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江山志远》-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杨主任点头,说:“就像这条明清古道,物还在人已非,人总归还是敌不过历史自然的进程。”

        杨志远说:“可至少人可以创造历史,也可以改变历史。”

        杨主任看了杨志远一眼,感觉这个年轻人心气鼎然,雄心大志跃于言语之上。到得码头,码头上早已群情激扬,杨石、白欣旺正指挥一干老小往湖里放养第一台拖拉机上的鱼。杨主任站在一旁看着杨石他们卸鱼、消毒、放鱼入湖,对杨志远点点头,说:“一看就知道是养鱼的老手,看来没我什么事。”

        杨志远说:“您是专家,还请多加指导。”

        杨主任说:“别的我倒不担心,只是杨家湖的水质太清,浮游生物量、有机碎屑量、水生植物、底栖生物量较少,不益于鱼类的快速生长,按说这种野生雄鱼两年就可捕捞,就是因为杨家湖的水质清我才说要三年。”

        杨志远问:“有什么方法吗?”

        杨主任说:“如果单纯的从养鱼的角度来说,为了保持湖泊养鱼的生态平衡,提高水体的生产力,可以采取补充外源物质的技术措施:或引导生活污水和农田肥水入湖;或是发展牲畜、家禽养殖业,以其粪便肥水;或是农副产品下脚料渣与养鱼生产结合起来,使水体处于良好的物质循环状态。一般按平均0.067公顷水面1头猪,0.067公顷水面一只家禽计算,就相当于给每0.067公顷水面补充了氮肥2.1公斤,磷肥0.8公斤。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增加水的肥度,增加湖内饵料资源。”

        在杨志远的规划中,村里生活污水的治理是一件让他颇为头痛的问题。他原来是有想法在村里搞个污水处理系统,像城市一样,通过地下铺设的管道把生活污水集中起来处理,经过三、五年的治理,从而改变农村卫生脏、乱、差的环境,变无序为有序,为今后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好前期准备,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怎么办,他还真想不出很好的办法。排入湖中,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可就怕污染了杨家湖水资源。毕竟杨家坳酿出的酒质香醇,与水源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他不无担心地问杨主任,“生活污水的排入这会不会给杨家湖水质带来结构性的污染?”

        杨主任说:“杨家湖的水面辽阔,只要控制得当,根本不会给水质带来二次污染。”

        杨志远想,真要是这样就好了,这样既解决了生活污水问题,又发展了渔业生产,一举两得。但杨志远他要走的是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相结合这条现代新农业的道路,不以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按他的规划:杨家坳的山,可以发展茶叶、黄菊、野菜、山茶籽、竹林、果树等无害化农林的生产;杨家坳的田地则可以根据节气播种油菜、向日葵等开花植物,同时进行花卉苗木的培植,顺带发展养蜂业;而杨家湖优质的水资源,在他设计的经济版图中占比更重,取源头之水酿酒、生产瓶装水,在湖里养鱼养蟹种植水生植物,待条件成熟再适当的增加一些水上游艺项目。而他所有的这些发展规划,都与将来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围绕着旅游业做文章,尽可能地做到人与山、人与水的自然和谐,尽量地不去打破杨家坳生态的平衡之美,既要发展,让乡亲们生活富裕,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才是他的终极目标。至于发展牲畜、家禽养殖业,什么大棚蔬菜的种植业等等此类破坏杨家坳整体环境的产业,杨志远根本就没考虑过,即便是这些真能给杨家坳带来滚滚财富,杨志远也决定坚决放弃。因为养殖业一旦发展起来,对于未来的杨家坳来说,肯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杨家坳的生态平衡一旦打破,青山绿水也就会因此不复存在,养殖业给杨家湖造成污染势在必然,根本就不可能控制得当。

        杨志远把自己的想法和担忧一一向杨主任说了。杨主任说:“你这个想法值得提倡,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的自然平衡,是一种不错的发展思路,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杨志远说:“做不到并不代表没有人去做,我想按我的思路努力地去尝试一下。”

        杨主任说:“哪倒也未尝不可。我觉得照你这个经济规划真正的执行到位,成功的几率很大,我看就照你说的,你可以在湖里自然养蚌育珠养蟹,水生植物不妨以莲、水杉为主,这样既可以使杨家湖的渔业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可以通过莲、水杉对水质起到一种自然净化的作用,还可以给鱼类提供丰富植物资源。”

        杨志远说:“好,既然像主任这样的专家也同意我的构想,那就在湖里种植荷花,到时一到夏天,满湖夏荷缤纷,倒也不失为一道美景。就算雄鱼真的缺少粪肥而导致生长缓慢也没什么关系,我想鱼生长得慢点就慢点好了,咱不急那时间,我追求的是质而不是量,我杨家湖的水质清,以水草自然养殖,鱼的肉质自然高,味道自然可口,到时价格比别人养殖的鱼高一些应该没什么问题。”

        杨雨菲一直站在他们身边,静静地听他们交谈。心想小叔叔到底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看问题比父辈们要长远,思路超前,不为一时之利而舍弃心中固守的标准。就凭这一点,就值得自己好好的向小叔叔学习。小叔叔常说的,‘眼界决定高度’这话一点都没说错,杨家坳现在的起点高,一旦启动,发展的潜力绝对不可小视。

        七月的山区早晚凉爽,中午还是有些炎热。杨雨菲见杨志远该谈的都谈得差不多了,她指了指连心桥上的木楼,说:“杨主任,小叔叔,别老站在太阳下晒,要不到楼上去喝茶解解暑?”

        杨主任看了杨志远一眼,说:“既然这里没我什么事,志远你不是要到省城找‘天天有余’的谢老板化缘吗,要不我们现在就回省城怎么样?”

        杨志远说:“也好,我这回家拿几件换洗的衣服就走。”

        他看了正在湖边忙碌的杨石一眼,转头对杨雨菲说:“我现在就跟杨主任到省城去办点事,你待会跟你父亲和我母亲说一下,说我过两天回来,让他们不必担心。你还要嘱咐李丹,注意保持新扦插黄菊的水分。”

        杨雨菲说:“好的,我知道该怎么做。”她随即又追问了一句,“小叔叔,你要不要带个人跟你去?”

        杨志远顿时一笑,说:“我是去化缘的,又不是去抢银行,带人干嘛。”

        杨主任那辆皮卡虽然破旧,但性能还是不错,尤其是爬杨家坳前的那几座山,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一路上无事,两人就天南地北的闲聊。杨志远这才知道杨主任的全名叫杨建中,省农业学校毕业,经历挺多:当过公社书记;做过三年科技副县长。本来也不想到什么农科所,老婆是他农校同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老在下面漂着总不是回事,虽说当过副县长,可想进省城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没办法只能进了农业所,也算是专业对口。干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员,继而副主任、主任,也算解决了正处,没想在这个位子上一干就是八年。本来前年是有机会往上走一步的,农科所是农业厅的下属机构,厅里前年要选拔一名科技副厅长,民意测评他的呼声最高,可民意只代表民意,不代表官方,正式任命下来,根本就没他什么事,结果从别处调来一个狗屁不懂的人任副厅长。这倒还罢,可偏偏这人成了他的直接领导,还爱折腾,农科所的科研大楼的报建、贷款就是他一手经办的。农科所是穷单位,职工们的住房都是破破烂烂的,哪还有什么钱修什么科研大楼,职工意见很大,可领导的决定得执行,他一想干脆顺带干点私活,建几栋宿舍楼。干私活这事,厅里当时也是知道的,可张平原上任后一停贷,厅领导就撒手不管了,说什么问题是农科所惹出来,就得农科所自己解决。不得已,他才求爷爷告奶奶装孙子。那些个种鱼、鱼苗,那可是他这些年在农科所积攒的唯一值钱的家当,他是从心里舍不得,即便是五百万出手,他也是心有不甘。可是没办法,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那天他是有意卖给张平原一个人情,让杨志远白白捡了个便宜。

        杨建中的烟瘾很大,一根接一根。他顺手递给杨志远一根,杨志远摆手,说:“我刚出校门,抽烟我还真没学会。”

        杨建中抽回了手,说:“不会更好,抽烟还真是没什么好处。”

        杨志远笑,说:“既然主任知道,那您就不能少抽点。”

        杨建中也笑:“烟这东西一旦上瘾,少了它还真不行。我啊,这是在当副县长的时候学会的,我们那书记是根烟枪,一开会就抽,时不时还塞给你一条,一来二去,也就会了。可一学会了就麻烦了,副县长也当到头,想戒又戒不了,想抽还得自己买,你说这不是害我吗?”

        杨志远说:“那你可得找你们那书记要烟抽去,这事他得负责到底。”

        杨建中叹了口气,说:“别提了,他前几年就到点退休了。日子过得比我还落寞,你想谁还会给一个退了休的老头送烟啊,官场中人,一旦失去权势,那个中滋味,只怕比杀了他还难受。”

        杨志远对官场之事,没什么感受,也就没作什么评价。杨建中话锋一转,说:“说说你吧,好端端的北京城不呆,跑到杨家坳这穷乡僻壤受这份累。”

        杨志远笑,说:“我倒没觉得累,我回杨家坳只为一个‘情’字。”

        杨建中沉吟了一下,说:“好一个‘情’字,你杨志远还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你以后也别什么主任、您的,屁大个官,你我今后兄弟相称怎么样?”

        杨志远说:“那我可求之不得。”

        杨建中说:“那我们就这么说好,你也别叫我什么‘大哥’,那样太江湖,你以后就叫我建中兄,我叫你志远老弟得了。”

        杨志远说:“好。”

        杨建中笑道:“既然你我兄弟,我这个大哥不白当,我得送你一份礼物。”

        杨志远说:“这怎么可以,按说应该我送你一份礼物才是。”

        杨建中说:“你可别轻易推辞,我这礼物,你肯定会要。只怕我一说,你还会急着要。”

        杨主任顿了顿,继续说:“我现在跟你说句实话吧,你中午说的那套包装、压塑设备我们农科所就有。”

        杨志远欣喜地说:“真的?难怪我当时说到设备的事,你用那种眼神看我,原来是有深意的。”

        杨建中说:“当然是真的,我们农科所是干嘛的,是搞农业科学研究的,许多设备必不可少,这套包装和压塑设备是前年省里拨下来的,其实这套设备我们还真没多大用处,但我一想不要白不要,这不,这套设备至今还躺在仓库里睡大觉。”

        杨志远问:“你的意思是把这套设备处理给我?”

        杨建中笑,说:“你倒是想得美。这可没戏,我要是把设备处理给你,那上面就会马上处理我,光变卖国有资产这一条就够我受的。”

        杨志远也笑,说:“那大哥这不是在勾引我么,让我看得见却又摸不着,不是让我更加心痒难耐吗?”

        杨建中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虽然设备是不能卖,但我们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进行合作,比如说,我们农科所在你们杨家坳设个实验基地什么的,到时把设备搬到你们杨家坳去就成了,犯不着去谈什么买卖。”

      第4章 鱼头期货(3)

        杨志远欣喜万分,心想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天上掉馅饼,这比花钱买设备要合算得多,几乎可以说是没花一分钱就白白地得到一套设备。虽然说产权不属于自己,但可以【创建和谐家园】,何乐而不为,杨志远忙不迭地道谢,说:“谢谢大哥,这份礼物我还真没办法拒绝,你这可真的是雪中送炭,帮了我大忙了。”

        杨建中说:“别一口一个大哥,太江湖了,我说了叫我建中兄。”

        杨志远说:“叫你建中兄,我还真不好开口。要不这样,没外人在,我叫你大哥,有旁人我还叫你主任。”

        杨建中想了想,没太强求,说:“这样也行。不过,亲兄弟明算帐,我也不是白帮,那样会让人说闲话,以后你的茶啊酒啊什么的,真要做开了,你得给我们准备一些,我也不多要,我那一百多号,每人一份,就当是给职工们谋点福利,连续供给五年怎么样?”

        杨志远说:“没问题,这要求不过分,很合理。”

        杨建中说:“行,那就这么定了。我知道你把村里的行政公章带在身上了,这样吧,我们回去就把合同签了,你合同也不用做,这事我也不是第一次干,我们那有现成的格式合同,你到时盖上公章就成了。”

        杨志远说:“那我不是哈口气就成,随随便便就得了个大便宜。”

        杨建中笑笑,又问:“志远,你这次上省城找‘天天有余’的谢大头,化的是什么缘?”

        杨志远想,这个谢老板的外号取的真是有意思,在南方‘大头’有傻、不清白之意。可谢老板偏生是靠大头鱼起家的,叫他‘大头’也不算埋汰他,乐得接受。

        杨志远跟杨建中说了实话,说:“我找谢老板,是想要他炒点远期期货。”

        这下杨建中没听明白,问:“炒期货?什么意思?”

        杨志远解释,说:“大哥的种鱼、鱼种不都到我们杨家湖去了么?两年后,谢老板要想大鱼头只怕还只能找我。他不是还想开分店吗?成,我就把我们杨家湖湖里的鱼头,当成远期期货卖给他。”

        那天,本来照杨建中的意思,杨志远的鱼还得照规矩,签加盟合同,由那家固定公司统一回购,杨志远死活不答应。杨建中急着用钱,又有把柄捻在张平原手上,再说那家公司和农科所没什么关联,只是挂靠。杨建中最后不得不破了例,没有和杨志远签什么合同。杨建中当时就有些奇怪,不明白杨志远这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按说这鱼,有公司统一收购,杨志远应该乐得轻松,犯不着放着好事不要,自己去找麻烦。当时杨建中就想找机会问问杨志远,可两人关系毕竟生疏,一直没好意思开口。现在听杨志远这么一说,杨建中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杨志远的心思缜密。

        杨建中说:“志远,还别说,你这招真不错,要我,我还真做不来。看来这回谢大头还真拿你没辙。”

        晚饭就在谢老板的‘天天有余’就的餐。就杨志远、杨建中、老板谢富贵三人。虽然那天杨建中请客,谢富贵到包厢来敬酒时,杨志远在座,但今天见面,谢富贵只是觉得面熟,没什么印象。杨建中又做了一番介绍,谢富贵打着哈哈,看杨志远年纪轻轻,没怎么在意。杨志远也不点破,只是觉得谢富贵这名字虽然有些土气,但现如今人如其名,一看就是个暴发户,手指大的金项链挂在脖子上,黄彤彤的特别刺眼。

        三个人慢条斯理的喝着酒。几圈下来,杨志远就看出来,这谢富贵虽然整天在酒楼里混,可酒量还真不怎么地。三人当中,杨志远和杨建中酒量相当,一斤把白酒没什么问题,谢富贵充其量半斤。再干两杯,谢富贵就开始退却了,说:“二位饶了我,这酒我只怕是喝不下去了。”

        杨志远说:“这我可做不了主,得听主任的。”

        杨建中开始往正题上引。杨建中说:“谢总这是老板做大了,光有肚量,没有酒量,比陈胖子差远了。”

        陈胖子是‘陈记鱼店’的老板,是谢富贵目前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谢富贵一听就有所警惕,说:“陈胖子什么时候找主任喝酒了,我怎么没听说?”

        杨建中笑,说:“就前几天的事。陈胖子现在没事就往农科所跑,逮着人就张罗着请客。”

        谢富贵自然明白陈胖子每天往农科所跑是为了何事。‘陈记鱼店’以鲜活鱼起家,这些年眼见他以野生大鱼头大发特发,自然眼红心热,也期望着能分一杯羹,找杨建中疏通关系自是必然。

        谢富贵自然清楚这中间的经济利益,真要让陈胖子分了一杯羹,哪还有他的好日子过,他在省城之所以敢概不打折,表现强势,凭的就是大鱼头在省城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优势,一旦这种优势不复存在了,利润岂不大跌,生意岂不一落千丈。

        谢富贵赶忙举杯,说:“主任可别心慈,您要是一松口,那我可就惨了。”

        杨建中哈哈一笑,说:“现在找我没用,得他说了才算。”他一指杨志远。谢富贵莫名其妙,不明白这事情怎么又和杨志远扯上了关系。他是商人,能做到今天的规模,除了和杨建中的相识有一定的机缘在里面,也是能力使然。他知道如果这事和眼前这个叫杨志远的年轻人扯上了关系,那么今天这顿饭再吃下去只怕就不那么简单了,杨主任此行肯定是另有目的。

        杨建中一拍脑袋,说:“也怪我没把志远介绍清楚。这位老弟现在杨家湖渔业控股集团的总经理,我那些鱼啊什么的,没和他签什么加盟合同,一次性全兜给他了,现在他说了算。”

        谢富贵知道这事其中必有蹊跷,自己和杨建中的关系似乎还说得过去,当初自己也曾想过要介入养殖,杨建中死活不松口,现在竟然不签加盟合同不加约束,一次性把鱼全兜给了这个杨志远,只怕不是像他说的这么轻巧简单。但事已至此,情况摆在这,自己还真是无力回天,要想保持现有的优势,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实话实说了。他和杨志远碰了一杯,说:“杨总,明人不说暗话,我的实情摆在这,绕不过去,如果我现在和你签个供货合同,你有什么要求?”

        杨志远说:“这就看你怎么签,如果是签个普通的供货合同,你随便交几个保证金就得,如果你要签省内独家,就有些麻烦,我怕谢老板说我心狠手辣。”

        谢富贵一听,有些担心,说:“杨总,你不会告诉我,你已经和陈胖子签约了吧?”

        杨志远说:“还没来得及见面,今天杨主任刚把鱼送到杨家湖,就想着搭杨主任的车,到省城来会一个朋友,这不就被杨主任拽到谢总这来吃鱼头来了。”

        谢富贵一听,松了口气,说:“杨总,你可千万别吓我,你这合同要是签上几家就没多大意思了。”

        说完,朝杨建中一拱手,说:“还是主任知道照顾我。”

        杨志远说:“在商言商,什么东西都是独门生意好做,垄断企业就是这样想怎么涨价就怎么涨价,他自家说了算,全国人民反对都起不了作用。我们这鱼头,虽然还做不到垄断,但控制大部分货源还是可以做到,既然谢老板有兴趣和我谈这笔生意,我也乐意只卖一家,只要你谢老板出得起这个价。”

        杨志远伸出手指,说:“普通的供货合同,保证金十万,省内独家供货合同那就得欲交一百五十万的保证金。”

        谢富贵笑:“杨总,你这个价格是不是高了点?”

        杨志远笑,说:“谢总,你怎么像那些垄断企业一样,明明赚得盆满钵满的,还整天哭穷,要国家的补助。你这里的鱼头两百元一个,一天至少要消费两百个,不说其他,光鱼头的营业额就不下四万,一年是多少,一千四百多万,你一年的利润又是多少,我不说你也该知道。”

        谢富贵哈哈一笑,说:“杨总,你还说是顺便来我这作客,看来你这是有备而来啊,我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杨志远抱手,说:“谢总,你想想,一年七万个鱼头,不是谁都可以供的。你不是想开分店吗,我至少可以保证你开两家。如果那鱼的繁殖能力强,说不准,我包你十家店也说不定,省城的人喜欢吃你的大鱼头,难不成市里的人就不喜欢?你大可以在全省开花,说不定开出一个连锁集团来。”

        杨建中证实,说:“谢老板这点我倒是可以保证,只要他杨志远不搞什么赶尽杀绝,每年连种鱼都不留这样的傻事,我包你开上十家店,货源是没什么问题的。”

        谢富贵想开分店的事不是一天两天,杨志远的话挠到他的痒处。他盘算了一下,自己要是真开几家分店,从考察、选址、招工、培训、装修,没有一两年的时间还真是办不到。真要是和杨志远签订了独家供应合同,自己还真是可以先慢慢地做好前期工作,等杨志远的鱼开始上市,自己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当然也不是没有风险,比如说这三年里杨家湖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湖水见底;或者遭遇洪水,冲堤毁坝,杨家湖颗粒无收。不过再一细想,老杨是这方面的专家,对杨家湖的情况肯定了如指掌,他要是没把握,敢赊给杨志远几百万的鱼款。只要把细节谈落实,以一百五十万的风险,搏上千万的利润,这笔买卖还是划算。

        谢富贵想明白了,头一点,没再犹豫,说:“杨总,这个合同我签了,不过有些细节我们还得谈谈,比如说你要是违约了,违约责任怎么算这类的。”

        杨志远说:“好,谢总爽快,我也不说什么二话,只要不和我在价格上谈来扯去,其他方面我想你尽可以提要求,谈条件。先小人后君子,亲兄弟明算帐,这很正常。”

        杨建中举起酒杯,说:“那我们就为你们合作成功干一杯。”

        三人碰了碰杯,一饮而尽。

        杨志远这次在省城呆了好些天。

        先是以村委会的名义和农科所签订了在杨家坳建淡水水产养殖实验基地的合同,由杨家坳村提供必要的土地和厂房,农科所提供机械包装设备,双方合作开发和研究淡水鱼的深加工实验,所研究的技术成果由农科所所有,杨家坳村可以【创建和谐家园】。

        然后和谢富贵敲定了一些细节,基本上谢富贵提出的条件,杨志远都一一点头答应,谢富贵最担心的无非就是杨志远到时鱼卖多家的问题。杨志远根本就没考虑过要货卖多家,既然是生意,生意场上起码的规矩必须遵守。杨志远当即表示只要他谢富贵吃得下来,鱼头全给他,鱼肉谢富贵要不了那么多,由杨志远自行处理,不要他谢富贵承担销售。如果鱼头多到他谢富贵难以承受的地步,杨志远也决不在省内销售半个鱼头,一旦违约,赔偿由此给谢富贵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谢富贵于是签字盖章,当即就到银行打款一百五十万到杨家坳村委会的帐上,合同自此正式生效,不容双方反悔。

        办完这两件大事,杨志远一身轻松。他提着几包简易包装的杨家毛尖,兴高采烈地到省农业银行找张平原。

        张平原听杨志远汇报完这些天来所做的工作,再一听杨志远说完这两天在省城所做的这两件事的前因后果,连连表扬,说志远老弟真不简单,走一步,已算清后三步,尤其是这‘鱼头期货’卖得精彩纷呈,只有让人佩服的份。

        杨志远由衷感激,说:“如果不是老师施以援手,哪有什么后三步,学生只怕是一步都迈不开。”

        张平原摇头,说:“此话差矣,就凭你露的这几手,就非同寻常,一般人玩不来。即便我不出手相助,你也会有别的办法,只不过是耽误些时间罢了。”

        张平原当即从桌上翻出农科所的贷款申请报告,当着杨志远的面,签字‘同意’,然后叫来信贷处处长,交代处长马上就去办理,以便支持省里的农业农村工作。

        张平原品了一口杨志远新带来的杨家毛尖,说:“还别说,你这茶的口感是不错,就是包装简陋,给人的感觉上不了台面,没有档次,真要拿去送人,还真不好意思拿出手。”

        杨志远一笑,说:“等明年开春新茶一上市,杨家毛尖肯定会旧貌换新颜,说不定还会一时洛阳纸贵。”

        张平原吹了吹茶叶,说:“就该如此。”

      第5章 鱼苗事件(1)

        因为头天晚上和张平原喝酒,一高兴,就喝过了。杨志远第二天一早起来还感到头昏脑涨,他到卫生间里冲了个凉,这才赶到长途汽车站,坐上了回新营的汽车。在新营,趁回乡镇的车开车还有些时间,他到邮电局找黄晓楠催了催电话安装的事,黄晓楠告诉他快了,就这一、两天的事。黄晓楠那丫头很热情,一个劲地留杨志远吃饭,杨志远挂念着家里的那摊子事,婉言谢绝。黄晓楠见没留住杨志远,心里竟然有着一丝淡淡的失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