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江山志远_校对版by:罗为辉》-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本市“两会”经过五天的紧张工作,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圆满闭幕。

        ‘杨家湖山泉’在“两会”代表们的桌上摆着了三天,在电视镜头里晃来晃去,乱了本市人民三天的眼睛。代市长胡捷成功去掉‘代’字,当选本市市长。洪国烽有惊无险,高票当选本市副市长,同时被免去新营县县委书记一职,暂由向晚成主持工作。

        与此同时,本省党报关于杨志远的长篇连续报道引起了市委书记梁大智的注意,他在会议期间抽时间把向晚成找了去,仔细地询问了‘杨家湖农业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一些情况,梁大智的问话简单扼要,就问了几个基本的问题,党报关于杨志远的报道是否客观事实,杨家湖公司的发展模式对全市的农村经济工作是否有借鉴作用。

        向晚成对此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杨家坳作为新营县的一个小山村,能够引起市委书记的重视,这对新营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忧的是杨家坳一旦引起了梁大智书记的注意,凭其对梁书记的了解,梁书记以后肯定会时刻关注杨家坳的发展,这对杨志远来说,会产生不少无形的压力,这又可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没多久,市委组织部邓武部长亲自光临新营,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代表市委正式宣布任命向晚成为新营县县委书记。同时为了支持向晚成的工作,市委接受了向晚成的提议,提名张开明为县长人选,待县人大会表决通过。

        向晚成就任书记,自然有不少的人想要为其祝贺,待邓武一离开新营县境,想请向晚成吃饭的人就络绎不绝地涌向向晚成。这可苦了余就,办公室的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能和向晚成说得上话的,无不有一定的职务和交情,可因为向晚成已经明示余就,此类庆功酒宴一概谢绝,不予参加,余就只得编制各种借口,说什么向书记今天已有安排、向书记要上省城办事、向书记今晚有会,如此等等,谎话连篇,搞得余就焦头烂额,疲于应付,至于人家是不是相信了余就的话,就只有天知道了。余就知道自己这次说不定会得罪一些人,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领导态度强烈,他这个当秘书自然无能为力。可人家只怕不会这么想,这个板子不可能打向领导,只会打在他余就的身上。这些余就只能认了,谁让他是领导秘书,该担的要担,该受的要受,没得二话,这也是当秘书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升官这么大个事情,有些人向晚成尽可以借口推辞,不予理会。但那些至交好友不在一起聚聚,吃顿饭还真是说不过去。星期六一早,向晚成给余就下了指示,让余就在新营宾馆订个包厢,通知杨志远他们一干酒友今晚聚一聚,尤其交代余就,杨志远务必到会。如果杨志远今天没有时间,那就改在他日。

        现如今新茶上市,杨家湖农业发展公司的春茶广告占据了各大报纸的版面,省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里,杨家坳优美的自然景致和美女们白裙飘飘悠然采茶的唯美镜头让所有看到此个广告片的人心旷神怡。连杨志远也不得不从心里赞叹,王平和张晓东到底是名家,一个几秒的小广告,他们把该表达的都表达了,淋漓尽致,无懈可击。

        ‘杨家毛尖’今年细分成一个系列:杨家黄芽、杨家银叶、杨家甘露、杨家玉澈。开春以来,杨志远高举高打,指挥杨广唯、杨呼庆等一干人在省内外攻城拔寨,抢夺市场。本省境内,‘杨家毛尖’系列现在已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杨志远没费多大的力气就占领了一个个的商场、超市。省外市场的开发难度就要大许多,杨志远不急,采取先近后远的蚕食策略,占领一个是一个,慢慢渗透,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作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杨志远发号施令,自然忙得不可开交,不亦乐乎,没有一刻的清闲。这天杨志远刚刚在电话里和一家商行谈定代理事项,通过传真签下代理合同。刚停下来喘口气,就接到余就通知参会的电话,他二话没说,跟着杨自有到县城发货的‘五十铃’就来了。

        参加今天这个聚会的自然还是小范围的几个人,代县长张开明、政法委书记洪然、交通局长延平、财政局长伏涌军,再就是杨志远和余就,再无他人,大家在一起喝酒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杨志远和他们聚会,自然不像第一次见面时那般拘谨,大家都很随意。杨志远一到,洪然就打着哈哈,说:“志远今天迟到,等下得自罚三杯才行。”

        杨志远说:“洪局长可不能这样开展工作,你得调查,以事实为依据才行,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昏。你想我杨家坳离县城百来里路,来一趟得折腾一个来小时,不能像局长那样,和向书记在一栋小楼办公,你洪局长要是迟到,那才说不过去,我这是情有可原。”

        洪然笑,说:“这么说来,我这还犯了【创建和谐家园】错误了。”

        杨志远笑,说:“到底是领导有水平,一说就能意识到自己犯了【创建和谐家园】错误,不顽固,可喜可贺。”

        二人说说笑笑,气氛很是融洽。和向晚成、洪然相比,杨志远和其他几人的关系要生疏些,大家相互问候,依次坐下。

        余就这次还像过去那样,把领导们安顿好准备离开。向晚成发话了,说:“小余别走,找个位置坐下。”

        余就一听这话尽管表面平静,内心却是翻腾倒海无比激动。余就知道作为秘书,在工作上虽然得到了向晚成的肯定,向晚成待他也是不错,但他总有些遗憾,向晚成一直有意无意地拒绝他进入他这种私交性质的聚会。别小看了向晚成的这个不为人知的酒友圈子,他可以说是向晚成的政治基础,向晚成成了书记,这里就会是新营今后一段时间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今天从向晚成看似平淡的这一句话开始,余就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向晚成的全面肯定,今后自己就是这个圈子里的真正一员,与他们荣辱与共。当然正式走进这个圈子,自然就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政治风险,但凭余就的了解,这个圈子里的人政治素养高,自律能力强,政治前景不可估量。要不然想和向晚成成为酒友的人大有人在,凭什么向晚成就偏偏和他们几个交好,应该说向晚成在与人交往这方面一直很是慎重,能与其产生私交关系的人都各有优点。

        余就顺势在杨志远的身边坐下。

        向晚成关切地问杨志远今年的来势怎么样。

        杨志远笑说:“今年开局不错,茶叶的销售势头强劲。我现在总算明白营销学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广告,广而告之,广告天下,这样才能把好的东西推销出去。”

        向晚成现在早就不叫杨志远小杨总了,他说:“志远,‘两会’期间,梁大智书记特意找我谈了一次话,问了你不少的情况,但我想梁书记之所以如此重视,他注重的恐怕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问题。志远,你从学校回来,在农村实践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了,一定有许多新的看法,我想听听你对新营农村工作有什么好的想法。”

        杨志远连连摆手,说:“书记、县长都在,我杨志远岂敢班门弄斧。”

        向晚成正色,说:“志远,我打开天窗说亮话,我和开明都是土生土长的干部,我们这类干部的优点是务实,缺点就是对经济工作的把握没有你们这些科班生透彻。我现在是真心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看能不能从中汲取些营养,让新营在我们这一届手中脱贫富裕。”

        张开明也笑着说:“志远,这里没有外人,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不许藏着掩掖着。”

        杨志远新年后给李泽成去了一封信,在信中就谈到了自己对农村工作的一些想法,现在见向晚成真心实意地请教,就笑,说:“其实依我看要想让新营的农业经济取得突破,无外乎三点:一是让利于民;二是金融创新;三是转变政府工作的职能。”

        向晚成笑,说:“你说详细点。”

        杨志远说:“让利于民,其实就是要减税。”

        伏涌军是财政局长,对这一块比谁都清楚,他说:“志远,我们新营可是一个农业县,没有大型的工业企业,县里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本县干部的工资、福利、政府部门的开支等等都出自于此,即便是我一天到晚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的,竭尽全力,可每年的财政收入还是入不敷出,我现在正琢磨着向人大提交增税的报告,你现在竟然提出减税,这是为何?”

        杨志远说:“这些我都知道,也知道要做到减税这一点困难重重,但这是阵痛,新营要想发展,就必须勇敢地面对。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的征收工作一年比一年困难,这是为何,就是因为,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农民的压力越来越大,农民不是不交税,而是农民交不起,只有想方设法地逃税。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的恶性现象,农民越不交税,税赋就越来越重,政府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结果也是收上一个是一个,有时收上来的税收,还不及政府方面的投入,可又不得不这样做。其实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给农民减税,让农民交得起税,让农民自觉交税。这样做看起来是政府方面的财政收入减少了,其实不然,中国的农民是最通情达理的,一旦他们感觉到自己身上的税赋轻了,他们肯定会积极纳税,这样一来反而可以减少政府在税收方面的征收成本,节约政府部门的支出,政府的整体收入是减少了,可支出也会相应减少,说不定还会减少财政赤字,你说这是不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事情?”

        伏涌军沉思了一会,点点头,说:“是有这么一种可能。”

        杨志远说:“既然有这么一种可能,那么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政府的整体收入减少了,支出并没有减少,财政赤字因此加大,那就需要广大的干部职工发扬甘苦奋斗的作风,大家一起共渡难关。我们都知道放水养鱼的道理,减税就是放水,农民们一旦感受到税赋轻了,生活有了奔头,就会想方设法地发展农业生产。等上个两三年,农业生产发展起来了,税赋没有增加,但由于基数大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就会因此增大。”

        向晚成和张开明对望了一眼,认为杨志远说的有道理,这事情是具有可操作性,可这事情真运作起来只怕没有杨志远说的这么简单。杨志远这是单纯的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不会去想政治因素。他们都知道真要是出现了杨志远说的第二种情况,想要广大的干部职工发扬甘苦奋斗、共渡难关谈何容易,搞不好,他们这一届政府得提前完成历史使命。都知道任何一项的改革都是要经历阵痛的,这个问题只怕有许多人想过,但为何至今没有一个县敢于去探索,这就是因为谁都不知道这阵痛所形成的风暴到底会有多大,他们是不是可以承受得起。

        杨志远接着说:“减税还有一个优点,可以优化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减少因为征税,乡镇干部粗糙的工作作风,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第18章 问政于杨(2)

        杨志远虽然没有从政,但他对政治一向敏锐,向晚成和张开明的难处他心里明白得很,之所以还是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是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是觉得向晚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要勇于探索,要做事情的开拓者而不是跟风者。搞经济是如此,从政更应如此,尤其像新营这样的农业县,要想在政治上有所发展,那么必须在工作上有所突破才行。毕竟从新营县委书记这个职位走上市领导岗位的,据杨志远所知这二十年来,也就洪国烽只此一例,再无他人。他是真心想助向晚成一把,因此他该说就说,至于向晚成会不会去做,那就不是他杨志远去考虑的问题了。以杨志远对向晚成的了解,他知道向晚成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人,一旦他决定去做了,那以向晚成的个性,实行起来肯定是雷厉风行、疾风急雨,新营肯定会开创一个全新的向晚成时代。

        杨志远一旦说开了,就全无顾忌,索性开宗明义,送向晚成一个大礼。杨志远说:“如果减税一旦落实,那接下来就要精兵简政了,乡镇一级机构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人,这时候就可以撤乡并镇,撤村并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可以减轻财政支出,又可以充分发挥大乡大村的经济职能,带动各地经济蓬勃发展。”

        向晚成早就动了改革乡镇一级机构的打算,现在见杨志远提及,忙说:“志远,你结合新营的实际情况,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杨志远说:“以新营为例,北部多山,经济以林业为主,那么北部三个乡就可以合三为一,充分发展山区的优势,形成以林业、苗圃为发展方向的农林产业。南部地势平坦,水稻为其重要的经济作物,没什么优势可言。但其为县城所在地,靠近县城,这就有了地域优势,可把相邻各乡并入城关镇,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补,发展蔬菜、蔬果和商业经济。”

        向晚成笑,说:“志远,这可是大手笔,这样一来会有大量的人员空闲,这些多出来的干部职工做什么去?总得给他们安排一条出路吧,要不然新营的社会治安就会成为问题。”

        杨志远说:“这就牵扯到了我们先前提到的第三点,转变政府工作职能的事情。新营现在和别的贫困县一样,是典型的官本位思想,人人觉得从政为官拿工资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在新营没有比到政府工作更好的出路了。怎么办?那就有必要改变工作作风、职能和模式,真心实意地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与其让这部分人整天琢磨怎样去向农民收税,还不如让他们走出去,一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二来为农民踏踏实实地搞好后勤服务。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新营一旦步入正轨,农民们的手头就会有大量的农林畜牧、瓜果蔬菜需要推销出去,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上,农民们都比较短视,今年什么东西赚钱来年就会一窝蜂地种植什么东西,根本就不会去想物以稀为贵,物多价贱这个道理。那么新营的政府部门就有必要为农民分忧,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化解市场风险。多派些干部走出去,去大城市为新营的农产品打市场,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及时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民服务,当好农民的推销员和信息员。当然这些人会需要一定的经济知识,新营前段时间不是搞了个科级干部竞聘上岗的活动么,这些走出去的人员也可以用这种竞聘的模式,工资保底,业绩提成,亦官亦商,这对年轻人有吸引力。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些人的眼界一旦高了,就会有一大批人主动辞职,自己下海经商,不劳你向书记的大驾了。”

        向晚成哈哈一笑,说:“真到那时,只怕我还会舍不得,这样在外经过磨砺的干部,胆识和能力肯定会得到充分的提高,他们将会是我们新营宝贵的财富。”

        杨志远笑:“你真要舍不得,你就留着咯。当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亟须一种经济载体把千家万户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政府方面不妨大力扶植几家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既能解决生产经营小而散的问题,还能有效地化解规避市场风险。如果步伐迈得再大一些,政府方面不妨自己成立一家大型的国有农业发展公司,吸引农户加盟,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这就像海轮,体积越大,抗风浪的能力越强。”

        张开明笑,说:“志远,要真按你这么办,你就不怕给自己整出几个竞争对手出来。”

        杨志远摇头,说:“我不怕有序的正当的竞争。国内的市场这么大,就是新营多出几十成百的农业发展公司来,也没办法把这个市场占领。”

        张开明说:“这倒也是。真要冒出上百家这样的公司,我新营可就大发了。志远,你再说说‘金融创新’这一步棋怎么走。”

        杨志远说:“‘金融创新’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农民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在新营这样的农业县比较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农村信用社必须改变信贷模式,放宽农民的贷款条件,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通过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多户联保贷款,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对于农户千元左右的小额信贷,甚至可以无需担保,直接实行诚信放贷。其实新营农户目前的信贷规模,以千元左右的信贷为多,这是因为只需一千元就可以让一户农民在农林畜牧、瓜果蔬菜的发展方面注入强劲的动力。

        向晚成明白杨志远在这些涉及农村工作的问题上是下了一番心力的,如果是因为自己刚才问起,杨志远就随心所意地说出这么多独特的见解来,那他杨志远也太有才了。向晚成一时没弄明白杨志远为什么会如此苦心的研究农村问题,杨志远的目的何在?

        向晚成不会想到,杨志远这是在看了中央农村工作小组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有感而发,工作小组在那篇文章中着重提到了农村的问题,文章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杨志远看到后觉得自己有必要写点什么,于是他结合自己这一年的工作实践,对其中的几点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刚刚把这些想法整理成信,寄给了李泽成。

        杨志远知道自己的这些想法,既然自己能够想到,其他人未必不会清楚。中央工作组在文章中如此慎重的提起,那么农村问题的解决方案迟早会有结果。而现在就是一个摸索期,任何人都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一旦创新出了成绩,那引起关注就在所难免。杨志远知道农村问题是一个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中央也在探索,在集思广益,以便找出一条最合适的解决途径。杨志远觉得自己仁至义尽,他把自己想法的精髓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把这么一个巨大的绣球抛给了向晚成,现在就看向晚成敢不敢接了。

        在坐的都是明白人,杨志远的这些想法一经说出来,大家自是明白了这些想法的含金量,大家除了震撼就是不安。向晚成的政治前途可以说与在座的诸人息息相关。张开明、洪然他们要好一些,都是县委常委,发展潜力要比延平、伏涌军、余就要大,张开明甚至今后可能有机会和向晚成并驾齐驱。但大家都知道,如果固守新营,大家的上升空间都不大,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去。而走出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出政绩,杨志远所说的这些其中心思想就是惠利于农,让农民尽快富裕。这事情一旦成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不是什么花架子,其政治影响不言而喻。但任何事情在没到最后,谁都不敢断言其结果。既然有成功,也就会有失败。如果失败了,那结果也就只有一个,作为主政者的向晚成只会有两个结果,好一点就是去人大、政协养老;坏一点就是直接回家卖红薯,别无它途。

      第18章 问政于杨(3)

        向晚成现在对杨志远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杨志远这小子每次的想法都可以说是标新立异、胆大妄为。他不说还好,一说就是石破天惊,如果他向晚成只想四平八稳地当个七品芝麻官也还罢了,大可一笑了之,只当是没听见。可偏生他向晚成做不到这一点,杨志远每次亮出他的观点,他向晚成哪次不是被杨志远的观点折磨得寝食难安、心痒难耐。

        向晚成苦笑,说:“志远,你这是把我往火山上烤啊。”

        杨志远笑,说:“你别往火山上去不就结了。”

        向晚成说:“可人都是贪心的,既想得到糖果,又想不被火山烤。左右为难,也就寝食难安了。”

        杨志远打着哈哈,说:“这就是你书记大人的事情,用不着我去考虑了。来,我们别光顾着说话,我们大家喝一杯。”

        洪然感叹,说:“志远,你这人看问题有全局感大局观,见解独具匠心,你刚才的那些看法无不是从一个当政者的高度看问题,我看你天生就具备政治家的洞察力,你不参政议政真是可惜了。”

        向晚成点头,说:“志远,在这一点上我与老洪的看法如出一辙。如果遇上好的机会,我觉得你还是该到政界闯一闯,以你的悟性,稍加历练,他日之成就,肯定非同寻常,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到时只怕只能望你志远的项背了。”

        向晚成的这话说出了在座诸人的心声,大家的看法惊人一致。从年龄上看,杨志远二十出头,比余就都要小好几岁,显得稚嫩。但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政策的理解这些方面,杨志远的感悟要他们这些人要成熟得多,这是优秀的从政者最应该具备的悟性,这与年龄无关,从这一点上来说,杨志远天生就是个领导者,他具备了一个优秀从政者的基本素质,目光锐利,思维活跃、思想超前、胆识过人。这样的人一旦步入仕途,前途只怕不可【创建和谐家园】。这也是大家和杨志远结识以来,从不因为杨志远年龄小而对他有丝毫的轻视的真实所在,大家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杨志远这人非池中之物,走出新营是迟早的事情。大家现在有机缘聚在一起,这是一种难得的缘份,根本无法用金钱等等世俗的东西来衡量,一旦杨志远将来飞黄腾达,此时大家结下的情谊到时就显得弥足珍贵。

        在今天这个场合,尽管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属于小范围的聚会,但在座诸人除了杨志远,大家都是官场中人,杨志远可以在向晚成面前抨击时政、畅所欲言、无所顾虑。但延平、伏涌军、余就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作为酒友,他们可以和向晚成喝酒说笑话段子,但是像这种谈时论政的事情他们根本就不能参入,只有旁听的份,他们三个要是参入其中,那就是不知轻重。也因此延平他们三个只听不说,余就更是时刻保持当秘书应有的细致,一看到向晚成他们的酒杯空了,也不麻烦服务员,自己直接帮他们把酒满上。

        杨志远一听向晚成如此恭维自己,就笑,说:“书记、局长一唱一和的,配合如此默契,这不是在给我下套么,想让我飘飘然,不知东南西北。还好,我这人头脑还算清醒,即便是喝醉了也明白自己几斤几两。在几位领导面前,我可不敢妄自菲薄。在领导们的面前,我杨志远时刻记着自己就是杨家坳的一农民,刚才那些话,也是书记逼我说的,实属无心之语,大家尽可权作酒桌上的话题,至于洪局说的什么参政议政可没我什么事情,我现在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个好农民,不作他想。”

        洪然说:“志远,你这话说的偏激了不是,谁说农民就不可以参政议政了。现在不是还有人大、政协吗,我看你杨志远当个人大代表绰绰有余,这样既不耽误你当杨家坳的农民,又可以为新营的发展献计献策,一举两得。”

        张开明顿时来了兴致,说:“老洪这么一说,我倒觉得是个好的办法。我县这一届人大代表,因为工作调离、到点退休、触犯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已经短缺了好几个名额。我看志远可以通过补选成为我县人大代表,公开参政议政。”

        杨志远笑,说:“县长别害我,我现在哪有时间去参加什么人大会议,我现在光杨家坳那一摊子的事情就晕头转向,忙不过来。”

        张开明笑,说:“志远,你这就不对了,你不能老是守着你杨家坳的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你不是老是说眼界决定高度吗?你杨志远的眼界这次得看高一点,得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才对。”

        向晚成点头,说:“开明说得对,你杨志远不参政议政真是可惜了,我看这事情就这么敲定了,小余,你这些天就落实好杨志远补选人大代表的资格和手续问题,务必保证志远出席今年九月县里召开的‘两会’。”

        杨志远笑,说:“书记、县长这是干嘛,搞一言堂啊,二位领导可不能这样,人大代表可是要人民自己选出来的才行,没有领导说了算的道理。”

        向晚成打着哈哈,说:“志远,你这是在给领导扣大帽子,既然如此,开明,我看我们还是尊重全县人民的选择,看人民会不会同意他杨志远成为全县人民的代表。”

        张开明笑,说:“志远说的对,我们可不能违背了选举法,得按正规的程序办才是,也许到时我县人民不同意杨志远当代表也不一定。”

        杨志远心想这事是躲不掉了,以中国目前的现况,二位本县最高长官一致同意的事情是不可能出什么意外的。杨志远明白当选人大代表这于别人来说应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他杨志远未必有什么好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杨家坳现在正处发展初始时期,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一旦当选人大代表,以自己的个性,肯定不会像某些代表一样,每年到会场上走走过场,滥竽充数一下,他肯定会有所作为,精心准备提案,不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才是。要是这样肯定要花费他不少的精力,而且杨志远明白新营这地方的人小农意识强,自己真要是提交思想前卫的提案,能不能让大家接受只怕还是未知数,与其如此,还不如等自己把杨家坳打理好了,等自己腾出时间来再说。但杨志远一看向晚成态度坚决,知道这事情只怕没法改变,他不得不说出自己的顾虑。

        杨志远说:“书记、县长,我不是那种情愿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人,只是以我新营目前的现状,我知道我的许多想法在我们新营只怕行不通,反而会让我成为众矢之的,得不偿失。”

        张开明说:“你现在把杨家坳经营得红红火火,事情就摆在那,谁还会说你的不是。”

        杨志远摇头,说:“这都是经济层面的问题,好解决。就怕一旦涉及政治层面,就会有许多的麻烦,就拿我刚才提到的撤乡并镇的想法,一旦实施起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对我恨之入骨。”

        向晚成赶忙给杨志远鼓气,说:“我这捉刀之人都不怕,你杨志远又怕什么。你刚才不是要我经历阵痛吗,这就是阵痛,你杨志远怎么着也不能在一旁袖手旁观。这事没得商量,就这么说定了。来,我们为志远能有机会为新营贡献自己的心力,干杯!”

        大家站起身来,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向晚成和张开明事后仔细研究了杨志远的那些想法和建议,两人觉得杨志远的建议成功的因素要大于失败的因素,而且从从政者的角度来看,杨志远的建议收益远远要大于风险,既然如此,两个人决定,与其碌碌无为,不如放手一搏,无论如何也要把杨志远的某些想法付诸实践,做些大胆的尝试,给新营政界注入一针强心剂。

        向晚成最先选择了从金融创新入手,在新营率先实行了‘千元小额无抵押无担保诚信简易贷款’,大力支持农村小农经济的发展。

        ‘让利于民的减税计划’也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的批准,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待夏季征税时开始试行。

        杨志远提出的并乡计划,向晚成这次没有采纳,他觉得这个计划的动静太大,对干部职工的影响不可估量,为保‘减税计划’的顺利执行,向晚成和张开明商量后,决定把这个计划先缓一缓,等时机成熟了,再相机进行。

        向晚成对杨志远的那些建议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采纳,他有所变通。向晚成对新营乡镇企业局进行了彻底的改制,把该局整体公司化,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营县乡镇生资服务总公司’。并且不惧任人唯亲之嫌,任命余就为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此举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整个新营政界为之一震。

      第19章 运输问题(1)

        姜慧到杨家坳找到杨志远时,杨志远正和杨自有商量‘杨家湖山泉’的运输问题。

      ¡¡¡¡Ñî¼ÒÛêµÄ¿ª´ºÆªÔÚÊ¡µçÊǪ́²¥³öºó£¬Íõƽ¡¢ÕÅÏþ¶«³é¿ÕºÍÁÖ¾õÒ»ÆðÓÖÅÜÁËÒ»ÌËÑî¼ÒÛ꣬ÅÄÁËÏᆵª¡£³õÏĵÄÑî¼ÒÛ꣬ɽÉÏÓôÓô´Ð´Ð£¬ÌïÍ·µØ¼ä£¬³¤µÃÏñ¾Â²ËÒ»ÑùµÄ´ÐÀ¼£¬¿ªÂúÁ˰×É«µÄС»¨£¬°ÑÑî¼ÒÛêµã׺µÄÉú»ú°»È»¡£¼ÈÈ»ÊÇÏᆵª£¬×ÔÈ»¾ÍÒÔÇ×ˮΪÖ÷Ì⣬´ËʱµÄÑî¼ÒÛêÒѰ´ÑîÖ¾Ô¶µÄÉèÏë¸ÄÔìÍê±Ï£¬±±É½µÄÇåȪ˳×ÅÇàʯÆÌ¾ÍµÄË®ÇþÔÚ´åÂäÀïÇ峺µÄÁ÷ÌÊ£¬¶£ßÌ×÷Ïì¡£Èç¹û˵Ñî¼ÒÛêµÄɽÊÇ´ÖáîµÄ»°£¬ÄÇôÑî¼ÒÛêµÄË®ÔòÊÇÎÂÈáµÄ£¬Ïñ¼«ÁËÄÏ·½µÄÅ®×Ó£¬ÎÂÍñ¶ø¶àÇé¡£Ñî¼ÒÛêˮϵ·¢´ï£¬É½½§µ½´¦¶¼ÊÇÇåȪÆÙ²¼£¬ÅijöµÄ¹ã¸æÆ¬×ÔȻҲÊÇÃÀ²»Ê¤ÊÕ¡£

        杨志远对广告片的要求是以突出杨家坳的自然美景为主,让受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很自然的接受了‘杨家湖农业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随季节推出的产品。应该说,在这一点的把握上,林觉的感觉很到位,杨志远看完样片感觉很合自己的心意,基本不用作出什么修改,就可以到电视台播放。上次的开春篇是如此,这次的夏季篇同样也是如此。

        随着夏季篇在省电视台的正式播出,杨志远并没有把开春篇拿下,杨志远知道现在的‘杨家毛尖’之所以能成功占领省内市场,广告的作用功不可没,既然广告的效果不错,杨志远也改变了初衷,加大了投入,两个广告片同时播出。原来杨志远为了节约成本,只计划每季集中播出一个月,现在一看形势喜人,杨志远决定让杨家坳的两个广告片每天准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应该说,与别的广告片相比,杨家坳的两个广告拍得清新唯美,看杨家坳的广告就像是看一个风景短片,尽管杨志远没有刻意地去推销产品,但观众反而很自然地把杨家坳的广告产品记住了。因为有了‘杨家毛尖’的前期积累的人脉关系,‘杨家湖山泉’这次没费多大的力气就把货铺到了本省的商场、超市和街头巷尾的小卖部。

        杨自有找杨志远商量的就是‘杨家湖山泉’的运输问题,‘杨家湖山泉’不像‘杨家毛尖’,毛尖体积小价值高,客户需要毛尖,杨自有可以开着‘五十铃’上市里省里上邮局,上百万的毛尖,杨自有只需跑一趟就可以搞定。山泉水就不成,五万元的山泉水就得装上满满的一卡车。随着气温一天天的升高,山泉水的销量也一天天加大,运输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杨自有说:“志远,你得赶快想一个办法才行,现在要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可我们的产品积压在库房里就是发不出去,都快把人急死。我刚才还接到了杨呼庆的电话让我赶快发一火车皮的山泉水到贵州去,可现在火车皮如此紧张,我上哪找火车皮去。”

        杨呼庆被杨志远派到西南一带跑市场有一个多月了,杨志远用人很准,杨呼庆能吃会道,这小子开展业务的能力还真是让人没什么话说,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呼庆硬是把西南各省跑了个遍,签了好几个大的订单。这次他让杨自有发一火车皮‘杨家湖山泉’到贵州的事情,杨呼庆早就跟杨志远做了汇报,杨呼庆光是为了见这家食品公司的经理,就愣是在人家的楼下足足守了三天三夜,并最终和这家贵州最大的食品公司签订了代理合同,十五万的货款昨天就已经打到公司的账上了。

        钱是到账了,可运输还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西南各省山路崎岖,本省到贵州用汽车运山泉既不安全又不合算,唯一安全省心的方式就是用火车运。杨志远其实对此早有考虑,知道这‘杨家湖山泉’一旦打开市场,少不得要和铁路部门打交道,一直想着法子想和市里铁路货运站的站长取得联系。可现在的铁路部门牛气哄哄,是有名的‘铁老大’,一般人根本就没放在眼里,别说是站长,就是下面的运输处长、调度室主任,杨志远至今连面都没见上。

        杨自有着急,杨志远心里其实比他更急,杨家湖山泉水公司自四月以来每天加班加点的生产,把库房里堆得满满的,就是为接下来这几个月水质类产品销售旺季的到来作出的前期准备。现在眼看旺季即将到来,可运输却成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杨志远心里的焦虑也就可想而知。可作为主帅,杨志远知道不能把自己的焦虑表露出来,不然自己一乱,下面更会不知所措,自乱阵脚。

        杨志远镇定自若,说:“自有,你现在就和杨广唯到市里、省里的货物集散市场去,看能不能和那些适合运送山泉水的个体车辆签订一个季度运输承包合同,在这个夏季里,我们杨家坳负责货源并且按市场价结算运费,如果轮空,我们照样支付费用,但前提是,所有的车辆每天都得在杨家坳待命,由杨家坳统一调度。”

        杨自有喜形于色,连连道:“这个法子好,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个体司机谁不愿意找个稳定的活,我看这事情好办。这样一来省内的运输问题就好解决了,只是杨呼庆那边的事情该咋办?”

        杨志远说:“我再想想办法,如果实在不行,就用汽车运,成本高点就高点,务必保证货物在十五天内准时到达贵阳。”

        杨自有点头,说:“走一步算一步,我看也只能先这么着了。”

        二人正说着,姜慧就走了进来,杨自有没见过姜慧,自然不知他是马副省长的夫人,他还以为是哪里来的茶商,他很是热情地问:“您找谁?”

        姜慧咯咯一笑,一指杨志远,说:“我就找他。”

        杨志远心里想着事情,没怎么留意门口的动静,此时一听竟然是姜慧的声音,他赶忙站起身来,说:“姜姐,你怎么来了?”

        姜慧笑意盈盈地说:“今天到新营来办点事,知道你在杨家坳,顺便来看看你。”

        杨自有一看姜慧和杨志远彼此熟路,就笑,说:“志远,你们慢慢聊。我这就和广唯到市里跑一趟,先把运输车辆的事情拿下来,至于发往外省的火车皮,你还得想想办法,毕竟用汽车运,不是长久之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8: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