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祚高门》-第8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略作沉吟后,沈哲子不妨交个底,对宗族老者们说道:“即便不取拜时,也实在不必强求六礼俱全。时下南北流离,礼法荒驰,难有定例。中书语我,礼节之事或可从简,公主之尊号封邑尚在商榷之中,我家若能发力,应为公主谋一大封!”

      原本他是打算对此事坐观其成的,但在感受到皇帝的迫切心情后,亦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于张家的政治智慧和办事能力,沈哲子都有几分信不过。庾亮在中书,政治上虽然能有表态,但在解决乡土【创建和谐家园】的问题上,却是不好发力。

      听到沈哲子这么说,族中长者们也意识到孰轻孰重。沈家本就非执于礼法的笃旧门户,对于封邑这种实际的好处自然更加看重,早先是因为惊喜过了头,才在虚礼上争执不休,眼下得了沈哲子提醒,当即便有醒悟。

      关于丹阳两县之议,如今已经不是秘密。相对于侨门的政治优势,这种乡土划封无疑南士更加有话语权。于是长者们便暂时放弃了礼法的争执,转而四方联络故旧,鼓动奏请进言,其间难免又杂以复杂的利益交换。

      一时间,三吴人家上奏为公主请封蔚然成风,虽然真正的清望高门出于政治考量尚能保持自矜,但是与沈家那些有来往的故旧门户则蜂拥而起。尤其是吴兴和会稽两地,简直都陷入了一种狂热状态,不只居官者纷纷上书,就连那些在野人家也都纷纷发言,乃至于北上京畿请封。

      整个五月里,吴中往京畿来的车马舟船络绎不绝,诸多吴中名流,乡中三老纷纷来到都中请封。反正为公主所请封地乃是丹阳两县,于他们而言慨他人之慷,惠而不费,而且往来京畿的花费自有沈氏报销,只当一场公费旅游。

      江表儒宗的贺家、经术传世的虞家、圣人后裔的孔家,纷纷被沈家用舟船运到了建康城里。除了每天在都中各个【创建和谐家园】发表言论,还有往台城投书,更有成群结队叩阙请封。

      目睹如此大的阵仗,都中这些侨门才意识到沈家这个新出门户在吴中已经拥有了怎样的底蕴。他们哪怕在政治上、清望上、门第上都能藐视沈家,但是在家业根本的乡土影响力上,却已经是拍马难及!

      如此大的一个阵仗,丹阳两县那些人家再有非议,亦是螳臂挡车,无法阻拦。五月底,台中下诏,皇长女遂安县主司马兴男封丹阳公主,食邑句容、曲阿两县七千八百户。至于为公主请封的吴中士人,亦择年长德高者予以优封礼待。

      这一桩事,可以说将沈家吴中豪首的姿态彻底显露出来。而之所以能营造出来,除了沈家过往数代人积攒的故旧人脉之外,亦因这几年的大幅度跃升。

      吴兴自不必言,本就是沈家基本盘,水贯通、交通便利的同时,亦加大了吴兴士人圈子的凝聚力。享受到水运便捷的好处,吴兴各家更离不开沈家这艘大船。一旦被抛弃,自然会有别家快速跃起取而代之。

      至于会稽,则就多赖沈充与虞潭的易地而治,彼此襄助。加上盐田晒盐这一新兴行业,原本大片不足开垦的盐滩因此而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却又是原本会稽各家的势力空白。会稽郡府抢先一步占据下来,各家有所需求,便有了政治上守望相助的前提。

      而在这些原因之上,又有一个南北对冲的背景,于是两郡士人一拥而上为公主请封便有了一个充足的动机。

      至于这个结果,比沈哲子想象中还要好得多,他本以为能得一县之封已是极好,如今却是两县皆入手中。虽然这两县户籍远不止八千户这么多,但丹阳京畿所在,不乏旧族盘踞乡中,实在很难一举清盘。作为一个公主而言,如此封邑,已经是大大超出了规格。

      就连中朝之初皇权极大的晋武帝司马炎,其爱女襄城公主下嫁王敦时,食邑都没有如此规模!

      公主的封邑不仅仅是面子上的问题这么简单,虽然公主的封邑自有皇室所派家相等僚属掌管打理,但凭沈哲子石头都想攥出几滴水的性格,又怎么会不予过问。这两县地近京畿,地利实资兼备,完全可以将之打造为另一个基本盘,政治、军事上的意义尤甚于钱粮的收获。

      但沈哲子也清楚得很,此举虽然自家得利甚多,但也算是开了一个坏头。如今皇帝诸多子女未封,若援此例的话,可知下一代宗室力量必将大涨。但这只是别人的隐忧,对于熟知历史走向的沈哲子而言,这个问题实在不足为虑。

      自家利益已是落袋为安,其他人再想援例比此,沈哲子本身便是坚定的反对派!

      0185 ×±ÞÆ

      沈家不同意苑中提议的拜时之礼,彼此只能再作协商。

      因为公主名号已定,台中又下诏以平原华恒为太常,与太宰、宗正西阳王司马羕共理公主大婚之事。同时选官充任丹阳公主家相、家令等职官,协理此事。

      公主府僚属虽然有家臣的属性,但亦为少府属官,尤其公主乃是超规格的大封,地近京畿,像家相这样的位置,几乎等同于建康令,因而僚属的职位也颇炙手可热。趁着跟庾亮的关系尚算融洽,沈哲子便索性活动一番,给任球争取了一个公主府家令的位置。

      任球在吴中名气虽然不低,但终究寒门出身,屡不应辟自然能保持一个超然姿态,但若一旦起念入仕,根本不可能谋到什么清职。做个曹掾吏首,晨昏埋首案牍之中,少有小错便要引咎于身,反而不及隐逸超然。若放其到老爹沈充的会稽郡府任事,则不能发挥此人在丹阳的人脉优势。

      而公主府家令,简直就是为任球量身定做的职位。处在这个职位上少不了要与诸王宗亲、高门勋贵打交道,同时还要打理公主封邑中诸多琐碎事务,既要长袖善舞,又要精于庶务,需要的是钱凤那种复合型人才。

      但钱凤早先是跟着大将军王敦混的人物,连如今温峤这样的重臣名士对其都不敢小觑,按在这个位置上未免大才小用,况且其身份也实在见不得光。

      任球族籍丹阳,在此地多亲友故交,人脉极广,其本身也有交际才能,又非一个完全耽于务虚的袖手名士,简直就是一个简化版的钱凤。由其担任公主府家令,可谓人尽其才。

      任球对于这个安排也相当满意,虽然家令之位分属卑流,清流士族不屑为之,但却不能否认其重要性。丹阳公主超规格的大封,配偶又是沈家这样已经成了气候的吴中门户,可以想见未来几十年内待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无人敢小觑。虽然事情多,但是钱也多,而且离家近,便于照顾家业。

      任球自然不可能甘心做一辈子家臣僚属,有了这样一个起点,安心在家令位置做上几年,有了一番成绩后,自然可以谋求归朝担任诸曹郎官,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谋求一任边郡,便已经名列千石【创建和谐家园】。对于他这样的寒门人家而言,如此仕途已经是最为理想的快车道,能够给下一代铺就一个更高的起点。

      这就是出身门第带来的巨大鸿沟,像沈家如今的家世和势位,加之帝婿的身份,沈哲子如果想担当一任边郡,入仕两年之内就可以做到,交广湘之类又或虚置侨州,由其选择,这便是平流进取。而像任球这样的寒门出身,则需要大半生的努力奋斗,还要有不小的运气得贵人扶持,才能侥幸如愿。

      沈哲子虽然有感于皇帝的临终遗愿而颇觉愧疚,但并不妨碍他往公主封邑里掺沙子,嫁妆还没入门,已经开始动手脚,可谓少廉寡耻。给任球谋求一个家令位置只是第一步,接着他又在随行入京的少年营子弟中选了几名优秀的,如那个马明马行之,一并塞给了任球。

      这几个少年天分、悟性都不低,若只困在家中当个书吏培养,难免有些浪费。公主府虽然不及外廷那么波澜壮阔,但见识面又比沈家广阔一些,足够历练人。

      在没有自己的地盘供人历练的时下,沈哲子是将公主府当做一个预备役的培训中心,夫妻两个何必再分彼此,虽然公主还没有入门。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便是打造各种礼器。庾亮送的那个章目卷轴帮了沈哲子不小的忙,时下婚娶各种礼仪器具,也并非越奢华便越气派,真要拿出千万钱、几百金做聘礼,豪气倒是豪气了,不用第二天整个建康城都会知道沈家是【创建和谐家园】。

      奢华之外,尚有礼法的要求。譬如迎亲的卤簿、幢麾,即就是仪仗队,定员多少人,马匹的毛色、数量,车驾的造型、规格,所佩仪刀仪剑的形式,既要彰显隆重,又不能逾越礼法规矩。

      还有就是聘礼、嫁妆中的漆器、玉器,衫裙首饰,羽葆鼓吹,宅帑家俬。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是由皇室赏赐作为公主的嫁妆,但是沈家也要打造预备一部分。

      建康物价远比吴兴要高得多,加之打造这些器具的材质和技艺都有极为苛刻的要求,甚至其中有些只能由专门的人去打造。虽然这些烦琐事情不必沈哲子亲力亲为,但是钱却要他出。由吴兴家中带来的几百万钱水泼一般的往外撒,到了这时候,钱简直不叫钱了。

      单单为公主打造的各种首饰,尽管材料沈家自己都能提供,但是要请到专业的匠人,工钱少则千数,多则万余。单单这一方面,连工带料花出去就有将近两百万钱!

      当然,如果是寻常娶公主,自然不需要如此高昂的花费。但沈哲子已经决意尽善尽美了,在这方面也就不再节制,只是打定主意这些花费日后都要敲骨吸髓榨取回来。只要钱还在江东,就流不到别的地方去!

      比较让沈哲子满意的是,苑内对于公主的婚事也非一毛不拔,少府近来大肆采购,花费比沈家只多不少。

      尤其将乌衣巷一所大宅赐为丹阳公主府,沈哲子专程抽空去看了看日后他在建康城的新家,虽然没有琅琊王氏那么宏大的规模,但比沈家在建康城的老宅还要大一些,乃是东吴一位孙氏宗王府邸旧宅,只要略加修葺,便是一座豪宅。

      时下都中物价再涨,连带着房价也是飙升。像小长干、东西外郭这样还不算繁华的地方,原本一座寻常两进民宅,以往不过万数钱、几十匹绢的价格,如今已经翻了倍余。而像朱雀桁南长干里等繁华地,更是飙升数倍都不只。

      至于乌衣巷这种高门云集的地方,哪怕小门小户都几十万钱往上开,而像公主府这么大的规模,那更是有钱都买不到!唯一让沈哲子有些不爽的是,这座府邸产权不在自己家,还保存在少府,一旦他和公主去世,则就要收回去作其他用途。

      让任球担任公主府家令,好处就是能对公主府的产业了如指掌。除了乌衣巷的大宅之外,苑中对于公主的嫁妆置办也是极为大手笔,秦淮河两座园墅、长干里的几个皇家庄园,已经统统划入公主府名下。还有侨置琅琊郡的许多良田园林,也都毫不吝啬的赏赐下来。

      皇帝如此豪奢,简直让沈哲子感动无比。东晋立鼎未久,局面刚刚有所平静,内府库帑本就没有太多,其中优质的产业则更少,赐予公主的这些已经占了不小的比例。

      与庞大产业相配的,则是大量的仆役随员,名册上的赏赐倒是不多,但是私下派来的男女仆役却有数百人。沈哲子都怀疑公主一嫁,太子登基后或要举家喝粥。

      人常言富可敌国,但一家之财力,怎么能与一国向抗衡。哪怕如今皇权羸弱,但苑中为公主准备的妆奁,都让沈哲子这胡花海花惯了的富家子动容。他结这一次婚,虽不至于省了半生奋斗那么夸张,但这一笔妆奁,绝对能让时下任何人家都不得淡然。

      原本凭沈家家底,沈哲子是有足够底气和心理优势去面对公主的,但看到公主府名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底气也越来越不足。人家是带着人带着钱出嫁的,并不需要靠沈家养活。尤其在这一笔妆奁之外,尚有丹阳两县的庞大封邑。

      不过对于沈哲子这种脸面可以随时装起来揣兜里的人而言,失落只是片刻,既然不能在财力上压倒公主,那么就快速转变心态,靠老婆不丢人,尤其老婆身份既高、财力又雄厚。须知就算倒插门的赘婿,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但被皇帝这么哄抬一番,沈哲子再看自家准备送入宫中的聘礼,则不免有些寒酸。原本他是有些顾忌物议他家以财力而幸佞帝室,因而处处遵循礼制,不敢逾越。但既然皇帝都不理这些了,他也没有什么可留量的。

      于是除了礼器、衣帛这些定制之外,沈哲子也大笔一挥,像嘉兴的盐田、吴兴那些私设的渡、埭、栈库之类产业,统统置于公主府名下。这些聘礼不走官方礼书,自然也就不尽为外人所知。这样一添加,账面上瞬间便压过了公主的嫁妆。

      沈哲子这么做,其实也是有些不妥当的。如今他老爹还健在,他就公然吞没家产去填自家小金库,幸而老爹根本就不管这些家事,而能跟他争家产的小兄弟沈劲还没断奶,未来会不会再有别的兄弟分一杯羹也未可知。况且这些产业账目早就捏在沈哲子自己手里,这么做倒也不会引发什么兄弟阋墙的人伦悲剧。

      之所以这么做,面子上的因素倒是不大,他本就是个没有廉耻的人,更不会做无谓攀比。主要的意图,第一是为了让皇帝安心,自家也是下了血本,皇帝可以不必担心自家日后苛待公主。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就有些难以启齿,沈哲子是为了避税。

      他可是知道,庾亮当政执权之后,可是大力推行察察之政。像沈家如今在吴兴这么搞,有虞潭施加包庇,眼下问题不是很大,但日后换了一任跟沈家不对付的吴兴郡守后,如此规模则不免要受到苛责打压。随便一次土断,就要让沈哲子手忙脚乱的调整许久布置。

      也是张家搜罗沈家罪证给了沈哲子提醒,把这些产业置于公主府,可以多加一层庇护,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创建和谐家园】麻烦。

      这么一想,沈哲子感觉这个老婆娶得太值了,不只给他家带来政治上的利益,还有大笔的嫁妆,居然还能帮他洗钱。兴男公主,真的是一个值得一生守护的女人啊!

      0186 女儿心事

      诸多准备事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大婚的礼仪章程也终于讨论出了一个结果。

      太常华恒乃是曹魏时期太尉华歆的后代,当世礼法大家,本身亦是中朝驸马都尉,尚武帝之女荣阳公主。有了这样一个权威的人坐镇,制定出来礼仪虽然不能说完全遵循古法礼节,但起码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争执诟病。

      按照这一份礼节章程,沈家要在六月初择吉日备雁礼上表请婚,然后等待苑中下诏赐婚。纳采之后,由太常执节与宗正同来沈家取录族籍阀阅,然后将公主名讳生辰赐下。来日沈家将名帖与聘礼一同送入苑中,继而再与苑中共议婚期。

      婚礼议定后,公主由宗室命妇陪同出宫先居公主府。到了婚礼正日,沈哲子带领卤簿仪仗先往台城,入宫接受训话,傍晚前往公主府,先行夫妻却扇小礼,然后宴请宗室勋贵。在公主府中等待皇帝苑中下诏,才允许离京返乡举行正式的婚礼,拜谒公婆入祭家庙,至此礼成。

      虽然这章程仍是遵循六礼的脉络,但却将周期大大缩短了。这样的话,应该能赶在七月前离都返回吴兴。

      为沈家帮忙草拟奏书的乃是会稽虞潭的族人虞喜,这位老先生在吴中也颇享盛誉,名望比肩于庐山大隐翟汤,同样是屡征不仕,真正旷达物外之人,除了才学渊博之外,还是一位名留史册的天文学家。今次如果不是虞潭面子,根本请不动这样的方外处士。

      奏书雁礼备齐后,沈哲子在几名族人陪同下再往台城去呈交。到了第三天,太常华恒与宗正西阳王携带赐婚诏书来到沈家宣读。

      华恒还倒罢了,跟沈家本来就没有什么交情,今次也是领的苑中旨意,礼待即可。至于西阳王,早先听沈哲子谈起隐爵之事,近来又多召侨人询问详情,对于加入这个颇有钱途的组织早已急不可耐。今天终于有机会再见到沈哲子,诏书宣读完之后,当即便拉着沈哲子商讨此事。

      沈哲子眼下正为自己终身大事劳心不已,哪有闲情逸致再跟西阳王讨论这些事情。况且听这家伙言外之意居然还打算将其兄弟南顿王一同拉入伙,俱由沈家出资一部分以升级。这两个贪得无厌的家伙想得实在太美妙,沈哲子当即只是冷笑不语。

      拉西阳王入伙,诚然是因为这家伙尚有几分价值,加之为了婚事方便。至于南顿王则实在不必,南顿王可是因为反迹确凿而被庾亮干掉的,沈哲子才不会与之有什么过于密切的财货往来。如果南顿王想加入进来,掏出真金白银的财货沈哲子也不会拒绝,但想像西阳王这么便宜则绝不可能!

      原本公主的名帖八字是要送回吴兴在家庙中占卜吉凶,但眼下事从权宜,加之兴男公主已是笃定的旺夫相。于是在家中放了两天之后,沈家便又将之与聘礼一同送回苑中。

      虽然聘礼的一部分已经先行送往公主府,但剩下的部分也尤为可观。单单各种礼服衣箱便有几十口之多,加上羽葆礼器,几十辆大车浩浩荡荡的驶入苑中,由礼官内侍接收后送往公主的寝宫。

      而沈哲子也得到了确切的婚期,就在十天之后。

      因为要操办公主的婚礼,苑中大半宫人都集中在这里,出出入入,忙碌非常。

      虽然对这个女婿不甚满意,但女儿总是自己的,加之又得大兄诸多开导,皇后也不再像最初那般对这桩婚事太过抵触。近来更是常居公主宫内,主持操办各种事宜。但其实她对这些事情也不甚精通,只是舍不得女儿小小年纪便要出嫁离开父母身边,常常独坐垂泪。

      沈家的礼箱送来后,苑中更是忙碌。许多婚日前后要用到的衣装首饰,都需要一一试装。兴男公主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聘礼,初时还有几分新鲜好奇,在房中任由宫人侍奉摆布。

      可是这些衣裙配饰繁琐得很,每试穿一套就要将近大半个时辰,小姑娘的好奇心渐渐消散,继而变得不耐烦起来。尤其想到再过几日便要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心情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出去!你们都退下!”

      兴男公主推开宫人要往她身上挂的珠链,继而大声斥退一种宫人,等到房中只剩下她一人时,便将房门关上,独坐在榻上沉默不语,过不多久,娇嫩脸颊上便有泪珠滚落下来。

      “你们不在房内侍奉公主试衣,都站在门外做甚么?”

      门外突然响起皇后庾文君的声音,兴男公主很快就回过神来,连忙擦干脸上的泪痕,还未及站起来整理衣衫,房门已经由外被那位蔡嫫打开。

      皇后自门外迈步走进来,视线一俟落在公主脸上,旋即便察觉到小姑娘情绪的异常。看着女儿仍有几分湿润的眼角,她不禁回忆起自己当年闺中待嫁时那种惶恐、忐忑又满是伤感的心情,心内便更有感触。

      然而当年她的年龄要比如今的公主大得多,所嫁的又是皇家东宫,但如今女儿却……

      皇后有感于心,眼眶内渐渐也氤氲起来,心内充满怜爱,上前几步要将公主揽入怀中,却感觉到公主身躯有几分僵硬。这让她失望之余又不乏自责,若早知小女不能长居闺中,这么小的年纪便要出嫁他乡,以前她为什么对公主那么严厉却少了关怀?

      “我家小女郎,原来已经生成了一个妙娘子。”

      皇后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弯腰为公主整理略显凌乱的裙带:“你夫家送进苑内的奁具都看了没有?当年母后出阁时,尚不及兴男华美,我家小女郎真是……”

      她有心想安慰开解公主几句,但始终觉得公主嫁入沈家乃是委屈错配,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母后不用做这些事,宫人们会收拾好的。”

      公主小心翼翼将裙带自皇后手中抽出,她能够感受到母后对她的关怀,但其性格本来倔强,长期被严厉管教自有一点叛逆之心,并不适应母后突然间态度的转变,因而心内仍有几分疏远。

      眼见公主转身让宫人们继续侍奉换衫,却对她颇多冷淡,皇后心内更是酸涩。她在房内站立片刻,而后便有些怅然的离开。

      一直等到皇后走出房间,兴男公主才又让宫人们退开,自己则站在门内,看着母后渐行渐远的背影怔怔出神。

      “剩下那些,明天再看,我倦了。”

      良久后,公主收回了视线,略显意兴阑珊的走回榻上坐下,看着宫人们将各式衫裙仪服首饰装回箱中。片刻后,她视线一转望向侍立在角落里隐隐被其他宫人排斥的云脂,突然发问道:“云脂,你是宫外长大的娘子,见得人事多,是不是女郎们嫁了夫家,就不算原来的一家人?”

      那云脂本是极为健谈女子,入宫后谨小慎微,唯恐出错,已经很久不曾有大发议论的机会。此时被公主提问,许多话在脑海里涌动,但看到宫人们若有若无飘来的眼神,却不敢多说,只是垂首道:“婢子虽在宫外,但也只在王府长大,少闻外间婚嫁之事……”

      兴男公主发问,只是意有所感,倒也并不怎么迫切想要一个答案。她斜卧在软榻上,脑海中却又泛起那夜在东海王别业召见沈哲子的情形,忐忑之余又有几分羞涩的欣慰。

      那少年年纪不大,但却言出必践,果然做到了对自己的许诺,让她不至于嫁入一个并不中意的夫家,还往宫里送了许多礼货,肯定花费不少。等过几日再见到他,倒要再谢一次。她也知道自己的性情不算温婉,既然以后要与那个人长久相处,先保持一点礼数,以后起了争执不至于闹得太难堪。

      心内正遐想之际,耳边突然又响起一个让人厌烦的稚气声音:“哇,阿姊,你这里好多精美东西,都是貉子家送给你的?”

      公主蓦地拍在榻上站起来,指着刚刚行入房中、望着房中诸多器具一脸诧异色的太子司马衍,大声斥道:“甚么貉子!你以后都要唤姊夫,再让我听见你说貉子,看我怎么教训你!”

      “阿姊你又吓我!我又不是不知,过几日你就要去貉、别人家,我才不再怕你!”

      太子站在门口,有恃无恐的叫嚷道,视线却落在侧厅一个雕饰精美的投壶,他早就想要一个类似的玩物,可惜早前苑内进了一批都被母后收起不给他,公主这里却有父皇赐来的,让他很是羡慕。

      “咦,阿姊,你今日怎么没有受罚?”

      ÊÓÏßÍû×ÅͶºø£¬Ì«×ÓÈ´´Õµ½¹«Ö÷ÃæÇ°£¬ÚÆ×ÅÁ³Ð¦µÀ¡£

      “我为何要受罚?”

      “先前我从母后殿内过来,看到母后背着我在淌泪,难道不是阿姊你又惹恼了母后?”

      公主听到这话后却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把太子拉到身前,肃容道:“阿琉,你是不是男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9 07: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