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泽成说:“志远,既然如此,不多言,等我电话。”
没几天,李泽成第一次打电话到杨家坳,通知杨志远马上赶到北京去。因为李泽成了解到蒋海燕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天正好在北京参加两会。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五年一届,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一般在三月上旬召开,今年是年3月12日。本次会议为期九天,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七天,还有二天散会。杨志远正好可以在散会之前和蒋海燕见上一面,要不然,会议一散,代表们回归各自省份,杨志远上哪见蒋海燕去。
杨志远知道机会难得,放下电话,就让杨自有送自己去机场,赶最早的一班航班直飞北京。蒋海燕所在的代表团住在北京饭店,为了见面方便,杨志远计划在北京饭店入住,此事有些麻烦,北京饭店为【创建和谐家园】表驻地,一般人根本就不让住,好在李泽成早就和饭店的经理打好了招呼。杨志远才得以顺利入住。第一天,杨志远等了一个晚上,也没有等到李泽成的电话。第二天晚餐后不久,李泽成的电话打到杨志远的大哥大上,李泽成说:“志远,你到饭店一楼的咖啡厅来。”
杨志远来到咖啡厅,蒋海燕还没到,李泽成正和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人坐在咖啡厅喝茶。看到杨志远过来,李泽成一招手,说:“志远,介绍个朋友给你认识,张顺涵,沿海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常务秘书。”
杨志远一听就明白了,张顺涵这人肯定是沿海省省委书记的秘书,在沿海省肯定是个人物。看来为了疏通与蒋海燕的关系,李泽成找到张顺涵了。
李泽成一指杨志远,介绍,说:“杨志远,我的小师弟。”
李泽成如此看重杨志远,张顺涵自然不敢有一丝的轻视,张顺涵和杨志远有力一握,说:“志远,幸会。”
这边大家介绍完毕,就看见蒋海燕一路碎步地跑了过来。
第31章 又见北京(2)
蒋海燕一个劲地向张顺涵道歉,说:“临出门,又被组长叫住谈了几句,多谈了几分钟,因此耽误了,让首长等海燕,真是不该,还请首长多原谅。”
张顺涵连连摆手,说:“蒋总,这是泽成同志。”
蒋海燕尽管不认识李泽成,但蒋海燕驰骋商界政界,见多识广,一看张顺涵在李泽成的面前态度谦和,对李泽成敬重有加,蒋海燕立马就明白,眼前这个器宇不凡的不到四十的中年人只怕不简单。
蒋海燕坐下后忍不住笑着埋怨张顺涵,说:“顺涵也是,知道泽成同志在,也不预先告诉我一声,也好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李泽成淡淡一笑,说:“蒋总客气,知道蒋总是个大忙人,在两会期间事情更多。刚才和顺涵同志说几句话,提起了蒋总,正好有个朋友想跟蒋总认识认识,于是很冒昧地让顺涵同志给蒋总打了个电话,大家坐一坐。”
然后一指旁边的杨志远,说:“杨志远,我师弟。”
蒋海燕和杨志远握手,说:“幸会。”
其实,蒋海燕和杨志远早就认识,杨志远为了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找过蒋海燕两次,蒋海燕都是爱理不理的。在蒋海燕看来杨志远这个小年轻想法是好,就是有些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杨志远把杨家坳经营得风生水起,在蒋海燕的眼里也只是小打小闹,那样一个穷山僻壤,以前连本省人都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蒋海燕这么一个外乡人,蒋海燕本没把杨志远放在眼里,之所以见杨志远,也是由于杨志远托了一些商界的朋友引荐,蒋海燕见杨志远在省内商界的名声不错,人缘颇佳,既然自己从沿海来到当地发展,和杨志远见见有益无害,但杨志远的计划有些超出她的想象,蒋海燕自然就委婉拒绝,两人的关系也就止于此,再无发展。现在见杨志远竟然和李泽成、张顺涵在一起,蒋海燕心里顿时一惊,明白自己这次只怕是把杨志远看走眼了,没想到杨志远这么一个年轻人背景竟然如此深厚。
虽说是咖啡厅,大家却是喝茶,说些轻松的话题,丝毫不触及政界和商界的话题,自然也不说杨志远想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一事,大家就喝茶,不言其他。表面轻松,内心却是各有想法。
张顺涵不是【创建和谐家园】表,两会期间本没他什么事,只因他是书记秘书,书记上北京开会他就作为本省会务组的成员一同到了北京,帮助书记处理有关方面的事物。今天书记作为组长需要组织代表们畅谈政府工作报告,没他什么事,可他又不能离书记太远,他正不知该如何消遣,就接到了李泽成的电话,李泽成说:“顺涵,我是泽成,有没有时间,晚饭后,我们坐一坐。”
张顺涵和李泽成是老朋友了,一听是李泽成找,自是异常兴奋,说:“泽成,我有的是时间,你安排地点,我准时赶到。”
李泽成说:“那就在你们代表团的驻地,北京饭店一楼的咖啡厅见。”
李泽成选择北京饭店是有原因的,他今天要陪院长到北京饭店来看看各省的代表们,正好会有些空余时间,可以在饭店一楼的咖啡厅坐个几十分钟。
张顺涵知道李泽成事情多,能抽空和自己见面肯定不会只是聊天,李泽成此举必定有事相托,张顺涵知道李泽成这人原则性强,李泽成肯定不会把违反原则的事情交给自己去办,这事肯定是不大不小,与难度有关,与原则无关。
在杨志远下来之前,张顺涵与李泽成见过面,李泽成并不谈事,只说:“你们代表团是不是有个女代表叫蒋海燕,你看能不能现在把她叫下来,介绍个朋友和她认识。”
李泽成并不问张顺涵与蒋海燕认不认识,彼此关系如何。李泽成知道,蒋海燕既为一方代表,与张顺涵不可能不认识,至于关系如何,自然用不着自己考虑,张顺涵毕竟是省委书记的秘书,他如果想要和蒋海燕发展关系,那自然就有。张顺涵明白,李泽成所办之事,与蒋海燕有关。
张顺涵笑,说:“泽成,怎么,事与蒋海燕有关。”
李泽成笑,说:“非她不可。”
那还说什么,张顺涵翻出电话本找到蒋海燕的电话,当着李泽成的面,张顺涵就给蒋海燕打了电话。
蒋海燕一听是张顺涵在一楼的咖啡厅等自己,自是不敢耽搁,放下电话就走,只是没想临出门,却被通知,组长有事情找她。蒋海燕到了组长的房间,却是有关她在两会上提交的一个提案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自然不会交谈过久,十来分钟就解决了。可毕竟让张顺涵久等了,蒋海燕自然不想让张顺涵误会自己架子大,一开口,就赶忙解释。
四个人只是喝茶,张顺涵尽管不知道李泽成找蒋海燕具体是何事情,但他表面不动声色,只是静心静气地喝茶。张顺涵不知具体的事情,蒋海燕不会不知道,她一看到杨志远就知道了,李泽成张顺涵一起出面,只为杨志远想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一事。蒋海燕知道这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简单。杨志远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虽然有碍他人,但只需合理安排合理布局,还是可以让事情得到妥善的处理。蒋海燕之所以之前对杨志远爱理不理,是因为她想杨志远不过是一个穷山村里的一个农民,犯不着为了他修改服务区现有的方案,而无形中增加财团的投资成本。现在既然李泽成和张顺涵都为杨志远出面了,她自然会有所重视,当然既是财团,就会有若干股东,修改服务区方案这等事情肯定不能她蒋海燕一个人说了算,得开股东会。但蒋海燕知道,这也就是走个过场,蒋海燕只需打出张顺涵的名号,股东们就会掂量这事情的分量,现在再加上李泽成这么一个院长秘书,蒋海燕不用想就知道这事的结果。如果早知道杨志远背景如此深厚,蒋海燕早就可以私下里做做工作,帮杨志远把事情办了,根本用不着张顺涵出面。既然知道这事情其实不算个什么蛮难办的事情,蒋海燕也就一脸的轻松,和李泽成、张顺涵、杨志远有说有笑,她在商场混迹了这么久,自然得趁此机会,与李泽成混个脸熟,建立联系,今后说不定有事找得上。
杨志远和大家说说笑笑,一看蒋海燕的表情,就知道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一事已有结果,毫无悬念。杨志远从心里感叹权利巨大的影响力,一件让他奔忙了好几个月,而毫无进展的事情,就在这咖啡厅的一偶,喝一杯茶,聊聊无关痛痒的话题,尽管大家一字未提,但这事情就在这轻描淡写间就把它解决了。
李泽成、张顺涵都是明白人,同样是一看蒋海燕的表情就知道杨志远要办的这事情于蒋海燕来说只怕是轻而易举。李泽成今天陪院长上代表团的驻地,上咖啡厅无非就是抽空帮杨志远办事,现在一看事情已有结果,他看了一下表,说:“顺涵、蒋总,不好意思,只怕得先走一步。”
李泽成这时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按说李泽成没必要说。杨志远要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一事按说已有结果,心知肚明,蒋海燕在商场混迹了这么久,自然不会过后就装疯卖傻,装糊涂。这事且不说李泽成会如何,只怕是张顺涵这一关就过不去,蒋海燕真要是这般不懂事,一则她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二则因这么一件事就把张顺涵和自己得罪了,她的好运气只怕也就到头了,李泽成虽然只是院长秘书,正厅级,但所处的位置特殊,李泽成在关键时候不会去帮蒋海燕什么忙,但蒋海燕真要将李泽成得罪了,关键时候绝对可以坏蒋海燕的事。李泽成岂会不明白这些弯弯曲曲,他其实没有必要说上这么一句话,这话纯属画蛇添足,但李泽成还是说了,有违常理。
李泽成说:“蒋总,志远这两年不容易,帮帮他。”
张顺涵心里一鼎,他作为省里的大秘,知道遇事话留三分,不着痕迹的道理,李泽成刚才做的事说的话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所有之事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根本就没留下任何话柄,连张顺涵这等高手都对李泽成暗自佩服。现在临行前李泽成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张顺涵一下子就明白了杨志远这个人在李泽成心里的分量只怕是非同寻常,不是一般的重。他这是在表明态度,杨志远所求之事,蒋海燕必须得办。
李泽成这话虽属画蛇添足,却属真心实意。一般分量的人不可能让李泽成如此。李泽成为什么要画蛇添足,不为别的,只为情谊。
杨志远很是感动,开口说:“师兄——”
李泽成一摆手,笑,说:“志远,别多说了,这几天实在有事,抽不出时间来陪你,你多在北京留几天,先去会会友啊什么的,等我忙完两会这两天,我们兄弟再好好聊聊。”
杨志远点头,说:“好,我等你的电话。”
李泽成朝蒋海燕摆摆手,说:“等下你和志远再好好聊聊。”
蒋海燕心领神会,说:“行。”
杨志远说:“师兄,那我送送你。”
李泽成笑,说:“你别乱走,两会驻地,北京饭店肯定戒备森严,别弄出什么事情。”
杨志远点头,说:“我明白。”
第31章 又见北京(3)
蒋海燕目送着李泽成走远,直到转过弯,才和张顺涵一同坐了下来。蒋海燕说:“顺涵,你该早通知我一声,要不我也好给泽成同志准备一份礼物。这样两手空空的,是不是有些唐突了?”
张顺涵笑了笑,说:“蒋总,那你说说,如果让你准备一件礼物送给泽成同志,你会准备送什么给他?”
蒋海燕深思了一下,说:“我就送他一幅《百鸟朝凤》的湘绣。”
蒋海燕的财团有钱,在送礼方面自然也是心思缜密,颇具讲究。《百鸟朝凤》题材老套,并不打眼,但是在做工和用料方面却是下了一番心力,财团重金约请湘绣名家全程手工制作,鸟和凤用的都是金丝绣制,这样的一幅湘绣,自然是价值不菲。而且这样的一幅湘绣作为现代的工艺品拿出来不显山不露水,却又分量很重,这样既可以让受赠之人没有心理负担,又体现了价值,两全其美,是蒋海燕所在财团送给达官显贵首选的秘密武器。自然也不是人人都有幸获赠。
张顺涵和蒋海燕的私交不错,对她那《百鸟朝凤》也是有所耳闻。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蒋总,你真要把这么一件《百鸟朝凤》拿出来送泽成同志,那我告诉你,你只怕是自讨没趣,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
蒋海燕不解,问:“顺涵,此话何意,有何出处。”
张顺涵笑,说:“你对泽成同志还是不了解,像他这种大秘,位高权重,每天围在他身边想投机取巧的人不知有多少,什么样的送礼方式没见过,只怕泽成同志早就锻就了百毒不侵的定力,要知道首长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是出了名的严格,试想又有谁敢私底下收人礼物,泽成同志要是真如你所想的那样敢收你的《百鸟朝凤》,只怕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上。泽成同志为什么能深得首长的信任?首长的大小事务为什么都交由泽成同志处理?其实不用我细说,你应该也可以想到,除了其视钱财如粪土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秉性之外,其必定还有着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机警过人的管理能力。这样的一个人,假以时日,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一省的封疆大吏。你想这样一个政治前途一片光明的人会在意你的什么《百鸟朝凤》,我看你就是把一座金山摆在他的面前,他只怕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他这样的人,注定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而生生不息。”
蒋海燕点点头,说:“顺涵点醒的是,一个重视自己政治前途的人,肯定会小心的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容他人玷污。”
张顺涵笑,说:“蒋总明白就好,蒋总你想想,要是你不知深浅的送上那么一幅《百鸟朝凤》,以泽成同志的秉性,说不定会想这个蒋海燕既然可以送我《百鸟朝凤》,应该也会送他人《千鸟朝凤》《山鸟朝凤》什么的,要不让纪委的同志查查,你说,你这不是引火上身是什么。”
蒋海燕笑,说:“顺涵,你可别吓我。”
张顺涵微微一笑,说:“以泽成同志的秉性,这事他还真的做得出来,也不是没有过先例。不过,我想他应该也有考虑,他不提前告诉我所为何事,就是想给你一个措手不及,让你没心思去琢磨送礼之类的手腕,他选了咖啡厅这么一个公共场所喝茶,就是想让你即便是想送礼物也拿不出来。他之所以这样,就是怕你冒冒失失,不知轻重,真拿出什么礼物出来,让他为难。毕竟他有事相托,不想因为送礼此等事情伤了彼此的和气和情面。我看你啊,还是尽快把杨志远要办之事办了就行,这比送什么礼物都强。”
蒋海燕说:“这个我明白,我回去马上召集大家开个股东会,大家表表决就行了,杨志远不就想在服务区建什么杨家坳土特产品馆么,问题不大,让杨志远建就是。”
张顺涵说:“还别说,杨志远的这个点子不错。也难怪泽成同志会对此上心,这对一方百姓来说是件大好事。”
蒋海燕笑:“这个点子是不错,可我总不能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杨志远就让财团更改规划吧,那可不是动动嘴这么简单,得更改方案,需要投入。”
张顺涵笑,说:“这倒也是,谁都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过这样也好,因为他杨志远这事,才让你我得以有机会和泽成同志今日一聚,这样的机会实属不多,对你我今后都有益处。”
蒋海燕笑,说:“这个我自然知道,只是我有些奇怪,杨志远这么一个山村里出来的人怎么就认识泽成同志这样的人物。”
张顺涵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泽成同志和杨志远都是院长的学生,他们是同门师兄弟。”
蒋海燕说:“难怪杨志远一口一个师兄,原来如此。他们那个学校,可是个出人物的地方,从来不敢让人小视。”
张顺涵说:“那是自然,你想作为院长的学生,又有几个等闲之辈。”
蒋海燕笑,说:“这个杨志远也真是,就凭他是院长学生,就凭他和李泽成的这种关系,他做什么不好,非要呆在那个叫杨家坳的偏远之地。要是他愿意到我们财团来工作,我们可是求之不得。”
张顺涵笑,说:“你蒋总也是见过世面的,难道到现在还不明白人各有志的道理。”
蒋海燕一笑,说:“我也是求贤心渴而已。”
张顺涵笑,说:“我看你啊,根本就不要在这方面有任何的企图。这人与人之间,是因为互为欣赏,个性相投才会走到一起,你想杨志远年纪轻轻,为什么就跟泽成同志成了莫逆之交,这中间除了机缘,是不是还有志同道合的因素在里面。”
蒋海燕点头,说:“你这么一说,我发现杨志远和泽成同志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
张顺涵说:“杨志远和你见过几次,他在你面前提到过泽成同志没有?”
蒋海燕摇头,说:“没有,如果他提到泽成同志,我肯定不会掉以轻心,肯定会认真对待。”
张顺涵毕竟是从政之人,看人看事不同于从商之人的角度,他说:“这就更能说明一个问题,杨志远这人同样稳重,不会动不动就拿权贵之人来说事,这样的人不到最后,一般都不会亮出自己的底牌,这样的人,你更摸不清他是深浅、底细。一个让你看不透的人,要么阴险、狡诈,要么就是他的志向肯定远大。你觉得杨志远会是哪一种?”
蒋海燕笑,说:“自然是志向远大的那种,要真是阴险狡诈之徒,凭泽成同志的阅历,又岂会和他肝胆相照。”
张顺涵说:“能让泽成同志如此信任,如此倾力相帮的人,注定也不简单。蒋总,我可是提醒你,你既然发展到了外省,就该处理好与当地企业的关系,杨志远这人年纪轻轻,又有着泽成同志这样深厚的背景,今后的成就,只怕不可小视,你应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加强和杨志远的联系,这对你们财团今后的发展有好处。”
蒋海燕笑了笑,说:“谢谢顺涵的提醒。”
张顺涵说:“还有一点,我必须提醒你,泽成同志临走时说的那句话,你该知道这话分量非比寻常。他只让你相帮,却不说何事,要是杨志远私底下向你提出不合理违背原则的要求怎么办,泽成同志岂不会因此而担上极大的政治风险。泽成同志处事稳重,他不会不知道自己这话有风险有漏洞,可他还是说了,这里面除了情谊、还有信任。同时也是敦促。你要好好把握,不然你我情面上只怕过不去。”
蒋海燕笑,说:“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张顺涵笑,说:“知道就好。”
杨志远送李泽成来到大堂,大堂里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异样,却是内紧外松。杨志远望了在大厅游走的人员一眼,就知道这其中有不少的便衣警卫。都是有些身手的,走路的姿势和看人眼神与常人自然不太一样。
杨志远和李泽成走在一起,自然也就没受什么盘查和阻拦。李泽成看杨志远东张西望,就笑,说:“四处乱望干嘛。说说,都看出什么门道来了?”
杨志远笑,说:“你们内卫部队都是统一的着装,胸前都有徽章,一看就知道是内卫。”李泽成说,“听说你拳脚功夫不错。”
杨志远也没客气,说:“还行!”
李泽成说:“和他们可有一比。”
杨志远实话实说:“我们杨家人自小习武,杨家枪、杨家拳都是一绝,一般人不是对手。”
李泽成笑,说:“改天,内卫部队到北戴河集训,你杨志远如果赶上机缘,不妨和他们切磋切磋。”
杨志远说:“好啊。”
正说着,杨志远感觉气氛突然一紧,杨志远知道只怕是院长出来了,果然,不一会就看见院长在一群省部级要员的陪同下出现在大厅里。
李泽成说:“志远,别乱动。”
杨志远说:“我知道。”
李泽成说:“那我们改天联系。”
杨志远说:“好的。”
李泽成和杨志远站着没动,自有内卫部队把围观的人群拦在一旁。院长看到了李泽成,他望了李泽成和杨志远这边一眼,什么都没说,只是和蔼可亲地向围观的群众微笑致意。李泽成等院长走过,他轻轻地拍了拍杨志远的肩,朝杨志远点点头,自行回归到队伍中去。
李泽成的这个动作虽是隐秘,但还是被跟院长身后的一些观察入微的省部级领导看在了眼里。这其中就有一人为杨志远所在省的省长周至诚。
第32章 昔日重来(1)
杨志远这次到北京,实属临时起意,来时匆忙,所以并没有预先告诉安茗。他到了北京以后,住进北京饭店,也曾经想过要跟安茗说一声,告诉安茗自己到北京的消息。但一想,自己住在北京饭店,这里是【创建和谐家园】表的驻地,安茗要想见自己只怕会有些麻烦,要费一番周折才行,见个面,如此麻烦,实在没有必要。再说了,这次进京,是听从李泽成的召唤而来,李泽成安排自己住在北京饭店肯定有他的安排,不会没有目的,自己自是不能轻举妄动,肆意妄为。尽管李泽成一时没有和自己联系,但肯定是事出有因,李泽成既然叫自己来,肯定是把握十足,不会只是让自己到北京饭店来享受几天贵宾的服务,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静心静气地守在房间里,随时随刻等候李泽成的召唤。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事涉杨家坳未来的产业布局,与儿女情长之事相比,孰重孰轻,杨志远心中自有分晓,无需多言。
所以在北京的这两天里,杨志远一直安安静静地呆在房间里看两会报道,研究两会新的经济动向,尤其有关农业方面的问题,杨志远更是逐字逐句地去领会这一字一句后面的隐含的深意。他根本就没和安茗联系,杨志远知道凭安茗的性情,一旦知道他杨志远到了北京,说什么也会跑来见上一面,杨志远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爱情这事,不在一时,只在长久。而现在事情已办妥当,该见的人已经见了,该说的话已经说了,该落实的事已经有了分晓,只待回去以后就有关方面的具体细节和蒋海燕再行商洽,签署合同。事情结果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有什么意外可言,根本无需担心。
既然泽成师兄让自己在京城多呆几天,那就多呆几天好了,反正现在的杨家坳已经走上了正轨,大的方向,杨志远开春就已经作了规划,其他的事情就简单了,今年只是在重复去年走过的路,杨自有、白宏伟他们都已是熟门熟路了,没什么好担心的。杨志远觉得自己正好趁这几天的时间,拜会一下学校里的恩师,会会同乡旧友,放松放松自己的心情,调节调节自己的情绪。杨志远知道,生活中,一个人不能总是一味地只知前行跋涉,有时也该停下来,歇一歇,看一看路边的风景,生活才会不那么疲惫。
此时两会只剩最后一天,闭幕式之后,代表们就会离开驻地,回到各自的省会去,继续就两会精神展开座谈,学习讨论,领悟精神。
昨晚,李泽成离开后,杨志远和张顺涵、蒋海燕又在咖啡厅里聊了聊,此时李泽成也走,张顺涵已无再留下来的必要,以张顺涵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他的时间同样宝贵,他的身边同样不乏钻营之人,想邀约他坐一坐,聊一聊的人大有人在,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杨志远身上浪费时间,大可以借故开溜,任由杨志远和蒋海燕自行商谈就是。
但张顺涵并没有如此去做。不知为什么,张顺涵总有那么一种感觉,杨志远这个人将来必有一番成就,值得一交。张顺涵对自己的这种预感很是自信,至少到目前为止,他张顺涵看准的事情还没有走眼过。张顺涵觉得杨志远的身上有一种说是气质也好说是气场也罢的磁力在吸引着他,让他不能不对其予以重视,另眼相看。
张顺涵和李泽成同为大秘,都是见多识广。张顺涵心想,李泽成如此器重杨志远,除了师兄弟之间的情分,是不是也看到杨志远身上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让李泽成有心加以扶植,让杨志远早有成就。就像自己迟早会被书记放出去一样,张顺涵知道李泽成迟早也会被首长放出去,李泽成一旦外放,他的起点自然比自己要高,成为一方诸侯是迟早的事情。张顺涵置身一省权力中心之中,自然对权力的追逐和权力的运作过程心领神会,张顺涵明白,即便是贵为一方诸侯,要想成大事,也要有一帮自己的中坚力量为其倚重才行,李泽成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让杨志远成为他今后可以为之倚重的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