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江山国色》-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绢布还是鸳鸯戏水的绢布,并非麻布,看来作为山贼也是有讲究的人。

        李三娘蹙眉干咽了一下,似乎觉得喉咙发干。其大声怒叱没有发出。李三娘平淡地言道:“小贼,你要做什么?”口吻虽是平淡,但是李三娘一双眼睛好不避让地直视自己,没有畏惧,只有一股坚定和倔强。

        待人接物三分钟,即可对一个人有着初步的判断,但第一印象往往不准确,需深入接触方可了解。

        十年商场沉浮,李重九看人,【创建和谐家园】不离十!

        李三娘这样的女子,李重九不用联想到历史上平阳公主,也可以明白对方是一位相当有自己个性,以及主见的女子。嗯,用当时的话说,这样的女子性情十分刚烈。

        犹如酒中烈酒,马中良骥。这样的女人若是择夫,必要能驾驭自己的大丈夫,并非凡夫俗子可以的。李重九不犹大感头疼,这样女子软硬不吃,意志坚定,也十分有主见,若是要想说服对方,改变她的主意,难如登天。

        但李重九不是没有办法的人,不动声色,双目一步不让地与她对视。他的目光,并非尖锐,咄咄逼人,反而是温和,透着一股善意,双目一瞬不瞬地直视对方。

        而李三娘此刻也是内心波动不已,她自小乃是门阀嫡女,身份无比高贵,父兄待他无比宠之爱之,成大之后,容貌越发摄人,又兼武艺出众,平凡出行,很少有男子敢与她直目对视。即便是那些出身世家的子弟,见她之后,也是有几分自惭形愧之感,目光稍一接触,不过一会就转而避开,这还算好,更多的男子甚至闹得面红耳赤。

        而眼下一个小山寨,什么都不是的小贼,居然也有这个胆量,敢于挑战自己。李三娘心底微微动怒,反而更是激起她心底那份倔强之意。一对男女四目交对,在谈情说爱之中,本是无比温馨的时候,但是在此刻两人却好似斗鸡一般,彼此要分个高低,实在是大煞风景。

        “噗!”

        也不知过了多久,烛火轻爆,陡然间房间暗了半边下来。李三娘心底微微一惊,女人天生比男人怕黑,她转目一看原来是一根红烛燃完。但她却先转开眼睛,意识到这一点后,李三娘才明白自己在这场交锋中输了。

        但是坐在她身前的李重九,丝毫没有这点得胜的骄然之色,反而平静又肯定地说了一句,言道:“小娘子,我不是恶人。”

        注一:当时婚仪,男穿红女戴绿,故而有云红男绿女。

      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辞

        此刻李三娘内心有几分波动,看向李重九的目光,哼地一声道:“既然不是恶人,为何将我强掳到山寨,还将我捆绑在这意图不轨?”

        李三娘直直地看着李重九,想从他的脸色上看到一丝心虚之意。

        可惜没有!

        李重九嘴角扬起,反问言道:“小娘子,既然你说我图谋不轨,那为何我进屋之后到现在,还不扒光你的衣服,强就而上,反而坐在椅上喝酒,坐在这里陪你聊天。这不太浪费时间了吗?”

        李重九的反问干脆利索,李三娘却冷笑道:“或许你别有诡计,也说不定。”

        说到这里,李三娘忽然话音一顿,面泛怒色言道:“别动什么心思,想用什么温柔的手段,让我甘心从之。若是你有什么不轨,即便了我死了,也不会你与你干休。”

        听李三娘这微微作怒的声色,李重九仰天哈哈一笑。李三娘抿嘴看着对方,琢磨自己的话为何引得对方发笑。

        李重九笑毕道:“美色当前,本可欲取欲摘,却还要先谈情说爱一番,那不是太迂腐了吗?”

        “那你究竟是何用意?”

        “很简单,为了招安。”

        “招安?”李三娘双眼一抬。

        “不错,正是招安。”

        并非李重九啰嗦,因为心理学上说,以重复并肯定的语气,说一件事情,可以增加成功率。

        李重九当下道:“敢问姑娘可是唐公府上的千金?”

        李三娘沉默不语。李重九见对方不答,猜到她怕自己身落匪窝,败了名节而死,传扬出去坏了李家的名声。

        李重九道:“我听闻唐公府上,四男一女,长子宅心仁厚,温文尔雅,次子尚义任侠,屈节下士,其余二子尚未长大,唯有一女,排行第三(注一)姿容无双,巾帼不让须眉,不知可是姑娘?”

        任哪个女子都爱听奉承,李三娘听李重九之言,下齿轻咬嘴唇,言道:“你一个山贼,可曾亲眼见得,恐怕是道听胡说的吧。”

        李重九一本正经地道:“绝不敢欺瞒姑娘。”

        李三娘暗暗奇怪,对方既知道自己底细,为何还如此大胆问道:“既求招安,又为何不去官府投奔,反而强掳于我。?”

        “这就是父辈的考量了,官府方面我们没有门路,不敢贸然前去,而听闻唐公是当世英雄,有心投奔,后打听到三小姐在此经过,特请三小姐来山寨一谈,希望能够代为引荐。”

        李三娘并非有丝毫释疑,当下直问道:“那这强行娶亲,岂是有心要我代为引荐,强行招安之举?”

        听李三娘如此说,李重九心想这个女子,果然不好糊弄。

        李重九脸不红心不跳地道:“这当然是姑娘魅力之所在,在下对姑娘一见倾心,父辈见我痴念,所以有心成全,才设下此局,让我与姑娘能结下百年之好。我成了唐公的女婿,如此父亲方才安心,将山寨一门上下四百余口的性命,皆交由唐公。”

        听李重九如此直白之言,李三娘不由愕然住了。她从小到大,虽是貌美,暗中喜欢的人不少,当摄于其门阀家世,所以很少有人敢于在她面前大胆直言。眼下李重九一本正经的样子,就将这表白之话,犹如喝水吃饭一般的说出。李三娘不知此刻,到底是害羞,还是动怒。

        半响李三娘嗔道:“妄想!你乃一介小贼,在世人眼底不过是强盗,配么?”

        李重九正色言道:“没想到小娘子,见识不过如此。”

        李三娘听闻李重九之话,没想到这小小山贼,居然有这自信。南北隋唐之际,门阀横行,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寒家。到了这时更有李郑崔卢,姓之名器,千古推高,九流仰之之说。

        李姓要结亲,当选名门,好门当户对。李三娘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山贼,居然自信满满,要迎娶于她。李三娘一脸薄怒,看着李重九见他要说一番什么大道理来。

        “世间焉有天生贵种,秦汉之际,汉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玄德织席贩屦,亦成一方诸侯。姑娘拘泥于门阀之见,却不知江湖之上,多有英雄,如此不失之交臂了吗?”

        李重九话这么说,他上一辈白手起家,亦奋斗至上市公司主席,已是从中走过一遭,故而说此言时,只是侃侃而谈,并非带有那么多激愤之情。

        李三娘听后嗤笑道:“眼下太平盛世,我就等候你以布衣而取天下的一日。一介山贼?布衣而取天下?可谓志向远大。”

        “太平盛世?未必见得?”李重九言道,“当今圣上,好大喜功,以举国之力征伐高句丽,穷兵黩武,天下民不聊生,我看不日天下将有大乱,到时必有豪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隋室将倾!”

        “大逆不道,此乃无父无君之言。”李三娘虽斥李重九,但是心底亦是暗暗震惊,家里的二兄是时常说这句话的。

        不过二兄一说,往往会遭阿爹,大兄二人,当面斥责,所以只敢背地与李三娘这么说。李三娘素来信服二兄之能,二兄四岁时,曾有书生来家中说二兄,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注一)。故而父亲将二兄名字,从济世安民取两字,名为世民。

        “我对小娘子倾心如故,这才不怕被诛之罪,冒死如实相告,也希望姑娘与唐公能早作准备。”李重九仍是一脸诚恳。

        看来这小贼是真心喜欢我,于是李三娘问道“这么说,阁下是等着天下将乱时,从中取利了?”不知不觉之间她话中对这小山贼,换上了几分敬意。

        李重九一脸严肃地言道:“天下兴亡乱治,乃是一姓兴旺,黎民百姓具苦,从中取利,于心何忍,我望能辅助能主,能够吊师讨暴,解苍生于倒悬,才乃我之毕生抱负。”

        “不过到时,天下可期,王侯将相马上取之,亦是大丈夫之快意!”

        说到这里李重九不免笑了笑道:“一时不慎,将心底话吐露,还望姑娘不要怪我唐突才是。”

        李三娘此刻看向李重九,目光已是亮色,心道这小山贼虽武艺低微,胸有锦绣之志,处事不亢不卑,说话条理清晰,显然是一位人才。

        “不错,我正是唐国公的三女。”李三娘言道,“山贼之中,有你这样见地的不多,你应该是读过书吧。”

        李重九一愕,心想方才自己言谈引经据典,几是一派儒生风范,不合自己山贼身份,一不留神,装逼太过了。

        李重九立即掩谎道:“粗野之人,哪里读得什么书了,不过我的四叔苏素曾拜在当世大儒王仲淹门下。我日常听闻,所以懂得一些道理。”

        “王仲淹,王通?”

        李三娘不由诧异言道,未料到这山寨之中,却是藏龙卧虎。这个小山贼也就罢了,居然还有人乃是大儒王通门下。

        李三娘当下将苏素这个名字记在心底,心道爹爹眼下遭小人猜忌,被贬往怀远镇,为圣上督办军粮,这时候手下正缺人才。此人虽冒犯于我,但并非不可见谅,何不替爹爹招揽之,或许将来真会成为我李家之臂助。

        李三娘当下道:“好,我信你之言,不过你既有心投靠我李家,现在就解了我身上的捆绑,以示诚意!”李三娘目光烁烁,给李重九提了这个难题。

        “解开捆绑?”李重九看了李三娘一眼。

        李三娘目光烁烁地看着对方,言道:“不错,你要我李家取信于你,你需先信我李家方可,否则一切说得再是漂亮,也是无用,你说如何?”

        李重九闻言哈哈一笑。

        “怎么了,不敢?”李三娘嘲讽般一笑,言道,“差点忘了,你是我的手下败将,自然是不敢了。”

        激将法?

        李重九当下点了点头,回身走到屋中,将剩余一盏尚未燃完的红烛取来。李三娘见李重九如此动作,目光之中露出了不明所以的神色。

        李重九当下报以一笑,言道:“婚房之内,没有锐器,故而用红烛一试。”说罢李重九将燃着红烛,放在红绳下灼烧,之后用力一扯,如此连拔断四根红绳。

        李三娘捏着手腕,惊愕地看着李重九讶然问:“你当真信我。”李重九微微一笑,并不回答。

        李三娘目光流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意,而待她起身时,突然身子一麻,差一点再度摔在床上。

        李三娘当下明白过来,才想得对方如此轻易就答允了,原来是欺负自己被捆绑了一夜,手脚无力。这时候的李三娘怎么可能李重九之对手。当下李三娘坐在床上搓揉手腕,寻思此人心思真是细腻,屈就为一个山贼,真是可惜了。

        这时李三娘,站起身来双拳一拱言道:“多谢阁下,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李重九亦是正色言道:“在下李重九。”

        “李重九,李重九。”李三娘低声将他的名字念了两遍。

        “不知姑娘芳名呢?”

        “我叫……”随即李三娘下意识的脸一红道,“无礼。”

        李重九一指红烛,笑着言道:“或许亦不算得失礼了。”

        对于这场胡闹般的抢婚,两人不由皆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注一:史书载,李世民排行老三,年纪小于李三娘。

        本书还是以李三娘为李世民之妹为说。

      第十三章 李家来头

        李三娘目光凛然,眼下她虽对李重九有所改观,但却绝不会认为对方,有一日会成为自己夫婿。作为世家之女,若她成婚,三媒六聘,必须选择门户相当世家子弟,贵胄之后。

        至于每个女子待未来夫婿,如何心底皆是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似李三娘如此,眼光更是挑剔,作为一个女儿家的心思,是会常常拿对方与自己父亲比较的。

        当时李三娘其母,窦氏年幼时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养在宫中,深得宠爱。兼之她发长过膝,光可鉴人,拥有绝世的容貌,故而自小求亲者无双。当年他的外公大将军窦毅为了选婿,亦是看花了眼。窦家于门屏前画二孔雀,凡有世家公子前来求婚者,则给他两箭射之,约定射击雀目者为婿。

        结果闻风而来的前后数十人来射皆未能射中。后来一男子亲至,不顾舟车劳顿,一下马亦不吭声,拔出两箭抬手就射。两箭皆中雀目。窦毅看之不由惊叹对方的箭术,待询问对方家世,乃知是太尉李虎之孙,柱国将军李昞之子,而其母又是独孤皇后的姐姐,当下拍手定下这乘龙快婿。

        李三娘自小听了,虽嘴上不说,但心底亦深深向往之。眼下她也到了适婚,来求亲者亦是踏破门槛。只是世家的俊杰子弟,她皆是瞧不上,更不用说是一般男子了。看着这玩笑般的婚事,李重九,李三娘二人,皆相视一笑,彼此间隔阂却是少了几分。

        李三娘皱眉问道:“你说你也姓李,祖上从哪里迁徙而至呢?范阳?顿丘?渤海?还是安邑?”

        李重九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么说,显然是攀交情了。世家小姐攀交情不是看上自己,而是摸自己底细了。可惜是,李虎从未将之告诉过自己,恐怕连他也是不知道。

        当下李重九如实,言道:“我世代居于此,落草为生,已有几代,至于祖上早已不可知。”

        李三娘听了,不免露出了几分失望。她原想,李重九若是报个本家旁系一支,将来也好亲近,如此将来给李家做事,地位也会高一点。没想到,李重九为人亦太实在了。

        当然李三娘将长发撩在身后,一双细眉如剑一般直入鬓间。她看着李重九言道:“我不知你从一介布衣,而至王侯将相的可能有多少。”

        “你需知道,就算你投靠李家,我们也不会轻易承诺你们什么,一切需自己来取,但是我们李家一贯赏罚分明,若是你真有才具,并立下功劳,一定会有前途。”

        李重九听李三娘几句话,说得颇具大气,果真并非是普通闺阁之中女子可道出的,当下正色言道:“这我自然晓得。”

        李三娘点点头后,掷地有声地言道:“既然如此,三个时辰之内,你们必须放我和两位家仆一起下山,若是迟上片刻,一切休谈!”

        “什么?”李虎重重地往大腿上一拍,言道,“你说我们劫来的小媳妇,是唐国公府上的千金?”

        “正是,句句属实。”李重九正色言道。

        李虎霍然站起身来,之后头转向苏素,又是一面迷惑言道,“这唐国公府,这到底是,到底是什么来头?”

        王君廓,孙二娘也是一脸茫然的表情。

        四人之中,倒是苏素有些明白。他当年游学过,亦算是见识不少。

        苏素言道:“唐国公府,其祖上,当年乃是上柱国……”

        “上柱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