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江山志远_校对版by:罗为辉》-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ÑîÖ¾Ô¶¶ÔÕâÖÖÊÂÇé×ÔȻҲÊÇÎÞ¿ÉÄκΡ£ËûÖ»ÄÜ´§×ÅÃ÷°××°ºýÍ¿¡£ËûºÍ·½Ü·ÓÚ´óÕÁÊ÷ÏÂÎÕÊÖ¸æ±ð£¬Ëû˵£º¡°·½Ü·£¬Ð»Ð»Ä㣡¡±

      ¡¡¡¡·½Ü·ÇáÇáһЦ£¬Ëµ£º¡°Ñî´ó¸ç¿ÍÆøÁË¡£¡±

        杨志远笑,说:“方芊,我很喜欢你的那首《你不知道有我爱你》,只是觉得那首歌的旋律太过忧伤,不适合你。我想告诉你,生活从来都是这样,你善待生活,生活就会善待你,在我们的生命中,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我们肯定会错过一些原本美好的东西,但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生活肯定会给你更大的欣喜和补偿,一次的错过,只是让你成熟,你肯定遇到更恰当的缘。”

        尽管杨志远没有明说什么,但方芊知道杨志远这话是有所指,她笑,眼中泪意朦朦,她说:“杨大哥,我懂,谢谢你!”

        杨志远爱怜地刮了方芊的鼻子一下,笑,说:“这有什么好谢的,应该是我谢你才对。”

      ¡¡¡¡·½Ü·Ð¦£¬Ëµ£º¡°Ñî´ó¸ç£¬»¹ÊÇÄÇ»°£¬ÈÏʶÄãÕæºÃ£¡¡±

        杨志远说:“我也是!”

      ¡¡¡¡ÑîÖ¾Ô¶Ò»Ö±Õ¾ÔÚ´óÕÁÊ÷Ï£¬Ä¿ËÍ×ÅÁÖ¾õºÍ·½Ü·Ô¶È¥£¬ÔÙÔ¶È¥£¬Ö±µ½Æû³µ×ª¹ý»í¿Ú£¬ÑîÖ¾Ô¶µÄÐÄ»¹ÊǾþÃÄÑÒÔÆ½¾²¡£

      第28章 福星高照(1)

        杨呼庆和杨家坳驻各地区的杨家人这次没有跟随宾客一起回各自的地区去,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杨志远觉得有必要趁此难道一聚的机会大家坐下来开个销售总结会,交流心得,总结成败得失,要不然就要到春节的时候才有机会了;二是因为过不了几天就是杨石的八十寿辰,杨志远把大家留下来热闹热闹。人过八十就是高寿,这人啊一生要经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在农村人能活到更是不容易。本省农村每逢有人到八十寿辰的这天,都会宴请亲朋好友,好好地热闹热闹,有条件更是会于自家门前,搭上一个戏台,请县里的剧团到自家来唱上三天大戏。现在电视普及,年轻人对此类地方戏没什么兴趣,但老人们喜欢,时不时的跟着台上的演员哼上几句,小孩们也喜欢,各家各户的孩童们,都搬来个小板凳,中规中矩地坐在前排,虽是听不懂,但孩子们就是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

        杨志远瞒着杨石特意就杨石八十寿辰一事开了一次全村人参加的大会,杨志远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大家纷纷赞同,说杨石这一辈子都是为乡亲们而活,现在既然杨家坳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大家也该表示表示自己的心意,好好为杨石操办一个生日寿宴。人这一辈子能活到八十不容易,杨石就更不容易,杨家坳五百来户,近三千人的吃喝拉撒住、医病、上学,都是杨石一个人为大伙忙前跑后,鞍马劳顿。对于杨家坳来说,杨石就是杨家坳的支柱,有杨石在,大家心里感到踏实。现在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也为杨石做点事,尽点心意,大家都是心情儿舒畅,一致认为,就按农村的习俗大宴亲朋,怎么热闹怎么办。作为一族之长,杨石无私、热诚,谁家有个困难,杨石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挺身相助,自然没有什么积蓄,生活勤俭,前年为了让杨雨霏上学,杨石更是倾其所能,才勉强把杨雨霏送进了大学。会上大家决定,这次寿宴的一切开支都由公司承担,无论如何不能因此增加杨石的负担。

        杨志远知道这事情要想说服杨石只怕有些困难,他特意叫上白欣旺、杨填等一干与杨石平辈的村中老人以及杨自有、白宏伟、杨呼庆等一起上杨石家去做杨石的工作。

        这天杨石没有外出,一个人靠在窗边优哉游哉地晒着太阳,品着茶,口中哼着小曲。看到杨志远他们一大群人走了进来,杨石连忙起身,乐呵呵地安排众人坐下,杨石笑,说:“今天公司休息啊,怎么老的少的,都跑到我这来啦。”

        白欣旺笑,说:“还不大家看你快生日了,大伙儿来问问你该怎么操办?”

        杨石说:“不就过个生日,有什么好张罗的,现在公司事多,大家都忙不过来,我看到我生日那天小范围的聚一聚,几个老家伙喝几盅就是了。”

        杨志远说:“这怎么行,您老大寿,说什么也得热闹热闹。”

        杨填说:“杨石,大家的意思是这事情怎么着也得操办一下,现在村集体虽然是富裕了,但知道你老小子的日子过得还紧吧,大家的意思是这次你老小子就安安心心的做你的寿星,其他的事情交给志远他们这些小辈去经办。”

        杨石一听就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他笑,说:“干嘛,想造反啊,你们商量事我怎么不知道,这事情只怕你们说了不算。”

        白欣旺笑,说:“这是大家的意思,所谓是好事成双,杨家坳刚开了个洽谈会,现在又遇上了你的八十大寿,你让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也好图个吉利。”

        杨石笑了笑,说:“即便是真要乐呵乐呵,也是我杨石自个的事情,哪能让公司操办,志远,这样不好,不能因为我坏了规矩,要是今后再有咱杨家人过八十大寿,你怎么办,是不是也会一视同仁,也由公司操办?”

        杨志远笑,说:“要不咱们就定个规矩,今后咱杨家坳只要是有人过八十岁,都由公司为之操办。”

        杨石笑,说:“志远,这可笔亏本的买卖,要知道咱杨家坳,像我这样的老家伙可不少。”

      ¡¡¡¡Ñî¼ÒÛêɽÇàË®Ð㣬¿ÕÆøÇåУ¬ÔÙ¼ÓÉÏÑî¼ÒÈË×ÔСϰÎäµÄÔµ¹Ê£¬Ñî¼ÒÛ곤ÊÙÖ®ÈË»¹ÕæÊDz»ÉÙ¡£Ñî־ԶЦ£¬Ëµ£º¡°¿´Äú˵µÄ£¬È˼Ҷ¼Ëµ¼ÒÓÐÒ»ÀϾÍÊǼÒÓÐÒ»±¦£¬Ñî¼ÒÛêÕýÒòΪÓÐÄãÃÇÕâЩÀÏÈ˵ĴæÔÚ£¬²Å³ÉÎªÕæÕýÒâÒåÉϵÄÑî¼ÒÛê¡£¡±

        杨石说:“这话从何说起?”

        杨志远说:“要知道您们这些老人历经坎坷、阅历丰富、为人正直,这些对于杨家坳来说,都是弥足珍贵。老人多有什么不好,要是我们杨家坳人人都能健康长寿,那就好了,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我们杨家坳是长寿之乡,福祉之地。”

        杨呼庆说:“就是,城里人退休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福利,咱杨家坳为什么就不能有,我看我们也可以学学城里人,人一过六十岁,就由村集体承担他的一切费用。”

        杨石笑,说:“咱乡下人皮实,没城里人娇贵,你见过有杨家坳人过了六十岁就不到地里干活的吗?”

        杨自有在一旁笑,说:“呼庆这个想法其实很不错,我看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大家议一议,把集体赡养老人这一条写进村规条约中去。”

        杨志远点头,说:“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人人平等,家家富裕。我们杨家坳的目标也该是如此才是。”

        杨自有说:“要真能这样就好了,那么这个社会肯定祥和安定,人人感到幸福美满。可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杨志远说:“一个有着十亿人口泱泱大国要做到这一点肯定不容易,也肯定会在前进的路途中遇上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存在偏差,但只要国家及时修正,经过一代或者几代人的努力,我相信这个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愿望,总有一天会我们国家实现。”

        杨石笑,说:“志远这话说得不错,我这八十年里什么样的苦没吃过,什么的罪没遭过,说实话,这一辈子,我就对我现在的生活最感满足,人虽然清闲了些,可你想想,还有什么比这种于屋檐下晒着太阳,品一品茶、于五谷丰登的田间闻闻稻田的芬香更好的日子。我知足了,现在的生活没有内乱没有战争,而且眼看着杨家坳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这比什么都好。志远,你们不用为【创建和谐家园】办什么寿宴,你能把杨家坳带出了贫穷,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件最好的礼物,你说作为一个老人,最高兴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富裕生生不息了。”

        杨志远说:“杨石叔,不管怎么说,大家的意思是您老的寿辰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决不能含糊。”

        杨石笑,说:“志远,你去跟大家说清楚,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这种事情不可以从我这里开始。”

        杨志远说:“您老这话就不对了,在杨家坳,您老德高望重,作为族长村长,您毫无私心,一生都在为族人的生计操劳。您这一辈子不仅仅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我们杨家坳人活着。”

        杨石说:“志远这么说会让我倍感惭愧,我四十岁就被大伙选为族长,可这几十年里,大伙的生活一直疾苦,说实话,我的心里是一直是饱受煎熬。好在志远你心有乡亲,甘愿回到杨家坳来受苦受累,带领杨家人致富奔小康,让杨家人看到了希望和好的前景,要不然我真不知自己百年以后,有何脸面去面对杨家的列祖列宗。”

        杨志远说:“杨石叔,杨家人以前生活过得紧巴,不富裕,这是事实。可这是大环境所致,怨不得您。”

        杨石摇摇头说:“志远啊,你这是在宽你叔的心啊。”

        杨志远说:“您老想没想过,为什么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杨家人尽管生活贫苦,却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国家忠诚、为民族尽义的原则,一代又一代杨家人为了民族大义舍身忘我,舍生取义,成就满门忠烈的真正原因吗?”

        杨石摇摇头,说:“这是祖宗遗训就是:忠、义、勇,我们作为后人的岂敢不从。”

        杨志远说:“您老这话错了,祖宗遗训是不假,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杨家人世代的族长,坚持祖训,严以厉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得以影响一代又一代杨家人,杨家人才会团结一致、英勇顽强、不屈外强,是您们这些族中长辈让大家坚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己一时的付出肯定会给杨家后人一个光明的未来,自是一个个奋勇向前,不知后退。”

        杨石说:“志远,你这话说得太大了,你杨石叔也就是一个农民,可受不起。”

        杨志远说:“那就说点小的。我在县一中读高二那年,家父病逝,我准备休学外出打工,帮母度日,就在临行前,您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县一中找到我。我记得那年新营下了好大一场雪,所有通往山里的班车都停开了,您为了急着见我,愣是带着广唯他爹走了近百里的山路找到学校,那天的您是个什么样子您可能没在意,可我一直记得清清楚楚,您头发凌乱,发梢都结了细小的冰凌,浑身上下都是泥巴雪水,因为冷,您一直搓着手、呵着气、缩着背,不停地走动。其实您到学校就为了告诉我一句话:娃儿,你放心读书,家里的事情用不着你操心,只要我们杨家坳的杨家人还有一个喘气的,就决不会让你娃儿休学。您把家里带来的熏鸡、腊鱼、腊野猪肉留给我,为了节省十块钱的住宿费,您愣是不愿在县城休息一晚,当天就和广唯他爹带着几个烤红薯就回去了。那天的雪虽然小了些,没前几天那么大,可你走出去没一会,头发还是飘上了雪花。那天我站在学校的走廊上,看着您离开,您不会知道那刻我的心里的感觉,那刻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家人倍感自豪,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苦和难,我的身后是一个群体,有着杨家坳几千号人,我在那一刻下定决心,再苦再难我都不会休学,我要读书,为自己也为我们杨家坳的乡亲。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脑海里都是您佝偻着身子,顶着寒风在风雪中行走的背影。我又岂敢不努力不发奋不图强,我能考个全省第一,应该也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您说,这是不是您们这些族中长辈给了我们后辈以前进的力量?”

        杨石说:“志远,这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你怎么还记得那么清楚?”

        杨志远的眼睛有些湿润,说:“对于您来说,这是小事,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辈子的记忆。天那么冷,雪那么大,上百里的山路,您来回得走多少天啊,我后来才知道,那四天三夜您是怎么走过来的,冷了就喝辣椒和酒,渴了就喝路边的雪水,饿了就吃挎包里的红薯,累了就在路人家的屋檐下借宿。要知道您那时就已是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了,可为了杨家后辈,您全然不管不顾,严寒疲倦对于您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杨石说:“志远,跟祖先们血战沙场,生死相托的情谊比起来,我这些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杨志远说:“我知道对于你来说,不知道什么是信念,其实祖宗遗训的‘忠义勇’三个字,就是您的信念,就是它支撑着您这么不顾一切地去做自己认为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些您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影响着我们这些后辈们,一个家族的精髓才得以传承。”

        杨石说:“志远,说一千道一万,这还是得怨我,让我这族长当的不称职,让杨家人受苦了。”

        杨志远说:“这怎么能怪您,您要知道,有些东西是根本用金钱来买不来的,金钱可以买来许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它永远买不了正直和勇敢、真挚和善良,更买不来风雪中那份赴汤蹈火义不容辞的情谊。”

        白欣旺说:“杨石,志远这话说的对,我们杨家坳人以前虽然穷苦,可我们杨家人一直团结一致,从来就不曾抱怨过,就是因为我们这些人从你的身上看到了一个人做人在基本的品质,忠诚、平实、善良,我们当年选你当族长也是基于此。不说别的,就说三年自然灾害,来我们杨家坳避难的人那么多,可我们杨家坳有自己一口喝的,就不少外人一口吃的,我们没有让一个外乡人饿死在我们杨家坳,这是什么,这就是道义。你顶风冒雪去学校找志远,也是如此,当然对志远你不仅仅是道义所在,还有情谊所然。”

        杨志远说:“其实正是从这些小事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而一个家族的品质和良莠,从一个家族的族中长辈身上得以体现,一窥究竟。这正是您杨石叔所言的小处,而往大处说,一个家族,由一个个家族成员组成,一个民族是由一个个家族组成,一个国家又是由一个个民族组成,家族就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如果一个个家族都坚持做人的基本准则,都像杨石叔您这样的做人,那我们的国家肯定可以繁荣昌盛,稳定富强。”

        杨石说:“志远,不管怎么样,你杨石叔的能力还是有限。志远,你这人为人诚实重情重义,头脑灵活,做事有章法讲道义,具备许多做人的优秀品质。我知道对于你来说,杨家坳的这片土地必定太小,你迟早还是会走出去,不管你今后做的事业有多大,也不管你今后的官当的有多大,我都希望你牢记一点,做任何事情只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杨家的列祖列宗,那就成了。”

        杨志远严肃地点了点头,说:“杨石叔,我记住了。”

      第28章 福星高照(2)

        白欣旺说:“杨石,既然小辈们一番心意,我看你也别推辞了,生日这事就由志远他们去操办,我们不操那份闲心了。”

        杨石说:“我觉得这事情由我起头总是不好,老白,你比我小十一岁,要不明年从你七十大寿开始。”

        白欣旺笑,说:“七十和八十能是一码子事吗。志远,我看这事也不必跟杨石商量了,你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这是全族人的意思,他同意不同意都是一回事,甭管他。”

        杨志远说:“杨石叔,您就按大家的意思办吧,要知道您总是只知给予,不求回报,对于杨家坳的乡亲们都是也是一种心理负担,让大家都觉得亏欠了您。”

        杨石笑,说:“志远,你这是哪门子歪理。”

        杨志远摇摇头,说:“这可不是什么歪理,它属于心理学,有一定的道理。”

        白欣旺说:“我可不管什么心理学不心理学的,我就觉得你杨石再推三推四的,会让大家心里憋屈的慌。”

        杨石一笑,说:“怎么我不按你们的意思做还不对了,你说这算个什么事。”

        杨呼庆说:“杨石爷爷,你就答应了吧,你看我们现在都等着喝完你的寿酒再出去,你要不答应,大家都耗在杨家坳不走了,那多耽误事情啊。”

        杨石一摆手,笑,说:“行了,我看你们这个阵势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算了,就按你们说的办,现在你们该干嘛去干嘛去,别耽误我晒太阳。”

        杨志远一笑,觉得杨石这话有些哲理,世事再纷杂烦扰,可太阳每天还是会升起,该享受阳光的时候就得享受阳光,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杨石寿宴的一切事宜,杨志远都交由白宏伟去负责安排处理,用不着他去操心。但有件事非得杨志远自己出面才行,其他人自是无法办到,那就是请向晚成来参加杨石的寿宴。这件事杨志远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请向晚成参加杨石的寿宴还只是他的一个想法,这一年里向晚成到杨家坳不下十余次,但都是因公,很多的时候都是陪相邻各县的领导来杨家坳视察工作,尽管杨志远极力撇清自己和马少强之间的联系,但是上次市长胡捷和姜慧到杨家坳那么走了一趟,官场之人还是不免把杨家坳和马少强、胡捷联系在一起,官场之人不仅需要谋事还要谋人,能走到一定位置的,无一不是人精,对领导的一举一动都会仔细揣摩,加以分析。胡捷上任伊始,什么地方都还没去,他下县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杨家坳,官场中人虽然不知其中奥妙,但都会很自然地把杨家坳与胡捷联系到了一起。本市是辖县市,下辖区、县若干。一天,某县委书记突然心血来潮,想到杨家坳来参观学习,官场讲究对等,兄弟县的书记来临,向晚成自然得亲自相陪,以示重视。官场是有蝴蝶效应的,一人先动,众人跟风,于是一段时间里光临杨家坳的县级领导络绎不绝,且不说杨志远深感其烦,连向晚成也是苦不堪言,私底下,向晚成没少向杨志远抱怨。杨志远明白向晚成的苦衷,向晚成现在手头上的事很多,他正在不声不响地按照当初和杨志远的商议的事项,在新营进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这来新营的领导一多,不免要影响他的工作。可人家要来,他向晚成又不能拒绝,除非他不在本市,但向晚成外出学习,人家不可能不清楚,人家要来肯定要趁向晚成在家的时候。同处一市之官场,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官场的礼数向晚成不能不遵守,人家来了,向晚成该陪的自然还是得陪,该喝的还是得喝,不然人家会认为他向晚成自命不凡,一旦向晚成显得与官场格格不入,那向晚成这官就怕也就当到头了。

        杨志远知道向晚成这人虽然是土生土长起来的干部,上层资源不足,但他颇有政治抱负。在本县,对私有企业向晚成该护的护,该帮的帮,但向晚成从来就不喜与本县的私有企业主私底下来往,一直保持应有距离。这一年多里,尽管向晚成和杨志远走得比较近,杨家坳的公司从性质上来说,应该还属集体股份制,但他从来就没有因私到杨家坳来走过一趟。杨志远对于是否请向晚成来参加杨石寿宴的事情还真是有些举棋不定。凭他和向晚成这一年来的交情,他一旦开口,向晚成肯定会来。可他毕竟是一县之书记,这次杨家坳既然是大宴宾朋,以杨家坳现如今的影响力,杨石生日那天肯定会有四乡八邻的乡亲赶来赴宴,县委书记亲自来给杨石贺寿更是会引起轰动。

        杨志远自信他与向晚成之间的关系坦诚,经得起考验,但一县之书记无缘无故地到乡下给一个老农祝寿,就怕另有用心的人从别的角度去揣想做文章,因而给向晚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互为欣赏的知交,按说杨志远既然知道自己此举可能会给向晚成带来麻烦,他大可不必再有此心,但杨志远从心里希望向晚成他能来,他不但希望向晚成能来,而且希望张开明、洪然、伏涌军、延平也来,而且希望来的官员越多级别越高才好。

        杨志远的心里一直有个结没有解开,他相信这个结同样也在杨石的心里,在杨家坳的乡亲们的心里压着,纠结着。杨石不同意做寿也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

        十年前,杨石七十岁,尽管生活并不富裕,杨家人还是要给杨石做寿,大家上山去围猎了几头野猪、打了野鸡、野兔,为杨石准备了几桌寿宴,邀请四乡的宾朋参加,也邀请了乡里的书记、人民政府干部之类的与杨家坳有过接触的吃公粮的人,现在看来杨石此举有些深意,杨家坳穷,杨石大概是想以此为契机,想加强与公家人的联系,让杨家坳得到一些适当的照顾。结果那天到宴的除了几个至亲,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吃公粮的人一个都没来,整个场面冷冷清清。那天,杨石一直守在大樟树下,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直到时辰早过,知道再无人来,杨石叹了口气,让杨志远他们这些围观的小孩入席饱餐了一顿。杨志远那年十四岁,不太明事理,和其他小孩子一样吃得不亦乐乎,心想这些公家人不来最好,我们正好可以饱餐一顿。杨志远那时还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一个个耷拉着头,在一旁唉声叹气。记得那天他还问了父亲,父亲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苦笑着说你现在还小,说了你也不明白,等你长大了你自然就会明白的。杨志远后来慢慢地明白了,这是因为杨家坳穷,人穷自然也就让别人看轻了,来不来参加杨石的寿宴无所谓,人家犯不着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搭上一天的时间,走上二十里的山路来吃上这么一顿饭,只怕有人还会说杨石这人不知轻重,以为平日里送了点山货就以为和人搭上了关系,真是不自量力。

        杨志远知道杨石也是被逼得没法,心里急,改革开放都快八年了,人家都多多少少都有了那样一些变化,唯杨家坳还是一穷二白,穷得叮当响,保持原样。为了杨家人尽早富裕,杨石才会放下面子,一次次地提着山货,求人帮忙。杨志远后来就想这件事对杨家坳只怕是影响深远,尽管当时在场的所有杨家人都没说什么,但这件事对于当时的杨家人来说,却不异于给了所有的杨家人一记耳光,虽然这耳光没有打在杨家人的脸上,却是深深的烙在了杨家人的心里。这十年里,杨家坳但凡有重要的事情,都是闭关自守,杨家坳人自娱自乐,从不主动邀请外人参加,有客来了欢迎,没人到也无所谓,反正杨家坳虽然贫穷,但还是人丁兴旺,自家人还是可以把气氛闹起来。应该说,杨家坳此举与杨石七十寿辰的事情关系重大。上千年来杨家人一直都是自尊自强自傲,什么时候这么窝囊过。杨石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提过山货上门去求人,在族里杨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求人不如求己。

        杨志远知道这是个结,不解开这个结杨家人都会憋得慌,这一年来眼看着杨家坳的生活越来越好,杨家坳在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尊重。杨家人自是感到扬眉吐气,就想找个时间显摆显摆,顺一顺,也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杨志远一直都压着,觉得时候不到,任何事情有因就有果,既然事情是十年前因杨石的寿宴而起,那就自杨石的寿宴而终。就此把杨石和其他杨家人心头的结解开也好。再说了,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杨石现在已经八十岁了,还能做几个大寿,搞不好,这就是杨石有生以来最后一个整十年的大寿了。杨志远觉得自己有必要为杨石解开心里的那个结,尽管到现在杨石什么都没说,但他可以理会的到杨石心里的感受。这就是他为什么心里希望向晚成来的原因,你说在杨石的寿宴上,还有什么比本县县委书记亲自光临更体面,更让杨石高兴的事了。

      第28章 福星高照(3)

        杨志远决定上新营县城一趟,他开着‘五十铃’出杨家坳,过周洛乡政府,在乡政府门口,杨志远看到了周子翼,杨家坳的这辆‘五十铃’现在在周洛乡知名度很高,周子翼刚在乡政府门口送走一批上面来的检查组,一看是杨家坳的车,就停住脚步,望了一眼。周子翼开始以为是杨自有开的车,后来一见是杨志远,赶忙走到路旁,朝杨志远一摆手,杨志远一看是周子翼招手,停下车来。

        周子翼问:“杨总,你这是上哪?”

        杨志远跳下车,说:“这不,公司里有点事情要去县城一趟。周书记,拦我有何要事。”

        周子翼笑,说:“我听说过两天就是杨石他老人家的生日,你杨总就不想邀请我参加。”

        杨志远笑,说:“你是本乡最高领导,领导想来,自是热烈欢迎。只是不知领导来,会不会让人说什么闲话。”

        周子翼笑,说:“杨总你寒碜我不是,我算哪门子领导,我去参加老人家的寿宴有何不可,没有你们杨家坳,我周子翼的日子岂会有现在这般好过。”

        杨志远笑了笑,心知周子翼这人说话实在。周子翼去年还是周洛乡的乡长,胡学理是书记,周子翼与胡学理不对付,一直受到压制,日子自然过得不尽人意,向晚成去年任县长之时,带着一群局长突袭杨家坳,杨志远在山上移植茶树,向晚成兴致勃勃地上山,一干官员都被向晚成甩在了身后,唯周子翼不紧不慢地跟在向晚成的身边,向晚成当即表扬,谆谆教诲。后来向晚成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多次光临杨家坳,周子翼都得以陪伴向晚成左右,得以和向晚成说上话,向晚成自是对周子翼这类与自己以前境遇相似的干部感觉良好,印象深刻。向晚成就任书记之后,自然对各乡各镇的干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胡学理被向晚成调回县城,任档案局局长,周子翼顺理成章,被向晚成提拔为周洛乡书记。周子翼对杨志远心存感激,要是没有杨家坳的异军突起,向晚成怎么会一次又一次的光临周洛,让他得以进入书记的视线。周子翼就任书记之后,记着向晚成的告诫,有事没事就骑着他那辆摩托车到杨家坳找杨志远,虚心请教,诚心相问,恶补经济方面的知识。杨志远只要在家,都会指点一二,周子翼自是受益匪浅。周子翼这类干部本来就务实,现在又有杨志远这样善于经济工作的人加以指点,周子翼把周洛乡的工作治理的井然有序,初有成效,向晚成对周子翼的工作充分肯定,深感满意。

        周洛乡经济基础不好,周子翼上任伊始,杨家坳都会把‘三提五统’等相关税赋及时上交乡财政,用不着乡里为之操心,现在杨家坳的生意越来越好,上交的税赋也来越多,周子翼的日子也就越来越好过,再无当乡长时那般捉襟见肘,至少再也无需每月一到月底就得为乡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发愁的谨迫。

        杨志远笑,说:“周书记想来就来,我杨家坳自是欢迎之至。”

        周子翼说:“不管别人怎么看,老人家的生日我一定得去。”

        杨志远笑,说:“那就谢谢书记赏脸了。”

        周子翼笑,说:“杨总客气,这话都的有些见外。”

        杨志远一笑,说:“那好,我们过两天见,到时你可要多喝几杯。我先走,我和易林约好了与晚成书记面谈的时间,晚了不好。”

        周子翼一听,忙说:“杨总,你忙你的,我们用不着客气。”

        杨志远到得县委,江易林一看到杨志远就笑着指了指里间,说:“向书记都问了好几遍了,说志远怎么回事,还没到,是不是又想蹭饭。”

        因了黄晓楠和杨雨霏的缘故,杨志远和江易林彼此都觉亲近几分,见面就有了同龄人间的亲热,私下里也会开开玩笑。杨志远笑了笑,说:“路上遇上了点事情,耽搁了些时间,我这就见晚成书记去。”

        杨志远进得向晚成的办公室,向晚成正坐在办公桌后看着文件,一看杨志远到了,一指沙发,说:“志远,坐。”

        向晚成边说边站起身,走到沙发的一角在杨志远的旁边坐下。在这间书记办公室里,向晚成是当然的王者,在本县能让向晚成走出办公桌那方领地的人不多。江易林给杨志远泡了一杯‘眉儿金’,朝杨志远笑了笑,带上门,走了出去。

        向晚成笑,说:“你不是有事,一般都不会主动到办公室来找我,说吧,这次又为何事?”

      ¡¡¡¡Ñî־ԶЦ£¬Ëµ£º¡°ÔÚÏòÊé¼ÇµÄÑÛÀïÎÒ¾ÍÕâôÊп롣¡±

        向晚成说:“那你说说,你上我办公室有哪一次不是有事。”

        杨志远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他笑,说:“知道向书记时间宝贵,没事,我岂敢跑到你这浪费你高贵的时间。”

        向晚成说:“知道我时间宝贵,那你还在这瞎扯,直说吧,这次所为何来?”

        杨志远说:“这次只为私,不为公,只怕还会让向书记你为难。”

        向晚成看了杨志远一眼,表情有些严肃,他点头,说:“既然如此,你还来,就肯定有来的理由,说说看,到底是何难事。”

        杨志远掏出一份请柬,庄重地说:“我这次来,是想请向书记去参加杨家坳老村长杨石的寿宴。”

        向晚成看着杨志远,没说去也没说不去,而是说:“志远,给我一个需要我去的理由。”

        杨志远说:“不瞒向书记,要我找个合适的理由我还真找不出来,你也该知道杨石他老人家一辈子正直厚道,为人本分,他像大多数的乡下老农一样一辈子守着自己的家园,维系着家族的团结和安定,你要说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自然是没有,但如果没有他们,家族可能不再称之为族,只会是四分五裂,各自为家,社会肯定会出现许多不安分的因素。应该说,正是因为有了杨石他们这样言传身教的人在农村,中国的农民才会永远保持了农民勤劳朴实善良的本性。他们在农村的作用无人可以代替,我只能说,向书记出席杨石他老人家的寿宴,是对像杨石他们这样淳朴农民的肯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2: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