术,让监管部门疲于管理,头痛不已。这也是为什么一到午夜,这里反而热闹无比的原因,因为这时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此时早已进入梦乡,无心管理。

        杨志远于一个烧烤摊前站住,提议,说:“师兄,要不要尝尝本地风味,体会体会本地平民的夜生活方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