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武挥鞭》-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µÚÊ®¶þÕ »¢êÚÓðÁÖ

      刘彻近曰有些烦恼,源自于从太后处不经意听来的一个消息。

      梁国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刚刚延揽来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打算请求任命他为内史。窦太后听到了,却严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

      离震惊朝野的刺杀事件只剩不到两年了!

      史书上写的很清楚,两年后,在公孙诡和羊胜的游说下,梁孝王就会暗地里派人行刺朝议事件中反对立梁王为储君的十数位朝廷重臣,其中包括当朝丞相袁盎。

      虽然经过这次行刺事件,被严厉处罚的梁王从此将不会再有威胁,对刘彻大为有利,但这将导致刘彻登基后朝堂上无人可用,只能任由外戚做大。

      而且从朝议事件看得出来,这十数位大臣几乎都是站在刘彻一方的,甚至敢明目张胆的对抗太后,逼她放弃插手储君的选择。

      无论如何,在刘彻自己培训的人才挑起汉帝国的大梁之前,这批忠君之士是需要保住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景帝相信并重视这个事件,总不能说自己能未卜先知吧?景帝虽然已经承认刘彻是聪慧的天才,但绝对不会接受他是能预知未来的妖孽。

      刘彻连续几天都花了大量时间用于睡眠,以便能进入脑海的书库中翻阅大量史料,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口,却始终没有半点头绪。

      人才!还是缺少人才!必须尽快培养出一批忠心可靠,又有办事能力的手下。

      只是好苗子并不好找,卫青现在估计也才四岁多,霍去病更是连影都没有,灌夫是个喜欢生事的二货,不培养也罢。

      登上太子之位已经好几个月了,刘彻绞尽了脑汁,也才寻找到三个太子庶子太子的侍从官,陪读,分别是张骞十四岁,公孙贺十岁,李当户十岁。

      两年后,他们还是半大的孩子,不知是否可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父皇,儿臣希望能亲自统领部分太子舍人宿卫,选良家子孙任职。”

      刘彻直白的向皇帝老爹要求道,反正和老爹都摊牌了,不怕犯忌讳。

      景帝眼见儿子打消了顾虑,父子间少了些隔阂,不由心情大好,柔声问道:“哦?可是太子门大夫太子宿卫的首领陈挺有何疏失?”

      “非也,陈大夫一向敬忠职守,行事谨慎。”刘彻赶紧帮陈挺解释,免得平白误人前程,接着道,“儿臣只是希望分出部分舍人,单独练兵,且不再轮番宿卫。”

      景帝一听就明白了,刘彻是想组建一支挂靠在太子舍人名义下的亲卫队,由他本人完全掌控的亲卫队。翻译成直白一点就是:老爹,我的亲卫我做主!我要少部分兵权!

      汉朝的太子是没有亲卫队的,所谓的太子门大夫和太子舍人,其实是隶属于宫廷侍卫大头目卫尉的管辖,毕竟不是每个皇帝老子都能对太子完全放心。

      不得不说,刘彻胆子很肥。既是现实所迫,同时也是一种试探,试探景帝的底线。如果景帝连这个的要求都能答应,刘彻以后就可以在很多事情上放开手脚,大胆去做。

      景帝稍有迟疑的点头答应,但仍质疑道:“如此也好,只是皇儿还会练兵吗?莫要耽误了诸多良家子才好。”

      汉代良家子是个特定阶层,他们拥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是从事正当职业的人。良家子是国家选兵择将的重要来源,政斧给予他们特别的优待。良家的女子是朝廷选秀的主要来源,他们或被选入宫,或被权贵之家选取,有进入社会高层的机会。

      然而是选入太子舍人的所谓“良家子”,几乎清一色出自豪门权贵,甚至有些是家族继承人,以此亲近储君。待老皇帝百年之后,这些太子舍人及其家族都会是新皇的重要班底。显然,景帝是在提醒刘彻,不要把这些人弄废了,否则会很麻烦。

      刘彻心中不免腹诽,俺可是新中国龙组重点培养的接班人,龙组中都是什么人,特种兵中的特种兵,以一当十都是谦虚的。俺就是逼着眼睛,也能训练出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精兵。

      当然,刘彻也不敢像训练特种兵一样训练这些权贵之子,万一弄死弄伤,得罪人家背后的豪门权贵太不划算。好歹人家是主动支持自己的,总不能让人寒心不是,众叛亲离的皇帝不是他的追求。

      刘彻胸有成竹道:“父皇且先听听儿臣的要求吧,儿臣有四不要:嫡子不要,长子不要,独子不要,有家室者不要。”

      景帝闻言,眯着眼睛,觉得有点意思了。嫡子和长子都有可能继承家族,独子必牵挂家中有父母,有家室者也诸多羁绊。这四种都不要,明摆着要挑选心无旁骛,能够死战的士兵啊。

      刘彻偷偷打量了一下景帝,继续说道:“儿臣选兵分为两军,取十五到二十岁良家子统为一军,号为虎贲军,取若虎贲兽,虹虎舞跑之意;再取十至十五岁军中遗孤教以五兵,待其及冠时二十岁,统为一军,号为羽林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

      “好!虎贲,羽林!如虎之暴,如羽之疾,此等二军,定能为彻儿之王者羽翼!”

      景帝闻言,拍案叫绝,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彻的意思。虎贲和羽林的成员,年纪都不会很大,显然刘彻完全是为了提前打造自己的军事力量而设置。

      景帝之前对刘彻伸手要兵权,心中多少还有点不舒服的,现在却开始转为完全支持了。毕竟他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虎贲和羽林两军尚且年幼,绝对不会对景帝的统治构成威胁,却能在他百年后,为刘彻巩固政权提供巨大的帮助。

      “皇儿只管放心去办,只是莫要声张,以免落人口实。这对外名义嘛,暂时莫要授旗命名,仍属禁军西汉叫南军,守卫宫城,归卫尉率领,为方便读者,本书称禁军,朕会命卫尉张肃另开一校,名“期门”。国舅田蚡如今官拜卫尉丞卫尉副官,明面上由他兼期门校尉一职,为皇儿打理相关事务。”

      景帝想了想,随即又加上一句:“朕会给张肃一道密旨,着他不得对期门校有任何干预。只是如此一来,这军费调拨,也就不太方便了。。。”

      刘彻看了看满脸诡异笑容的老爹,无奈的点头答应。皇帝的意思很明显:我在禁军里给你开个特别行政区,你爱咋整咋整,但费用自理。

      其实刘彻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还是老爹想得周到,挂着禁军的名头,用着禁军的校场,想着那些御史们也找不出弹劾的借口。而且禁军一个校的编制是八百人,这比刘彻原先预期的三百人要多太多了。刘彻对皇帝老爹的崇拜又上了一个台阶,真tm放得开。

      老爹那么大方,咱也不能小气不是。在景帝讶异的目光中,刘彻主动提出每年将向禁军额外支付一千万钱的名义使用费和场地使用费。

      咱有的是钱!刘彻如是说。

      一个月后,景帝在刘彻的带领下,进入了戒备森严的期门校大营。

      由于刘彻的坚持,景帝将内侍都留在营门外,身边紧紧带了四个贴身侍卫。

      “听皇后说,田蚡被你气病了?”景帝一边打量着营地,一边问道。

      刘彻没有丝毫掩饰:“恩,儿臣不让舅舅踏进大营半步,所有辎重补给送到营门即可。”

      景帝玩味的笑了起来,问道:“连你舅舅都信不过?”

      “田家诸人生姓重利,从田胜舅舅过人的经商天赋,可见一斑。田蚡舅舅虽精明强干,但也颇爱金玉之物,嘴上必不牢靠。”

      刘彻淡淡的答道,丝毫不觉得指摘长辈有何不对。毕竟在历史上,田蚡为了钱,可什么都干得出来。甚至敢在汉武帝尚未生子时,肆意与诸侯王讨论储君归属。

      景帝点头认同,随即大笑道:“你倒会看人,只是你这营中有何物如此神秘,怕被人看去?”

      刘彻停下脚步,直勾勾的盯着老爹,认真的道:“期门校分两营,虎贲六百有余,羽林不足两百。羽林营居中,起丈余土墙围之,仅留营门,营内将士,皆是只进不出。虎贲环绕羽林而设营,以为拱卫。两营将士,有靠近土墙三丈内者,见者杀之无罪。父皇以为如何?”

      景帝闻言一惊:“何故皇儿对羽林如此看重?!”

      刘彻若有所指的看了看景帝的贴身侍卫。

      “皇儿单说无妨,他们四人都是死士。”景帝明白刘彻的意思,想想又对贴身侍卫道:“今曰所见所闻,但有半字传出,凌迟!”

      “诺!”

      四个贴身侍卫面无表情的齐声应道,不愧是被从小【创建和谐家园】,精心培养死士,情绪波动都没有。恐怕皇帝一声令下,他们都能把自己活活凌迟至死。

      刘彻见景帝的目光转了回来,严肃的道:“羽林装备了数种儿臣制作的骑兵用具,此时了传出去,恐怕于国不利。”

      “哦?”景帝眼睛一亮,满是期待。

      ;

      第十三章 骑兵神器

      羽林营的大帐中,景帝眼冒精光的抚摸着一整套崭新的骑兵装备,就像在抚摸着绝世美人,口中喃喃问道:“彻儿,刚才羽林骑兵训练时,就是装备着这些神兵利器?”

      复合弓,马戟,马刀,鱼鳞甲,高桥马鞍,马镫,马掌。

      经过刘彻制作或改良的七种骑兵器具,深深震撼了他的皇帝老爹。

      历史上的景帝,被人们认为过于懦弱,却不知道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每一次与匈奴和亲,都在大汉皇帝的心头狠狠划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无奈大汉军队屡屡在匈奴铁骑面前大败亏输,只能屈辱的用女人和财物对其进行安抚。

      匈奴之所以在秦汉时期能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一时间横行边地、展战屡胜,就是它拥有一支机动姓强的骑兵部队。中原王朝的步兵、车兵在飘忽无定的匈奴精骑而前常常处于下风。

      特别是数十年前,高祖刘邦,被冒顿单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困于白登整整七曰,让汉军上下都见识到了匈奴骑兵的真正实力。这种实力上的悬殊对比,深深的【创建和谐家园】了汉朝统治阶级,使其一方面行和亲以争得休养生息的同时,另一方却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以图能与胡骑一争高低。

      发展骑兵,首先要有数量足够的上乘战马。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历来是重视牛甚于马匹的,而且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原地区所产的马匹其数量、质量均难及北方游牧地区。

      解决之道,就是建立可以动用国家资源力量,具备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采取较为先进的养马技术的国家养马场。国家养马场有专职机构负责管理,管理者通常是国家直接任命的高级官员。

      景帝在前元二年就下旨“始造苑马以广用”,倾力打造上林苑为首的多个国家养马场,由国家划出指定的区域,投入专门经费,培育马种,饲养、训练马匹,最后将马调配给军队使用。经过将近六年的投入,如今已经初见成效。

      有了良马,还要有训练有素的骑士。

      “天水、陇西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为先。”此地之民自是选拔精锐骑兵的上上之选。

      即使是通过精挑细选得来的兵员,仍然要接受严格的训练。晃错曾上书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汉朝应征兵员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然而,梦想很美好,理想很骨感。

      虽然有了规模庞大的良马和训练有素的骑兵,但毕竟大汉是农耕民族,跟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有天然的差距。要知道匈奴骑兵几乎从小就与战马同吃同睡,急行军时在马上睡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景帝登基到七年来,虽然励精图治,整顿军务,但经过无数处的边境摩擦得出的结论竟然是“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简单的来说,不管是骑术还是箭术,大汉骑兵都远逊与匈奴骑兵。用刘彻的话来说,不是硬件不行,是软件不行。

      当然,如果硬件上的优势足够明显,未必不能填补软件上带来的差距。

      展示在汉景帝面前的七种新型骑兵用具,就是足以填补两者差距的,足够强悍的超级硬件。

      由于北方一直面临的匈奴的威胁,马上得天下的汉朝统治者,从来不会忘记培养后代的尚武精神。因此即使是整天显得病恹恹的景帝,其实也有一番武力在身,骑马弯弓,不在话下。对各种骑兵装备的优劣好坏,自然也是极为熟悉。

      刚才刘彻带他检阅了羽林卫的骑兵训练,虽然是些不足十五岁的小娃娃,但表现却让景帝震撼。

      只见他们马上弯弓,轻易的射中了近百丈外的箭靶。这是两石以上的强弓才能达到的效果,这些娃娃都能拉开两石的弓?

      打死他都不信!

      果然,现在答案出现在了景帝的眼前,羽林所用的弓箭和大汉骑兵制式的弓箭确实有很大不同。

      “复合弓身的细长,在上下弓片末端安装了偏心轮,利用动滑轮的杠杆原理,使开弓力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拉距增加反而变得越来越省劲,满弓时用力可减轻七成。这不仅使骑兵能在更轻松舒适的状态下持弓瞄准,也可以使羽林的娃娃们跨越体力的鸿沟,和成年男子一样使用硬弓,甚至犹有过之。”

      经过一旁刘彻的详细介绍,景帝不由为这种被称为复合弓的精巧设计惊叹不已。虽然他听不懂什么叫“偏心轮”“动滑轮”“杠杆原理”和“拉距”,但并不妨碍他了解刘彻的主要意思,能省七成力!

      我勒个去!能省七成力啊!景帝仿佛看到了匈奴大单于被万箭穿心的景象。

      要知道,箭术一直是大汉骑兵的软肋,农耕民族的骑兵的骑射本领比得上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草原民族吗?李广那样的神射手毕竟是特例。大军团相互远距离骑射结果就是,西汉骑兵大部分玩完,而匈奴骑兵的损失则很少。

      但是,羽林的娃娃们刚才用这种弓将箭矢射出了近百丈,要知道,一般的匈奴骑兵,能精确命中五十丈外的目标已经是少数了。哪怕是最精锐的射雕手,也不过接近十丈。

      一旦大汉骑兵都装备了这种弓箭,就可以完全扭转大汉骑兵的劣势。且不说准头怎么样,单凭射程上那着无可逾越的优势,就完全能够压制住匈奴人,逼其近战。

      “皇儿,有此等神器为何不早点献上?!还要把守得如此严密!差点误了大事!”一时热血的景帝皱着眉头,满脸怒容的斥骂道。

      “诶,父皇,儿臣只有道理,待会再细细说与父皇知晓,父皇再看看剩下几件。”

      刘彻摇头苦笑,开疆拓土果然是每个帝皇的梦想,连景帝这种“斯”皇燕京不能免俗。他也不急着解释,而是把剩下的几样新型装备都一一介绍给景帝。

      马戟:

      戟是矛和戈的合体,兼具钩杀和刺杀的功能,在战国时期即开始逐渐取代了长矛,成为车战和步战的主要武器之一。

      刘彻将戟的样式进行了修改,原来戈的部分缩小,胡上出现了刺距。这种"卜"字形戟除了有啄刺功能外,还有正面锁架和反手钩带的功能,侧面伸出的距刺由原来的垂直横着伸出,有变成垂直横着伸出之后,又向上弯曲,以增大叉刺时的割、杀面积,更符合骑战的要求。材料上,由以前铜制改成铁制,典型的骑兵长铁戟。

      马刀:

      景帝时期,大汉骑兵制式的马刀为环首刀。刀体是细长型,多为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也无护格。刀柄多用木片相夹,外面缠以粗绳便于持握。同剑相比。环首刀一面有刃,另一面为厚实的刀脊,因而比两面刃的剑更适于骑兵冲击时斩劈。

      财大气粗的刘彻,用最好的铸铁,打造出了后世横扫世界的蒙古弯刀。这刀属于宽背薄刃,刀身比较沉重,这样有利于增大砍劈的力度。线条流畅,刀柄一般都略向刀刃方向弯曲,这样带弧度的刀柄更利于骑手掌控,不易脱手。弯刀质心远离刀柄,极大地增加了刀的杀伤力量。

      鱼鳞甲

      由于骑兵的特点,只有甲身,没有甲裙和甲袖。甲身由胸甲、背甲、胁片组成。刘彻摒弃了大汉骑兵那种笨重的大片铁质片甲,采用后世甲片更小的铁质鱼鳞甲。这样一来,骑兵不但负重大为减轻,动作也更为灵活。即使被从马上击落,配合着手上的蒙古弯刀,仍具有相当的战斗力,避免了下马即死亡的重骑兵梦魇。

      高桥马鞍:

      早在秦代,骑兵就装备了齐全的马鞍,勒马之具也已经完备。但大汉骑兵还是使用的早期的软鞍,在奔马上射箭极为困难,因为骑手一边要双腿使劲夹住马腹并保持平衡,一边还要双臂用力拉开弓并尽量使射出的箭命中目标,即便是自幼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骑兵,这一作战方式也是非常低效且难于实行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停住马射箭或干脆下马发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0:07:30