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鼎》-第6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韦国勇是刘鼎接触到的第一个懂得全面军事知识的将领,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黑暗的社会,或许韦国勇早已经成为朝廷军队的将军,刘鼎少不了向他虚心求教。对于刘鼎地虚心求教。韦国勇也倾囊传授。将有唐一代地军事慢慢的向他详细描述,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也不厌其烦的向刘鼎解释,并且是用尽可能形象简单的语言,因为他也清楚。“刘鼎”地脑子不是很好。领悟能力比较差。

      初唐时,唐军是府兵制,为什么叫府兵呢?

      唐朝初期,没有大量地常备军,那打仗的时候怎么办?打仗的时候,把那些农户武装起来,让他们上阵去打。就这么办。所以为了能使农户们快速的、麻利的【创建和谐家园】起来,唐初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几百个军府,这些军府的名字,叫折冲府。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征兵办,那么一旦战争来了,或者防卫地任务来了,本地折冲府就该发出命令了,命令本地农户,武装起来,准备出发。当时唐朝总共有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而这些个折冲府,又分为三类。一千二百人为上府,一千人为中府,八百人为下府,这些军府所征的兵,就叫府兵,这些个府兵平时都是农户,主要任务:种地,国家给你田地,什么永业田、口分田,给你这个,你种桑种麻种植谷物,一旦到了打仗的时候,你扔下锄头就得跟我上阵,那么这些人平时都是农户,打仗的时候他扔下锄头了,谁给他发装备呢?

      没人给他发,自己带。这些人虽然是农户,但是,农闲的时候,就得练武,不像现在,农闲地时候打打牌啊,摸摸麻将啊,甚至说去旅游啊,那时候都没有,农闲了,你就练武,时刻准备为国家献身,农忙了,你就耕地,尽本分,那么打仗了,这些个农户首先要自带装备,自己把自己武装起来,武装好了之后,再去打仗,那么都有什么装备呢?

      这些个农户,每十个人,就要准备六匹马,这六匹马主要是用来运输,不是骑的,如果你们这十个人比较穷,准备不起六匹马,驴也行,准备六头驴。那么这六匹马拉的是什么呢?首先,是铁马盂,痰盂的盂,这马盂可不是喂马的,是给人吃饭用的,之所以叫马盂,是因为它的个头很大,能装很多米,然后是生火地工具,途中吃饭、取暖都得用它,接着就是帐篷,安营睡觉用它,然后是布槽,布做地马槽,也就是给马吃饭用的,行军途中马要喂啊,然后是铁锹,挖土用地,安营扎寨、挖战壕、挖坑都得靠它,然后是镢(ju),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镐头,刨土用的,再后是凿子,还要带个东西,这个东西叫碓(du),这是个什么东西呢?这种东西在农村用得到,我们在电视剧里也经常看到,估计现在的农村也有,就是专门舂米用的,把谷子的外壳去掉,带着这个东西,方便做饭,要不然全是糠怎么吃啊?带完了这些还要带个筐,装东西的,特别是打胜仗了,装战利品,接着还有斧子、钳子、锯子,一样一个,开路的时候用,还有两把镰刀,两张床,这些,都是生活工具,每十个人,就得带这么些东西。

      接下来,就是战斗工具了,战斗工具是这样的,每五十个人,带一个火瓒(火字旁),这种东西,是一种短矛,打仗的时候,在上面缠上布,浇上油,点着了往敌人那边扔,专门烧敌人的,然后是胸马绳一套,马笼头、脚蹬子三套,这是每五十个人要带的。

      那么具体到每个士兵,都带哪些呢?

      一个士兵,一张弓,三十支箭,箭袋一个,大横刀一把,磨刀石一块,大(x)一个,是象牙做的一种锤子,一般带在身上作装饰用,但当兵的带这个玩意可不是做装饰,有实际用途,比如撬开箱子、瓶子、石头、解开绳子、布匹打的死结等等,还有军帽、军装,这都得自备,还有绑腿,这就是一个单兵的装备。

      那么这些装备带全了就可以了吗?不是的,还要带九斗麦饭,两斗大米,自带干粮,那么我们经常看电视剧电影。那里面的唐军动不动就全身披甲。而且那甲胄做得还特好看,实际是不是呢?实际不是地,甲胄,在那时候是很贵的东西,不是谁都置备得起。所以府兵们不需要自备甲胄。甲胄由国家发,但是,可不是一出动就发,那要看看你这次出动要去干什么,比如说你们这次要去远征,要去打吐蕃,打突厥。九死一生,那可以发给你,但如果你们这次只是去皇宫值班,轮流护卫,那不能发给你。你只要带着横刀、弓箭就可以了。

      所以大家看看,古代打仗需要打多少东西?光一个士兵,就得六种器具,还要自备军装,每十个人,要带十三种工具,马要六匹。每五十个人。要带八种装备,这些都要自备。因此我们每次看电视剧,都是每个士兵盔明甲亮,轻轻巧巧,手里就拿着一支长矛或者一把短刀,这和历史是很不相符的。

      那么都带齐了,该去打仗了,打仗之前,要分建制,就好像我们现在,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要分好建制才能动手,那府兵制地时候怎么分呢?三百人,是一个团,团长不叫团长,叫校尉;团下面分队,五十人为一个队,领头地也不叫队长,叫队正;对下面分火,十个人为一火,领头的叫火长。那么如果是三万人,就是一百个团。

      出征的时候谁带兵呢?可不是折冲府的将军带兵,他也就相当于一个征兵办公室主任,他没这个权力带兵,当然也没这个能力带兵,那么谁带兵呢?朝廷派谁带兵,谁就去带兵,比如李世民派李靖做总管,去讨伐突厥,那就是李靖去带兵,但是李靖决不能说大模大样跑到折冲府,说你把兵给我吧,那人家折冲府的将领绝对不给,得怎么办人家才给你兵呢?就像现在一样,你得有手续,有凭证。林雷你比如说李靖,他要带兵去打仗,首先就要去兵部,得兵部给了你领军地证明,你才能领军,这个证明,在唐代叫做“鱼符”,那么李靖拿着鱼符,直奔折冲府,说我要领兵,折冲府和当地地刺史要检查这个兵符,检查之后没问题,才给你兵,但如果说,这个战事非常大,比如灭突厥的战争,灭吐谷浑的战争,那么折冲府的负责人,你也要跟着一起去,如果战争的规模不大,那么就是果毅都尉,也就是副手去,战争规模再小一些,那就是果毅都尉的下属再去,以此类推。

      那么要出征了,这些府兵的年纪都在多大呢?现在地征兵制,年龄都很小,一般到了二十二岁二十三岁,那就是老兵了,可那时候不是,那时候,你二十岁当兵,六十岁才免除兵役,也就是到了二十了,到了服兵役的年龄了,一直到你六十岁,你才能退休,名副其实的老兵。如果你会骑马射箭,太好了,立刻去做骑兵校尉,这类骑兵校尉叫做越骑,属于最厉害的骑将,不会骑马的,或者会骑马但是不能在马上射箭地,有的做步兵,有的做骑兵,慢慢训练。可是打仗之前,这些人总得训练啊,我刚才说过,农闲的时候,他们就练武,可是练武,只是个体的演练,群体的演练搞不搞呢?当然搞。

      每年到冬季,一年到头了,庄稼也收完了,有时间了,折冲府就把这群农户找过来,命令他们,开始训练,怎么训练呢?折冲府都尉令左右两个校尉,各带步兵十个队,也就是五百人,骑兵一个队,五十骑,相距百步,严阵以待,之后听角手,也就是号手,吹第一通号,列队,二通号,偃旗息鼓,三通号,举起大旗,听到鼓响,两队呐喊着向前冲,接着其中一队鸣锣,锣声一响,那队人马就退兵,另一队人马继续前进,然后前进的一方队伍中突然也鸣锣,则那队人马也退兵,反复如此,这就是练兵了,当然古代地练兵,如今看来,似乎要简单一些。

      我们知道唐朝前期地时候,唐军所向无敌,经常打胜仗,那么除了平时训练得好,军纪严明也是个很重要的保障。唐军地军纪有多严明呢?由于时间问题我不能详细尽谈,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让大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到了出征的时候,各府府兵悉数到来。开始行军。途中如果发现有得病的,立刻通知军医调治,如果病人不能走路,骑驴,连驴都骑不了的。给两头驴。中间搭个床,驮着走,谁要是敢丢弃病人不管,斩首。

      谁要是捡到东西了,比如丢失的器械、钱物、牲口,谁要是捡到了,一天之内交公地。以交还物价值地五分之一赏此人,比如你捡了一匹马,值20两银子,你一天内交公了,尚你4两纹银。那么你贪小便宜,一时没交,好,三天之内要是被发现了,治你重罪,打板子、关禁闭,反正要惩罚你一下。要是三天过了。你还不交,一旦被发现。立刻斩首。

      谁敢克扣军饷,斩。还有,用于拉军需的驴马,不准骑,放牧的时候,必须把驴放在外围,马放在内围,为什么呢,一来防止马跑了,二来防止有人偷马。有驴马死了,必须得核对驴马身上的记号,然后才准处理尸体,如果记号不是你这个队的,那就是偷地,立刻斩首。

      随后就是什么临阵脱逃、误了行程、泄露机密等等等等,都斩首,包括把妇女带入军营,都得斩,打仗地时候见死不救,全队都斩,丢了旗帜,全队都斩,滥杀无辜,斩,毁庄稼砍树木,斩,等等,不再细说。

      那么光纪律严明也是不够的,会打仗、能打仗也是很重要的,那么能不能打仗首先要看什么呢?要看武器好不好,如果你那刀都生锈了,枪都没尖了,那还打个什么仗呢?所以临战之前,先要取几付甲胄,往上面射几箭,砍几刀,试试武器好不好使,试过武器之后,再用土堆成十二匹假马,注意啊,用土堆的马,和真马一样大,干什么呢,让士兵骑在上面,舞刀弄枪,训练在马上作战。因为马上要打仗了,比如说明天就要打仗了,今晚再练练本事,那你不可能说真的骑上马去操练,所以就做个土马,临阵磨磨枪。

      这是战前要做的准备。

      那么这些准备都做完了,第二天开战了,又该怎么做呢?

      先布阵。

      假设此战,出动20000人,上战场的有14000人,还有伙夫、医官等等,不能都上战场,那么这14000人,总共就有280个队,骑兵80队,步兵200队,接着列阵,分左中右三军,中军3队,左右共六个军,合计164队,一旦打起来了,不是像电影里我们看到地那样,一个主帅大喊一声冲啊大家就往上冲,那是找死,打起来之后,首先不是攻,首先是防,防守是第一,一声令下,左中右三个军立刻分散,分别组成两个战阵,各85队,前一个85队的大战阵立刻向前迈进,这叫战队,换句话说他们先上,后85队人马,向后撤,这叫驻队,预备队,前面打完了,他们才能上,那80队骑兵呢?他们在预备队的左右站立,没命令不准出击,而且不准骑在马上,要站在地上,出击的时候才准你上马。

      因此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看古代片,那骑兵都在马上神采飞扬地,虽然很好看,可那是错的,为什么骑兵要下马呢?一来迷惑敌人,让你不知道我骑兵在哪里,二来,防止骑兵同志们成为箭靶子。

      好,阵已经布完了,防守工作已经完毕,下面开始出击。出击,也不是电影里那样,一声令下全体往上冲,冷兵器时代打仗是决不能瞎冲的,那怎么办呢?首先是擂鼓,鼓一响,弩箭手先上。古代打仗决不是像电影电视里那样,人手一杆红缨枪,或者一把钢刀,说打抡着红缨枪就往上冲,那是纯粹的胡扯,古代军队,兵种分的是很严格的,什么时间,哪一部分人先上,这是很有说道的,乱来不得,所以第一通鼓响,弩箭手先上,弩箭手往前进,距离敌人一百五十步地时候,放箭,弩这种武器射程比较远,所以在一百五十步地后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那么继续前进,边走边发射,当行进到距敌人还有六十步的时候,弩手不要停,继续射,同时,弓箭手出现,弓箭手靠地是弓。没有弩的射程远。所以到了六十步的时候,弓箭手才发威,也是边攻击边走,与敌人还剩下二十步的时候,弩手也好。弓箭手也好。谁也别射了,再射就要碰头了,这么近地距离怎么办呢,他们各自把【创建和谐家园】收起来,队形一分散,后面地预备队,也就是另85队的驻队人马。此时就冲上来了,听到这里会不会想起一些好莱坞中所展现的古代战争场面?那么驻队加入战斗后,刚才还在射箭的箭手们该怎么做呢?他们此时要做得,就是收起弓箭,拿出随身携带的长刀大棒。和新加入战团地驻队弟兄们一起,往前猛打。

      (刘鼎:原来我之前地战斗都是胡扯啊?……)

      到了这时候,肉搏战已经开始,但是骑兵仍旧不许动。不到你上的时候你不能上,什么时候才能上呢?如果发现步兵打不过敌人了,发现步兵不行了,开始挨扁了。这时候骑兵才上。但是骑兵上去可不是死战,兵书上说叫做“腾击”。什么叫腾击?跳跃翻腾着攻击,也就是打了就跑,跑了再回来打,反复如此,那么在骑兵腾击敌军的时候,步兵干吗呢?步兵立刻调整队形,调整好了之后,再上,再战,就这样马步结合,反复鏖战,直到把敌军打败。

      敌人败退之后,骑兵可以追,但决不能放开手去追,要边追边观察,确认敌人是否真的败退,假设他要是诈败呢?搞个埋伏圈引诱你呢?直到确认敌军真的是打败了,比如队形也散了,大旗都倒了,那时候再猛烈追击,彻底打败敌人,但是,步兵无论如何,也不能散,骑兵在追击的时候,步兵不得乱动,为什么呢?假设骑兵追击不利,比如中了埋伏,往后败退的时候,这时候,没有乱动地步兵才能毫不慌乱的去抵御敌人,接应骑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斗的最终胜利,至少,不遭受重大损失。这就是当时唐军的一贯打法。

      那么肉搏战的时候,我说过,驻队和战队都是拿着长刀、大棒,向前奋勇攻击,那么这类武器是否有用呢?它们在战斗中,功效如何呢?大棒自不必说,谁都知道大棒子能【创建和谐家园】,又硬又结实,那么这个长刀是什么呢?是不是类似于日本刀地东西呢?其实这个长刀,既不是日本刀那样的玩意,也不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腰刀一类的东西,这种东西,叫陌刀。

      陌刀是一种又重又长的长杆大刀,有点类似于西游记里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最长的长达一丈,这种刀不允许在民间持有,只能在部队里装备军人,唐代用这种刀大量装备精锐军队,打仗地时候,士兵们拿着陌刀,组成人墙,将陌刀排成一排排,向前奋进,就好像是一堵堵刀墙一般,这种武器地集体进攻,杀伤力特别巨大。

      后来唐帝国和【创建和谐家园】帝国在中亚地区曾经打过一仗,虽然唐帝国败了,但是,这一仗陌刀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创建和谐家园】地骑兵,在陌刀武装起来的唐军面前,占不到一点便宜,如果不是唐军的藩族盟军突然背叛,这一仗很难说谁胜谁负。当时唐军的陌刀队见人砍人,见马斩马,骑兵在陌刀步兵面前基本就是送死,那一仗有两万唐军阵亡,但换来的是七万【创建和谐家园】骑兵的伤亡。

      这就是陌刀,那么还有什么武器呢?

      还有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也能经常看到的长矛,唐代的长矛,长八尺就称为槊,模样大家都见过,槊是骑兵用的,步兵也用,但是步兵用的叫做木枪,比骑兵的槊还要长,超过了八尺,长矛在唐代是经常用的,且造价比陌刀要便宜,成本低,唐太宗征伐高丽以及唐朝名将苏定方征讨西域的时候,都曾经大量使用长矛步兵,战绩都很不错。

      陌刀和长矛,这是唐军的主要武器,当然,还有随身佩戴的武器,比如横刀,横刀的作用,就相当于后世的腰刀,唐代横刀是士卒或者侍卫随身携带的武器,横刀是什么样子呢?日本的东洋刀,就是唐代横刀的变种,但是横刀没有弧度,刀身是直的,战斗中横刀也经常被使用到。

      那么除了刀矛之外,唐军的远程武器就是【创建和谐家园】了,唐代的共有四种,长弓、角弓、稍弓、格弓。其中部队里用的。就是长弓和角弓,这两类弓都是远程发射器,稍弓是近程发射的,不利于作战,格弓就更不行了。装饰用地。唐军非常重视弓箭地应用。后来设立武举,都专门有弓箭这一项。

      弩也在装备全军,有擘(b)张弩、角【创建和谐家园】、木单弩、大木单弩、竹杆弩、大竹杆弩、伏远弩,七种,这里面有单兵使用的弩,也有大型弩机,大型弩机的杀伤力非常震撼。发射的时候声如雷鸣,但是不利于野战,守城或者攻城还可以,单兵用的弩机射程也很远,比如擘张弩可达两百三十步。角【创建和谐家园】可达两百步。

      唐军地这些武器,在当时,可算是非常先进地,还有其他一些更厉害的大型武器,比如抛车,专门向外扔出大石头,毁坏城墙。攻城利器。还有火箭,在唐代就有了。攻打高丽的时候李世民就曾命令发射火箭烧城,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这些武器,在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那里,是很少有的,所以唐朝初期,唐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好的武器加上独有的兵法,和名将地率领,初唐时期的唐朝府兵可以说是精锐异常,周边国家纷纷败在他们手下也就不奇怪了。

      “可惜,这一切,渐渐的不复存在了。”韦国勇声音沉痛的说道。

      中唐以后,尤其是天宝年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部分的农民都失去了土地,包括那些府兵在内。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地基础之上的,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自然也跟着崩溃了。府兵制被破坏,取而代之的自然是募兵制,在开元末年,朝廷就不得不开始使用招募的方式来补充军队了。

      募兵制出现的最大后果,就是将帅和士兵之间的利益关系紧密了,甚至比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还要紧密,很简单,因为你地薪水、你地装备,都是节度使发给你的,而不是朝廷发给你地。虽然说有奶便是娘有点卑鄙,但就算在二十一世纪,谁给你发薪水,你是不是就给谁卖命呢?这是肯定的。

      安史之乱以后,有个军队的专门名词特别响亮,那就是“牙兵”。牙兵是唐朝中期至五代十国节度使的亲兵、核心武装。节度使官署称为使牙,其驻地之子城又称牙城(牙与衙通),因此,专门护卫使牙与牙城的军队,就习惯性的称牙兵,也称牙军、衙兵。

      唐初,在边地置节度使,专管军事。至天宝初,节度使兼领各道采访使,专制一道军政。代宗广德元年(763),唐平安史之乱后,降唐的安史旧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在其境内募兵10万,从中选强壮者万人为魏府牙军,号称牙兵。后各镇效仿,朝廷难以控制。牙兵成员来自藩帅部曲和地方强宗豪族子弟以及军中武勇,其基干则是藩帅子弟或义儿,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因多由藩帅私财厚给,器械精利,衣装华贵,故作战勇敢,凶悍异常。其任务主要是守卫府牙、牙帐、牙门、牙城,有时也被派往外地作战。

      请记住田承嗣这个人。他是牙兵系统的谛造人,也是把战区节度使这一制度世袭化的第一人。田早年随安禄山反唐,自史朝义倒台以后,他带领自己所统辖的战区有条件的倒向了中央。为了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他头一件事就是疯狂扩军积极备战。虽然牙兵的本意是指节度使身边的亲兵卫兵,但田很快给了他新的定义,在他的领导下,牙兵变成了一支完全依靠血缘和共同利益的职业化世袭军团。这个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人了,是一支平民化了的普鲁士贵族世袭军官团。

      在对田承嗣的魏博战区的几次围剿当中,都没都消灭掉这支世袭军团。中央所面对的是世袭的职业化军团,他们通过互相通婚结拜,权力共享等手段,结成各种莫名其妙的裙带关系,这种关系使这支军团成为当时唐王朝各战区当中战力首区一指的军团。虽然从组织结构上看来,他们更类似于原始部落的居民所组成的军队,而不是中央封建文明当中军队,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却是不容置疑的。

      为了生存或者是各自地利益得到更好地保障,各个战区都开始把这一牙兵制。移植到自己的系统中来。于是牙兵遍地开花,真正做到了一统天下。由于各镇辖境大小不同,所置牙兵人数不等,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其基本建制单位多为指挥(营)。但员额不尽一致,每指挥约500人,多至千人左右。牙兵统兵官,多设内牙(即牙内、衙内)军使、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副军都指挥使、都虞候,亦有设内、外牙军或左、右牙军都指挥使,统领藩镇亲兵。内牙指挥使、军都指挥使、都虞候大都由藩帅或其子亲任。

      牙兵名号,初统称牙兵。后有骡子军、银刀军、突将、义军、后楼兵、后院将、黑云都、厅子都、银枪效节军、落雁都、帐前银枪都等。牙兵骄横,主帅难制,加剧了藩镇割据的恶性发展。每每历史记载,只记载了节度使的行为,事实上。那些牙兵团体,尤其是牙兵军头,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例如杨行密,就是牙兵军头。节度使对于牙兵,是依赖和恐惧地双重关系,没有这些牙兵。他们地位置无法坐稳。但是如果满足不了牙兵的要求,他们的性命也是岌岌可危。接二连三的节度使被杀事件。充分说明了牙兵的实力和桀骜不驯。

      王博之所以如此忌惮,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贝然清和贝丹山就是最大的例子,还有庐州那边地贝礼翊。如果贝礼翊成功的篡夺了保信军节度使的位置,他肯定就是另外一个的高自远了,这对于文官系统而言,乃是坏的不能再坏地后果。而刘鼎在他看来,简直要比贝礼翊还要无法无天,军队交给他,绝对会变成他自己的牙兵的。

      由于各个节度使都忙于建立自己的牙兵队伍,在对外的战争上,自然是没有机会参与了。朝廷对于这个大毒瘤,也是无可奈何,目前朝廷拥有的神策军,还是在西川的时候临时组建地,其指挥使就是大宦官田令文地侄子萧誉恨。神策军拿着朝廷的俸禄,实际上却仅仅是给萧誉恨卖命,可怜地小皇帝,倒成了田令文手中的娃娃,唯一的作用就是发号施令而已。

      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原本被唐军遏制的胡族势力,纷纷随风而起,不约而同地投靠到了朝廷这一方,希望利用朝廷的名号进入中原,朝廷刚好也要利用他们对付各地节度使的牙兵,于是两者一拍即合,亲密合作,却苦了中原地区的广大百姓。李迪虎率领突厥骑兵屡屡南下,杀人盈野,黄河两岸,几乎是千里无人烟,白骨如山。又有营州契丹人,夏州党项人,凉州回鹘人,轮番登场,韦国勇也只能徒叹奈何。

      “那时候,我在灵州当兵,北方的突厥人刚刚打跑,南边的吐蕃人又来了,战斗从来就没有断过,多少战友都长埋在地下了,只有我还侥幸活着。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有志之士,应该在他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度,才能将那些胡族人镇压下去。殿下,为了这个目标,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罡字营,就是大人的拳头。”韦国勇委婉的说道。

      韦国勇的说话之所以如此意味深长,就是在提醒刘鼎,这个罡字营,是他刘鼎的军队,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

      换句话来说,罡字营也是不折不扣的私人牙兵。刘鼎不动声色的说道:“知道了。你们继续训练吧!”

      罡字营虽然成立了,但是距离真正能够战斗还有一段时间,这时候最令人担心的,自然是高河埠的淮西军动静了。似乎有些奇怪,这股淮西军的主力,大约五千人,居然呆在高河埠相当长的时间,也不知道是在研究什么。有消息说,那个金针渡危叶星士,曾经在淮西军中出没,以此推测,可能是淮西军的某个将帅出了问题,可是却没有办法证实。

      如果被动的等待淮西军到来,防守怀宁城,怀宁城的周边地区,很有可能会被淮西军尽情的摧毁,更糟糕的是,如果淮西军对怀宁城采取围而不打的方法,派兵分头抢掠各地,那整个舒州就彻底的毁了。这本来就是刘鼎最担心的结果,所以他极力主张驻兵城外。但是真的驻兵城外之后,他又发现,即使驻兵城外,也不能完全杜绝这样的可能。

      “野战!”

      几乎每个人都想到了唯一阻挡淮西军前进的办法。

      只有在野外和淮西军展开决战,消灭淮西军的主力,才能避免淮西军进入舒州。相信淮西军也很乐意和保信军进行野战,干脆利索的摧毁舒州的保卫力量。但是,野战需要更多的兵力,仅仅依靠刘鼎、庞丹、董澜三个营的兵力,是不足够的,因为必须在怀宁城留守部分兵力。贝然清龟缩在皖口城没有动静,肯定是不会参与战斗的了,甚至还要防止他反戈一击,实行暗算。贝丹山虽然驻扎在距离怀宁城不远的三桥乡,但是看起来也准备袖手旁观。

      在简单的军事会议上,韦国勇说道:“如果我们能够【创建和谐家园】三千人,胜利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萧骞迪感慨的说道:“我们哪里去弄三千人?三个营的新兵那么多,根本抗不住对方的高压进攻的……除非是……”

      秦迈冷冷的说道:“除非是淮西军失心疯?”

      刘忠汉不动声色的说道:“有个人,也许是可以利用的。”

      所有人都狐疑的看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

      刘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镇定自若的说道:“不错!骞迪,【创建和谐家园】鬼雨都,叫上白钦翎,我们去见贝丹山!”

      正文第104章瓮中捉鳖(1)

      正面去见贝丹山肯定是不可能的,他现在对刘鼎非常的忌讳,两人真的见了面,肯定会引发战争,将怀宁城周围先来个天翻地覆。在这个时候引发保信军的内部冲突,也不是刘鼎的初衷,因此,这个见面必须是讲究“技巧”的。刘鼎慢条斯理的说道:“我们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什么好心,你们有什么办法?”

      贝丹山的军营,驻扎在距离怀宁城大约二十里的三桥乡。三桥乡,顾名思义就是拥有三座桥的乡村,这里四面环水,只有三座桥出入,因此,贝丹山放心的将军队驻扎在这里,只要封锁住三座桥梁,其他人很难进去。自从他离开怀宁城以后,贝丹山经常将自己关在军营中,极少出来露面,颇有点终老在军营里的意思。

      要和贝丹山“见面”,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从刘鼎组建了罡字营以后,贝丹山就密切了和贝然清的关系,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他马上就会跑到贝然清那里去的。从他在三桥乡的【创建和谐家园】来看,也是随时做好这个准备的,只要见机不妙,马上就撤退到皖口城。自从三国孙策在皖口城派驻兵力以后,皖口城就是战略要地,易守难攻,要是三桥乡难对付多了。

      但是,机会总是人创造的,是不是?

      有些人,总是有些特别的门路,比如殷红林。

      殷红林神秘兮兮的说道:“你们问我别的,我还真不好回答,这个嘛,就容易多了!贝丹山在禾亭海有个姘头,名字我不知道。外号叫做金花娘子。老公原来是贝丹山的部下,很是风流,结果贝丹山看上了这个女人,就将他的老公送到了前线,挂掉了。两人就勾搭了起来。本来贝丹山在城内也有几个姘头。但是现在咱们控制了怀宁城,他不敢入城来,只好经常去找这个金花娘子泄火。我们要控制他,最好是从金花娘子这里下手。”

      “不过,贝丹山这个家伙,行动还是很小心谨慎地,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他就是个老乌龟,看到外面没有危险,就悄悄地伸出【创建和谐家园】来看看,发觉不对,【创建和谐家园】马上就缩回去。所以。你们要抓他,一定要将他堵在金花娘子的逼里面。他毕竟是男人,也不愿意用双手解决问题,因此,金花娘子这里,是最好的下手地方。”

      众人都会意的笑了起来,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萧骞迪沉着的说道:“我们最擅长干地就是这个!”

      片刻之后。有关禾亭海周围地地形地貌都被勾勒出来。刘鼎等几个人对着草图研究行动方案。

      从地图上来看,禾亭海距离三桥乡不过两里地。中间没有什么特别危险的地方,都是平整的田地,难怪贝丹山敢出来鬼混,如果发觉不对,他马上就可以脱身而去,只需要半刻钟就可以跑回去三桥乡军营。连接禾亭海和三桥乡的,是一条很粗的田埂,两边都是田地,但是路边有些野草,还有沟渠和涵洞,但是不能藏几个人。

      刘鼎缓缓地说道:“看来,我们只有敲山震虎,打草惊蛇了。”

      秦迈急切的说道:“到底怎么样做呢?”

      刘鼎一一分配任务:“骞迪,你和小白、屠雷带人从禾亭海的西面进攻,虚张声势,务必将贝丹山从金花娘子地被窝里面撵出来,相信这没有什么难事,贝丹山现在对我非常的敏感,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他马上就会跑出来的。我和秦迈、令狐悄悄地潜伏在田埂下面的涵洞,等贝丹山往回走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将他控制。三桥乡肯定要来人增援,率军地多半就是彭勃,小白你潜伏在禾亭海外面的草丛里,唯一的任务就是射杀彭勃。”

      众人都点点头,表示明白,只有白钦翎不紧不慢的说道:“我唯一的任务是射杀彭勃,对吗?”

      刘鼎缓缓地说道:“是的,射杀彭勃。”

      白钦翎似乎是在确定的自言自语:“射杀彭勃,明白了。”

      大家都觉得有点奇怪,但是奇怪在哪里,却又不好准确地描述出来。这个白钦翎自从那天展露了一手神箭以后,就吸引了很多人地注意,成为罡字营中最引人注目地偶像,但是,白钦翎的表现,却总是不卑不亢,不紧不慢,不冷不热地,似乎这人世间,从来没有什么值得他大惊小怪地事情,他对人的态度,既不冷淡,也不热情,好像每个人都差不多,就算有人主动和他套近乎,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是他第一次和鬼雨都的战士们配合执行任务,大家对他的箭术都充满了信心,但是对他这个人,却觉得是越来越神秘了,仿佛又有点陌生的感觉。不得不说,这是个不妙的感觉。鬼雨都战士人少精悍,相互间必须非常熟悉,非常信任,才能最好的完成任务。但是这个白钦翎,感觉却不太合群。

      秦迈性子耿直,倒没有想那么多,直率的说道:“彭勃是个人精,不太好对付,哥们都看你的了。林雷”

      白钦翎依然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射杀彭勃,我明白。”

      刘鼎点点头,继续说道:“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贝丹山的亲兵队伍,大约是五十人,我们全部出动,也就是二十几个,敌人比我们要多上一倍。但是我们是用有心来算无心,因此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我对大家的要求还是三个字:快、准、狠!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萧骞迪阴沉的说道:“如果贝丹山誓死反抗,我们杀不杀他?”

      刘鼎不假思索的说道:“杀!一个不留!不给别人抓到明显的证据!”

      萧骞迪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了。

      刘鼎看看其他人,断然说道:“行动吧!”

      禾亭海,名字虽然很美。事实上却没有什么特别的。乃是怀宁城周围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这里因为是长江边上,河汊众多,大部分地村庄,都是地势平缓,水沟交错地。这里总共有三四十户人家。砖瓦屋只有两三间。大部分都是土坯房,上面覆盖着树叶或者杂草,下雨的时候是外面大雨,里面小雨。房屋很零乱,导致中间的通道也是七拐八拐的,处处相通,很不好控制。那个金花娘子因为托了贝丹山的福。起了三进三出地砖瓦房,而且在最靠近东边地位置,因此非常容易辨认。这样的地形,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伤亡就大了。

      或许是老天帮忙。当天傍晚,贝丹山就出现了,他身边带了大约五十人,都是他的亲兵。按照行动计划,刘鼎、秦迈和令狐翼率先行动,他们三个合作多时,现在已经非常的熟练。三人趁着夜色。悄悄地潜入禾亭海和三桥乡之间的区域,发现这里的田埂下面。只有一个很小的涵洞,旁边都是水沟。现在是冬天,寒风凛凛,涵洞不断地有水滴往下滴,非常的寒冷,三人拥挤在水沟中,都觉得如果今晚不活活抓住贝丹山的话,这份罪就实在是太难受了。

      那边,初次合作的萧骞、白钦翎和屠雷,也开始了准备工作。他们是摆明了要给被贝丹山好看的,因此全副武装到了牙齿,各种装备都全部带上了,如果不是因为行动不便,甚至连盾牌都要带上了。屠雷拿手地武器,乃是一把虎头墨麟刀,刀背很厚,刀刃并不十分锋利,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走的是刚猛的路子,根本不需要锋利的刀刃,只要一刀下去,哪怕是岩石也要被劈开。

      “俺来打前锋!”屠雷不容置疑的说道。

      秦迈不在,没有人跟他抢,因此他轻松的捞到了这个任务。

      贝丹山是非常小心翼翼的,他在怀宁城和禾亭海中间也安排了暗哨,鬼雨都地人数虽然不多,但是集体出动地话,肯定瞒不过他们的眼睛,因此,鬼雨都必须行动迅速,瞬间出现在禾亭海,让贝丹山根本来不及准备。

      萧骞迪计算着时间,估摸着刘鼎等人应该进入潜伏位置了,于是立刻命令部队行动。二十多名鬼雨都士兵,从火龙岗军营秘密出发,过了怀宁城以后,一路急进,不久就来到了禾亭海。顾不得休息半会,马上对禾亭海发动了攻击。

      深夜地禾亭海,显得格外的安静,天上没有什么星光,月亮被遮盖在厚厚的云层中。但是很奇怪,禾亭海周围的水沟,却在倒映着白光。目标所在地就是金花娘子的砖瓦屋,里面居然还有灯光透出来。整个禾亭海都处在贝丹山亲兵的控制下,四面的路口都是保信军的哨兵。

      趁着夜色,屠雷大模大样的上前。

      西边路口的保信军士兵,马上警觉起来,有人大声喝问:“站住!什么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6: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