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于是顺口就问:“汝等上官是谁?”小军官抱拳回复道:“我家主公为前平原相刘公。”前、前平原相!是勋听了这话好玄没从马背上出溜下去——他喵的刘备果然是投了陶谦了,并且陶谦还把他安排在距离郯县那么近的襄贲!
我靠这年月的通讯还真是让人欲哭无泪啊……自己还以为刘备才刚进入琅邪,还在边境线上徘徊着等陶谦招安呢。要是这年月有电报,有电话,就能一听到刘备南下的消息,曹军立刻从泰山郡出发,把他给包了饺子,就根本容不得他去跟陶谦联络!
可是想想那袁家老二是怎么干的呢?他是从哪儿找来的信鸽啊?中国人是从啥时候开始用鸽子来传信的,是勋不清楚,但他记得貌似公元前后,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就会这么玩儿了,而且别说袁老二会耍,就连当日曹德听了以信鸽传信之事都不觉得迷糊、惊讶,就知道这技术如今已经传入了中国——或者是自主发明的。
但是他后来到鄄城出仕,也问了曹操这事儿——咱们要是也用信鸽,通讯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但是曹操直摇头,说“是非常人所能驯也”。训练信鸽得要专门的人才,而且这人才估摸着比会造纸的更稀少,我手底下实在没有。是勋闻言,只索罢了——看起来目前这一技术虽已产生,却还不普及,还是等有空再去问问曹宏他们吧。
不过现在想这些毫无意义,还是赶紧琢磨着该怎么补救才好。最好能够通过曹宏和陈登,在陶谦面前大说刘备的坏话,千万不能让陶谦喜欢上刘备,也不能让徐州的士人跟刘备有啥特别勾搭。他正在原地转着磨,考虑该怎么应对这个难题呢,就见东面不远处三骑绝尘而来——当先一人正是刘备!
刘备远远地望见是勋,开口便叫:“原来是宏辅先生,久违了!”是勋就觉得奇怪,赶紧拱手:“刘府君尚记得是某耶?”他心说上回去平原搬救兵,太史慈是主角,我就是一跟班儿,不见得比翟煜更显眼,你倒真是好记性啊。刘备打马近前,一张脸上虽无笑意,却天然令人感觉亲切,他大声说道:“为曹孟德说降百万青州黄巾之是宏辅,备有幸得识,岂敢忘怀?”
是勋朝刘备身后一瞧,其中一个认识,正是关羽关云长,还有一个呢——圆脸、蒜头鼻子、浓眉毛大眼睛、大嘴岔子总是咧着,瞧上去就跟个长不大的大男孩儿一般——就连胡子都稀稀拉拉的,好似才刚发育。“这位是?”先跟关羽见了礼,然后是勋就问那大男孩儿是谁。大男孩儿一抱拳:“燕人张飞,字益德。”
是勋刚才就怀疑这是张飞来着,虽然跟传说和演义中的描述大相径庭,就不是一胡子糙汉,反倒一张娃娃脸,但他眼睛够大啊,这要是跟曹操似的一小眯缝眼,你就算再怎么跟长坂桥上“瞋目”,也没人会害怕不是?如今听张飞一张嘴,是勋就更确信了,我靠别人是声如洪钟,这位是声如奔雷,普普通通一句话,差点儿没把自己耳朵给震聋喽。这要是拒桥一声暴喝,那真是能吓得人人肝儿颤,谁都不敢再近前啊!
当下跟张飞见过礼。关羽就问:“闻得太史子义在两军阵前,斗败吕布,有诸?”是勋点头说有。关羽就遗憾啊:“惜乎当日未能与子义较量,一分高下。”是勋笑着对他说:“将在谋而不在勇,非止战阵对兵,也在弓马比较。子义战败一介莽夫,亦无可夸耀啊。”刘备抚掌道:“宏辅先生所言是也,曹孟德得先生辅佐,必能驱吕布而安兖州。”
他话说得挺客气,但是随即就以守土有责,没有接到陶谦的命令为由,要求李典带着兵马、夫役、物资,都在襄贲城下暂且安置,且等是勋见过陶谦以后,再作定夺。是勋心说我这又不是才踏入徐州境内,前面几座城镇都没你这么多事儿啊,你扣着兵马物资不放,别是心里另有什么想法吧?
但是他也不敢硬闯,终究刘备屯驻在襄贲的兵数不少,真要打起来,不但破坏了徐、兖的合纵关系,而且己方就压根儿没有胜算。
所以只好跟着刘备进了襄贲城。随即刘备设下酒宴,款待是勋,挽留他歇上一晚,明日再启程前往郯城。是勋倒是也不着急,而且他正想趁着这个机会跟刘备好好接触接触——一则是出于对历史名人的好奇,二则他想到或许从此就必须把刘备当作大敌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是吗?
刘备在襄贲是客将,所以没有栖身县衙之内——要不然把县长赶哪儿去?——所居之处在县城北面,一座豪华的大宅当中。当日堂上,刘备西向主座,让是勋南向坐了客位,关羽、张飞并踞北向,空出了一个东向的介(副宾)席,也不知道是给谁预留的。
是勋正在纳闷儿呢,就听门外一声痰咳,大摇大摆进来一人,身量不高,也就一米六出头,穿着皮袍,头戴巾帻,先朝刘备鞠个躬,又朝是勋拱拱手,然后就脱了鞋,跟介位那儿歪着去了。
这货谁啊?好生的无礼!
第六章、宁我负人
刘备这场宴摆得挺讲究,地上铺着四大张密席,质量相当不错——是勋不禁恶意地揣测,这不会是刘老大自己个儿的手艺吧——席上设有挺大的桌案,已经预先摆好了涂漆耳杯、金属汤匙、竹质筷子,以及几盘儿点心、干果。此外,每席上还设了几杖,也就是方便手扶着斜靠的小几。
一般酒席上不会设这种东西,因为士人行必合礼,坐必端正,除非是老年人或者身体不好,很少有人当着别人的面倚靠几杖。这堂上五个人,是勋年纪最轻,估计刘备可能年纪最大,也还不到四十,并且全都没病没灾的,要几杖干嘛使啊?是勋刚瞧见的时候就在想,难道刘备今天是打算把老子给灌醉了,所以才预先准备好了几杖,省得自己酒后出丑吗?
他可没想到,最后进来这位老兄,那就不是正经跪坐到席上去的,而是直接把身子一歪,就斜在了几杖上,一腿曲着,一腿朝侧面伸着,就比箕坐也好不了多少。这谁啊?怎么这么没礼貌?
正跟这儿纳闷儿呢,就听那人大声说道:“不才腿有隐疾,抱歉抱歉。”是勋心说蒙谁哪?你刚才大摇大摆地进来,走得可有多稳当?还是说你跟传说中的洋鬼子似的,膝盖不能打弯儿?
刘备瞪这人一眼:“宪和,尊重些。”然后朝是勋抱歉地笑笑:“此乃备的同乡宾客,简雍简宪和,素来如此,非特意轻慢先生,先生勿怪。”
我说的呢,原来是这位仁兄!
话说刘备集团其实挺奇葩的,就跟传说中的蘷兽一般,长时间只有一条腿——只有武,没有文。打从刘备初起兵,手底下就有关羽、张飞这种一流猛将,后来又收了个赵子龙,都是万人敌——哥儿仨搁一块儿就顶了三万大军。可是长期以来,他手下就没啥可用的谋士,最初就只有这个简雍,占了徐州以后得了麋竺和孙乾,都没什么蛋用,徐州时代倒是还任用过陈登和陈群,可是很快就都归了曹家了。一直到投靠刘表、避居新野,荆襄士人纷纷来投,什么徐庶啊、诸葛亮啊、马良啊,文官班子才算正式搭建起来。
不过就最初这仨谋士里面,根据史书记载,这位简宪和倒是比麋子仲和孙公祐都还强上那么三分。简雍跟刘备一样都是涿郡人,史书上说他“少与先主(刘备)有旧”,估摸着跟随刘备还在关、张之前,后来曾经受命进入成都城,说服刘璋弃戈而降——那可比孙乾说动刘表收留刘备,难度系数要大多了。据说这人从来就没什么仪态,就算在刘备跟前儿,也经常“箕踞倾倚”——就是现在是勋瞧见的这副德性了——甚至还敢躺在榻上跟刘备对话。
而且这人挺滑稽,正是所谓“东方曼倩之流亚也”。据说刘备入川以后,某年粮食收成不好,就下令禁酒,有官吏从某人家中搜出了酿酒的器具,认为应当跟酿酒者同罪——你要不想酿酒,留着家伙什儿做啥?可是不久后简雍跟刘备出行,跟大街上看到一对男女,说:“这俩打算当众行淫,有碍风化,干嘛不逮起来?”刘备不明白啊,问你怎么知道他们打算圈圈叉叉呢?简雍就说:“你没看他们身上都带着行淫的家伙什儿呢嘛。”刘备大笑,当即下令,把那可怜的收藏酿酒器具的家伙给放了。
所以今天是勋一听说啥,这家伙是简雍?心里就暗叫一声“不好”。很明显简雍这家伙颇具口才,就算没传说中诸葛孔明那般过江东舌战群儒、出祁山骂死王朗的水平,那也肯定差不了啊。刘备把他也叫来干嘛?只是来当陪客?恐怕没那么简单吧?
且说众人坐定以后,就有兵卒端了热好的酒上来,给每人耳杯里盛上一杓。刘备双手端起耳杯来,领着麾下众人敬了是勋。一巡酒过,第一道菜也上来了,是调了芥酱的鲤脍。
是勋端着筷子,瞧着那切得薄薄的生鲤鱼片儿,就有点儿发怵。要知道水产中寄生虫最多,原本历史上的陈登陈元龙就是因为常年吃生鱼吃到一肚子的寄生虫,连神医华佗都治不好而英年早卒的——其中海水鱼还好一点儿,淡水鱼危险系数就太大了。他前一世是挺喜欢吃日料的,尤其喜欢吃生鱼片,可是穿来这一世,为了健康着想,就再不敢接触生冷——可是这话没法跟这时代的人说,当下只好跟刘备致歉,借口说自己肠胃不好,吃不得生肉,勉强敷衍过去。
还好第二道菜是切块儿的烤野鸭,这玩意儿可以吃。可是是勋才刚动了一筷子,眼角一瞥,就见坐在侧面的简雍主动把耳杯端了起来——啊呀,这家伙要敬酒了,敬完酒必有话说啊!
果不其然,酒过二巡,简雍抹抹嘴巴,开口道:“前此是先生往平原来搬取救兵,可惜简某不在,未能一睹风采,实在遗憾。”是勋嘴里说我也挺遗憾的,心里却想,别扯了,那时候你知道我是WHO啊。简雍说过这句,接着就问:“云长归来言道,是先生在都昌城下,只凭口舌之利,便说动那管亥退兵撤围,果有此事否?”是勋点头。简雍又问:“未知是如何说服管亥的?”
是勋淡淡一笑:“左右不过以仁义动之罢了。”简雍一挑眉毛:“哦,对那些逆贼强匪,仁义亦可用乎?”
是勋心说来了,开始考较我了——“子云:‘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见仁乃人之天生秉赋,非后天生成,只是愚氓之辈为俗情所扰,蔽其仁心而已。世无不可教化之人,只在于如何教化。”
“受教了,”简雍再问,“愿闻其详。”
是勋心说详你个头啊,我跟管亥说过的那些话,难道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跟你们这票地主老爷复述吗?当下只得随口敷衍:“想那管亥,原亦不过一农夫而已,为张氏兄弟妖言所惑,以为大汉将亡,故起革命之心。勋对他说天子至德,不过为阉宦、小人所暂时蒙蔽,待有贤臣良将出,天下自定。汝等既已抛弃乡梓,流蹿为盗,当思善养所挟裹之民,以待招安,岂有围城攻邑、掳掠伤生之理?彼等自知理亏,故而退去。”
刘备闻言抚掌:“是先生所言,大快我心。备自剿黄巾而起,转战千里,便是因汉德绵延不绝,其祚终不当灭,故而欲效此微薄之力,以恢复太平世道也。”
简雍不去搭刘备的话茬儿,继续问是勋:“其后,是先生又在遂乡说服管亥,归降于曹兖州,难道是先生以为,曹兖州便是当世的贤臣良将吗?简某无礼,未曾得见兖州之面,倒要请教,是先生以为尊主为何如人也?”
曹操是什么人?这个简单,史书上早有评价,只要把那些不好的字眼儿剔掉,随便挑几句好话直接背给你们听就成:“我主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俊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乃重申、韩之法术,以惩贪腐,有韩、白之奇谋,芟夷祸乱。勋窃以为,能成陈丞相(陈平)、周绛侯(周勃)之功,重安汉室者,必我主曹兖州也。”
简雍一边听,一边捋着胡子点头,可是就表情来看,多少有点儿不以为然。等到是勋说完,他就问啦:“士忠其君而显其主,亦人之常情也。然而是先生比曹兖州为陈丞相、周绛侯,不亦过乎?”
是勋摇头笑笑,说我觉得并不过分啊。简雍端起杯来问:“雍曾闻一事,不识真伪,倒要请教。想昔曹兖州为董卓所迫,逃出雒阳,于途误杀其友吕某一家,但不知悔,反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不知有诸?”
啊呀,是勋心说怎么提起这事儿来啦?曹操一时疑心病起,杀了吕伯奢满门,这事儿搁后世那是妇孺皆知啊,虽然相关细节全都是演义敷衍,正经史料上记载得很简略,而且可靠程度都不高,但基本经过应该是没错的。要说曹操会不会干出这种事儿来,奸雄嘛,为了自己保命误杀他人,那也很正常,杀完了遗憾一番,后悔一番也就完了,谁还能让你偿命吗?可是根据某条史料记载,曹操杀完了人不但不懊悔,反而开口就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后来演义给敷衍成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那嘴脸可就太难看啦。
他倒没想到赶情这愁事儿这年月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了,而且简雍还直接拿出来质问自己,责备曹操。这可该怎么帮主子圆场才好呢?是勋脑筋一转,嗯,有了,咱还是抄抄别人的故智吧——
“此事恐所传不实,”反正曹操自己肯定不会承认,而你简雍又不是法官,更无从去求证不是吗?咱就给你来个一推六二五,“当日我主自雒阳逃出,寄寓故友吕氏之家,吕氏有无赖子,欲擒我主而献于董卓,无奈之下,故而杀之。”其实史料上也有这种说法,但基本可以肯定是为尊者讳,给曹操洗地,正赶上是勋今天就是来洗地的,于是就理所当然地就给用上了。
“如此,所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亦不实乎?”
“此言却有。”
第七章、名士该杀
简雍问是勋,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这事儿有没有?是勋直接给否了,说那不是误杀,是正当防卫。简雍还不肯罢休,又问“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创建和谐家园】的话曹操说过没有?是勋心说我要直接给你推了,那也简单,但不见老子的本事,嗯嗯,好吧,未来网路上流传的段子,我就先端出来蒙你们吧。
于是他微微一笑,解释说:“是我主曾云:‘君子当如土之厚德载物,以负生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此乃承载之负,而非背弃之负也。”
“原来如此!”他这番杜撰听得连简雍都觉得心惊肉跳,心说能够抹黑为白,【创建和谐家园】到这般地步的,实在不多见,看起来这位是宏辅嘴皮子很了得,果然是劲敌啊!不过没关系,咱还有可问的:“那么曹兖州前此妄杀名士边让,使兖州士庶离心,乃使吕布得以入州,此事有诸?”
是勋心说你还没完了!曹操杀边让,对于这时代的腐朽士大夫来说,确实可以算是一桩恶行,虽然自己也不是没办法帮忙去圆,但……他喵的曹操是用啥罪名杀的边让哪?自己一直想打问来的,怎么闲着闲着就给忘了。这可怎么办?!
简雍这问话才刚出口,是勋就觉得不妙了,于是赶紧的夹了一大块野鸭肉往嘴里填,等对方问完,他嘴也给塞满了,当下眯眯眼睛,表示抱歉,然后忙着大嚼。好不容易等嚼完了,又舀了一勺刚端上来的菜汤,顺了顺食物,润了润嗓子,然后才好整以暇地放下食器,慢慢朝刘备一揖,又朝简雍一揖——啊呀,差不多了,思路开了,该开始编瞎话了。
简雍耐着性子等了好半天,一瞧是勋还不回答,不免又追问一句:“此事有诸?”刘备心说你终于把对方给问住了,那见好就收吧,一端耳杯:“宪和,还是饮酒吧,说这些有何意趣?”
“哈哈哈哈,”是勋不禁仰天大笑,笑完了把脸一沉,“我主诛杀边让,此事在兖州无人不知。但不知宪和先生与那边让曾有旧否?难道要为此沽名钓誉的小人,来责问我主不成么?”
简雍听了,就不禁一愣:“边文礼名满于天下,故议郎蔡公(蔡邕)称之为‘天授逸才,聪明贤智’者也,是先生如何说他是‘沽名钓誉的小人’?”
“有其名者,未必有其实,”是勋略略侧过头来,望着刘备,“刘府君以为,汉道因何而衰?非止阉宦弄权、豪强恣纵,亦在这些所谓的名士,沽名而卖直,损公而利私也,切不可为彼等所惑!”
“哦?”刘备不禁也感起兴趣来了,忙问,“请教其详。”
于是是勋竖起两枚手指,开始侃侃而谈:“自桓灵之世以来,公卿大夫、州牧郡守,皆不恤王事,而专以招揽宾客为务,冠盖填门,儒服塞道,蝇营狗苟,以夜作昼。彼等把臂捉腕,叩天盟誓,推恩市好,将文书委于官曹,使囚徒积于牢狱。详察其所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讲道德,而徒自沽名营私,求势逐利而已。所谓名士,大抵此等人,边让亦其类也,如此于国无益之徒,杀之何害?!”
他的意思是说,这年月的所谓名士,大多忙于招揽宾客,互相串联,互相吹捧,而把国家大事全都拋诸脑后——曾经的兖州从事,如今跟吕布一起反叛的许汜就是这路货色,后来还因为攻讦陈登而被刘备骂过,所以是勋知道自己这些话一出口,那肯定对刘玄德的胃口啊,正好堵简雍的嘴。
当然啦,这一大套话,他自己可说不出来,光组织语言,就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完成的,那基本上全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幹,后来在《中论·谴交》一文中的成句,他只是改了几个词汇,让刘备这大老粗也基本上能够听得懂而已。
果然这话一出口,刘备还没表态呢,下位的关羽先喝一声采,说:“是先生此语,道尽墨吏形状,当浮一大白!”不等别人劝,自己就一口把杯中酒给干了。张飞轻轻摇头:“士大夫中,也并非尽此等人也。虽然如此,此言确实当得一白。”跟着把酒喝了。
刘备微微而笑,注目简雍:“宪和以为如何?”简雍心说如什么何?你以为我瞧得起那些名士啊,咱们不都是苦出身吗?我只是找个借口责难曹操、难为是勋而已,没想到这小家伙肚子里果然有货色,估计再说下去,只有自取其辱。于是也只好笑一笑,高端起酒杯:“雍为是先生寿。”
简雍是刘备手底下第一……唯一的谋士,论起嘴皮子来,那在这时代算不上名列前茅,也肯定在平均线以上啊,所以是勋挨了他当头两句喝问,虽然好不容易都蒙混了过去,终究挺费了点儿心机,就觉得有点儿脑仁儿疼。简雍因此不敢再问,但是勋可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心说我也得说几句啊,老由得你跟那儿的吧的吧,不知道还会问出啥妖蛾子来。
于是干完这杯酒以后,他就主动问起:“勋曾闻冀州有一勇士,姓赵名云字子龙,跟从了刘府君,不知此人在否?勋欲一睹其面。”
刘备听了这话就是一愣:“不知是先生从何处得闻子龙之名?”抬手朝堂下一招:“唤子龙上来敬是先生酒。”
传说中刘、关、张三人拜了把子,是义兄弟,后来还把赵云也加上,算是老四,这当然极不靠谱。事实上刘备这仨只是情同手足而已,名份上仍然是君臣关系,而赵云无论资历,还是这时候的地位,都比关羽、张飞要差得很远。按照史书上所说,他是刘备的“主骑”,也就是骑兵司令,考虑到中原军中骑兵数量很少,一般都紧跟着统帅,所以也可以看作是刘备的侍卫队长。
所以就连关、张二位都只在堂上坐了末席,赵云更是没机会上堂来的。但他就在堂下,跟另外几员刘备军的将领,一起陪着李典等人喝酒用饭。当下听到召唤,赵云就端着酒杯上堂来了。
是勋对赵云非常感兴趣,急忙抬头观看。吓,这好一条大汉啊,身高就接近一米九了(八尺),肩宽背厚,瞧着就跟座铁塔一般。而且赵子龙也不是戏剧舞台上的小白脸,一张国字脸是黑里透红,大眼浓眉,狮鼻阔口,三缕短髯如同钢针也似。这么说吧,把刘备那伟光正的相貌再描粗一点儿,搁大太阳底下晒到发黑,再装上须,那就是赵云了。
赵云把酒来敬,是勋不敢怠慢,赶紧的起身还礼。关羽不高兴了:“是先生甚为看重子龙啊。”他心说你见着我的时候,也没见那么有礼貌嘛。是勋知道关羽的脾气,当下淡淡一笑:“勋见关司马时,不过一布衣尔,布衣安得有礼?”
其实他这话里带着刺儿呢。想当初在平原见你关羽的时候,我无官无职,所以你也不怎么搭理我,【创建和谐家园】嘛要敬重你?如今我变成了你家主公的座上客,赵云对我毕恭毕敬,我也当然要对他讲礼貌。正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关二啊关二,你要是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将来也就不会战败横死啦!
赵云敬完酒以后就下去了。是勋这儿已经吃了个半饱,心说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咱还是早点儿闪人为是。他朝刘备拱拱手,说我酒量浅,再也喝不动啦。刘备倒是也不逼他,赶紧吩咐端主食上来,是先生远来疲乏,吃饱了好去歇息。
当晚,是勋便在襄贲的传舍之内安卧,第二天起来,辞别了刘备等人,带着三名随从,就匆匆策马朝郯县而去——李典他们还只好暂且驻扎在县城之外,在刘备军监视之下。
是勋先没有进郯县城,而是去了是家庄院,他得先见见“家人”,再打听一下城内的情况,才能决定要怎么跟陶谦说事儿。进了庄院,是仪带着是著、是纡和是峻亲来迎接——没见着是宽,估计还在城内公干。
是勋跪下拜见是仪,说:“天幸伯父安全抵达徐州。”是仪双手搀扶,一边上下打量他,一边笑着说:“汝三兄在徐州为从事,我即便为袁军所获,终究也是无碍的。如今宏辅也仕于兖州,我是家定可从此安泰——不知曹使君授汝何职啊?”
是勋回答说:“济阴从事。”是仪道:“甚好,甚好。”指指三个儿子:“我久居官场,宦途坎坷,如今只想归隐田园,不欲再仕了——你们兄弟若都能出仕州郡,方不负为父所愿。”是著闻言接口道:“儿子学识浅薄,只想苦读经典,有朝一日得举茂才,那时候再出仕不迟。”
是勋心说你也知道自己学识浅薄啊,还算有点儿自知之明。就你那两把刷子,还举茂才哪?你出仕了又能做啥了?你会算账吗?你通律法吗?就算抄写公文,你笔头上也不见得有多灵光吧?
暗中腹诽,表面上仍然跟众人说说笑笑,一起步入正堂,各自坐下。是勋就跟是仪说,他这回到徐州来,一是奉了曹操之命来拜见陶谦,二是“父”丧已终,想要跟曹氏女完了婚事。是仪说这是好事啊,我这就让老大去跟曹家打个招呼,商定婚期。
正这么说着呢,突然就听门外传来是宽的声音:“不可啊不可!”
第八章、破局关键
是仪打算让是着去找曹豹,约定是勋跟曹氏女的婚期,谁想到是宽突然跑回来阻止。是仪问他缘由,是宽先给父亲见了礼,然后施施然转向是勋:“吾闻刘玄德使人报信,说宏辅此来,是为曹兖州献礼给陶使君的,可确实吗?”
是勋点头:“确实如此。”是宽微微而笑:“宏辅既已出仕,便当先公而后私,尚未拜谒陶使君,又怎能先定下自己的婚期呢?恐怕不妥。”
是勋拱手道:“三兄教训得是。然而今日天色将晚,前往拜谒陶使君,有所不恭,弟欲明晨前往觐谒——既到了郯城,不妨前去拜见曹仲恢和曹子元。”
是宽说:“公务为先,公务未毕之前,你我至亲,自可暂居庄内,但曹氏终究未与宏辅行礼完婚,不宜先去相见。”是勋点头:“也说得是。但不知陈元龙可在城中?他也算是我家亲眷了,不妨一见。”是宽还是摇头:“使君遣元龙往广陵公干去了。”
是勋心说好啊,你是一个熟人都不打算让我见啊。什么“先公后私”,说得义正辞严,可就算再有道理,用得着你远远地就高喊“不可”吗?上门商量婚期不成,见上一面也不成,全都让你给挡了,还有陈登恰巧在这个时候被陶谦派到别郡去——这是巧合吗?这铁定不是巧合啊!
他敏锐地察觉到,自从刘备入境以后,这徐州的政坛就开始卷起了一股汹涌的暗流。倘若不是从两千年后穿越而来的,还未必会把这种种蛛丝马迹都编织起来,但是勋却可以超出这时代所有人见识之外,一把就揪出这黑幕背后的黑手来——麋竺,一定是麋竺!
他借口旅途劳乏,暂且下去歇息,然后绕室徘徊,把前后因果都好好地捋了一遍。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有类似“相性”之类的因素存在,某些人就是对某些人瞧着对眼,比方说麋竺之与刘备。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备的情况比如今略微好一些,也是徐州的客将,但已经得到了陶谦的信任,还给他增益了三千兵马。但即便如此,他还算不上举足轻重的势力,麋竺为什么就肯把刺史印绶不明不白地献到他手里去呢?
很明显,麋竺这么做,是为了对付曹宏、曹豹兄弟,也很明显,曹氏兄弟在刘备治下并不得志,所以后来曹豹才会改投了吕布。当自己初到徐州的时候,徐州的形势还并没有因为小蝴蝶翅膀而偏离正轨,那时候麋氏和曹氏便暗生龃龉,并且势均力敌。所以陶谦不愿偏废,还计划以是家为纽带,弥合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把他们团结起来。可是看今天是宽的表现,似乎麋、曹两家又生出了裂隙,这裂隙的源头究竟在哪儿呢?
想到这里,他不禁悚然一惊——这裂隙的源头就在自己身上啊!自己和陈登密谋,想在陶谦死后把徐州献给曹操,曹宏响鼓不用重锤,直接就猜到了,难道麋竺那老狐狸就猜不到吗?原本的计划是:麋、曹、是、陈四家结合起来,则不管徐州属谁,都无法动摇这四家的根本。但是倘若徐州最终属了曹操,自己身为曹操的谋士,又是曹豹的女婿,曹宏、曹豹并为曹操之同族……到时候肯定曹家势力大炽,麋家就会受到压制甚至是排挤了!
换了自己是麋竺,难道会容忍这一局面的形成吗?而要想打破这一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徐州献给别人,比方说——刘备!
很明显,麋氏已经跟刘备暗中携起手来,可能已经定下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密约,刘备得以安然而入徐州,应该就是借了麋竺之力。麋氏想要在后陶谦时代一家独大,这一计划就肯定要把曹氏排除在外,而且要把倾向于曹操,并且足智多谋的陈登暂且赶到别郡去,别来碍事儿。
再多想一层,陶谦虽然想把是家作为连接麋、曹的纽带,但如今这一纽带却并未最终结成,因为自己还没有跟曹氏女成亲,并且长年呆在兖州,不在徐州之内。但是是宽已经跟麋家结亲了,看他今天的举动,他大舅哥麋竺的计划,他多少也是知道一点儿的,所以要拦着不让自己去接触曹家。
自己该怎么办呢?该怎么破这个局呢?是勋一直想到脑仁儿疼,也没能想出个子丑寅卯来。回想当初窥破袁术的阴谋,那是有曹德在旁帮忙;定下联曹之计,是有陈登暗中襄助;就连成阳断案,也多亏了卢洪之力。似乎自己除了一张嘴以外,就一无是处啊,孤身一人啥招都想不出来——贼老天啊,你是故意耍我是吗?为啥每次我刚做出点儿成绩来,你就要逼得我再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并且评估的结果是一坨屎啊!
是勋当时就想罢了罢了,费劲巴拉地想那么多干嘛,反正陶谦不会马上就死,刘备不会明天就鸠占鹊巢,老子明儿见过了陶谦,然后再去找曹宏商量——到那时候,是宽你还有啥理由拦着我了?再说了,是宽只是怕多生波折而已,他未必就能猜到我已然窥破了他们的阴谋。
遇难就缩,撂挑子不干的主意,最容易拿定。拿定以后,是勋的心里终于踏实了下来,当下停下脚步,随便找张席子跟那儿箕坐着放松腿脚。坐着坐着,也不知道怎么一来,竟然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梦中就见麋竺那讨厌面孔在眼前乱晃,然后不知怎么的,这面孔忽忽又变成了刘备,面沉似水,一副正人君子的臭德性——你丫正经个头啊,你要算正人君子,那世间就再无奸恶了。古往今来,在乱世中崛起的豪雄,怎么可能有正人君子了!
正在迷糊,耳旁忽听有人呼唤:“七公子,主人叫你去用晚膳。”是勋猛的惊醒,抬头望望窗外,只见昏黄一片,估摸着四五点钟了吧——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餐在午前巳时,第二餐在午后申时,也就这会儿。
他站起身来伸个懒腰,回复道:“我这便去。”当下整整衣冠,打算去跟是仪他们一起吃饭,可是脑子里才刚想到是仪,突然灵光一现——耶,说不定破局的关键,就在这位大伯父身上!
是勋匆匆跑去拜见是仪,是仪拉着他的手,就打算前往正堂用膳,但是是勋突然间就跪下了:“待小侄明日拜见了陶使君以后,便请大伯父速速收拾行装,随小侄到兖州去——这徐州住不得了!”
是仪皱了一下眉头:“宏辅这是何意?”
是勋说:“眼见得徐州便要内乱,伯父万金之躯,不当立于危墙之下。”
是仪盯着他瞧了半天,终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扯着他坐下,说:“我亦觉宏辅与汝三兄之间,似皆有难言之隐——徐州如何要乱?你且备细说来。”
是勋心说果然不愧是老官僚,这观察能力还真挺敏锐,好,你既然有所察觉,那我就干脆直说。他说:“我是家之所以与麋、曹两家联姻,是为陶使君要弥合两家的裂隙,以保安徐州。然而今日观三兄之意,不欲我与曹家人相见,定是麋、曹又起纷争。三兄所谋,大概他为麋氏婿,只要麋氏得安则是家亦能泰然,却不想曹家兵权在握,倘若争斗起来,胜负殊难预料。真待大乱之时,曹家有兵,麋家有财,我是家又有何所恃了?危局不可涉,涉必罹祸,请大伯父速作决断,还是随我往兖州去的好。”
是仪一直皱着眉头、捋着胡子听是勋解释,等他一说完,就立刻站起身来命令奴仆——“速唤叔勉前来。”
好,是勋心说,这就在混沌的局面上凿开了第一个缺口啦。是宽你傍着麋家又能如何?你拦着不让我见曹家人又能如何?你自以为得计又能如何?你老爹是仪还活着,你也没有跑别州别郡出仕去,恪于儒家理念,你还没敢分爨呢,那老子就正好借父权和族权来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